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的关键首先是破掉我们的分别执着
~大愿法师

佛说:“觉者如虚空,平等不动转。”众生迷的时候,见到有生死、有世界,这一切都是属于动转的;觉悟的人就知道犹如虚空,一切平等。

众生因为迷惑颠倒,所以不能除去幻相,一直受到幻相的干扰和影响。我们之所以流转六道是因为没有见到我们的真心本性。

五祖大师曾经说过:“不识本心,学法无益。”不能够认识到自己的心,学法无益,“若能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关键是要见到我们的真心本性,这是佛陀专门为清净慧菩萨所宣演的。

最后佛陀特别叮嘱闻法者:“要把妙义付之实修,不落空谈,依修起证,尽显佛德。开发我们真心的妙用,如说修行起实修。”

通过十对法来开启本具的智慧德相,随顺觉性,从而破掉我们的分别执着,让我们能够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圆觉经》说:“一切的逆境与障碍就是究竟圆满的觉悟。”佛陀证得了觉心,心就无取舍。最关键是不要舍、不要取!有取舍就有生死轮回。在《圆觉经》里面列举了十对法来解释怎样不取不舍:

01 识与智对

“得念失念,无非解脱”正念现前和妄念纷飞无非都是解脱。

“觉则离念”你觉悟了,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就离念了,就不会被念头、妄念所控制,不会跟随妄念去有取有舍。

“念则不觉”你有妄念就没有觉悟。

“无念则得正念”这是智慧;

“有念则为失念”这是识。我们要舍识用根,开智慧。智与识、明与无明的本体都是佛性,都是我们的本体。

02 成与破对

“成法破法,皆名涅槃”事情成功或者不成功都叫做涅槃。众缘相会就是成,众缘离散就是破,一切因缘都无自性,成法、破法都名涅槃。

03 智与愚对

“智慧愚痴,通为般若”智慧的心和愚痴的心通通都是般若波罗蜜。《大宝积经》上说:“痴从分别生,分别亦非有。”法身本来清净真实的证悟,这是一切十方诸佛菩萨内心所具有的功德,就是愚与智对。不管是智慧的心,还是愚痴的心,通通都是般若波罗蜜。

04 邪与正对

“菩萨外道所成就法,同是菩提”菩萨所成就的法门和外道所成就的法门同样是觉悟之路。住正法而无执,入外道而不迷,两者都是菩提。

05 真与妄对

“无明真如,无异境界。”《涅架经》上说:“迷时,真如是妄想,悟时妄想即真如。”六祖的解释说:“实性者,处凡愚而不减,在贤圣而不增,住烦恼而不乱,居禅定而不寂。”智慧、愚痴通名般若。我们要识自本心、见自本性。

06 染与净对

“诸戒定慧及淫怒痴,俱是梵行”戒定慧对治淫怒痴,三毒本空,元是梵行。《诸法无行经》上说“贪瞋痴的能量是来源于佛性,戒定慧的能量也是来源于佛性,都是佛性显现的不二化身。

一般的人,刚刚听到会觉得这是一个很震撼的观念,戒定慧和贪瞋痴怎么都是梵行呢?原因是贪瞋痴和戒定慧的本源、根本都是生命的能量,都是佛性的能量,都是佛性显现的不二化身。众生的任何一个形态显现,其实都是佛性不二的正常显现,戒定慧和贪瞋痴是同一能量的体现啊!能够有这样的见地,内心就能够不惊不怖,不会惶恐。

《西游记》表现的就是贪瞋痴的妙用:猪八戒代表了贪,孙悟空代表了瞋,沙僧代表了痴,唐僧代表了菩提心。贪瞋痴不离佛性,只要发起菩提心,发起觉悟的心来,三毒当下就能够成就波罗蜜。有了菩提心,孙悟空所代表的瞋就表现为愤怒本尊,降伏魔怨、降伏魔障取得真经,成斗战胜佛。

真正证悟者通达性空缘起的理趣,取舍因果自然更加细致、更加任运,超越了任何的对待,不被任何一个观念卡住,内心里面不取不舍。只要有变化的就是假相,而佛性没有任何的变化,这就名之为“道”。

07 依与正对

“众生国土,同一法性”芸芸众生和山河世界、山河大地一样有着同样的法性。《涅槃经》说:“我以佛眼遍观三界有情无情,一切人法悉皆究竟。”究竟就是法性。首先是要能够开显我们的心地(佛性),然后再情与无情同圆种智(开显法性),然后到平等性,就能够圆满成佛,所以佛性、法性、平等性。

08 苦与乐对

“地狱天宫,皆为净土”地狱也好,天堂也好,都是本来的净土。《维摩经》中,大众听了佛说种种的佛净土、种种珍宝庄严、黄金为地的极乐世界,就觉得好奇怪,说:“释迦牟尼佛啊!您的娑婆世界(佛土)怎么没有看到黄金为地,像其他的佛净土那么庄严呢?”

佛陀说:“不是啊!这是为了度那些下劣的众生才跟他们相应,看到的都是一些沙石、泥土,高矮不平。”佛土真正的相是怎样的呢?佛陀用足指按一下地——“佛以足指按地”,即时整个三千大千世界都是若干百千珍宝严饰,就像宝庄严佛的无量功德宝庄严净土一样,一切大众都很欢喜、很赞叹——“叹未曾有”,都看到自己坐在一个宝莲花上。佛陀说:“这才是我的净土,我的佛土。为什么你们看不到呢?是为了度那些根器低劣的众生,让他们也能够学佛法,能够成佛。”我们就知道苦与乐对,“地狱天宫,皆为净土”,都是佛的净士。

9 有性与无性对

“有性无性,齐成佛道。”“有性”就是三乘种性,众生有三种根器:有些是声闻种性,可以修声闻乘——苦集灭道、四圣谛法;有些是缘觉乘,可以观十三因缘;有些是苦萨种性,能够发菩提心,学菩萨行、行菩萨道,这都称为“有性”。“无性”就是一阐提性(阐提种性)、断善根种性。如此四种种性,当下齐成佛道。

10 缚与解对

“一切烦恼,毕竟解脱。”《佛顶经》说:“根尘同源,缚脱不二。”我们的分别念和执着心本是虚妄,犹如空中花,一切烦恼都是因为分别执着而生起。分别执着既然不是实在的,烦恼何有?烦恼何在?既无烦恼,何来束缚?何来缚者?缚者虚妄,当下解脱啊!所以,缚与解对,“一切烦恼,毕竟解脱”。

束缚我们的不是别人,而是我们自己的妄念啊!我们要息灭妄念,不是用压的方法,也不是放纵,而是见自本性。解铃还须系铃人,自己束缚还得自己解脱。我们心无所缘就能当下解脱。空间取当体,当体圆满;时间取当下,当下具足在当下、在当体去认取,就能够心无所缘,当下解脱。

这十对法,是破掉我们的分别执着,让我们能够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六道轮回的众生,不管怎么流转,不能够见到心的本性是因为太执着于自我。菩萨因为执着于觉悟,所以也不能够见到心的本性。

“从这一光点向未来看去,是无数个光点,连接成一条光线。每个人都是一个光点,活成自己的一束光;大家凑到一起,汇聚成光芒”

——肖战 ​​​

“逆境之路看得到未来,摔倒以后站得起来,不要轻易被情绪打败,就保持无感”

——王一博《无感》 ​

谭峭的“至乐即道”观。

《庄子》说:“古之得道者,穷亦乐,通亦乐。所乐非穷通也,道德于此,则穷通为寒暑风雨之序也。”用今天比较通俗的话来讲,“穷”即人生之路坎坷曲折、前途黯澹,本来是容易使人产生消极情绪、悲观失望的,但真正“得道者”却能在逆境和困苦中保持乐观的人生态度;“通”即人生道路平顺、通达,前途光明,而真正的“得道者”同样能心态正常,不骄不躁,永葆乐观向上的精神。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他“乐”的是“道”,对于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对立变化采取的是达观的、审美的角度,他的快乐和愉悦来自于对生命、生活采取的审美的(非功利的)“鉴赏”愉悦(即“乐”),而不在于人生之途是“穷”是“通”。

道教继承了这种辩证的审美人生观,并将它改造为道教修道理论的哲学和美学的基础。这在上清、全真派思想中,表现得更为突出和典型。谭峭《化书》开宗明义就说:“道之委也,虚化神,神化气,气化形,形生而万物所以塞也;道之用也,形化气,气化神,神化虚,虚明而万物所以通也。

是以古圣人穷通塞之端,得造化之源,忘形以养气,忘气以养神,忘神以养虚。虚实相通,是谓大同。”谭峭从“道之委”和“道之用”这两相对立的方面,探讨了“道”在正反方向的变化过程:从“虚”到“实”(即“形”),又从“实”(“形”)到“虚”,一顺一逆,就是外部世界和内部世界的对立和发展基本规律。这里,不但“虚”和“实”(“形”)是对立统一的,它们的运动变化的方向和过程是对立统一的,而且运动变化的结果也是对立统一的:即“万物”达到“形生”而“塞”,或“万物”达到“虚明”而“通”。

所以,谭峭总结说:“虚实相通,是谓大同。”用现代哲学语言来说,就是虚和实的对立统一和变化运动,才是最伟大的统一!按他的修炼理论,可能还要加上他的修炼体会,他才说修炼的要领是“忘形以养气,忘气以养神,忘神以养虚”。这个“忘”字,说出了道教修炼(即后世内丹之基础)的要点全在于是否保持对于世界和自我的“忘”的审美心态和审美的(无功利和超功利的)态度。而这种审美态度又来自修道者能否真正了解、参透“虚-实”和“通-塞”的对立和统一,对于人的生命来说,它们就是“死-生”的对立统一(“大同”)。这个“大同”,显然是先秦道家的“大通”提法的流变,而“大通”的(心理)状态正是了道者认为最美的。

谭峭将“道”与“俗”之间的审美差异,归结为“道-美”与世俗的物欲享受的冲突。他认为,世俗的物欲只能“滑”人心,而体“道”之美才可能得到真正的“乐”。他说:“金笾玉豆,食之饰也;鼓钟戛石,食之游也;张组设绣,食之惑也;穷禽竭兽,食之暴也;滋味厚薄,食之忿也;贵贱精粗,食之争也。欲之愈不止,求之愈不已;贫食愈不足,富食愈不美。”在他看来,食器无论怎样雕琢精美,伴奏的乐器无论怎样美妙动听,室内陈设华丽加上歌舞伴食,也只能起到陪衬的、娱乐的作用,对于“食”的本质意义,并无多大的价值。即使是吃尽一切飞禽走兽,享受完一切美妙的味道,在饮食的花费上穷奢极欲,也只是满足了一时的物质欲望而已,并非得到了真正的美(即“道-美”)。

而欲壑难填,食物少了愈是感到肚皮空,而食物太丰富则再也体会不到美味了。耐人寻味的是,谭峭讨论“食”(以喻“道”)的时候,将他认为不利于人心修炼的那部分艺术美,也等同于“食”的本质(即“道”)之外的物欲享受加以排斥。这不是说他认为艺术美在任何时间、任何情况下都有悖于“道-美”,而是强调艺术美在无助、或有碍人心的返归“真-朴”的情况下,就是多余的,也是不美的。他从宗教情怀与物质的、生理的欲望的冲突中,有意无意地探讨和揭示了纯艺术审美超越物欲的一面。他说,“欲之于人也如贼,人之于欲也如战。当战之际,锦绣珠玉不足为富,冠冕旌旗不足为贵,金石丝竹不闻其音,宫室台榭不见其丽。”他这个观点的哲学归趋,不消说是“唯心”一派,然而,从这段话所反映出他的哲学-美学的思辨水平来看,无疑是值得高度评价的。他对艺术美与“道”的关系的看法,也是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呼唤美育反对物欲主义。这点上,他有复归庄子的趋向。

#道教[超话]##微博问道##学道入门##道教#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放心,梅花人听得到你说的所有的话,现场也许不承认,但过后会反思。答:某种程度上,对梅花人来说,吵架也是一种交流,如果你完全闭嘴不说话,这表示你拒绝沟通,会引起梅
  • !!
  • 而另一辆长安铃木,受到9.33万次围观,同样是非运营车辆,有钥匙,车辆出厂日期不详,初次登记日期在2012年1月16日。【346辆京牌车拍卖均以最高限价成交 有
  • 我们都在尽可能的感知这个世界这或许是出生时就已既定的任务而生命与生命要建立沟通才能慢慢体会到消亡破败休息日的绣球因为大意一夜凋零没有朝气的它好像依然在演绎它一生
  • 我终于知道我为什么这么欣赏刘亦菲了,她真的就是独特而自信的美人,不拘泥于陈规旧俗,不在意别人的眼光,自有自己的气度和境界,平静深刻,静水流深。#刘亦菲专属彩虹屁
  • 射手座的性子一向是直来直往的,有什么都是当场就说了,不会在背后说人闲话。有一天跟母亲聊了几句,我说,妈,我觉得我现在怎么都开心不起来,没有以前的潇洒自我的感觉了
  • A说,一般人试了不买我一句话都不会说,您试完了这衣服上都是您的香水味,又骚又浪,谁还能买呀。有一天,在公共场所的服装店,一个男人走过来对我说:我记得你,永远忘不
  • 点赞[good]抽20位姐妹吃糖~给不莱玫的设计师好会[鼓掌]长在我的审美上了属于是~ #今晚0点开抢#不莱玫 老花礼盒斜挎包包(¥99起)也有大容量的选项,
  • 因为这个根须很细,而且细辛的辛味是非常猛,这应该就是细辛这个名字的来历吧。如果是喝了细辛的汤药,那就感觉到人的上半身的气都在乱串的。
  • [给你小心心][并不简单][男孩儿]大学了,一边我的脑子告诉我,眼睛里的分数只是一个跳板,与自己的真实专业能力是否挂钩值得商榷,一边又忍不住回到初高中那种价值体
  • #我们坐在高高的虾壳上听老虾讲过去的故事[超话]#“这世上永不过期的,是怀着好奇和细腻的初心,以独到的眼光打量世界。也期待工作札记早点来[开学季][开学季](红
  • 皮外骨伤科病证痤疮:痤疮病人通常的反应点是:在第七胸椎以上的肩背部,为数个散在的栗粒大小淡红色、棕褐色或暗红色疹点,或为数小片与正常皮肤相比较颜色较深的区域,直
  • 整首歌里有三个地方最触动我:“你可以笑我忍耐笑我笨拙又如何”有人会觉得武艺不会说话,在各个综艺舞台上的表现也不好,经常还会被不了解的人拿来当笑话。而如果你愿意慢
  • 这意思是说,过自己的好日子,不要被欧猪等国拖累,这也是极右翼的特征。成员们在背景音乐的中毒性很强的节拍上,用韩语、英语、日语进行了旁白,“Do you thin
  • 现在就想重新回来玩玩看,社畜,就周末,还有下班时间可以玩,应该还是玩T吧,很想有人可以一起,现在应该还是豆花,有那种几人小群最好了!现在就想重新回来玩玩看,社畜
  • ​#早餐时光##早餐吃什么##快手早餐##儿童营养早餐##早餐##我的美食日记##早餐打卡##长高长壮#在秋天,我对于徒步的解释就是:山高路远,看世界也找自己❤
  • 我还帮忙卖过几个月的马鲛鱼,虽然每天只去半天,也已经体会到那种累,也深刻明白,市场的新鲜是摊贩的辛勤劳作赋予的。为了研究中国菜市场,6年里,她走访了全国,更打入
  • (9月24日)剪去了养了多年的长发,这一刻,想要一个全新的变化,人生,不能一层不变,哪怕不好看,也要让自己有试错的能力,任何事情都是如此。这两天早晚降温了有点冷
  • #距离2023年高考还有250天# 时间太快了感觉倒数三百天的日子还历历在目 最近考了月测真服了到时候我会写在小本本 换座位啦!跟鲁诗晴和可悦做挺快乐但看到小公
  • 今天剧里夏晴和于途这段针锋相对的剧情拍的我很喜欢,两个人简简单单坐在台前,寥寥几句针锋相对刀光剑影看得人非常爽快,聪明人说话不必说太白,又想起全职高手15集叶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