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集 12 上

【九一、当起自心。生于西方极乐世界。于莲华中。结跏趺坐。作莲华合想。作莲华开想。】
  我们先看这一段。这一段是教我们观想我们坐在莲花当中,观想莲花开合,莲花开,莲花合起来,莲花合起来我们就在莲苞里面。做这种观想,修这个法门,我记得在《净土圣贤录》,好像在唐、宋那个时代,有两位出家比丘修观想莲花往生极乐世界。观想,心要很定,心要很细,这个观想才能成就。这个观想我们目前做不到。如果你要修这个法门就先用想的,因为观想它有观察,有作观在里面。天台宗他们都以三止三观这个原理,止观的原理来修。净土的有净土的方法,直接修观想。莲花,西方极乐世界的莲花长得怎么样我们没看到,现在我们能够想象的,只能根据我们看到的,现在我们这个世间的莲花,还有荷花长得也很像莲花,目前我们看到的,就是像我们画的佛像,一瓣一瓣的莲台。极乐世界的莲花是不是长得这个样子?我们没看过,也不知道。但是我们现在要去观想这个莲花,也只能从我们现在看得到的去想,这个样子去想,观想我们坐在莲花里面莲花合起来,莲花开。现在我看到大陆有些寺院,他们做一些莲花,现在有电动的,还有青色青光、白色白光、赤色赤光、黄色黄光,做四种颜色,然后用机器这样一开一合、一开一合,就去想那个电动的。我们现在能想也是只能这样想,古人他们也有做这样的观想。下面这一段给我们讲,观想莲花的开合,还要有观想这个光来照我们的身,我们再接着下面的文:
  【莲华开时。有五百色光来照身想。眼目开想。见佛菩萨满虚空中。水鸟树林。及与诸佛。所出音声。皆演妙法。若出定时。忆持不失。名见阿弥陀佛极乐世界。】
  观想成就,我们现在做这个观想,莲花开的时候,『有五百色光来照身想』,「五百色光」,五百种颜色的光明来照我们的身体,我们能不能想到这五百道这种色光来照身体?我看要想五道就很难,想到五百道色光,我想难度就更高了。你观想莲花开,不是说莲花开合这样就好了,还要观想五百色光来照我们身体,这样的观想。『眼目开想』,「眼目」就是你眼睛打开、张开,要怎么想?想『见佛菩萨满虚空中』,见到佛菩萨充满了虚空。『水鸟树林,及与诸佛』,你看到极乐世界的水,还有鸟。我们读《弥陀经》都读到鹦鹉这些鸟,还有树林,它的七宝行树,以及见到诸佛。见到这些诸佛就是正报,「水鸟树林」是依报,依报就是环境,极乐世界的环境,正报就是阿弥陀佛、观音、势至、诸上善人。『所出音声,皆演妙法』,在极乐世界不但佛菩萨,佛讲经说法,依报的六尘也都在说法,水流声,风吹树叶回响的声音,那也是在说法,空中也在说法,地面也在说法,水池当中也在说法,还有这些鸟也在说法。不但佛菩萨说法,这些依报环境每一样物质统统在说法,这个法是妙法,妙法就是让我们觉悟的法,就妙了。
  『若出定时,忆持不失』,你入定观想这个境界现在眼前,出定也是没有忘记掉,这个境界还是保持不丧失。这样这一观就观成就了。这一观观成就,『名见阿弥陀佛极乐世界』。大家想看看,这个观想,心没有得定就没有办法成就。一定要得定、得三昧,观佛三昧,观想佛、菩萨、极乐世界,得三昧就是得定,这一观成就就见到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你见到无量寿佛的极乐世界,那就肯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我们现在愿不切,往生西方愿不切,就是你没见到,对这个经不熟悉,所以愿不切。你一旦见到了,那没有一个不想往生的,太庄严了。所以观想成就个个往生极乐世界,他自然信愿就生起来了,不要一直劝,因为你看到了。看到了你还不去,那真的头脑有问题。现在你为什么不想去?因为你没看到,你还有怀疑,半信半疑,到底有没有?到底我能不能往生?我佛念这么久都还没看到佛来。那你疑问一大堆,总是夹杂在里面,这个夹杂就是一个障碍,应该把这个疑放下。
  因此我们现在能够修的,实在讲只有持名念佛方便,持名念佛,不劳观想,你不用去观想。观想还要费很大的功夫,不要说想这么多,你光想一项就很难观想得成就。比如说第一观你能看到的太阳要下山那个红红的太阳,那个你看到了。佛在《观经》讲,除非你生下来眼睛就瞎了,不然每个人都会看到那个太阳。然后你去看,那个太阳圆圆的,因为我坐车常常看着西方,就是落日悬鼓红红的,你就站在那里观,去观。我刚出家的时候,在佛陀教育基金会在顶楼,十二楼出去阳台,我就往西方看,太阳快下山红红的,就看那个太阳,观想第一观。太阳一下山,我也就没有了。观想就是你观想红红的太阳,你观想到眼睛张开、眼睛闭着,太阳升起来、太阳下山,你的眼前,太阳要下山那个太阳的样子、颜色都在眼前。眼睛张开,那个太阳在眼前;眼睛闭着,那个太阳也在眼前,这样这一观才算观成就。第一观如果观成就了,那就肯定往生极乐世界了。
  十二观不一定说每一观都观成就,你只要其中有一观观成就了,比如说这一观观莲花开合,你这一观观成就,你就往生了。有的功夫比较好他可以多修几种观想。但是一种观想观成就,其他也比较容易,得定就比较容易。观想的确心要得定,心要很细,的确也不是我们一般人大家都能够修学的。因此古来祖师大德对观想的理论,在解门方面是常常提出来讲,来讨论来讲。但实际上修大家还是采用持名念佛,持名念佛比较方便,我们现在用的就是持名念佛,持名念佛你不用去观想,执持名号。执持名号这个方法是最殊胜、最方便,而且最圆满、最究竟的。所以我们不能小看持名念佛,因为持名念佛它暗合道妙,通实相念佛,通最高的实相念佛。所以祖师大德也都大部分采用持名念佛的多。
  好,我们再看下面九十二段:
  【九二、定散无遗。守心常忆。观心明净。诸恶不生。】
  善导大师把十六观他分为定善跟散善,散乱的散,前面的十三观属于定善,定善都要得定,得禅定,散善就是你还没有达到禅定的功夫,它有分定善跟散善。第一观到第十二观想的禅定功夫要深,十三观观像念佛那也要禅定。后面九品往生,三福九品都列入散善,因为没得禅定,所以是散善。散善回向发愿也能往生,如果你定功比较深,往生品位比较高;定功比较浅,或者只有修福还没有得定,往生品位比较低;乃至造五逆十恶,临终一念十念,忏悔往生的,那品位低。『定散无遗』,这里的意思也就是说,你入定,还有出定,你都没有遗失掉,这个境界始终保持着,这个地方它是讲这个意思。比如说前面讲跏趺而坐,跏趺有双盘、有单盘、有如意坐,这是入定,入定这个境界现前。你出定,没有入定,放松了,这叫散,比如说你跏趺而坐,你站起来,你走动了,这个散,这个散不是散乱的散,它就是出定。出定没有在那边打坐,你这个境界还是没有遗失掉,还是保持着。所以『守心常忆』,在入定或者没有入定,这个境界总是要守着,「常忆」就是不忘记,乃至你在睡梦当中这个境界还是保持着。『观心明净,诸恶不生』,你这观想的心,「明净」,明是明白,净是清净,观想很清楚、很明白,心很清净,这个时候我们当然就「诸恶不生」,心入定了。这在戒讲叫定共戒,你得定自然诸恶不生,不会造恶业,这就是戒,这个戒属于定共戒。

跟悟道法师学 净土集 12 上

【九一、当起自心。生于西方极乐世界。于莲华中。结跏趺坐。作莲华合想。作莲华开想。】
  我们先看这一段。这一段是教我们观想我们坐在莲花当中,观想莲花开合,莲花开,莲花合起来,莲花合起来我们就在莲苞里面。做这种观想,修这个法门,我记得在《净土圣贤录》,好像在唐、宋那个时代,有两位出家比丘修观想莲花往生极乐世界。观想,心要很定,心要很细,这个观想才能成就。这个观想我们目前做不到。如果你要修这个法门就先用想的,因为观想它有观察,有作观在里面。天台宗他们都以三止三观这个原理,止观的原理来修。净土的有净土的方法,直接修观想。莲花,西方极乐世界的莲花长得怎么样我们没看到,现在我们能够想象的,只能根据我们看到的,现在我们这个世间的莲花,还有荷花长得也很像莲花,目前我们看到的,就是像我们画的佛像,一瓣一瓣的莲台。极乐世界的莲花是不是长得这个样子?我们没看过,也不知道。但是我们现在要去观想这个莲花,也只能从我们现在看得到的去想,这个样子去想,观想我们坐在莲花里面莲花合起来,莲花开。现在我看到大陆有些寺院,他们做一些莲花,现在有电动的,还有青色青光、白色白光、赤色赤光、黄色黄光,做四种颜色,然后用机器这样一开一合、一开一合,就去想那个电动的。我们现在能想也是只能这样想,古人他们也有做这样的观想。下面这一段给我们讲,观想莲花的开合,还要有观想这个光来照我们的身,我们再接着下面的文:
  【莲华开时。有五百色光来照身想。眼目开想。见佛菩萨满虚空中。水鸟树林。及与诸佛。所出音声。皆演妙法。若出定时。忆持不失。名见阿弥陀佛极乐世界。】
  观想成就,我们现在做这个观想,莲花开的时候,『有五百色光来照身想』,「五百色光」,五百种颜色的光明来照我们的身体,我们能不能想到这五百道这种色光来照身体?我看要想五道就很难,想到五百道色光,我想难度就更高了。你观想莲花开,不是说莲花开合这样就好了,还要观想五百色光来照我们身体,这样的观想。『眼目开想』,「眼目」就是你眼睛打开、张开,要怎么想?想『见佛菩萨满虚空中』,见到佛菩萨充满了虚空。『水鸟树林,及与诸佛』,你看到极乐世界的水,还有鸟。我们读《弥陀经》都读到鹦鹉这些鸟,还有树林,它的七宝行树,以及见到诸佛。见到这些诸佛就是正报,「水鸟树林」是依报,依报就是环境,极乐世界的环境,正报就是阿弥陀佛、观音、势至、诸上善人。『所出音声,皆演妙法』,在极乐世界不但佛菩萨,佛讲经说法,依报的六尘也都在说法,水流声,风吹树叶回响的声音,那也是在说法,空中也在说法,地面也在说法,水池当中也在说法,还有这些鸟也在说法。不但佛菩萨说法,这些依报环境每一样物质统统在说法,这个法是妙法,妙法就是让我们觉悟的法,就妙了。
  『若出定时,忆持不失』,你入定观想这个境界现在眼前,出定也是没有忘记掉,这个境界还是保持不丧失。这样这一观就观成就了。这一观观成就,『名见阿弥陀佛极乐世界』。大家想看看,这个观想,心没有得定就没有办法成就。一定要得定、得三昧,观佛三昧,观想佛、菩萨、极乐世界,得三昧就是得定,这一观成就就见到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你见到无量寿佛的极乐世界,那就肯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我们现在愿不切,往生西方愿不切,就是你没见到,对这个经不熟悉,所以愿不切。你一旦见到了,那没有一个不想往生的,太庄严了。所以观想成就个个往生极乐世界,他自然信愿就生起来了,不要一直劝,因为你看到了。看到了你还不去,那真的头脑有问题。现在你为什么不想去?因为你没看到,你还有怀疑,半信半疑,到底有没有?到底我能不能往生?我佛念这么久都还没看到佛来。那你疑问一大堆,总是夹杂在里面,这个夹杂就是一个障碍,应该把这个疑放下。
  因此我们现在能够修的,实在讲只有持名念佛方便,持名念佛,不劳观想,你不用去观想。观想还要费很大的功夫,不要说想这么多,你光想一项就很难观想得成就。比如说第一观你能看到的太阳要下山那个红红的太阳,那个你看到了。佛在《观经》讲,除非你生下来眼睛就瞎了,不然每个人都会看到那个太阳。然后你去看,那个太阳圆圆的,因为我坐车常常看着西方,就是落日悬鼓红红的,你就站在那里观,去观。我刚出家的时候,在佛陀教育基金会在顶楼,十二楼出去阳台,我就往西方看,太阳快下山红红的,就看那个太阳,观想第一观。太阳一下山,我也就没有了。观想就是你观想红红的太阳,你观想到眼睛张开、眼睛闭着,太阳升起来、太阳下山,你的眼前,太阳要下山那个太阳的样子、颜色都在眼前。眼睛张开,那个太阳在眼前;眼睛闭着,那个太阳也在眼前,这样这一观才算观成就。第一观如果观成就了,那就肯定往生极乐世界了。
  十二观不一定说每一观都观成就,你只要其中有一观观成就了,比如说这一观观莲花开合,你这一观观成就,你就往生了。有的功夫比较好他可以多修几种观想。但是一种观想观成就,其他也比较容易,得定就比较容易。观想的确心要得定,心要很细,的确也不是我们一般人大家都能够修学的。因此古来祖师大德对观想的理论,在解门方面是常常提出来讲,来讨论来讲。但实际上修大家还是采用持名念佛,持名念佛比较方便,我们现在用的就是持名念佛,持名念佛你不用去观想,执持名号。执持名号这个方法是最殊胜、最方便,而且最圆满、最究竟的。所以我们不能小看持名念佛,因为持名念佛它暗合道妙,通实相念佛,通最高的实相念佛。所以祖师大德也都大部分采用持名念佛的多。
  好,我们再看下面九十二段:
  【九二、定散无遗。守心常忆。观心明净。诸恶不生。】
  善导大师把十六观他分为定善跟散善,散乱的散,前面的十三观属于定善,定善都要得定,得禅定,散善就是你还没有达到禅定的功夫,它有分定善跟散善。第一观到第十二观想的禅定功夫要深,十三观观像念佛那也要禅定。后面九品往生,三福九品都列入散善,因为没得禅定,所以是散善。散善回向发愿也能往生,如果你定功比较深,往生品位比较高;定功比较浅,或者只有修福还没有得定,往生品位比较低;乃至造五逆十恶,临终一念十念,忏悔往生的,那品位低。『定散无遗』,这里的意思也就是说,你入定,还有出定,你都没有遗失掉,这个境界始终保持着,这个地方它是讲这个意思。比如说前面讲跏趺而坐,跏趺有双盘、有单盘、有如意坐,这是入定,入定这个境界现前。你出定,没有入定,放松了,这叫散,比如说你跏趺而坐,你站起来,你走动了,这个散,这个散不是散乱的散,它就是出定。出定没有在那边打坐,你这个境界还是没有遗失掉,还是保持着。所以『守心常忆』,在入定或者没有入定,这个境界总是要守着,「常忆」就是不忘记,乃至你在睡梦当中这个境界还是保持着。『观心明净,诸恶不生』,你这观想的心,「明净」,明是明白,净是清净,观想很清楚、很明白,心很清净,这个时候我们当然就「诸恶不生」,心入定了。这在戒讲叫定共戒,你得定自然诸恶不生,不会造恶业,这就是戒,这个戒属于定共戒。

【佛门观察】为何有人不求解脱而学佛,也会有受用?


关注

闲聊时,一位同修说,他学佛不奢望了生脱死,今生只求做个好人就好了,了生脱死好像是太遥远的事情,恐怕难以圆成。

无独有偶,另一场合,又遇到一位女士,她说念佛只求心静,让自己心情愉快就好了,其他的不追求。

学佛多年的老师兄老师姐,居然不以求解脱成就为学佛终极目标,真是让人啼笑皆非。但这又是当前学佛队伍中的普遍现象。

诚然,一些人因为未深入佛门,所以对“学佛修行”存在一些误解,若无正知正见指导,也容易陷入误区。

那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学佛若不求了生脱死,会有受用吗?为什么有人不以解脱为目标而学佛也会有受用?

我们先来了解什么是受用?

《受用论》有云:“受用二字属广义用词。凡所做的每一件事,其中都含摄受用之义,又名享受义,故好事坏事幸福痛苦之行业,都脱离不了内含之因果受用,故所以受用乃属随因显果实相广义也,它包括世间法、出世法。修行学道之人,以修炼功行二法,产生法益觉受为受用,无论是佛教、道教、天主教等等,都是为了通过修行而得应有合法享受(受用)。邪门外道通过种种不正之邪法而得受用。”

以下讨论的受用是佛教之受用,不涉及其他。

每个人的根器、因缘各异,所以学佛的目的也不一样。有人想求财源广进,有人求名位双收,有人求身体健康,有人求家庭和睦、人丁兴旺,也有人求脱离六道轮回,得大自在。

虽然大家都上香、礼拜,念佛诵经,修行修法,但有人有受用,有人无受用。所以,我们谈谈学佛受用的几个层次了。

这类人佛号常挂在嘴边,也诚心祈求,虽能得一些受用,如心态的平静安逸,财富增长了,身体转好了,家庭和睦了,子孙绵延了,得到了一定的受用。但这些受用属于人天福报的范畴,是有相、有限量的,终有一天会消耗完。犹如一个农夫,家有良田十亩,却不善开垦,只开辟了寥寥一亩田,还杂草丛生,何谈“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呢?那一亩薄田的收成,不知不觉就吃完了。吃完了,依然不耕耘,那就饱尝饥饿之苦了。

还有一类人,虽以了生脱死为目的,但学佛多年,还没有断疑生信,一会儿怀疑佛法不真,一会儿怀疑上师不正,一会儿怀疑自己业力重,修不起来。经过多年修证,也会有些许的幻境,满以为是证量功夫,其实边际都不着。这样的人,给他佛法的种子,也修不起受用,得不到殊胜法益的。因为种子坏掉了,如何开出菩提的花朵,结出成就的硕果呢?

《金刚经》云:“断疑生信,绝相超宗。”早日忏悔去掉疑心,跟随真正的上师虔心修学吧。

为何学佛?为了生死。了生脱死是学佛人的真正目的,也是修行的终极目的。学佛人依于修行,深入修法,得神通广大,法力无边,幸福无碍之受用,超脱六道轮回,飞跃生死苦海。

如侯欲善居士先去极乐世界参观,再回到人间安排好家事往生净土;普观法师成就肉身舍利巍巍而立;禄东赞法王生死自由,墨迹未干潇洒圆寂;因海圣尊圆寂10天后法体神变成就金刚不坏身,开创佛史新圣章。一系列现代社会有名有姓的成就者历历在目,震撼世人。

既然真正的学佛修行者有如此了生脱死的大受用,为什么有人不以此为目标呢?因为他们迷离颠倒了,修了徒劳行、黑业行和有过行还不自知。

若不相信六道轮回的可怕,只想快乐逍遥过今生,说到死,轻描淡写一句——死了就死了,人总有这一天!那真的是太愚痴了,不知因果报应如影随形,下辈子哪还有机会做人哦。杀一条生命,就要偿还一世,这一生何止伤害了一条生命,遍地都是!恐怕三恶道之苦不可少!想到这里,还能说好好过完今生就好了吗?

佛学与佛法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若只是研究经教,哪只是在佛教理论层面,不知佛法有证量功夫,真空妙有之证境。

如达摩祖师一苇过江,释见慧法师以每小时700公里速度飞行!不以了生脱死为目的的人,任你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也只是在佛门外徘徊,不明真理,不得其法,相当于小孩捡了黄金,却不知其珍贵,弃置一旁而蒙尘。

也有人虽进入佛门了,知道佛法的伟大殊胜,依然只求今夕过好,不求来日得道。他们不明无常、不怕无常,总觉得来日方长,我明天再修行吧,这也是很多人修不起佛法,不能得法益受用的原因。因为从“明日再修行”这个念头生起的当下,就已经种下了懈怠、堕落的因了,那就只能结空幻、虚无的果。

总而言之,虽都是学佛人,学佛的真正目的——了生脱死还不明了,那就是因地不真,因地不真自然就走到偏道,不能成就解脱,谈不上证果登地圆满佛道了。

若只求人天福报,那是“买椟还珠”,不解真谛,把宝珠舍弃,而把木雕盒子当了宝贝,依然会轮回。

所以说,要得大受用,不生不灭,神通广大,法力无边,无有痛苦,只有幸福,那就得首先明确学佛目的,修行与修法双运结合,才能逐步深入证境,达至幸福之彼岸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最后总结了整本书的内容,说明了改命要立志而行,命自我立,有了志向而努力,自然可以改变命运。他以自己的人生经历告诫我们,人的命运是可以改变的,其关键在于多做善事积
  • 冷气来袭 弥漫着圣诞节的味道 今年的圣诞节愿望是可以和朋友们一起过圣诞节赶在国考之前赶紧北上看雪 工作后最向往快乐,一直惦记着自己的人成为了我的半个世界。#E
  • 德克勒克笃定有他的历史地位,他在1990年2月2日宣布,将监禁27年的曼德拉释放,并解除对黑人解放运动的禁令,实际上宣告了南非白人少数统治时代落幕。他曾说:“我
  • ”对于该不该的问题,家住铜仁的黄阿姨今年也有话要说,数年前她因头晕、心绞痛被诊断患上了高血压、冠心病等多种慢性疾病,以前乡里的医保宣传员小张总来动员大家参加居民
  • 虚空本来就无花,心有病的人就见到虚空花,心有病就是执着,我众生有执着的心病,就见到了山河大地、日月星辰、我相、人相、众生相,看起来真正有那么一回事,可是悟道的人
  • 8、如果快乐太难,那就祝你腰缠万贯9、半山腰总是最挤的 你得去山顶看看10、所有的失败都是上帝在考验你是否真的热爱11、あなたもきっと、誰かの奇跡 (你也一定
  • 人的一生不长,简单生活不难,有些事,别问别人为什么,多问自己凭什么,凡事都从自己找原因,不为失败怪别人,别做太多自己不想做的事,别只顾及别人的感受,却委屈了自己
  • 天地的运行,必须要有太阳,人身的阳气需要调和,才能巩固它的防护功能,不然就会招致病邪的侵入。冬天养肾不仅能增强人的御寒能力,还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和抗病力,延缓衰
  • 市场监管小贴士:根据《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河南省交通运输厅文件》豫发改收费[2012]228号的《河南省高速公路救援服务收费(试行)》和《洛阳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第二、态度和缓,少些我认为,多些理解很多时候男人之所以会厌恶女人,其实就是因为妻子总是读不懂自己在想什么,甚至于总强迫自己做一些根本不乐意做的事情,甚至于总是无
  •   可再加念21遍或49遍大悲咒心咒:  嗡Ong 乏fá及jí喇lǎ 达dá尔ěr嘛mā 赫hē利lì  9、补缺真言(所念的彿号、经、咒语,不但圆满,而且可
  • ④生产商依旧是莹特丽公司,全球top30化妆品巨头中,28家是它的合作伙伴。该片围绕超能勇士/野兽之战展开,地球上的战斗不只在汽车人和霸天虎之间,巨无霸、原始兽
  • 有哪些惊艳到你的诗词?#诗词# 1.“何时杖尔看南雪,我与梅花两白头。” 去年南京大雪时,刚好看到这句,心生欢喜。 2.“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
  • 国教nb!本来没什么期待,没想到现场气氛这么热烈,默默感叹一句年轻真好,印象中上一次看学校篮球赛还是在本科跟姐妹在观众席一起吃零食一起欢呼(顺便讨论一下哪个学弟
  • 自性本无生死,只为众生执我,谬以表层意识为自心,无明为本性,流落六道,轮回旋转,如无舵之舟,无有定向,于生死海,难登彼岸。自从顿悟了无生,于诸荣辱何忧喜。
  •     2020庚子年,财官一起到,2021辛丑年,伤官生财,你的事业、工作、财运有一定的好转,被骗的钱财有望追回。“这是执行手段都没有的一个制度优势。
  • 最近一直没和爸爸妈妈视频或者语音大抵是觉得我很忙,妈妈开始向我分享“行程”比如今早做了什么饭,爸爸吃了几个馒头,又比如今天家里下雨了你在外面要穿厚点渐渐的我也开
  • [傻眼]#全球近100家苹果店已重新开放#【DIY水果布丁】1.水果洗净,去皮取缔,切小丁;2.果冻粉、水、糖、柠檬汁一同放入锅中,搅拌均匀,小火加热至沸腾,搅
  • 女人要柔情似水,是要给爱你的人和你爱的人。女人要感恩戴德,有舍有得的格局,是要给贵人和合作伙伴的人女人要自爱自尊,是要对得起自己的身躯和灵魂。
  • 那我就谢谢上天吧,让我在最合适的时间遇到最情投意合的你。#品牌[超话]# 这样的天气就适合睡觉聋哥早早的钻进笼子里[摊手]不陪我玩[白眼]我要回卧室拉上窗帘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