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族的天空85集,侍卫戏弄五龙,王三光上山求和】“南宁王,答应我,不管将来发生什么事,你要站在大王这一边。不管他做的对与错,不要为了我跟他对着干。你和大王闹分裂,只会让水龙火龙更加肆无忌惮。表面上你帮了我,实际上会害了你自己。你是一根木头直来直去,飞龙王会左右逢源,人又自私比你精明太多,以后做仇人的事让他去干。”

南宁王说你想太多了,大王除了造人这事瞒着我,别的事也会商量我的,我相信他还没有到要防我的地步。

“造人这事确实是我向大王提出来的,他说什么事都可以依着我,什么都愿意给我,结果连个房间他都不给我,我就气他骗了我。以前我觉得他好,现在想想,和蓝青王没有区别。

一个是明着骗,一个是拐弯抹角的骗我。我现在明白了,蓝青王为什么老说他是完美男人,他只不过话说谎像说真话一样,说得自己都信了。”

两个人掏心窝的话还没有说完,这时大王就来了,侍卫拦住他。

王三光说:“为什么不让我进去,见本大王不下跪还拦我,你有几个脑袋。”

领头的侍卫说:“大王,我为您着想了,娘娘还在生您的气。您冒然进去肯定不会理您,而且现在南宁王在陪着她。您还是让我们先去通报一下吧。”

“那你去通报吧,我等你回话。”侍卫跑到凉亭外大声说:“南宁王,大王来了让不让他进来。”

龙心儿说:“让他回去吧,我不想见他。”

侍卫回报:“大王,娘娘说了让您回去,她不想见您。今晚上还要见蓝青王了,我劝您还是回去吧。”

“放肆,你知道你在说什么吗?她愿意见蓝青王,不见我怎么可能。”王三光说着就气冲冲的冲上山去,侍卫也不好再拦他。毕竟是大王,生气了要掉脑袋的。

王三光跑到凉亭,打发南宁王去山下打壶开水来,重新泡茶。自己就和龙心儿说了,想接她回去的事。

龙心儿说自己不想回去,还想住两天,我现在这点权利都没有了吗?

“我这不是关心你吗?你在这住的太简陋,不方便。一想到你在这里可能连个洗澡地方都没有,我就开飞行器来了,我给你带了衣服,你要不想回去,上去洗个澡再下来总行吧。我都闻到你身上有汗味了,你自己不知道吗?”

龙心儿心里生气:“你什么都闻得出来,你要觉得我汗臭味难闻,大王请回吧。”

南宁王打水回来,给大王泡上茶,听到这话劝龙心儿,你要不生气,你要不放心怕大王欺负你,我陪你上去吧,让大王坐在这里等你。

龙心儿笑着说:“我不坐他飞行器,我就在这里泡澡,早上蓝青王不说这水潭很安全吗?大王不放心,在岸上看着我就行了,南宁王你陪我下去。我还没有在瀑布下面泡过澡了。”

南宁王看她确实也几天没有洗澡了,就要大王去飞行器上拿换洗衣服给她,自己陪心儿下水游泳,两个人在水里游来游去,龙心儿想起蓝青王说的水潭里有鱼,一高兴就潜水下去捉鱼玩。

泉水冰凉,鱼很大,两个人玩的很开心,龙心儿把南宁王捉到的鱼抱上岸来,又跳下水中,再抱上来一条,再跳下去,她要数数南宁王一共捉了多少条鱼。

鱼太大了,放在山坡上跳来跳去,一直跳下去,掉到山坡下旁边的水沟里面。
王三光看龙心儿又在撒野,这哪像个王后?看她玩的开心,完全忘记自己的存在。也不帮她捡鱼,他要看她怎么上来。故意帮她把鱼踢到下面去,告诉龙心儿你的鱼跑了,跳沟里去了。

自己就假装帮她捡鱼,循着滚落的鱼往山下走,走到水沟边,等她从水潭里面爬上来。这沟看上去很窄,两块山崖之间,下去很深看不到里面水深多少。

只看到黑色的水浪不停波动,他不知是地下水冒水还是有别的动物在游动,于是又往上走,发现这沟的源头并不是瀑布。瀑布的水清澈的很,有一条水渠引到山下去了,横跨在这条深沟上面。这水沟的源头却是山底出来的水。

水潭的水溢出来,路面很滑,等南宁王把潭里的大鱼都抓完了。龙心儿上来,一看自己的鱼都顺着山坡都往下跑了。叫南宁王帮她捡起来,我们带回去给孩子们炖鱼汤喝。

看她往下跑,王三光叫南宁王拉住她,不要掉下水沟了,这水沟好像有问题。南宁王一听马上把龙心儿拉了回去。龙心儿气呼呼的说:“王三光你这个骗子,你就会骗人,想把我吓回去。”

“你先把衣服换了,要南宁王牵着你下来,我没有骗你,我可以做试验证明给你看,山下的鱼,不好捡的不要了。”然后安排侍卫去找几只鸭来,再弄几只羊来,再弄捆长绳索过来。

然后又叫自己的侍卫搬了一些架子过来,挡在沟边。要南宁看拉住龙心儿的手远远看着,不要走近水沟。

然后叫侍卫往沟里扔鸭子,鸭子叫了几声就没有声音了。再扔下一只羊,也没有了,侍卫害怕地问:“大王,这水里到底是什么呀?”

“我也不知道,我只是怀疑有食人的怪物。”王三光叫侍卫把剩下羊腿上绑上绳索再慢慢放下去。听到羊的惨叫声就马上往上拉。“我要看看下面到底是什么东西?”

等羊拉上来只剩下半截腿和骨架,龙心儿吓的背过身去,躲在南宁王身后。
王三光叫人再拿网来,放下去看看到底是什么,他要捉活的。等侍卫拉上网来,看到二条黑色的怪鱼。

大家凑上去议论吩吩,龙心儿好奇地从南宁王身上探出头来看了一眼,哎呀我的妈呀这牙齿像尖刀一样的,马上又躲了回去。

然后王三光叫南宁王站远点,最好带心儿站凉亭那里去,我要再撒一网。说完就叫侍卫把剩下的羊全扔了下去,然后抛下网再拉上来。

龙心儿看到一条黑乎乎的像大蟒蛇一样的东西,但是又长着剑一样的长牙齿。
南宁王马上抱住她,怕她吓坏了,拍着她的背说不要怕,不要怕。大王在这里了。

“这应当是传说中的深海食人蛇。南宁王,你看你胆多大,你还让心儿在这住两天,什么防护也没有做,她要万一掉下去。你哭都来不及,这深沟看样子是通大海里。我以前只在天书上看到这种怪物的记载。

没想到今天遇上了,我就奇怪了,我在沟上面往下看,总看到长形的东西动来动去,我先以为是波浪,扔下羊才发现它们可以朝一个方向游来。我就知道不是小动物了。”现在想想都后怕,心儿要是这两天一个人下山散步,摔个跤掉到下面。。。。。。

南宁王,我想几个王会把你撕成碎片还不能解恨。
下次不要一个人作主,把心儿带到陌生地方了,我马上叫人来把这沟上面罩上网子,越密越好,不要再掉下去任何东西了。然后叫人在这两边站岗,保证不让任何人靠近。

心儿既然不愿跟我回去,从现在开始,你一步也不要离开她,陪着她。人手不够,有什么事通知我就行了。我晚上再过来看看,你这安全做的怎么样。

“大王放心吧,我决不会离开心儿半步,再也不会让她离开我的视线了。”经过这一幕,南宁王也吓坏了,他不怕死,可是他怕心儿出事。想想这两天自己还出去,把心儿一个人留在凉亭里面,山下的风险她全然不知。

看龙心儿吓的不轻,南宁王马上把她扶进凉亭休息。把对着山下的布帘放下来了, 叫她不要害怕。大王都把沟全封盖住了,没有危险了。

王三光走到小桥边,又看了看桥的结实程度。然后问领头侍卫:“ 你怎么知道蓝青王晚上要来的?”

领头侍卫也看到水沟里的情况,早吓的瑟瑟发抖,这要出事了怎么得了。于是扑通一声双膝跪地,一古脑儿把蓝青王昨天来过了的事说了出来。

并且说蓝青王给了金票,要我们好保护娘娘 ,他今天晚上会来看她。我们答应他晚上给南宁王骗走,决定去山上放一把火。大王饶命啊,我们也没有想到这水沟这么危险。



“饶命可以,你得帮我办件事。”王三光说。

“大王,小的命都是您的,尽管吩咐。”侍卫回话说。

“晚上蓝青王来了就通知我,你该放火继续去放火。等我来了,你再去另一个地方放火。我要让蓝青王去救火。至于金票嘛,他出二千,我出三千,我刚来没有带上,晚上带来。你把事办好了,我还有重赏。”
说完转身离去,侍卫们瞌了几头才站起来。

领头侍卫站起来,摸着跳动的心口和对面的侍卫说:“我还以为我要砍头了。真是富贵险中求啊,这大王也要送钱给我们了。”

对面侍卫回话:“你怎么这么贪财,这是玩命了,我不想干了骗人的事了。”
领头侍卫说:“我看你是吓傻了,现在是干就有钱,不干才要命了,王命不可违,不干也得干了。”

“劫后余生,劫后余生啊。”另几个侍卫附和道。“这简直是刀尖上讨生活啊,这王宫侍卫不是人干的,不过这钱也是一年也赚不到的呀。”

下午天还没有黑,蓝青王就早早过来了。龙心儿就把白天的事和他说了一遍,问蓝青王,你有没有注意那条不沟啊,你说这是真的吗?我到现在都不敢相信,里面有这么可怕的怪物。
蓝青王说你想多了,你是没有去深海中。这种东西大海里也有啊。估计这山下有哪里通大海,我想这些怪鱼,应当是地震什么的,隔断在其中了,你想山底下有水冒出来,水流又不急,这些食人的怪鱼繁殖多了,才会听到水沟里有响声。
都怪我没有查看一下,大意了大意了。

【【大国“粮”策】复兴小站稻,万亩良田“丰”景让村镇蝶变】 津南区小站镇会馆村,马厂减河南岸的一个小村庄。
  站在村庄小站稻核心种植区观景台上远眺,南侧是一望无际的稻田,新插的秧苗长势正旺,有农人在稻田里劳作,无人机正在进行植保作业。雅致的木栈道伸向稻田深处,不时有游客撑着伞漫步赏景。近处,两方荷花池里,荷叶正铺满水面,为盛夏的绽放积蓄力量。
  会馆村本是一个拆迁村,支部书记郑加林带着两委班子和全村人,守护着村庄的土地,在市区镇的支持下,通过几年的努力,在撂荒地上复兴了小站稻。他们的稻米,品质上乘,供不应求,带动着当地小站稻种植蓬勃开展。“米袋子”鼓了,村庄变美了,一粒小小的稻米,正让这个津南小村实现华丽蝶变。
  复兴水稻 立下“军令状”
  马厂减河,自东向西穿过津南区小站镇。这条开凿于19世纪70年代的人工河,连通了南运河和海河。减河开通,兴利除弊,有了水源,屯兵和民众开垦出万顷稻田,小站稻逐步流传天下。马厂减河两岸的村庄人烟,也日渐稠密。
  会馆村,村名就来源于晚清时期屯田的驻军,当时这里正是驻军开会的地方。为纪念领导开凿马厂减河的将领周盛传兄弟,在会馆村还建了周公祠。
  会馆村的人都记得,他们小时候,马厂减河的水非常好,村民从河里挑水回家,用矾沉淀一下,就用来饮用和做饭。对会馆村来说,马厂减河就是地地道道的母亲河。
  村庄田地地势洼,马厂减河的闸门提起,水就自己流进稻田。丰富的泥沙和钙磷钾、有机质,和河水一同作用,常年累月,会馆村的耕地异常肥沃,种出的稻米香气四溢。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推进,从1980年左右开始,马厂减河的水变少了,污染也日益严重,水质变差了,无法再用来种稻。如此,水稻就慢慢消失了,这一别就是三十多年。今年57岁的村支书郑加林正好赶上了那个种稻时代的“尾巴”。“我十几岁时,跟着母亲到地里插秧,那时候就是跟着玩……”他说。
  世易时移。2014年,会馆村开始拆迁,村民都搬到了镇上,住进了舒适宽敞的楼房,土地也全部流转给了当地政府。
  郑加林召集两委班子开会,把闲置耕地利用起来。有人建议种些高粱玉米等管理简单的作物,而郑加林提议,要种就种水稻,复兴小站稻,把老祖宗留下的财富和手艺传承下去。
  有村干部当场提出异议,“水稻这么多年不种了,用水也没法保证,能行吗?”郑加林给大家做工作,还召开了村民大会,种水稻的想法获得了大多数村民的支持。
  最后,老郑找到镇领导,还立下了“军令状”。“我就跟领导说,如果马厂减河的水可以,就用河水,如果不行,就用两口机井的水,抽出来存在坑塘里,用来种稻子。”郑加林回忆。
  镇领导觉得郑加林的方案可行,支持他大胆试。他们准备先试种300亩,看看效果如何,以后再扩大种植面积。
  全村上阵 一举成功
  说干就干,郑加林和大伙一起忙了起来。
  水稻已阔别家乡三十多年,村里的耕地一直种植其他作物,坑洼不平,而水稻对土地平整度要求极高,上下差10公分,插秧机就没法工作了。在筹备阶段,仅平整土地、挖沟渠和建泵站,村里就投入了160多万元。
  复种小站稻,村里的一些老人高兴了,他们是老稻农,对种水稻有一种情怀。他们来到村委会,说不给钱也要帮着干。育秧、插秧都是机械化作业,不再需要太多人工,老人们就说把日常的田间管理工作担起来。
  在全村的努力下,第一年的试验就成功了。2017年,种植的首批300亩小站稻喜获丰收,亩产1100多斤。村里把收获的稻米分给村民,大伙吃了连连点赞,都说尝到了小时候的味道。
  接下来的几年,会馆村扩大了种植面积,全村耕地除了绿化占地和其他规划用地外,能用的地全种上了,还把拆迁后宅基地复垦出七八十亩。
  给了郑加林和村民们底气的,是马厂减河水质的显著改善。市里坚决贯彻两山理念,铁腕治污,一些散乱污工厂关停了,最终受益的是老百姓。“就感觉从2017年开始,河里的水质是越来越好了!”郑加林感慨道。
  记者采访时,在会馆村,是一派忙碌和热火朝天的景象。60岁的村民程家来正在稻田里捞青苔,他从水中捞起一团团青苔,丢到田埂上。“这东西繁殖的快,不清理的话,会把秧苗闷死。”
  实际上,老人们不止情怀可敬,他们的经验和眼力也着实了得。仅仅除稗草这一项,就必须靠那些年岁更长的老人们。“这样的是稻子,这样的是稗子!”每到提稗子的季节,老人们就这样在田间指导工人。
  稗草是一种稻田里的杂草,在青苗阶段外观和水稻秧苗极其相似,一般人分不出来。如果不及时清除,就会和水稻抢营养,影响收成和稻米品质。郑加林坚持不用除草剂,而是人工拔除稗草,就是为了保证稻米的品质,他要让自家的稻米经得起检测。
  老人们还把上水(浇水)的活儿承担起来。每天凌晨2点,他们准时赶到,拉闸上水,在田间巡视,这一遍水浇下来,需要足足六个多小时。
  经验丰富的老人们发挥余热,年轻人在合作社里当起了会计和其他管理工作,如今的会馆村,正成为“大有作为”的大舞台。
  小小一粒米 可做大文章
  开荒种地,挖沟引渠,他们沿着先辈走过的路,让小站稻重现在马厂减河河畔,重现在小站稻的故乡。如今,全村小站稻种植面积有600多亩,年产稻米70余万斤。
  会馆村的稻米打出了名气,比市场上普通米价格高出一截。他们赢得了国内一些大公司的订单,每年出的米都被对方“全包圆”。刚收获就被抢购一空,甚至还没播种就拿到了市场订单,可以说,会馆村的小站稻,已经成了津南小站稻的一张名片。
  此外,由于本村土地有限,为了满足逐步扩大的市场需求,郑加林目前正酝酿“订单式生产”。把育好的秧苗交给外村的合作农户,农户负责管理,最后的稻米由会馆村收割、收购,保证稻米品质。
  小站镇党委委员杨涛告诉津云新闻记者,会馆村本来属于镇里已整合村庄中的一个,村书记和村民对村庄和土地有感情,复兴了小站稻,打造出了小站稻核心种植区,为全镇的小站稻复兴工作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头作用。
  据最新统计,仅小站镇一个镇,目前小站稻的种植面积就达到了万亩级别。而整个津南区,种植面积更是达到了5万多亩。
  一粒稻米,一片稻田,不只充实着粮食安全的“米袋子”,也正在带着会馆村“火出圈”。在市区镇各级各部门的支持下,会馆村近年来着力打造文旅项目,让这里成了稻香文化网红打卡地。
  2019年,郑加林就在考虑,怎么让村里的一二三产业齐头并进,在保护好耕地、搞好口粮生产的同时,让村庄靓起来,美起来,把游人吸引过来。
  为了让市民近距离欣赏稻田美景,在上级资金的支持下,会馆村架设了2200米的田间栈道。开辟了两方荷花池,建设了玻璃步道和观景台,开展了水系连通、路面硬化等工作。每到盛夏,满池娇艳,游人如醉,这里成了短视频拍摄爱好者的云集之地。最多的时候,小小的村庄,一天能涌入七八千人。
  市区一家幼儿园联系到会馆村,希望带孩子到村里来一次插秧体验游,郑加林爽快同意。他安排出一块稻田,由两位稻农带领着,孩子们穿着雨鞋,疯玩了一天,个个成了泥猴,充分释放了天性。后来,还有学生家长送来了锦旗,感谢他们为孩子们创造的单纯的快乐。
  郑加林还在酝酿着一些好点子,他说,下一步他们还将在稻田周边开辟观光“小火车”,还要让游客现场品尝新蒸的米饭、体验现场碾出的稻米。
  今年的天津市农民丰收节,主会场就将设在会馆村。郑加林表示,这是会馆村历史上的一件大事,他们在全力做好准备工作。目前,五十亩地的稻田画方案已经设计完成,土地已经整理完成,届时,在观景台旁,稻田画将进一步丰富会馆村的视觉元素。
  郑加林表示,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下,他们将在原有的基础上把小站稻做大做强,把稻耕文化和乡村旅游做出亮点,“市区镇给这么大的支持,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把小站稻做起来!”
https://t.cn/A6az1baa

【【大国“粮”策】复兴小站稻,万亩良田“丰”景让村镇蝶变】津南区小站镇会馆村,马厂减河南岸的一个小村庄。

  站在村庄小站稻核心种植区观景台上远眺,南侧是一望无际的稻田,新插的秧苗长势正旺,有农人在稻田里劳作,无人机正在进行植保作业。雅致的木栈道伸向稻田深处,不时有游客撑着伞漫步赏景。近处,两方荷花池里,荷叶正铺满水面,为盛夏的绽放积蓄力量。

  会馆村本是一个拆迁村,支部书记郑加林带着两委班子和全村人,守护着村庄的土地,在市区镇的支持下,通过几年的努力,在撂荒地上复兴了小站稻。他们的稻米,品质上乘,供不应求,带动着当地小站稻种植蓬勃开展。“米袋子”鼓了,村庄变美了,一粒小小的稻米,正让这个津南小村实现华丽蝶变。
  马厂减河,自东向西穿过津南区小站镇。这条开凿于19世纪70年代的人工河,连通了南运河和海河。减河开通,兴利除弊,有了水源,屯兵和民众开垦出万顷稻田,小站稻逐步流传天下。马厂减河两岸的村庄人烟,也日渐稠密。

  会馆村,村名就来源于晚清时期屯田的驻军,当时这里正是驻军开会的地方。为纪念领导开凿马厂减河的将领周盛传兄弟,在会馆村还建了周公祠。

  会馆村的人都记得,他们小时候,马厂减河的水非常好,村民从河里挑水回家,用矾沉淀一下,就用来饮用和做饭。对会馆村来说,马厂减河就是地地道道的母亲河。

  村庄田地地势洼,马厂减河的闸门提起,水就自己流进稻田。丰富的泥沙和钙磷钾、有机质,和河水一同作用,常年累月,会馆村的耕地异常肥沃,种出的稻米香气四溢。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推进,从1980年左右开始,马厂减河的水变少了,污染也日益严重,水质变差了,无法再用来种稻。如此,水稻就慢慢消失了,这一别就是三十多年。今年57岁的村支书郑加林正好赶上了那个种稻时代的“尾巴”。“我十几岁时,跟着母亲到地里插秧,那时候就是跟着玩……”他说。

  世易时移。2014年,会馆村开始拆迁,村民都搬到了镇上,住进了舒适宽敞的楼房,土地也全部流转给了当地政府。

  郑加林召集两委班子开会,把闲置耕地利用起来。有人建议种些高粱玉米等管理简单的作物,而郑加林提议,要种就种水稻,复兴小站稻,把老祖宗留下的财富和手艺传承下去。

  有村干部当场提出异议,“水稻这么多年不种了,用水也没法保证,能行吗?”郑加林给大家做工作,还召开了村民大会,种水稻的想法获得了大多数村民的支持。

  最后,老郑找到镇领导,还立下了“军令状”。“我就跟领导说,如果马厂减河的水可以,就用河水,如果不行,就用两口机井的水,抽出来存在坑塘里,用来种稻子。”郑加林回忆。

  镇领导觉得郑加林的方案可行,支持他大胆试。他们准备先试种300亩,看看效果如何,以后再扩大种植面积。

  水稻已阔别家乡三十多年,村里的耕地一直种植其他作物,坑洼不平,而水稻对土地平整度要求极高,上下差10公分,插秧机就没法工作了。在筹备阶段,仅平整土地、挖沟渠和建泵站,村里就投入了160多万元。

  复种小站稻,村里的一些老人高兴了,他们是老稻农,对种水稻有一种情怀。他们来到村委会,说不给钱也要帮着干。育秧、插秧都是机械化作业,不再需要太多人工,老人们就说把日常的田间管理工作担起来。

  在全村的努力下,第一年的试验就成功了。2017年,种植的首批300亩小站稻喜获丰收,亩产1100多斤。村里把收获的稻米分给村民,大伙吃了连连点赞,都说尝到了小时候的味道。

  接下来的几年,会馆村扩大了种植面积,全村耕地除了绿化占地和其他规划用地外,能用的地全种上了,还把拆迁后宅基地复垦出七八十亩。

  给了郑加林和村民们底气的,是马厂减河水质的显著改善。市里坚决贯彻两山理念,铁腕治污,一些散乱污工厂关停了,最终受益的是老百姓。“就感觉从2017年开始,河里的水质是越来越好了!”郑加林感慨道。

  记者采访时,在会馆村,是一派忙碌和热火朝天的景象。60岁的村民程家来正在稻田里捞青苔,他从水中捞起一团团青苔,丢到田埂上。“这东西繁殖的快,不清理的话,会把秧苗闷死。”

  实际上,老人们不止情怀可敬,他们的经验和眼力也着实了得。仅仅除稗草这一项,就必须靠那些年岁更长的老人们。“这样的是稻子,这样的是稗子!”每到提稗子的季节,老人们就这样在田间指导工人。

  稗草是一种稻田里的杂草,在青苗阶段外观和水稻秧苗极其相似,一般人分不出来。如果不及时清除,就会和水稻抢营养,影响收成和稻米品质。郑加林坚持不用除草剂,而是人工拔除稗草,就是为了保证稻米的品质,他要让自家的稻米经得起检测。

  老人们还把上水(浇水)的活儿承担起来。每天凌晨2点,他们准时赶到,拉闸上水,在田间巡视,这一遍水浇下来,需要足足六个多小时。

  经验丰富的老人们发挥余热,年轻人在合作社里当起了会计和其他管理工作,如今的会馆村,正成为“大有作为”的大舞台。

  开荒种地,挖沟引渠,他们沿着先辈走过的路,让小站稻重现在马厂减河河畔,重现在小站稻的故乡。如今,全村小站稻种植面积有600多亩,年产稻米70余万斤。

  会馆村的稻米打出了名气,比市场上普通米价格高出一截。他们赢得了国内一些大公司的订单,每年出的米都被对方“全包圆”。刚收获就被抢购一空,甚至还没播种就拿到了市场订单,可以说,会馆村的小站稻,已经成了津南小站稻的一张名片。

  此外,由于本村土地有限,为了满足逐步扩大的市场需求,郑加林目前正酝酿“订单式生产”。把育好的秧苗交给外村的合作农户,农户负责管理,最后的稻米由会馆村收割、收购,保证稻米品质。

  小站镇党委委员杨涛告诉津云新闻记者,会馆村本来属于镇里已整合村庄中的一个,村书记和村民对村庄和土地有感情,复兴了小站稻,打造出了小站稻核心种植区,为全镇的小站稻复兴工作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头作用。

  据最新统计,仅小站镇一个镇,目前小站稻的种植面积就达到了万亩级别。而整个津南区,种植面积更是达到了5万多亩。

  一粒稻米,一片稻田,不只充实着粮食安全的“米袋子”,也正在带着会馆村“火出圈”。在市区镇各级各部门的支持下,会馆村近年来着力打造文旅项目,让这里成了稻香文化网红打卡地。

  2019年,郑加林就在考虑,怎么让村里的一二三产业齐头并进,在保护好耕地、搞好口粮生产的同时,让村庄靓起来,美起来,把游人吸引过来。

  为了让市民近距离欣赏稻田美景,在上级资金的支持下,会馆村架设了2200米的田间栈道。开辟了两方荷花池,建设了玻璃步道和观景台,开展了水系连通、路面硬化等工作。每到盛夏,满池娇艳,游人如醉,这里成了短视频拍摄爱好者的云集之地。最多的时候,小小的村庄,一天能涌入七八千人。
  市区一家幼儿园联系到会馆村,希望带孩子到村里来一次插秧体验游,郑加林爽快同意。他安排出一块稻田,由两位稻农带领着,孩子们穿着雨鞋,疯玩了一天,个个成了泥猴,充分释放了天性。后来,还有学生家长送来了锦旗,感谢他们为孩子们创造的单纯的快乐。

  郑加林还在酝酿着一些好点子,他说,下一步他们还将在稻田周边开辟观光“小火车”,还要让游客现场品尝新蒸的米饭、体验现场碾出的稻米。

  今年的天津市农民丰收节,主会场就将设在会馆村。郑加林表示,这是会馆村历史上的一件大事,他们在全力做好准备工作。目前,五十亩地的稻田画方案已经设计完成,土地已经整理完成,届时,在观景台旁,稻田画将进一步丰富会馆村的视觉元素。

  郑加林表示,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下,他们将在原有的基础上把小站稻做大做强,把稻耕文化和乡村旅游做出亮点,“市区镇给这么大的支持,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把小站稻做起来!”

  津云新闻记者 陈庆璞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到2025年,工业主要经济指标增长1倍以上,全区工业总产值达380亿元,力争突破400亿元,工业投资累计完成410亿元,工业市场主体达450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 SMC在新造船管理咨询领域的专业知识与美国DM Consulting的船坞运营和维护经验相结合,为客户提供从浮船坞购买到运营整个周期的技术支持。”作为一家领先的
  • #Privatsache#S1E11在线看了这部,VK的幼稚园老师可爱是可爱新鲜也是新鲜,但带着微妙的丧感——觉得这个角色并不合适他,演员个人状态没进去有点形神
  • 中国人对于时间的理解绝非以公元纪年那么简单,通过对昼夜交替、四季轮回观察和体悟让古人建立起时间与空间对应的时空观念,更加注重环境的变化对于人的影响,引发天地之间
  • 中国酒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到“十三五”末的2020年,规上白酒企业的利润1585亿元,相比“十二五”末增长117%。他总结道,恢复期的特点一是白酒产销量基本逐
  • 段奕宏的妻子其实不是中国人,她是日籍,不过是在中国内蒙古出生,后来才在国外长大,她也是娱乐圈里面一位演员, 不过相比起自己的丈夫而言,她显然就没有这么的红了,在
  • [衰]有一场戏,是叶小朗和她的闺蜜跟乔一成以及他的同事宋清远一起吃肯德基,叶小朗的闺蜜有句台词,大意是叶小朗接触的应该不止乔一成一个男孩,“这个我没和导演讨论过
  • 需求缺口大,招募200名爱画画的小白, 免费试学原画插画精品课程!爱画画的家豪、残障少年何健、崇尚强壮的大亮子……这些少年稚气倔强,又可爱纯良,他们的痛苦和欢娱
  • #无恙情感挽回爱情##无恙情感导师怎么挽回前男友##无恙情感分析情感问题分手复合失恋挽回女朋友##无恙情感导师怎么断联挽回异地恋##无恙情感咨询怎么挽回婚姻修复
  • 我不希望我的人生是,当我老了,回忆起来有这种想法“如果我那时候勇敢一点,去尝试一下,没准可能就......”我是个善于给自己喂鸡汤的人,每天我都是这样告诉自己的
  • [思考]来碗自制清汤BoBo鱼丸面,一碗下肚,好吃到一滴汤不剩[awsl]制作方法也炒鸡简单,只需准备如图二所示材料,并将面条煮熟,碗中盛一大勺面汤,搅拌均匀后
  • 你不会遇到第二个我,友情也好,爱情也罢 失去什么都坦然接受了唯独失去你的时候我差点没缓过来如果重来一次我就记住初见你的模样然后躲在人群里再喜欢你都不会说在你来
  • 但是这样的“好看”代价是被凝视的焦虑和不舒适的着装,在“想要好看”和“担心走光”的冲突中持续自我消耗。威塑抽脂专家徐鹤然 看看50岁的许晴和来自塞尔维亚Za
  • 【Third Quarter Consumption Festival launched 郑州新一轮消费福利上线】"Jiayou, Zhengzhou City
  • 我们都渴望爱与被爱,现实却没那么简单,每个人心中都藏着事,也都装着一个不为人知的人。 最后我想说,喜欢你的日子我很开心,这份喜欢带给我更多的是正能量的进步,减少
  • 当前物流行业正在细分化升级,冷链是炙手可热的刚需分类,从2019年的规划到2020年的高速扩展到2021年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有一款适应冷链行业的高性能灯具来支持
  • ——毕沙列夫#南昌旅拍婚纱照# #深圳旅拍婚纱照# #南京旅拍婚纱照# #温州旅拍婚纱照#摄影:发掘每一个平凡人的美好 贴近生活的细腻光影 Mifengstud
  • 终于来到实现构想的时间了,贝洛和100名志愿者工作了62个小时,使用66,000个可生物分解的杯子,耗用15,000升的雨水,1公斤植物染料,在占地3,600平
  • 开关车门这个动作,在道路上频频引发事故。市民们在日常出行中该注意什么?
  • 如果还想体会城市空间交叠的错乱感,也许美洲大陆的纽约能让你有那么几刻梦回大西洋对岸的阿姆斯特丹,亦或可以跨到文化人种完全不同的非洲,在开罗体验熟悉的巴黎“小布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