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日永明寺主智觉禅师延寿集》

问。三宝如虚空相。非见闻之所及者。教中云何说见道。又称见佛。

答。约本智发明。假称名见。非眼所睹。唯证乃知。离见非见。方名真见。涅槃经云。菩萨实无所见。无所见者。即无所有。无所有者。则一切法。是以法性无所有。菩萨则无所见。与法理会。假称为见。实非见也。真性湛然。非是见法。经云。不行见法。诸佛速与受记。则是离断常二边。即见自身清净。见身清净。即是见佛清净。乃至见一切法。悉皆清净。无非是佛。无非是法。以自心性无生。顺物遍一切处故。若一微尘不是佛者。则成翳障。不入普眼之门。唯堕能所之见。大集经云。梵天问海慧菩萨言。善男子。汝今了了见佛法不。梵天言。佛法非色。不可睹见。汝云何言了了见佛法耶。一切诸法。悉不可见。夫了了者。即是佛法。无有二相。是以来同水月。散若幻云。见犹梦形。闻如谷响。觉处即现。不从方来。迷处自无。不从此去。

如圆觉经云。圆觉普照。寂灭无二。于中百千万亿不可说阿僧祇恒河沙诸佛世界。犹如空华。乱起乱灭。般若假名论偈云。如来法为身。但应观法性。法性非所见。然亦不能知。法性者。所谓空性。无生性。此即诸佛第一义身。若见于此。名为见佛。经云。以见空性。名见如来。又法性之处。无有一物可名所知。由是彼智。亦不能知。又经言。大王。一切法性。犹如虚空。等与众物。为所依止。而其体性。非是有物。亦非无物。能知此中。寂然无知。名为了知。名为知者。随俗言说。信解无生之福。多于宝施。如有颂言。若人持正法。及发菩提心。不如解于空。十六分之一。是以解第一义空。方成般若。见无生自性。始了圆宗。以真空不坏业果。尊卑宛然。不同但空不该诸有。如大涅槃经云。有业有报。不见作者。如是空法。名第一义空。

所以见性之时。性本离念。非有念而可除。观物之际。物本无形。非有物而可遣。故云离念之智。等虚空界。如大乘千钵大教王经云。是时普明菩萨。则证入毗卢遮那如来金刚法藏三昧三摩地。令一切菩萨。及一切有情众生。同愿修持。入此性净真如法藏三昧真际观。云何应得修入此观。菩萨则当观照心地。觉用心智。唯照心性。细细观觉。觉照心体。见性无动。证觉不动。即能恒用。用观体智。见性清净。性自离念。离念无物。心等虚空。即证圣智。如如圣性。二俱澄寂。空同无体。性体虚静。则是名为菩萨证入。真如法界性印。法藏真际观门。故知法界性。即众生心性。众生心性。即虚空性。

故大智度论云。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欲住内空、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第一义空.有为空.无为空.毕竟空.无始空.散空.性空.自相性诸法空.不可得空.无法空.有法空.无法有法空。当学般若波罗蜜。释云。内空者。即内法。所谓内六入。眼耳鼻舌身意。眼空无我。无我所等。外空者。即外法。所谓外六入。色声香味触法。色空无我。无我所等。内外空者。即内外十二入。十二入中无我。无我所等。空空者。以空破内空。外空。内外空。破是三空。故名为空空。大空者。即十方空。东方无边。故名为大。亦一切处有。故名为大。第一义空者。第一义名诸法实相。不破不坏故。是诸法实相亦空。何以故。无受无著故。

若诸法实相有者。应受应着。以无实故。不受不着。若受若着。即是虚诳。有为空。无为空者。有为法。名因缘和合生。所谓五阴。十二入。十八界等。无为法。名无因缘。常不生不灭。如虚空。

问曰。有为法。因缘和合生。无自性故空。此则可尔。无为法。非因缘生法。无破无坏。常若虚空。云何空。

答曰。若除有为。则无无为。有为实相。即是无为。如有为空。无为亦空。以二事不异故。毕竟空者。一切法皆毕竟空。是毕竟空亦空。空无有法故。亦无虚实相待。复次毕竟空者。破一切法。令无遗余故。名毕竟空。若有少遗余。不名毕竟空。无始空者。如经中说。佛语诸比丘。众生无有始。无明覆爱所系。往来生死。始不可得。破是无始法故。名为无始空。散空者。散名别离相。如诸法和合故。有如车以辐辋辕毂。众合为车。若离散各在一处。则失车名。五阴和合因缘。故名为人。若离五阴。人不可得。性空者。诸法性常空。假来相续故。似若不空。譬如水性自冷。假火故热。止火停久。水则还冷。

如经说。眼空无我。无我所。何以故。性自尔耳。自相空者。一切法有二种相。总相。别相。是。二相空。故名为相空。总相者。如无常等。别相者。诸法虽皆无常。而各有别相。如地为坚相。火为热相。一切诸法空者。一切法有好有丑。有内有外。一切法有心生。故名为有。无自体。故空。无所得空者。一切法。乃至无余涅槃不可得。故名无所得空。无法空。有法空。无法有法空者。无法。名法已灭。是灭无故。名无法空。有法空者。诸法因缘和合生。故有法。实性无故。名有法空。无法有法空者。取无法有法相不可得。是为无法有法空。乃至云。离我我所故空。因缘和合生故空。无常苦空无我。故名为空。始终不可得故空。唯心。故名为空。

故知一切万法。皆从心现。悉无自体。尽称为空。所以云。若住此十八空门。当学般若。则未尝有一法。能出我之灵台智性矣。此十八空。下至有为世间五阴。上至无为第一义谛。收一切法。无不皆空。若不学般若。别尚余宗。体有而未达有原。穷空而不尽空理。须归宗镜。内照发明。则外无一法。更有遗余矣。又此是如空。非体是空。以真心无碍。映现万法。如虚空不拒诸相发挥故。于真心中。能现一切。其所现一切。虽依心无体。照见五蕴皆空。然亦不着于空。能兴佛事。如华严经颂云。十方所有诸如来。了达诸法无有余。虽知一切皆空寂。而不于空起心念。以一庄严严一切。亦不于法生分别。如是开悟诸群生。一切无性无所观。

见性之时,性本离念,非有念而可除 !

知是空华 · 即无轮转

来源:《宗镜录》慧日永明寺主智觉禅师延寿集
             
宗镜录卷第十七

慧日永明寺主智觉禅师延寿集

问。三宝如虚空相。非见闻之所及者。教中云何说见道。又称见佛。

答。约本智发明。假称名见。非眼所睹。唯证乃知。离见非见。方名真见。涅槃经云。菩萨实无所见。无所见者。即无所有。无所有者。则一切法。是以法性无所有。菩萨则无所见。与法理会。假称为见。实非见也。真性湛然。非是见法。经云。不行见法。诸佛速与受记。则是离断常二边。即见自身清净。见身清净。即是见佛清净。乃至见一切法。悉皆清净。无非是佛。无非是法。以自心性无生。顺物遍一切处故。若一微尘不是佛者。则成翳障。不入普眼之门。唯堕能所之见。大集经云。梵天问海慧菩萨言。善男子。汝今了了见佛法不。梵天言。佛法非色。不可睹见。汝云何言了了见佛法耶。一切诸法。悉不可见。夫了了者。即是佛法。无有二相。是以来同水月。散若幻云。见犹梦形。闻如谷响。觉处即现。不从方来。迷处自无。不从此去。

如圆觉经云。圆觉普照。寂灭无二。于中百千万亿不可说阿僧祇恒河沙诸佛世界。犹如空华。乱起乱灭。般若假名论偈云。如来法为身。但应观法性。法性非所见。然亦不能知。法性者。所谓空性。无生性。此即诸佛第一义身。若见于此。名为见佛。经云。以见空性。名见如来。又法性之处。无有一物可名所知。由是彼智。亦不能知。又经言。大王。一切法性。犹如虚空。等与众物。为所依止。而其体性。非是有物。亦非无物。能知此中。寂然无知。名为了知。名为知者。随俗言说。信解无生之福。多于宝施。如有颂言。若人持正法。及发菩提心。不如解于空。十六分之一。是以解第一义空。方成般若。见无生自性。始了圆宗。以真空不坏业果。尊卑宛然。不同但空不该诸有。如大涅槃经云。有业有报。不见作者。如是空法。名第一义空。

所以见性之时。性本离念。非有念而可除。观物之际。物本无形。非有物而可遣。故云离念之智。等虚空界。如大乘千钵大教王经云。是时普明菩萨。则证入毗卢遮那如来金刚法藏三昧三摩地。令一切菩萨。及一切有情众生。同愿修持。入此性净真如法藏三昧真际观。云何应得修入此观。菩萨则当观照心地。觉用心智。唯照心性。细细观觉。觉照心体。见性无动。证觉不动。即能恒用。用观体智。见性清净。性自离念。离念无物。心等虚空。即证圣智。如如圣性。二俱澄寂。空同无体。性体虚静。则是名为菩萨证入。真如法界性印。法藏真际观门。故知法界性。即众生心性。众生心性。即虚空性。

故大智度论云。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欲住内空、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第一义空.有为空.无为空.毕竟空.无始空.散空.性空.自相性诸法空.不可得空.无法空.有法空.无法有法空。当学般若波罗蜜。释云。内空者。即内法。所谓内六入。眼耳鼻舌身意。眼空无我。无我所等。外空者。即外法。所谓外六入。色声香味触法。色空无我。无我所等。内外空者。即内外十二入。十二入中无我。无我所等。空空者。以空破内空。外空。内外空。破是三空。故名为空空。大空者。即十方空。东方无边。故名为大。亦一切处有。故名为大。第一义空者。第一义名诸法实相。不破不坏故。是诸法实相亦空。何以故。无受无著故。

若诸法实相有者。应受应着。以无实故。不受不着。若受若着。即是虚诳。有为空。无为空者。有为法。名因缘和合生。所谓五阴。十二入。十八界等。无为法。名无因缘。常不生不灭。如虚空。

问曰。有为法。因缘和合生。无自性故空。此则可尔。无为法。非因缘生法。无破无坏。常若虚空。云何空。

答曰。若除有为。则无无为。有为实相。即是无为。如有为空。无为亦空。以二事不异故。毕竟空者。一切法皆毕竟空。是毕竟空亦空。空无有法故。亦无虚实相待。复次毕竟空者。破一切法。令无遗余故。名毕竟空。若有少遗余。不名毕竟空。无始空者。如经中说。佛语诸比丘。众生无有始。无明覆爱所系。往来生死。始不可得。破是无始法故。名为无始空。散空者。散名别离相。如诸法和合故。有如车以辐辋辕毂。众合为车。若离散各在一处。则失车名。五阴和合因缘。故名为人。若离五阴。人不可得。性空者。诸法性常空。假来相续故。似若不空。譬如水性自冷。假火故热。止火停久。水则还冷。

如经说。眼空无我。无我所。何以故。性自尔耳。自相空者。一切法有二种相。总相。别相。是。二相空。故名为相空。总相者。如无常等。别相者。诸法虽皆无常。而各有别相。如地为坚相。火为热相。一切诸法空者。一切法有好有丑。有内有外。一切法有心生。故名为有。无自体。故空。无所得空者。一切法。乃至无余涅槃不可得。故名无所得空。无法空。有法空。无法有法空者。无法。名法已灭。是灭无故。名无法空。有法空者。诸法因缘和合生。故有法。实性无故。名有法空。无法有法空者。取无法有法相不可得。是为无法有法空。乃至云。离我我所故空。因缘和合生故空。无常苦空无我。故名为空。始终不可得故空。唯心。故名为空。

故知一切万法。皆从心现。悉无自体。尽称为空。所以云。若住此十八空门。当学般若。则未尝有一法。能出我之灵台智性矣。此十八空。下至有为世间五阴。上至无为第一义谛。收一切法。无不皆空。若不学般若。别尚余宗。体有而未达有原。穷空而不尽空理。须归宗镜。内照发明。则外无一法。更有遗余矣。又此是如空。非体是空。以真心无碍。映现万法。如虚空不拒诸相发挥故。于真心中。能现一切。其所现一切。虽依心无体。照见五蕴皆空。然亦不着于空。能兴佛事。如华严经颂云。十方所有诸如来。了达诸法无有余。虽知一切皆空寂。而不于空起心念。以一庄严严一切。亦不于法生分别。如是开悟诸群生。一切无性无所观。

地藏法门里面一个重要的内容

明海法师

地藏法门里面有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要教我们(认识)业果。业果的教授是释迦牟尼佛教法中最核心的。虚云老和尚讲:三藏十二部就讲两个字——因果,苦集灭道也是两个字——因果,轮回的因果,解脱的因果。地藏法门教我们的是做人的因果。所以《地藏经》不可不学,不学《地藏经》,做人造很多业,你不知道怎么做。

我们看《观众生业缘品》,这一品要跟第五品经一起,它里面都讲了地狱中的相状。“尔时,佛母摩耶夫人”,摩耶夫人是这个法会的当机众,“恭敬合掌问地藏菩萨言:圣者,阎浮众生”,阎浮,就是南瞻部洲,又叫阎浮提,“造业差别,所受报应,其事云何?地藏答言,千万世界,乃及国土,或有地狱、或无地狱;或有女人、或无女人;或有佛法,或无佛法,乃至声闻、辟支佛,亦复如是,非但地狱罪报一等。”

摩耶夫人特别问说,阎浮提众生哪,他们造业,他们受的报这种规律是什么?地藏菩萨回答说,哎呀,这个世界很复杂呀,阎浮提还有很多其他世界呢,他们情况不一样。摩耶夫人就特别地请说,您给我讲讲阎浮提众生的罪报,他们所感的恶趣。“地藏菩萨答言:圣母,唯愿听受,我粗说之。佛母白言,愿圣者说。尔时地藏菩萨白圣母言”,下面就是地藏菩萨讲阎浮提众生的罪业、苦报。

下面讲无间地狱,这品经着重讲无间地狱,讲无间地狱的因,因相,因果的因,因相。无间地狱的果报相。这品经就是讲这个内容。这里我们要讲一下佛教讲的造业。释迦牟尼佛教导我们,所有众生的命运,所有众生生命的境界不是有一个造物主来主宰的,佛也不主宰我们,所有众生的命运也不是没有因果规律,混乱、杂乱无章的。所有众生的命运和生命境界呀,是由他们自己身、口、意三业,造作的业所感召的。

简单来说,每一个众生的生命中,他是导演,大家知道演电影的导演吗?导演就是总指挥呀,写剧本的,指挥的。每一个众生的生命境界中,他自己是导演,然后他自己是演员,他写剧本,他自己演,他自己是观众。这就是释迦牟尼佛开示给我们的业果规律的核心。

我们每个人是我们生命这一本戏,这一出戏的导演、演员和观众,然后我们的戏一出一出的,我们这一生是一出戏,下一生是一出戏,再下一生是一出戏,上一生还有一出戏。总而言之我们在六道的境界中,从无量劫以来,无始以来到现在,一出戏一出戏,所有这些生命的戏剧,我们是写剧本的人,我们是演剧本的演员,我们是看剧本的观众。

我们的一切是我们自己造就的,别人不能替代我们,也没有一个主宰神主宰我们。如果有一个主宰神,那么我们要做的就是讨好、贿赂他,跟他把关系搞好,让他给我们安排一个好的状态,那不是佛教的修行。可能有的宗教是这样,佛教不是这样。

在佛教里,如果你要修行,你就改变你的身、口、意三业,这就叫修行,修正行为。修正身、口、意三业的造作,行——造作,不光是行为,还有语言、心念,造作。生命的一切不断在造作、迁流之中,我们要修正的就是这个造作、迁流的生命之流,这就是修行。为什么要修行?因为我们的一切是我们自己造的。

再引申一下,造作这些业的时候,有几个重要的环节会影响到我们所受的果和报,第一个环节是我们所对的境;第二个环节是我们对这个境的认识,我们知道这个境,是人?是非人?第三个是我们的发心,我们的心念,我们供养、布施,我们骂、诽谤、打,造这些业的时候,我们的心念——造完以后的心念,造的过程中的心念,最初发心的心念,这个决定业、果报。第四个是我们用的方法(方便),会影响我们的果报。

比如说你从美国带一个木鱼来送给我,和你从北京给我带一个木鱼送给我,都是木鱼,但不一样。北京到这儿很方便,从美国来很麻烦。你给文殊菩萨磕头,在柏林寺文殊阁去磕,和你三步一拜到五台山,到黛螺顶的顶上去磕,不一样,方便不一样。你用的手段方法不一样,这会影响果报,越费力果报越大。其实这教给我们什么?如果我们要造善业的话,我们越费劲,遇到的障碍越大,未来我们善业的果报就越大。

为什么我们不要怕障碍呢?因为障碍就是让你的方便的能量级增长。由于有障碍,你要付出更大的努力,由于你付出更大的努力,你的善业的果报就会更大。当然造恶业也是一样。有的人要去杀人,很多人劝他,他不听,很多人阻拦他,他不听,他克服所有障碍他的人,非要去执行,那这个业就比没有人障碍的要重得多,乃是因为方便不一样。再有一个环节就是做了以后的结果。

所以任何一个业都有我说的这几个环节:对境、对境的认识、心念(包括前、中、后)、用的手段和方便、之后的结果,这些会决定我们的果报的轻重和状态。

那么无间地狱的因相呢?地藏菩萨在下面开示我们有五类因。首先要考量的是什么样的对境,如果我们造了恶业会导致我们到无间地狱里呢?第一个因相是以父母为对境,因为父母对我们是有恩的,是恩田。第一个对境是父母,而且是杀害。

第二个对境是三宝,以佛宝为对境,就是出佛身血(身业),毁谤是口业,不敬是心(意业),以三宝为对境,有身、口、意的恶业。这是第二个因相。

第三个因相是特别的以三宝中的僧宝为对境,这里说“侵损常住,玷污僧尼,”(玷污僧尼又叫破坏梵行)。还有在寺院内不可以淫欲,寺院这个伽蓝内是不可以行淫的,或者是杀害。

第四个无间地狱的因相是以戒法为对境。释迦牟尼佛的法中戒法是最殊胜的,因为戒法住世,三宝住世。这里是讲一类特殊的人,“若有众生,伪作沙门,心非沙门,破用常住,欺诳白衣,违背戒律,种种造恶。”那么现在这种相在这个世界已经出现了,就是有一些人明明不是和尚,但是他穿和尚的衣服去化缘,到寺院里去接受供养,这叫贼住,像贼一样住在僧团中的。这也是无间地狱的因相。

五个因相是常住物。常住是指像柏林禅寺这样开放的寺院,它面向十方僧,十方僧都可以来住、来修行。寺院所有的不动产,固定资产、财物,都是十方僧办道的资粮。如果对这个东西有损害、有偷盗的话,这个罪是依十方僧来结。

我们这个平面只有八方,加上上下就是十方。上下的僧是指圣贤僧,因为阿罗汉、菩萨可以飞,从天上、地底下来,所以是十方僧。那么这个寺院的一切所有,其实是属于十方僧的。谁知道今天中午吃饭的有没有阿罗汉来啊?很有可能来啊。如果你对他们办道的资粮有偷盗,有严重损害的话,那么你这个业就得根据十方僧来结。

所以佛陀千叮咛万嘱咐,不要“偷窃常住财物、谷米、饮食、衣服”,因为这些是十方僧办道的资粮,“乃至一物不与取者”,不与取就是偷盗的定义。这是无间地狱的因相。

在这几个因相中,我认为我们大家都要小心,包括我在内,其实相比较而言当住持、当班首执事更容易犯错。为什么我不愿意当住持啊?就是害怕犯这个错误。因为在释迦牟尼佛的教导里面,你去当执事,最好是证了圣果,或者是深通戒律,这两种情况可以去当执事,因为可以避免犯错。

犯的错里面,就是这个“侵损常住”让人心中不安,你不知道你有哪一个动作不对。当然我想无意跟有意还是不一样的,但是它也有果报啊,未必是无间地狱的果报,但是也有果报。这是无间地狱的五种因相。 https://t.cn/R2Wx8ts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早安·青春#【你想要的生活,要靠自己成全】每个人的生活都要靠自己去谱写。 ​妈 生活好像很不如我意 我真的没精力去描述我的不开心 我挺想避风港的 但是我没有
  • 19、人要是活的太清醒,就会非常痛苦。 19、人要是活的太清醒,就会非常痛苦。
  • 这个砖家,那个叫兽的给还没走出校门的未成年人逼逼这个“涨”那个的“涨”你就信了?你唬小白也就算了,你不会说久了自己也信自己就是老师 砖家,叫兽,经济学家了跑我这
  • 未来走势…】房贷利率持续下调、房企发债窗口重新开启、楼市政策不断松绑、买房补贴再出江湖……身处大环境中的我们每一个人,不管是地产及关联行业从业者,还是已经买房、
  • 他提及,根据中国市场今年一季度销量来看,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经达到 20%。他提及,根据中国市场今年一季度销量来看,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经达到 20%。
  • 当前的高通胀最初被认为是暂时性通胀,但随着居民的通胀预期不断强化,产生了自我实现机制,中长期的通胀预期也有脱锚风险。1、应对逆全球化的效率损失,要积极加入更多高
  • 固有的认知让人坚持自己,遇到推翻自己认知的东西的时候,第一反应可能是不敢相信,随即有的人缓慢接受,比如我知道是自己弄错了,也有的人会无法接受,形成创伤,电视剧里
  • NYT 更新了一些 Deshuan Watson 的猥琐发育事迹- 德州人为 Watson 提供了部分“按摩预约”的场地- 在其中一名原告女性威胁要曝光他行为时
  • 书籍带我们在人类精神世界里遨游,享受摆脱时空限制的自由。#lifestyle# / 箭术与禅心 /在飞机上又再次阅读这本书籍随手翻阅看到第一次阅读时记下的笔记与
  • 2021年,全市法院共受理环境公益诉讼案件29件,同比增加11.54%,审判中适用补植复绿、增殖放流、限期修复、劳务代偿等多元修复责任承担方式,基本实现了“一案
  • ”且收拾好心情,毕竟是节日,何况还有入窗的南风,和入心的光阳,足以让心境微醺。诗歌,作者:余凤英宿燕双栖在梧桐树上又是一宿难寐心境依然寥落荒凉你终究是没有再度踏
  • 打工三年后的我:今日苦命水:麦咖啡,冰美式,茉莉拿铁明天的烦恼:这PPT上虚幻的培训内容我自己都不信能骗谁呢?一个能把产品拍出灵气的人,其本身也是对美有很强的觉
  • 《吕氏春秋.孟夏纪》说:“天生人也,而使其耳可以闻……使其口可以言……使其心可以知.”《史记·屈原列传》汉朝司马迁说:“夫天者,人之始也。 《吕氏春秋》有言:“
  • #邓家佳近照曝光被疑整容##邓家佳##娄艺潇[超话]#LYX#我是娄艺潇的元宵[超话]#初识胡一菲,初心娄艺潇,最初认识胡一菲,是故事的开始,热爱娄艺潇是故事的
  • 《文明的故事(第一卷):当世界年轻的时候》《文明的故事(第二卷):征服与冲撞的年代》《文明的故事(第三卷):新世界的曙光》《文明的故事(第四卷):人类精神与
  •   利不过贪  “酒色财气”我不取,“风花雪月”不沾边,无欲无求,无牵无挂,知足常乐,顺其自然,耄耋无恙。  住不过宽  要随遇而安,居室干淨舒适,不必搞得
  • 对于免疫功能正常且在发病96小时内就诊的疱疹性龈口炎患儿,若无法饮水或疼痛剧烈,我们建议口服阿昔洛韦,而非单纯支持治疗(Grade 2B)。实际上即便是儿童单纯
  •   来自西青区的本土企业,更是在东西帮扶中当仁不让。  在手工坊上班,不用出村、甚至不用出家门口,就能凭着一门技艺获得稳定的收入,快速脱贫。
  • 动物中,就算猫狗,也希望有美好的三餐;植物界,就算花草,也希望有朝露的滋润;自诩为万物之灵的人类,怎么能没有正当的希望,怎么能没有崇高的理想呢?人生有了理想,才
  • 正是在那里,Owen第一次见到了 130 岁的巨龟 Mzee,然后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筋疲力尽,困惑和极度恐惧的Owen立即寻求 Mzee 的友谊…令所有人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