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如金刚王常住不坏
(九十六段)
【阿难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说,因地觉心,欲求常住,要与果位,名目相应。世尊!如果位中,菩提、涅槃、真如、佛性、庵摩罗识、空如来藏、大圆镜智,是七种名。称谓虽别,清净圆满,体性坚凝,如金刚王,常住不坏。若此见听,离于明、暗、动、静、通、塞,毕竟无体,犹如念心,离于前尘,本无所有。云何将此毕竟断灭,以为修因,欲获如来七常住果?世尊!若离明、暗,见毕竟空;如无前尘,念自性灭。进退循环,微细推求,本无我心,及我心所,将谁立因,求无上觉?如来先说:湛精圆常,违越诚言,终成戏论!云何如来,真实语者?唯垂大慈,开我蒙悕!】
这篇讲因地和究竟果位,二者必得相应,才合符中道第一义谛。但如果从因地起修,因地本来空,这本来空是离语言文字的,如果离了语言文字,什么叫如来真实语呢?又如何从本来空的因地修行呢?就这些问题,阿难对佛说:世尊!如佛所说,在因地发起修行的初觉心,要想证入常住不变的本觉心,需要有与果位相应的名称和境界。阿难对佛说:世尊!一切法于究竟“果位”中说有“菩提”,并安立了七个果位名称,即:
1、菩提:菩提意译“觉、智、知、道。”是断绝世间烦恼而成就涅槃的智慧,即“佛、缘觉、声闻”各于其果所得的觉智,即:声闻菩提、缘觉菩提、佛菩提。这三种菩提中,以佛菩提为最上究竟,故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译作无上正真道、无上菩提。
2、涅槃:涅槃就是成佛了。意为清凉寂静、恼烦不现、众苦永寂;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远离“同、异、生、灭、常、断、俱不俱”等。佛教认为:轮回是一切未证得圣果的众生所必然要经历的过程,人死后,“阿赖耶识”会离开人体,经过一些过程以后进入另一个刚刚出生的新生命体内,该新生命体可以是人类,也可以是“动物、鬼、神”等等。只有到达涅槃的境界方可摆脱轮回,摆脱轮回称为涅槃。
3、真如:真如是指最高真理或本体。“真”指真实:真实可“以真显妄”,就是以真实之心,显虚妄的十方世界,无量众生。“真如”就是永恒不变的如来藏。诸经论列有许多异名,称:真如、法界、法性、不虚妄性、不变异性、平等性、离生性、法定、法住、实际、虚空界、不思议界、空性、无相、实际、胜义、法界、实相、妙有、真善妙色、实际、毕竟空、如如、涅槃、虚空、佛性、如来藏、中实理心、非有非无中道、第一义谛、微妙寂灭”等。
佛教各派对“真如”的解释也不尽相同,中观派以性空为“真如”:又名诸法实相。瑜伽行派主要以“法无我”:“圣智行”为真如。唯识家以“唯识实性”为真如;地论学派立第八阿赖耶识为真如;摄论学派更立第九阿摩罗识为真如。这些都是名异义同,均以自性清净心为真如。
4、佛性:佛性有两种含义,即:一、成佛的可能性:是指一切有情本具的真如“佛性”。二、眼见佛性:是明心之后的第二步“见性”。见性就是见道:小乘见道是证须陀洹果、大乘见道是证初地菩萨位。
5、庵摩罗识:又名阿摩罗识、阿末罗识;译名清净识、无垢识、真如识等。为《摄论九识》中的第九识。旧译家以阿赖耶识之外别有此识,而建立九识;新译家称此是阿赖耶识果上之名,不别立此识。
6、空如来藏:空如来藏之“空”,不是什么都没有,“空”只是一种状态,这种状态犹如虚空一样不生不灭。“如来藏”就是真心,就是佛法第一义谛,是佛教重点解说的内容。
如来藏是能出生万法的精神存在,是世界上唯一真实存在的法,其余的法都是由如来藏的种子现行时出生的生灭法,是因缘所生法、是虚幻之法!一切不实之法、从缘而生;一切真实之法、不从缘起。不从缘起之真实法就是如来藏、就是真心,其体空寂,故而说空。但“空”不是没有,如来藏中含藏能生万法的种子,具足无边的智慧与神通,这个“空”实质是“有”。但千万不要作“空”、“有”理解,真正的如来藏是非空非有、空有不二的实际理体。
7、大圆镜智:大圆镜智指可如实映现一切法的佛智、由转第八识“阿赖耶识”而得。此智能明察三世一切诸法,万德圆满,无所欠缺,犹如大圆镜能显现一切色像,故称为大圆镜智。
以上七种名,名称虽然有别,但清净圆满的体性却是一个,都是坚固凝结所成:犹如“金刚王”。“金刚”义为金中最刚,经论中常以金刚比喻武器及宝石。以金刚比喻武器:是因其坚固、锐利,能摧毁一切,而不被万物所破坏。如帝释天及密迹力士所持的武器,称为金刚杵,不为任何物所破坏,而能摧破一切。
又以金刚比喻宝石:是取其最胜之义。因金刚石透明无色,且光耀璀璨,一经日光照射,即显现出各种光耀的色彩,于夜中也能放出荧光,而为诸宝中最胜者。经论中常以金刚宝石来比喻菩萨所证得的金刚三昧,就是取其最胜之义。这里说的“金刚王”指的是佛的法身,犹如金刚一般,永远不坏。
阿难说:以上说的七个果号,就是圆满的真如自性,犹如金刚王,是常住不坏的。这犹如金刚王常住不坏之心,能生能见所见、能听所听,但这能所二见及能听所听,一旦离开“光明、黑暗、动态、静态、通达、阻塞”这些外缘尘境,毕竟没有自己的体性,犹如妄念之心,离开“色、声、香、味、触、法”这六尘,是本无所有的。
也就是说离开自性的“六根、六尘、六识”都没有自己单独的体性,都是一些幻相,六根在自性中是本来就没有的,那为什么还要将这毕竟断灭的六根用来修因呢?还想获得以上所说的,如来的“七常住果”?
“常住”意为无灭无生、不迁不变;“果”在修为因、在证为果。这里所说七常住果即诸佛所证法身之果德,以其清净圆满,体性坚凝,是名常住果。七常住果就是以上说的“菩提、涅槃、真如、佛性、庵摩罗识、空如来藏、大圆镜智。
阿难又对佛说:世尊!如果离开光明与黑暗,这能见和所见就没有作用了,因“能、所二见”毕竟是空无所有的;如没有“色、声、香、味、触、法”这六尘境相,心念意识无缘可攀,也就等同于什么都没有了。我由此进思退想,循环思维,从微细法里去推理,认为如果本来就没有我的心,也就没有我的心所了,这心与心所都没有了,那么用什么来作为因地心修行,而求证如来的无上正觉呢?
阿难对佛说:正如世尊所说“湛然精明的圆满常住心,是违越一切包括诚实的语言,如果但有言说,终是戏论。”那么,什么才是如来的真实语呢?唯愿世尊再垂大慈悲,开示真理,为我们除去这些蒙昧无知。

《楞严经》众生别业妄见

(第三十八段)
【阿难白佛言:世尊!如佛世尊,为我等辈,宣说因缘,及与自然,诸和合相,与不和合,心犹未开。而今更闻,见见非见,重增迷闷!伏愿宏慈,施大慧目,开示我等,觉心明净。作是语已,悲泪顶礼,承受圣旨。尔时世尊,怜愍阿难,及诸大众。将欲敷演,大陀罗尼,诸三摩提,妙修行路。告阿难言:汝虽强记,但益多闻,于奢摩他,微密观照,心犹未了,汝今谛听,吾当为汝,分别开示。亦令将来,诸有漏者,获菩提果。阿难!一切众生,轮回世间,由二颠倒,分别见妄,当处发生,当业轮转。云何二见?一者:众生别业妄见、二者:众生同分妄见。
云何名叫别业妄见?
阿难!如世间人,目有赤眚,夜见灯光,别有圆影,五色重叠,于意云何?此夜灯明,所现圆光,为是灯色?为是见色?阿难!此若灯色,则非眚人何不同见?而此圆影唯眚之观?若是见色,见已成色,则彼眚人,见圆影者,名为何等?复次,阿难!若此圆影,离灯别有,则合傍观,屏、帳、几、筵,有圆影出?离见别有,应非眼瞩,云何眚人,目见圆影?是故当知,色实在灯、见病为影;影见俱眚、见眚非病。终不应言,是灯是见,于是中有非灯非见。如第二月,非体非影。何以故?第二之观,捏所成故,诸有智者,不应说言,此捏根元,是形非形,离见非见,此亦如是,目眚所成,今欲名谁,是灯是见?何况分别,非灯非见?】
“众生别业妄见”之“众生”:是指三界六道中一切有觉知的如人类、鬼神类等灵物,这里说的众生主要是指人类;“别业”是指每一个人所造善恶二业是不相同的、是有区别的,是个人行为,所以又名“个业”;妄见是不明真理、不明真相时所产生的一种虚幻的知见,称名“妄见”。
阿难对佛说:世尊!如佛世尊,为我辈众生宣讲因缘及自然,诸和合相与不和合相,对这些问题,佛讲得很清楚,但我们尚缺乏智慧,难以理解,心还是没有开悟,现在又听到这“见见非见”,即能见和所见都不是自性“心”,让人重增迷惑郁闷,伏愿大慈大悲的世尊,为我们广施“大慧目”予以开导。
“慧目”即“慧眼”:是五眼之一。五眼即:1、肉眼:此眼能见世间一切相,持戒清净者可得,能分辨善恶、是非等相对法和绝对法。2、天眼:能上见有顶天、下见地狱之一切众生相,能分辨小乘法,见须陀洹道。3、慧眼:能分辨二乘法,见辟支佛道。4、法眼:能分辨大乘法,见菩萨道。5、佛眼:能分辨最上乘法及一切法,见佛道。
这里说的“慧目”指二乘人的智慧眼,也泛指能照见实相的智慧。《维摩经》<入不二法门品>说:“实见者尚不见实,何况非实。所以者何?非肉眼所见,慧眼乃能见。而此慧眼,无见无不见。”玄奘大师说:“慧眼可见法身。”阿难请佛施“大慧目”,“大慧目”已超越了“慧目”故名大,应是佛眼了。
阿难说:请世尊用佛眼开示我们这颗无污垢、无杂染的“觉心明净”。“觉心明净”意为妙觉圆明之心,光明清净,这光明清净的本体,简称为“心”,“心”者“佛”也,故说“是心是佛、是心作佛”。阿难说完后,悲泪顶礼,虔诚期待领受圣旨。这时世尊怜悯阿难和诸多的法会大众,将演说“大陀罗尼”。
“陀罗尼”意译“总持”。即:总一切法、持一切义,法通缘起、义达一乘,名陀罗尼。这里佛要说的“大陀罗尼”指的是<楞严咒>,另有三大咒也称为大陀罗尼,即:一、佛顶尊胜陀罗尼咒;二、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咒;三、大悲心陀罗尼咒,简称大悲咒。
佛还将开示诸多的“三摩提妙修行路”,“三摩提”是梵语的音译:也译作“三摩地”、“三昧”。三昧是佛教的修行方法之一,意为排除一切杂念,使心神平静。修三昧的法门很多,如观世音菩萨的耳根圆通法门,此法门是文殊菩萨评价为最上的法门,以“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而顿超三贤十圣,这是最快捷的“三摩提妙修行路”。
于是佛告诉阿难说:你虽然博闻强记,但这只能增益你的见闻和学问,于“奢摩他”“微密观照”等实修实证法,心里还不明白。“奢摩他”为梵语的音译:意译止、寂静、能灭,为禅定的异名。“奢摩他”的修法首先是摄心一处,如如不动,不再被外境所扰,远离并止息一切散乱,使心寂静。此修法常与“观”、“慧”并用,称为止观。
“奢摩他”翻译成中文是“止”的意思、是真正的大止观。即天台传承的“圆顿止观”、又名“摩诃止观”。其核心是“一心三观”,就是用一心同时“观空”、“观假”、“观中”。观空者:观真空、真空是法身。观假者:观三千大千世界一切相,一切相是假,是法相、是妙用。观中者:观非真非假、即真即假、真假不二,得大自在。
这里说的“微密观照”是指心念极细微处,心之一念据推算为现在的0.018秒,一念有90个刹那,一刹那有900个生灭,由此算来,一念当有八万一千个极细微的念头,能观察和照见这一念中的八万一千个念头,称为“微密观照”,即念念清楚、念念不著之意。这是修首楞严大定的微妙法门。
佛对阿难说:你的心对奢摩他微密观照这些关键性的问题,还没有明白,你现在认真听,我为你们分别开示,也可为将来烦恼未断的众生因此而获证菩提果。
佛对阿难说:一切众生,轮回于世间,都是由于两种颠倒,即认假我为真我、认虚幻的物质世界为真实,在这两种颠倒中,以分别心见诸妄相,产生两种妄见,这些妄见于自性处当下生发,并当下起惑造业而轮转生死。那么什么叫两种妄见呢?一者名:众生别业妄见、二者名:众生同分妄见。
佛说:什么叫“众生别业妄见”呢?阿难!如果世间有人得了“赤眚shěng”,“赤眚”是眼球上生了一层红色翳膜的眼病,眼变为红色,相当于现代医学中说的“红眼病”,使视力模糊,在夜里看见灯光就是“五色重叠”的圆影。“五色”即青、红、黄、白、黑五种颜色;“重叠”是指这五种色、相互重叠。
佛对阿难说:你以为如何?这色彩重叠的圆影是灯的颜色呢,还是得了眼病者所见的色?阿难!如果是灯色,为什么没得眼病的人看不见这些圆影彩色呢?而这些圆影彩色唯有得眼病者才能看得见。假若这是“观见”的色,“观见”是观察看见的意思,是“心”的一种功能。如果这是“观见的色,那么”“观见”这“心”的功能本身就成了色物,而眼病患者所见之彩色又当作何解释呢?
佛再次对阿难说:如果圆影彩色离开灯而独立别有,那么看傍处的那些屏风、帐幔、茶几、桌椅,也应该有圆影彩色出现,如果这些圆影彩色是离开“观见”而独立存在,那就不是眼能看得见的了,这又怎么能是赤眚眼病者所看见的圆影彩色呢?
由此应当知道,圆影彩色是在灯处,只有眼生赤眚“眼病”者才能在灯处看到圆影彩色。“观见”圆影彩色是因得了赤眚眼病才出现的这种情况,但“观见”即能观能见的本身,不是眚、也不是病,就不应将灯说成是见、或说成是灯是见,或在这其中认作是非灯非见。
这个道理就好比第二的个月亮,它即不是真月、也不是真月的影子。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第二个月亮的现象,是你捏眼睛所产生的幻影,这幻影里面那来什么真假是非。凡是有智慧的人,都不会说捏眼根产生的幻影,是形非形、离见非见的,因为这些形与见、是与非,都是幻影,毫无实义。
如此道理,说明圆影彩色的出现是因眼睛得了眚病才造成的,难道还想为这病眼所见到的色影起个名,叫什么灯见、或观见,在幻影里面去妄加分别,或说什么非灯非见,事实是这里面根本就没有一个是、也没有一个非,何须要自我欺骗呢?这种个人生眼病不代表别人也生眼病,个人病因所产生的错误知见,与别人无关,就是个人造业个人受报,名“众生别业妄见”。
这“众生别业妄见”就是个世界观的问题,世界观的形成,是每一个人对事物的认识都有不同的观念,认识的程度也有深浅不同,反映在所作所为上,就有善恶正邪之分、世间与出世间之别,得到的感应和果报也就各不相同。

《楞严经》离一切相即一切法
(第三十六段)
【佛言:汝言因缘,吾复问汝,汝今因见,见性现前,此见为复因明有见?因暗有见?因空有见?因塞有见?阿难!若因明有、应不见暗;如因暗有、应不见明;如是乃至,因空、因塞,同于明暗。复次,阿难!此见有复,缘明有见?缘暗有见?缘空有见?缘塞有见?阿难!若缘空有、应不见塞;若缘塞有、应不见空;如是乃至缘明、缘暗,同于空塞。当知如是,精觉妙明,非因非缘,亦非自然,非不自然,无非不非,无是非是。离一切相,即一切法。汝今云何,于中措心,以诸世间,戏论名相,而得分别?如以手掌,撮摩虚空,祇益自劳,虚空云何,随汝执捉?】
佛对阿难说:你明白了心非自然的道理,却又惑于“因缘”,对“心”是不是因缘所生的道理还没搞清楚。“因缘”之“因”指引生结果的直接原因;“缘”指由外来相助的间接原因。有人解释说:如一朵盛开的花,其种子就是“因”;使种子发芽、成长到开花结果所不可或缺的土壤、水分、阳光等,就是“缘”。这种解释简明扼要,说明了一切事物的出现,发展或存在,都必须具备两大要素,这两大要素就是“因”和“缘”。
如构成人身之“因”为阿赖耶识;“缘”为父精母血,地、水、火、风。此因缘和合,就有了人身,此为“生”的因缘;如地水火风各归其位,精血散亡,阿赖耶识无处依附,因缘离散,就失去了人身,此为“灭”的因缘。世间万物万象与人身的生灭是一个道理,不离因缘,因缘合则生、因缘离则灭。此理证实了一切因缘都是生灭法。
而觉明自性之“心”,却是超越了因缘、超越了生灭,是无生灭性的。阿难已明白了觉明自性之“心”,不是自然所生的道理,但却认为是因缘所生,理由是“因缘”能生万法,自然也能生“心”,这是还没有明白觉明自性之“心”超因缘的道理,所以佛只好进一步开示。
佛说:阿难!我再问你,你而今因为有一个能见,才有能见之本性,“心”的现前,你是缘于光明而有这个“见”呢?还是缘于黑暗而有这个“见”?是缘于虚空而有这个“见”呢?还是缘于阻塞而有这个“见”?
阿难!如果是缘于光明而有、就不应看见黑暗;如果是缘于黑暗而有、就不应看见光明;如果是缘于虚空而有、就不应看见阻塞;如果是缘于阻塞而有、就不应看见虚空
。再次给你说吧,阿难!此“见”是攀缘光明而有“见”呢?还是攀缘于黑暗而有“见”?是攀缘于虚空而有“见”呢?还是攀缘于阻塞而有“见”?阿难!如果是攀缘于虚空而有、就不应看见阻塞,如果是攀缘于阻塞而有、就不应看见虚空,如果是攀缘于光明而有、就不应看见黑暗,如果是攀缘于黑暗而有、就不应看见光明。要想搞清楚这些问题,“当知”如是“精觉妙明”与因缘的关系。
上面说的“当知”,其义很深,“当知”的本意为应当起般若智观察,了知见性,离四句、绝百非,是直接契入诸法实相的妙明之境。四句是:“无有、无无、无亦有亦无、无非有非无”这四句,而每一句里头又含此四句,得四四十六句,十六句有过去十六句、现在十六句、未来十六句就变成了四十八句。
这四十八句,已经起用的有四十八句,还没有起用的有四十八句,如此已起、未起各四十八句,就变成了九十六句。九十六句加上根本的“有、无、亦有亦无、非有非无”这四句,共为一百句,这个叫四句百非,百非指四句演化出来的这一百句话,均非真理,故名百非。
真正的佛教真理,不是“四句”可以解释、也不是“百非”所能阐明的,故说“四句百非”。“四句”原本是指两个关系项作逻辑组合时所得的四个句子,如“有、无、亦有亦无、非有亦非无”及“常、无常、常亦无常、非常亦非无常”等皆称为四句。
如《杂阿含经》卷三十四说:外道中有言世间是常、或言世间无常,或言世间常无常、或言世间非常非无常。新译《华严经》卷二十一说:“世间有边、世间无边,世间亦有边亦无边、世间非有边非无边。”“如来灭后有、如来灭后无,如来灭后亦有亦无、如来灭后非有非无。”“我及众生有、我及众生无,我及众生亦有亦无、我及众生非有非无”等,皆是四句之例。
佛法之理,绝非这四句百非可以解释,如果妄计四法,是名四执。故《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四说:“四句者,是世间言说,若出四句者,则不堕四句。”所谓“百非”,即百种否定之意,也就是否定所有的执着。在智观察中,以四句百非明法觉义,悟入后即当远离四句、杜绝百非,才能契入一真“精觉妙明”。
“精觉妙明”即是“见性”,见性就是自己不生不灭的本性,禅宗称为本来面目。此本来面目以不变之觉体、纯一无杂者,名“精觉”;以随缘之妙用、灵明不昧者,名“妙明”。“精觉妙明”就是诸佛之“心”、就是众生与佛无二无别的如来藏。
此“精觉妙明”之“心”,即不是因、也不是缘,因缘是世间法,为凡夫所执;“精觉妙明”之“心”,即不是自然、也不是非自然,自然是外道法,为外道所执;“精觉妙明”之“心”,没有非或不非、非与不非,是小乘知见,为声闻所执;“精觉妙明”之“心”,没有是或不是、是与非是,为二乘知见,为缘觉所执。
除去这一切知见,“离一切相、即一切法。”一切法之义,即“精觉妙明”之“心”。此”心“能生一切法、能离一切相;生亦不生、离亦不离;妙圆净智,体自空寂;精神自觉,妙法自明,故名“精觉妙明”。此“精觉妙明”不仅不是因缘所生,更不是用因缘之理所能阐释得清楚的,因为“精觉妙明”是离言绝相的。
佛对阿难说:你为什么还在这因缘里面用心,将世间的戏论和虚幻不实的名相,妄加分别,就像用自己的手掌去“撮摩虚空”。“撮摩”:即捉拿攀摩之意。意思是你能用手捉住虚空吗?能攀登虚空吗?能用手去触摩虚空吗?如真这样作,只能是徒劳无益。虚空怎么会让你捉住或攀摩呢?
这些论辩是本经中很重要的地方,说明了“精觉妙明”之体就是“心”,“心”就是真实的自我。“心”不是“因缘”所生、也不属于“自然”;不是非、也不是不非;不是是、也不是不是;“心”超越了因缘、也超越了自然;超越了非与不非、也超越了是与不是;“心”包含了因缘所生的一切法、也包含了自然界的一切物象;“心”自成一体,卓然独立,对一切法,无所不知、无所不晓、无所不能。“心”就是人人皆有,不假外求的真如自性、就是“离一切相、即一切法”的无上菩提果。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Super show 0817 Dragon TV 19.30 你长得很帅,今天等着你。[太开心][太开心][太开心][太开心]@任嘉伦Allen #我们会牵
  • 优点:出色的箱庭设计,地图设计和解密环环相扣,即使是藏逼也是让人会心一笑的藏为了做3D而砍了挺多职业,但这次职业手感都调的非常好,就是强度略微有些不平衡给了难度
  • 人生顺逆交易、福祸相依,充满无常,谁都做不到一劳永逸。 人生顺逆交易、福祸相依,充满无常,谁都做不到一劳永逸。
  • 太棒了[爱你]鸡汁蒸白鱼和清炖狮子头,说实话这个味道很正宗!蜜汁小排,没有一点点醋味,很香,甜甜的,越吃越上头!
  • #rw江湖志[超话]#门总陪嫁粉,以后这里就是我的第三个主队啦,我们家门总看似霸道总裁但是心思十分的细腻沉稳,喜欢吃雪花肥牛,是超级勇猛的开团辅助。人在时间里有
  • 坐着火车游览泰国,也是一种特别的体验。是一栋海边高层公寓,到中天海滩步行也就200米左右。
  • (转载)真正的追星族毕竟少,不在于他红,而在于他深入人心,在于人们追逐人性的真实和纯粹艺术的享受,只有真善美才能触动人们的心弦,而娱乐界只有张国荣身上才显得立体
  • 拒绝日资、招收残疾员工、被央视点赞:意外出圈的它,藏不住了 这几天,因为“土坑酸菜”曝光,方便面市场遭遇重创。 先是,康师傅紧急下架“老坛酸菜牛肉面”。
  • 祝考生们高考大捷[加油] 聚光计划 《红楼梦》欧阳奋强为高考学子加油#欧阳奋强回应红楼梦进了高考作文题# 刚刚,87版电视剧《红楼梦》中宝玉饰演者欧阳奋强发视频
  • 西班牙边锋卡斯蒂列霍已经被排除出球队的未来计划,球员也在社交媒体上发表了离别的感言,大概率会在今夏重回西甲赛场;意大利中卫卡尔达拉虽然会在结束威尼斯的租借合同后
  • #搞笑#在股票运行过程中,有很多关键的位置,在几年前甚至十几年前就一直是压力支撑,那么过了这么多年,对于我们来说还有参考价值,还用去看吗?在股票运行过程中,有很
  • 四、利用好健康码管理手段要发挥“陕西省健康码”的精准防控作用,对需要采取管控措施各类人员,各县市区要与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数据专班协调沟通,对流调发现的B、C
  • 4,预制菜概念,不出所料一直说一直涨,今天再次放量性强势上涨,个股小规模涨停潮延续,至于什么原因让我倾向于这块的,熟悉我的应该都有所了解,不熟悉的可以好好捋下个
  • #阳光信用[超话]#[心]#阳光信用# [鲜花]信任是是夏日清凉的风,冬日里燃烧的炉火;信任是人与人的率真,心与心的坦诚;信任是做人的美德,人生的境界。#每日一
  • #华为发布会##华为进军全屋智能产业# 担心家装会过时,是用户的共同想法,如何做到让家变成“可成长的家“?#华为发布会##华为进军全屋智能产业#担心家装会过时,
  • 所谓、世人所说的、通常说的)[C]いかなる(连体。什么样的)[D]あらゆる(连体。
  • 而中国土生土长的道教关注的是天、地、人全面的和谐发展,以“道"为最高信仰,倡导人们信道、修道、行道,一切以道为事,生成容纳万物、自然平和无私、无为柔弱
  • 2011年-2020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有部分人士认为,手机出货量2018、2019两年的下跌原因在于4G已足够成熟而5G普及度不够,消费者没有足够的热情更换新
  • #文轩[超话]#“不是6天 也不是6个月 是6年 是实打实的6年 是单凭你三言两语根本就不能改变他们的6年 以后的他们也会有更多的五年 数不清的6年 ” #文轩
  • [委屈]YaYa:可能听不清你说话……JKL:那你这麦质量不太行啊!】今天和大家一起盘点一下泰国人最爱的10位明星(都是在泰名气不小的哟)一起来看看都有些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