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发展8周年 | 国之方略 厚泽津沽】 PM2.5年均浓度 降至39微克/立方米 断流26年的永定河干流实现全线通水

  2021年完成工业增加值增长9.6% 占全市规上工业 比重达到72.7%

  相邻城市间基本实现 铁路1.5小时通达 京雄津保“1小时交通圈”已经形成

  天津市科技成果展示交易中心 已注册用户4836家 发布京冀企业成果8487项 会集京冀地区专家3836人

  天津市382家医保定点医疗机构 全部开通 异地就医结算

  天津市向承德市累计投入市、区、乡镇 三级财政援助资金16.52亿元 实施帮扶项目415个

  环保协同 绘就生态最美画卷

  京津冀山水相连、自然相近,因此生态环保成为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率先突破的重点领域之一,是提升京津冀三地民生福祉的最直接体现。

  8年来,京津冀三地不断打破行政区划界线壁垒,加强生态环境协同治理,联合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提出后不久,环保部在2014年7月份就发布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重点行业大气污染限期治理方案》,同年8月,北京与天津、河北及时跟进,分别签署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合作的协议》和《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合作框架协议》,将生态环境保护提上了协同发展的日程。

  在此期间,京津冀生态环境部门不断健全协同机制,深化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推进流域水污染协同治理,推动危险废物联防联控联治,强化环境执法联动,推进法规标准协同。京津冀三地PM2.5年均浓度降至30—40微克/立方米范围内,其中,我市PM2.5年均浓度由“十二五”末70微克/立方米下降到去年39微克/立方米,协同治霾成效显著。断流26年的永定河干流实现全线通水。

  为推动林地、湿地、海岸线系统保护,加快构筑京津冀东部绿色生态屏障,天津大力实施“871”生态工程,包括875平方公里湿地升级保护、736平方公里绿色生态屏障建设、153公里海岸线严格保护。绿色生态屏障一级管控区内林地面积达到18.6万亩,林木绿化覆盖率接近25%,蓝绿空间占比提升到65%。随着工程推进,在“津城”“滨城”之间成长出一片城市绿洲。

  天津社会科学院资源环境与生态研究所副所长王会芝对记者表示:“‘871’重大生态工程让天津北部同北京通州生态公园和湿地公园相接,南部与雄安新区生态公园和湿地公园相连,全面融入京津冀生态环境体系,推进京津冀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产业协同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产业协同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大棋局上的关键一招,既是“当头炮”,也是“晴雨表”。

  8年来,天津深入推进京津冀产业协同,除了积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吸纳创新资源和优质产业,还主动向河北延伸产业链条,服务支持雄安新区建设,同时推进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建设。

  距离地面400公里的天宫空间站,被国人称为天空中最亮的“星”,其核心舱就是京津两地产业协同创新的成果。北京为核心舱提供研发设计等技术支撑,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天津基地负责制造和总装,这样的协同成果“圈粉”无数。

  与此同时,京津冀三地在大数据产业链上也在深度合作。作为国内核心信息基础设施领军企业的中科曙光,是国内服务器、存储、大数据一体机等计算设备的重要生产者,其大多数产品均由位于天津滨海新区的基地制造。曙光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研发中心在北京,生产制造、物流在天津,在河北落地多个项目,我们是京津冀产业协同的受益者。”

  近年来,天津立足自身优势,抓住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的契机,充分释放企业发展潜力。统计显示,天津在2021年集中攻坚信创、高端装备等12条重点产业链,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增长9.6%,占全市规上工业比重达到72.7%。其中,生物医药、新能源、高端装备、绿色石化、航空航天、轻工、信创、集成电路等8条产业链增加值实现两位数增长。

  面对京津冀三地产业协同取得的累累硕果,未来京津冀产业协同如何实现新突破?

  据了解,《京津冀产业协同规划(建议稿)》已经编制完成,天津将在探索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新模式、推进先进制造业发展新业态上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围绕北京创新链布局天津产业链,携手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汽车等重点产业链布局优化和上下游协同。

  引进来,落地生金;走出去,开花结果。随着产业协同不断深入,京津冀三地产业正在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

  交通协同 “轨道上的京津冀”跑出新速度

  初春,潮白河上的冰刚刚开化,北京通州和河北三河市燕郊隔河相望。多年来,住在燕郊的数十万北京上班族,每天都要“跋山涉水”。一条因行政区划藩篱,曾被期盼多年而无法对接的“断头路”,伴随着2019年跨越潮白河的燕潮大桥通车,终于被打通。

  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三大率先突破领域之一,交通一体化是协同发展的“骨骼系统”,是带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条件。8年来,一条又一条这样的路被打通,京津冀居民共同的感受是──路好走了、通道多了、出行效率提高了。

  “从天津到北京30分钟,从天津到保定1小时,从北京到天津滨海新区1小时以内,从前开着车在三地跑,现在我更喜欢在轨道上坐车飞驰的感觉。”常年因工作奔走在京津冀三地的王明哲,拿出手机展示着自己的购票记录。

  8年来,在京津冀版图上,轨道网、公路网建设如火如荼,从蓝图一步步变成现实──区域国家干线铁路建设持续完善,城际铁路建设加快推进,相邻城市间基本实现铁路1.5小时通达,京雄津保“1小时交通圈”已经形成,津石高速通车,天津和石家庄之间结束“折线跑”历史,在张家口,京张高铁将冬奥小城崇礼拉入首都1小时通勤圈,“轨道上的京津冀”主骨架基本成型;京津冀综合运输服务示范成果突出,交通基本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水平快速提升,智能化、绿色化水平大幅提高,通达能力和便捷程度显著增强,区域交通基本实现“人畅其行、物畅其流”,交通一体化服务质量全面提高;京津冀作为全国区域协同发展改革引领示范区,通过改革创新不断健全和完善协同发展机制,基本实现了“规划同图、建设同步、运输一体、管理协同”,为交通一体化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

  实现从“走得了”到“走得好”,必须着力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骨干路网,打通交通经络,得益于京津冀三地的统筹协调、通力合作。京津冀协同发展从“开路先锋”率先突破,三地“手牵手”驶上新的“快车道”,跑出新速度。

  创新协同 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在天津清科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清科环保”)的展览大厅,一瓶不起眼的“小氯瓶”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说起这款自主研发生产的“二氧化氯空气净化凝胶”,清科环保副总经理任立表示,这瓶小小“凝胶”背后串联起了京津冀三地一整套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

  2015年成立的清科环保几乎是伴着京津冀协同发展这8年一路走来的。“我们按照‘北京原始创新、天津研发转化、河北推广应用’的顶层设计,让市场需求和高校科研在这里‘握手’。”任立说,目前,位于天津市东丽区的清华大学天津高端装备研究院有30多家研究所、10多个产业化公司。“企业出题、研究所接单、高校支撑”,以市场驱动创新的“反向模式”形成了产学研链条的“双向促进闭环”,也促进了一系列创新成果在天津诞生。

  京津冀协同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资源的协同。8年来,天津不断加大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的建设力度,创新协同发展不断向深度广度拓展。清华大学天津电子信息研究院、国家合成生物技术创新中心、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天津中心等创新平台陆续建成,聚集了一批国家创新人才、创新团队和高成长性企业。

  截至目前,天津市科技成果展示交易中心已注册用户4836家,其中京冀地区注册用户407家,发布京冀企业成果8487项,会集京冀地区专家3836人。与此同时,三地创新创业资源也在进一步互通共享。天津市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平台开通了“京津冀协同”专栏,与“首都科技条件平台”和“河北省大型科研仪器设备资源开放共享服务平台”建立链接,逐步实现三地网内资源同步。

  随着科技企业纷纷落户、高校院所联手创新、科技平台相继搭建,愈加完善的科技金融也在加速成果转化。据天津市科技创新发展中心副主任吕云飞介绍,“国投京津冀协同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创业投资基金”目前已完成23个投资项目,投资额9.43亿元,撬动投融资7.2亿元。与此同时,注册资本11亿元的“京津冀(天津)科技成果转化基金”也已完成设立。一个创新的京津冀,正加速成型。

  共建共享 打通公共服务壁垒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后是人与生活的“一体化”。无论是政务服务、教育、医疗、人才还是养老,这些与群众密切相关的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步伐加快,也让三地群众感受到“一体化”的便利。

  在滨海新区政务服务中心的“京津通办”自助服务厅,4台看似普通却“内心”强大的机器摆在了显眼的位置。尽管去年5月才投入使用,但自助终端能办理的事项可不少。其中,临时身份证明开具、驾驶证查询、不动产登记查询、社保查询打印、智能报税成为群众查询办理的热门服务。

  “随着北京、河北在天津落户的企业逐渐增加,跨省办事的问题愈发凸显。为破解企业发展难题,我们探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政务信息联通共用,让群众办事少跑腿、便利化。”滨海新区政务服务办工作人员说,首个“京津通办”自助服务厅投用后,179项北京政务服务事项和200项天津政务服务事项实现24小时自助办理。同时,在滨海新区各街镇综合便民服务中心开设“跨省通办”专窗,300个政务事项实现京津冀“跨省通办”。

  京津冀协同发展8年来,教育、医疗、人才、社保、养老等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成效显著,一批重点公共服务工程项目陆续落地──国家教育强国推进工程“天津师范大学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实训基地”近日正式启动,总建筑面积9.59万平方米,预计明年3月投入使用;三地合作成立智慧教育示范区北方联盟,天津师范大学与北京师范大学签约共建2个协同创新中心;天津9家三级甲等专科医院与河北省40多家医院和北京市5家医院分别建立医学合作联盟;京津冀异地就医医保门诊联网直接结算覆盖天津市各级各类医院1013家,全市有住院结算的382家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全部开通了异地就医结算。同时,在人才、养老领域,全面落实京津冀三地人力资源服务区域协同地方标准,实现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资格互认,高端外国人才办理来华就业手续和审查结果互认;探索跨区域养老新模式,开展跨区域购买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

  8年来,三地公共服务合作像涟漪一样,在协同发展的洪流中泛开波纹,把成千上万的个体纳入同心圆,互融、互通、普惠民生。

  对口帮扶 探索职教扶贫多元模式

  2021年6月,井月终于回到天津,这时距离他援派承德已近两年。赴承德前,井月担任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生处宿管科科长。之后,他成为天津帮扶承德工作队的一员。结束对口帮扶工作时,井月已获得“河北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扶贫先扶教,扶教先扶师。就在井月前往承德的2019年,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承德项目师资班也在继续开班。2017年至2019年,这所大学为承德应用技术职业学院的216名骨干教师和管理干部进行了专业化、系统化培训。

  近些年,在支援建设承德应用技术职业学院过程中,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探索出“理念输出、标准建设、分段培养、就业脱贫”的职教扶贫多元模式。这当中,以“1+1+9+N”为核心的“职教智志双扶”新理论则进一步丰富了脱贫攻坚的内涵。

  职教援建只是天津市对口帮扶河北省承德市的一个缩影。自2016年以来,天津市全面落实“1+4”框架协议,不仅创造出“智志双扶”“鱼渔兼授”等具有天津特色的帮扶模式,还走出了一条“广泛发动、整合资源、内增动力、外输外联、产业牵引、多层覆盖”的特色帮扶之路,为助力承德市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作出了贡献。从天津市合作交流办获悉,天津市向承德市累计投入市、区、乡镇三级财政援助资金16.52亿元,实施帮扶项目415个;选派帮扶干部人才382人次;引进产业合作企业41家,帮助17.12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增收;打造出“生态小滦河”“百万只肉羊基地”“水培蔬菜”“幽谷稻米”“承德应用技术职业学院”等一批品牌项目,助推天津市对口帮扶承德贫困县(市)全部提前摘帽。(记者 郝一萍 张兆瑞 孙翼飞 宁广靖 袁诚 韩启 照片由本报视觉部提供 区域交通圈示意图由市交通运输委提供)https://t.cn/A667BN5B

【京津冀协同发展8周年 | 国之方略 厚泽津沽】PM2.5年均浓度 降至39微克/立方米 断流26年的永定河干流实现全线通水

  2021年完成工业增加值增长9.6% 占全市规上工业 比重达到72.7%

  相邻城市间基本实现 铁路1.5小时通达 京雄津保“1小时交通圈”已经形成

  天津市科技成果展示交易中心 已注册用户4836家 发布京冀企业成果8487项 会集京冀地区专家3836人

  天津市382家医保定点医疗机构 全部开通 异地就医结算

  天津市向承德市累计投入市、区、乡镇 三级财政援助资金16.52亿元 实施帮扶项目415个

  环保协同 绘就生态最美画卷

  京津冀山水相连、自然相近,因此生态环保成为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率先突破的重点领域之一,是提升京津冀三地民生福祉的最直接体现。

  8年来,京津冀三地不断打破行政区划界线壁垒,加强生态环境协同治理,联合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提出后不久,环保部在2014年7月份就发布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重点行业大气污染限期治理方案》,同年8月,北京与天津、河北及时跟进,分别签署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合作的协议》和《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合作框架协议》,将生态环境保护提上了协同发展的日程。

  在此期间,京津冀生态环境部门不断健全协同机制,深化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推进流域水污染协同治理,推动危险废物联防联控联治,强化环境执法联动,推进法规标准协同。京津冀三地PM2.5年均浓度降至30—40微克/立方米范围内,其中,我市PM2.5年均浓度由“十二五”末70微克/立方米下降到去年39微克/立方米,协同治霾成效显著。断流26年的永定河干流实现全线通水。

  为推动林地、湿地、海岸线系统保护,加快构筑京津冀东部绿色生态屏障,天津大力实施“871”生态工程,包括875平方公里湿地升级保护、736平方公里绿色生态屏障建设、153公里海岸线严格保护。绿色生态屏障一级管控区内林地面积达到18.6万亩,林木绿化覆盖率接近25%,蓝绿空间占比提升到65%。随着工程推进,在“津城”“滨城”之间成长出一片城市绿洲。

  天津社会科学院资源环境与生态研究所副所长王会芝对记者表示:“‘871’重大生态工程让天津北部同北京通州生态公园和湿地公园相接,南部与雄安新区生态公园和湿地公园相连,全面融入京津冀生态环境体系,推进京津冀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产业协同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产业协同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大棋局上的关键一招,既是“当头炮”,也是“晴雨表”。

  8年来,天津深入推进京津冀产业协同,除了积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吸纳创新资源和优质产业,还主动向河北延伸产业链条,服务支持雄安新区建设,同时推进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建设。

  距离地面400公里的天宫空间站,被国人称为天空中最亮的“星”,其核心舱就是京津两地产业协同创新的成果。北京为核心舱提供研发设计等技术支撑,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天津基地负责制造和总装,这样的协同成果“圈粉”无数。

  与此同时,京津冀三地在大数据产业链上也在深度合作。作为国内核心信息基础设施领军企业的中科曙光,是国内服务器、存储、大数据一体机等计算设备的重要生产者,其大多数产品均由位于天津滨海新区的基地制造。曙光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研发中心在北京,生产制造、物流在天津,在河北落地多个项目,我们是京津冀产业协同的受益者。”

  近年来,天津立足自身优势,抓住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的契机,充分释放企业发展潜力。统计显示,天津在2021年集中攻坚信创、高端装备等12条重点产业链,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增长9.6%,占全市规上工业比重达到72.7%。其中,生物医药、新能源、高端装备、绿色石化、航空航天、轻工、信创、集成电路等8条产业链增加值实现两位数增长。

  面对京津冀三地产业协同取得的累累硕果,未来京津冀产业协同如何实现新突破?

  据了解,《京津冀产业协同规划(建议稿)》已经编制完成,天津将在探索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新模式、推进先进制造业发展新业态上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围绕北京创新链布局天津产业链,携手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汽车等重点产业链布局优化和上下游协同。

  引进来,落地生金;走出去,开花结果。随着产业协同不断深入,京津冀三地产业正在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

  交通协同 “轨道上的京津冀”跑出新速度

  初春,潮白河上的冰刚刚开化,北京通州和河北三河市燕郊隔河相望。多年来,住在燕郊的数十万北京上班族,每天都要“跋山涉水”。一条因行政区划藩篱,曾被期盼多年而无法对接的“断头路”,伴随着2019年跨越潮白河的燕潮大桥通车,终于被打通。

  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三大率先突破领域之一,交通一体化是协同发展的“骨骼系统”,是带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条件。8年来,一条又一条这样的路被打通,京津冀居民共同的感受是──路好走了、通道多了、出行效率提高了。

  “从天津到北京30分钟,从天津到保定1小时,从北京到天津滨海新区1小时以内,从前开着车在三地跑,现在我更喜欢在轨道上坐车飞驰的感觉。”常年因工作奔走在京津冀三地的王明哲,拿出手机展示着自己的购票记录。

  8年来,在京津冀版图上,轨道网、公路网建设如火如荼,从蓝图一步步变成现实──区域国家干线铁路建设持续完善,城际铁路建设加快推进,相邻城市间基本实现铁路1.5小时通达,京雄津保“1小时交通圈”已经形成,津石高速通车,天津和石家庄之间结束“折线跑”历史,在张家口,京张高铁将冬奥小城崇礼拉入首都1小时通勤圈,“轨道上的京津冀”主骨架基本成型;京津冀综合运输服务示范成果突出,交通基本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水平快速提升,智能化、绿色化水平大幅提高,通达能力和便捷程度显著增强,区域交通基本实现“人畅其行、物畅其流”,交通一体化服务质量全面提高;京津冀作为全国区域协同发展改革引领示范区,通过改革创新不断健全和完善协同发展机制,基本实现了“规划同图、建设同步、运输一体、管理协同”,为交通一体化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

  实现从“走得了”到“走得好”,必须着力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骨干路网,打通交通经络,得益于京津冀三地的统筹协调、通力合作。京津冀协同发展从“开路先锋”率先突破,三地“手牵手”驶上新的“快车道”,跑出新速度。

  创新协同 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在天津清科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清科环保”)的展览大厅,一瓶不起眼的“小氯瓶”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说起这款自主研发生产的“二氧化氯空气净化凝胶”,清科环保副总经理任立表示,这瓶小小“凝胶”背后串联起了京津冀三地一整套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

  2015年成立的清科环保几乎是伴着京津冀协同发展这8年一路走来的。“我们按照‘北京原始创新、天津研发转化、河北推广应用’的顶层设计,让市场需求和高校科研在这里‘握手’。”任立说,目前,位于天津市东丽区的清华大学天津高端装备研究院有30多家研究所、10多个产业化公司。“企业出题、研究所接单、高校支撑”,以市场驱动创新的“反向模式”形成了产学研链条的“双向促进闭环”,也促进了一系列创新成果在天津诞生。

  京津冀协同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资源的协同。8年来,天津不断加大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的建设力度,创新协同发展不断向深度广度拓展。清华大学天津电子信息研究院、国家合成生物技术创新中心、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天津中心等创新平台陆续建成,聚集了一批国家创新人才、创新团队和高成长性企业。

  截至目前,天津市科技成果展示交易中心已注册用户4836家,其中京冀地区注册用户407家,发布京冀企业成果8487项,会集京冀地区专家3836人。与此同时,三地创新创业资源也在进一步互通共享。天津市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平台开通了“京津冀协同”专栏,与“首都科技条件平台”和“河北省大型科研仪器设备资源开放共享服务平台”建立链接,逐步实现三地网内资源同步。

  随着科技企业纷纷落户、高校院所联手创新、科技平台相继搭建,愈加完善的科技金融也在加速成果转化。据天津市科技创新发展中心副主任吕云飞介绍,“国投京津冀协同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创业投资基金”目前已完成23个投资项目,投资额9.43亿元,撬动投融资7.2亿元。与此同时,注册资本11亿元的“京津冀(天津)科技成果转化基金”也已完成设立。一个创新的京津冀,正加速成型。

  共建共享 打通公共服务壁垒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后是人与生活的“一体化”。无论是政务服务、教育、医疗、人才还是养老,这些与群众密切相关的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步伐加快,也让三地群众感受到“一体化”的便利。

  在滨海新区政务服务中心的“京津通办”自助服务厅,4台看似普通却“内心”强大的机器摆在了显眼的位置。尽管去年5月才投入使用,但自助终端能办理的事项可不少。其中,临时身份证明开具、驾驶证查询、不动产登记查询、社保查询打印、智能报税成为群众查询办理的热门服务。

  “随着北京、河北在天津落户的企业逐渐增加,跨省办事的问题愈发凸显。为破解企业发展难题,我们探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政务信息联通共用,让群众办事少跑腿、便利化。”滨海新区政务服务办工作人员说,首个“京津通办”自助服务厅投用后,179项北京政务服务事项和200项天津政务服务事项实现24小时自助办理。同时,在滨海新区各街镇综合便民服务中心开设“跨省通办”专窗,300个政务事项实现京津冀“跨省通办”。

  京津冀协同发展8年来,教育、医疗、人才、社保、养老等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成效显著,一批重点公共服务工程项目陆续落地──国家教育强国推进工程“天津师范大学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实训基地”近日正式启动,总建筑面积9.59万平方米,预计明年3月投入使用;三地合作成立智慧教育示范区北方联盟,天津师范大学与北京师范大学签约共建2个协同创新中心;天津9家三级甲等专科医院与河北省40多家医院和北京市5家医院分别建立医学合作联盟;京津冀异地就医医保门诊联网直接结算覆盖天津市各级各类医院1013家,全市有住院结算的382家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全部开通了异地就医结算。同时,在人才、养老领域,全面落实京津冀三地人力资源服务区域协同地方标准,实现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资格互认,高端外国人才办理来华就业手续和审查结果互认;探索跨区域养老新模式,开展跨区域购买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

  8年来,三地公共服务合作像涟漪一样,在协同发展的洪流中泛开波纹,把成千上万的个体纳入同心圆,互融、互通、普惠民生。

  对口帮扶 探索职教扶贫多元模式

  2021年6月,井月终于回到天津,这时距离他援派承德已近两年。赴承德前,井月担任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生处宿管科科长。之后,他成为天津帮扶承德工作队的一员。结束对口帮扶工作时,井月已获得“河北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扶贫先扶教,扶教先扶师。就在井月前往承德的2019年,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承德项目师资班也在继续开班。2017年至2019年,这所大学为承德应用技术职业学院的216名骨干教师和管理干部进行了专业化、系统化培训。

  近些年,在支援建设承德应用技术职业学院过程中,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探索出“理念输出、标准建设、分段培养、就业脱贫”的职教扶贫多元模式。这当中,以“1+1+9+N”为核心的“职教智志双扶”新理论则进一步丰富了脱贫攻坚的内涵。

  职教援建只是天津市对口帮扶河北省承德市的一个缩影。自2016年以来,天津市全面落实“1+4”框架协议,不仅创造出“智志双扶”“鱼渔兼授”等具有天津特色的帮扶模式,还走出了一条“广泛发动、整合资源、内增动力、外输外联、产业牵引、多层覆盖”的特色帮扶之路,为助力承德市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作出了贡献。从天津市合作交流办获悉,天津市向承德市累计投入市、区、乡镇三级财政援助资金16.52亿元,实施帮扶项目415个;选派帮扶干部人才382人次;引进产业合作企业41家,帮助17.12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增收;打造出“生态小滦河”“百万只肉羊基地”“水培蔬菜”“幽谷稻米”“承德应用技术职业学院”等一批品牌项目,助推天津市对口帮扶承德贫困县(市)全部提前摘帽。

#菏泽##菏报时政##菏泽日报# #聚焦菏泽党代会# 【五年奋进一路歌,砥砺前行求突破——写在菏泽市第十四次党代会召开之际】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过去的五年,是菏泽励精图治、负重前行的五年,也是菏泽奋力赶超、发展最快的五年。五年来,在1.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勤劳、纯朴、智慧的菏泽人民干成了一件又一件大事难事,实现了一个又一个多年梦想,创造了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的光辉业绩。特别是近三年来,我市抢抓“突破菏泽、鲁西崛起”重大机遇,全力推进重点产业、乡村振兴、城市功能、营商环境“四个突破”,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在“突破菏泽、后来居上”征程中迈出了坚实步伐。

一组组数字展示出巨变

五年长风破浪立潮头,五年沧桑巨变谱新篇。一组组数字,犹如一串串音符,奏响了菏泽快速发展的华丽乐章。

经济总量数字铺垫“实力”篇章。2021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977亿元,在全省排名提升5个位次、跃居第8位,实现了由“全省垫底”到“跻身中游”的历史性跨越。

财政收入数字谱写“质量”篇章。2021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较2016年提升5个位次,达到284亿元,总量跃居全省第9位。高质量发展带来高质量的财政增长,鼓足了菏泽干事创业的底气。

城市财富数字开启“幸福”篇章。2021年,全市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3854元,增速连续五年居全省首位。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达5620亿元。居民收入的快速提升,资本的加速聚集,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

人口红利数字交织“朝气”篇章。全市小学生在校人数由81万人增加至102万人,增长25.9%,高于全省平均水平7.2个百分点,彰显了菏泽城市发展的蓬勃朝气,预示着未来一个时期人口红利将持续释放。

2017年以来,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速持续位居全省前列,特别是2019年“四经普”后,总量由全省第13位上升到第8位,其中2019年、2020年、2021年连续三年保持全省第8位,实现了由“全省垫底”到“跻身中游”的历史性跨越。

2021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量上升到全省第9位,较2020年上升2个位次,较2017年上升4个位次,跻身全省中游。

2017年以来,全市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全省排名均保持“4年第1、1年第2”。

一个个亮点标明了前进的里程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我市坚持以“重点突破”打破低层次平衡,通过打造局部高峰带动全面发展,干成了一批夯基垒台、蓄势聚能的大事要事,破解了一批长期存在、影响全局的瓶颈制约,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后来居上征程中迈出了坚实步伐。

“重点产业”突破成为最强引擎。“231”特色产业增量提质、全面发力,生物医药产业规模快速膨胀,“一港四园”发展格局初步形成,规上企业产值三年实现翻番、达到605亿元,千亿级规模产业集群呼之欲出。高端化工产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18.5%,一批强链补链项目建成投产,产业链条实现整体跃升。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机电设备制造、商贸物流“三个优势产业”提档升级,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服务业等“一批新兴产业集群”蓬勃发展,奠定了转型升级的坚实基础。

“乡村振兴”突破推动农村换新颜。170万群众稳定脱贫,855个省定扶贫工作重点村全部出列,历史性高质量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投资150多亿元,集结8万建设者,历时五年日夜奋战,完成了黄河滩区居民迁建重大民生工程、德政工程,14.6万滩区群众彻底摆脱黄患之苦,过上了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

“城市功能”突破取得重大进展。城镇化率提高3.6个百分点,达到51%。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高速公路里程翻番、实现“县县通”,洙水河、新万福河航道顺利通航,牡丹机场、鲁南高铁建成投运,菏泽相继迈入“航空时代”“高铁时代”,千万人民实现了在家门口乘飞机、坐高铁的梦想,打破了数百年来制约发展的交通瓶颈,菏泽日益成为“水陆空”全方位立体交通新枢纽。

生物医药是菏泽重点打造的首选核心产业,已经形成了以现代医药港为引领,以菏泽高新区、定陶区、鄄城县、郓城县为支撑的“一港四园”集群发展格局,2021年规上企业产值达到605亿元。现代医药港于2020年8月启动建设,目前已签约40个优质项目,总投资130亿元。

我市举全市之力投入150多亿元,历经5年鏖战黄河滩、推进大迁建,于去年5月底28个村台社区和6个外迁社区全部分房到户,圆了14.6万滩区群众千百年来的“安居梦”。

菏泽是农业大市,拥有高标准农田600万亩,粮食总产连年稳定在140亿斤以上,占山东的1/7全国的1.2%,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

2019年以来,连续举办3届世界牡丹大会,以花为媒、广交宾朋。去年“两会一节”期间,累计举办各类活动134项,吸引200余万游客来菏观赏牡丹,旅游收入近70亿元,空前放大了节会效应,城市影响力和美誉度大幅提升。

一串串成绩的背后是心血和汗水

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团结一心、顽强拼搏的结果。在经济社会发展战场上,广大党员干部不惧艰险,舍小家为大家,夜以继日、连续作战,砥砺前行、真抓实干,战胜了一个个挑战,攻克了一道道难关,打赢了一场场硬仗。

纵观五年发展历程,之所以保持高速增长、实现加速崛起,不是一人一时之功,而是历届市委、市政府全面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年接着一年、一届接着一届,打基础、利长远,稳扎稳打干出来的;是广大党员干部不耻落后、谋事力做,带领全市人民以“人一我十、人十我百”的干劲、“弱鸟先飞、滴水穿石”的韧劲,少说官话、苦干实干拼出来的;是千万菏泽人民开拓创新、奋力拼搏,一点一滴积攒、一分一厘耕耘,用智慧和汗水奋斗出来的。

奋斗是最鲜明的底色,实干是最嘹亮的号角。五年来,菏泽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扎实转变作风,人心思齐的风气正在形成,菏泽人工作态度明显转变,城市营商环境、文明程度显著提升,经济新环境高效便捷、规范透明。菏泽人的干事热情正如鲜明的朝阳一样喷薄欲出,用青春和汗水筑就菏泽新城,必将书写无愧于新时代的壮丽菏泽新篇章。

聚焦提升菏泽影响力,大力实施营商环境创新突破行动,政务环境持续优化。我市深入实施营商环境三年突破计划,持续深化“一次办好”“一业一证”“市县同权”等改革,审批时限较法定时限压缩83%,累计颁发行业综合许可证数量居全省第2位。围绕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创新实施“企业吹哨、部门报到、市县联动”服务机制,大力推行行政审批“2号公章”,投资环境持续优化,受理“吹哨”事项按时办结率100%。注重用改革思维、市场化法治化手段“破圈断链”,一批骨干企业涅槃重生。持续创新办好节会,“两会一节”大放异彩,“花开盛世”系列评选彰显“中国牡丹之都”品牌影响力。

乘风破浪潮头立,扬帆起航正当时。尽管目前菏泽发展仍面临不少问题和不足,特别是经济基础还不雄厚、脱贫攻坚任务繁重、民生领域短板较多等,但我们坚信,困难动摇不了菏泽人民决胜全面小康的决心,也阻挡不住菏泽实现“后来居上”的脚步。只要持续保持这股奋进的劲头,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满弓劲发的奋斗姿态,深入研究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举措办法,充分挖掘增长潜力,不断厚植发展优势,奋力拓展发展空间,就一定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早日实现“后来居上”的宏伟目标!(菏泽报业全媒体记者 孙克勤)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此前导演詹姆斯·卡梅隆在采访中透露:《阿凡达2:水之道》片长目前为三小时左右,他还称预料到有人会吐槽“这片子太长了”表示:“我可不想听到任何人对片长发出哀叹
  • 这款定型啫喱必须get同事和我一起出去见客户的时候,总是把自己打理的特别有型~不仅是穿着很得体啦~发型更是棒棒哒~为此我还非常不吝啬的给予了他满满的赞美就发型这
  • 法案还没送到办公室,拜登于当地时间6日在白宫发表演讲,暗中嘲讽起特朗普,还扯上中国,称这项法案将帮助美国“在21世纪打赢对中国和其他主要国家的经济竞争”。尽管名
  • 心态好的人,不会消极悲观,始终热爱生活,会制造快乐,发现美好。拥有好的品行,不做恶事,不昧良心,心地善良,坦荡厚道,这样的人,一生无惧,不仅受人敬重,上天也会庇
  • 记录军训day 1今天晒了一个下午的太阳(当时感觉我无法呼吸了,人要晕了)还好没有今早用一分钱薅到了一袋水果军训教官看起来不是很凶的样子有一个阿姨路过,她问我“
  • ——顾贞观《金缕曲词二首》20.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蒋捷《虞美人·听雨》2.我当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谢如枯兰。
  • 所以他跟观音现的身是一样,弘法的内容又不一样,他总是在把各类的众生往大法、正法里引导。妙音菩萨专门弘扬妙法莲花经,让你一步登天,当下成就;而观世音菩萨是你想解脱
  • ”她要爸爸陪她,爸爸在忙让她等两分钟,她转过来说“妈妈,请你帮我刷牙吧”我马上弹起来同意[嘻嘻]今天没啥状态,菜花炒西红柿吃了一天,因为菜花要坏了。晚饭只给小王
  • ”目光扫视众人,双迪视丹明牧云开口道:“今天我牧云拍卖的丹方,但凡是汪家和刁家的人想要购买,甄视康新零售全部价格翻倍!网师园的意思是以网者为师,就是拜结网的渔夫
  • 上脚初体验来说,个人觉得属于顶级实战好鞋,鞋材料比起前两代加固了不少,更有安全感,缓震也是跟35差不多,包裹、防侧翻、抗扭都属于有顶级水准,抓地力的话更前两代差
  • 这里的少指的是漫长的职业生涯中昭昭之名,赫赫之荣,细碎的痛,与长久的爱。决赛这篇个人意味太重了,当然我的评价也是奔着私人品味的方向去的。
  • 【花茵美❤️因爱而美】 都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但是长期以往的朝夕相处也会滋生很多矛盾[凋谢]可能你会发现她的容貌不如当年了[凋谢]也不像当年那么温柔体贴[凋谢]
  • 会议对2017陕西教育部门和高校新媒体运营先进单位进行了颁奖表彰,我校获“2017陕西高校新媒体运营十佳单位”官方微信作品获“2017陕西教育新媒体案例创新奖”
  • #光遇陪玩[超话]#回头客饱饱+1 真的遇到性格温柔的问卜人 整个人磁场也会变强更用心 我一上来先占后付因为占卜师也有不稳的时候 为了保险保证大家的信任度 有些
  • 一路走来我用善良喂了不少不知感恩的人,却被别人当成了傻子,人生如此短暂,我只想对身边的每一个人好一点,人品以正直为贵,心地以善良为贵,你觉得你自己聪明,其实别人
  • “寄语卡上一句“亲爱的老公”让我内心充满了家的温馨,“愿你保持廉洁自律”的嘱咐,又让我时刻警醒着自己抵制诱惑。永远爱你的妈妈”老人对子女的期盼,妻子对丈夫的叮嘱
  • 收到香草芝士条一口咬下去你会看到一粒粒的小颗粒,是豆荚粒,不是脏东西更不是发霉[挖鼻]那可是货真价实的马达加斯加特级香草豆荚,是外面的甜品店很难看到的,且价格上
  • 我们是一支很有韧性的球队,也许这一点在对阵加拿大的比赛中得到了最好的证明,我们在落后的情况下踢了一场好球。幸运的是,他们没能取得进球,我们对这样的结果感到开心,
  • #成毅悦游十二月刊封面#cy #成毅平江慢生活大片#想说的话永远说不完 那就让我们慢慢道来有的是时间我们是未曾谋面但又好似老友相谈甚欢 你热爱你的家长 我向往你
  • 前三季度,青年人才成为流入人才的“主流”45岁以下人才达22.3万,占流入人才总量的87.6%。 毕业后在事业上取得领导地位或著名职位的毕业生人数,也是世界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