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十六章
致虚极,守静笃静笃。
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
归根曰静,静曰复命。
复命曰常,知常曰明。
不知常,妄作凶。
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殁身不殆。

圣人与道为一,深不可识,又是如何的深不可识,以及如何才能笃守大道,不让智巧滋生呢?
致虚极,守静笃。
致,《说文》注,送旨也。这里是指达至的意思。虚,指一种非现实状态。极,极致。守,从宀从寸,掌管法度,职而守之之意。这里指以守静为职。静,審(同审)也,会意字,从宀番。番,兽足也。屋里有兽足印,能仔细分辨。静的本意,指动的行为终止之后,留下的痕迹一目了然。引申为寂静。笃,厚重之意。
要深刻理解虚的内涵,可以和空和无两个近义词对比。空的反义词,是满。无的反义词,是有。虚的反义词,是实。
空和满,强调的都是基于现实意义上的某物的容存状态。有无,强调的则是也是基于现实意义上的存在与否。而虚实,则强调的是出离于现实。
把自己从现实中抽离出来,达至一个虚无之境,走到最极致的虚无里,以至于通达太虚。
这时候,一切喧哗与躁动,都不复存在,唯留一片静寂,守着这样的静寂,渐渐的感到它变的又厚又重,慢慢的往下沉,直到坠入大通之境。
致虚极,指通达于大道无物至虚之境。理解起来,比较容易,但是具体应该怎么做,才能致虚极呢?
很多人就不太清楚了。具体的下手方法,便是庄子所阐明的心斋之术。“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庄子·人间世》
守静笃,指抱一守神,内葆之而不荡。具体如何才能守静笃呢?
下手的方法也是在《庄子》一书中,正静明虚之道。正则自静,静则自明,明则自虚,虚则无为无不为。四六者不荡,胸中则正,正则静,静则明,明则虚,虚则无为无不为也。《庄子·庚桑楚》
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
以天道观万物,见万物同时一起循天运而生生不息。可以洞察到,万物皆出于天运之机,皆入于天运之机。机,天地造化之能。
进入大通之境,打开造物主视角,站在造化之门的门口,开始打量万物。看到它们生了长,长了化,化了收,收了藏,藏了已。已而再生。它们就这样反反复复的生了死,死了又生。一直这样循环,永远也没有停息。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
如此纷繁的万物,它们都是天地之子,天地则是大道之子。天地万物,它们生死循环的演化,都是大道所推动。它们生出于道,化凭于道,死入于道。莫不因道而生,莫不因道而化,莫不以道理身,是以各复归其根。
归根曰静,静曰复命。
万物禀受天地之气所生,此为天命。以天道治天下,使万物因任天运自化,这便是归根。万物任天运无所为而自化,自正于天道,是谓静。
万物一次次回归到造化之门那里,它们生前的喧动都在回归造化之门的那一刻戛然而止。它们坠入寂静之中。喧动的生命结束了,走向极致的虚静。从极致的虚静里,又再一次造化出生命的喧动。如此往复循环,永不停息。
天命有三,所禀受之命,所运化之命,所存续之命,在天下万物自正之后,其命皆能足全天年而不伤。是谓复命。
归根复命,深根固柢,死而不亡者寿,重积德无不克,都是同样的道理。无论是对于个人来说,还是对于天下来说。这个道理,都同样适用。
老子认为,人不生病才是正常的事情,生病了,才是反常。而人之所以生病,就是因为天下无道,统治者妄作妄为,天下不正,百病皆生。
人身如此,天下也是如此。老子认为,天下有治乱,才是奇怪的事,才是不正常的事。因为天下长久的太平,才是正常的。
复命曰常,知常曰明。
复天之命,禀天之道,为常。知常,才能绝弃伪巧不道的人智之治,才能洞见领会天道之治。通达于天道之治,为明。
万事万物,这样循环往复的生生不息,正是天道使然。洞悉了天道,才能对万物了然于胸,明白四达。才能理解,世界如何运转。
不知常,妄作凶。
不了解天道,也就不懂得如何顺应天道。不顺应天道,就会以人智治国,那么就会根据人为的想法,胡乱妄为。这样统治天下,就会造成天下昏乱,祸殃丛生,是谓凶。
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殁身不殆。
我们为什么要以天道治理天下,而不是以人智治理天下,这段话,讲的就是天道政治伦理。从这段话,我们可以看出来,天道政治伦理,是如何一步步推导出来的。
知常容,圣人唯有通彻天道常理,才能容蓄天下万物。了解天道运转的规律,理解世界如何运转,就能对万事万物了然于胸。
容乃公,不仅儒家讲天下为公,道家更讲天下为公。天地造化天下万物,民莫之命而自均。天道之均天下,非人之命,而是天之命。
圣人秉承天道治天下,所以要以天之均容天下,而不可以以人之偏私治天下。所以天下为公。
洞悉天地万物一切尽收眼底,那么就不会因为人为的偏颇对万物产生偏颇。
公乃王,通彻于天道,为圣。内圣而外王,行天道之大公于天下者,为王。在天道政治伦理中,内圣、天命、外王三者,圣王一体,以天命为道枢。
王乃天,王以天道治天下,以天道正天下。他便是天的化身,便是天道在人间的代言人。是谓王乃天。
天乃道,圣王以天道治天下,以天道正天下,使天下复归于道。大道之行,是以天下有道。
道乃久,天下有道,则天下无乱。天下无乱可生,故能长治久安,王朝的国祚才能永续长存。
殁身不殆,在这样永久的太平社会里,终生也不会出现危难。
致守虚静,同于大道。以道莅天下,则天下有道。天下有道,则万世太平。
世界是现实的吗?现实感,只在于一生一命。世界是虚拟的吗?虚拟感,来自生生不息背后的那个造化之门。
站在造化之门那里,用造物主的视角打量世界万物,把他们纳于胸间,就不会再被纷纭的万物遮蔽心智。以道御物,则无不通。治事,则无不达。
生命,是现实的吗?一生之命,是生命的现实。生生不息之命,它是虚拟的,正因为它是虚拟的,所以才能生生不息。
永生,即是生生不息之根。在极致的虚静中,站在造化之门那里,用永生的视角,回头打量这一生之命。或许,那一眼回望,可能就洞彻了,明白了生生之命。
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天生天杀,道之理也。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生生者不生,杀生者不死。
自然之道静,故天地万物生。天地之道浸,故阴阳胜。阴阳相推而变化顺矣。是故圣人知自然之道不可违,因而制之。
最后汇总: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

南怀瑾老师:一切不如意都是对你的辱,忍不了也得忍,要这样做才行

“须菩提。忍辱波罗密。如来说非忍辱波罗密。是名忍辱波罗密。”忍辱最难办。你说自己心也很清净,戒律也很好,那是当你没有受到打击的时候,打击一来啊,就火冒八丈高了,也管不了清净不清净,什么毛病都出来了。所以忍辱是六度的中心,因为那是最难最难的。也因为这个缘故,大乘菩萨必须进入无生法忍,才能登上菩萨地。无生者,本自无生,信心清净,一念不生处。这个一念不生处,不是压制的,也不是没有思想,没有知觉,而是一切杂念不起,信心清净就是无生。光是无生是不够的,要“无生法忍”,切断一切万缘叫做法忍。我们中国文学的形容辞是,拔开慧剑,斩断情丝。有时我们剑是拉不开的啊!有时候又只拉一半,有时候剑拉出来了,看看剑却楞住了。不要说斩啦,扯都扯不断,那个剑早就钝了。所以说,法忍也就是六度的中心,忍辱的意思。
首先我们来了解佛学忍辱的意思,看到一个“辱”字,我们会想到受人侮辱叫做辱,譬如别人骂你啦,打你啦,各种不如意的刺激,算是辱,这是从文字上的了解。在佛法上讲,一切不如意就是辱,受一切痛苦就是辱。譬如我们老了病了,老病就是辱,老病招来自己许多烦恼,也带给别人许多烦恼。不要说我们人是如此,你只要看看动物,拿蚂蚁来说,你仔细观察,年轻的蚂蚁经过老化蚂蚁的旁边,都走得远一点,这样的辱,这样的难堪忍。 所以,这个有缺陷的娑婆世界非常难堪忍,没有一样事情是圆满的,而这个世界上的一切众生堪忍,受得了;所以这个世界叫做娑婆世界,是堪忍的世界。也因为如此,这个娑婆世界上的众生,才最能够成佛,因为生在天堂没有痛苦,没有刺激,天天在享福,众生也不想修道,用不着嘛!生在地狱里,受苦受难都来不及,没有时间搞这一套。只有生在娑婆世界,有苦有乐,有善有恶,各有一半,所以能够刺激你发生解脱的智慧,是成佛的捷路。 

忍辱并不是完全讲侮辱,大家不要搞错了,一切的痛苦能够忍的都是辱。譬如我们这个世界上做生意的,创事业的,乃至发财的,你问他这个日子好不好过?他一定说不好过。受不受得了呢?有什么办法呢?反正能够忍得住就这样忍下去;所以说娑婆世界的众生堪忍,能够忍受。

我们要想学佛,要想修行成就,“忍”是最难做到的,就像打坐修定,为什么定不住啊?两个腿痛,你就忍不住了,这个忍就是忍辱里的一忍啊!当然硬忍是很难,但是你明明知道此身两腿两手,四大皆空,那个时候你就是空不了,忍不过去。所以这六度的一关忍辱度,你就过不了,过不了的话,这一切皆是空谈。你说我们会念《金刚经》,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木鱼敲起来非常好听……阿啾!糟糕,我感冒了,怎么办?看那个医生好?因为怕死掉,众生相就来了,寿者相就来了,这一下就忍不过去了。 
所以忍辱的道理,放在《金刚经》的中心,大家要特别特别注意!佛把自己本身修持的经验告诉我们,做个榜样。所以佛说, 真正智慧彻底悟道的人,才晓得忍辱波罗密本身没有个忍。如果有坚忍的念和感受在那里,就已经不是波罗密,就已经没有到彼岸,也没有成就。

讲到忍辱波罗密,我们再提起注意,所谓忍辱,包括了人世间一切的痛苦,一切的烦恼,忍到没有忍的观念,没有忍的心理,忍到无所忍,自然而清净,这才是忍辱到达波罗密成就的程度。所以佛说,当我被歌利王割截身体的时候,他说他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首先他没有觉得这个生命是属于“我”的,这一句话特别注意啊!我们这个身体是属于我们暂时所有,是暂时附属于我,并不是我真正永远的占有,因为此身本来不是我。要把这个道理,不仅理解清楚,还要实际上证到,才信心清净,才有希望证得般若实相,这是真正的工夫。 
但是工夫又是什么地方来的呢?般若见地来,智慧不透彻不能大彻大悟。大彻大悟是智慧的境界,并不是工夫的境界,如果叫工夫的境界为大彻大悟,那就是气象局发的警报,路上有雾,小心撞车的那个“雾”了,就看不见了。这个悟是清朗的,智慧破除一切阴影的境界。

忍辱的时候有痛的感觉,有非常痛苦的感受,而心念把痛苦拿掉,转化成慈悲,这才是忍辱波罗密。到达没有痛的感觉,那是工夫境界,不能说是忍辱波罗密的功德。尽管工夫到达这一步很不容易,但是这个工夫不稀奇,等于我们上了麻醉药,开刀不会痛,那不能说你本事好不痛啊!如果没有上麻醉药,极痛而能不痛,那是你真正的智慧成就,你当场就可以把五蕴里的受蕴与想蕴,都拿开而解脱了;学佛也是要学解脱,这个道理我们必须要加以说明。 

所以菩萨道的忍辱是有形象的,痛苦是痛苦,烦恼是烦恼;能够把烦恼、痛苦观空而转化了,就是道德的行为,心理上的心性,这才是菩萨的功德。因此我们学佛的人注意!别人态度不好,或一句话不中听,马上起计较心,乃至起嗔恨心,你所有的工夫、修道,都垮掉了。青年同学们注意,不要听了《金刚经》讲忍辱,就万事不做,自以为那是忍辱;要入世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才是修菩萨道的基本精神。菩萨是积极的,不管自我,只有做利他的事,而入世利他是非常痛苦的,也是非常烦恼的。要处处牺牲自我,必须要有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的境界,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才是真正大乘道的忍辱精神。

《道德经》第三十二章: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不敢臣。候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所以不殆。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转载——

【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不敢臣】

道本无名无象,但却实存于万象万物之中,无人不具,无物不有。在天地人万物未生成之前,无名之道就独立存在着。至宇宙万物生成之后,此物又为天地人万物之根。其体虽至隐至微,而万物却一刻也不能离开它;离则天地不能立,万物不能生。

所谓“道常无名”,道本无名,但它可以生天生地,生人生物,为万象造化之根宗,故强名之曰“道”。大道具有悠久之性,不变不迁,不坏不灭,故曰“常”。大道微妙深奥,其体寂然虚静,其用至神至妙,无法形容,不可名状,故曰“无名”。说其无名,它却可以生出有名有象的万事万物,可为万物之母;说它有名,万物只是它所散生的外在表象,并非它的本体实质。世间有名有形者皆是物,而不是道;物的核心中虽也体现着道的规律性,但它毕竟不是之道全貌,而且往往被有名之象所掩蔽。所以大道只能用理去参,靠心去悟,凭德去修,唯心是道,观心才能得道。靠后天识心在显态物象名分上去求道,犹如缘木求鱼,只能得些皮毛,永难得真道。

“朴虽小,天下不敢臣”。是说大道在阴阳未分之前,它是一个混沌(hùndùn)的整体,圆体未破,好象一根未被刀劈斧凿的圆木一样,浑沦一体,还处在“一”的状态中,故谓之“朴”。“朴”就是未破的圆木,在这里借喻为未散的道体。道能阴能阳,能弛能张,能大能小,能内能外。

道体之实际,无名象,无征兆,不变不易,且能常久,故不可名状。道虽不可名状,它却是无而不无之真无,大至宇宙天体,天地日月,小至昆虫蝼蚁,沙石微尘,无所不是大道所生的实体。道之朴虽有而不有之实理,无论天理物理,一切自然之理,浑然全具。是以谓之道“朴”。“朴虽小”,却含有混沌无名之无极,具有万物生成之理,藏有天地造化之妙。

“天下不敢臣”,是说朴虽“小”,却是至微至妙,可称为众妙之门。说其小,它却其大无外,可以一本散万殊,弥散于宇宙空间,化生大千世界,生成天地万物,实际未尝小。天地万物,皆从此无名之“朴”而生化。道朴虽小,微妙无形,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其尊无上,其贵无极,天下没有任何力量可以驱使它,无论是伟大的圣人,也无论是权贵一时的君王诸候,没有任何人敢让它称臣归伏。故曰“天下不敢臣”。

学道之人,若能返归父母未生之前,复至五行不到的先天处观妙,则“真我”就会顿然超于物表,游心于无名之境,自性之朴,自可见晓于内外。

【候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候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道朴虽小,其用则大。天下万事万物,俱以道为君。即使操生杀之权,为万民之主,但在道朴面前,显得微若尘埃,岂敢不奉其命令?故古时的王候,对大道都是毕恭毕敬,未有不尊道而信守者。王候是人民的领路人,若能信守大道,自处无为自然,这种清静无为之德,不仅可以以德化民,而且可以恩及万物众生。万物敬佩候王之道,所以都能诚心归从,宾伏在其道朴之下,尊从其德,顺道而行。道德的力量是无穷的。人与万物归从道朴,各尽其性,各享其乐,天下自然太平。这也是“我无为而民自化”之义。

“天地相合,以降甘露”。静为天地之本体。若天地不虚静,阴阳即不能变化,二气亦不能交合,则大旱大涝必至,急风暴雨必作,万物必遭灾殃。阴阳变化者,乃虚静之应机也。二气交合者,乃虚静之升降也。所以天地以虚静相合,阴阳以虚静变化,二气以虚静升降。虚静之理既得,氤氲(yīnyūn)之气自合,太和之炁自生,阴阳调和,天即会降甘露时雨泽养万物。此即“天地相合,以降甘露”之义。凡是风调雨顺,寒暑适时者,都是天地相和,瑞光降临的吉祥之兆。

人是自然的一分子,其理亦然。人自有生以后,受气质所拘,又被后天物欲遮蔽,所存之道炁稀少。若要抱朴返根,惟有效法天地。天气下降,地气上升,犹如人体内的坎离交媾,水火调和。人身中的小天地相合,一粒金丹甘露垂珠,自然降于中宫,道珠可得。此种阳阳合和,日月同宫之妙,谁能为之?惟有道朴的主宰,舍此无别。

王候等大人物,若能效法天地之德,得其虚静,即能与天地相应相和。虚静之理,即无名之“朴”。以大道之“朴”治理天下,仁义之德,不待面命;道德之化,不必刑赏。天下万民,虽有贤愚贵贱之不等,天理之公却无亲疏远近之分。侯王若能持至道真常之妙,国家天下不求治而自治;人心自然之理,不期然而自然。有如天地阴阳二气相合,而自会降甘露一样,虽然无人下命令,万民万物尽享雨露滋润,自然均调同一,并无厚此薄彼之分,亦无你多我少、贫富不均的现象,所以天下祥和太平。故曰“民莫之令,而自均。”

【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所以不殆。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始制有名”,“始”即化生万物的开始。万物生成之后,才有其名。比如天地、山水、人物等,各有其名。但这种万有之“有名”,皆来自于无名。“无名”即天地之始,不色不空,无象无状之大道。“制”,就是制作。无名大道既生万物,即所谓的“朴散而为器”。朴散为器,万物制作成形,即有名分。其朴既散,其名既有,天地万物,方圆曲直,巨细大小,无处不是器,无器不有名。此即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物物形殊而名异。器无穷,名无尽,名器相寻而不息,万物繁衍而无止,才形成了生机勃勃的大千世界。

“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所以不殆”。是说面对纷繁之万物,无限之物名,五光十色的物质世界,琳琅满目的奇异珍宝,必然使人眼花了乱,易起贪得之念。若不能“知止”,心必逐物而弃道,随欲而失德。心中只有物而无道,逐物而弃道,“朴”岂能不危殆?

明道之士,深知唯大道永恒不灭,万物都是匆匆过客,有生即有灭,名利皆是身外之物,谁也带不走。万不可逐其末而忘其本,贪其物而丧其德,利其器而害其朴,图其名而失其实。物性这种东西,最能诱惑人欲,金钱名利,最能拨动人心。人若能明理止欲,当从最难处下手,从最不能止之处而“知止”。经常镇之以无名之朴,以正心正念去克制,常能止欲生悔,对名利物欲就会日渐淡处之。心中无一丝非份之求,不与人争,不去妄求,一切随顺自然,重道轻物,何有危殆可生?
知止之理,人人应当知行。天赐人以万物,在于养人性命。人也应当尊重物性,爱护万物生命,与物心息相通,才能得物之助。物物皆含有道性,所以待物应当知足知止,戒贪得无厌,戒奢侈浪费。天下的物质财富,皆是大道所生,物性属公,并非个人私有。

物性在于流通,故贪占愈多,超过限度,必然会被物性所反夺。古人云:“财多是祸不是福”,“积财如积祸”,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物之予人,在于养人命、利人用,唯此而已。贪多则害人性,损人命,空劳精神,反得其失。物的这种善性,体现在它默默无闻地为人类作奉献中。今之世人待物,却是背物性而弛,贪多求好,奢侈浪费,占有欲极强,无有知止之心。这正像俗话所说的“人心不足蛇吞象”,“这山看着那山高”。这是对贪心不足者的形象描述,又是人们自招祸患的根源。

天下之争,无非名利二字。人之争名,就是为了夺利。社会的一切矛盾,人类的一切灾殃,都产生在这个“争”字上。由于争,便出现了分配的不公。故前人云:“无贵则贱者不怨,无富则贫者不争,各足于身而无所求也。”由此,太上要人们“知止”。知止之理,犹如悬崖勒马,以止为退。前进一步,就会掉进万丈深渊;后退一步,即可返朴还淳。这种知止返朴,太上喻为“犹川谷之于江海”。
人生存在世间,无论高下,无论贵贱,或男或女,或文或武,皆不可轻忽“知止”之理。在上者“知止”,以无为而治化,天下不言而行。百姓若能“知止”,则立身行己,谨利防害,应事接物,不溺私欲。知止之道既行天下,天下必归于道。道流行于天地之间,无处不有,无处不在。有道才有器物,有器物才有其名。舍道而求器,舍器而求名,都是舍本求末的颠倒。器生于朴,名来自器,道为天下万物之本。故经曰“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本章说解】

此章经旨,是在教示天下人明白“知止”之理,不要徇名而逐末,不可背道而乖行。
万物生于道又归于道。在万物繁纷,物欲横流,人心难平的当今社会,止欲生悔,知止返道,更显得特别重要。万物万事在其发展变化的过程中,都有其量与度的界限,有太过或不及之两端,而两端都不是当止之道。止之道即“中”与“正”之道,唯“中”是道。“中”就是不偏不倚,不左不右,不阴不阳,不过不及,恰到好处。止之于中,即止之于道,这样才可能将事物导向中正平和的状态,使偏阴或偏阳的矛盾化解于无形中。故“知止”即用中之道。

修道之人,在红尘中翻滚,要做到诸尘不染,万缘放下,就必须守无为之道。只要立身清静,养真抱朴,则本性中的天地自然相合,心中的甘露自然密降。此等合应之机,别人不能代我着力,我心之机,别人亦不能知见。只待修到妄尽心空,自然云收月现。到那时,后天不须勉强做作,便能自然顺从大道。故《清静经》云:“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即是此义。

无名之朴,至理罔(wǎng)象。不可言大,不可言小。其大莫能测,其小亦难见。无名混沌之妙,内含造化,圆机转动,居于万象之始,不与万法为偶,极乎天地之外,运乎天地之中。其造物之妙,虽不见其为,则又无所不为;虽不见其作,却又无所不作。所以为天地之本,为万物之宗。天下人若能像川谷归江海那样归之于道,归之于宗,内外无间,与天地合其德,与大道合其元。到此天地,人自然会与天地、与大道相合为一。此正所谓“止于道”,“莫之令”,而性中之天地自合,身中之万物宾服,我之“真我”自然不殆。

太上在本章以“知止”示道,正是要人止欲合道。止,就是镇之以无名之朴的意思,即以道德制伏人心追求名象的欲望,以正心正性格除恶心邪念。道朴散而生万器之后,当以有名而守无名,循万物而守道朴。这就是万中“抱一”之道。面对红尘,心无所住,眼观万物,万象为一。心静如水,不随物转,不被尘蒙,对境无心,唯道为尊。能守此静,常抱此一,道朴便不会散失。

道在天下,撒播十方,弥散六合,三界内外,万物万象,浩瀚无垠,无不是无名道朴的妙作。万殊的物质世界,犹如水流归江海,自本而末,末亦不离其本。道体之朴,未雕未琢,其体皆为不可见的希微精华物质,故曰无名。天地之始,万物之生,皆出自这个无名无象的“朴”。人能知止于朴,则物不会因道散而亏,道也不会因物而散。好比川谷之气,未尝不随水流而通于江海;江海之气,未尝不反通于川谷,本与末未尝一日不循环。道之在天下,即此一本散万殊,万殊归一本。天下自然之理,概如此而已。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本次展览以位于临汾市的陶寺遗址数十年来考古发掘成果为主线,通过“表里山河”“煌煌都邑”“礼制甫成”“遗产传承”四部分,全面介绍陶寺遗址地理区位、城址布局、手工业
  • 做自己,爱自己,是终身浪漫的开始。所以 人总归是个矛盾体一味顺从 只会变得平庸太过独特 又会被人折断中庸而不平庸独立而不独裁日有所思心有所想才是终局杂谈发现在这
  • 双层中空玻璃、可拆卸铝合金花格、双层门板、中式特色执手,每个细节都彰显新中式的腔调2021年12月9日 压铸资讯万丰与卧龙镁合金电动机项目通过型式试验近日,万丰
  • 双十一超级红苞来啦戳:每人每天可领一次,现金无门槛月神益生菌口服胶囊专业女性护理进口益生菌乳酸杆菌守护平衡30粒 【券后价】 208 元 【现价】 253 元
  • (津云新闻记者董立景)#iPhone15仅Pro的C口支持高速传输# 所长对传送速度倒没什么所谓,主要是觉得新款iPhone放弃Lightning接口改为USB
  • 筷子无法喝汤, 勺子不能吃面。 遇事无需强求, 谁能事事如愿。 命里有时终须有, 命里无时莫强求。 强求,是人类的天性。 求而不得,是这世间的常态。 人啊,
  • 在曲径通幽的园中小路漫步,清香飘逸,鸟鸣环绕,完美的景色构筑出"生如春花之烂漫,逝如秋叶之静美"的意境。在曲径通幽的园中小路漫步,清香飘逸,
  • 】近日,代表中国管理实践至高荣誉的“拉姆・查兰管理实践奖”正式揭晓。 【“中国建筑行业(江西)法律服务与社会监督平台”研讨会在南昌顺利召开】近日,由中国建筑业协
  • 全合成机油能够减少发动机内部结构零部件的损坏,增加发动机的使用寿命,全合成机油是汽车机油里的高级成品油,来自石油里的歹斯气或燃气所分散化出的乙烯,丙烯,再经过汇
  • 断桥铝门窗十大品牌国内最新排行现在的门窗市场是品牌效应的时代,消费者在购买门窗的时候,往往优先考虑知名度高的门窗品牌。2、皇派门窗皇派门窗是集研发、制造、营销于
  • kame好cool啊那个气场真的不得了[作揖]团一个接一个出来都不知道要哪边了只记得可爱的孩子真的好多好多。非饭圈的朋友请谨慎关注[二哈]#ARASHI[超话]
  • 谁知道真是个儿子,我高兴坏了,也就不再顾忌啥,心想要是我老婆知道了,就直接离婚,我和小江在一起。谁知道真是个儿子,我高兴坏了,也就不再顾忌啥,心想要是我老婆知道
  • 1950年,取得芝加哥大学气象系博士学位的叶笃正和妻子回到了百废待兴的新中国,怀揣着壮大发展祖国气象事业的决心,带领十几个工作人员,从零开始,投入我国大气科学研
  • 今晚的单立人喜剧好棒好喜欢!!
  • 但是在这家轰趴馆,你想有的想玩的几乎都有,而且,不用翻台,别墅空间全部是你的,时间是你定,没人催促你赶你走,疯玩两天,我们都玩累趴下了,果然,疯得趴下了!看看中
  • #原际画谈何洛洛林墨孙亦航#我本身是一个之前对爱豆有偏见的人,创造营也看过几季基本都是看完扔,但是林墨他好特别啊,初舞台我也不是pick他,lb88眼前一亮,觉
  • 其实 focos 的主业并不是拍摄,如果你对“用手机拍出大光圈的虚化效果”感兴趣,可以再看看这里:#苹果[超话]##iPhone[超话]##iPhone13Pr
  • 其实少年时期男主救过女主一次,男主忘了女主还记得,所以拍戏时候女主难免多关注了男主一下,关注着关注着就动心了,主要是男主从小到大都没长歪,正义感巨强,一点儿也没
  • 【中国(唐山)跨境电商发展大会举办 9大项目签约】 为进一步吸引国际国内知名跨境电子商务企业向唐山市聚集,提升唐山市在东北亚地区及国际竞争与合作中的影响力,11
  • 太子河区通过打造“行走的党支部”充分发挥居住在街巷的党员熟悉民情的优势和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及时深入了解群众思想动态,带头做好思想工作,打消群众疑虑,引领群众积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