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坛经》译注~连载
般若品 第三节(2)
[太阳]原文:“听吾颂曰:
说通及心通,如日处虚空。
唯传见性法,出世破邪宗。
法即无顿渐,迷悟有迟疾。
只此见性门,愚人不可悉。
说即虽万般,合理还归一。
烦恼暗宅中,常须生慧日。
邪来烦恼至,正来烦恼除。
邪正俱不用,清净至无馀。
菩提本自性,起心即是妄。
净心在妄中,但正无三障。
世人若修道,一切尽不妨。
常自见己过,与道即相当。
色类自有道,各不相妨恼。
离道别觅道,终身不见道。
波波度一生,到头还自懊。
欲得见真道,行正即是道。
自若无道心,暗行不见道。
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
若见他人非,自非却是左。
他非我不非,我非自有过。
但自却非心,打除烦恼破。
憎爱不关心,长伸两脚卧。
欲拟化他人,自须有方便。
勿令彼有疑,即是自性现。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
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
正见名出世,邪见名世间。
邪正尽打却,菩提性宛然。
此颂是顿教,亦名大法船。
迷闻经累劫,悟则刹那间。”
师复曰:“今于大梵寺说此顿教,普愿法界众生,言下见法成佛。”时韦使君与官僚道俗,闻师所说,无不省悟,一时作礼,皆叹:“善哉!何期岭南有佛出世!”

[太阳]译文:
“听我念颂:
我们以证悟本性为前提弘法布道,就会把道讲得圆满全面真实,就像太阳照耀整个虚空,温暖大地苍生。
因此我们传法要传根本直达本性之法,来破除人们在修行中的迷惑,使他们直接抓到修行的根本。
佛法一如,无有顿渐之分,但由于累世根性业障不同,大家对佛法的领悟还是有迟疾之分的。
这个直指根本的修行之法,下根之人是难以信受获得的。
真正的佛法不论从什么角度进行宣说,其最终的根基之法还是完全一致的。
我们常生烦恼,就像生活在黑暗的屋子里,需要用智慧之光来消除烦恼。
邪见是烦恼的根源,正见可以消除烦恼。
当我们达到真正清净的时候,就没有了邪正的分别,邪和正的观点都要放下。
菩提自性我们本来具有,要多观照我们的起心动念,心动则妄念生。
我们要学会在妄念中使自己的心意清净,去除妄念,就会逐步消除所有的修行障碍。
世人如果真心实意修行无上佛道,一切烦恼苦难都会成为我们前进的阶梯,而非障碍。
修行人要常思己过,柔软谦卑,逐渐就会接近大道,成就大道。
虚空法界一切万物各有各的运行轨迹,各有各的生命历程,不要采取各种方式拉拽引诱,弘法要大渡无渡,随缘无执。
以偏离道的方式修行、弘法,是终身难以得道的。
忙忙碌碌奔波一生,到头来徒生懊恼。
自己的身口意符合大道的要求,就会真正证悟佛道。
自己要是不能领悟大道就是我们的本心,就像在黑暗中行走,永远无法证悟大道。
真正的得道之人,融于大道,无是无非,对世间一切是非恩怨从不分别。
如果我们常常指责他人的过错,其实我们的过错比他人的还要严重。
我们要淡看一切花开花落,不再卷入是是非非,如果有了分别就是我们修行人的过错。
我们各自要去除分别心,就会逐步破除烦恼。
对于世间狭隘的憎恨与关爱不要记挂于心,万事随缘。
在渡化他人的时候,要讲究方式方法,要在缘分成熟的时候,以大渡无渡的方式进行。
不要令对方产生疑惑,这就是本性智慧的显现。
佛法无处不在,就在我们的生活工作中,若能在平实的生活中自如运用佛法,即是觉悟大道。
想脱离尘世,以逃避的方式求道,就像求兔角一样终不可得。
从修行的角度看,正见即是根本见性之法,我们叫她出世间法,邪见即尚未彻底明了见性之法,我们叫她世间法。
当我们放下一切,包括各种世间法,甚至出世间法,就会了无挂碍,就会证悟到菩提自性原本就在那里。
这首《无相颂》是教大家见性的教育方式,也叫大法船。
不闻正法的修行哪怕历经累劫也是徒劳的,当缘分成熟的时候,闻正法则会刹那觉悟本心。”

六祖大师又说:“今天在大梵寺讲说了这让大家觉悟的修行方法,希望所有众生听了后都能明白佛法而成就佛道。”当时韦使君和所有官僚以及道者、信佛的俗众,听了大师的讲说,没有不觉悟的,大家都向大师行礼,一齐感叹:“善哉!真没想到岭南有真佛出世了!”

待续。。。

《六祖坛经》译注 ~ 连载
 
般若品 第三节(2)
 
[太阳]原文:“善知识,吾有一无相颂,各须诵取,在家出家,但依此修。若不自修,惟记吾言,亦无有益。
 
译文:“善知识们,我有一篇无相偈颂,大家都要念诵记取,无论是出家的僧尼还是在家的居士,都要依据这篇偈语来修行。如果不自己修行,只是记住我说的话,那也是没有益处的。
 
 
[太阳]原文:“听吾颂曰:
说通及心通,如日处虚空。
唯传见性法,出世破邪宗。
法即无顿渐,迷悟有迟疾。
只此见性门,愚人不可悉。
说即虽万般,合理还归一。
烦恼暗宅中,常须生慧日。
邪来烦恼至,正来烦恼除。
邪正俱不用,清净至无馀。
菩提本自性,起心即是妄。
净心在妄中,但正无三障。
世人若修道,一切尽不妨。
常自见己过,与道即相当。
色类自有道,各不相妨恼。
离道别觅道,终身不见道。
波波度一生,到头还自懊。
欲得见真道,行正即是道。
自若无道心,暗行不见道。
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
若见他人非,自非却是左。
他非我不非,我非自有过。
但自却非心,打除烦恼破。
憎爱不关心,长伸两脚卧。
欲拟化他人,自须有方便。
勿令彼有疑,即是自性现。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
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
正见名出世,邪见名世间。
邪正尽打却,菩提性宛然。
此颂是顿教,亦名大法船。
  迷闻经累劫,悟则刹那间。”
 
译文:“听我念颂:
我们以证悟本性为前提弘法布道,就会把道讲得圆满全面真实,就像太阳照耀整个虚空,温暖大地苍生。
因此我们传法要传根本直达本性之法,来破除人们在修行中的迷惑,使他们直接抓到修行的根本。
佛法一如,无有顿渐之分,但由于累世根性业障不同,大家对佛法的领悟还是有迟疾之分的。
这个直指根本的修行之法,下根之人是难以信受获得的。
真正的佛法不论从什么角度进行宣说,其最终的根基之法还是完全一致的。
我们常生烦恼,就像生活在黑暗的屋子里,需要用智慧之光来消除烦恼。
邪见是烦恼的根源,正见可以消除烦恼。
当我们达到真正清净的时候,就没有了邪正的分别,邪和正的观点都要放下。
菩提自性我们本来具有,要多观照我们的起心动念,心动则妄念生。
我们要学会在妄念中使自己的心意清净,去除妄念,就会逐步消除所有的修行障碍。
世人如果真心实意修行无上佛道,一切烦恼苦难都会成为我们前进的阶梯,而非障碍。
修行人要常思己过,柔软谦卑,逐渐就会接近大道,成就大道。
虚空法界一切万物各有各的运行轨迹,各有各的生命历程,不要采取各种方式拉拽引诱,弘法要大渡无渡,随缘无执。
以偏离道的方式修行、弘法,是终身难以得道的。
忙忙碌碌奔波一生,到头来徒生懊恼。
自己的身口意符合大道的要求,就会真正证悟佛道。
自己要是不能领悟大道就是我们的本心,就像在黑暗中行走,永远无法证悟大道。
真正的得道之人,融于大道,无是无非,对世间一切是非恩怨从不分别。
如果我们常常指责他人的过错,其实我们的过错比他人的还要严重。
我们要淡看一切花开花落,不再卷入是是非非,如果有了分别就是我们修行人的过错。
我们各自要去除分别心,就会逐步破除烦恼。
对于世间狭隘的憎恨与关爱不要记挂于心,万事随缘。
在渡化他人的时候,要讲究方式方法,要在缘分成熟的时候,以大渡无渡的方式进行。
不要令对方产生疑惑,这就是本性智慧的显现。
佛法无处不在,就在我们的生活工作中,若能在平实的生活中自如运用佛法,即是觉悟大道。
想脱离尘世,以逃避的方式求道,就像求兔角一样终不可得。
从修行的角度看,正见即是根本见性之法,我们叫她出世间法,邪见即尚未彻底明了见性之法,我们叫她世间法。
当我们放下一切,包括各种世间法,甚至出世间法,就会了无挂碍,就会证悟到菩提自性原本就在那里。
这首《无相颂》是教大家见性的教育方式,也叫大法船。
不闻正法的修行哪怕历经累劫也是徒劳的,当缘分成熟的时候,闻正法则会刹那觉悟本心。”
 
 
[太阳]原文:师复曰:“今于大梵寺说此顿教,普愿法界众生,言下见法成佛。”时韦使君与官僚道俗,闻师所说,无不省悟,一时作礼,皆叹:“善哉!何期岭南有佛出世!”
 
译文:六祖大师又说:“今天在大梵寺讲说了这让大家觉悟的修行方法,希望所有众生听了后都能明白佛法而成就佛道。”当时韦使君和所有官僚以及道者、信佛的俗众,听了大师的讲说,没有不觉悟的,大家都向大师行礼,一齐感叹:“善哉!真没想到岭南有真佛出世了!”
 
 
注释:
①三昧:梵语音译,即息虑凝心,融入大道的境界。
②六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即识别万物的功能。
③六门:眼、耳、鼻、舌、身、意,即识别万物的感官。
④六尘:色、声、香、味、触、法,即红尘万象。
⑤边见:片面的见识。
⑥三障:烦恼障、业障、报障。

【阿难白佛言。世尊。必妙觉性。非因非缘。世尊云何常与比丘。宣说见性具四种缘。所谓因空因明。因心因眼。是义云何。】

阿难向佛说:世尊!您说妙觉见性,不是因,亦不是缘。但为何世尊往日,常和比丘宣说:见性具有四种因缘,就是因空、因明、因心和因眼,这个义理怎样解释呢?

没有空、没有明,根本就看不见。没有心、没有眼,更加看不见了。所以要有这四种缘才能看见。但这只是眼根中的眼识,而不是眼根中的见性。识是分别计度,性才能圆融无碍。

【佛言。阿难。我说世间诸因缘相。非第一义。】

佛说:我往日所说的世间一切因缘相,只是权巧方便,教导初机,引导小乘学者,并破外道妄计自然之说,而不是真正第一义谛啊!

什么是第一义谛?维摩经上说:文殊师利菩萨,问维摩居士:什么是第一义谛。维摩居士把眼睛一闭,口亦不开,什么都不说。文殊菩萨即刻明白,第一义谛即是不二法门。

你们知道便可,不可以学维摩居士亦向人这样表示,就是第一义谛。不够这种程度,没有开悟,不可以冒充的。好像有人,看了六祖坛经,一知半解,就拿来做口头禅,逢人问法,便举一指,伸一拳,瞪瞪眼,这真是无惭无愧!还未开悟,不是过来人,是绝对不可以装模作样,冒充开悟的。昨天有人来见我,说他已开悟,我叫他讲解,七种立题,六种成就。他一题亦不题,一就亦不就,哑口无言,不知怎样作答。这是开什么悟?开悟的人,心已光明,什么道理都通达,就是不知道的事,亦可以讲出理由来的。中国古语说:“凉水冲茶,硬冲。”未开悟而冒充开悟,这真是佛教的败类。

【阿难。吾复问汝。诸世间人。说我能见。云何名见。云何不见。阿难言。世人因于日月灯光。见种种相。名之为见。若复无此三种光明。则不能见。】

阿难,我再问你,一切世界的人类都说,我为能见,物为所见。究竟怎样才可以说看见,怎样才说不能看见?阿难不假思索即答:世间的人,都是因为藉著日光、月光和灯光的缘,才能看见种种物象色相,这叫做见,如果没有这三种光,就不能看见。

其实上面已说得很明白,有眼人和无眼人同在暗室中,都可以看见黑暗,这就证明见性是离根离尘,不必藉明缘而能灵光独照的。

【阿难。若无明时名不见者。应不见暗。若必见暗。此但无明。云何无见。】

佛说:阿难,假若没有光明,就叫不能看见。即应该连暗亦看不见才对,如果可以看见黑暗,好像上面瞎子说:只见黑暗。这只是无光明而已,怎可说无见呢?

【阿难。若在暗时。不见明故。名为不见。今在明时。不见暗相。还名不见。如是二相。俱名不见。】

阿难,如果在黑暗的地方,看不见光明,就说不见,现在有光明的时候,看不见黑暗,这亦叫做不见,那么照这样说,这两种现象,都叫做不见,是吗?

【若复二相自相陵夺。非汝见性于中暂无。如是则知二俱名见。云何不见。】

如果只这两种现象,互相侵陵争夺,明来暗去,暗来明灭。但是你的见性,不是就没有啊!按照这种道理,就可以知道,见明见暗这两种见,都应该叫做见,怎可以强说不见呢?

这是说:明暗有生灭,明来暗消,暗生明灭,而见性是明来见明,暗来见暗,是常住而不生不灭的。

【是故阿难。汝今当知。见明之时。见非是明。见暗之时。见非是暗。见空之时。见非是空。见塞之时。见非是塞。】

所以阿难,你现在应该明白,看见光明的时候,能见的自性,并不是因光明而生。看见黑暗的时候,能见的自性,并不是因黑暗而生。看见虚空时,见性亦不是因虚空而生。见到壅塞时,能见之自性,亦不是因壅塞而生。这证明见性完全不是因缘而生,而是常住,不生不灭的。

【四义成就。汝复应知。见见之时。见非是见。见犹离见。见不能及。云何复说因缘自然。及和合相。】

由这四种义理推想,你就应该知道,你看见的时候,第一个见是正见,第二个见,是见精之见,虽然亦是真见但稍带妄见。真正的见性,看见妄见的时候,亦离开一切性体,连见都没有,所以就不能给它取个名字。所谓离言说相、离名字相,口欲言而辞丧,心欲缘而虑亡,不能有个名字可以代表它的。此处是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所以说:“见非是见,见犹离见,见不能及。”真正之见性,不是眼前的能见所能看到的。看不见之见,才是真见,怎可说是因缘和自然,或者二种和合的作用,来表明见性的道理呢?

【汝等声闻。狭劣无识。不能通达清净实相。吾今诲汝。当善思惟。无得疲怠妙菩提路。】

你们声闻,知识非常简陋,只知自利不知利他,只顾自己,不顾众生,心理太窄,执著心太重,故不能明白大乘教理,不能证到清净实相。什么是实相?实相即无相,所有一切相,都是由实相所生,实相即法之本体,亦即真空。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真空不空,故有妙有,扫除一切法,离一切相。一般人都离不开相,所以就不得正法。有人说:我可以离开一切相,那么地震来你怕不怕?若是不怕,就不为境所动。若一摇动,魔王便乘虚而入。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这就是定力。若有定力,遇到什么境界都不惊恐。我现在教诲你们,你们应当好好的用真心来思惟,不要用分别心,不要因循懈怠,必须精勤进取,直达无上菩提道路,亦即佛之果位。

由凡夫达妙菩提路,要经过五十五个阶段,下面会说得清楚。

【阿难白佛言。世尊。如佛世尊为我等辈。宣说因缘。及与自然。诸和合相。与不和合。心犹未开。而今更闻见见非见。重增迷闷。】

阿难向佛说:世尊,好像佛世尊为我等声闻缘觉辈,解说因缘和自然的道理,以及一切和合相,和不和合相。我们听后,至今还未明白,现在又听佛说“见见非见”这个道理,更加糊涂,更加不明白。

【伏愿弘慈。施大慧目。开示我等觉心明净。作是语已。悲泪顶礼。承受圣旨。】

伏愿佛发大慈悲,赐给我等智慧眼目,使能微密观照,开示我等二乘人,令觉心_即本觉真心_早日恢复明净。阿难说这话以后,便悲哀流泪,顶礼佛前,来承受佛的法旨。

【尔时世尊。怜愍阿难及诸大众。将欲敷演大陀罗尼诸三摩提妙修行路。】

这时候世尊,怜悯阿难及诸大众,将要说明大陀罗尼_译作大总持,即“总一切法,持无量义”。有多字陀罗尼,如楞严咒、尊胜咒等。少字陀罗尼,如六字大明咒等。一字陀罗尼,如唵字、吽字等,形容一切法都是从咒所生。咒又能包括无量妙义,又有一种义理,总持身口意,三业清净,受持戒定慧,三无漏学精进。诸三摩提即定力。现在世尊将要宣扬真正妙法,教阿难及大众,如何修持妙觉的道路。

【告阿难言。汝虽强记。但益多闻。于奢摩他微密观照。心犹未了。汝今谛听。吾当为汝分别开示。】

佛告阿难说:你虽有特别记忆力,过目不忘,但这只是帮助你的多闻,对于妙不可言的定力,则一点都不能领会明白。皆因缺乏心性正定中微密观照的实证功夫。你现在要注意地听,我将详详细细、清清楚楚地分析给你听。

【亦令将来。诸有漏者。获菩提果。】

亦可使将来一切有漏凡夫。什么是有漏?欢喜饮酒就是酒漏,欢喜吸烟就是烟漏,欢喜穿好衣就是衣漏,欢喜吃好东西,就是食漏。总之你喜欢什么东西,就是有漏。有人说:“我欢喜打坐,亦是有漏吗?”这是不同的,刚才我所说是世俗的贪欲,都是往下走,故皆有漏。总之一动念,就是有漏。打坐有定力能不动念就是往上升,往上升,就是无漏。初果,二果,甚至三果罗汉,都谈不到无漏,要证四果,才能无漏。

【依真智,照真理,则真妄分明,不但利益现在,亦令将来诸有漏者,依照这奢摩他,微密观照之圆解,而得从根解结,证圆满菩提,无上极果。】

未证四果,皆为有漏。有漏即有妄想、有欲念。有漏便不能证圣果。我们从无始以来,都因有漏,以致流浪生死,颠颠倒倒,现在既遇佛法,就应该赶快发勇猛精进心,来听经、学经、修定。不要再流连忘返,欺骗自己,耽误前途,浪费时间。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就像我们心中永远的彼岸花(分享自:爱奇艺泡泡圈)【繁华似锦只为你彼岸花开】现在的你繁华似锦众人追捧,曾经的你奋力拼搏也没能众星捧月,以后的你或许更加璀璨耀眼或许
  • 【三亚新增9例确诊和22例无症状感染者,活动轨迹→】4月5日0时至24时,三亚新增9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轻型)和 22例无症状感染者(含20号通告发布的7例)。
  • 16.不必把人生浪费在讨厌折磨你的人这种事情上,一生只有一次的人生,好好过都嫌时间不够呢。看到这样一段话,觉得很有道理:一个人最好的状态莫过于,眼里写满了故事,
  • 真的不错笨萝卜就很接地气 不适合那种装修很夸张的地由于去早了就点奶茶到笨萝卜了 安逸菜太好吃了 干了两碗 他三碗牛蛙我爱吃吃完我们肚子都很撑两个人都去拉屎了坐地
  • 在高颐阙文博公园,绿化带内设置着各类文明提示标语,也有提醒市民注意台阶等温馨标语,彰显着城市的温度。在高颐阙文博公园,绿化带内设置着各类文明提示标语,也有提醒市
  • 再让我俩共悲伤与欢笑,直到我碰见一个俊俏的小白脸——你还会是你,我还会是我。你那只可爱的熊娃娃,是我不在时你的唯一玩伴么?
  • 2⃣️时尚潮牌Off-White™旗下美妆系列「Paperwork」发布了新系列“Box Time Capsule ”。4⃣️TEAM WANG design
  • 现在单身主义的人太多了,既不想拖累他人,又不想让人来拖累自己,索性单身,还更加自由,但是有一种掌纹,就算你想谈恋爱,也很难谈的成,这样的掌纹叫“孤独纹”。手上有
  •  下面我们详细介绍不同类型的奶酪应该如何搭配葡萄酒▼1.新鲜芝士 Fresh CheeseRicotta里科塔、Mascarpone马斯卡波尼:适合搭配略酸的新
  • #金宰铉[超话]#/#nflying[超话]#「搬运」210205君世剧组彩虹硬糖更新金宰铉相关一则./衝撃の死に騒然‼️本郷役 #大谷亮平 さんがクランクア
  • 6月28日18时18分,三明市三元区荆东路一片彩钢瓦片悬挂在高压电线上,并且有两根高压线被彩钢瓦片切断,严重影响了过往行人和车辆的安全,了解情况,当地消防部门联
  • 今年庚子,见桃花,建议你这剩下两个多月赶紧相亲,争取恋爱;但忌神比肩年,烦恼多,对方条件不好,也可能会与别的女人还有纠缠,感情之事不一定能成功。我从来不服输,我
  •   可惜的是,这样一位如珠如宝的美人儿,早早就订了婚约,对象还是京南傅家那位向来不解风情的傅景深。这里从装修到摆设,都把复古风演绎的非常极致,一个个小小物件,仿
  • 当日解除医学观察的无症状感染者561例,其中境外输入69例,本土492例(宁夏178例,黑龙江122例,新疆32例,贵州31例,四川24例,西藏18例,天津12
  • 这个底是05年至今十几年的一个长线支撑线处,这个位置如果我有仓位肯定直接满仓指数基金了,可惜早满仓了,那就耐心等待,目前策略基本就是死拿不需要任何技巧。这位置我
  • 得了脑膜瘤能活多久诊断明确患者得了脑膜瘤,看脑膜瘤生长的部位,额叶凸面的脑膜瘤完全可以实现手术全切,可以实现正常人的寿命。脑膜瘤属于脑外肿瘤,并不是脑组织本身生
  • Steam版由S-Court代理发行,游戏本体为全年龄版本,此外游戏中还提供了一个拍照模式和音游模式,你可以在游戏中导入自己喜欢的角色,看她们唱歌、跳舞、甚至创
  • 无人问津时,享受独处,在孤独中寻找力量,不断前行;人群簇拥时,成就别人,善待别人,其实也是成全自己。转 人在世做人要记人好处看别人长处帮别人的难处常怀颗感恩之心
  • ”当被问道外界对他传球过多的批评,詹姆斯说:“我因为做出了正确的选择而受到责备,QTMD四个人在防我呢,外面#篮球#全是特么的空位,我们是一个团队,我相信他们,
  • 《唐律疏议》规定:“脯肉有毒,曾经病人,有余者速焚之,违者杖九十;若故与人食并出卖,令人病者,徒一年,以故致死者绞。清朝美食家袁枚曾在《随园食单》提出“四多”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