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忏悔的意义与功能》

拜忏,事实上就是修福修慧的大功德。

「忏悔」一词,是中国佛教特有的名词,在佛教传入中国之前,汉文并没有「忏悔」这两个字的连用。而在印度,忏悔是做为一个修行人必须要具备的条件,不论自己这一生之中是否犯了过失,都应该忏悔。对佛教徒来讲,忏悔可分有几种程度的不同。

最基本的程度,就是自己犯过失,而其它的人不知道,并没有从其它的人发生什么不愉快的事。也就是说,没有妨碍人,没有让人家受伤害,可是对于自己的修行,是有过错,或者是一种过失,那就要忏悔。这种忏悔,是对自己个人,就是「责心忏」,责备自己。所谓责备,并不是骂自己,不是悔恨自己,而是检讨自己。检讨自己不应该犯的错误,而已经犯了错,那怎么办呢?从此以后发愿不再犯错。这是忏悔的第一种。

第二种是「对人忏悔」。对谁忏悔?对自己所伤害的人,或者是自己觉得让他人痛苦,或者自己知道对他人造成伤害,可是对方没有发现。这时候要自己请罪。不管对方知不知道我们伤害了他,还是要忏悔。我们发现自己对人不起,就要跟他忏悔。忏悔的意思是说,自己做错的事,要负担起责任来。对人如此,甚至对动物,也是相同的。我们伤害了动物,动物是不会讲话的,但是我们知道让动物困扰了,一样的要忏悔。

比如说,我们跟人在一起互动讲话,无意之中,你说了一句让人家伤心的话,也许你根本没有想到你伤害了人,可是你发现这句话是不应该讲的,这时候要马上对他讲:「我忏悔,对不起!」从此以后,希望我对你不要再有这种行为,甚至于对所有的人,也不会再有这样的行为了。这是第二种忏悔。

第三种,就是犯了众怒,或者是让一组人、一个团体受到伤害、受到损失,不论是在精神或者物质方面,让一个小团体或是大团体受到伤害了,就要当面忏悔,叫做「当众忏悔」。

众,有小众,有大众,如果局部的人、几个人被你伤害,或者因为受你的影响而损失了,那就对局部的人忏悔。如果整个团体,因为你做的事,而使得名誉上受损失,或者是财务上受损失,那就要向大众全体忏悔。

举例来说,我们每半个月举行的诵戒会,就是当着大众忏悔。这是比丘(尼)、沙弥(尼)的受持,其实已经受了菩萨戒的在家居士,也应该是这样。如果没有受菩萨戒,也不是出家人,那怎么办呢?就是有聚会的时候,向大众公开忏悔,或者写悔过书,让大家知道。
在我们团体里边,不论是出家人或者是一个修行的人,要经常忏悔,才能保持三业的清净。就好像我们每天都要吃饭,在吃饭以前,要把碗筷洗干净,吃完饭以后,也要把碗筷洗干净,这样下次再用的时候,碗筷都是干净的。如果下一次使用的时候,发现碗筷上已经有了灰尘,还是要先洗净。

已经犯的错,要忏悔;如果自己没有犯错,或者不知道自己犯了错,可是为了要修行──修定、修慧,或者发愿受戒,这个时候也要忏悔。就好像是我们吃饭以前,要把餐具洗干净,忏悔则是恢复我们三业的清净。但是,忏悔以后,是不是我们的业就已经了了?我告诉大家,没有「了」。忏悔是说,我承认自己犯了错误,所以要负起责任,来弥补错误。

现在讲「忏仪」。忏仪,是大乘佛教才有的,在原始、小乘的佛教,并没有这种集体的大众修行。而大众一起修行的时候,必须要整齐、要划一,因此有了仪轨的产生。如果没有仪轨,大家在一起修行,会互相的干扰,可能你修你的,他念他的,你拜你的,他拜他的,在时间上、动作上以及声音上,都会互相的干扰,那就不是共修了。因此,祖师大德非常慈悲,编写了种种的忏仪。比如,汇整〈大悲咒〉(〈千手千眼大悲心陀罗尼经〉)和《法华经‧普门品》,而编成一部「大悲忏」。修净土法门,就以净土三经而成「净土忏」。这两种忏,我们法鼓山、农禅寺都用的。

而「梁皇忏」,是所有忏仪之中最大的一部。除了「梁皇忏」之外,还有「水忏」、「药师忏」、「地藏忏」,还有「观音忏」(即「大悲忏」),最早还有「法华忏」,专门拜的《法华经》。但是论团体的大修行,拜「梁皇忏」是最殊胜的,也是人数最多的。「梁皇忏」的内容非常丰富,它是结合着所有大乘经典的佛号,以及大乘经典的佛法、法义,汇编而成。而这种修行法,对我们有什么好处?

集体的修行,我刚才讲,就是彼此互相的影响,我们的心是共同一致的,我们的唱诵是一致的,我们的仪轨动作是一致的。这时候,修行比较不会懈怠,也不容易散乱。如果单独一个人拜「梁皇忏」,很可能拜一拜就休息,拜一拜打打妄想,没有办法集中心来规律的拜完。而团体一起拜的时候,由法师带着唱诵,气氛非常的凝聚,我们的心也比较容易一致,发起虔诚心来。

比如说,我们今天有二千多人参加,这上千人的心,不可能同时都在打妄想,总有几个人,心非常安定、非常专注。只要几个人心是专注、虔诚的,我们的气氛就跟着凝聚一起。如果人少,气氛可能没有那么凝聚。所以,人愈多,修行的效果愈好。

我们有七天的修行,叫做「七永日」,就是七天之中,不间断的、不休息的在用功。所谓「永日」,就是每天早上起来要先调心,很虔诚的准备来拜忏;而拜忏回家以后,还是保持着拜忏时候的心情。这样一天下来,都是在修行的信心之中,叫做「一永日」,七天则是「七永日」。这七天,诸位虽然没有住在寺院里,最好能够持「八关斋戒」,以清净的身心来修行七天。

我们拜忏的时候,念的是佛号,念的是佛经的经句,可是没有拜忏的时候做什么呢?念「阿弥陀佛!」如果没有拜忏的时候,你在闲言杂语,那就不能叫「一永日」、「七永日」。在家居士能够七天都来,那是最好的,如果无法每天来,至少要有一个永日。你来一天,就有一天的清净、精进;来七天,就有七天的精进、清净。这有什么好处呢?我刚才讲,忏悔以后,能不能消业、除障呢?当然能够。如果不能够消业、除障,我想大家都不会来了。可是,消业、除障的意思是什么?

业,主要是缘于我们的心,我们的心打结了,就是障碍、业障。如果你忏悔之后,心里不再打结,这就不是障碍。当我们的心没有障碍,遇到种种外在的障碍,也会减轻,也会减少。这什么原因?有两个原因。第一种原因,因为从过去世到今生犯的错误,我们已经承认犯了错误,也愿意承担责任,往下就是如何来弥补、补救我们所犯的错误。

怎么补救法?第一,发愿回向给那些灵界的怨亲债主。我们拜忏的时候,诸位有没有写牌位啊?这就是在发愿回向给他们,但是能有多大的功德回向给他们?回向是说,你在修行,你在成就道场,你在成就弘法利生的大事业,这就是为他们做好事。因为你做了功德,回向给怨亲债主、灵界的众生,所以他们到这里来听我们拜忏,跟着我们拜忏,放焰口的时候,他们也来听焰口。

我们拜忏,都是用的佛法、用的佛号,焰口是用的种种的真言,都可以让他们直接得到利益。就好像是说,我们请他们来听闻佛法;就好像是说,我们为他们请客,不是用嘴巴来吃,而是用心来接触佛法的利益。他们听了佛法以后,也能够心开意解。这样一来,也就不会冤冤相报,或者来找你。

另外,我们拜忏的时候,除了超度怨亲债主,对其他的孤魂,也请他们来的,为他们做大布施。这就是弥补了往昔所造的种种诸恶业,使他们受到伤害,如今我们做佛事,来弥补过失。这样子,是不是我们的罪业全都消了呢?没有,只能够说,他们暂时不会来逼我们的债。小的债务,他们不计较,如果重的债务,还是有的。因此,我们要经常的忏悔,经常的修行。

还有,佛经说:「罪性本空由心造,心若灭时罪亦亡。」罪的本质是空,而罪是怎么来的?是我们的心造成的。如果我们的心──自私自利、贪瞋痴慢、自我中心的心,全都消灭了,就是烦恼心没有了,便能够生起智慧心、菩提心,证得菩提果。证得菩提果是很不容易的,但是修行就是要证菩提果。如果我们的烦恼心断了,而证得菩提果,这时候才真正的没有罪了。

如果你尚未得解脱,但是你的心时常能够与空性相应,那么怨亲债主也找不到你的。如果你常常修空观,实际上就是禅修,而修行到没有自我中心的时候,什么业障也找不着你,那是不是逃避了债务呢?不是,不是逃避了债务!这时候,你要发起大悲心来。

菩提心,是智慧心,也是大慈悲心。「梁皇忏」又叫做「慈悲道场」,是发大慈悲心,愿自己利益一切众生,那就是行菩萨道。当你发大慈悲心,利益一切众生,你随时随地都是在做大布施。因为你随时随地在做大布施、做大好事,怨亲债主只要靠近你,就会有好处。本来是怨亲债主,结果变成你的护法、你的助缘。这样子,我们的业就消了。

因此,忏悔有多种层次的功能,可小可大。如果说来拜忏,就能够消罪业,那是不懂佛法。如何才能够消业除罪?就是常常要发起慈悲心,多一点慈悲心,少一点自私心,你的心就能与空性相应。所谓心,多半是指的自私自利的烦恼心,自私自利的心愈重,你的业障便愈重;自私自利的心愈轻,你的业障就愈轻。这是对我们自己来讲,那对于我们的亲友,也就是先亡眷属,以及在生的亲戚朋友,我们拜忏对他们有没有用?对他们是有用的。这是替他们做布施,替他们做功德,为他们来积福。他们自己没有来,但是你们替他做了,还是有用。可是最好还是自己来修行。诸位知道,自己修行和代替修行的功德是多少?六分比一分,六分功德属于修行人自身,一分功德可以回向,但还是有用的。

因此,我们人在世的时候,自己修行是最好的。如果在世的时候,没有机会修行,不知道修行,那么过世之后,我们还是要替他修行,还是要替他做布施。如果在世的时候,已经知道布施,已经开始修行,则功德全属于他。

我今天讲的开示,诸位听懂了吗?忏悔,是不是一定要来参加共修才忏悔,平常要不要忏悔?人家不知道你做错了事,但是你自己犯了错,要不要忏悔?自己对人不起,人家也知道,怎么办?如果对许多的人做错了事,怎么办?要当众忏悔。可是很多人很愚痴,做错了事,不但不认错,反而编出很多的理由来,说错不在我。而这种人,更是罪加一等。所以,身为一个佛教徒,做了错、犯了过,一定是自己负责,也要对人负责,这是最基本的忏悔。

还有,为什么要共修忏悔?一个人不能拜「梁皇忏」吗?一个人可以拜,但是不够好。一个人修行,力量是一根纱,十个人一起修行,就变成一条线。如果是千支纱在一起,就是索缆。共修的力量大。因此我们要办这样的法会,大家一方面来种福田,一方面修福修慧。拜忏,事实上就是修福修慧的大功德。

来源:《慧明法师开示录》慧老讲述

假修与真修

诸同学!禅密兼修,有假修真修之分。而真修中,又有决心与有恒之不易。须知学佛容易修行难,假修容易真修难。真修容易决心难,决心容易有恒难。学佛人凡修到中途退悔者,皆因不是决心真修,或决心而无恒。若立愿真修,又具决心,且能有恒,决不会退。今方便分此四种意义,略说明之:

云何假修?我等色身,本来是假,为求真故,于是有修,故云以假修真。能舍假,方能得真。若处处在假我上著相,不在真我上用功,是名假修。一切法门,皆起源于心,心即真我,离心外求,即不相应,亦名假修。心地法门,教人打坐,便是修心;教人持咒,即是摄心。如上座时,身坐而心不坐;持咒时,口持而心不持,亦名假修。禅密兼修,以心地无非为戒本,以利他无我为正行,真修此法者,即是行菩萨道。若仅知打坐,专图自了,甚至憍诳妒嫉,动生烦恼,即与本法不相应,亦是假修。

云何真修?一切时中,一切处所,对一切事物,不著相,亦不离相。在上座时,身心俱坐;持咒时,心口同持,身心打成一片。且本利他无我之旨,发大慈大悲之心,起宏法利生之行,苦口婆心,劝人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己更须心行不二,始终如一,乃为真修。如此真修,并非难事,所以不能实行者,只缘未下决心,易被外境所转耳。

云何决心?即放下一切,一门深入,勇猛精进之意。佛法根本,是为了脱生死,普度众生,何等重大,何等艰难!若不立下决心,岂能幸致?释迦佛以皇太子之尊荣,正当青年有为之时,因见生老病死苦,便能悟假趣真,敝屣王位,遍访名师五载,雪山苦行六年,其决心为何如乎?二祖慧可,趋谒达摩初祖时,终宵立雪,而初祖面壁不顾,反呵斥日:“诸佛无上妙道,旷劫精勤,难行能行,难忍能忍,尚不得至,岂微劳小效,而辄求大法!”二祖闻诲,以刀断臂,其决心又何如乎?大家思量思量。初祖原为授法二祖而来东土,泛海三载,面壁九年。迨二祖千里来谒,何以始则不顾,更加呵斥,及见断臂示志,方许入门?此即验其有无决心耳。大家修此法门,即应以我佛我祖之决心为决心。况我等今生学佛,以有因缘故,得闻无上心地法门,既不必出家为僧,又无雪山断臂之苦,若再不下决心,岂非自甘暴弃?

云何有恒?即始终如一,百折不回之意。学佛人已经决心,立愿精进,或为时不久,而精神涣散,或遭遇逆境,而疑虑丛生,遂生差别。此何以故?病在无恒,无恒则百事无成,何况学佛!虽有一时之决心,仍与未决心等。当知学佛成道,非九苦九难,不得究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偶一松放,前功尽弃。所以决心真修之后,必须全无间断,一往直前,虚空可坏,愿力不移,自然垢净光明,水清月现。然则有恒无恒,究从何起?是在发心之至诚与否耳。凡决心而无恒者,乃由一念冲动,非出至诚。若发心出自至诚,则确有定见,断不至半途而废。所谓至诚无息,不息则久,久即有恒,有恒自能见性。若不能决心有恒者,皆因无始以来业力所障,故应虔诚加诵金刚经心经以作加行。此两部经均是实相般若,感应特殊,不仅能消无始夙业,且能增长福慧。若持之有恒,即可明心见性。

禅是诸佛心传,密是诸佛心印,禅密兼修,确是无上法门,难逢难遇,要具无上之决心,至诚之行愿,方可深入。有倾财尽命的勇气,坚苦卓绝之精神,才有明心见性的希望。盖大舍大得,不舍不得故也。现在末法时候,菩萨虽乘愿而来,亦有隔阴之迷,如不速急觉悟,恐与众生一同堕落,岂不危险!大家发心精进者,固然甚多,间断无恒者,亦所不免,旋进旋退,终归自误。昔时佛恐比丘懈怠无恒,有一警示之法。即教比丘,若生厌怠时,自摩其头。摩头即感觉到落发为僧,为的是了生死。既想到了生死,虽千辛万苦,粉身碎骨,亦所不辞。自然精进心起,厌怠心退。

大家在家修行,虽不能摩头自警,但忆亲长故旧,或者或少,死去很多,并默想其临死痛苦情状,同时警觉我身不久亦当如是,自然能下决心,自然有恒了。所以云:“佛者觉也,觉了即佛。”觉于何等?觉一切世法如幻,觉生老病死可怕,觉自身种种烦恼痛苦,毕竟难免,乃至世法上一切成败兴亡,皆如梦幻泡影,都是促我等觉悟的对象。苟能时时借镜,到处都可觉悟,何患不能有恒?

诸同学!禅宗现在正是回光返照的时候,而禅密兼修,也是有时间性的,花只一开,月难再圆,切勿错过此生机会。六字大明,功德无量,已详载大乘庄严宝王经中,大家若能决心真修,恒久不变,自有不可思议之受用。同学中,曾得不可思议之感应者甚多。须知此等感应,即是诸佛加被。譬如者年父母,仅一独子,忽然逃失,久无音信,一旦从外归家,如何不欢跃爱护?然此父母所以爱护逃归之子者,非仅为其一身有所依怙,盖喜有人继承家业,传嗣接代。诸佛菩萨,对真修人慈悲爱护,亦复如是。但真修人,应当负荷如来家业,宏扬正法,化度众生。然化度众生,首在功德,自己功德不够,眷属尚不能化度,何能化度其他?故儒家云:“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何谓功德?心地无非是功,利他无我是德。心正是功,行正是德。六度万行,是大功德。达摩初祖所谓净智圆妙,体自空寂,是真功德。此等功德,本非容易。然吾人果能真修,既具决心,而又有恒,大雄无畏,慈悲无我,视一切众生,皆未来诸佛,现在活佛,或往劫父母,则我欲仁,斯仁至矣,又何难哉?

南无阿弥陀佛

维摩诘所说经要解18

慧律法师主讲

【又问。欲贪孰为本。答曰。虚妄分别为本。】虚妄分别,我们现在就是虚妄分别。

【又问。虚妄分别孰为本。答曰。颠倒想为本。】什么是本?我们现在都是颠倒。

【又问。颠倒想孰为本。答曰。无住为本。】我们知道颠倒,以什么为本?无所住。

【又问。无住孰为本。答曰。无住则无本。】无住就是无所执着,于一切过去、现在、未来,用不可得的心,一切法不可得,当然就无本,我们以智慧观照得清清楚楚,不要执着过去、不要执着现在、不要执着未来,清清楚楚的智慧,妙用现前,无一法可执着,

【文殊师利。从无住本.立一切法。】因为法是无自性,因为我们的业缘所感应而来,所以,因缘当下就是性空,无所依靠,我们知道一切法不可得,所以,无所住,无所住故,所以,不住有、不住无,一切法全都是无所住,我们就能安立一切法,所以,无住,简单讲就是实相,无住就是实相的异名。

【时维摩诘室有一天女.见诸大人.闻所说法.便现其身。】有一个天女,中国天上的女人叫做天女,外国也有这样,印度也是以天人为女,也是有女众,其实,都是菩萨示现的。大人就是指菩萨,法身大士;见诸大人,大人;行大愿之人,行大慈悲心之人名大人,有大愿力、有大慈悲心的人名大人。有《八大人觉经》就是这样,八种大人所觉悟的经典,应该觉悟的经典,《八大人觉经》,菩萨就是大人,我们只是小孩而已,我们没有愿力。

【即以天华散诸菩萨大弟子上。】散花,像今天受戒,香花迎、香花请..,举起来供养,仪式里面都有散花。

上次,虚云老和尚,我看《高僧传》,虚云老和尚,有一次在家居士,请虚云老和尚到他家开示时,到火车站,虚云老和尚到火车站,在家居士散花,地毯,从火车站铺到他家,散花散到他家去,对虚云老和尚的恭敬到这种程度,虚云老和尚,虚云老和尚活到一百多岁,当然他是一代高僧,人家说虚云老和尚是普贤菩萨再来,大行,吃那种苦,没人有办法,没有人,所以,他好几次感应到菩萨,他拜五台山时,拜到半途,我看《高僧传》,看得会哭,哇!太感动了!他为了他母亲,拜三年六个月,拜到半途,半途时一直腹泻,接着,下雪,雪高几尺深,冰天冻地都没得吃,到一个凉亭时,昏倒,听得懂吗?昏倒,饿得腹泻,腹泻得昏倒,整个都下雪,四周围没有人,有一个人来,救他,把他救活,救活之后,煮稀饭,他知道他腹泻得很严重,煮稀饭给他吃,吃一吃,他请教他说;你是什么名字?我叫做文吉,文章的文,吉祥的吉,我叫做文吉,感谢!感谢救了他的命,一会儿,那个在家人不见了,他就一面拜一面想,文吉、文吉,文吉就是文殊师利菩萨吉祥如意,结果,文殊师利菩萨现身救他,我们昏过去之后,来时,也有人现身,结果,嗅到...,跑出一只猪公来,也有人现身,结果,是隔壁猪寮没关紧,被一只猪公叫醒,我们想要菩萨示现救我们,不可能!

我们自己有那种愿力、那种虔诚吗?不可能!至于我,我都不敢这么想,我对佛教..,我不敢奢望菩萨示现,不过,示现我也看不懂,也不用,一切法空性,虚云老和尚的辛苦,你知道吗?他的辛苦,在《高僧传》里,我说《高僧传》要看就是这样,虚云老和尚,有一次他在做住持,红卫兵来,他知道寺庙有财产,战乱时,他将钱埋在树下,埋在寺庙的外面,向东几里,向西几里,哪一个交会点,在那里有埋金子,那是要建庙用的,建寺庙,十方常住的,红卫兵知道寺庙有钱,来就打,知道吗?穿马靴,半统鞋,用枪头又踹又踢,用枪头撞人,撞得昏倒,那时候他已经大彻大悟,打到昏倒,昏倒之后,他有定力,他就入定,他的神识来到弥勒内院,来到弥勒内院时,见到弥勒菩萨,虚云老和尚就摇头;娑婆世界很痛苦,他说;还没呢!这样还没呢!弥勒菩萨说;还要再下去,他说;不要了!不要了!他说;不下去不行,你还要下去救众生。哦!很痛苦!入定来到弥勒菩萨面前,你看他多痛苦,他是能够入定,我们马上吐血,我不骗你!马上送去急诊,像我这种人,不用枪头撞,被马靴踢一下,马上死,不可能!

所以,虚云老和尚,你想想看!大菩萨示现照常被打得..,没办法!我看虚云老和尚,《高僧传》,看得会哭泣,看画像的传记,看《高僧传》画像,虚云老和尚的传记,还有《虚空的云》,他到西藏,他看西藏一些喇嘛都不持戒律,他很伤心,他就又回来,虚云老和尚到西藏时,半途遇到佛像,遇到狼,野狼,你知道吗?虚云老和尚从中原到西藏时,他在半途遇到野狼,野狼看到人都会攻击,虚云老和尚很奇怪!坐着,坐着念咒,一下子野狼跑得没半只,若是别人,早就全咬死了,若我们现在去,刚好被牠当晚餐,我的皮肤又照顾得这么嫩,去到那里,稳死,不可能!所以,高僧不可思议的力量,他的忍辱,不是凡夫做得到,你怎么打他、怎么揍他,他就是不把埋黄金的地方告诉他,那是常住的钱,再怎样他都不讲,他宁可牺牲自己的生命,照理讲是建庙的钱,虚云老和尚,太感动了!《虚空的云》你们看一看,或是画传,虚云老和尚的画传,还有玄奘大师,我所看过的,这两位是让我最感动的,尤其是玄奘大师到西域取经时,真不可思议!我看《高僧传》,玄奘大师实在是太伟大!

【华至诸菩萨.即皆堕落。】因为他已经我、法二执都断了。但是花【至大弟子.便着不堕。】不掉落,不会掉落。【一切弟子神力去华.不能令去。】都没办法,拨不开。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 !愉快而温暖的文体让我读到了一本书!^ ^把剩下的假期也好好地度过吧#NCT日本队[超话]#【231008】@ nctnewteam 推更新[YUHSI]
  • 回来上学咯p1我新换的美甲,很是满意,但是这手上差点什么东西[思考][吃瓜]等我去淘宝淘一下叭p2人设课被骂咯说我的作业和小学生一样,好,好胜心给我激起来了,那
  • 神要创造出一个活的世界 (路易斯)  有些人认为,他们能够想象出一种既拥有自由,又不可能做错事的受造物,我就不能。幸福淡如水,不要被想象蛊惑,要心归当下,少
  • #冯绍峰[超话]#@冯绍峰 峰峰,最近我太忙了,今年没来得及给你准备生日礼物不好意思,所以今天特意守候到凌晨12点以后,喜欢你很长时间了,一直关注你和你的作品,
  • 起初刚发布那会我其实也看过这台车,但是基本看了 2 分钟就走了,主要原因也是因为 20w 左右的价位段,这样一台小车似乎有点“高不成低不就”的感觉! 夫宫没有明
  • 但是,只要我们把虚假的念头当作是真的,念头就会向过去生生世世一般,继续折磨我们,让我们深受痛苦为了达到控制“心”的目的,我们必须觉知该做什么以及该避免什么;我们
  • 我以为他真心后悔,想和我复婚,哪怕我不接受,可是心里总有一些痛快,所以当我听到他和星彩公司合作,看到小猫落在游戏室的围巾时,那种像是被人耍了的感觉,又冒了出来。
  • 后面不知道谁买了一箱酒,大家就玩好多酒8⃣️玩的游戏,算是长见识了,除了小姐牌还有这么多好玩的东西哈哈哈,比如点炮,一炮给2号点炮,二号给3号点炮,其实对于我来
  •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 年年月月,热爱可抵岁月漫长料理是一场原地的旅行花不是为花店而开,人有各自的月亮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你是世间最可爱的小星星,我
  • 當最後換上佐餐紅酒時,知道該紅肉大菜上場了,果然,是充滿乳香的發酵曲與伊比利亞李加上堅果碎調味醃過的煎小牛肉,嫰滑極了,無一筋絲,醇肥飽滿,簡直是自己滑下喉嚨的
  • 仙家师父也经常让我和这个那个人说该改变什么要注意什么,大多数人是不会听的,但等到他们觉悟发现,最多懊恼一阵子,然后又还干嘛干嘛,这就是地藏菩萨本愿经里写的,南阎
  • 摸黑走到山顶,等日出的过程是缓慢的,真的很美、也很冷[哈哈]。#川西##318国道# 318很好,下次不来了[偷笑]说说我们三天四夜之旅吧,时间不长,小逛一下
  • 全过程 每天画几笔 一笔一划都是时间 韶关市浈江区中山路3号鬼师刺青纹身文化 专业纹身 纹身培训 专业修改纹身 遮盖失败纹身 #马坝纹身##新丰纹身##韶关
  • 昨天晚上还说再也不去CP了,今天就开始研究下一场[裂开]今天还有个特别开心事情是,有a团饭看了我16年上传的视频后真的来私信我关于笛子相关的问题了[泪][泪][
  • 时时刻刻都在调整整理自己的形象,看到他随时都想伸个手捣蛋,被他当场抓获赶紧逃跑转头又不认账,高兴了恨不得挂在他身上不下来,不开心了他一招惹就是“嗷呜”的一口……
  • 详戳→【存档】20231009-EXILE TAKAHIRO×ハラミちゃん×スケーター島田高志郎が氷上で一夜限りのサプライズ饗宴10月7日、さいたまスーパーアリ
  • 另外我觉得可以改进的地方,玩游戏的时候有个类似大富翁的图(图5)一方面到一个游戏staff就上来给东雨一张手卡,上面有对应的说明,感觉有点繁琐。我每当看她们的时
  • 这款腕表在沿袭了星座系列设计风格的同时,还在其中融入了贵金属材质,但并非是以往惯用的全金表圈,反而像在高雅深邃的绿色设计当中“点缀”了贵金属作为装饰,雅致盎然。
  •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清风明月,酒影成双虽不解人间烟火,却依然愿意与你们悟言一室,促膝而谈,今日此一别,更愿相约邀于明年此时,有云汉为证,那时,吾亦曾仰见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