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线修复+内眼角,术后4个月反馈〗

这位求美者初眼在外院做了埋线,松弛的皮肤得不到去除,完全恢复后打回原形,双眼没有神。诉求是自然有神的小平扇。

设计方案是埋线修复+开内眼角,把松弛的皮肤适当去除,开一点点内眼角,改变双眼皮形状,更大更好看。术后4个月,已经恢复得很自然,自然有神,是一双会说话的眼睛[亲亲]
#双眼皮[超话]##埋线双眼皮修复##双眼皮修复##双眼皮# https://t.cn/RTv4Kyo

(3/3)最后则是我们毕业完工的照片,嗯,这个感觉可能不会受很多人喜欢,大多数人应该会喜欢明亮、欢乐的调子。但这里却是偏深沉、内敛,我们现在其实不太喜欢说我们是XX风格了,毕竟这些所谓风格很多都是商业模式里细分市场的产物,为了让业主群体更好地给自己打上标签。
我们在设计方案之初,会给出客户一些参考意向,用以确定我们最终的产品走向,平面方案就像是数学题,可以找到当下最优解,但空间效果则更像是抒情文,它会取决于设计师的引导和业主自身的偏好。所以我很认同梁大师之前说过的一句话,设计不是设计师一个人或团队完成的,它需要业主的参与。正因为结合了业主的自身情况,有她的偏好和选择,才会促成这最后的产物。
在本案中也是如此,我们推崇去客厅化设计、开放式厨房,但我们不能替业主选择,这也是她自身的诉求。她需要这样一个场地来体验她的生活,所以就用茶室/书房的形式取代了常规客厅。厨房也是如此,在原始户型那篇中有交代过,原厨房、餐厅尺度偏小,空间不够开阔,入户也很局促,所以现在做了一个整合,把原来细碎的阳台也融入进来,汇成了一个整体。
前文提到过的梁、柱、墙处理方式也在此展现了。因为室内大面积通刷艺术涂料,所以墙被弱化成了背景板(爱拍照的农夫小姐都懂),而原客厅那一面,因为本身处于两个半开放空间的交界,需要对其强化,所以被塑造成了景墙的形式,原本打算做成安藤式的清水墙,考虑后期效果还是做成了现在这样。至于餐厅上方的梁,有的为了强化形式,被凸显了出来,有的为了空间整体性,又做了弱化效果,都是有所考量的。
之前还有提到说室内的几个卧室感觉都不怎么大,所以在后场空间做了一个南北通透的主卧大套,融合了卧室、书房、衣帽间、卫浴空间,整体是完全开放的,全靠自身形体来分界。
#空间设计##我的装修日记##极简主义##独立设计师#

大芯片面临的共同挑战(下)

原创 Chaobowx 软硬件融合

3 大芯片面临的共同挑战

3.1 挑战一:复杂大系统,对灵活性的要求高于对性能的要求

有一个非常经典的问题:终端非常流行SOC,但为什么数据中心服务器却依然是CPU打天下?

越是复杂的场景,对系统灵活性的要求越高。CPU作为云计算场景的主力计算平台有其合理性,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硬件的灵活性。软件应用迭代很快,支持软件运行的硬件处理引擎要能够很好地支持这些迭代。CPU因为其灵活的基础指令编程的特点,是最适合云计算的处理引擎。

硬件的通用性。云计算厂家购买硬件服务器,很难预测这些硬件服务器会运行哪类工作任务,最好的办法是采用完全通用的服务器。CPU由于其绝对的通用性,成为云计算场景最优的选择。

硬件的利用率。云计算的基础技术是虚拟化,通过虚拟化把资源切分,实现资源共享,以此提高资源利用并降低成本。只有CPU能够实现非常友好的硬件级别的虚拟化支持,从而实现更高的资源利用率。而其他硬件加速平台,(相对的)资源利用率很难做到很高,这就约束了其性能优势。

硬件的一致性。在云计算数据中心,软件和硬件是需要相互脱离的。同一个软件实体会在不同的硬件实体迁移,同样的同一个硬件实体也需要运行不同的软件实体。这对硬件平台的一致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在性能满足要求的情况下,CPU当仁不让的就成了数据中心计算平台的最佳选择。

可惜的是,目前,CPU的性能无法满足要求了。在CPU性能不满足要求的情况下,就需要创新的硬件来进行性能加速。如何在整个系统保持跟传统CPU接近的通用性、灵活性、可编程性、易用性的约束条件下,实现性能显著提升,成为了重要的挑战。

3.2 挑战二:如何数量级的提升综合性能?

我们之前都讲过,性能和单位指令的复杂度是正相关的。指令越简单,性能相对越低;指令越复杂,性能相对越好。但指令简单,我们就可以随心所欲组合各种各样的场景的应用程序;而指令越复杂,引擎所能覆盖的领域和场景就会越来越小。

如上图所示:

CPU性能最差,但几乎可以覆盖所有的计算场景,是最通用的处理器;

DSA覆盖某个特定领域,性能可以做到很好。但覆盖的领域如果算法更新迭代快或者领域的范围较小不足以支撑大算力芯片的大范围落地的话,这样的DSA芯片在商业上就很难成立。

GPU介于两者之间。

CPU软件,是通过基础的指令组合出来所需要的业务逻辑;而为了提升性能,硬件加速本质上是将业务逻辑固化成硬件电路。而将业务逻辑固化成电路,虽然提升了性能,但会约束芯片本身的场景覆盖。目前,很多算力芯片的设计陷入了一个怪圈:越优化性能,场景覆盖越狭窄;场景覆盖越狭窄,芯片出货量越低;芯片出货量低,无法覆盖芯片的一次性研发成本,商业逻辑不成立,后续的持续研发难以为继。

以AI为典型场景,目前AI芯片落地难的本质:很多AI芯片特别强调深度理解算法,然后把算法融入到芯片中。但受限于AI类算法多种多样,并且算法都在快速的迭代。这导致AI芯片一直无法大规模落地,芯片数以亿计的研发成本难以摊薄。因此,从目前来看,AI芯片在商业逻辑上无法成立。

AI芯片已经榨干了目前芯片所能达到的性能极限;未来,L4/L5级别的自动驾驶芯片需要算力十倍百倍的提升;而要想达到元宇宙所需的良好体验,则需要算力千倍万倍的提升。如何在确保芯片的场景覆盖如CPU一样通用全面,并且还能够十倍百倍甚至千倍万倍的快速性能提升,是大算力芯片需要直面的挑战。

3.3 挑战三:业务的横向和纵向差异性

业务的横向差异指的是不同客户之间相近业务的细节差异性;而纵向差异指的是单个用户业务的长期迭代的差异性。

不同用户的业务存在差异,即使同一大公司内部,不同的团队对相同场景的业务需求也是不完全一致的。并且,即使同一客户,受限于软件的快速更新迭代,其业务逻辑更新也会很快,显著的快于硬件芯片的更新迭代(软件迭代通常在3-6个月,而芯片迭代则是2-3年,还要考虑芯片4-5年的生命周期)。

针对横向和纵向的差异性,目前行业有几种显著的做法:

一些芯片大厂,针对自身对场景的理解,提供自认为最优的业务逻辑加速方案给到用户。但站在用户的视角,这样会丧失自身的差异性和创造性。用户需要修改自身的业务逻辑,这个风险也非常的高;并且,会对芯片公司形成强依赖关系。

一些大客户。针对自身差异化场景,自研芯片。可以满足自身差异化的竞争能力,但大用户内部也是由许多不同的小团队组成,不同团队业务场景仍然存在差异性;并且,单个业务纵向的长期迭代差异依然是需要考虑的。定制芯片在商业上是可行的,但需要考虑技术层面的通用芯片设计。

第三方通用的解决方案。“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通过通用的设计,确保在每个领域,都能够实现一定程度上的软硬件解耦。芯片公司提供“通用”的硬件平台,让用户通过编程的方式实现业务差异化,“让用户掌控一切”。

3.4 挑战四:芯片的一次性成本过高

在先进工艺的设计成本方面,知名半导体研究机构Semiengingeering统计了不同工艺下芯片所需费用(费用包括了):16nm节点则需要1亿美元;7nm节点需要2.97亿美元;到了5nm节点,费用高达5.42亿美元;3nm节点的研发费用,预计将接近10亿美元。

就意味着,大芯片需要足够通用,足够大范围落地,才能在商业逻辑上成立。做一个基本的估算:在数据中心场景,则需要50万以上的销售量,才能有效摊薄研发成本。在数据中心领域,这个门槛非常高。

3.5 挑战五:宏观算力要求芯片能够支撑大规模部署

性能和灵活性是一对矛盾,很多性能优化的芯片设计方案,显著的提升性能的同时,也显著的降低了芯片的通用性、灵活性和易用性,同时降低了芯片的场景和用户覆盖。从而导致芯片落地规模很小。

芯片落地规模小,单芯片再高的性能,都相当于无源之水,没有了意义。

因此,一个综合性的芯片平台,需要考虑芯片性能提升的同时,也要考虑如何提高芯片的宏观规模落地:需要考虑芯片的场景覆盖;需要考虑芯片的用户覆盖;需要考虑芯片的功能横向和纵向的差异性覆盖。

只有兼顾了性能和更多用户和场景覆盖,才能实现大芯片的规模化部署,才能显著的提升宏观算力。

3.6 挑战六:计算平台的融合

算力需要池化,并且,算力不仅仅是数据中心基于x86 CPU的算力池化,算力池化,需要:

算力需要跨不同的CPU架构,比如能够把x86、ARM、RISCv等主流架构的算力整合到一个算力池;

算力需要跨不同类型的处理引擎。比如把CPU、GPU、FPGA、DSA的算力整合到一个算力池;

算力还需要跨不同厂家的硬件平台,算力需要把不同Vendor提供的算力资源都能够整合到一个算力池;

算力需要跨不同位置,算力可以部署云、边、端甚至网络,可以把这些算力整合到一个算力池。

云网边端融合,就是把所有的算力资源整合到一起,真正实现跨云网边端自适应的软件运行。挑战在于,如何构建统一的开放的硬件平台和系统堆栈。

3.7 挑战七:生态建设的门槛

大芯片一定需要平台化,一定需要开发框架并形成开发生态。而框架和生态门槛高,且需要长期积累,对小公司来说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

RISC-v CPU已经如火如荼,很多公司,特别是一些初创小公司,大家都非常认可RISC-v的开源开放的理念和价值,众人拾柴火焰高,大家共同推动RISC-v开放生态的蓬勃发展。

未来,计算进一步走向异构和超异构计算,架构和平台越来越多,此时,开源开放已经不是可选项,而是成为必选项。因为,如果不是开源开放,那就会导致算力资源完全的碎片化,何谈算力池化,何谈云网边端融合。

开源开放,是大芯片平台和生态建设的必然选择。

3.8 挑战八:(用户视角)宏观跨平台的挑战,没有平台依赖

站在芯片厂家视角,给客户提供芯片以及配套的驱动软件,然后有SDK等开发工具包,用户基于此开发自己的应用程序,这样就万事大吉。但站在用户的视角,问题可不是这样。用户的软件应用和硬件平台是完全脱离的。

我们以VM计算机虚拟化为例。用户的VM需要在不同的硬件平台上能够实时热迁移,这样就对硬件平台的一致性就有了要求。通常,硬件一致性是通过虚拟化来完成的,虚拟化给上层的VM抽象出标准的硬件平台,使得VM可以跨不同架构的硬件服务器运行。随着CPU性能的瓶颈,虚拟化相关堆栈逐渐下沉到了硬件加速,这样,就需要把硬件接口直接暴露给业务VM,那么就需要硬件架构/接口原生支持一致性。

硬件架构/接口原生支持一致性,换个表述,就是不同厂家的芯片平台提供的是相同的架构和接口,使得软件可以方便的跨不同厂家的硬件平台迁移。如果某个厂家提供的是私有架构/接口的硬件平台,那么用户就会对平台形成强依赖关系,并且如果选择的个性化平台越多,使得用户自己的数据中心变成割裂的各自不同的资源池碎片,这样云的整个运营管理变得非常的复杂和困难。

(正文完)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2月14日,小刘和朋友约好下班去南新路起点网咖去玩,“当我看到福彩销售展示柜‘好运十倍’的票种,瞬间就来了兴趣,于是和朋友各自买了5张刮了起来。”前几张都没中奖
  • ??
  • 最近想给爷爷录那种跟我相处的vlog 因为真的想留个纪念计划中 图一做实验 这颜色好看 不过滴的好慢 这实验最开始一直在失败 就是也找不到原因 但是我就是没
  • 所以你要学着长大,慢慢把满腹委屈埋在心里,然后做个波澜不惊的人,或许那就是孤独我的天空很大很大,可是心房却很小很小,装不了天下,只能装一个小小的我,i am s
  • #扫文扫文扫文[超话]# 推荐《变种人格》简介:这娇弱女子一开口,说出的是一桩又一桩命案,更诡异的是,她在命案中扮演的都是已死之人的角色,本以为她是满嘴胡言,但
  • ​​去年6月份给他调理鼻炎时,我也配了钙镁片,不过遭到了队友的强烈反对,说生长过程中补钙太多骨头会提前长死。儿子一开始也不愿意吃,当他真的体会到营养素确实治好了
  • 据悉,拜泉县公安局工作中获得情报,近期,有人将在拜泉县组织一场规模巨大的赌局,3月1日下午,拜泉县20余名警力配合开展抓捕行动,秘密接近到达赌局所在宾馆,破门而
  • 不期待爱情了 网络上还是很少有不是速食的爱情 上来就cpdd的热情老阿姨受不起了。看我pyq别害怕 我还是个佛系pw 扩列来的不强推你 有需要找我也行。
  • 从同一个小区搬到另一户的好处就是自己可以慢慢来,跟物业借了一个小推车,走几步就拉到新家,搬累了就在新家里躺在沙发上休息看电视。继续打造101个宅在家里的理由人穷
  • 然而,常说「当我不了解一件事的时候,会觉得很难受」的葵,渐渐对以前从不感兴趣的拳击产生兴趣,她也被学生们的热情所感动,开始为拳击部奔忙。」 与此同时木村说:「有
  • 在波澜壮阔的文化民国、烽火连天的战乱守拙、大江大海的南渡北归里,他们宛如灯塔,各自照亮一方山河,但为今日中国教育立镜一 面,呼喊十声,回应着千年前范仲淹先生的浩
  • 晚辈有问题四:1、鄙造日禄申金,是喜神还是忌神,由于它合子化水;辛卯运,卯中的乙木跟的申中庚金暗合,卯未又半合木局,这预示着什么?此运毕竟有庚金盖头,寅木的好处
  • #电影奇迹笨小孩# 看这部的时候真的有觉得景浩好辛苦 那种无奈与勤恳真的很真实 所有的重担都压在自己身上 事事不如意的时候还好有一群靠谱的朋友在身边 景浩拼死
  • 在2022年全国民航工作会议上,民航局局长冯正霖强调,“十四五”期间,民航各单位要主动对接地方诉求,加强与各地区域发展规划相衔接;要优化民航产业总体布局,更加注
  • [笑哈哈]#护肤##护肤分享##爱用物分享##分享爱用物##Spa级护肤品##玫瑰#我是 每个月一定会长生理大痘,平时因为熬夜、吃得油腻也会在额头长一些小痘痘
  • 83年属猪人在2022年里,经常需要面临选择,不管是感情、工作还是财运,做决定之时不可冲动,需要认真思考。要想化解关口年带来的负面影响,可以选择冲喜的方式,比如
  • 。。
  • #生活# 花了50元买了11颗草莓吃了一顿烧烤肚子难受了一早上早上的早餐是幸福感最强烈的一顿早起听经典粤语的歌单会保持亢奋状态早起·上课·锻炼·困了累了就在健身
  • 极致温柔的状态文案[心]1“你所见即我,我不辩驳”2“我自渡”3“风乍起,合当奋意向人生”4“过往不究,勿扰”5“望你别回头,失我者永失”6“都是风景,幸会”7
  • 制片人方励的发言夸得更不着调,让人迷惑,他居然说这部短片拍出了他青春期的梦,他幻想过找一位受过伤的女朋友,但没找着,而短片实现了他的梦,他被打动了,所以很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