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宫牛黄丸是救命药,但不能随便吃!​留着救命吧![ok][ok][ok]
来源:公众号 一根米


毕可恩:安宫牛黄丸是救命药,但不能随便吃!
导读:安宫牛黄丸是好药吗?是,必须是!而且是救命药。但现在却被一些商家包装成了保健品,用于预防中风,这就有些不负责任了!所以,不要被他们忽悠,也不要相信不懂药的人乱指挥。
毕可恩,1937年生,山东青岛人,全国中医儿科学会常务理事,国家新药评审委员会委员。
著有《小儿疑难病辨证治疗》《食湿与小儿疾病》两部专著,主编《实用中医儿科》,副主编《幼科条辨》等11部著作

一、安宫牛黄丸的功效

安宫牛黄丸为吴鞠通《温病条辨》方,有清热解毒、醒神开窍之功效。适用于因温热邪毒内陷心包导致的身热烦躁、神昏谵语、舌绛脉数、甚至痉厥、窍闭等症。

方中的牛黄可清热安神定惊,并有开窍之功,故为主药;栀子、黄芩、黄连、犀角(水牛角代)、珍珠、雄黄助牛黄清热解毒;珍珠、朱砂、金箔助牛黄安神定惊,郁金、冰片、麝香开窍醒脑。

二、安宫牛黄丸的适应症

凡由邪热内陷而致的神昏、痉厥、窍闭可用本方施治。

从方药组成看,卫分热证不宜用;有栀子、黄芩、黄连可清热泻火解毒,但无石膏、知母,故气分热证也非的对之方;方内有犀角(水牛角代),故对因毒内陷营血,内闭心包者,用之最为合拍,对因气营两燔而致者亦可酌用。

三、安宫牛黄丸的应用误区

目前对安宫牛黄丸的临床应用,常常一见神昏、痉厥,即用本方施治,并不深究其神昏、痉厥之因。因邪热侵及气营、陷入营血者,用之确有疗效,但如邪热兼狭温邪,而呈湿热羁留气分之象者,单用安宫牛黄丸,则不但不能起到醒脑开窍之功,反会遏湿蒙窍,致神昏加重。

神昏一证的机理,是多方面的。小儿热陷营血,内闭心包,可引起神昏;胃热炽盛,阳明腑实,亦可引起神昏,如陆九芝所说:“人病之热,惟胃为甚,胃热之甚,神为之昏,从来神昏之病,皆属胃家。”由于小儿特殊的生理病理特点所决定,小儿多湿邪致病,即是温热邪毒亦常兼夹湿邪,故湿邪导致的神昏,在小儿更为多见。

湿为重浊阴邪,最易阻遏清阳之气,使心神失于旷明而致神昏,常见者有湿热上蒙清窍及湿热酿痰,蒙蔽心包。

因湿邪导致的神昏,应禁用安宫牛黄丸,若误用或久用,势必遏湿伤阳,甚则成冰伏之势,而加重神昏,误用愈多,神昏则愈趋加重,甚至不能逆转。湿邪所致神昏的特点,为昏蒙谵妄,时清时昧,若误用安宫牛黄丸,常使神昏加重或持续时间延长。

四、病案举例

病案一

曾在某医院会诊一彭姓9岁散发性脑炎病儿,有低热,神志时清时昧,偶尔尚能言语。有一医者给服安宫牛黄丸20余丸,反致神昏不醒,并抽搐加重。

会诊时见面色㿠白,厚腻舌苔满布舌面,舌质偏淡。

分析其成因,湿浊久蕴,阳气已伤,复又连续应用安宫牛黄丸,冰伏其湿邪,闭阻清窍所致。

改以补脾温阳、化湿开窍法施治。服药月余,神识渐开,并能独自走几步,但言语仍怠慢謇涩,舌苔总是厚腻,考虑与湿浊深固脑窍和郁阻经络有关。

病案二

相反,在某医院会诊一田姓8岁病儿,患散发性脑炎3个月,神识昏蒙,口吐涎沫,鼻饲进食,四肢阵阵抽动,二便闭塞,每日导尿,并2~3日灌肠排便1次。会诊见面色㿠白,舌苔厚腻略黄,舌质淡红,四肢肌张力高。

分析其病机,为湿浊蕴结三焦,清窍被蒙。治以清热化湿,芳香开窍。

方以甘露消毒丹合三仁汤化裁:

藿香9克、茵陈15克、茯苓9克、连翘9克、炒杏仁9克、川朴9克、枳实9克、石菖蒲9克、羌活9克、防风9克、白蔻仁6克、半夏6克、通草3克、滑石15克。

水煎服14剂,患儿意识渐清,能自己进食和行走,后继以平胃散、清气化痰丸、叶氏养胃汤善其后。

五、总结

由上述可看出,因湿邪导致的神昏,绝不能久服安宫牛黄丸,方中虽有郁金、冰片、麝香可解郁生窍,但其主药是大量的苦寒清热之品。因此,若神昏与湿邪有关,一般不用该方,或只可暂用,绝不能久服。

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说:“吸收秽湿……神识昏迷,舌白,渴不多饮,先宜芳香通神利窍,安宫牛黄丸,继以淡渗,分消浊湿,茯苓皮汤。”终究要以淡渗分消收功。

今人对安宫牛黄丸的应用,大多只凭症状,不辨机理,一见神昏,动辄即投该方。对邪陷营血或阳明经、腑热盛而致者,用该方会有较好疗效。如为湿邪所致的神识昏蒙,该方断不可用,或只可暂用。

辨识神昏为湿浊致病,一般可据肢体沉重,胸闷呕恶,头重如裹,大便粘腻不爽等症状,但神昏病儿已不能诉说,医者与病儿家长也难以察觉。因此,应以舌象为最重要的依据,只要厚腻苔布满舌面,腹部略胀,即是湿邪致病之表现。如腹部胀满而硬者,是乳食停积之证候,则不应从湿邪论治。

《管子·法法》
  不法法,则事毋常;法不法,则令不行。令而不行,则令不法也;法而不行,则修令者不审也;审而不行,则赏罚轻也;重而不行,则赏罚不信也;信而不行,则不以身先之也。故曰:禁胜于身,则令行于民矣。

  闻贤而不举,殆;闻善而不索,殆;见能而不使,殆;亲人而不固,殆;同谋而离,殆;危人而不能,殆;废人而复起,殆;可而不为,殆;足而不施,殆;几而不密,殆。人主不周密,则正言直行之士危;正言直行之士危,则人主孤而毋内;人主孤而毋内,则人臣党而成群。使人主孤而毋内、人臣党而成群者,此非人臣之罪也,人主之过也。

  民毋重罪,过不大也,民毋大过,上毋赦也。上赦小过,则民多重罪,积之所生也。故曰:赦出则民不敬,惠行则过日益。惠赦加于民,而囹圄虽实,杀戮虽繁,奸不胜矣。故曰:邪莫如蚤禁之。赦过遗善,则民不励。有过不赦,有善不遗,励民之道,于此乎用之矣。故曰:明君者,事断者也。

  君有三欲于民,三欲不节,则上位危。三欲者何也?一曰求,二曰禁,三曰令。求必欲得,禁必欲止,令必欲行。求多者,其得寡;禁多者,其止寡;令多者,其行寡。求而不得,则威日损;禁而不止,则刑罚侮;令而不行,则下凌上。故未有能多求而多得者也,未有能多禁而多止者也,未有能多令而多行者也。故曰:上苛则下不听,下不听而强以刑罚,则为人上者众谋矣。为人上而众谋之,虽欲毋危,不可得也。号令已出又易之,礼义已行又止之;度量已制又迁之,刑法已错又移之。如是,则庆赏虽重,民不劝也;杀戮虽繁,民不畏也。故曰:上无固植,下有疑心。国无常经,民力必竭,数也。

  明君在上位,民毋敢立私议自贵者,国毋怪严,毋杂俗,毋异礼,士毋私议。倨傲易令,错仪画制,作议者尽诛。故强者折,锐者挫,坚者破。引之以绳墨,绳之以诛僇,故万民之心皆服而从上,推之而往,引之而来。彼下有立其私议自贵,分争而退者,则令自此不行矣。故曰:私议立则主道卑矣。况主倨傲易令,错仪画制,变易风俗,诡服殊说犹立。上不行君令,下不合于乡里,变更自为,易国之成俗者,命之曰不牧之民。不牧之民,绳之外也;绳之外诛。使贤者食于能,斗士食于功。贤者食于能,则上尊而民从;斗士食于功,则卒轻患而傲敌。上尊而民从,卒轻患而傲敌。二者设于国,则天下治而主安矣。

  凡赦者,小利而大害者也,故久而不胜其祸。毋赦者,小害而大利者也,故久而不胜其福。故赦者,奔马之委辔;毋赦者,痤雎之矿石也。爵不尊、禄不重者,不与图难犯危,以其道为未可以求之也。是故先王制轩冕所以著贵贱,不求其美;设爵禄所以守其服,不求其观也。使君子食于道,小人食于力。君子食于道,则上尊而民顺;小人食于力,则财厚而养足。上尊而民顺,财厚而养足,四者备体,则胥足上尊时而王不难矣。文有三侑,武毋一赦。惠者,多赦者也,先易而后难,久而不胜其祸:法者,先难而后易,久而不胜其福。故惠者,民之仇雠也;法者,民之父母也。太上以制制度,其次失而能追之,虽有过,亦不甚矣。

  明君制宗庙,足以设宾祀,不求其美;为宫室台榭,足以避燥湿寒暑,不求其大;为雕文刻镂,足以辨贵贱,不求其观。故农夫不失其时,百工不失其功,商无废利,民无游日,财无砥墆。故曰:俭其道乎!

  令未布而民或为之,而赏从之,则是上妄予也。上妄予,则功臣怨;功臣怨,而愚民操事于妄作;愚民操事于妄作,则大乱之本也。令未布而罚及之,则是上妄诛也。上妄诛,则民轻生;民轻生,则暴人兴、曹党起而乱贼作矣。令已布而赏不从,则是使民不劝勉、不行制、不死节。民不劝勉、不行制、不死节,则战不胜而守不固;战不胜而守不固,则国不安矣。令已布而罚不及,则是教民不听。民不听,则强者立;强者立,则主位危矣。故曰:宪律制度必法道,号令必著明,赏罚必信密,此正民之经也。

  凡大国之君尊,小国之君卑。大国之君所以尊者,何也?曰:为之用者众也。小国之君所以卑者,何也?曰:为之用者寡也。然则为之用者众则尊,为之用者寡则卑,则人主安能不欲民之众为己用也?使民众为己用,奈何?曰:法立令行,则民之用者众矣;法不立,令不行,则民之用者寡矣。故法之所立、令之所行者多,而所废者寡,则民不诽议;民不诽议,则听从矣。法之所立,令之所行,与其所废者钧,则国毋常经;国毋常经,则民妄行矣。法之所立、令之所行者寡,而所废者多,则民不听;民不听,则暴人起而奸邪作矣。

  计上之所以爱民者,为用之爱之也。为爱民之故,不难毁法亏令,则是失所谓爱民矣。夫以爱民用民,则民之不用明矣。夫至用民者,杀之危之,劳之苦之,饥之渴之;用民者将致之此极也,而民毋可与虑害己者,明王在上,道法行于国,民皆舍所好而行所恶。故善用民者,轩冕不下拟,而斧钺不上因。如是,则贤者劝而暴人止。贤者劝而暴人止,则功名立其后矣。蹈白刃,受矢石,入水火,以听上令;上令尽行,禁尽止。引而使之,民不敢转其力;推而战之,民不敢爱其死。不敢转其力,然后有功;不敢爱其死,然后无敌。进无敌,退有功,是以三军之众皆得保其首领,父母妻子完安于内。故民未尝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功。是故仁者、知者、有道者,不与大虑始。

  国无以小与不幸而削亡者,必主与大臣之德行失于身也,官职、法制、政教失于国也,诸侯之谋虑失于外也,故地削而国危矣。国无以大与幸而有功名者,必主与大臣之德行得于身也。官职、法制、政教得于国也,诸侯之谋虑得于外也。然后功立而名成。然则国何可无道?人何可无求?得道而导之,得贤而使之,将有所大期于兴利除害。期于兴利除害莫急于身,而君独甚。伤也,必先令之失。人主失令而蔽,已蔽而劫,已劫而弑。

  凡人君之所以为君者,势也。故人君失势,则臣制之矣。势在下,则君制于臣矣;势在上,则臣制于君矣。故君臣之易位,势在下也。在臣期年,臣虽不忠,君不能夺也;在子期年,子虽不孝,父不能服也。故《春秋》之记,臣有弑其君、子有弑其父者矣。故曰:堂上远于百里,堂下远于千里,门庭远于万里。今步者一日,百里之情通矣;堂上有事,十日而君不闻,此所谓远于百里也。步者十日,千里之情通矣;堂下有事,一月而君不闻,此所谓远于千里也。步者百日,万里之情通矣,门庭有事,期年而君不闻,此所谓远于万里也。故请入而不出谓之灭,出而不入谓之绝,入而不至谓之侵,出而道止谓之壅。灭绝侵壅之君者,非杜其门而守其户也、为政之有所不行也。故曰:令重于宝,社稷先于亲戚,法重于民,威权贵于爵禄。故不为重宝轻号令,不为亲戚后社稷,不为爱民枉法律,不为爵禄分威权。故曰:势非所以予人也。

  政者,正也。正也者,所以正定万物之命也。是故圣人精德立中以生正,明正以治国。故正者,所以止过而逮不及也。过与不及也,皆非正也;非正,则伤国一也。勇而不义伤兵,仁而不法伤正。故军之败也,生于不义;法之侵也,生于不正。故言有辨而非务者,行有难而非善者。故言必中务,不苟为辩;行必思善,不苟为难。

  规矩者,方圜之正也。虽有巧目利手,不如拙规矩之正方圜也。故巧者能生规矩,不能废规矩而正方圜。虽圣人能生法,不能废法而治国。故虽有明智高行,倍法而治,是废规矩而正方圜也。

  一曰:凡人君之德行威严,非独能尽贤于人也;曰人君也,故从而贵之,不敢论其德行之高卑有故。为其杀生,急于司命也;富人贫人,使人相畜也;良人贱人,使人相臣也。人主操此六者以畜其臣,人臣亦望此六者以事其君,君臣之会,六者谓之谋。六者在臣期年,臣不忠,君不能夺;在子期年,子不孝,父不能夺。故《春秋》之记,臣有弑其君,子有弑其父者,得此六者,而君父不智也。六位在臣,则主蔽矣;主蔽者,失其令也。故曰:令入而不出谓之蔽,令出而不入谓之壅,令出而不行谓之牵,令入而不至谓之瑕。牵瑕蔽壅之事君者,非敢杜其门而守其户也,为令之有所不行也。此其所以然者,在贤人不至而忠臣不用也。故人主不可以不慎其令。令者,人主之大宝也。

  一曰:贤人不至谓之蔽,忠臣不用谓之塞,令而不行谓之障,禁而不止谓之逆。蔽塞障逆之君者,不敢杜其门而守其户也,为贤者之不至、令之不行也。

  凡民从上也,不从口之所言,从情之所好者也;上好勇,则民轻死;上好仁,则民轻财。故上之所好,民必甚焉。是故明君知民之必以上为心也,故置法以自治,立仪以自正也。故上不行,则民不从;彼民不服法死制,则国必乱矣。是以有道之君,行法修制,先民服也。

  凡论人有要:矜物之人,无大士焉。彼矜者,满也;满者,虚也。满虚在物,在物为制也。矜者,细之属也。凡论人而远古者,无高士焉。既不知古而易其功者,无智土焉。德行成于身而远古,卑人也。事无资,遇时而简其业者,愚士也。钓名之人,无贤士焉。钓利之君,无王主焉。贤人之行其身也,忘其有名也;王主之行其道也,忘其成功也。贤人之行,王主之道,其所不能已也。

  明君公国一民以听于世,忠臣直进以论其能。明君不以禄爵私所爱,忠臣不诬能以干爵禄。君不私国,臣不诬能,行此道者,虽未大治,正民之经也。今以诬能之臣事私国之君,而能济功名者,古今无之。诬能之人易知也。臣度之先王者,舜之有天下也,禹为司空,契为司徒,皋陶为李,后稷为田。此四士者,天下之贤人也,犹尚精一德以事其君。今诬能之人,服事任官,皆兼四贤之能。自此观之,功名之不立,亦易知也。故列尊禄重,无以不受也;势利官大,无以不从也;以此事君,此所谓诬能篡利之臣者也。世无公国之君,则无直进之士;无论能之主,则无成功之臣。昔者三代之相授也,安得二天下而杀之。

  贫民伤财,莫大于兵;危国忧主,莫速于兵。此四患者明矣,古今莫之能废也。兵当废而不废,则古今惑也;此二者不废而欲废之,则亦惑也。此二者伤国一也。黄帝唐虞,帝之隆也,资有天下,制在一人。当此之时也,兵不废。今德不及三帝,天下不顺,而求废兵,不亦难乎?故明君知所擅,知所患。国治而民务积,此所谓擅也。动与静,此所患也。是故明君审其所擅,以备其所患也。

  猛毅之君,不免于外难;懦弱之君,不免于内乱。猛毅之君者轻诛,轻诛之流,道正者不安;道正者不安、则材能之臣去亡矣。彼智者知吾情伪,为敌谋我,则外难自是至矣。故曰:猛毅之君,不免于外难。懦弱之君者重诛,重诛之过,行邪者不革;行邪者久而不革,则群臣比周;群臣比周,则蔽美扬恶;蔽美扬恶,则内乱自是起。故曰:懦弱之君,不免于内乱。

  明君不为亲戚危其社稷,社稷戚于亲;不为君欲变其令、令尊于君;不为重宝分其威,威贵于宝;不为爱民亏其法,法爱于民。

[鲜花]天台宗第十八代祖师临海市东掖山白莲讲寺神照本如大师略传

神照本如大师(981或982年~1050或1051年),族姓林氏,乃四明句章(今宁波慈溪)人。
初受业剃度于本郡国宁寺(今宁波鄞州区国宁寺),后依止天台宗十七祖四明知礼法智大师座下,为知礼大师座下三位最出色弟子之一,修为高深,敏慧博知,不仅广受世人称颂,也普受同门的尊重。《佛祖统纪·本如传》赞其“初依法智,于千众中,有少俊声,史典词翰有法则,为世所爱。”
据《释门正统》所载,本如大师初依止知礼大师时,曾向知礼大师“请益经王义”,知礼大师回答说:“为我作三年监院,却向汝道。”本如大师即谨遵知礼大师旨意,勤勤恳恳履行职责,一心一意服务常住。
待三年期满,又向其师请益,其时知礼大师厉声一喝,复呼云:本如。师豁然有悟,即说颂曰:“处处逢归路,头头复故乡;本来成现事,何必待思量!”知礼大师直下印可说:“向来若为汝说,岂有今日?”
本如大师虽是天台宗僧人,属于教下,然考本如大师悟道的经历,则其悟处实与禅宗门下,别无二致,这完全可以从他的这首悟道偈中看得出来。

北宋宋真宗祥符四年(1011 年),遵式大师应杭州刺史薛颜之命,入主灵山精庐(古天竺寺)。不久灵山忏讲不绝,法务繁忙,四远来归的繁荣境况,使他再无暇旁顾东掖山弘法事务,故遵式大师专程赴知礼大师会下,求其举荐才俊,继席东掖。
关于此一求荐情节,《佛祖统纪》记载云:“祥符四年(1011 年),慈云(遵式大师)迁灵山,亲往法智(知礼大师)会下,求可为继。法智(知礼大师)曰:当于众中自择之。慈云(遵式大师)阅视至师(本如大师),即云:斯人可也。”
本如大师旋即被遵式大师“授以东山学者”。自始本如大师即在东掖山能仁寺大开法筵,历三十年,众常五六百。在此期间,先后宣说《妙法莲华经》、《涅槃经》、《金光明经》、《观无量寿经》、《请观音经》、《摩诃止观》、《观心论》、《金刚錍》、《观音别行玄记》等经论,皆讲解了六、七遍。
本如大师勤于讲说的同时,还非常注重修忏,尝集百僧修法华忏,长达一年,瑞验屡见,北宋庆历二年(1042)七月,驸马李遵勗(xù)奏请朝廷,宋仁宗感念其德,赐“神照法师”之号及紫衣袈裟,并智者之教文四千五百卷,以资讲说。
本如大师除讲忏之外,其晚年则专行净土,慕庐山之风,与丞相章郇公及诸贤于能仁寺西南隅,结白莲社,一心念佛,宋仁宗钦其道,遂赐“白莲庵院”匾额。
白莲庵院始由本如大师结屋为庵,仅六七年遂成巨剎。后乃以能仁(寺)山林三分其一,指岭为界,以供白莲庵院樵薪。据《佛祖统纪》云:“(本如大师)尝于寺西南隅,见一虎睡,以杖击之曰:此非汝睡处。虎俛(fǔ俯)首而去,后于虎卧处结屋为菴,归闲其中。”
关于白莲庵院,除为虎卧奇特之地外,另尚别有神奇故事。据《佛祖统纪》云:“先是有五通神居于此,师每禅坐,必连床升行空中,师未尝问。一日,五神请曰:师既踞吾居,乞于此向山冈,建祠塑像,已备泥在山矣。师往视冈上,有新泥一垛,以之塑像无所余。”

本如大师也圆寂辞世于白莲庵院,但关于其辞世具体年份,宋代天台宗学者所作史籍记载却存有异说。其中,南宋宗鉴法师编撰的《释门正统》卷六,认为本如大师圆寂于皇祐二年(1050年);成书稍晚,由南宋志磬法师编撰的《佛祖统纪》卷十二,则认为是皇祐三年(1051年),两者相较仅差一年。虽成书较早的《释门正统》所载似更为可靠,但也不足以证明《佛祖统纪》的记载有误,所以本如大师圆寂于公元1050年或公元1051年似皆有可能。
若按《佛祖统纪》记载,本如大师逝于北宋皇祐三年(1051年),及世寿70岁来推算,其应出生于北宋太平兴国七年(982年)。而若按《释门正统》所载,其寂于皇祐二年来推算,则其当生于太平兴国六年(981年)。至于二书皆谓大师“腊五十三”,到底是僧腊,还是戒腊,则难以判定。
本如大师圆寂前后,曾出现诸多祥瑞异象,据《佛祖统纪》云:“皇祐三年(1051年),五月十八日微疾,即升座说法,与众诀别。其夕,法堂藏阁、方丈栋梁皆折,锺鼓击之无声。江上渔人见云端有僧,西向而去。诘旦,右脇安庠而逝,时天气盛热,异香非常。明年(1052年)三月,塔全身于寺北,门人启钥,视尊容如生,爪发俱长,有大莲华,产于塔前。”故后天台宗诗僧梵才大师祭文有“圆寂经岁,肉体如生”语。
《释门正统》云:“师轻乐财施,弘教为己任,敝衾坏衲,裕然以老。”仅此一言,可说是对本如大师一生最为客观的评价了。

本如大师著有《观普贤菩萨行法经义疏》二卷及《仁王忏仪》,后者今已不存。《观普贤菩萨行法经义疏》则注释至十种境界时停笔,后由其高弟处咸大师续而全之,镂版施印达万卷,此书现存于《卍续藏》第35卷之中。
本如大师一生嗣法弟子甚多,著名者如法真处咸、神悟处谦、楂庵有严、天台元璪、承天择仁、永嘉元掺、天台宝织、杭州义全、台州怀雅、承天法宝等诸师。
本如大师一生另尚显有诸多神异境界,如据《佛祖统纪》所载:“师尝于天台邑中,为众施戒,方秉羯磨,忽有光明,自智者塔、国清寺、赤城山,交射于法座之上。”“又因供千佛、饭一千贫人,置华于席下,佛座华应不萎而反萎,贫人座华应萎而反不萎,举众为之叹异。”
  
附 记:
问宣子记曰:(南宋)嘉定四年(1211年)春,住山鉴堂谓:师塔当方丈后,狃(niǔ)于风水非宜之说,将迁之。破土数寸,香气袭人,棺上产莲华一茎,光明奕奕。暨发函,慈颜俨然,须发长垂,衣被不坏,舍利满龛,一众惊叹,于是亟掩藏之。
镜菴论之曰:法师血肉之身,衣被之饰,在土二百年而不坏,非夫戒定慧三昧之力所持,畴能若是。人或以轻发祖塔,咎鉴堂者,非夫假此日之启视之,曷足以知法师正报亲依、坚固不坏之瑞?为此举者,其祖冥使之乎(《观经疏》以华座观为亲依,今以衣被例之)。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你是我的荣耀# 超赞语录1.晶晶,你是我人生奇遇。成全了你,恶心了我自己大家也不用私信我说这样撕她不好看,与其我一个人不好看,还不如让大家好好看看她的人品可以
  • 怕引起不必要的麻烦我再说一下 我是wf我是457wf队内多担不嘴队友但你嘴饭剑我必骂我huq里有唯粉也有团粉团偏 我个人认为:微博里发谁的东西多 专发点赞谁的东
  • 行不通时,有些人就开山架桥,最后蛮力耗尽,也逃不脱出师未捷身先死的结局。成人的半侧颜面短小,一年前做了下颌骨延长,正颌,上颌骨lefort1截骨,同时一侧下颌骨
  • 更冷落了江头梅树芬香。一枝疏梅斜出竹外,有如佳人绝代,天寒日暮独倚修竹。
  • 为感谢广大网友和听众的支持,京津冀之声计划于8月17日20:00和8月18日中午12:00在京津冀之声FM1006官方微博发起两轮#转发抽奖# [耶]感谢“原
  • 我只知道黑暗是你所處的一種粘稠的狀態,只能用光明去驅散。我很想給他點亮一顆星,告訴他那就是前進的方向。
  • 你只要停下分别心,它什么都是,万法都是它,你就无处不在了,你就突破了时空和“你的自我”的障碍,哪都是你。就在这个身体里,你可以是一个芥子,也可以是其大无外的须弥
  • 2014年怒海潜沙,是我整个人生里看过的第一部话剧,依稀记得那年被舞台特效惊艳到,被结尾漫天雪花❄️的云顶天宫预告震撼到,才知道原来话剧可以做到这种程度。总想着
  • #美妆[超话]#春天已过夏天已至☀️不可避免的就要说到防晒,还有晒后修复像我一年四季都会涂防晒的然而夏天就要注意晒后修复宝藏产品,Tadeai晒后修护小篮管专注
  • #FUNJI超话签到排行#「08月17日艺人超话签到排行」微博超话签到人数排名第一的男艺人是肖战第2~5名是:宋亚轩、刘耀文、严浩翔、马嘉祺第6~10名是:丁程
  • 【多家国际航空公司恢复飞往中国的航班 | Aerolíneas de todo el mundo reanudan los vuelos a China】Cad
  • 什么逻辑我女不大红大紫对不起这些人的努力再多小作文和小人之心的揣测都无法改变一个事实,那就是你永远无法改变刘雨昕本人只要你无法改变她她就永远能够用她自己证明给所
  • 热爱是双向的,大家都很好,很棒[千古玦尘] 我也永远支持你的选择,我相信你,你值得我的偏爱和例外 我期待更加优秀的你,也希望你做自己,愿你自由明亮!人生,总有会
  • #先知书店好书推荐#【人类所经历的很多灾难,是由多数人的无知和少数人的无耻相结合导致的】张维迎老师曾说:“人类所经历的很多灾难,是由多数人的无知和少数人的无耻相
  • 有用的方法包括加强代谢控制和使用简单的止痛剂,三环类的抗忧郁药或抗惊厥药来缓解痛感。答:头痛​的防治应减少可能引发头痛的一切病因,包括避免头、颈部的软组织损伤、
  • 同山,同水,同天,浑然天成。浩悟禅意,雕琢合度 “苦也罢,乐也罢;得也罢,失也罢——要紧的是心间的一泓清泉裡不能没有月辉。
  • 婴幼儿发育和早期干预中,感觉信息的正确输入非常关键?怎样促进婴幼儿本体觉的发育?欢迎大家收看鲍秀兰核心团队成员刘维民主任的《宝宝感统失调中本体觉的训练》直播。
  • 吸脂主要是改善体形,如果有些人局部存在脂肪堆积,就可以做吸脂手术。咱先瘦下来再塑形多完美的,运动是一种高级的生活方式,但一定不是你减肥的首选。
  • 河南省商丘市(2):虞城县人民医院东院区(健康路)谷熟镇刘大庄村委何庄村。 河南省商丘市(7):梁园区大商新玛特(商丘市梁园区凯旋东街与神火大道交叉口东南
  • ❗️❗️❗️如何买:点开团贴下面方框 点右下角宝贝详情 跳到宝。)※评价不要提及团 购字眼 请正确备注好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