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更优的临期产品 你会买吗?】(株洲晚报 记者/马文章)

在购物上精打细算,如今年轻一代变得越来越“抠门”,这也让临期产品受到追捧。越来越多的大型商超推出临期产品货架,越来越多的主营临期产品的店铺也以仓储超市、折扣店形式出现,并且越临近保质期的产品折扣力度越大。

日前,荷塘区银泰广场负一层(原迪卡侬运动)人头攒动,我市首家大型仓储式折扣超市“超好买”试营业。仓储超市,真的赚钱吗?消费者购买临期产品,需要注意什么?

满满一购物车,比正期产品便宜40余元

5月19日,记者走进该超市看到,装修呈简洁工业风,货架上摆得满满当当,墙壁上到处贴着“折扣价”“买到就是赚到”“超会买 超开心”的标语,前来购物的市民络绎不绝。

一瓶13.9元的牛奶现在不到4元就可以买到,一罐啤酒仅售0.8元,5元就能提走12包迷你纸巾……记者注意到,每款产品下方都醒目地备注了名称、保质期截止日及售价。这些产品既不是“三无”产品,也不存在任何瑕疵,它们和货柜上以正常价格售卖的产品只有一个区别——临近保质期。

此外,记者注意到,有很多产品并不属临期,但也被摆上了货架。原来,这些产品都是一些不知名的品牌,凭着价格低廉,销售情况也不错。

“临期产品的价格要便宜很多,像日化产品,我会多囤一些;而食品,则会倾向大品牌,保质期相对长一点的。”顾客刘先生向记者展示了自己的“战利品”,满满一购物车,比正期产品便宜40余元。

“大部分临期产品保质期在2个月至6个月,越是临近保质期的产品,折扣力度越大。”仓储超市蔡店长告诉记者,超市在入库前会查看产品的外包装有没有变形或破损,同时查看产品是否出现霉变、状态改变等情况。临期产品在应有的贮存条件下(如冷藏或常温等)保存且在保质期内,可以保证产品的质量,市民可放心使用。

食品安全问题让消费者心里打鼓

临期产品中的一个重要品类即为临期食品。临期食品市场规模有多大?据艾媒咨询发布的《2020年中国临期食品行业市场分析及消费者研究报告》,从供给侧来看,临期食品行业市场规模突破300亿元,潜力巨大;消费者年龄为26岁至35岁的占47.8%,年轻人成为购买主力。

临期食品市场的悄然走红,让商家和消费者实现了双赢,但食品安全问题也让消费者心里打鼓。

在知乎、微博等网络平台,“大家可以接受临期食品吗”“该不该为了便宜买临期食品”等话题的阅读量达到2756万次。也有消费者表示不会购买临期食品,“好面子”“担心食品安全问题”“怕囤货吃不完”成为拒绝临期食品的三大热门理由。

记者在采访中也听到一些消费者吐槽:临期食品剩余期限较短,买回来稍不注意就过期了;贪便宜买了一些饮料,但味道总觉得怪怪的……

保持理性消费,保留购物小票

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食品的保质期是指预包装食品在标签指明的贮存条件下,保持品质的期限。在此期限内,产品适于销售,并保持标签中不必说明或已经说明的特有品质。因此处于保质期内的临期食品,在包装完好、储存得当的情况下,其风味、口感、安全性各方面都有保障,可放心食用。

市市场监管局食品流通科相关负责人表示,临期产品的保质期应该在外观上有清晰标识,消费者在购买此类商品时要保留购物小票,如果有疑虑,可以拨打12315投诉咨询。

北京市隆安(株洲)律师事务所杨柳律师表示,消费者在购买临期产品时应该保持理性;相关监管部门要加强企业经营资质和进货渠道监管,督促负责人严格做好进货查验记录,确保保质期标识醒目。

【#31省2021年常住人口大数据#:16省常住人口负增长】在国家统计局发布2021年人口数据后,各地也陆续发布了当地数据。

第一财经梳理发现,截至目前,31个省份已全部发布了2021年常住人口数据,31个省份中,有16个省份常住人口出现下降,15个省份常住人口增长,其中浙江、广东和湖北增量位居前三。同时,截至目前,有27个省份公布了2021年出生人口数据,广东自2018年开始已连续多年出生人口最多。此外,还有11个省份人口出现自然负增长。

16个省份常住人口负增长

数据显示,31个省份中,共有15个省份2021年常住人口实现增长,这其中,位居前5的是浙江、广东、湖北、江苏和福建,包括了东南沿海四个经济发达省份和疫情后全面复苏的中部省份湖北。

这其中,浙江以72万人的增量位居第一。人口增长包括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即人口净流入)。按照自然增长率计算,去年浙江的自然增长人口仅有6.5万,也就是说去年浙江新增净流入人口达65.5万人。

杭州规划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汤海孺对第一财经分析,人口增加跟区域的产业发展紧密相关,产业发展需要更多的劳动力。像杭州、宁波这些大城市的创新动力强,在产业转型方面做得比较好,所以吸引更多的人群进入。

浙江之后,广东以60万的增量位居第二。不过,与浙江不同的是,广东2021年的增量高主要是因为出生率较高。数据显示,广东的出生率达到了9.35‰,人口自然增长率达到4.52‰,去年广东自然增长人口部分达到了57.19万人,而新增的省外净流入人口只有2.81万人。从城市来看,过去曾多年位居城市人口增量榜前三的深圳和广州,去年常住人口增量只有4.78万和7.03万人,两城都未进入到城市人口增量前20。

广东之后,湖北以54.7万人的增量位居前三。其主要原因在于,2020年由于疫情影响,有一些人口在外边,没有纳入统计,疫情过后,随着湖北经济全面恢复,很多人回到湖北。

江苏和福建增量都超过了20万,分列4、5位。广西增量为18万人,位列第六。海南、安徽、山东和宁夏增量分列7到10位,不过这几个省份的增量都不多。总体来说,常住人口增长的省份主要来自人口流入较多的东南沿海地区,以及部分出生率较高的省份和中部的湖北。

相比之下,有16个省份常住人口出现下降,占比超过一半。其中有10个省份减少的数量超过10万人,河南、黑龙江和云南减少数量位居前三,辽宁、吉林、湖南减少数量也都超过了20万人。总体来说,人口下降的省份主要来自东北、华北、西北和中部地区。

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牛凤瑞对第一财经分析,未来常住人口负增长的省份可能还会继续增加。目前我国人口的空间优化布局仍在继续,城乡人口布局、区域性的人口布局仍在变化,一些经济发达、经济高地会集聚更多的人口,这些地方占全国人口的比重会越来越高。一方面,人口仍在向东南沿海地区集聚;另一方面,一些省份虽总人口在下降,但省会城市人口仍在增加。

以河南为例,去年该省常住人口减少了58万人,省会郑州增加了12.2万人;湖南常住人口减少了23.39万人,但省会长沙增加了17.13万人;山西常住人口减少了10.02万人,但省会太原增加了7.25万人。

27省出生人口数据:广东出生人口第一,多省创新低

相比常住人口数据,目前只有27个省份发布了2021年的出生人口相关数据,其中广东自2018年以来已连续多年坐稳第一生育大省位置。与此同时,有11个省份人口出现自然负增长。

这其中,广东、河南和山东出生人口数量位居第三。数据显示,2021年,广东出生人口为118.31万人,连续两年成为唯一一个超过百万大关的省份。自2018年超越山东成为第一生育大省后,广东已连续多年出生人口位居第一。

出生人口多,一方面跟广东流入人口中以年轻人口为主有关,由于处于育龄阶段的人口多,出生率也较高。另一方面也跟潮汕、湛江等地的生育文化较浓、生育意愿较高有关。这其中,去年汕头人口出生率13.2‰,人口自然增长率8.0‰。湛江去年出生率达到12‰,自然增长率为8.12‰。珠三角的东莞,户籍人口出生率为12.03‰,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95‰。

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5月1日起,《广东省卫生健康委生育登记管理办法》正式实施。《办法》明确了生育子女无须再审批,实行全口径生育登记制度,并在登记流程、办理材料和办理时限等方面更加优化、更加便民。

人口专家、广东省人口发展研究院院长董玉整教授对第一财经分析,明确“生育子女无需再审批”,简化生育登记手续,释放了最重要的信号,就是鼓励生育、积极生育、适龄生育、优生优育。

广东之后,另外两个亿级人口大省河南和山东2021年出生人口分别为79.3万人和75.04万人,分列二、三位。这其中,河南2021年出生人口创下了1978年以来的新低,继2020年首度跌破100万大关后,2021年再度跌破了80万大关。

包括河南在内,多个省份2021年出生人口创下了数十年来的新低。江西省统计局的分析指出,2021年全省出生人口较快下降,2021年全省出生人口比2020年减少5.04万人,出生人口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首次低于40万人。出生人口下降主要受婚育年龄推迟、“二孩政策”效应减弱等因素影响。

在江苏,2021年江苏出生人口数约为47.98万人。第一财经结合《江苏统计年鉴2021》数据梳理发现,这也是1978年以来(该年鉴公布有1978年以来的数据)首次跌破50万大关。在湖南,2021年出生人口为近60年来首次低于50万。

我国11省份人口出现自然负增长,5省首次转负

在出生率方面,已公布数据的27个省份中,共有4个省份超过了1%即千分之十,分别是西藏、贵州、宁夏和青海,均来自西部地区。另外,广西、甘肃、广东和云南超过了千分之九。江西、福建、河南出生率达到或超过了千分之八。

通常来说,人口出生率较高的地方,往往是城镇化率较低的地方。比如西部地区和中部的江西、河南。不过,有两个省是例外,即来自东南沿海的广东和福建,整体出生率也较高,这其中主要原因是广东的潮汕、福建的闽南等地区受传统的宗族文化因素影响,生育文化意识较浓,生育意愿较高。

相比之下,出生率较低的地方,主要来自东北、华北、长三角以及城镇化率较高的重庆等地。其中,上海、江苏和东北的吉林、辽宁、黑龙江出生率均已低于千分之六。

从人口自然增长率来看,26个省份中,共有11个省份人口出现自然负增长,分别是黑龙江、吉林、辽宁、重庆、内蒙古、湖南、江苏、上海、湖北、河北和山西。其中,江苏、湖北、湖南、内蒙古和山西均是近几十年来人口自然增长率首次转负。

这其中,东北的黑龙江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11‰,同期辽宁为-4.18‰,吉林为-3.38‰。其中,吉林自2018年开始连续多年人口出现自然负增长,黑龙江则已经连续7年人口出现自然负增长。

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教授衣保中对第一财经分析,东北的出生率低,有两方面因素,一方面是产业结构因素。由于老工业基地衰退,产业比较老旧,加之产业结构以重资本型的重化工业为主,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较差,所以导致年轻人口外流。年轻人外流后,出生率也会下降。另一方面,也与历史惯性、人口结构有关。东北工业化和城镇化早,计划生育执行严格,独生子女占比大,这批独生子女现在是东北生育的主体,因此出生率也会较低。

衣保中说,要提升东北的出生率,核心还是产业发展,关键还是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民营经济增加吸纳就业的机会。比如东北的高教资源实力雄厚,但这些高教资源优势并没有充分转化为科创优势,未来要通过科技创新才能形成内生动力,形成新的增长点。

今年4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同意长春、长春净月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批复》。长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长春净月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获批建设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我国第22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近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要求要努力把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成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试验区、老工业基地和创新型城市转型示范区、创新创业生态标杆区、对俄及东北亚协同开放先导区。(第一财经)

【#31省2021年常住人口大数据#:16省常住人口负增长】在国家统计局发布2021年人口数据后,各地也陆续发布了当地数据。

第一财经梳理发现,截至目前,31个省份已全部发布了2021年常住人口数据,31个省份中,有16个省份常住人口出现下降,15个省份常住人口增长,其中浙江、广东和湖北增量位居前三。同时,截至目前,有27个省份公布了2021年出生人口数据,广东自2018年开始已连续多年出生人口最多。此外,还有11个省份人口出现自然负增长。

16个省份常住人口负增长

数据显示,31个省份中,共有15个省份2021年常住人口实现增长,这其中,位居前5的是浙江、广东、湖北、江苏和福建,包括了东南沿海四个经济发达省份和疫情后全面复苏的中部省份湖北。

这其中,浙江以72万人的增量位居第一。人口增长包括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即人口净流入)。按照自然增长率计算,去年浙江的自然增长人口仅有6.5万,也就是说去年浙江新增净流入人口达65.5万人。

杭州规划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汤海孺对第一财经分析,人口增加跟区域的产业发展紧密相关,产业发展需要更多的劳动力。像杭州、宁波这些大城市的创新动力强,在产业转型方面做得比较好,所以吸引更多的人群进入。

浙江之后,广东以60万的增量位居第二。不过,与浙江不同的是,广东2021年的增量高主要是因为出生率较高。数据显示,广东的出生率达到了9.35‰,人口自然增长率达到4.52‰,去年广东自然增长人口部分达到了57.19万人,而新增的省外净流入人口只有2.81万人。从城市来看,过去曾多年位居城市人口增量榜前三的深圳和广州,去年常住人口增量只有4.78万和7.03万人,两城都未进入到城市人口增量前20。

广东之后,湖北以54.7万人的增量位居前三。其主要原因在于,2020年由于疫情影响,有一些人口在外边,没有纳入统计,疫情过后,随着湖北经济全面恢复,很多人回到湖北。

江苏和福建增量都超过了20万,分列4、5位。广西增量为18万人,位列第六。海南、安徽、山东和宁夏增量分列7到10位,不过这几个省份的增量都不多。总体来说,常住人口增长的省份主要来自人口流入较多的东南沿海地区,以及部分出生率较高的省份和中部的湖北。

相比之下,有16个省份常住人口出现下降,占比超过一半。其中有10个省份减少的数量超过10万人,河南、黑龙江和云南减少数量位居前三,辽宁、吉林、湖南减少数量也都超过了20万人。总体来说,人口下降的省份主要来自东北、华北、西北和中部地区。

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牛凤瑞对第一财经分析,未来常住人口负增长的省份可能还会继续增加。目前我国人口的空间优化布局仍在继续,城乡人口布局、区域性的人口布局仍在变化,一些经济发达、经济高地会集聚更多的人口,这些地方占全国人口的比重会越来越高。一方面,人口仍在向东南沿海地区集聚;另一方面,一些省份虽总人口在下降,但省会城市人口仍在增加。

以河南为例,去年该省常住人口减少了58万人,省会郑州增加了12.2万人;湖南常住人口减少了23.39万人,但省会长沙增加了17.13万人;山西常住人口减少了10.02万人,但省会太原增加了7.25万人。

27省出生人口数据:广东出生人口第一,多省创新低

相比常住人口数据,目前只有27个省份发布了2021年的出生人口相关数据,其中广东自2018年以来已连续多年坐稳第一生育大省位置。与此同时,有11个省份人口出现自然负增长。

这其中,广东、河南和山东出生人口数量位居第三。数据显示,2021年,广东出生人口为118.31万人,连续两年成为唯一一个超过百万大关的省份。自2018年超越山东成为第一生育大省后,广东已连续多年出生人口位居第一。

出生人口多,一方面跟广东流入人口中以年轻人口为主有关,由于处于育龄阶段的人口多,出生率也较高。另一方面也跟潮汕、湛江等地的生育文化较浓、生育意愿较高有关。这其中,去年汕头人口出生率13.2‰,人口自然增长率8.0‰。湛江去年出生率达到12‰,自然增长率为8.12‰。珠三角的东莞,户籍人口出生率为12.03‰,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95‰。

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5月1日起,《广东省卫生健康委生育登记管理办法》正式实施。《办法》明确了生育子女无须再审批,实行全口径生育登记制度,并在登记流程、办理材料和办理时限等方面更加优化、更加便民。

人口专家、广东省人口发展研究院院长董玉整教授对第一财经分析,明确“生育子女无需再审批”,简化生育登记手续,释放了最重要的信号,就是鼓励生育、积极生育、适龄生育、优生优育。

广东之后,另外两个亿级人口大省河南和山东2021年出生人口分别为79.3万人和75.04万人,分列二、三位。这其中,河南2021年出生人口创下了1978年以来的新低,继2020年首度跌破100万大关后,2021年再度跌破了80万大关。

包括河南在内,多个省份2021年出生人口创下了数十年来的新低。江西省统计局的分析指出,2021年全省出生人口较快下降,2021年全省出生人口比2020年减少5.04万人,出生人口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首次低于40万人。出生人口下降主要受婚育年龄推迟、“二孩政策”效应减弱等因素影响。

在江苏,2021年江苏出生人口数约为47.98万人。第一财经结合《江苏统计年鉴2021》数据梳理发现,这也是1978年以来(该年鉴公布有1978年以来的数据)首次跌破50万大关。在湖南,2021年出生人口为近60年来首次低于50万。

我国11省份人口出现自然负增长,5省首次转负

在出生率方面,已公布数据的27个省份中,共有4个省份超过了1%即千分之十,分别是西藏、贵州、宁夏和青海,均来自西部地区。另外,广西、甘肃、广东和云南超过了千分之九。江西、福建、河南出生率达到或超过了千分之八。

通常来说,人口出生率较高的地方,往往是城镇化率较低的地方。比如西部地区和中部的江西、河南。不过,有两个省是例外,即来自东南沿海的广东和福建,整体出生率也较高,这其中主要原因是广东的潮汕、福建的闽南等地区受传统的宗族文化因素影响,生育文化意识较浓,生育意愿较高。

相比之下,出生率较低的地方,主要来自东北、华北、长三角以及城镇化率较高的重庆等地。其中,上海、江苏和东北的吉林、辽宁、黑龙江出生率均已低于千分之六。

从人口自然增长率来看,26个省份中,共有11个省份人口出现自然负增长,分别是黑龙江、吉林、辽宁、重庆、内蒙古、湖南、江苏、上海、湖北、河北和山西。其中,江苏、湖北、湖南、内蒙古和山西均是近几十年来人口自然增长率首次转负。

这其中,东北的黑龙江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11‰,同期辽宁为-4.18‰,吉林为-3.38‰。其中,吉林自2018年开始连续多年人口出现自然负增长,黑龙江则已经连续7年人口出现自然负增长。

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教授衣保中对第一财经分析,东北的出生率低,有两方面因素,一方面是产业结构因素。由于老工业基地衰退,产业比较老旧,加之产业结构以重资本型的重化工业为主,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较差,所以导致年轻人口外流。年轻人外流后,出生率也会下降。另一方面,也与历史惯性、人口结构有关。东北工业化和城镇化早,计划生育执行严格,独生子女占比大,这批独生子女现在是东北生育的主体,因此出生率也会较低。

衣保中说,要提升东北的出生率,核心还是产业发展,关键还是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民营经济增加吸纳就业的机会。比如东北的高教资源实力雄厚,但这些高教资源优势并没有充分转化为科创优势,未来要通过科技创新才能形成内生动力,形成新的增长点。

今年4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同意长春、长春净月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批复》。长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长春净月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获批建设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我国第22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近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要求要努力把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成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试验区、老工业基地和创新型城市转型示范区、创新创业生态标杆区、对俄及东北亚协同开放先导区。(第一财经)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人最尴尬就是,过高的预计了彼此的关系,你以为他非你不可,殊不知人家没你也行! 这个世界,有些人懂得珍惜,有些人不懂得;有些人把你当宝,有些把你当草。
  • 现如今大学生数量在逐年递增,校园外卖市场也在不断扩大,但是校园市场却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就是校园外卖前景不可忽视,校园外卖顾名思义就是服务于校园内师生的外卖服
  • 好多年前了,我也持怀疑态度,说这件事太容易——念了一万声地藏王菩萨圣号,这些事情就会转好,衣食不足、或做生意很不发财,渐渐就好了,怎么可能?如果我们大家都念,制
  • #西安美食# 这家卤汁凉粉算隐士级存在了,不是资深吃货根本找不到,在巷子深处的老何家,只是专心的卖卤汁凉粉。今天开始专心做美食探店者……1️⃣黄太吉因为在北京吃
  • 生活在苏州的@小小影月 就是其中一位,春花秋月、夏日冬雪,他拍下了一年四季的苏州园林,把园林的诗意与美,展现在了世人的眼前。今天,如东摄影师李献诚在如东县青年公
  • 酒,虽酿于物却造于心,是“天地人和”的智慧结晶,唯有让独特的“匠心”真正散播开来,才能为其增光添彩、更透芬芳。“人追求的不一定是财富,但一定要有足以维持尊严的生
  • #需求质量##需求分析##返工##沟通[超话]##CoCode## 首先需要项目经理在前期的时候就需要做好准备工作,比如制定好项目的变更流程,本着先明后不争的原
  • (本报记者 王火炎 王协云 张江毅 林铭鸿 黄晓珍)#厦门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 #给文明厦门的一封情书##任嘉伦[超话]#你知道吗你不是我生活的全部,但你却是
  • 朋友圈日常文案:1.(◔◡◔) 2. ———————3.奶了个茶ᐝ4.柠檬汽水打翻的瞬间 看到了夏天5.6 . 正好是年輕的溫度 :) 7 . ˗ ˏˋ♥ˎˊ
  • #阳光信用[超话]#人生总是不得圆满,有时候尊重爱情,就要背叛现实;成全现实,就要辜负爱情——《你若安好 便是晴天》 ​白落梅答案在最需要的时候总是不肯出现,而
  • 二哥:片下来一块烤肉递到纪明旭嘴边,弟弟吃就行,动刀的事我来。二哥:片下来一块烤肉递到纪明旭嘴边,弟弟吃就行,动刀的事我来。
  • ​​您‮以可‬握着孩‮的子‬双手,眼‮看睛‬着他,和孩子说:“儿子,妈‮今妈‬天想‮重郑‬地和你说‮对声‬不起,之前‮为因‬妈妈‮气脾‬暴躁,经‮冲常‬你发火,
  •  即便他内心万般的不情愿,还是拿着村里的介绍信,找上了当时在故宫帮忙鉴定银器的梁主任求助。” 一开始何刚并不情愿,毕竟十几年前故宫博物馆已经奖励了自己8000元
  • 【今起至明年5月31日 #海沧部分道路交通管制#】记者从我市交警部门了解到,因东孚南路与疏港通道立交工程建设需要,为确保施工期间道路交通安全、通畅,决定对海沧区
  • 杭州,我回来了;老腊肉金十八,我回来了;佩佩,我回来了[抱抱];金浩森摄影学院,我回来了;MOON,我回来了;工作,我回来了;热爱的一切,我回来了[打call]
  • 当你真受果报的时候,只是当体照见的力量更强,佛光已经比你先到那里了,你忏悔的业力已经先下手了。虽然这个业报现前了,但因为对境是僧众,最后她还是依着这个殊胜的对境
  • 想起来曾经和某个占星师聊天我:如果合盘出来不属于正缘的还是分开比较好吧她:都是不同的体验啊 正缘没有一个准确的人 而是一类人 其次如果现在我很喜欢这个人 不跟他
  • 我们大脑中产生了多少想法,曲曲折折,如光如电,每一个场景都是不一样的,都在发生,都在变化。现在的天气还在过渡中,不过到底是春日盛景,别样花红,走哪里都心旷神怡,
  • 亚仙曰:‘ 和尚法力广大,他日兴造,愿存祖墓,余愿尽舍为宝坊。” 幻寄曰:“ 洪师诃密公意求网取,而以义路释风幡,正是徐六喻担板耳,不见修山主道‘若明今日事,昧
  • 只要坚持诚信,金石可断,连鬼神都会感动帮忙,所以必然能够成就大事。有什么想要了解的学长学姐都会为大家答疑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