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7年,法国考古学家恩斯特·沙尔采,首次发现了假定存在的苏美尔人的遗迹,出土10万块苏美尔“楔形文字”泥板。让他惊喜的是,7000年过去,泥板并没受到时间、海水、盐碱地的侵袭,依然保存完好。

此后几十年,两河流域迎来的一股考古热潮,相继发现了大量的苏美尔遗址。

可为何要叫这个上古文明为苏美尔文明呢?

这要追溯到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人彼特罗·代拉瓦勒,在两河流域找到了最早的楔形文字泥板,他作为一个先驱者,或运气不佳,或受限制于技术和资金,最终找到的泥板很少,

后来,随着法国在欧洲的崛起,法国历史学家恩斯特·,依据一些石碑,推断在两河流域,有一个叫苏美尔文明存在,后来他如愿以偿,发现苏美尔一座早期城市——拉格什,

拉格什是一座不可思议的古城,它的泥砖和我们现在的砖头类似,而且还有沥青作为粘合材料,(图4,5,6,)但是如此重要的古城,被泥板书忽视,竟然没有记载于泥板书中?但是保存的却很完好。后来的考古学家,顺着这个方法,找到更多的苏美人遗迹,

恩斯特·沙尔采用很短的时间,破译了大量的苏美尔泥板,整理出苏美尔一些重要文献,同时宣布,苏美尔的起源和若亚方舟和大洪水有关。其后,忽然消失的苏美尔遗迹,忽然如雨后春笋一样地被让西方的考古专家发现,

到了1922年~1934年间,英国的奥纳德·伍利,在两河流域有了一个重要发现,最终向世界证明苏美尔人是比古埃及文明更古老的存在。

伍利通过对泥板书的研究,整理出苏美尔人王系表,得出忽然出现苏美尔王,在位3万年,8位合计24万年,后来被大洪水淹没,契合西方传说中大洪水和诺亚方舟传说,这个结果确实让他非常骄傲,

在他有如此重大发现之前,人们对大洪水和若亚方舟了解仅限于神话与传说,正是由于他的努力,证实了这件事的存在,

1947年,以色列人发现了是死海古卷,一度把苏美尔泥板的关注度抢走了,在1952-1956年,美国学者也掺和了进来,

不久西方公认苏美尔为人类最古老的文明。其出土文物基本被大英博物馆,卢浮宫等博物馆收藏。

其最重要的苏美尔泥板书,合计共发现了过百万块,泥板书是苏美尔完整历史体系的一个载体,可以说现在我们知道的苏美尔文明,都是通过西方的专家,翻译泥板书得到的。

那么这些泥板书是长什么样子的呢?

苏美尔泥板,现在发现的泥板大小不一,不过由于工艺问题,最大的不超过50厘米见方;那么可能你会很奇怪,如此小的方块,他是怎么把苏美尔,历史,种植,医学,天文,数学等丰富的资料记录下来的。

其实这些版虽然小,但是可以如拼图一样拼接起来,如果是一部较长的记载,那么就把很多块泥板拼起来就能够完美地阅读,

可是那么多泥板,会不会拿错呢,根据西方的学者说,苏美尔人为了防止拿错了泥板,在编撰的时候,都会重视两板之间的串连。

为了不搞乱,还会在每一版的尾部,再重复写出记载的名字,还得注明这部质量,共有几块泥板,

并且有些泥板,很细心的注明藏板的地点。但是为了泥板不轻易损坏,泥板会被存放在特制的书箱中,书箱还得做一块小的泥板,标记记载的类别和日期。

泥板上的文字,就是著名的苏美尔文明“楔形文字”,号称是世界最早的“具体系”文字(而非符号)。

那么如此先进的文明,为何选择那么复杂而且不大好携带的泥板作为文化载体呢?

专家的解释是:两河流域古代盛产芦苇和粘土,因为缺乏树木、石头和铜矿。因此,拥有技术的苏美尔人,选择了用粘土泥板和芦苇杆,作为自己的特有的文化载体。

苏美尔人怎么会写一块泥板呢?

首先找来一根芦苇杆削出一段,然后找来预制好的泥板,用芦苇杆在上面划出笔划,泥板是当地能够找到的粘土,经过简单加工后,被印好了文字,在去晒干或烤干,它也被称为世界上最早的文书

而这些泥板,经过这的特殊处理,竟然是能够七千年风华,而且出土的时候字迹清晰,完全是不受时间和地质条件的影响,不得不感叹苏美尔人的制作工艺,‘

但是西方和阿拉伯的地图曾经记载,现在发现苏美尔许多遗迹的地方,在4000里曾经有段时间,是一片浅海,后来经过了两河流域的泥沙堆积,形成了现在的模样,所以这些泥板能如此坚固,确实不可思议。

这个拥有不可思议的技术,好像来自地外的文明,在其他地方还在钻木取火时,他们就懂得大量的天文,地理,数学,还用轮子运货,有自己的法典,而且早期的国王岁数都非常夸张,怎么会被被一个落后的阿卡德王国所灭?

那么这个强大的苏美尔人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专家推测,是农业过度开发,城市附近成了盐碱地,由于无法种植粮食,所以衰弱被阿卡德王国所灭。现在地质条件,确实也证实了当地很多盐碱地,但是盐碱地为何没对泥板腐蚀呢?

苏美尔文明从起初一个学术上的假设。到两百年考古学史上最灿烂的成果之一,堪称是西方考古和历史上的一个“杰作”。

#国际博物馆日# 10家必打卡的气象博物馆,你来过吗?[挤眼]
每年的5月18日为国际博物馆日,今年的主题为“博物馆的力量”,国际博物馆协会指出,21世纪的博物馆拥有巨大的潜力和影响力,可以将世界变得更美好。
在国际博物馆日到来之际,我们遴选了国内10家气象博物馆(陈列馆),它们大多见证了中国气象史的发展,展现了气象科技的最新进展,尽管因为疫情原因,部分展馆目前还在闭馆中,但我们可以通过线上的方式“云逛展”。等疫情过后,让我们一起来这些气象博物馆打卡吧!
--------------------------------------------------
01 中国北极阁气象博物馆:国内第一家气象专业性博物馆
北极阁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是中国近代气象发祥地,在中国气象界和世界气象界都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自南朝刘宋始建司天台后,数度设有观象台,其中尤以明初钦天台规模最为壮观。1928年民国政府于古观象台遗址处兴建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暨气象台,2010年3月建成中国北极阁气象博物馆。
博物馆分室外、室内两大展区。其中,室外展区通过典型古代观象仪器、大型气象浮雕以及著名气象历史人物群雕凝练数千年灿烂的中华气象文明史。室内展馆则分为古代气象、近代气象、当代气象,以及现代气象科技展厅四部分,系统展示了气象重大历史事件、气象仪器沿革、气象机构变迁以及气象科技发展蓝图。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鸡鸣寺路1号
--------------------------------------------------
02 徐家汇气象博物馆:中国大陆第一个百年观象台
上海气象博物馆即徐家汇观象台旧址。徐家汇观象台是中国大陆第一个百年观象台,从1872年至今开展持续气象观测,见证了上海近现代气象科学发展历程。
徐家汇观象台创始于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旧台在肇家浜畔,只是平屋数间,十分简陋,其后逐渐发展,于1899年在徐光启墓东首辟地建起新台,于1901年建成,建筑属于文艺复兴风格。
1872年,法国传教士在徐家汇成立观象台,12月开始气象观测。1879年,运用单站气象要素分析,首次较准确地做出台风预报,揭开上海天气预报的序幕。1895年,在这里绘制出了中国首张东亚地面天气图,作为国际知名的观测台,19世纪末,其联络网络已经北及西伯利亚,南至马尼拉,东到日本,西至印度半岛,并向中国沿海各地气象台及航海船舶发布气象消息,是当时报告航海船舶气象的中心,被誉为“远东第一气象台”。
2005年10月31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此处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2014年4月4日,由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博物馆室内展陈面积约3000余平方米,包括徐家汇观象台科技史、新中国气象事业成就、气象科技互动体验、气象历史资料仪器展示、科学讲堂等,室外设有气象观测科普站。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蒲西路166号
--------------------------------------------------
03 中国南通气象博物馆:中国近代第一个测候机构
中国南通气象博物馆于2015年3月正式建成。
一个多世纪前,民族企业家张謇作为“开眼看世界”的先锋之一,出资在南通军山之巅建造气象台,成为“国人自办的第一家气象台”,并建立了中国近代第一个测候机构——南通博物苑测候室。
据记载,张謇在黄海之滨垦荒造田之初赶建沿海长堤,但在1902年遇到几次大风潮,大堤数次遭到破坏,延误工期。“气象不明,不足以完全自治”,正因此,张謇萌生了创建气象测候室的想法。1905年建南通博物苑后最先落成气象测候室,后张謇选址军山建成气象台,并于1917年便正式开始制作和发布天气预报。
目前,南通气象博物馆总展示面积约1000平方米,共设古代气象、近代气象、当代气象、小球大世界、气象地理、3D科普等展厅,通过模型场景、实物史料、文字图片等展现形式,全面系统地展示中国悠久的气象文化、丰富的现代气象科学知识以及南通近代气象事业发展的影响与现状。该馆是继中国北极阁气象博物馆之后,全国第二家气象行业博物馆。
地址:江苏省南通市园林路323号
--------------------------------------------------
04 营口百年气象陈列馆:世界首个以百年气象站为主题的气象陈列馆
营口百年气象陈列馆是世界气象组织认证百年气象站以来世界上第一个以百年气象站为主题的气象陈列馆,也是东北首家气象陈列馆。
营口气象站旧址始建于1907年,1909年底建成使用。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撤离营口前,日本相关人员焚烧销毁大量气象资料。1949年3月,新成立的东北气象台派专员来到营口,筹建营口气象台,恢复了中断5年的气象记录。建站初期,设备仪器极为简陋。随着城市的发展以及技术的进步,从最初简易的气象观测到今天现代化、规范化的观测场,营口气象站经历了数次迁站。
陈列馆以“百年风云,万千气象”为主题,展馆面积315.8平方米,其中设有营口百年气象展、气象仪器专题展以及多媒体互动展三大展区。整个展馆通过历史图片、实物展品、史料书籍、场景复原、多媒体演示、体感互动等多种形式,展示了营口开埠商贸文化、营口百年气象文化和现代气象科技文化。
地址:辽宁省营口市站前区园林里32号
--------------------------------------------------
05 绍兴气象博物馆:国内最大的气象博物馆
2020年12月,在中国近代气象学奠基人竺可桢的家乡绍兴建成,绍兴气象博物馆是目前国内展陈面积最大的气象博物馆。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展陈面积8136平方米,由3幢楼组成,分别为南馆、北馆和科普馆。
馆内现有藏品3500件,形成了门类齐全、精品荟萃的气象类藏品体系。依托丰富的藏品资源,馆内现有古代气象、近代气象、当代气象、竺可桢纪念、群英荟萃和浙江气象等六项基本陈列,并有气象科技互动体验区和4D球幕影院两个科普互动版块,多层次、多角度地展示了气象科技和气象事业的发展历程,传承弘扬了气象优秀文化和气象人精神。
地址:浙江绍兴越城区胜利西路163号
---------------------------------------------------
06 云南气象博物馆:中国自然科学家陈一得创办
云南气象博物馆位于昆明西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太华山美人峰之巅。始建于1927年,于1937年迁至现址,由云南气象、天文、地震科学先驱者、中国自然科学家陈一得创办,其气象业务延续。1993年列为省级文物,后相继被授予“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云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称号,2008年成立云南气象博物馆。全馆包括一得楼和一得夫妇墓,以展示陈一得在自然、人文科学领域所作出的杰出贡献为主线,并结合现代气象探测业务平台,全面反映云南气象发展历程。
地址:云南昆明西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内
---------------------------------------------------
07 中国台风博物馆:可以体验台风的博物馆
中国台风博物馆是我国首家以“台风”为主题的气象灾害体验博物馆,坐落于岱山县本岛北部被誉为“浙江抗台第一大坝”的拷门大坝坝区。馆内展示灾害和抗台成果,模拟台风生成及行动过程,提供台风实地观赏台,观台厅内设波浪观测试验站。一期建成的展馆里陈列有650余幅图片资料和57件实物,配置有一套先进的全自动海洋环境远程观测传输系统,为浙江省有效指挥防台抗台工作提供可靠数据。二期4D动感影院项目,整合各种高科技手段,艺术化地打造4D动感影院和仿真模拟系统,以参与性、互动性手法,让游客身临其境地感受、体验台风的凶、险、奇,同时推出观浪游项目。
地址:浙江省舟山市岱山岛拷门大坝坝区
--------------------------------------------------
08 中国气象科技展馆:你来了就会喜欢的科技展馆
中国气象科技展馆是中国气象局对外开展气象科学普及和展示气象科技创新的宣传窗口。展馆由7 个展厅组成,以壁画纱幕秀、沉浸式场景复原、时光长廊、综合立体沙盘秀、幻影成像、AR 增强互动、弧幕影院等现代化方式,展示新中国成立以来气象现代化建设的成就、气象事业的发展理念和前景及气象人的科学精神、奉献精神。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46号中国气象局园区
--------------------------------------------------
09 叶笃正气象科普馆:纪念著名气象学家叶笃正的展馆
依托叶氏宗祠(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修建而成,是国内首家纪念著名气象学家叶笃正的展馆。科普馆由气象科普一条街、叶笃正生平陈列馆、叶笃正气象科普展等展馆组成。叶笃正生平陈列馆以“根深叶茂、学笃风正”为主线,以时间为经线,以空间为纬线,全面深刻展示了叶笃正的成长经历和事业成就。
叶笃正气象科普展在设计理念和形式上强化了现代感与科技感,突出了趣味性、互动性与体验性,运用全息投影技术,通过逼真立体的虚拟人交互影像,展示了叶笃正先生的事迹、著作和为国内、国际气象事业作出的贡献,并通过局部天气现象展示讲解全球变暖成因和危害。
地址: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大桥街道叶祠社区叶氏宗祠内
--------------------------------------------------
10 涂长望陈列馆:纪念中国近代气象科学的奠基人涂长望
涂长望陈列馆坐落在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问津新城核心区,总面积380平方米,为阶梯式三层设计,建筑物依势而建、错落有致、别具一格。
陈列馆第一、二层共分为序厅、长江之子、海外求索、叱咤风云、典范长存和尾声等六个部分,通过收录的中国近代气象科学的奠基人之一涂长望先生生前各类图书、证书、奖章、会议笔记、手迹、衣物及照片等100多件物品,全面展示了涂长望从出生、求学、报国、奋斗到辞世的光辉一生。第三层为气象陈列室,展示了从古至今的气象发展变迁。陈列馆外设有面积约为80平方米的气象影院,安装弧型影幕,配有专业音箱、功放、调音台、无线话筒、投影仪等音响视频系统,可同时容纳50余人观看影片。
地址:武汉市新洲区气象局(新址)
(内容来源于网络)

跨越10000年,150件艺术品,总有一件能引发你与古人间的情感共鸣

我们常常说字如其人,见字如见人。从字迹中可以窥探人的灵魂。在有些案件时,也会对照字迹,也许就能找出破案线索,找出真凶。通过字迹,真的就能看出是哪个人所写的吗?

答案是的,因为写字就是一门艺术,无论楷书、行书、还是草书,一笔一画,落笔、行笔间流畅度都能表现出一个人的行为特征,喜怒哀乐!

在《大话中国艺术史》就为我们做了通俗易懂的详解,如王羲之著名的《兰亭集序》,王羲之有一次邀请了众多的文人好友去兰亭开派对。

酒酣后,有人提议让王羲之众人所作的诗集写序,王羲之也不推辞。只见他趁酒意正浓,提笔挥毫,一气呵成。

刚开始,文章叙述时间和地点时,书法线条稳重和肃穆,由此可以看出,他一开始的情绪,是平缓且安祥的。

紧接着,他描写了这次聚会欢快的场景,笔法这时是很轻快的。但忽然,他笔锋一转。说道,和茫茫宇宙相比,人的一生多么短暂!在这里,文章的后半段,开始出现停顿和涂改的痕迹。

在这中间,最让人触动的,就是个“痛”字,他把“哀”涂抹去,换成了让人情感更强烈的“痛”字,更表现出了他一生的官场不遂。

怎么样?意公子此等解释是不是让我们恍然大悟,不由心中发出一声“啊!原来如此"的感慨。原来字从心生,字能表达出书写者所要倾诉的情感。

本书中还有很多地方会让我们有这种释怀的感慨,因为本书处处有梗,作者意公子意公子,艺术自媒体“意外艺术”的创始人;畅销书《大话西方艺术史》的作者;《艺术很难吗》、《国宝很有戏》的主讲人。

意公子擅长用大白话,通俗易懂的语言解读艺术, 致力于让艺术从小众走向国民,消除艺术与大众的认知差。

这本《大话中国艺术史》,意公子用她独有的视角,通俗易懂的语言,以时间为写作脉络,通过150件艺术珍品,配上丰富精美的图片,为我们展现了古人的智慧,超凡的技艺,以及世界观乃至人生观,让我们体会中国艺术的精神内涵,与之产生情感共呜。

 

     

一艺术来源于生活,延伸于生活

本书的开头,作者就写到艺术的开始,是为了生存。换句话说,艺术来源于生活。的的确确如此。

比如我国陶器的出现,可能就是人们在一场大雨过后,人们在泥泞的土地上烧烤食物。忽然发现,黏土在烘烤后变得硬邦邦,人们就想到,我们是不是可以把土捏成各种样子,可以用来打水、喝酒、装粮食呢?

再比如文中说到的青铜器的诞生,人们制作石器,需要上山采石,由于山上的石头有得很大,必须用火把它烧裂成小块才能运下来。

石头在烧制过程中,里面含的铜矿熔化了,变成了液体,冷却后变成了青铜的饼块。人们发现青铜饼可以隨意加工成各种器具,而且可以回炉、熔化再利用。

青铜时代就这样到来了,人们用青铜做了食器和酒器,各种餐具。

酒足饭饱后,人们开始进行精神上的追求,追求美的享受。

于是,到了战国时期,一个叫作乙的诸侯王把青铜制作成了史上数量最多、音律最全、音域最广、音质最高的古乐器一一曾侯乙编钟,当千古绝响响彻天空的那一刻,我们会感到“真是此曲只能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正是因为生活中的发现,人们把一些天然的材料打造成生活中的必需品,而后又把它延伸至别的领域,变成了一件件艺术品,成为美的享受。

二艺术有独特的生命,闪烁着人性的光辉,透露出世界观和人生观

每件艺术品放在陈列柜中,灵动的姿态,似有,似有千言万语要诉说。因为人们的思想注入其中,就赋予了它生命。它通身闪烁着人性的光辉。

也许在某个时候,看到它,会引起你跟创作者的灵魂共鸣,让思维、感情穿越时空,相互碰撞。

我的小姨是个艺术爱好者,从小就爱画画,现在老了,愈发显得生动活泼了。正好双休日,小姨来我家玩,我知道她的喜好,并拿出了我这本宝贝《大话中国艺术史》,小姨欣喜地接过去,津津有味地看起来。

当她翻到某一页时,一下子怔住了,眼神呆滞,仿佛看到触动她情感深处的东西。我吃惊地望过去,瞧见书的上面画着五幅牛,牛各显神态。

第一幅牛图,身体朝左,眼睛好像在看我们,迈开腿,闲庭信步的样子。

第二幅,一头黑白相间的牛,昂首挺胸,不慌不忙向前走,昂首阔步的样子。

第三幅,是唯一一头身体正向面对我们,眼直勾勾地看着我们,张囗鸣叫,从容不迫的样子。

第四幅,是最可爱的一头牛。只见它身体向左,头却向右转,大眼睛看着我们,伸出小红舌头,表情微笑,好像在对我们做鬼脸,饶有情趣的样子。

第五幅,是唯一一头戴了缰绳的牛,眉头紧锁,步伐沉重,好似背负着责任的沉重。

这是唐代著名画家、政治家韩滉创作的《五牛图》,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纸质画作,代表唐代花鸟畜兽画的最高成就之一。

有人猜测《五牛图》可能是写照了他一生忠心为君的牛形象。

小姨看见《五牛图》,叹了一口气,这不正是画得她的一生吗,那天中午,小姨好似心情不太好,没吃饭就回去了。

我把事情说给妈听,并把五牛图给妈妈看,妈妈对照字,看了一遍,说这五牛图像极了小姨的一生。

原来,小姨排行老幺,从小就成绩优异,能歌善舞,爱画画,兴趣广泛,是学校出了名的,那时侯的她,每天朝气蓬勃,闲庭信步。

高考后,小姨响应国家号召,下放到农村,那时侯的她斗志昂扬、昂首阔步。

下放回来后,她调到了大庆油田上班,还参加了单位的文艺团,创作出了许多新颖好看的节目,在朋友眼里,她就是想法不断的人,那时的她看起来就像那头搞怪的牛。

后来,她拿起图纸,跟着钻井队跑遍全国各地甚至国外,成为单位的一名骨干,这一干就是二十年。

最后,她也累出了一身病,着实的一头老黄牛,休养了几年,才慢慢好起来。

由于长年聚少离多,和儿子关系不太融洽,一次两人争吵中,儿子竟吼出了:“整天就知道工作,工作,这么多年,你累死累活,得到了什么,你就像一头牛,整天为工作任劳任怨,把我丢一边,工作永远都比我重要!”

此刻我才明白,小姨看到这幅画的心境,原来穿越千年,一件艺术品是连接古今人思想的桥梁,能引起她们强烈的情感共鸣。

  

       三寄心于艺术,寻求心灵的慰藉

清明时期,中国大西北一处黄沙遍野的地方,一个叫王圆箓的道士像往常一样在莫高窟打扫时,发现了一个伟大奇迹,一面空心墙里,密密麻麻堆堆满了帛画、刺绣、经卷。

每一个洞窟的墙上画满了壁画一一敦煌壁画,数量之大,令人瞠舌。

古人是以何种毅力去做出如此重大工程的画。并且有研究发现,在墙上作画比在纸上作画更考验内功。那么是什么支撑他们在如此恶劣环境下做出这些巨作。

意公子给我们做了详解,她讲道:敦煌画中有很多都是佛像,人们之所以画这些佛像,是为了找到支撑他们对抗乱世的意志,而这些意志就是佛教的信仰。

佛教的传入和到来,佛像和佛经故事的生动演绎,带给那些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出路的百姓在心灵上的慰藉。

后来,人们把自己的生活经历、风俗民情画上去了,当人沉浸式的作画,把自己代入到画中,各种情感都宣泄到了画中。

有医学曾经研究表明,专注可以降低人的疼痛感,当古人专注于画,把喜怒哀乐寄托于画上,他们就感受不到了当时他们所处悲凉的处境了。

      

     四艺术是靠高超技艺展现出来的

书中为我们展现了一件精美的蛋壳黑陶高柄杯,让我们叹为观止,考古学家是这么描述它的:

“黑如漆,亮如镜,薄如纸,硬如瓷,声如磬”。

其通身黑亮,陶壁只有鸡蛋壳那么薄,平均不足0.5毫米,最薄的只有0.3毫米,比医院的针孔还细。重量只有40克,还没有一个鸡蛋重。

它的造型比现在红酒杯造型还美,喇叭状的口沿,细长的杯柄,柄的中部还有一个布满了镂孔的“小肚子”。在“肚子”里放一粒陶丸,就能稳定高柄杯的重心。而当我们晃动时,陶丸撞上笼壁,就发出了清脆的响声。

现代陶器专家经过多次实验,发现这个杯子涉及的工艺相当繁琐,需要16一一20道工序,难度也相当大。即使用今天的技术来仿制,也很难完全复原。

怎么样,我们是不是被古人高超的技艺所折服,有种想亲眼目睹,甚至想摸摸的冲动。

写在最后:

10000年的中华艺术史走过了最原始的陶器时期,走过了青铜时期,走过了诗画鼎盛的大唐盛世……,让我们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佩服他们高超的工艺水平,其中还有些艺术品能作为桥梁,引起我们心灵震憾,与古人在那一刻发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大家可以在《大话中国艺术史》一书中领略艺术之美,收获文化知识的同时,也能得到某种抚慰我们的心灵,让我们的心灵有所安放的情感依托。 https://t.cn/R2Wx8V1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30天推番挑戰# Day18・本命聲優演出最精彩的動畫本來也想過填my人父入坑作櫻蘭或普遍都會提的DN,但窩內心颯爽的靈魂在呼喚綺羅星(<ゝω·)✨(⋯
  • [挤眼]我现在是公司能省则省5点到公司,恰好大BOSS在公司,我们几个开了一个小会,又全员开了个大会,直接到22:00,反反覆覆争论同一个问题,最主要谁都说服不
  • Me:我的征途是把ddl赶完[委屈]《我要我们在一起》之前一直在逃避,虽然迷屈楚萧,但是觉得这个电影比较催泪,总想着不要一个人看,今晚突然想通了,花了将近两小时
  • 本来她也不姓潘,叫潘达于和一件事有关系,原来潘祖荫去世后,把家业传给了弟弟潘祖年,但是过了几年潘祖年也老了,因此他看到潘达于虽然是虽然是一介女流,却是外柔内刚性
  • 十八岁来的好快 措不及防 突然有点感概 小时候梦想中的十八的样子应该是高高瘦瘦漂漂亮亮温柔知性成熟懂事的领家姐姐的模样 可现实我咋还跟个小学僧似的呢 或许我这
  • 更有大量原创小说IP等待改编,赶紧来合作吧~#剧本杀[超话]#中国移动旗下咪咕挑灯剧本工作室招作者收稿啦,审核过稿就发钱!如果你是发行:咪咕挑灯支持与各工作室联
  • 好爱这种仪式感,玮晨(于魏)的三亚,总幻想我以后结婚也要这样,可是……我连对象都没有[允悲]#魏晨[超话]#vc #魏晨上新了故宫# 魏晨FM11.21日郑州居
  • 事情是这样发生的:在比赛已进行了一个小时以后,星野纪执白下了第14着,执黑的某少年却长考起来,本来在此局面下,黑行棋早有定论,无非是长一着或挡一步。——这是你和
  • 学校,这是向东南找回初心的地方,是苏淇实现初心的地方;老师,这是让向东南的才华能够闪闪发光的职业,是苏淇执着追求和为之不懈努力的职业。向东南在成为音乐人之前就是
  • #未定事件簿[超话]#最近emo的自己……什么是善恶正义,什么是爱与被爱,什么是幸福,本心,在哪里……社会规则并不公平并不维护边缘人的利益,同一个屋檐下的人可能
  • #好物种草#Dolce & Gabbana AW05 reconstructed hybrid cargo pantsDolce & Gabba
  • 工授都是个路痴,不过授最起码知道用导航,而工还是面无波澜一直走,被人提醒才勉为其难承认自己好像迷路了哈哈哈。我爸昨晚给我打电话说不能一直在家呆着,要出去走走才能
  • 近两年疫情导致水果进口量同比下降,国内水果供应整体减少,而近期疫情导致居民对苹果等水果的需求阶段性增加,部分市民囤货一定程度促进了耐存储水果需求,苹果等水果的阶
  • 先煮了大米,第一次,火大了,忘记看着了,水干了 锅糊了 !挂色之后是小火慢炖,水分要控制好,不多不少,炖时得用心留意。
  • #探店日记# 拾光小碗甜品,吃的甜品自助,1小时,每次可以选5份,从第1次端上桌之后开始计时,总共吃了4波,太撑了,近期内广式甜品我是不想吃了[允悲],味道有优
  • 2022.03.26“今天吃了大米饭 ”午餐:一个欧包 + 大米饭 +肉(好久没吃大米饭了 就吃了一点点就吃不下了 可能是吃了一个欧包)晚餐:轻食 + 元気森林
  • 世上没有那么多天赋异禀,优秀的人总是努力地翻山越岭,你要知道:最终使你脱颖而出的,是持之以恒,是真正坚持做一件事,而时间会看得见1927【投稿】bot晚好,投
  • 现在,与其在脑海中一直想着挽回对方,不如想清楚这几个问题:为什么会分手?虽然,你心中所担心的,是自己若是不挽留也不挽回,前任就会彻底离开,自此两人再无关系,这是
  • [思考][思考][思考]我们常说,买BBA的车要理性,因为在品牌力足够的前提下,你一定要把持住自己的欲望,根据你口袋里的钱来做决定,而买二线豪华品牌则是要感性,
  • 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若将花酒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