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必看!关于接种新冠疫苗,这7个问题有权威答案了➡️】针对老年人疫苗接种的热门问题,北京日报记者采访了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专班特邀专家,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科主任王贵强。

1、有些老年人常年居住在远郊区或者偏远农村地区,接种疫苗意义不大,这种说法有道理吗?

王贵强:新型冠状病毒是通过人传人的方式感染的,所以人群聚集度高的地方确实容易传播,最近境内有几起疫情都是在旅游点发生的。但因为新冠肺炎有个特点是无症状感染者多,尤其是接种疫苗的人多了以后,有些感染者更是趋向于临床表现不典型,更容易被漏诊。

在这种背景下,虽然农村地区、尤其是偏远地区的老年人平常接触外界不多,但逢年过节在外地工作的年轻人多会回老家团聚,就有可能把病毒带到农村。老年人只要没有打疫苗,或者没有得过新冠肺炎,就都是易感人群,很容易被感染。加上农村地区医疗条件相对较差,一旦感染就可能威胁生命。这种风险,相较于接种疫苗的罕见的不良反应,就值得高度重视,应该采取及时接种疫苗的措施来予以预防了。

2、国内外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策略有何异同?现状如何?

王贵强:不同国家按照各自疫情发展情况制定了本国的疫苗接种策略。由于境外一些国家疫情较为严重,基于老年人感染后重症和死亡风险高,所以优先为老年人接种疫苗予以保护,接种策略一般是从80岁以上开始接种、然后是70至79岁、60至69岁,再到其它年龄段,当然也会优先考虑感染风险高的医务人员。

我国由于整体疫情防控较好,国内感染风险主要来自于境外输入,所以制定疫苗接种策略时,优先安排高暴露风险人群,如海关、边防、民航、医务人员、境外工作人员及其它公共服务人员等,之后才安排老年人群的接种。

这里可以给大家具体列举一下相关数据。据美国疾控中心(CDC)公布的新冠疫苗接种数据显示,截至11月3日,在已统计的1.7亿完成全程免疫的接种人员中,65至74岁完成全程接种的人数为2600万,占该人群比例的87.7%;75岁以上完成全程接种的人数为1770万,占该人群比例的82.4%;截至11月1日,日本70至79岁完成全程接种的人数为1500万,占该人群比例的92.62%,80岁以上人群完成全程接种的人数为850万,占该人群比例的94.35%。相比而言我国老年人群的新冠疫苗接种比例较低,截至10月28日,接种率最高的北京市60至69岁人群完成两剂全程免疫的人数为210.8万,占该人群比例的81.7%;70至79岁人群完成两剂全程免疫的人数为65.4万,占该人群比例的60.3%;80岁以上人群完成两剂全程免疫的人数为14.8万,占该人群比例的23.4%。目前,60岁以上人群的加强针刚开始接种。以上数据显示,70岁以上人群疫苗接种率较低,80岁以上更低,但其感染新冠病毒后发生重症和死亡的风险最高,应加快推进这一人群的新冠疫苗接种。

随着我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压力不断增大,当前老年人发生感染的风险不断增加。因此,希望老年人积极参加疫苗接种配合防控工作,未接种疫苗的人尽快接种疫苗,尽快实现“应接尽接”,共筑免疫长城。

3、老年人接种的禁忌症有哪些?患有哪些基础疾病的老年人不适合接种?

王贵强:疫苗接种的禁忌是指不应接种疫苗的情况。由于大多数禁忌都是暂时的,所以当导致禁忌的情况不再存在时,可以在晚些时候接种疫苗。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技术指南(第一版)》中对新冠疫苗禁忌已有明确规定,再结合我国22亿多剂次接种的统计分析来看,接种禁忌主要是既往接种疫苗发生过严重过敏反应(如过敏性休克、过敏性喉头水肿导致呼吸困难)、患有未控制的癫痫或其他严重神经系统疾病者(如横贯性脊髓炎、格林巴利综合症、脱髓鞘疾病)、正在发热或严重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严重慢性疾病处于终末期。相比而言,我国疫苗因安全性好、副作用小,发热等全身性不良反应显著低于国外疫苗,尤其适合用于不易耐受副作用大的老年人群的接种。

老年人群在接种的过程中,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强调。第一,老年人当中患有基础疾病的比例较大,在疫苗接种前,需对自己的发病状况进行评估,或者咨询接种现场的临床医生,判断基础疾病是否处于稳定期,比如严重的高血压是否通过药物得到控制,严重冠心病通过治疗已基本排除短期内发生心肌梗塞的可能性,曾经患恶性肿瘤经过治疗已得到控制。只要疾病处于若稳定期,则可接种。第二,接种前应做好预约,提前了解疫苗方面的相关知识,及接种的流程,避免老年人现场等待时间过长而出现疲劳、紧张,必要时有家人陪同。第三,患有基础疾病的或近期新出现身体不适的,要如实向接种医生报告。特别强调,接种后的老年人一定要在现场留观30分钟,防止一些意外情况发生。

4、老年人是否应该进行新冠疫苗加强免疫接种?

王贵强:根据前期对于全球各个国家新冠疾病的监测结果来看,60岁以上的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重症率和死亡率的比例较高,患病后需住院、救治比例较大,住院时间较长。因此,各个国家接种疫苗的策略,以及世卫组织建议,均认为老年人尤其是有基础性疾病的老年人,是疫苗接种的最优先的人群之一。

国内外研究结果显示,完成全程免疫接种后,新冠病毒感染发病的风险比未接种者明显降低,新冠疫苗在预防发病,尤其是重症、死亡方面效果明确。研究也发现疫苗接种随着时间推移,中和抗体水平会逐渐降低、预防发病的效果也会下降,通过加强免疫接种,是提高机体针对新冠感染免疫的有效措施。目前,很多国家已开展加强免疫工作。

我国也就新冠疫苗加强免疫接种策略专门组织了专家论证。根据前期加强免疫接种研究结果,基于对疫苗的安全性、免疫原性等因素的考量,提出了三种灭活疫苗和1种腺病毒载体疫苗的加强免疫策略,并已在全国开始接种。

专家组特别强调,由于老年人的免疫功能相对较弱,60岁以上人群接种疫苗后产生的抗体水平比18至59岁人群相对较低,而且一旦感染,发生重症、危重症的比例更高,所以强烈建议老年人不仅要尽快接种全程两剂疫苗,还要在完成两剂接种6个月后进行加强免疫,以期获得更好的保护效果。

5、什么是疫苗接种偶合反应?老年人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如何防止偶合反应?

王贵强:“偶合反应”,是指接种者在打疫苗时已患有某种疾病,疫苗接种后刚好疾病发作,与疫苗接种本身无关,也不属于接种后的异常反应。总而言之,偶合反应不是疫苗接种引起的。

偶合反应在年轻群体的疫苗接种过程中发生概率较低,在老年人中肯定会多一些,因为老年人患有基础疾病的概率大,健康状况较年轻人更为复杂,但无论接种的医务人员还是接种者都不必过度紧张,更不用因为担心偶合反应而不敢接种。

有几个方面需要注意,一是要充分相信疫苗的安全性,避免心理紧张引发的心因性反应而诱发潜在的疾病;二是要如实告诉接种的医务人员,此前有过什么疾病、是否做过体检、体检了哪些项目、体检发现什么问题、最近有什么不舒服等等,给医务人员提供全面的信息;三是接种后务必在现场留观30分钟,万一有急性不良反应可以及时处理;四是接种完之后三天内避免剧烈运动、喝酒等,保持平稳的生活状态,防止一些意外情况的发生;五是接种后身体出现明显不适要及时就医,如果怀疑与疫苗接种有关,可以通过正常渠道报告,我国已经建立了疫苗接种不良反应鉴定体系。

6、老年人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常见的心因性反应有哪些?要如何预防?

王贵强:心因性反应主要是由于对疫苗的安全性有担心导致过度紧张引起的一种心理性反应,它可以发生在接种前、接种过程中和接种后的任一环节。其表现,主要包括头晕、头疼、恶心、呼吸急促、血压升高等,个别严重的会出现晕厥。心因性反应是一过性的,持续时间不长,并无器质性的损害。关键是心因性反应是完全可以预防的,充分的解释沟通、心理疏导、分散注意力,及改变接种环境和接种体位等,都可以缓解、甚至消除心因性反应。此外,需要强调的是,接种后需在现场留观30分钟,以防出现急性过敏性反应,万一出现也可以及时进行救治。

7、加快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对我国整体疫情防控有何影响?

王贵强:目前,我国疫情防控总体形势良好,但因国际疫情在高位反复,而且随着冬春季来临,各地温度下降,室内活动增加。所以全球疫情防控形势将更加严峻,对我国的压力持续加大。前期,我国疫情防控形势良好,老年人群感染风险很低,根据防控风险评估,优先对包括海关、边检、航空、隔离点防疫、定点医疗机构及拟赴海外等18至59岁的重点人群开展新冠疫苗接种。但随着我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压力的不断增大,加之新冠病毒变异株在全球的广泛流行,当前老年人的感染风险急剧增加,此前扬州市和本次内蒙古自治区的疫情中,波及的老年人都比较多。

研究表明,60岁以上的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感染后的住院率、重症率和死亡率显著高于轻壮年和儿童,并且由于常常伴随有基础病,救治难度大,住院时间长,病死率高。如果老年人群接种出现短板,全民免疫屏障就无法建立,这将导致社会防控全封闭环节出现漏洞,不利于国家的整体防控工作。

因此,为有效降低疫情防控压力和降低病死率的需要,符合接种条件的老年人,为了您和家人健康,请就近接种新冠疫苗。(北京日报客户端)
https://t.cn/A6xwYaNJ

【【观察】都在选“新赛道”,天津为何挑中生物医药?】 “十四五”已经开启,经济社会将迎来新发展阶段,如何做好卡位,选择好自己的赛道,成为各地城市未来发展的选择题。

  如果说,此前数十年中国经济崛起主要体现为生产能力的扩张,那么在“十四五”和其后一段时期内,产业升级在经济崛起中发挥的作用将显著扩大,这一点上,各个地方都有着自己的盘算,比如天津主要打造的是多条“产业链”赛道。

  “好赛道”在哪里?答案不难找。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已经列出了全部有前途的行业。比如生物医药领域,在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中,明确提出的聚焦领域就包括生物医药,以及集中优势资源攻关新发突发传染病和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医药和医疗设备。

  来看看天津,在未来产业发展和布局中,天津着力发展的是“1+3+4”产业体系。其中,“1”是指智能科技,“3”是指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三大新兴产业,“4”是指装备制造、汽车、石油化工、航空航天等四大优势产业。很显然,生物医药不但是国家战略中的一环,也是天津城市产业发展的重点项目。

  在上一个经济周期中,很多人欣赏合肥选对了液晶面板、半导体存储产业,这一个周期,拥有天时地利人和的天津在生物医药赛道的选择可能更有看头。

  为什么是生物医药

  八月份,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又公布了,今年的榜单里中国(不含台湾地区)上榜公司数量连续第二年居首,达到135家,比上一年增加11家。美国则有122家公司上榜,比上一年增加1家。

  中国在500强名单上超过美国,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人们通常知道,在芯片领域中国和美国比存在着不小差距,经常被“卡脖子”。其实在医疗器械和制药业领域也是中国相对薄弱的环节。当然也不必为此气馁,差距也是发展的机遇和动力。

  2019年,中国人均GDP突破一万美元,从国际经验看,有不少国家在冲破一万美元大关后,呈现出了发展疲态,打破这种模式的重要方式就是进行产业升级。

  这也就不难理解,不少城市将选择做好生物医药这篇文章作为发展动力,国内几大城市的“十四五”规划中,发展生物医药产业也都被提到战略层级,其竞争之激烈不言而喻。

  比如在北京,《“十四五”时期高精尖产业发展规划》定下了将生物医药培育形成国际引领支柱产业的目标;还有上海近期印发了《上海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导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到2025年,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上海高地基本形成。

  天津在这方面的规划,显得更有诚意和力度。在天津的“十四五”规划中,生物医药被定为加快打造“一主两翼”产业创新格局中的“一翼”,其地位之重可想而知。

  康希诺生物

  看得准、出手快、打法新。早在2019年1月,天津市生物医药产业专家咨询委员会就已经成立,共有21位专家委员,其中两院院士10名、科研院所专家5名、企业家6名,9名专家来自外省市,涵盖产学研各领域。

  此外,天津本地规模最大的产业投资基金,海河产业基金连续出手,投资多个生物医药产业项目。去年疫情防控期间,有生物医药项目在海河基金内部一天之内拍板,“当天开会,当天通过”,力度足够大,诚意足够满。

  产业链 产业链 产业链

  新冠疫情背景之下,很多人曾经担心,中国制造会不会被越南、印度等这些人力成本更低的地方借机抢占份额,这样的担心一度不无道理,但最新的海关数据显示,今年前八个月我国出口13.56万亿元,同比增长23.2%,创历史新高。

  能够取得这样的好成绩,完善的产业链结构,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产业链、产业链、产业链,重要的事情可以说三遍。在抢占生物医药产业未来高地上,完善的产业链同样重要。产业发展,很难有适应所有城市的套路,找准能够发挥比较优势,打造出完整产业链,做正确的事和正确的做事同样重要。

  重点布局生物医药产业,在天津来说,有着深厚的底蕴和基础。中国医药工业百强榜上,位于天津的诺和诺德(中国)制药、天津市医药集团、天士力控股、红日药业、施维雅(天津)制药等都是上榜企业。

  产业规模上,截至“十三五”末,天津市医药制造业规上企业100余家,中国医药工业百强企业6家,上市公司25家。2020年,天津生物医药产业规模超627亿元,总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到3.7%,效益水平在全市工业行业中名列前茅。

  区位布局上,天津生物医药产业基本形成以滨海新区为核心,武清、北辰、西青、津南各具特色的发展格局。不得不说的是,滨海新区作为天津市生物医药产业的重要基地,全区生物医药产业产值达402.48亿元,占全市生物医药产值64.2%的比重,预计到2025年,仅滨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年营业收入将达到1000亿元。

  企业类型上,生物医药在天津的发展呈现出民营、外资、国企共同构成的产业矩阵。诺和诺德和诺维信两家外资企业分别是国内规模最大的胰岛素生产基地和工业酶制剂生产基地,在同类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均接近5成;排名全国医药服务外包行业前三的药明康德、康龙化成和凯莱英,CRO、CDMO业务发展居于国内领先水平;昂赛细胞、未名生物、博雅干细胞等企业在国内基因诊断、细胞药物研发等领域具有强大竞争力和影响力。产量全国第一的皮质激素生产企业金耀集团,国内生产规模最大的葡萄籽提取企业尖峰天然产物,此外,在医疗相关产业上,天津的新势力也在崭露头角。冠状动脉支架研发企业赛诺医疗,国内首家微创外科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瑞奇外科,POCT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自主开发商微纳芯,体外快速诊断平台研发企业中新科炬等,其研发成果和产品都具有行业领先水平并填补国内市场空白;零氪科技、科瑞泰Q医等医疗大数据和互联网应用企业,在全国处于尖端地位。

  做时间的朋友 布局长久

  在南方山区的一种竹子,种子在地下孕育过程中,需要经过几年时间才能冲出地面,一旦冲出地面,就会迅速成材。

  耐得住寂寞,做时间的朋友,做生物医药同样如此。医药领域,行业公认的是10年、10亿美元准则,即新款医药的研发需要10年时间,10亿美元级别投入才能取得成果。天津生物医药产业代表,凯莱英和康希诺生物,就是在这样的竞争背景下先后发展壮大起来。

  康希诺生物

  1998年,凯莱英医药集团董事长兼CEO洪浩归国创业,从14个人700平方米的实验室起步,依靠自主研发,完成了一个又一个“不可能”。

  现在凯莱英成为了国内领先的CDMO(医药合同定制研发生产)企业,主要致力于全球制药工艺的技术创新和商业化应用,为国内外大中型制药企业、生物技术企业提供药物研发、生产一站式CMC服务。其与辉瑞、默沙东、艾伯维、礼来、百时美施贵宝、阿斯利康这些全球制药巨头形成了较强的合作粘性。

  凯莱英医药集团

  在洪浩归国之后的2009年,南开大学毕业,曾经师从我国著名微生物专家周与良教授的宇学峰,也与几名海归博士一起,在天津创立了康希诺。

  从研发肺炎疫苗开始,康希诺先后完成了百白破、脑膜炎等疫苗的研发和临床申报。2013年,埃博拉病毒在非洲肆虐、危及全球,超过两万人感染,1万多人死亡。就在疫情最紧张的时刻,康希诺团队临危受命,参与研发生产埃博拉疫苗。团队所有成员全力以赴,康希诺生物研发出埃博拉病毒疫苗被世界卫生组织选用抗击疫情,该支疫苗是亚洲唯一,全球唯四入选的疫苗产品。

  厚积薄发,在疫苗技术竞争的国际舞台上,康希诺生物为国争光,一战成名。之后,就是在抗击新冠疫情上,康希诺与陈薇院士合作研发一针型的腺病毒载体新冠疫苗,自然水到渠成。

  如果简单归纳一下这两家企业的共同点,从表面上看,都是海归回国创业,将天津作为企业主阵地,历经多年坎坷探索,将企业做成行业代表——做正确的事,做时间的朋友。

  从更深层面解读,这两家企业,与天津发展生物制药的产业路线,可以说是彼此成就。

  为了跑好生物医药赛道,天津在研发、实验、生产、拓展融资渠道、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方面集中发力,做好全方位服务。

  人才上,去年12月滨海新区、东丽区、市科技局、南开大学联合全市生物医药领军企业,共同发起成立了天津市生物医药人才创新创业联盟。

  资本投入上,今年7月“刚满三岁”的合源生物科技(天津)有限公司完成超4亿元C轮融资,而就在短短半年之前合源生物才刚刚获得了4.5亿元的B轮融资。

  知识产权保护上,不久前,中国(滨海新区)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生物医药服务分中心落户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在知识产权保护上,为企业研发及技术成果转化“保驾护航”。

  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

  ……

  “赛道”选好之后,产业发展其实更像是马拉松,起跑的位置很重要,努力做好途中跑更加重要。发展生物医药产业,无论是天津还是其他城市,考验其实刚开始。
https://t.cn/A6MNqwQr

【【观察】都在选“新赛道”,天津为何挑中生物医药?】
 “十四五”已经开启,经济社会将迎来新发展阶段,如何做好卡位,选择好自己的赛道,成为各地城市未来发展的选择题。

  如果说,此前数十年中国经济崛起主要体现为生产能力的扩张,那么在“十四五”和其后一段时期内,产业升级在经济崛起中发挥的作用将显著扩大,这一点上,各个地方都有着自己的盘算,比如天津主要打造的是多条“产业链”赛道。

  “好赛道”在哪里?答案不难找。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已经列出了全部有前途的行业。比如生物医药领域,在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中,明确提出的聚焦领域就包括生物医药,以及集中优势资源攻关新发突发传染病和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医药和医疗设备。

  来看看天津,在未来产业发展和布局中,天津着力发展的是“1+3+4”产业体系。其中,“1”是指智能科技,“3”是指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三大新兴产业,“4”是指装备制造、汽车、石油化工、航空航天等四大优势产业。很显然,生物医药不但是国家战略中的一环,也是天津城市产业发展的重点项目。

  在上一个经济周期中,很多人欣赏合肥选对了液晶面板、半导体存储产业,这一个周期,拥有天时地利人和的天津在生物医药赛道的选择可能更有看头。

  为什么是生物医药

  八月份,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又公布了,今年的榜单里中国(不含台湾地区)上榜公司数量连续第二年居首,达到135家,比上一年增加11家。美国则有122家公司上榜,比上一年增加1家。

  中国在500强名单上超过美国,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人们通常知道,在芯片领域中国和美国比存在着不小差距,经常被“卡脖子”。其实在医疗器械和制药业领域也是中国相对薄弱的环节。当然也不必为此气馁,差距也是发展的机遇和动力。

  2019年,中国人均GDP突破一万美元,从国际经验看,有不少国家在冲破一万美元大关后,呈现出了发展疲态,打破这种模式的重要方式就是进行产业升级。

  这也就不难理解,不少城市将选择做好生物医药这篇文章作为发展动力,国内几大城市的“十四五”规划中,发展生物医药产业也都被提到战略层级,其竞争之激烈不言而喻。

  比如在北京,《“十四五”时期高精尖产业发展规划》定下了将生物医药培育形成国际引领支柱产业的目标;还有上海近期印发了《上海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导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到2025年,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上海高地基本形成。

  天津在这方面的规划,显得更有诚意和力度。在天津的“十四五”规划中,生物医药被定为加快打造“一主两翼”产业创新格局中的“一翼”,其地位之重可想而知。

  康希诺生物

  看得准、出手快、打法新。早在2019年1月,天津市生物医药产业专家咨询委员会就已经成立,共有21位专家委员,其中两院院士10名、科研院所专家5名、企业家6名,9名专家来自外省市,涵盖产学研各领域。

  此外,天津本地规模最大的产业投资基金,海河产业基金连续出手,投资多个生物医药产业项目。去年疫情防控期间,有生物医药项目在海河基金内部一天之内拍板,“当天开会,当天通过”,力度足够大,诚意足够满。

  产业链 产业链 产业链

  新冠疫情背景之下,很多人曾经担心,中国制造会不会被越南、印度等这些人力成本更低的地方借机抢占份额,这样的担心一度不无道理,但最新的海关数据显示,今年前八个月我国出口13.56万亿元,同比增长23.2%,创历史新高。

  能够取得这样的好成绩,完善的产业链结构,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产业链、产业链、产业链,重要的事情可以说三遍。在抢占生物医药产业未来高地上,完善的产业链同样重要。产业发展,很难有适应所有城市的套路,找准能够发挥比较优势,打造出完整产业链,做正确的事和正确的做事同样重要。

  重点布局生物医药产业,在天津来说,有着深厚的底蕴和基础。中国医药工业百强榜上,位于天津的诺和诺德(中国)制药、天津市医药集团、天士力控股、红日药业、施维雅(天津)制药等都是上榜企业。

  产业规模上,截至“十三五”末,天津市医药制造业规上企业100余家,中国医药工业百强企业6家,上市公司25家。2020年,天津生物医药产业规模超627亿元,总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到3.7%,效益水平在全市工业行业中名列前茅。

  区位布局上,天津生物医药产业基本形成以滨海新区为核心,武清、北辰、西青、津南各具特色的发展格局。不得不说的是,滨海新区作为天津市生物医药产业的重要基地,全区生物医药产业产值达402.48亿元,占全市生物医药产值64.2%的比重,预计到2025年,仅滨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年营业收入将达到1000亿元。

  企业类型上,生物医药在天津的发展呈现出民营、外资、国企共同构成的产业矩阵。诺和诺德和诺维信两家外资企业分别是国内规模最大的胰岛素生产基地和工业酶制剂生产基地,在同类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均接近5成;排名全国医药服务外包行业前三的药明康德、康龙化成和凯莱英,CRO、CDMO业务发展居于国内领先水平;昂赛细胞、未名生物、博雅干细胞等企业在国内基因诊断、细胞药物研发等领域具有强大竞争力和影响力。产量全国第一的皮质激素生产企业金耀集团,国内生产规模最大的葡萄籽提取企业尖峰天然产物,此外,在医疗相关产业上,天津的新势力也在崭露头角。冠状动脉支架研发企业赛诺医疗,国内首家微创外科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瑞奇外科,POCT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自主开发商微纳芯,体外快速诊断平台研发企业中新科炬等,其研发成果和产品都具有行业领先水平并填补国内市场空白;零氪科技、科瑞泰Q医等医疗大数据和互联网应用企业,在全国处于尖端地位。

  做时间的朋友 布局长久

  在南方山区的一种竹子,种子在地下孕育过程中,需要经过几年时间才能冲出地面,一旦冲出地面,就会迅速成材。

  耐得住寂寞,做时间的朋友,做生物医药同样如此。医药领域,行业公认的是10年、10亿美元准则,即新款医药的研发需要10年时间,10亿美元级别投入才能取得成果。天津生物医药产业代表,凯莱英和康希诺生物,就是在这样的竞争背景下先后发展壮大起来。

  康希诺生物

  1998年,凯莱英医药集团董事长兼CEO洪浩归国创业,从14个人700平方米的实验室起步,依靠自主研发,完成了一个又一个“不可能”。

  现在凯莱英成为了国内领先的CDMO(医药合同定制研发生产)企业,主要致力于全球制药工艺的技术创新和商业化应用,为国内外大中型制药企业、生物技术企业提供药物研发、生产一站式CMC服务。其与辉瑞、默沙东、艾伯维、礼来、百时美施贵宝、阿斯利康这些全球制药巨头形成了较强的合作粘性。

  凯莱英医药集团

  在洪浩归国之后的2009年,南开大学毕业,曾经师从我国著名微生物专家周与良教授的宇学峰,也与几名海归博士一起,在天津创立了康希诺。

  从研发肺炎疫苗开始,康希诺先后完成了百白破、脑膜炎等疫苗的研发和临床申报。2013年,埃博拉病毒在非洲肆虐、危及全球,超过两万人感染,1万多人死亡。就在疫情最紧张的时刻,康希诺团队临危受命,参与研发生产埃博拉疫苗。团队所有成员全力以赴,康希诺生物研发出埃博拉病毒疫苗被世界卫生组织选用抗击疫情,该支疫苗是亚洲唯一,全球唯四入选的疫苗产品。

  厚积薄发,在疫苗技术竞争的国际舞台上,康希诺生物为国争光,一战成名。之后,就是在抗击新冠疫情上,康希诺与陈薇院士合作研发一针型的腺病毒载体新冠疫苗,自然水到渠成。

  如果简单归纳一下这两家企业的共同点,从表面上看,都是海归回国创业,将天津作为企业主阵地,历经多年坎坷探索,将企业做成行业代表——做正确的事,做时间的朋友。

  从更深层面解读,这两家企业,与天津发展生物制药的产业路线,可以说是彼此成就。

  为了跑好生物医药赛道,天津在研发、实验、生产、拓展融资渠道、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方面集中发力,做好全方位服务。

  人才上,去年12月滨海新区、东丽区、市科技局、南开大学联合全市生物医药领军企业,共同发起成立了天津市生物医药人才创新创业联盟。

  资本投入上,今年7月“刚满三岁”的合源生物科技(天津)有限公司完成超4亿元C轮融资,而就在短短半年之前合源生物才刚刚获得了4.5亿元的B轮融资。

  知识产权保护上,不久前,中国(滨海新区)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生物医药服务分中心落户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在知识产权保护上,为企业研发及技术成果转化“保驾护航”。

  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

  ……

  “赛道”选好之后,产业发展其实更像是马拉松,起跑的位置很重要,努力做好途中跑更加重要。发展生物医药产业,无论是天津还是其他城市,考验其实刚开始。(津云新闻记者 彭俊勇 部分图片来源津滨海)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华少自曝发胖原因 从主持人转型当导演 一定要付出代价吗?
  • 陌生人递纸巾
  • 库里不信人类登月 你相信不?
  • 王思聪关注章若楠 网友纷纷好奇章若楠是谁呢?
  • 第17届华表奖红毯,穿这么少不冷吗
  • 首次听到火星风声风声首次的最热头条
  • 二广高速22车相撞,记者暗访:当地医院透露内部消息
  • 男孩寒冬赤膊跑 组织者:培养男子汉精神
  • CBA广东队被“错判”抗议无效,吐槽之后被罚款禁赛!
  • 脱欧协议表决在即:反对声增强 内阁官员提“B计划
  • 电影资讯 | 中国电影华表奖揭晓 10部佳片获奖吴京陈瑾分获帝后
  • 发射前7秒紧急喊停,美国间谍卫星发射取消——
  • 马斯克接受CBS专访:炮轰SEC 自称童年差点被打死
  • 1分钟吞20个辣椒
  • 手机号异地销户
  • 《最美的时光》向佐向太默契满分惊呆观众
  • 说说关于吴悠退队以及他效力的ABL联赛「假球」风波
  • 李嘉欣现身公公葬礼,哀悼百亿富豪许世勋,全程与老公十指紧扣
  • 北京人口蓝皮书:北京户籍、外来人口双降 近四成人口大学以上文化
  • 蔡依林又笑场是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