#野史趣闻##新星v计划# 【男儿有泪不轻弹,圣人孔子为什么会三次流泪?】#野史##v光新星#
“男儿有泪不轻弹”大概是中国男人受到的第一性别教育。可最近读《论语》发现孔子也曾流过泪,而且不止一次。当着众弟子的面流泪,以致于成了一个不大不小的事件被记入典籍。这多少让人感到意外。一个其智若圣的男人缘何流泪?

一哭丧主

《论语》有两处记述了孔子的哭泣,其中一次是为丧主。“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临丧哀,不甘。日哭,则不歌。”孔子早年曾治丧礼,他主持的丧礼应该很多。可如何一遇丧主在旁便食不甘味并哀伤哭泣?这也太没有职业水准了。即使“丧,与其易也,宁戚”。那也应该是丧主悲戚,何至专业主持“哀”而“日哭”?那一定是触碰到了孔子的痛。

史上有一哭丝毫不逊孔子。“舜往于田,号泣于旻天。”舜为天子曾跑到野外对着苍天放声哭泣,这又为何?孟子解其故,“怨慕也”。3岁丧父的孟子将心比心很容易就读懂了圣人的号泣。原来皆为“怨己之不得其亲而思慕也”。舜,“五十而慕者”,是天下首孝。同理孔子“终身慕父母”亦当是大孝。3岁丧父,17岁丧母的孔子心中一定贮藏着潮水般不停涌动的追慕之情,尽管他魁梧高大且有“岁寒松柏”的刚毅坚强。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欲报之德,昊天罔极”,凭借《蓼莪》的失枯之痛我们不难体会孔子的“哀”“哭”。每有丧主在旁孔子的思亲之绪便会砰然而至。那一日孔子食不能饱腹,味不能甘甜,一个酷爱音乐的人一整天都不再歌唱。那一日,他像从一条悲伤的河中走出,整日滴着思亲的泪水。这让两千多年后的我唏嘘不已。孔子“遇”丧则哀,悲则便哭,这不是仅有“丧事不敢不勉”的职业态度可以做到,也非人皆有之的“恻隐之心”能够圈点。一定是将每一个生命都浸润在他博大的胸怀中了。

孔子说:“仁者人也,亲亲为大。”爱自己的父母是最重要的。一个连自己父母都不爱的人又如何去爱他人。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普世道理从流着思亲泪水的孔子口中说出时,我们真切感觉到他推己及人的真诚笃实。也才深刻领会“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话语中的恳切期待。有着“朝闻道,夕死可矣”理想宣言的孔子告诉人们,君子知天命,仁者要“爱人”。孔子的哲学从来都不空洞和抽象。所以哭泣是“仁”的事,不哭定是“不仁”的事了。我想刘邦断不会哭的。项羽声言要拿他的爹熬肉汤,他居然戏称可以分一杯羹。杨广也不会哭,否则不会弑父杀兄。在他们心里,亲情大不过一国之利。而一旦眼里只有利哪里还会有泪。一个没有了眼泪的人又怎能是一个真正的人。

二哭子产卒

《孔子家语》和《左传》都记载了孔子的又一次哭泣。子产卒,孔子闻之泣:“古之遗爱也!”子产,孔子闻其名未谋其面的郑国宰相,一个执意改革的政治家。他离世的那一年孔子30岁。30岁的孔子可还没有接受南宫敬叔两兄弟随其学礼,授徒讲学的伟大生涯还没有开启。30岁的孔子也还没有适周拜会老子,虽鲁人皆知“鄹人之子知礼”,可问礼的计划已在酝酿。30岁的孔子尽管有了“委隶”“乘田”的历练,但还没有机会向齐景公说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治世名言,虽然他的仁道思想学说已经确立。

30岁的孔子饱足了精神,蓄势待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勉励君子的同时,孔子也勉励自己。一切都正在起步的孔子多么希望有更多的力量彼此呼应,结伴而行,共同挽救礼崩乐坏的世道。郑国子产、齐国晏子在孔子看来都是施行仁道的种子选手。尽管子产铸刑鼎,孔子观点与之相左。“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民有耻且格。”孔子以为刑与法管得了身管不了心,管得了一时,管不了一世。而“礼”可以明德,德可以明心,心明了身自然可以正。

孔子一身的事业尽在修身。但修身不是目的,齐家,治国,平天下才是孔子真正想要的。孔子与子产的目的一致。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故子产“宽猛相济”,显效郑国,孔子便称美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认为子产不论修己还是治人都称得上敦伦笃行。子产古道遗风,像一面镜子,折射上古风景;又像是一颗火种,给人以希望。可这面镜子碎了,这颗火种熄了。“我有子弟,子产诲之;我有田畴,子产殖之。子产而死,谁其嗣之。”子产死后,“国人哀亡”。孔子则感到前所未有的孤独和空寂,以致不免“出涕”。这一次孔子的泪水与私情无关,而只关乎理想,关乎仁道了。

三哭颜回英年早逝

《论语》还记载了孔子晚年的一次哭泣,为颜回。颜回早死,69岁的孔子动真格地大哭了一场。泪肆无忌惮地流,以至一旁的人见了不知所措,“子恸矣”。孔子泪眼迷蒙地问:“我伤心了吗?我哀伤到了极点,不自觉就哭成了这样,我不为这个人伤心还能为谁伤心呢?”颜回的死像是在孔子的心上扎了一把尖刀。“吾道之穷欤。”他仰天长叹:“噫!天丧予!天丧予!”那一刻,已是风烛残年的孔子一定感到阵阵眩晕,如濒死般窒息。

颜回的死,对于孔子不啻于是又一次的丧子之痛。68岁时孔子唯一的儿子孔鲤死,《论语》并没有记载他的悲伤,只记载了孔鲤之丧有棺而无椁。仅隔两年,那个13岁入师门,“于吾言无所不说”又“视予如父”的颜回先他而去,垂垂老矣的孔子着实不能自已。颜回就像他的一个影子,“夫子步亦步,夫子趋亦趋,夫子驰亦驰”。颜回“闻一知十”,孔子喜爱不禁,对子贡说:“弗如,我与汝弗如也。”全不顾子贡是否能承受得起。颜回又是那么不可或缺,“自吾有回,门人益亲”。令孔子“不亦乐乎”。

周游列国时,不论是在陈绝粮,还是于蔡被困,颜回都陪伴在他的左右。在匡地颜回曾与大家走散,孔子心急如焚,对追上大伙的颜回说,“我还以为你死了呢”,颜回竟像膝前尽孝的孩儿一般回答说:“子在,回何敢死?”一句话说得孔子心里暖洋洋的。可语声盈耳,晚生已逝。暮年的孔子再一次感到四顾茫茫的孤独和寂寞,还有突然袭来的绝望、悲伤,泪水又怎能不肆意流淌。

当然,孔子之“恸”不独这感人的师生情。有复圣之称的颜回仰慕夫子,追随夫子,“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几近圣道,“虽数空匮而乐在其中”。孔子赞赏:“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最重要的是颜回“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

在孔子的眼里颜回最接近理想人格,“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于是孔子向颜回讲述了自己最重要的思想观点,“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这等于是把自己的梦想托付给了颜回。孔子预想着自己百年之后颜回掌门可以继续未竟的追求。颜回成了孔子人生的最后安慰。可颜回骤然离去,这让孔子猝不及,又是多么残酷的打击。“惜乎!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今也则无。”心力劳瘁的孔子无法抑制也无法掩饰自己的悲伤,也无需抑制无需掩饰,泪水尽管奔泻。让两千多年后的我们顺着这泪水的痕迹就读懂了孔子,而不只是把他当作中国传统文化的符号。

颜回走后不久这位至圣先师也走了,仅仅过去了4年。

我们都知道“男儿有泪不轻弹”,可是这句话还有下文,那就是“只是未到伤心处”。孔子虽然作为一代圣人,可是他也有自己的情感。面临自己心爱的弟子、尊敬的君主、志同道合的伙伴的死亡消息,这个顶天立地的男儿也忍不住落下泪来。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第一】
  【一切佛语心品之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南海滨楞伽山顶。种种宝华以为庄严。与大比丘僧及大菩萨众俱。从彼种种异佛刹来。是诸菩萨摩诃萨无量三昧自在之力。神通游戏。大慧菩萨摩诃萨而为上首。一切诸佛手灌其顶。自心现境界。善解其义。种种众生。种种心色。无量度门。随类普现。于五法、自性、识、二种无我究竟通达。尔时大慧菩萨与摩地菩萨。俱游一切诸佛刹土。承佛神力。从座而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以偈赞佛。

  世间离生灭 犹如虚空华 智不得有无 而兴大悲心

  一切法如幻 远离于心识 智不得有无 而兴大悲心

  远离于断常 世间恒如梦 智不得有无 而兴大悲心

  知人法无我 烦恼及尔焰 常清净无相 而兴大悲心

  一切无涅槃 无有涅槃佛 无有佛涅槃 远离觉所觉

  若有若无有 是二悉俱离 牟尼寂静观 是则远离生

  是名为不取 今世后世净

  尔时大慧菩萨偈赞佛已。自说姓名。

  我名为大慧 通达于大乘 今以百八义 仰谘尊中上

  世间解之士 闻彼所说偈 观察一切众 告诸佛子言

  汝等诸佛子 今皆恣所问 我当为汝说 自觉之境界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承佛所听。顶礼佛足。合掌恭敬。以偈问曰。

  云何净其念 云何念增长 云何见痴惑 云何惑增长

  何故刹土化 相及诸外道 云何无受次 何故名无受

  何故名佛子 解脱至何所 谁缚谁解脱 何等禅境界

  云何有三乘 唯愿为解说 缘起何所生 云何作所作

  云何俱异说 云何为增长 云何无色定 及与灭正受

  云何为想灭 何因从定觉 云何所作生 进去及持身

  云何现分别 云何生诸地 破三有者谁 何处身云何

  往生何所至 云何最胜子 何因得神通 及自在三昧

  云何三昧心 最胜为我说 云何名为藏 云何意及识

  云何生与灭 云何见已还 云何为种姓 非种及心量

  云何建立相 及与非我义 云何无众生 云何世俗说

  云何为断见 及常见不生 云何佛外道 其相不相违

  云何当来世 种种诸异部 云何空何因 云何刹那坏

  云何胎藏生 云何世不动 何因如幻梦 及揵闼婆城

  世间热时焰 及与水月光 何因说觉支 及与菩提分

  云何国土乱 云何作有见 云何不生灭 世如虚空华

  云何觉世间 云何说离字 离妄想者谁 云何虚空譬

  如实有几种 几波罗密心 何因度诸地 谁至无所受

  何等二无我 云何尔焰净 诸智有几种 几戒众生性

  谁生诸宝性 摩尼真珠等 谁生诸语言 众生种种性

  明处及伎术 谁之所显示 伽陀有几种 长颂及短句

  成为有几种 云何名为论 云何生饮食 及生诸爱欲

  云何名为王 转轮及小王 云何守护国 诸天有几种

  云何名为地 星宿及日月 解脱修行者 是各有几种

  弟子有几种 云何阿阇黎 佛复有几种 复有几种生

  魔及诸异学 彼各有几种 自性及与心 彼复各几种

  云何施设量 唯愿最胜说 云何空风云 云何念聪明

  云何为林树 云何为蔓草 云何象马鹿 云何而捕取

  云何为卑陋 何因而卑陋 云何六节摄 云何一阐提

  男女及不男 斯皆云何生 云何修行退 云何修行生

  禅师以何法 建立何等人 众生生诸趣 何相何像类

  云何为财富 何因致财富 云何为释种 何因有释种

  云何甘蔗种 无上尊愿说 云何长苦仙 彼云何教授

  如来云何于 一切时刹现 种种名色类 最胜子围绕

  云何不食肉 云何制断肉 食肉诸种类 何因故食肉

  云何日月形 须弥及莲华 师子胜相刹 侧住覆世界

  如因陀罗网 或悉诸珍宝 箜篌细腰鼓 状种种诸华

  或离日月光 如是等无量 云何为化佛 云何报生佛

  云何如如佛 云何智慧佛 云何于欲界 不成等正觉

  何故色究竟 离欲得菩提 善逝般涅槃 谁当持正法

  天师住久如 正法几时住 悉檀及与见 各复有几种

  毗尼比丘分 云何何因缘 彼诸最胜子 缘觉及声闻

  何因百变易 云何百无受 云何世俗通 云何出世间

  云何为七地 唯愿为演说 僧伽有几种 云何为坏僧

  云何医方论 是复何因缘 何故大牟尼 唱说如是言

  迦叶拘留孙 拘那含是我 何故说断常 及与我无我

  何不一切时 演说真实义 而复为众生 分别说心量

  何因男女林 诃梨阿摩勒 鸡罗及铁围 金刚等诸山

  无量宝庄严 仙闼婆充满 无上世间解 闻彼所说偈

  大乘诸度门 诸佛心第一 善哉善哉问 大慧善谛听

  我今当次第 如汝所问说 生及与不生 涅槃空刹那

  趣至无自性 佛诸波罗蜜 佛子与声闻 缘觉诸外道

  及与无色行 如是种种事 须弥巨海山 洲渚刹土地

  星宿及日月 外道天修罗 解脱自在通 力禅三摩提

  灭及如意足 觉支及道品 诸禅定无量 诸阴身往来

  正受灭尽定 三昧起心说 心意及与识 无我法有五

  自性想所想 及与现二见 乘及诸种性 金银摩尼等

  一阐提大种 荒乱及一佛 智尔焰得向 众生有无有

  象马诸禽兽 云何而捕取 譬因成悉檀 及与作所作

  丛林迷惑通 心量不现有 诸地不相至 百变百无受

  医方工巧论 伎术诸明处 诸山须弥地 巨海日月量

  下中上众生 身各几微尘 一一刹几尘 弓弓数有几

  肘步拘楼舍 半由延由延 兔毫窗尘虮 羊毛[麥广]麦尘

  钵他几[麥广]麦 阿罗[麥广]麦几 独笼那佉梨 勒叉及举利

  乃至频婆罗 是各有几数 为有几阿[少/免] 名舍梨沙婆

  几舍梨沙婆 名为一赖提 几赖提摩沙 几摩沙陀那

  复几陀那罗 为迦梨沙那 几迦梨沙那 为成一波罗

  此等积聚相 几波罗弥楼 是等所应请 何须问余事

  声闻辟支佛 佛及最胜子 身各有几数 何故不问此

  火焰几阿[少/免] 风阿[少/免]复几 根根几阿[少/免] 毛孔眉毛几

  护财自在王 转轮圣帝王 云何王守护 云何为解脱

  广说及句说 如汝之所问 众生种种欲 种种诸饮食

  云何男女林 金刚坚固山 云何如梦幻 野鹿渴爱譬

  云何山天仙 揵闼婆庄严 解脱至何所 谁缚谁解脱

  云何禅境界 变化及外道 云何无因作 云何有因作

  有因无因作 及非有无因 云何现已灭 云何净诸觉

  云何诸觉转 及转诸所作 云何断诸想 云何三昧起

  破三有者谁 何处为何身 云何无众生 而说有吾我

  云何世俗说 唯愿广分别 所问相云何 及所问非我

  云何为胎藏 及种种异身 云何断常见 云何心得定

  言说及诸智 戒种性佛子 云何成及论 云何师弟子

  种种诸众生 斯等复云何 云何为饮食 聪明魔施设

  云何树葛藤 最胜子所问 云何种种刹 仙人长苦行

  云何为族姓 从何师受学 云何为丑陋 云何人修行

  欲界何不觉 阿迦腻吒成 云何俗神通 云何为比丘

  云何为化佛 云何为报佛 云何如如佛 平等智慧佛

  云何为众僧 佛子如是问 箜篌腰鼓华 刹土离光明

  心地者有七 所问皆如实 此及余众多 佛子所应问

  一一相相应 远离诸见过 悉檀离言说 我今当显示

  次第建立句 佛子善谛听 此上百八句 如诸佛所说

  不生句生句。常句无常句。相句无相句。住异句非住异句。刹那句非刹那句。自性句离自性句。空句不空句。断句不断句。边句非边句。中句非中句。常句非常句。(凡有三常。此常梵音与上常音异也)缘句非缘句。因句非因句。烦恼句非烦恼句。爱句非爱句。方便句非方便句。巧句非巧句。净句非净句。成句非成句。譬句非譬句。弟子句非弟子句。师句非师句。种性句非种性句。三乘句非三乘句。所有句非所有句。愿句非愿句。三轮句非三轮句。相句非相句。有品句非有品句。俱句非俱句。缘自圣智现法乐句非现法乐句。刹土句非刹土句。阿[少/免]句非阿[少/免]句。水句非水句。弓句非弓句。实句非实句。数句非数句。明句非明句。虚空句非虚空句。云句非云句。工巧伎术明处句非工巧伎术明处句。风句非风句。地句非地句。心句非心句。施设句非施设句。自性句非自性句。阴句非阴句。众生句非众生句。慧句非慧句。涅槃句非涅槃句。尔焰句非尔焰句。外道句非外道句。荒乱句非荒乱句。幻句非幻句。梦句非梦句。焰句非焰句。像句非像句。轮句非轮句。揵闼婆句非揵闼婆句。天句非天句。饮食句非饮食句。淫欲句非淫欲句。见句非见句。波罗密句非波罗密句。戒句非戒句。日月星宿句非日月星宿句。谛句非谛句。果句非果句。灭起句非灭起句。治句非治句。相句非相句。支句非支句。巧明处句非巧明处句。禅句非禅句。迷句非迷句。现句非现句。护句非护句。族句非族句。仙句非仙句。王句非王句。摄受句非摄受句。宝句非宝句。记句非记句。一阐提句非一阐提句。女男不男句非女男不男句。味句非味句。事句非事句。身句非身句。觉句非觉句。动句非动句。根句非根句。有为句非有为句。无为句非无为句。因果句非因果句。色究竟句非色究竟句。节句非节句。丛树葛藤句非丛树葛藤句。杂句非杂句。说句非说句。毗尼句非毗尼句。比丘句非比丘句。处句非处句。字句非字句。大慧。是百八句。先佛所说。汝及诸菩萨摩诃萨。应当修学。

【佛说般舟三昧经】
后汉月氏三藏支娄迦谶译
四辈品第五
颰陀和白佛。难及天中天。若有弃爱欲作比丘闻是三昧。当云何学。云何持。云何行。佛言。弃爱欲作比丘欲学是三昧者。当清净持戒。不得缺如毛发。常当怖畏于地狱痛苦。远离于谀谄。是为清净。云何为缺戒也。佛言。求色。云何为求色。佛言。其人意念我持戒自守。使我后世生。若作天若作遮迦越王。如是为乐爱欲。是为缺戒。佛告颰陀和。其有欲学是三昧者。清净自守持戒完具。不谀谄。常为智所称誉。于经中当布施当精进。所志当强。当多信当劝乐。承事于师视当如佛。得三昧疾设不恭敬。轻易欺调于师。正使久学是三昧疾忘之。佛告颰陀和是菩萨若从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闻是三昧当视如佛常敬尊。不当持谄意向。菩萨不得有谄意。常当至诚。常乐独处止。不惜身命。不得悕望人所索。常行乞食不受请。自守节度所有趣足而已。经行不得懈卧。如是经中教。学是三昧当守如是。颰陀和白佛。难及天中天。后世若有懈怠菩萨。闻是三昧不肯精进学。当云何若有菩萨精进欲学者。我辈当随是经教之。佛言。善哉颰陀和。我助其欢喜。过去当来今现在佛皆助欢喜。佛尔时颂偈言。
如我所说悉受持  常独处止行功德
自守节度不聚会  常行乞食不受请
敬于法师视如佛  除去睡眠志开解
常自精进无懈怠  如是行者得三昧
颰陀和白佛。比丘尼求菩萨道。欲学是三昧。当云何行。佛言。比丘尼求是三昧者。不得自高。常当卑谦。不得自贵。不得自大。不得嫉妒。不得瞋恚。不得贪财利色。常当清净不得惜躯命。常乐经法念多学问。当弃淫怒痴不得贪好服饰珠环。当为智者称誉。当敬善师视如佛。不得有谄意。佛尔时颂偈言。
若比丘尼求三昧  常当精进勿懈怠
无得听于贪欲心  除去瞋恚自高贵
不得慢欺及调戏  常行至诚立一信
恭敬善师视如佛  如是行者得三昧
颰陀和白佛。若有居士修道。闻是三昧欲学者。当云何行。佛言。居士欲学是三昧者。当持五戒令坚。不得饮酒。亦不得饮他人。不得与女亲熟。不得教他人。不得有恩爱于妻子男女不得贪财产。常念欲弃家作沙门。常持八关斋。当于佛寺中。常当念布施。布施已不念我自当得其福。用为一切施。常当大慈敬于善师。见持戒比丘。不得轻易说其恶。作是行已。当学守是三昧。佛尔时颂偈言。
居士欲学是三昧  当持五戒勿毁缺
常当思欲作沙门  不贪妻子及财色
常八关斋于佛寺  不得贡高轻蔑人
心无荣冀思所欲  奉行经法心无谄
弃舍悭贪常惠施  常当奉敬比丘僧
常志一行勿懈怠  学是三昧当如是
颰陀和白佛。优婆夷闻是三昧欲学者。当云何行。佛言。优婆夷欲学者。当持五戒自归于三。何等为三。自归命佛。归命法。归命比丘僧。不得事余道。不得拜于天。不得祠鬼神。不得视吉良日。不得调戏。不得慢恣有色想。不得有贪欲之心。常当念布施。欢乐欲闻经。念力学问敬重善师。心常拳拳不得有懈。若有比丘比丘尼过者。以坐席宾食之。佛尔时颂偈言。
优婆夷欲学三昧  奉持五戒勿缺毁
承事善师视如佛  不得拜天祠祀神
除去杀盗及嫉妒  不得两舌斗彼此
不得悭贪常念施  见恶覆藏唯叹善
不得谀谄有邪淫  常当卑谦勿自大
敬事比丘比丘尼  如是行者得三昧
拥护品第六
颰陀和菩萨。罗邻那竭菩萨。憍日兜菩萨。那罗达菩萨。须深菩萨。摩诃须萨和菩萨。因坻达菩萨。和轮调菩萨。是八菩萨。见佛所说皆大欢喜。持五百劫波育衣布施。持身自归。持珍宝供养。佛告阿难颰陀和等五百人。人中之师。常持正法随顺教化。莫不欢喜。乐随侍者心净无欲。时五百人。皆叉手立佛前。颰陀和白佛。菩萨持几事。疾得是三昧。佛言有四事。一者不信余道。二者断爱欲。三者当清净行。四者无所贪。是为四。如是行者。今世即得五百功德。譬如慈心比丘终不中毒。兵刃不加。火不能烧。入水不溺不害。正使劫尽烧时。堕是火中火即为灭。喻如大水灭小火。菩萨持是三昧者。若帝王若贼若水火。若龙夜叉蟒师子虎狼。㹢玃薜荔鸠坻。一切毒兽及鬼神。欲娆人欲杀人。欲夺人衣钵。坏人禅夺人念故。欲中是菩萨。终不能也。除其宿命不请。如我语无异也。佛言。持是三昧者。终不痛目若耳鼻口身体。心终不忧。除其宿命所作。佛言。是菩萨为诸天龙神。及阿须轮。夜叉鬼神。迦楼罗鬼神。甄陀罗鬼神。摩睺勒鬼神。若人非人。皆共赞誉是菩萨。皆共拥护承事供养。瞻视敬仰思欲相见。诸佛世尊亦然。是菩萨所未诵经前所不闻持。是三昧威神悉自得之。若昼日不得者。夜于梦中悉得之。佛告颰陀和。其有持是三昧者。我说其功德。一劫复过一劫。不可尽竟。略说其要尔。
劝助品第七
佛告颰陀和。菩萨于是三昧中。将有四事助其欢喜。过去佛持是三昧。助欢喜自致得阿耨多罗三耶三菩阿惟三佛。其智悉具足。今现在十方无央数佛。亦于是三昧中。四事助欢喜得。当来亦当从是四事助欢喜得。我悉助欢喜。佛告颰陀和。是三昧中四事助欢喜。我于是中说少所譬喻。人寿百岁随地行至者不休息。其人行过于疾风。宁有能计其道里不。颰陀和言。无有能计者。独佛弟子舍利弗罗。阿惟越致菩萨。乃能计之耳。佛言。我故语诸菩萨。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取是人所行处满中珍宝布施。不如闻是三昧四事助欢喜。其福过布施者。百千万亿倍。当知是助欢喜福甚尊大。佛告颰陀和。乃久远不可计阿僧祇。尔时有佛。名私诃摩提等正觉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佛世尊。在空闲之处。是时阎浮利纵广十八万亿里。凡有六百四十万国。悉丰熟人民炽盛。有大国名颰陀和。有转轮王惟斯芩。往到佛所礼毕却坐一面。佛知其意便为说是三昧。其王闻之助欢喜。即持珍宝散佛上。自念曰。持是功德令十方人民皆安隐。时私诃提佛般涅槃后。惟斯芩王寿终。还自生其家作太子。名梵摩达尔时有比丘名珍宝。是时为四部弟子说是三昧。梵摩达闻之助欢喜。踊跃持宝直百亿散其上。复持好衣供养之。以发意求佛道。与千人俱。于是比丘所作沙门。求学是三昧。与千人共承事师八千岁不休懈。得一闻是三昧四事。助欢喜入高明智。因是却后更见六万八千佛。辄于一一佛所。闻是三昧自致得佛。名坻罗惟逮等正觉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佛世尊。是时千比丘从得等正觉。皆名坻罗郁沈。教不可计人民皆求佛道。佛告颰陀和。何人闻是三昧。不助欢喜学持守诵为人说者也。佛言。若有守是三昧者疾逮得佛。但闻其功德不可计。何况学持者。若去百里千里。有是三昧当求之。何况近而不求学也。若有闻是三昧欲学者。当承事其师十岁。供养瞻视不得自用。当随师教常念师恩。佛言。我故为汝说之。闻是三昧去四千里者。往到其所。正使不得闻。其功德不可计也。所以者何。专精进故。会当得之自致作佛。
至诚品第八
佛言。乃往昔有佛。名萨遮那摩等正觉无上士天人师佛世尊。时有比丘名和轮。其佛般涅槃后。是比丘持是三昧。我时作国王刹利种。于梦中闻是三昧。觉已便行。求是比丘即依作沙门。欲得闻是三昧。承事其师三万六千岁。魔事数数起竟不得闻。佛告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我故语汝等。疾取是三昧无得忘失。善承事其师持是三昧。至一劫若百劫若百千劫。莫得有懈倦。守善师不离。若饮食资用。衣被床卧珍宝以上勿有爱惜。设无者当行乞食给师。趣当得是三昧莫厌。常当自割身肉供养于善师。何况宝物此不足言耳。承事善师当如奴事大家。求是三昧者当如是。得三昧已。当坚持常念师恩。是三昧难得值。正使求是三昧至百千劫。但欲得闻其名不可得。何况学而不精进。得是三昧精进学转教人者。正使如恒河沙佛刹满中珍宝。用布施甚多。不如学是三昧者。佛告颰陀和。若有人欲学者。当助欢喜。欲学而得。学者持佛威神使学。当好书是三昧着素上。当得佛印印之。当善供养。何谓佛印。所谓不当行无所贪无所求无所想。无所著无所愿。无所向生。无所取无所顾。无所住无所碍。无所结无所有。尽于欲。无所生无所灭。无所坏无所败。道要道本是印。阿罗汉辟支佛所不能及。何况愚痴者。是印是为佛印佛言。我今说是三昧时。千八百亿诸天阿须轮鬼神龙人民。得须陀洹道。八百比丘得阿罗汉。五百比丘尼得阿罗汉。万菩萨得是三昧。得无从生法于中立。万二千菩萨不复退转。佛告舍利弗目揵连比丘颰陀和等。我从无数劫求道。今已得作佛。持是经嘱累汝等。学诵持守无得忘失。若有欲学者。当具足安谛教之。其欲闻者。当为具足说之。佛说经竟。颰陀和菩萨等舍利弗目连比丘阿难及诸天阿须轮龙鬼神人民。皆大欢喜。为佛作礼而去。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相较起来火影的主角团就黑暗面太多了,而且性格各种别扭[允悲]跟某个火影推基友的讨论+随便找点一击男的分析+和某九粉讨论……#蔡元培# 蔡元培有一个观点叫“以美育
  • 而这期间的陈创也曾经历过一段婚姻,在父母的撮合下认识了在中国京剧院的女琴师周佑君,两个人可以说是一见如故,于是很快两人便走到了一起。据悉,这是靳东作为《伪装者》
  • 终于找时间看了一直没敢看的vk返礼祭[泪]宗老师说的一段话真的让人醍醐灌顶能够为无足轻重的人而牺牲自己的意志即是人性,而艺术就是在这种人性之中诞生的这学期写作课
  • 改めて「偶然と想像」のキャストスタッフの皆さん、濱口監督とのご縁を嬉しく幸せに思える、そんな賞でした。THE RAMPAGEから岩谷翔吾くん・藤原樹くんが出演さ
  • 说到最黏老婆星座男,那巨蟹男肯定是当之无愧的,因为他很看重婚后的生活,所以他会竭尽全力来维护这个家庭,巩固这段爱情。双鱼男双鱼座的男生是最浪漫的,他们喜欢发呆,
  • 快速响应战疫所需全力解决客户所急为确保静态管理期间全行系统稳定运行、业务正常连续运行,工商银行青海省分行金融科技部、安全保卫部、运行管理部等多个部门按照应急预案
  •   (九)余家大地芳华度假农庄地址:万州区余家镇五一村1组大地芳华背依百亩森林氧吧,面朝田园剧场,是以疗愈为主题的世外秘境。(四)高梁七星谷景区地址:万州区高梁
  • 【力狼旗舰店】力狼狗狗补钙无盐火腿肠900g,60根【¥9.31元】【5元券】 【微博发的商品都在我的小店中,直接去小店找吧】 力狼是经典老品牌了,国际一线品
  • #摩登兄弟[超话]# 817是见证梦想的日子 仿佛是冥冥中的安排,于时空的隙口,不远不近,不早不迟。 一场相遇,说是偶然,偏偏遇你在茫茫人海,就像在午夜的一隅墙
  • 倘若对方没有伤害到狮子座的面子,而是像以往一样相亲相爱,那么无论在人前人后,狮子座都非常宠爱自己的恋人,就算恋人再撒娇,他们也不觉得丢人,反而表现出平时看不到的
  • 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愤青女主李晓梦年少丧母孤独度过黑暗童年后,研发出“朱雀”系统,并于天火岛从事火山监测工作。其父李文涛乃资深地质学家,一眼便看出天火岛将随
  • 【【百一案评】苏绣依据绘画制作侵犯改编权而非复制权】我国著作权法规定,改编权是改变作品,创作出具有独创性的新作品的权利;改编已有作品而产生的作品,其著作权由改编
  • 上班之后才知道,在这六天里,至少会有半天(这个半天,一般都是上午)的时间学校不给老师安排课的。#纪叙·回望# 023.上班之前,本以为老师会每周六天(那个时候,
  • 4月20日,著名歌手朴树突然登顶娱乐热搜榜,让不明所以的人很是疑惑,不过网友却说,今天终于把尘封已久的谜底揭晓!4月20日晚,一个陌生名字刘阳突然登顶娱乐热搜榜
  • 一个人的年龄越大,身体的新陈代谢功能就越差,这是大自然更新换代的规律,也是任何人都逃不过的事情。因为这样受折磨的只有自己,最好的方式就是适当关心,跟孩子们保持亦
  • 言解脱,无非是贤人智者慈悲之心的善言,就好比给在路口哭泣的小孩一颗糖,引其入正道。我以一肉身,承不灭之精神,赤坦于世间,尽我身义,甘受穿透之痛,万般于我皆一力承
  • ​#高清无水印女生头像[超话]##女生头像##闺蜜头像##御姐头像[超话]##部位女头##欧美头像##高清无水印女生头像##朋友圈背景图##无水印背景图##壁
  • 打坐总是难以入定怎么办? 收视返听 道家的收视返听,其功法就是以两目谛观鼻端,正身安坐,返观内照。回光返照,可以保神断识,炼尽阴滓,以返纯乾。《阴符经》云:“机
  • #许个愿吧# #星座爱情# #失恋分手复合##原则[超话]# 虽然我喜欢彻底的公开透明,并希望每个人都能负责任地对待所接触到的信息,并判断出哪些是事实,知道自己
  • *我家这边现在yiqing贼拉严重,我每天都活在恐惧之中,就怕第二天会被带去隔离。     东方曜:不算,你算老板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