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坛经原文 顿渐品 第八卷

时祖师居曹溪宝林,神秀大师在荆南玉泉寺。于时两宗盛化,人皆称“南能北秀”,故有南北二宗顿渐之分,而学者莫知宗趣。师谓众曰:“法本一宗,人有南北;法即一种,见有迟疾。何名顿渐?法无顿渐,人有利钝,故名顿渐。”

然秀之徒众,往往讥南宗祖师“不识一字,有何所长?”秀曰:“他得无师之智,深悟上乘,吾不如也。且吾师五祖,亲传衣法,岂徒然哉!吾恨不能远去亲近,虚受国恩。汝等诸人勿滞于此,可往曹溪参决。”

一日,命门人志诚曰:“汝聪明多智,可为吾到曹溪听法。若有所闻,尽心记取,还为吾说。”

志诚禀命至曹溪,随众参请,不言来处。

时祖师告众曰:“今有盗法之人,潜在此会。”

志诚即出礼拜,具陈其事。

师曰:“汝从玉泉来,应是细作。”

对曰:“不是!”

师曰:“何得不是?”

对曰:“未说即是,说了不是。”

师曰:“汝师若为示众?”

对曰:“常指诲大众:住心观静,长坐不卧。”

师曰:“住心观静,是病非禅。常坐拘身,于理何益?听吾偈曰:

生来坐不卧,死去卧不坐;

一具臭骨头,何为立功课?”

志诚再拜曰:“弟子在秀大师处学道九年,不得契悟;今闻和尚一说,便契本心。弟子生死事大,和尚大慈,更为教示。”

师曰:“吾闻汝师教示学人戒定慧法,未审汝师说戒定慧行相如何?与吾说看。”

诚曰:“秀大师说:‘诸恶莫作名为戒,诸善奉行名为慧,自净其意名为定’。彼说如此,未审和尚以何法诲人?”

师曰:“吾若言有法与人,即为诳汝。但且随方解缚,假名三昧。如汝师所说戒定慧,实不可思议;吾所见戒定慧又别。”

志诚曰:“戒定慧只合一种,如何更别?”

师曰:“汝师戒定慧接大乘人;吾戒定慧接最上乘人。悟解不同,见有迟疾。汝听吾说,与彼同否?吾所说法,不离自性。离体说法,名为相说,自性常迷。须知一切万法皆从自性起用,是真戒定慧法。听吾偈曰:

心地无非自性戒,

心地无痴自性慧,

心地无乱自性定,

不增不减自金刚,

身去身来本三昧。”

诚闻偈悔谢,乃呈一偈曰:

“五蕴幻身,幻何究竟?

回趣真如,法还不净。”

师然之,复语诚曰:“汝师戒定慧,劝小根智人;吾戒定慧,劝大根智人。若悟自性,亦不立菩提涅槃,亦不立解脱知见。无一法可得,方能建立万法。若解此意,亦名佛身,亦名菩提涅槃,亦名解脱知见。见性之人,立亦得,不立亦得。去来自由,无滞无碍;应用随作,应语随答,普见化身,不离自性,即得自在神通,游戏三昧,是名见性。”

志诚再启师曰:“如何是不立义?”

师曰:“自性无非、无痴、无乱,念念般若观照,常离法相,自由自在,纵横尽得,有何可立?自性自悟,顿悟顿修,亦无渐次,所以不立一切法。诸法寂灭,有何次第?”

志诚礼拜,愿为执侍,朝夕不懈。

僧志彻,江西人,本姓张,名行昌,少任侠。自南北分化,二宗主虽亡彼我,而徒侣竞起爱憎。时北宗门人,自立秀师为第六祖,而忌祖师传衣为天下闻,乃嘱行昌来刺师。师心通,预知其事,即置金十两于坐间。时夜暮,行昌入祖室,将欲加害,师舒颈就之,行昌挥刃者三,悉无所损。

师曰:“正剑不邪,邪剑不正;只负汝金,不负汝命。”

行昌惊仆,久而方苏,求哀悔过,即愿出家。

师遂与金,言:“汝且去,恐徒众翻害于汝,汝可他日易形而来,吾当摄受。”

行昌禀旨宵遁,后投僧出家,具戒精进。

一日,忆师之言,远来礼觐(jìn)。

师曰:“吾久念汝,汝来何晚?”

曰:“昨蒙和尚舍罪,今虽出家苦行,终难报德,其惟传法度生乎?弟子常览《涅槃经》,未晓常、无常义,乞和尚慈悲,略为解说。”

师曰:“无常者,即佛性也;有常者,即一切善恶诸法分别心也。”

曰:“和尚所说,大违经文。”

师曰:“吾传佛心印,安敢违于佛经?”

曰:“经说佛性是常,和尚却言无常;善恶诸法,乃至菩提心,皆是无常,和尚却言是常;此即相违,令学人转加疑惑。”

师曰:“《涅槃经》,吾昔听尼无尽藏读诵一遍,便为讲说,无一字一义不合经文,乃至为汝,终无二说。”

曰:“学人识量浅昧,愿和尚委曲开示。”

师曰:“汝知否?佛性若常,更说什么善恶诸法,乃至穷劫无有一人发菩提心者?故吾说无常,正是佛说真常之道也。又,一切诸法若无常者,即物物皆有自性容受生死,而真常性有不遍之处,故吾说常者,正是佛说真无常义。佛比为凡夫外道执于邪常,诸二乘人于常计无常,共成八倒,故于涅槃了义教中破彼偏见,而显说真常、真乐、真我、真净。汝今依言背义,以断灭无常及确定死常,而错解佛之圆妙最后微言,纵览千遍,有何所益?”

行昌忽然大悟,说偈曰:

“因守无常心,佛说有常性;

不知方便者,犹春池拾砾(lì)。

我今不施功,佛性而现前;

非师相授与,我亦无所得。”

师曰:“汝今彻也,宜名志彻。”彻礼谢而退。

有一童子,名神会,襄陽高氏子,年十三,自玉泉来参礼。

师曰:“知识远来艰辛,还将得本来否?若有本,则合识主,试说看!”

会曰:“以无住为本,见即是主。”

师曰:“这沙弥争合取次语。”

会乃问曰:“和尚坐禅,还见不见?”

师以拄杖打三下云:“吾打汝,是痛不痛?”

对曰:“亦痛亦不痛。”

师曰:“吾亦见亦不见。”

神会问:“如何是亦见亦不见?”

师云:“吾之所见,常见自心过愆(qiān),不见他人是非好恶,是以亦见亦不见。汝言亦痛亦不痛如何?汝若不痛,同其木石;若痛,则同凡夫,即起恚(huì)恨。汝向前见不见是二边,痛不痛是生灭,汝自性且不见,敢尔弄人!”

神会礼拜悔谢。

师又曰:“汝若心迷不见,问善知识觅路;汝若心悟,即自见性,依法修行。汝自迷不见自心,却来问吾见与不见。吾见自知,岂代汝迷?汝若自见,亦不代吾迷。何不自知自见,乃问吾见与不见?”

神会再礼百余拜,求谢过愆;服勤给侍,不离左右。

一日,师告众曰:“吾有一物,无头无尾,无名无字,无背无面,诸人还识否?”

神会出曰:“是诸佛之本源,神会之佛性。”

师曰:“向汝道无名无字,汝便唤作本源佛性!汝向去有把茆(máo)盖头,也只成个知解宗徒。”

祖师灭后,会入京洛,大宏曹溪顿教。著《显宗记》,盛行于世(是为“荷泽禅师”)。

师见诸宗难问、咸起恶心、多集座下,愍而谓曰:“学道之人,一切善念,恶念应当尽除。无名可名,名于自性;无二之性,是名实性。于实性上建立一切教门,言下便须自见。”

诸人闻说,总皆作礼,请事为师。

【修行学佛】修行的四句诀窍

素食文化 8月5日
修行的四句诀窍
昌圣法師(李娜)

很高兴与大家见面谈心,沟通思想。今天我们所在的这个素菜馆,环境优美,我希望它通过佛教的饮食文化活动来体现佛教的慈悲精神,体现佛教尊重他人、尊重生命、培养爱心的精神。我们的素菜馆提倡的是一种心灵环保,吃素培养慈悲心,就是在做心灵环保的工作。作为在家佛弟子,不论你信佛有多虔诚,你都不能脱离社会和人群,不能脱离你所从事的工作,也就是说不能脱离你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包括家庭的责任与义务,脱离了这些,你的信仰就悬在半空中,信仰就没有地方落实了。" 什么是在家学佛的正确态度和方法呢?我曾经讲过四句话,这就是:将信仰落实于生活,将修行落实于当下,将佛法融化于世间,将个人融化于大众。这是在家学佛的人应有的心态。

(一)将信仰落实于生活

“将信仰落实于生活”,这句话随便说说容易,可实际做起来比念经打坐不知要难多少倍!你怎样把信仰落实在生活当中,或者说你怎样在生活中去把佛法的精神体现出来,这是硬功夫。 在家居士都有家庭、有亲人、有工作,也就是说都有自己的社会责任与义务。在家学佛就是要把你的信仰和家庭、社会的责任与义务结合起来,把两者融化成一体,成为不二法门,这是关键!有的居士看到出家人好象不食人间烟火,于是回到家里依样画葫芦,照此办理;有人念佛,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好象明天就要走了,在家里等着阿弥陀佛来接引,既不出门,也不想干活,对妻子、孩子也不理睬。这些都是错误的。我们要领会佛法的真精神,把这种精神付诸实践,身体力行,不是走形式。我提倡“三自精神”,就是“自觉、自由、自在”。自觉就是每个人要认识自己,为自己定好位,每个人都定好自己的位:我有什么责任?我该做什么?每个人都明确自己的责任与义务,都能够时时刻刻去主动落实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你说他能不自由、能不自在吗?学佛学到自觉的程度很不容易。早晚打坐几支香、念几个钟头的佛号,念几个钟头的经文,那还算容易,唯独把信仰落实于生活当中不容易,但这正是我们修行的着力处啊!

(二)将修行落实于当下

我们的思想往往不是想过去就是想未来,今天的事很少想,当下的事想得更少,总是在追悔昨天或幻想明天,这就是脱离实际。要知道,一切事情,不管未来的路有多长,当下是基础,今天是基础。抓住当下就是抓住机遇,不晓得抓住当下的人,永远都抓不住机遇!修行也是这样。着力照顾当下的心念,清明自觉,清净无染。分分秒秒如此,心心念念如此。久而久之,就能把握自己,灵明觉照,当下自觉,当下自在。 我们不是为学佛而学佛,佛法是一种教化,它是希望将众生教而化之。什么是化呢?化就是改变。现在不是在讲什么电器化啦,现代化啦,这个化就是改变旧的面貌,实现新的貌。“化”要从当下开始,在当下来展现,离开当下去谈“化”,寄希望于将来的“化”,死后的“化”,都是说食不饱的。

(三)将佛法融化于世间

将佛法融化于世间,对于在家学佛的人来说,首先是要建立一个佛化的家庭。建立佛化的家庭,并不是说家里供满了菩萨就是佛化家庭,而是在家庭里充满了佛教的精神,有礼让,有关怀,有爱心,这才是佛化家庭的内涵。小孩看到母亲来了,赶快迎上去;母亲看到小孩来了,赶快亲两下,这就是爱心,这就是佛化家庭的精神。要有爱心,还要学会用佛法来净化家庭。因为我们的爱心往往是一种很狭隘的情执,你要把这种爱心提升到慈悲的精神上来,把爱心扩展开来,由近及远地扩展到更多的人身上,它就不是情执,而是慈悲了。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对他人有爱心,对他人有感恩的心,对他人有关怀的心,而这种关怀也好,爱心也好,感恩也好,都没有任何目的,是本当如此的,这就是佛法的精神。如果每个人都这样去做,家庭一定不会有矛盾,一定是个团结、和睦、幸福、佛化的家庭。一个佛化的家庭,一定是个非常清净的家庭,一定是妻子守妻子的责任和义务,丈夫守丈夫的责任和义务,父母、子女各尽其责,各得其所,那必然是一个和睦的家庭。作为在家佛弟子,首先自己一家人要生活得和好,你自己家庭生活和好了,才会影响邻里,才有精神和精力去帮助他人。将佛法融化于世间,首先要从家庭开始,家庭是世间的一部分,世间是什么?用佛法的眼光看,烦恼就是世间,将佛法融化于世间,就是息灭烦恼,得清净自在。所以六祖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菩提从哪里来?菩提从烦恼中来,烦恼息灭的当下就是菩提;烦恼炽盛,菩提就没有了,所以菩提就是烦恼的觉悟。我们信佛一定要理性化,要多领会佛法的实质。要知道,离开了烦恼,就没有菩提;没有世间就不需要佛法了。佛法的作用与价值就在于它能够沉淀世间的烦恼,能够净化世间的烦恼。如果我们学佛数年,烦恼来了却不能对治,学佛有什么用呢?用现在的话讲,就是理论不能联系实际。我们学佛要以佛法的心态来学佛,就是要解行相应。行什么呢?行我懂得的那点东西,如果你知道那点东西而不去行,那永远都是理论脱离实际。

(四)将个人融化于大众

将个人融化于大众,就是要时时刻刻知道一个人来到这个世间,没有一分一秒、一呼一吸的时间离开了大众,离开了社会。我们仔细想想,我们每个人都只能尽那么一点点责任,那么其它种种责任靠谁去尽呢?比如说,我们的车一出门就有一条路,走到哪里都有路,谁给我们创造的呢?是大众!什么事情都由我们自己去做行不行呢?不行!社会是整体的、互相依赖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滴水难成河,独木难成林,这是个简单的道理,认真体会落实就不简单了。那么,将个人融化于大众的精神是什么?就是时时刻刻对大众怀有感恩之心,报恩之心。认识的人,不认识的人,都对我有恩,我都要对他们感恩。我们不能搞个人英雄主义,唯我独尊,我执太重。越是把自己想得渺小的人,可能越是有力量的人;越是有力量的人,一般总是越谦虚。而那些总觉得自己了不起的人,往往是没有力量的人。什么人有力量呢?就是能够真正和群众打成一片的人,能够真正走群众路线的人。用佛教的话来说就是时时不要脱离众生。佛陀曾讲过:佛在僧数,佛是大众的一分子。 前面讲的四句话,出家人、在家人都通用,但在具体操作上,出家人有出家人的操作方法,在家人有在家人的操作方法,但是其精神是一以贯之的。

有一比丘次第乞食。至穿珠家立于门外。时彼珠师为于国王穿摩尼珠。比丘衣色往映彼珠其色红赤。彼穿珠师即入其舍为比丘取食。时有一鹅见珠赤色其状似肉。即便吞之。珠师持食以施比丘。寻即觅珠不知所在。此珠价贵王之所有。时彼珠师家既贫穷失王贵珠。以心急故。语比丘言。归我珠来。尔时比丘作是思惟。今此珠者鹅所吞食。若语彼人将必杀鹅以取其珠。如我今者苦恼时至。当设何计得免斯患。即说偈言。

   我今护他命  身分受苦恼 
   更无余方便  唯我命代彼 
   我若语彼人  云是鹅所吞 
   彼人未必信  复当伤彼命 
   云何作方便  己身得全济 
   又不害彼鹅  若言他持去 
   此言复不可  设身得无过 
   不应作妄语  我闻婆罗门 
   为命得妄语  我闻先圣说 
   宁舍于身命  终不作虚诳 
   佛说贼恶人  以锯割截身 
   虽受此苦痛  终不毁坏法 
   妄语得全活  犹尚不应作 
   宁以护戒心  而舍于身命 
   我若作妄语  诸同梵行人 
   称讥我破戒  如是称讥轻 
   犹能燋我心  以是因缘故 
   不应毁禁戒  今入大苦中 
   我今应当学  如鹅饮水乳 
   能使其乳尽  唯独留其水 
   我今亦当尔  去恶而取善 
   经作如是说  智者共婴愚 
   虽复同其事  终不从彼恶 
   善人能弃恶  如鹅饮水乳 
   我今舍身命  为此鹅命故 
   缘我护戒因  用成解脱道

  尔时穿珠师闻斯偈故。语比丘言。还我珠来。若不见还汝徒受苦终不相置。比丘答言。谁得汝珠默然而立。珠师语言。更无余人谁偷此珠。时彼珠师即闭门户语比丘言。汝于今日好自坚持。比丘寻即四向顾望无可恃怙。如鹿入围莫知所趣。比丘无救亦复如是。

  尔时比丘即自敛身端正衣服。彼人又复语比丘言。汝今将欲与我斗耶。比丘答言。不共汝斗。我自共彼结使贼斗。所以尔者。恐于打时身形现故。我等比丘设使困苦临终之时。犹常以衣用自覆护不露形体。尔时比丘复说偈言。

   世尊具惭愧  我今随顺学 
   乃至命尽时  终不露形体

  时彼珠师语比丘言。颇有不惜身命者耶。比丘答言。我出家法至于解脱常护身命。虽处崄难而全身命。今我决定舍于此身。使出家众称美我名。即说偈言。

   我舍身命时  堕地如干薪 
   当使人称美  为鹅能舍身 
   亦使于后人  皆生忧苦恼 
   而舍如此身  闻者勤精进 
   修行于真道  坚持诸禁戒 
   有使毁禁者  愿乐于持戒

  尔时珠师语比丘言。汝向所说谄曲不实。复欲使人称其美名。比丘答言。汝谓我今着染衣有虚妄耶。何故现美。不为谄曲自欢喜耳。亦不使人称叹我名。欲使世尊知我至心。即说偈言。

   大仙之弟子  为持禁戒故 
   舍于难舍命  使诸世间人 
   于诸出家者  生未曾有想 
   今虽未生想  将来必当生

  时珠师执缚比丘而加打棒。问比丘言。珠在何处还我珠来。比丘答言。我不得珠。珠师涕泣心生悔恨。又以王珠益以苦恼。即说偈言。

   咄哉此贫穷  我知善恶业 
   生于悔恨心  咄哉此贫穷 
   由贫故造恶

  时穿珠师即便涕泣顶礼比丘足。而白之言。赐我欢喜还与我珠。汝莫自燋亦莫娆我。比丘答言。我实不取。珠师复言。此比丘甚是坚[革*卬]。受是苦恼犹言不得。时彼珠师以贫切故无由得珠更复嗔打。时彼比丘两手并颈并被系缚。四向顾望莫知所告必空受死。时彼比丘而作是念。生死受苦皆应如是。应当坚辞无犯戒律。若当毁戒受地狱罪有过今苦。即说偈言。

   当念一切智  大悲为体者 
   是我尊重师  当忆佛所告 
   富那伽之言  又复当忆念 
   林间忍辱仙  割截于手脚 
   并劓其耳鼻  不生嗔恚心 
   比丘应当忆  修多罗中说 
   佛告于比丘  若以铁锯解 
   支节手足等  不应起恶心 
   但当专念佛  应当念出家 
   及忆诸禁戒  我于过去世 
   淫盗舍身命  如是不可数 
   羊鹿及六畜  舍身不可计 
   彼时虚受苦  为戒舍身命 
   胜于毁禁生  假欲自拥护 
   会归终当灭  不如为持戒 
   为他护身命  舍此危脆身 
   以求解脱命  虽俱舍身命 
   有具功德者  有无所得者 
   智者护身命  命称具功德 
   愚者舍身命  徒丧无所获

  时彼比丘语穿珠师言。莫舍悲心极为苦哉。时穿珠师涕泣懊恼。而说偈言。

   我虽打扑汝  极大生苦恼 
   忆王责我珠  复欲苦治汝 
   今汝舍是苦  亦使我离恶 
   汝是出家人  应断于贪欲 
   宜舍贪爱心  还当与我珠

  比丘微笑。而说偈言。

   我虽有贪心  终不利此珠 
   汝当听我说  我今贪名称 
   智者所叹羡  亦贪于禁戒 
   及以解脱法  最是我所贪 
   甘露之道迹  于汝摩尼珠 
   实无贪利心  我着粪扫衣 
   乞食以为业  住止于树下 
   以此我为足  以何因缘故 
   乃当作偷贼  汝宜善观察

  穿珠师语比丘言。何用多语。遂加系缚倍更挝打以绳急绞。耳眼口鼻尽皆血出。时彼鹅者即来饮血。珠师嗔忿打鹅即死。比丘问言。此鹅死活。珠师答言。鹅今死活何足故问。时彼比丘即向鹅所。见鹅既死涕泣不乐。即说偈言。

   我受诸苦恼  望使此鹅活 
   今我命未绝  鹅在我前死 
   我望护汝命  受是极辛苦 
   何意汝先死  我果报不成

  穿珠师问比丘言。鹅今于汝竟有何亲愁恼乃尔。比丘答言。不满我愿所以不乐。我先作心望代鹅命。今此鹅死愿不满足。珠师问言。欲作何愿。比丘答言。佛作菩萨时。为众生故割截手足不惜身命。我欲学彼即说偈言。

   菩萨往昔时  舍身以贸鸽 
   我亦作是意  舍命欲代鹅 
   我得最胜心  欲全此鹅命 
   由汝杀鹅故  心愿不满足

  珠师问言。汝作是语我犹不解。汝当为我广说所由。尔时比丘说偈答言。

   我着赤色衣  映珠似肉色 
   此鹅谓是肉  即便吞食之 
   我受此苦恼  为护彼鹅故 
   逼切甚苦恼  望使得全命 
   一切诸世间  佛皆生子想 
   都无功德者  佛亦生悲愍 
   瞿昙是我师  云何害于物 
   我是彼弟子  云何能作害

  时彼珠师闻是偈已即开鹅腹而还得珠。即举声哭。语比丘言。汝护鹅命不惜于身。使我造此非法之事。即说偈言。

   汝藏功德事  如以灰覆火 
   我以愚痴故  烧恼数百身 
   汝于佛摽相  极为甚相称 
   我以愚痴故  不能善观察 
   为痴火所烧  愿当暂留住 
   少听我忏悔  犹如脚趺者 
   扶地还得起  待我得少供

  时彼珠师叉手合掌向于比丘。重说偈言。

   南无清净行  南无坚持戒 
   遭是极苦难  不作毁缺行 
   不遇如是恶  持戒非希有 
   要当值此苦  能持禁戒者 
   是则名为难  为鹅身受苦 
   不犯于禁戒  此事实难有

  时穿珠师既忏悔已。即遣比丘还归所止。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溯 同:泝;暮到 一作:暮至)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
  • 因为以前一些不好的经历,导致我对男生并不是很信任,但是跟我家皮皮在一起的一个多月,他是真的有在一点点治愈我,他本身就是个大大咧咧的人,每天忙的要死,但是无论再忙
  • #开心麻花#来潍坊啦~】近日,潍城区与@开心麻花 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自2024年起,开心麻花各类优秀剧目将在全面提升改造并重新开幕的潍州剧场落地演出。 根据
  • ”小狗 我也最爱你 捂着你的耳朵我也要大声说 世界上我最最最爱你今天继续向全世界宣布 我lxp 最最最最最最最最最最最最最最最最最最爱我的老婆大人 yxy 啦啦
  • 趁着假期最后一天赶紧把新主线跑了,唉,心情还是压抑了好久[抓狂]林大人真的好伟大,士兵们选择跟着林大人一起反抗的剧情好感动[泪]可惜林大人还是被抓了,希望后面可
  • 听他讲2019年底做好了新专辑,安排了很多采访和通告,想把那几年新做的音乐带给大家,只是当时想不到4年后这些歌仍然是新歌,他说还以为差一点见不到大家了。灯海背景
  • 但是粉丝们还是很喜欢 所以我就觉得更可惜 '我能比那个做得更好' 有了这种想法·The Late Late Show :我们不是给大家展示过很多次《Dynam
  • 哦对了,我那把人人称赞的背书椅子不见了,它大概随着我的一部分一起留在了上个冬天。之前我在备忘录写过一段字,想了想很适合放在2023年最后半个月:“我越发觉得,人
  • 我想过,如果当一个鲤鱼,我才不会去跃龙门,我要顺着河水感受风吹过的波,感受不同的黄昏不同的日出,然后随着东北的寒风降临,我会漂到一个结冰的湖里冻的僵硬,等到冰雕
  • 我要说的是hiv患者在各种大小整形医院基本是拒收的,但可不可以做,答案是可以,首先你得保证你的cd4高于350,其次是理性,谁的钱都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不能因为我们
  • 调解员接收案件后,迅速与林先生电话沟通,耐心地说理讲解,促使林先生认识到,家庭关系走入今天的境地是他自己一手造成的,重男轻女的思想伤了自身骨肉,害了家庭和睦,也
  • 你问我晓不晓得,我晓得也不会告诉你,因为是“非意所图,非度所测”你用凡夫的意识来企图,以凡夫的心量来测度,都没有用。他也不懂得医,反正有病来求的,他就倒出一颗药
  • 有的排名第六第七甚至没过国家线,这种就默认没办法参考复试了 8、新疆大学 避雷专业:新传、历史、马理论、社会工作 避雷理由:新疆大学本身就是调剂热门学校,给分比
  •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 他能在繁杂的世事中进退自如,因为他洞悉人性,知道这个世间太多成文和不成文的法则,也学会了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让自己和更多人都快乐。 他能在繁杂的世事中进退自如,
  • 对于大部分适应养老的猫屎来说,一下子上手很难,但是万事开头难,我们一起坚持做一点一点,会发现,其实做书局/空瓶是件很有意思的事,和一群可爱的人一起守护一个可爱的
  • 《席柔苏霆宴》《温知鸢周唯清》《虞夏眠闻惊聿》 《穿越种田:我不小我被将军缠上了》云舒宋如柏 《被读心后,疯批千金人设崩了!》温颜司墨衍 《沈若微陆渊》《明思鸢
  • 清炖牛肉汤准备食材:牛肉、生姜、香菜、小葱做法步骤:1、将牛肉切成块状,用清水将牛肉洗净,去除血水和杂质,然后冷水下锅焯水,捞出再次清洗干净。3、最后加入适量的
  • 最终你会因为这不断地提醒或质询,而意识那是一场梦,最终也知“觉”超越这一切,你成佛了,因为佛所体验的——你已全然体验!只和自己的念头为伍,日日与念头为亲密关系,
  • 恒而达1995年成立之初,在金属材料、热处理工艺方面取得创新突破,成为国内首家成功研发并生产出带状重型模切工具的企业,对价格昂贵的进口重型模切工具进行了国产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