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到这一点,就能让你烦恼减少,福报增加!

烦恼的自性本来是空的,当清净心坐下来时,所有的喜怒哀乐、忧悲苦恼,一切都不存在。

修行,就是把心量打开。

如果背诵了很多佛经,持诵了很多心咒,上了很多佛学班,心量仍然没有打开,那一样入不了佛门。只能算了解佛学知识,种了善根。心量的打开,可以证明一个人修行的进步。

为什么没有打开心量?因为太关注自己、关心自己!

很多人学佛,很关心自己的解脱问题,希望自己能开发智慧、烦恼断除,然后拜佛念佛。其实单独为了开发智慧去拜佛,是开发不了智慧的。

我们要先发愿!

为了帮助苦难众生,让更多人都能去恶从善、能听闻佛法、能修行、能听闻佛号。有这个愿力,再去拜佛,一定开发智慧。

要帮助别人总要有智慧,那菩萨自然会给你智慧。这是向菩萨求智慧的秘诀,不是念念经就能开发智慧,一定要有愿力。

心量打开烦恼少

为什么会有烦恼?因为太关注、太爱惜自己!如果怀着悲悯众生、救度众生的心,把众生的苦当成自己的苦时,这时就不会烦恼了。

这个很神奇,把自己的苦太当一回事会很烦恼,因为心量没有打开。

心量要打开,就要融入。

刚学佛的人不建议一个人闭关、拜佛,而是要融入大众、服务大众。

有些人觉得念经、持咒功德最大。但把自己奉献出来利益众生,才能培养智慧福报,最后开悟。

当发心利益众生而融入大众时,业障会慢慢消除,再加上念经、拜佛、持咒,智慧就能开发,这时的心量自然打开。

心量打开的人,眼光、思维、举止、言行是不一样的。高僧大德为什么可以气吞山河,因为心量打开了。

佛法不离世间,不要去深山里找。有人学佛后工作、家庭都不要了,觉得上班没意义,烦恼多,不如学佛,悠游自在。

这个心态来学佛是不对的。如果连世俗的事业无法圆满,世俗的福报都缺少,想要有出世俗的成就,成就佛果是很难的。

勤劳做事,是在培养福报

没有学佛时福报小,人缘不好,学佛后如果不从福报和人缘去改善,哪怕出家了也很苦。不管在家出家,没有福报都很苦。

出家后第一个培养的还是福报,从最底下做起,负责行堂、扫地、厨房烧火,哪里有累活去哪。

虚云老和尚刚出家也是如此,一出家都要干苦力活,而且干了三年。开悟后建庙宇,挑水、挑土都是自己动手。

我们在生活上,好好上班、孝养父母、爱护妻子,勤劳地做任何事情,都是在培养福报。

不要认为上班没意义,上班是奉献自己,为社会做贡献,养家让家庭安顿,也是值得尊敬的事情。

更不要觉得拿起经书来才算修行,其他时候都没意义。祖师修行,哪有天天拿着经书呢。

祖师修行也要煮饭、扫地、种菜、接待客人、盖庙、处理各种事情。每天抽出很少时间,做早晚课或者晚上打坐。

像云门寺,云居山上,僧人还要种田、种茶,自己养活自己。所以在家人首先要自己养活自己,好好上班、孝养父母、爱护妻子,这是本分。

只有把心量打开,福报才会进来。道在红尘。工作、生活、恋爱、婚姻、亲情、教育无不是修行。

修行,远看是佛,近看是爱。只有真正爱一切众生,对一切众生有悲悯、包容,才能真正转烦恼为“道”用。

安住于此心

如何转烦恼为道用?譬如我们学佛一念之间要忏悔,这么一念清净心,就是佛的境界,烦恼已经消失。

如果非要想把这个烦恼降伏,那些方法只会徒增心理的扰乱,并不能安住。这是又进一步的道理。

《金刚经》有云:“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是教我们如何住也就无所住,不需要住。

一个学佛真正有修持的人,可以入定好多天、好几个月,看他很有功夫,功夫也是慢慢累积来的,就是把此心安住。

如何才能安住?无所住即是住。心如明镜、干干净净,没有主观、没有成见,物来则应,去留无意。

要如一面明镜,事情一来要像镜子一样。今天喜怒哀乐来,就有喜怒哀乐,一切事情过去了就不留。

事如春梦了无痕

宋朝大诗人苏东坡学佛境界高。他有个名句:“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事情过去像春天的梦一样,人到了春天爱睡觉,睡多了会梦多,梦醒了、留不住、无痕迹。

人生本如梦,所有事情过去就过去了,如江水东流,一去不回头。老年人常回忆,想当年我如何如何……那真是自寻烦恼,因为一切事不能回头,像春梦一样了无痕。

人生真正体会到“事如春梦了无痕”的境界,就不用再研究《金刚经》。“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这个心无所谓降,不需要降。

烦恼的自性本来是空的,当清净心坐下来时,所有的喜怒哀乐、忧悲苦恼,一切都不存在。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心量大到虚空,一切既来之,则安之,都能如如不动。

特此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一切知见和法义依佛陀说法为准,谨遵南无释迦牟尼佛教戒!!!https://t.cn/A6xE3ciY

黄檗断际禅师《传心法要》2

问:如何是道。如何修行。

师云:道是何物。汝欲修行。

问:诸方宗师相承。参禅学道如何。

师云:引接钝根人语。未可依凭。

云:此即是引接钝根人语。未审接上根人复说何法。

师云:若是上根人。何处更就人觅他。自己尚不可得。何况更别有法当情。不见教中云。法法何状。

云:若如此。则都不要求觅也。

师云:若与么则省心力。

云:如是则浑成断绝。不可是无也。

师云:阿谁教他无。他是阿谁。尔拟觅他。

云:既不许觅。何故又言莫断他。

师云:若不觅便休。即谁教尔断。尔见目前虚空。作么生断他。

云:此法可得便同虚空否。

师云:虚空早晚向尔道有。同有异我。暂如此说。尔便向这里生解。

云:应是不与人生解耶。

师云:我不曾障尔。要且解属于情。情生则智隔。

云:向这里莫生情是否。

师云:若不生情。阿谁道是。

问:才向和尚处发言。为什么便言话堕。

师云:汝自是不解语人。有什么堕负。

问:向来如许多言说。皆是抵敌语。都未曾有实法指示于人。

师云:实法无颠倒。汝今问处自生颠倒。觅什么实法。

云:既是问处自生颠倒。和尚答处如何。

师云:尔且将物照面看。莫管他人。又云:只如个痴狗相似。见物动处便吠。风吹草木也不别。又云:我此禅宗从上相承已来。不曾教人求知求解。只云学道。早是接引之词。然道亦不可学。情存学解。却成迷道。道无方所。名大乘心。此心不在内外中间。实无方所。第一不得作知解。只是说汝如今情量处。情量若尽。心无方所。此道天真。本无名字。只为世人不识。迷在情中。所以诸佛出来。说破此事。恐汝诸人不了。权立道名。不可守名而生解。故云。得鱼忘筌。身心自然达道识心。达本源故号为沙门。沙门果者。息虑而成。不从学得。汝如今将心求心。傍他家舍。只拟学取。有什么得时。古人心利。才闻一言。便乃绝学。所以唤作绝学无为闲道人。今时人只欲得多知多解。广求文义。唤作修行。不知多知多解。翻成壅塞。唯知多与儿酥乳吃。消与不消都总不知。三乘学道人。皆是此样。尽名食不消者。所谓知解不消。皆为毒药。尽向生灭中取。真如之中都无此事。故云。我王库内无如是刀。从前所有一切解处。尽须摒却。令空更无分别。即是空如来藏。如来藏者。更无纤尘可有。即是破有法王。出现世间。亦云。我于然灯佛所。无少法可得。此语只为空。尔情量知解但销镕。表里情尽都无依执。是无事人。三乘教网。只是应机之药。随宜所说。临时施设。各各不同。但能了知。即不被惑。第一不得于一机一教边。守文作解。何以如此。实无有定法如来可说。我此宗门不论此事。但知息心即休。更不用思前虑后。

问:从上来皆云。即心是佛。未审即那个心是佛。

师云:尔有几个心。

云:为复即凡心是佛。即圣心是佛。

师云:尔何处有凡圣心耶。

云:即今三乘中。说有凡圣。和尚何得言无。

师云:三乘中分明向尔道。凡圣心是妄。尔今不解。返执为有。将空作实。岂不是妄。妄故迷心。汝但除却凡情圣境。心外更无别佛。祖师西来。直指一切人全体是佛。汝今不识。执凡执圣向外驰骋。还自迷心。所以向汝道。即心是佛。一念情生即堕异趣。无始已来不异今日。无有异法故名成等正觉。

云:和尚所言即者。是何道理。

师云:觅什么道理。才有道理。便即心异。

云:前言无始已来。不异今日。此理如何。

师云:只为觅故。汝自异他。汝若不觅。何处有异。

云:既是不异。何更用说即。

师云:汝若不信凡圣。阿谁向汝道即。即若不即。心亦不心。可中心即俱忘。阿尔便拟向何处觅去。

问:妄能障自心。未审而今以何遣妄。

师云:起妄遣妄亦成妄。妄本无根。只因分别而有。尔但于凡圣两处情尽。自然无妄更拟。若为遣他。都不得有纤毫依执。名为我舍两臂。必当得佛。

云:既无依执。当何相承。

师云:以心传心。

云:若心相传。云何言心亦无。

师云:不得一法名为传心。若了此心。即是无心无法。

云:若无心无法。云何名传。

师云:汝闻道传心。将谓有可得也。所以祖师云。认得心性时。可说不思议。了了无所得。得时不说知。此事若教汝会。何堪也。

问:只如目前虚空。可不是境。岂无指境见心乎。

师云:什么心教汝向境上见。设汝见得。只是个照境的心。如人以镜照面。纵然得见眉目分明。原来只是影像。何关汝事。

云:若不因照。何时得见。

师云:若也涉因。常须假物。有什么了时。汝不见他向汝道。撒手似君无一物。徒劳谩说数千般。

云:他若识了。照亦无物耶。

师云:若是无物。更何用照。尔莫开眼寱语去。

上堂云:百种多知。不如无求。最第一也。道人是无事人。实无许多般心。亦无道理可说。无事散去。问:如何是世谛。师云:说葛藤作什么。本来清净。何假言说问答。但无一切心。即名无漏智。汝每日行住坐卧。一切言语。但莫著有为法。出言瞬目尽同无漏。如今末法向去。多是学禅道者。皆著一切声色。何不与我心心同虚空去。如枯木石头去。如塞灰死火去。方有少分相应。若不如是。他日尽被阎老子拷尔在。尔但离却有无诸法。心如日轮常在虚空。光明自然不照而照。不是省力的事?到此之时无栖泊处。即是行诸佛行。便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此是尔清净法身。名为阿耨菩提。若不会此意。纵尔学得多知。勤苦修行。草衣木食。不识自心尽名邪行。定作天魔眷属。如此修行。当复何益。志公云。佛本是自心作。那得向文字中求。饶尔学得三贤四果十地满心。也只是在凡圣内坐。不见道。诸行无常是生灭法。势力尽箭还坠。招得来生不如意。争似无为实相门。一超直入如来地。为尔不是与么人。须要向古人建化门广学知解。志公云。不逢出世明师。枉服大乘法药。尔如今一切时中行住坐卧。但学无心。久久须实得。为尔力量小。不能顿超。但得三年五年或十年。须得个入头处。自然会去。为尔不能如是。须要将心学禅学道。佛法有什么交涉。故云。如来所说皆为化人。如将黄叶为金止小儿啼。决定不实。若有实得。非我宗门下客。且与尔本体有甚交涉。故经云。实无少法可得。名为阿耨菩提。若也会得此意。方知佛道魔道俱错。本来清净皎皎地。无方圆。无大小。无长短等相。无漏无为。无迷无悟。了了见无一物。亦无人亦无佛。大千沙界海中沤。一切圣贤如电拂。一切不如心真实。法身从古至今。与佛祖一般。何处欠少一毫毛。既会如是意。大须努力。尽今生去。出息不保入息。

问:六祖不会经书。何得传衣为祖。秀上座是五百人首座。为教授师。讲得三十二本经论。云何不传衣。

师云:为他有心。是有为法。所修所证。将为是也。所以五祖付六祖。六祖当时只是默契。得密授如来甚深意。所以付法与他。汝不见道: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若会此意。方名出家儿。方好修行。若不信。云何明上座走来大庾岭头寻六祖。六祖便问:汝来求何事。为求衣。为求法。明上座云。不为衣来。但为法来。六祖云:汝且暂时敛念。善恶都莫思量。明乃禀语。六祖云。不思善。不思恶。正当与么时。还我明上座父母未生时面目来。明于言下忽然默契。便礼拜云。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某甲在五祖会中。枉用三十年工夫。今日方省前非。六祖云。如是。到此之时。方知祖师西来。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不在言说。岂不见。阿难问迦叶云。世尊传金襕外别传何物。迦叶召阿难。阿难应诺。迦叶云。倒却门前刹竿著。此便是祖师之标榜也。甚深阿难三十年为侍者。只为多闻智慧。被佛诃云:汝千日学慧。不如一日学道。若不学道。滴水难消。

问:如何得不落阶级。

师云:终日吃饭。未曾咬着一粒米。终日行。未曾踏着一片地。与么时无人我等相。终日不离一切事。不被诸境惑。方名自在人。更时时念念。不见一切相。莫认前后三际。前际无去。今际无住。后际无来。安然端坐。任运不拘。方名解脱。努力努力。此门中千人万人。只得三个五个。若不将为事。受殃有日在。故云:著力今生须了却。谁能累劫受余殃。

道祖亲自白话批注《道德经》

反复章 第四十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第四十讲无有生

万物皆在生生化化反复的运转着,但是它无论怎样的运转变化也是从道的本体中而发。可是它虽然反复的运行,到最后还是要归于柔弱与宁静。就好像一阵风吧,它虽然很强劲,但是不久便要归于平静,又好比一阵雨,它虽然下得很大,但是下不了多久,还是要归于平静。所以说,天下万物皆从有之中而生,可是这个有,还是从无之中生化而来的。

四十、反动弱用:道的动力就是向相反的方向运动,不断的回归;事物最薄弱的部分恰恰就是道发挥作用的地方。天下万事万物都生于混沌之体,混沌之体生于无形、无象、无体的物质。
诗诠:循环往复生不息,反向运动道之力;暖瓶空处为薄弱,无空水往哪里寄?

万物生于无形体,混沌成形出道炁;正反强弱自然道,勿推勿助天之秘。

闻道章 第四一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类,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直)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

第四一讲 道的尊贵


上等的贤人因为根基深厚,见识超群,志量广大所以一听到道就志同道合,努力的去行实践。中等根智的人因为见识不足,对道的认识不清,所以虽然有缘听到道,也有慕道之心,但是道心总是不能持续长久。下等愚顽的人因为见识浅薄,不知道为何物,而且本性迷昧,贪享欲乐,所以一听到道就哈哈大笑。哈哈,如果这些愚昧的下等人不笑的话,还不知道的尊贵在于何处。所以在古时候,有些先见之明的人立下了一些含有哲理的言词如下:

一、明白大道的人,他的作为必是机智全无,意念清净。这种人因为大智若愚,所以从外表看来,好像很愚昧的样子。
二、行道的人因为不作有为之事,不逞劳力之能,事事让人三分,不敢先进于人。
三、有道德的人因为心与道合,不作矜异之举,不说矜奇之言,不分富贵贫贱,很平实感。
四、上等道德的人心量广大,涵受一切,如空谷一般。
五、心里洁净的人像明月当空,莲花出污泥一样,虽然他们纯真贞洁,可是他们仍不计较得失是非,好像受辱的样子。
六、有广大德行的人常常不自以为有德,所以仍很谦虚。
七、建立广大功德的人他常常不向人夸耀他的功德,就好小偷一样,偷偷摸摸的去做,不想让别人知道,所以是建德若偷。
八、圣人品性之质最为纯真,但仍然不执着于事物分别之中,悠于他的本然天性,所以圣人的心好像是变的。
九、广大的空间如宇宙之大,浩瀚无垠,所以没有角落可立,好像圣人之心,心量广大无边际,无角落一般。
十、世上要完成一件大器物必须经过很长的时间才能完成。要成为一个伟人也是一样,必经时间与人格的考验才能得到真正的成就,所以是大器晚成。
十一、汽车跑的时候有声音,飞机飞的时候有声音,可是宇宙的律动,天体超音速的运转能够响澈整个宇宙的大声音。但是人住在宇宙之中,就好像人坐在飞机之内,却听不到他的声音,所以是大音希声。
十二、有形体的东西一定是有限大,只有无形的东西才能无限大,就像无极的虚空一样,所以是大象无形。道虽是一切万物的大根源,可是至玄至微,无形迹可寻,因为它很隐微,好像连名字都没有,所以是道隐无名。所以说,道这个大生命力的本体经常把祂的力量----炁借给万物,资助万物,成就天下的万物。等到他们生成之后,不用了才将借用的炁还给道,所以是善贷且成。

四十一、大器晚成:上士听见道后就会立即付诸行动,勤修苦练;中士听见道后会将信将疑、犹豫不定;下士听见道后马上会哈哈大笑,以为是奇谈怪论、一派胡言,殊不知他们不笑才算不上是真正的道呢。所以古人在《建言》这本书中写道:“真正明白道的人反而觉得胡涂了,悟道明明有了进步反而觉得像倒退,明明很容易做到的事情反而觉得颇费周折,大德之人反而好像没有什么德行,东西太白了反而好像是黑色的,一个人的德太博大了反而好像有许多缺点,一个对德坚定不移的人反而好像不厚道,东西的质量太纯真了反而好像赝品,一个方形的物体太大了反而没有棱角,最有才能的人成熟得都很晚,声音太大了反而没有声音,物体的形状太大了反而没有形状。”道衍化为万物后就寄居于万事万物之中而失去了自己的名姓,虽然道无名无姓但只有道才善于无私奉献,才善于孕育万物而无所不成。

诗诠:上中下士人三种,闻道反应各不同;精进疑惑哈哈笑,不笑不道前缘迥;

前进反像在倒退,明明懂道似非懂;路太平坦反崎岖,虚怀若谷似虚伪;

东西太白污易显,德太博大不足见;方形太大无棱角,大器之人晚年成;

声音太大听不见,东西太大反无形;道居万物没有名,无私奉献助成功。

冲和章 第四二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第四二讲 道的造化

道的造化总原理是这样的。道为万物之本,但是道本无名,强名为一。由一而分为二,则是有了阴阳,自然天地定位,就是二的数。有了二数之后,就开始有了对待,有对待必有两端,如善恶分别;有两端必有中心处,所以一就开始成为三数。因此易经的数理就以三为生数而演变的。一切飞潜动植,一切有形有色之物就成为万物了。阴的一面居于幽暗,而且是柔弱的,所以往往是万物所持的正明面,因此阴以无形而身负其内,阳以有形身抱其外。冲气就是阴阳一气的中心------虚中之气。虚中之气是含有万物造化之机的,所以万物得其冲便有生生化化之妙。此中之理若以人身比喻如下:(目有)虚灵而能视,耳有虚洞而能听,鼻有虚孔而能嗅,口有虚空而能吃,意有虚魂而能思,心有虚窍而能应,因此万物皆以冲虚为本。因此刚才所讲的皆以柔弱冲虚为本,就是因为祂实在太伟大了。你看人都最讨厌听到孤、寡、不谷(无食者)这些话,但是高高在上的王却喜欢以它自称,这岂不是以柔弱来自损吗?如果侯王不自损,天下便不自归了,所以以虚下为用,实在太妙了。因此表面上看来是受损的,实际上是得益的。在表面上看来是得到利益的,实际上是受损的。如国君以孤王寡人自称是损的。反而得到天下人民的归心;如果国君以骄傲自满来夸示天下的话,反而会受到众叛亲离。如桀纣将天下视为己有,骄满自大,虽有天下而天下反叛之,就是一个借镜。这是右代圣人所教导的遗训,我也就拿这个来教导别人。也就是人生在世应体悟大道而行,不可仗恃自己的力量称强霸道,或是向人夸耀,否则会得不到善终的。所以我将以上这些巧妙的道理当成父亲教导我一样永远的记住它。



四十二、道生万物:道(无形无体)产生出最原始的混沌体(有形无体),最原始的混沌体产生出阴炁和阳炁两种物质(有形无体),根据阴阳互根、孤阴不生、独阳不长之理,只有阴阳谐调才能化生万物,道体(道)又衍生出一种物质——朴——和炁来调和阴阳二炁的矛盾与对立,这就是二生三(朴、和炁也是无形无体的)。(因为道本来是自足的,阴炁、阳炁、和炁这三种炁的产生并无先后和轻重之分,化生万物需要什么道就可以提供什么。)阴炁、阳炁得到了和炁的调和,三种炁溶为了一体,这样就产生出了万物(注:道、混沌体、朴、阴炁、阳炁、和炁都是用肉眼和仪器看不见的,即使万物中都包含这三种物质,我们也只能看见万物的外表和外表所发生的变化而看不见促成这些变化的内在因素)。天地万物都包含阴炁和阳炁这两种物质,由于和炁无形、无体它可以自由穿梭于阴阳二炁之间,随时地、自动地调和阴阳二炁的对抗与冲突,这才使得万物能够恒久保持自身的稳定与和谐。老百姓最讨厌的正是那些孤儿、寡妇、和缺吃少穿之人,然而诸侯君王却反过来用孤、寡、不谷来称呼他们自己以示谦卑。所以说一切事物:有的是贬低了它反而对它有好处,有的是抬高了它反而会使它受到伤害。这些道理都是前人所教的,现在我用来教给你们:“强横、霸道的人是不会得善终的!” 我将把它当作父亲教训儿子谕一样的话而永远记住。

诗诠:道生万物含阴阳,朴调对立和谐昌;喜欢厌恶因人异,一事一物不同方;

贬低有时会受益,抬高反而会受伤;强横之人无善终,不信你去查端详。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一个手机号码有两种作用:如果一个吉祥号适合你的号码会托您顺风顺水;如果遇到一个不适合您不好的号码就会拖您下水,无论钱财,事业还是婚姻都会倍受煎熬……有想了解更多
  • 画一张速写:(碎碎念) 这几天肚子胀气难受,图书馆人爆满,整个人恹恹的样子,书也没看多少,好想赶紧回家,但是一想到以后回家的日子也越来越少,还是要自己调整自己,
  • @人民日报#缪糕产出[超话]#《我还想和你再爱一场》第二十三章~第二十七章✨其余章节指路置顶帖【】☆重生题材『他的恋人比他早走二十年此后一个人的二十年里汹涌澎湃
  • 晚上十点下班,领导说要开个会,结果领导被小护士怼的说不出话来,都十点了,大家拖着疲惫的身体心不甘情不愿的进去开会,结果领导说了半天还没说到正题,还在这个,那个,
  • 强大品牌背书、娴熟的工艺和高质量产品标准,通过互联网架构链接,我们将最时尚、最国际、最新型的皮裤元素直接带入中国的针织市场,启动亿级的销售战略 !强大品牌背书、
  • 今天第二次复读到了这里,心中还是久久不能平静,祂包含着母亲对孩子最真诚的祝福,有人说远瞳笔下的故事是光明森林(三体——黑暗森林)但我想说的说笔者表达出来的,是人
  • 吹风会上,董方军院长介绍了五年来从事乡村振兴的甘苦与体会,王蔚介绍了第二届论坛的筹备情况。天立教育潜心办学20年,近50所精心打造的天立学校已广泛分布在四川、山
  • 这也说明:聪明和智慧的人,从来不会说太多话,而是在关键的时候才会插一两句话。尽管我们都喜欢万事顺利,但总还有一些不想听而别人又一直在说的话,这时候很少有人会想到
  • 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经受持者,及闻诸佛名者,是诸善男子、善女人,皆为一切诸佛之所护念,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舍利弗,北方世界有焰肩佛、最胜
  • 宝宝们收到货之后要给我漂亮的买家秀哦mua〰 反正喜欢的baby直接加卫星好啦不需要又推荐又点赞又抽奖的每个人都能领取哦是正品 可查可验 不信的别加我啦
  • 哈哈哈 其实当时只有一个想法-别丑就行~反正每次理发店出来都感觉自己美翻了 洗完之后立马打回原形 emmm 希望差别不要太大吧[笑cry]ps.待明个撸妆拍一波
  • ​​​“烟火气”环绕的江苏夜经济凤凰网江苏2022年06月23日 17:14:14 来自江苏夜市、排挡、后备箱集市……这些聚集了“人间烟火气”的地方,让城市的
  • 很久都不拍照啦 因为一直在忙網拍的其他事情 但是因为之前接单去平台反馈群反馈过 就还是会有眼线找过来 说商家要找我拍丝巾一开始我还觉得丝巾不太适合我 后来出图效
  • 拇指造型設計,可矯正寶寶乳牙不當發育,讓牙齒與齒列發展正常,美觀、健康鞏固牙床。颜色:纯黑色内衣码数:B70/75/80/85内裤码数:均码可愛的小小買家秀們#
  • “ 正值初秋天气晴,宜快乐,宜相聚,宜贺乔迁之喜 ” 简单的花束礼,比水果来的更浪漫一点。初秋,时不时有凉风相送,带上一束阳光明媚的小花,送给搬家的闺蜜,相信作
  • #日本情报##日本樱花季##日本##日语##兰得自由##人生感悟篇##人生感悟##感悟点滴##洛阳日语培训机构# 人々は普通青年が人生を知らぬという。人们常说青
  • 寻宝新世界”V信活动~逛新世界,玩游戏,赢大奖,宝物抱回家吧[阴险][哈哈][哈哈][广告] #新世界来翻牌#你想淘神马宝贝?#新世界免税店头条# #新世界来
  • 我当时就慌了 围着7楼走廊找了一遍刘子提醒我调监控我才想起来走廊有监控打电话给保安说下班了 我当时想从现在到明早八点还有12个小时5号楼有10个步梯间 我把每个
  • 我 们并不是接了传承就走了,最主要是要明白佛讲的道理,“无常真的是这样,我不能忘记寿命无常”。当然, 我不是说世间的事情全部要放下放弃。
  • 恒时远离恶毒心,何处若起倨傲时,尔时摧灭此我慢,忆念上师之教言。摧毁我慢嗔恨心,恒常具有谦虚心,远离一切邪命活,当以如法而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