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坛经原文 忏悔品 第六卷

时,大师见广韶洎四方士庶,骈集山中听法,于是升座告众曰:‘来!诸善知识!此事须从自性中起。于一切时,念念自净其心,自修自行,见自己法身,见自心佛,自度、自戒,始得不假到此。既从远来,一会于此,皆共有缘,今可各各胡跪,先为传自性五分法身香,次授无相忏悔。’

众胡跪。

师曰:‘一、戒香:即自心中无非、无恶、无嫉妒、无贪嗔、无劫害,名戒香。

二、定香:即亲诸善恶境相,自心不乱,名定香。

三、慧香:自心无碍,常以智慧,观照自性,不造诸恶,虽修众善,心不执著,敬上念下,矜恤孤贫,名慧香。

四、解脱香:即自心无所攀缘,不思善,不思恶,自在无碍,名解脱香。

五、解脱知见香:自心既无所攀缘、善恶,不可沉空守寂,即须广学多闻,识自本心,达诸佛理,和光接物,无我、无人,直至菩提,真性不易,名解脱知见香。’

‘善知识!此香各自内薰,莫向外觅。令与汝等授无相忏悔,灭三世罪,令得三业清净。善知识!各随语,一时道:“弟子等从前念、今念及后念,念念不被愚迷染;从前所有恶业愚迷等罪,悉皆忏悔,愿一时消灭,永不复起。弟子等从前念、今念及后念,念念不被憍诳染;从前所有恶业憍诳等罪,悉皆忏悔,愿一时消灭,永不复起。弟子等从前念、今念及后念,念念不被嫉妒染;从前所有恶业嫉妒等罪,悉皆忏悔,愿一时消灭,永不复起。”’

‘善知识!已上是为无相忏悔。云何名忏?云何名悔?忏者:忏其前衍;从前所有恶业、愚迷、憍诳、嫉妒等罪,悉皆尽忏,永不复起,是名为忏。悔者:悔其后过;从今已后,所有恶业、愚迷、憍诳、嫉妒等罪,今已觉悟,悉皆永断,更不复作,是名为悔,故称忏悔。凡夫愚迷,只知忏其前衍,不知悔其后过。以不悔故,前衍不灭,后过又生。前衍既不灭,后过复又生,何名忏悔?’

‘善知识!既忏悔已,与善知识发四弘誓愿,各须用心正听:自心众生无边誓愿度,自心烦恼无边誓愿断,

自性法门无尽誓愿学,自性无上佛道誓愿成。’

‘善知识!大家岂不道,众生无边誓愿度?怎么道,且不是惠能度。善知识!心中众生,所谓邪迷心、诳妄心、不善心、嫉妒心、恶毒心,如是等心,尽是众生,各须自性自度,是名真度。’

‘何名自性自度?即自心中邪见、烦恼、愚痴、众生,将正见度。既有正见,使般若智打破愚痴迷妄众生,各各自度。邪来正度,迷来悟度,愚来智度,恶来善度;如是度者,名为真度。’

‘又,烦恼无边誓愿断,将自性般若智,除却虚妄思想心是也。又,法门无尽誓愿学,须自见性,常行正法,是名真学。又,无上佛道誓愿成,既常能下心行于真正,离迷、离觉,常生般若,除真、除妄,即见佛性,即言下佛道成。常念修行是愿力法。善知识!今发四弘愿了,更与善知识授无相三归依戒。’

‘善知识!归依觉,两足尊;归依正,离欲尊;归依净,众中尊。从今日起,称觉为师,更不归依邪魔外道。以自性三宝,常自证明,劝善知识,归依自性三宝。佛者觉也,法者正也,僧者净也。自心归依觉,邪迷不生,少欲知足,能离财色,名两足尊。自心归依正,念念无邪见,以无邪凡故,即无人我贡高贪爱执著,名离欲尊。自心归依净,一切尘劳爱欲境界,自性皆不染著,名众中尊。若修此行,是自归依,凡夫不会,从口至夜,受三归戒,若言归依佛,佛在何处?若不见佛,凭何所归?言却成妄。’

‘善知识!各自观察,莫错用心。经文分明言、自归依佛,不言归依他佛。自佛不归,无所依处。今既自悟,各须归依自心三宝,内调心性,外敬他人,是自归依也。’

‘善知识!既归依自三宝竟,各各志心,吾与说一体三身自性佛,令汝等见三身,了然自悟自性,总随我道:“于自色身,归依清净法身佛;于自色身,归依千百亿化身佛;于自色身,归依圆满报身佛。”’

‘善知识!色身是舍宅,不可言归向者。三身佛在自性中,世人总有为自心迷不见内性,外觅三身如来,不见自身中有三身佛。汝等听说,令汝等于自身中见自性有三身佛。此三身佛,从自性生,不从外得。何名清净法身佛?世人性本清净,万法从自性生;思量一切恶事,即生恶行;思量一切善事,即生善行。如是诸法,在自性中,如天常清,日月常明,为浮云盖覆,上明下暗,忽遇风吹云散,上下俱明,万象皆现;世人性常浮游,如彼天云。善知识!智如日,慧如月;智慧常明,于外著境,被妄念浮云盖覆,自性不得明朗。若遇善知识,闻真正法,自除迷妄,内外明彻,于自性中,万法皆现,见性之人,亦复如是。此名清净法身佛。’

‘善知识!自心归依自性,是皈依真佛。自皈依者,除却自性中不善心、嫉妒心、谄曲心、吾我心、诳妄心、轻人心、慢他心、邪见心、贡高心及一切时中不善之行,常自见己过,不说他人好恶,是自皈依。常须下心,普行恭敬,即是见性通达,更无滞碍,是自皈依。’

‘何名千百亿化身?若不思万法性本如空,一念思量,名为变化。思量恶事,化为地狱;思量善事,化为天堂;毒害化为龙蛇;慈悲化为菩萨,智慧化为上界,愚痴化为下方。自性变化甚多,迷人不能省觉,念念起恶,常行恶道,回一念善,智慧即生,此名自性化身佛。’

‘何名圆满报身?譬如一灯,能除千年暗,一智,能灭万年愚。莫思向前,已过不可得;常思于后,念念圆明。自见本性,善恶虽殊,本性无二。无二之性,名为实性,于实性中,不染善恶,此名圆满报身佛。自性起一念恶,灭万劫善因;自性起一念善,得恒沙恶尽,直至无上菩提。念念自见,不失本念,名为报身。’

‘善知识!从法身思量,即是化身佛;念念自性自见,即是报身佛。自悟自修自性功德,是其归依;皮肉是色身,色身是宅舍,不言归依也。但悟自性三身,即识自性佛。’

‘吾有一无相颂,若能诵持,言下令汝积劫迷罪,一时消灭。颂曰:“迷人修福不修道,只言修福便是道。

布施供养福无边,心中三恶元来造;

拟将修福欲灭罪,后世得福罪还在。

但向心中除罪缘,各自性中真忏悔;

忽悟大乘真忏悔,除邪行正即无罪。

学道常于自性观,即与诸佛同一类。

吾祖唯传此顿法,普愿见性同一体;

若欲当来觅法身,离诸法相心中洗。

努力自见莫悠悠,后念忽绝一世休;

若悟大乘得见性。虔恭合掌至心求。”’

师言:‘善知识!总须诵取,依此修行,言下见性,虽去吾千里,如常在吾边;于此言下不悟,即对面千里,何勤远来?珍重,好去!’

一众闻法,靡不开悟,欢喜奉行。。

《老子和孔子的对话,流传百世的千古智慧》

中国历史上的两位圣人,老子和孔子,曾有过一次相会,他们的畅言,留下了千古美谈。

让我们细细倾听,在研读和品味中,感知古圣先贤的胸襟和才智!

孔子周游列国,处处宣传行仁慈、复周礼、施仁政,

但诸侯国群起纷争,个个都想称雄称雄,

巴望高人献计献策富国强兵,

而孔子却通知他们不要争斗称雄,

而要善待大众,善待其他诸侯国,实施仁政,

这让狼子野心的诸侯们很不爽。

处处受阻的孔子曾经多次问礼于老子,

老子对孔子一味强调仁慈礼乐不以为然。

01

一次老子送行孔子,赠言道:

“吾闻之,富有者送人以财,善良者送人以言。吾不富不贵,无财以送汝;愿以数言相送。当今之世,聪明而深察者,其所以罹难而几至于死,在于好讥人之非也;善辩而通达者,其所以招祸而屡至于身,在于好扬人之恶也。为人之子,勿以己为高;为人之臣,勿以己为上,望汝牢记。”

孔子磕头道:“弟子必定谨记在心!”

行至黄河之滨,见河水滔滔,浊浪翻滚,孔丘叹曰:

“逝者如斯夫,不舍日夜!黄河之水飞跃不息,人之岁月消逝不止,河水不知何处去,人生不知何处归?”

老子道:“人生六合之间,乃与六合一体也。六合,天然之物也;人生,亦天然之物;人有幼、少、壮、老之改动,犹如六合有春、夏、秋、冬之替换,有何悲乎?生于天然,死于天然,任其天然,则赋性不乱;不任天然,奔忙于善良之间,则赋性纠缠。功名存于心,则焦虑之情生;利欲留于心,则烦恼之情增。”

02

孔丘解释道:“吾乃忧大路不行,善良不施,战乱不止,国乱不治也,故有人生时间短,不能有功于世、不能有为于民之感叹矣!”

老子道:“六合无人推而自行,日月无人燃而自明,星斗无人列而自序,禽兽无人造而自生,此乃天然为之也,何劳人为乎?人之所以生、所以无、所以荣、所以辱,皆有天然之理、天然之道也。顺天然之理而趋,遵天然之道而行,国则自治,人则自正,何须津津于礼乐而倡善良哉?津津于礼乐而倡善良,则违人之赋性远矣!犹如人伐鼓寻求逃跑之人,击之愈响,则人逃跑得愈远矣!”

老子手指浩浩黄河,对孔丘说:“汝何不学水之大德?”

孔丘曰:“水有何德?”

老子道:“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世人之所恶,此乃谦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则能为百谷王。全国莫柔弱于水,而攻刚强者莫之能胜,此乃柔德也;故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坚。因其无有,故能入于无间,由此可知不言之教、无为之益也。”

03

孔丘闻言,茅塞顿开道:“先生此言,使我顿开茅塞也:世人处上,水独处下;世人处易,水独处险;世人处洁,水独处秽。所在尽人之所恶,夫谁与之争乎?此所以为上善也。”

老子允许说:“与世无争,则全国无人能与之争,此乃效法水德也。水几于道:道无所不在,水无所晦气,避高趋下,未尝有所逆,善处地也;空处湛静,莫测高深。善为渊也;损而不竭,施不求报,善为仁也;圜必旋,方必折,塞必止,决必流,善守信也;洗涤群秽,平准高低,善治物也;以载则浮,以鉴则清,以攻则刚强莫能敌,善用能也;不舍日夜,盈科后进,善待时也。故圣者随时而行,贤者应事而变;智者无为而治,达者顺天而生。”

“汝此去后,应去骄气于言表,除志欲于容貌。不然,人未至而声已闻,体未至而风已动,张张扬扬,如虎行于大街,谁敢用你?”

老子曰:“欲观大路,须先游心于物之初。六合以内,环宇以外。六合人物,日月山河,形性不一样。所同者,皆顺天然而生灭也,皆随天然而行止也。知其不一样,是见其表也;知其皆同,是知其本也。舍不一样而观其同,则可游心于物之初也。物之初,混而为一,无形无性,无异也。”

孔子问:“观其同,有何乐哉?”

老子道:“观其同,则齐万物也。齐物我也,齐是非也。故可视生死为日夜,祸与福同,吉与凶等,无贵无贱,无荣无辱,心如古井,仍然故我,自得其乐,何处而不乐哉?”

孔丘道:“先生之言,出自内心而入弟子之心脾,弟子受益匪浅,毕生难忘。弟子将禀承不怠,以谢先生之恩。”

说完,恋恋不舍地离别老子。

据说孔子回到鲁国,众弟子问道:“先生访问老子,可得见乎?”

孔子道:“见之!”

弟子问:“老子何样?”

孔子道:“鸟,我知它能飞;鱼,吾知它能游;兽,我知它能走。走者可用网缚之,游者可用钩钓之,飞者可用箭取之,至于龙,吾不知其何故?龙乘风云而上九天也!吾所见老子也,其犹龙乎?学问渊深而莫测,志向高邈而难知;如蛇之随时屈伸,如龙之应时改动。老聃,真吾师也!

孔子晚年,思维受老子影响,专注著书育人不再寻求功名,思维转向中庸,但他的作品多为其弟子收拾其言其行所著,其倡议仁与礼的中心思维仍然没有改动。孔子与老子思维的交融的地方,体现在他对易经的解读中。

明代憨山大师说

讲道容易体道难,

杂念不除总是闲,

世事尘劳常挂碍,

深山静坐也徒然。

王阳明也有句名言:

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这都是有体会才说出来的啊!众生意识心的妄想杂念,那个业力是根深蒂固的..学人如果妄念连绵不绝,那就算深山静坐,再怎么追求寂灭,那也徒劳...

《圆觉经》指出说:

那个圆满觉性,并不是寂灭的相,

大乘涅槃,也不是寂灭就完事了。

链接:最究竟的“寂灭”

所谓寂灭的“灭”,就是断了、除掉了、消灭了的意思..

链接:如何达到“寂灭为乐”

一切都是虚妄..更何况六根、六尘、六识、轮回等缘起的虚无东西..

所以就去追求:想要断掉、灭除所有烦恼与轮回..将身与心达到彻底的空无、永远寂灭的那个状态..

链接:“寂灭现前”的关键心要

这种追求空无寂灭的观念,其实还是属于小乘阶段,如果有想要追求那种境界的心,就还是属于妄想杂念并未除尽..

有想要断除妄想烦恼的念头,表明心中妄想烦恼尚存..想断妄想,就再多一层妄想..

如此以来,不仅没断除的烦恼还在扰乱,结果又增加了一层要怎么“断除”的烦恼,徒增一层负担..修行过程中也很容易导致“禅病”..

其实,一切所谓“作止任灭”的禅病都不是外来的有个什么魔,而是内生的妄念所引发...

包括本质实为贪、嗔、痴、慢的法执..以及渴求过去、未来的种种念头、心外求法、着相的有求有得..带着这些就很难避免陷于某种“禅病”...

心病须是心药治..治根的心药就一剂:能够万缘看破放下,奋发一心..念念返观内照,从内心深处觉知并观照..

能够保持这种清明的觉知、本性的清澈..时间久了,妄念必然损减..

达到真心自性前面没一点挂碍、翳障时..无论粗重的还是细微的法执..那些所有的妄念自然灭除不见..

五祖弘忍大师说:

但了然守本真心,

妄念云尽,慧日即现...

无需刻意有为的求真,只需明明了了的除妄..大智慧的光明自然显现,一切“禅病”自然也就消除了......

南无阿弥陀佛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我和弟弟给它取的名字就自然而然稀释在日复一日的时间里,响起来的是我妈喊的“黑黑”。但是我妈打完麻将回来,黑黑比我和我弟更快地反应过来,小步跑着等在门口,等我妈开
  • 出到校门外,韬辉马上打电话给圣宰,原来今天是两位交往一周年纪念日,逃课约会去了,班长周奂不可能知道(不,他真有可能猜到[笑而不语])来到第三节课,周奂李璿偷偷传
  •   虽然取得一场大胜,但主教练杜锋赛后仍然批评了队伍在第二节的表现,“第一节领先后,大家在第二节把比赛想得简单了,打季后赛不能因为领先而有任何放松。  辽宁队和
  •  学着对自己好一点, 哪怕不能逃离, 也要给自己喘息的时间和空间, 要把日 子过得有滋味一些,才能为自己积蓄前行的勇气和力量,累了就去休息,别 咬牙硬撑, 困了
  • ”廖小红听到她的低语,惊喜地说道,“陆总十五岁,不就是你十四岁?”子曰:“於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
  • 稳步扩大区域性股权市场创新试点覆盖面,高质量建设“专精特新”专板,不断丰富针对科技型企业的服务工具和融资产品,逐步推进认股权、股权激励等业务落地,研究通过优先股
  • 人在得不到的时候,什么都可以不介意。人在得不到的时候,什么都可以不介意。
  • 基本上确定以上三点就可以看出来是VS厂生产的海马300,VS厂在欧米茄复刻表已经一路狂奔基本所向绝尘了,无论复刻表欧米茄的产品系列还是出产的品相跟质量都是最高版
  • 可怜可叹,命格薄上名字模糊,爱却清楚 声声慢测评: 这个本真的要超赞作者,文笔太棒了,娓娓道来,没有边缘人物,每个人投入感情都会有感动,最后的选择或许是圆满
  • 《陈初夏江逾白》(陈初夏江逾白)(最新章节无弹窗)小说全文阅读笔趣阁p;'w^sd;'101 ‼书名:《陈初夏江逾白》 ‼主角:陈初夏江逾白 非小说原文:“温澜
  • 厉少霆走到床边,看了眼徐翘翘,见她的全部精力都放在了电视上,这才放心的对简安安说:“安安,关于带徐翘翘回家的事情,我认为你还需要慎重考虑一下”话还没说完,简安安
  • 此次项目的启动,标志着京煤总医院妇产科在保障母婴健康方面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对提升妇产科救治水平,保障产妇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在服务患者的同时充分发挥临床教学优
  • 太阳的国度,光滑的云朵之门,那无限温柔的,无限清明的自我,从中勃发的爱,将我们温柔地抚摸。存在多么庞然,肃穆,多么温柔地以无限的自由许可我们。
  • 单伟建先生的主要成就主导了多项成功的投资交易,包括对韩国第一银行的收购案,该交易被誉为“亚洲并购史上的经典案例”;创办并领导太盟投资集团,将其发展成为亚洲领先的
  • ”  一句说完,下一句又跟着来了:“你哥前几天花了好几千万,给你压热搜控评,你倒好,抱着这女娃娃一回来,你大哥的辛苦钱都白瞎了。  刚才他就看到沈辰飞抱着个小女
  • 正方:1.谎言始于问题而不是答案反方:1.概念无所谓真假,因此不能说谎言2.爱情是仅限双方可确证的,第三方是无法反驳的3.真爱的条件:真实自我的呈现,自主的选择
  • 站到人群中真的很耀眼那种 又像模特又像网红 反正就非常不一般[抓狂][抓狂]被美女夸了 我好开心[打call]真心换真心是他们认准的世界法则,所以他们的行为总是
  • 22. ​愿你不念过往且看新章,喜怒哀乐一笔勾销,从此开始新的逍遥。但是这里没有说什么修行的话,你只要是见、闻都可以,都算数,最后就是“嘱累”。
  • #任嘉伦[超话]##欧诗漫品牌代言人任嘉伦##任嘉伦烈焰# #任嘉伦无忧渡# #任嘉伦祁连山# #任嘉伦宣夜# 我不知道该怎么表达这份喜欢,但我知道我喜欢你,
  • 高仿的崛起 高仿产品的兴起源于消费者对奢侈品的需求不断增加,但又无法负担其高昂的价格。 危害 MCM高仿产品的流行对品牌和消费者都有害: 品牌声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