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见五蕴皆空》

智慧不产生作用时,菩萨和众生是一样的;智慧产生作用时,对菩萨自己来讲是断除一切烦恼,对众生来讲是菩萨普度一切众生。

智慧的产生分成四个层次:闻、思、修、证。首先要听闻佛法及修行的方法,以正知正见作为指导,确实修行才能证得五蕴皆空,产生智慧。

闻、思、修、证,也可以说成闻、修、思、证。思是修的一部分,思是指修观行,是思惟的意思。不是思想的思。修行有散心修与专心修,专心修才叫作思惟。有修才能证,《楞严经》上认为思辨可以产生智慧。在印度及西藏佛教有一派学者就是主张以辩论的方法产生智慧,不一定要修禅定。我是以禅修的观点来解释闻、思、修、证。是以藏传佛教的《菩提道次第广论》及南传佛教《清净道论》为依据。

菩萨是以闻、思、修而证得五蕴皆空的境界,一切智显现而得解脱;以根本智产生的力量,以无量法门帮助众生,使众生得解脱,这是道种智的功能;能尽知诸法自度度他,是一切种智。

五蕴

五蕴中的色,是物质的;受、想、行、识,是精神的。五蕴是构成我们世间每一个人的必要因素。

色──就是地、水、火、风,总称四大。包括我们物质的身体及身体所处的环境。

受──感受的意思。

想──判断。

行──判断后如何处理。

由于受、想、行这三个心理活动,能推动我们的身体行为及言语行为。

识──以「受」、「想」、「行」的心理活动,操作物质的「色」身,以物质的「色」身和「受」、「想」、「行」的心理作用合一,就产生了第五蕴的「识」。

如果没有识蕴只有前面四个蕴,就成了唯物论,识蕴是生命的主体,从过去生到这一生,从这一生到来生,都是靠它。而前四蕴的活动所产生的业力的结果就是识蕴。它是「去后来先做主翁」,投生时它先来,死亡时它最后走,然后到另外一生去投生,也是它先到。现代的植物人的色蕴及识蕴还在,只是丧失了受、想、行三蕴的功能。

大乘的菩萨、小乘的阿罗汉、一般的凡夫,各以不同的层次看五蕴。

大乘的菩萨:以如实空的立场看五蕴。对五蕴构成的我,不起执著,对个别的五蕴现象也不执著,所以可以不恋生死,也不怕活在生死中。既然不贪著五蕴也不厌恶五蕴,所以在生死中继续度众生,不必逃离生死。

小乘的阿罗汉:以分析空的立场看五蕴,由五蕴构成的我是空的,五蕴本身是法,其个别的五蕴并不空。所以也难从五蕴组合成的自我得到解脱,但是个别的五蕴法还在,我执消除而法执仍在,故非究竟。

一般的凡夫:不论知不知道有五蕴,但是五蕴构成的我是在运作,而且事实上处处在对五蕴生起我的执著,所以不知五蕴皆空。

多数的凡夫,根本不知道五蕴组成的我是空的,即使在观念上知道是空,事实上烦恼及执著还在,一般人在世界上,每日在贪、瞋、痴、慢、疑中生活,对身外的事物有要追求的、放弃的、喜爱的、厌恶的感觉。对自身也有骄傲、自卑、没有安全感,这都是不知五蕴皆空,五蕴组合的自我也是空。如果能以小乘的慧眼来离我执,菩萨的法眼来离我法二执,便是般若的功能,菩萨的法眼便是般若。

凡夫也可以用五停心观中的十八界分别观及因缘观,在《楞严经》中称为二十五圆通法门,即是二十五种观法,也都以五蕴的身心为基础。若以五蕴配十八界,则色蕴中有四大,包括身体的六根、外在环境的六尘、心理现象的六识,加起来便是十八界。

因此,不论是《楞严经》二十五种圆通法门的菩萨禅观,或是五停心的基础禅观,都不会与五蕴无我、五蕴皆空的禅修方法相违。



「空」的梵文śūnyatā是对「有」的否定,但又不同于虚无论的断灭见。

空的意思,在原始佛教,便是从生灭现象的观照而发明的。所谓此生故彼生:烦恼起,生老病死生;此灭故彼灭:烦恼灭,生老病死灭。有生有灭,生灭无常,便是空。

大乘中观的空义,是依龙树菩萨《中观论》所持的见解为准,该论〈观四谛品〉有二偈,相当重要。「以有空义故,一切法得成;若无空义者,一切则不成。」

这明言空义,能成就一切法,若无空义,一切法都不得成就。空是无碍无阻义,如果遇到任何阻力,便表示自心中尚未能实证空义,也未能以般若智慧来照见诸法似有而实空。什么原因呢?则另有一偈云 :「众因缘生法,我说即是无;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

此与原始佛教所说「此生故彼生,此灭故彼灭」的道理相同,凡是因缘合成的现象,自性皆是空的,不仅自性空,此空也是空。说诸法是有,是有的假名;离开有无二边,即是中道,即是《般若经》所说的空义。

舍离有无二边,也不执持中间,才是真正的中道实相的空义,空中无有相,也无无相,所以空义能成一切法,也能破一切执著相。

照见

「照」是观察,「见」是体验,以甚深的般若智慧,观照体验五蕴等一切诸法的自性皆空。以般若的角度来看世间现象,空与有是相反相成的,看似矛盾而实际统一,且又是超越的。  

【转存】
空性

佛教术语之一

空性,全称闻思空性,是佛教术语。闻思空性的意义,雪歌仁波切开示彼器随生诸功德,常能正受住净戒,勤行布施修悲心,并修安忍为度生,善根回向大菩提,复能恭敬诸菩萨。

空性见与大悲心双运,这两者的结合非常的深广,能够修学这样的空性见的菩萨行者,他是非常值得尊敬的。

基本信息

中文名

空性

外文名

Everything is empty

定义

佛教

术语,闻思空性

空性来源

空性者,空间之本性、本体、本质即是,汝心亦是!无处不在,细微无色,如空如水,不能眼见,不生不灭,不增不减,遍尽虚空,一切万物之本,此是一切众生觉悟成佛之本,亦是佛之神力之本与智慧之本,空性如水,能得入者,一切悉知,正等正觉。

空性即名佛性,简名为空,或名为佛、第一义、涅槃、圆觉、虚空、真空、真如、本质、真心、法身、自性、心性、如来藏性、菩提、太极等名,异名虽多,实相不二,法界一如!世界构成之四大元素,皆以它为根本,空性运动,则能变化出四大元素的现象,进而形成世界,现象是虚假的,所以必须以不断运动才能维持,并且无常败坏,只有空性才是唯一的真实,空性即是本质,空间的基本构成元素,因不能以肉眼而见,佛故概说为虚空,而不是虚无,它非有非无,动则能显一切万物之相而非有,静则如太空而无一物亦非无,不堕有无生灭之道,能周而复始,流转不息,故名太极。

空性解说,以楞严经为尊,七处证心,深解空性、妙明真心,了达一切。故言:性觉真空,性空真觉,周遍法界,清净本然。一切佛经,皆唯讲本心,讲离相,讲涅槃,讲禅定,讲空性,讲法身,讲虚空,而不说肉身、色身、人身、妄想、道理等是解脱之体。

太空一切皆是空性、佛性,自心本体亦是空性,真心者,非指人之思想或感情,而是指能产生一切意识与思想的本来之质,即本质。故如佛所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只因执着颠倒妄想、种种虚妄的运动现象以为真实,而不能证得永恒本有的妙明真心。

世间诸法,相妄性真,所以金刚经言:凡一切相皆是虚妄!一切现象皆是虚假的,故名离一切相,即为见佛,得佛,见空,见一切本质,见自心,如如不动,不生不灭,本自永恒,不染一尘,不着诸有,本自解脱,不用余物,无法而法。

世人为何见不到空性,见到真理?不见自性故。大乘圆觉经:

善男子。无上法王有大陀罗尼门。名为圆觉。流出一切清净真如菩提涅槃及波罗密。教授菩萨。一切如来。本起因地。皆依圆照清净觉相。永断无明。方成佛道。云何无明。善男子。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犹如迷人四方易处。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譬彼病目见空中花及第二月。善男子。空实无花。病者妄执。由妄执故。非唯惑此虚空自性。亦复迷彼实花生处。由此妄有轮转生死。故名无明。善男子。此无明者。非实有体。如梦中人。梦时非无。及至于醒。了无所得。如众空花。灭于虚空。不可说言。有定灭处。何以故。无生处故。一切众生。于无生中。妄见生灭。是故说名轮转生死。善男子。如来因地。修圆觉者。知是空花。即无轮转。亦无身心受彼生死。非作故无。本性无故。彼知觉者。犹如虚空。知虚空者即 空花相。亦不可说。无知觉性。有无俱遣。是则名为净觉随顺。何以故。虚空性故。常不动故。如来藏中。无起灭故。无知见故。如法界性。究竟圆满。遍十方故。

《菩萨戒经》云:戒本源自性清净。识心见性,自成佛道。即时豁然,还得 本心。

坛经:

善知识!法无顿渐,人有利钝。迷即渐劝,悟人顿修。识自本心,见自 本性。悟即元无差别,不悟即长劫轮回。

善知识!外离一切相,是无相。但能离相,性体清净,是以无相为 体。

大般涅槃经:

善男子。譬如虚空是一切物之所住处。因虚空是一切物所来之处。

世尊。如佛所说义如是者。何故说言一切众生悉有佛性。善男子。众生佛性虽现在无不可言无。如虚空性虽无现在不得言无。一切众生虽复无常。而是佛性常住无变。是故我于此经中说。众生佛性非内非外犹如虚空非内非外。如其虚空有内外者。虚空不名为一为常。亦不得言一切处有。虚空虽复非内非外。而诸众生悉皆有之。众生佛性亦复如是。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修大涅槃微妙经典。不见虚空。何以故。佛及菩萨虽有五眼所不见故。唯有 慧眼乃能见之。慧眼所见无法可见。故名为见。若见无物名虚空者。如是虚空乃名为实。以是实故则名常无。以常无故无乐我净。善男子。空名无法无法名空。譬如世间无物名空。虚空之性亦复如是。无所有故名为虚空。善男子。众生之性与虚空性俱无实性。何以故。如人说言。除灭有物然后作空而是虚空实不可作。何以故。无所有故。以无有故当知无空。是虚空性。若可作者则名无常。若无常者不名虚空。善男子。如世间人说言虚空无色无碍常不变易。是故世称虚空之法为第五大。善男子。而是虚空实无有性。以光明故。故名虚空实无虚空。犹如世谛实无其性为众生故说有世谛。善男子。涅槃之体亦复如是。无有住处。直是诸佛断烦恼处。故名涅槃。涅槃即是常乐我净。涅槃虽乐非是受乐。乃是上妙寂灭之乐。诸佛如来有二种乐。一寂灭乐。二觉知乐。实相之体有三种乐。一者受乐。二寂灭乐。三觉知乐。佛性一乐以当见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名菩提乐。

#无上智慧[超话]#(65)法师法语
我们修是修心呐!所以我在讲《过五关斩六将证菩提》的时候,首先帮助大家证初果罗汉,解决你不落三恶道的问题。那么怎么样解决这个问题呢?有些人他即使相信有来世,但他就不懂得为什么有来世,这还是迷信。必须要正信有来世,正信肉团身不是我,你才能证初果罗汉。

请看下面开悟的楞严经,成佛的妙法莲华经,收藏好慢慢看,受益无穷,功德无量,生生世世大解脱,大法难闻,人生难得,请珍惜自己的法身慧命,阿弥陀佛

1⃣️ 《过五关斩六将证菩提》

▶️ 网页链接

2⃣️ 《如是我闻真实义》

▶️ 网页链接

3⃣️ 《法华经讲记》

▶️ 网页链接

4⃣️ 《楞严经讲记》

▶️ 网页链接

5⃣️ 《心经讲记》

▶️ 网页链接

6⃣️ 《阿弥陀经讲记》

▶️ 网页链接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甚至春雨  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无所依靠的日子里,我们学会了相互扶持,分担寒潮,风雷,霹雳,也分享雾霭,流岚,虹霓。
  • 我一般带妆6-8h,妆面都还很好看,这个抗氧化效果做的很棒,因为添加了双抗精华几乎不怎么暗沉,而且会和皮肤融合的很好,底妆看起来还是很细腻。!
  • 但似乎写它的小说不多,许多人认为,我是乡村题材的作家,其实现在的小说哪能非城即乡,新世纪以来,城乡都交织在一起,人不是两地人了,城乡也成了我们身份的一个分布的两
  • 讲究卫生是对一个食品店最基本的要求,一没戴手套二还要用那个锤给我捣虾滑,这谁还吃得下[黑线]英语课激情抽卡[打call]一开始垫了48抽第一个十连(也就是第58
  • 温柔文案高级原图在主页置顶❤️❤️ 祝你每天的生活都充实而有意义今天被朋友夸可爱了原来快乐这么简单把烦心事丢掉 腾出地方装鲜花祝我们發財 被愛 好運常在读书 买
  • 我真的被可爱洗了,而且之前炸毛丹丹的娃都是开嘴笑的或者圆圆的嘴巴,我觉得不符合丹丹原型,所以一直想要一只抿着嘴的,猫猫我这辈子估计是收不到了,就找了一只比较符合
  • 关于加盟店开办和退出:连锁企业增加加盟店的,连锁企业应当向拟加盟的单体药店发证机关提交符合“七统一”管理的证明资料,申请将单体药店《药品经营许可证》的经营方式变
  • 这几个妹妹姐姐真的太搞笑了,随手看到什么都能像讲相声,整家衣服店都被点评了,还说要带我打游戏。笑得我嗓子都哑了,搞不懂怎么会有这么可爱搞笑的妹妹!
  • 冲着姐弟恋看的,我只能呵呵一下,现实中要找个这样的弟弟男友,很难[哈哈]现在我眼里的男人们,就是累赘+浪费时间的代名词,年轻时的我付出了太多真心,不管年龄小的,
  • BEYOND乐队的奋斗足迹也是音乐人的榜样。「琴报」黄家驹的小时候恋人黄家驹,香港摇滚乐跨时代般的人物,前卫的编曲,一针见血的语句,让他在人们的心中留下难以忘怀
  • “在生活的一餐一饭中品味生活”虽然生活方式会有所不同,我们却一样热爱生活,我还有我热爱的“嘉”[可爱]爱仕达一直是国民信任的炊具大品牌,任嘉伦演绎的《周生如故》
  • !!
  • 拍照就是一種宣傳、集客能力,對髮型師的業績影響很大。- Var-Estérel-Méditerranée地区:Les-Adrets-de-l'Estérel,
  • #我的心动好物# #星推官计划# 【早睡早起,健康相随】正常睡眠是由深睡眠和浅睡眠构成,两者交替出现,只有深睡眠才是有效睡眠,对消除疲劳、恢复体力起到重要作用
  • 是打律师协会的脸吧,这样以后谁还敢相信你们重庆的律师了,律师协会应该要去除这样的垃圾吧,直接是传销组织头目,其实对有钱人来说三两万是小钱无所谓,但是对我们下苦力
  • ◆玛沙娘简单介绍下#Paradox Live#是一款HIPHOP跨媒体企划,出场的4组队伍“BAE”“The Cat's Whiskers”“cozmez”“恶
  • #北京舌侧矫正##轻微地包天##北京隐适美隐形矫正/突嘴校正#北京小伙伴关于正畸提问问症状效果:我是龅牙嘴突,在北京成年矫正会不会矫正失败?#北京陶瓷牙套矫正#
  • 但是我们更应该懂的是,《地藏经》就是我们的救命经,这部经是地藏菩萨救济法界众生免除堕入三恶道的救命经。公公,阿霖挂住你啊[苦涩]』【《地藏经》是真的,经常念诵的
  • “梦想成真·青训联盟”青少年足球品牌赛事IP,目的是希望能搭建一个体育全链路的平台,让热爱足球运动的青少年学有所成,学有所获,学以致用的同时,更让怀揣梦想的适龄
  • 而陈晓在剧中饰演的是顾千帆,是一个有官职的角色,在剧中对赵盼儿的角色一见钟情,所以也帮了她不少,最后两人的结局,当然是有情人终成眷属。陈晓一直都是劳模,兢兢业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