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是否一定要有缘份?

问:学佛是不是一定要有缘分才行?一个不懂佛学、从未有过佛教信仰的人,应该怎样才能得到这个缘分,然后开始学佛呢?

问的人,已经有了自己的答案,他认为一定要有缘分才行,然后说“那我要怎样才能得到这个缘分呢?"

其实关于这方面,多少都有误解。
学佛的缘分,人人都有,任何时候都有。这话怎么说呢?和佛的缘分,有深有浅,有远有近。从根本来讲,我们每个众生都有佛性,这就是跟佛最好的缘分。有佛性才可以学佛,没有佛性没法学佛。因为有佛性,佛一定要慈悲救度我们,谁没有佛性呢?佛性就是觉性,这就是缘。

第二,每个人都愿意离苦。在生活当中有很多的烦恼、苦恼,没有人不愿意离苦得乐。这种愿离苦得乐,也是从佛性当中所涌动出的力量,只不过我们对苦乐的认识以及离苦得乐的方法迷惑颠倒了,所以才在这里轮回。有佛性,愿意离苦,这从本质上,从我们自身来讲,就具足了学佛的原动力。

那么接下来呢?接下来外面要有条件:你听到佛法了。

如果没有听到佛法,从来没有一个人给你讲佛法,周边没有一个人学佛,你即使再有佛性,你也盖住了;你再想离苦,也找不到方法。像这位提问的居士,你听到佛了,不就是遇到佛法了吗?缘分就到了。然后,你还想学佛,这得多大的缘分啊!这缘分就已经具足了。所以,从本质来看,从深层次来说,有佛性、愿离苦,这是根本的。成熟到一个表面上、看得到的,从现象上看,你闻到了佛,你想学佛,这就是缘分现前,已经到了。

那么从佛的立场来看呢?
佛度众生,有人说:“佛慈广大,不度无缘之人;天雨虽宽,不润无根之木。”这是一种说法。还有另外一种说法,“佛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佛度众生,并不是看你有缘没有缘;佛是不讲究缘分的,为什么?你有佛性。像火烧木,它有什么缘不缘?木头里边本来就有火性,它们两个是同性质的;如果你烧土就烧不了。

所以,以佛的智慧之火,来点燃我们众生的佛性之木,那不是天然的吗?另外,佛为什么叫“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在佛性的立场上,不分众生和佛的差别,他们是一样的,阿狗、阿猫、蚂蚁跟佛都一样。他们是一个体,法身是一体的,并没有两个。

你说你自己度自己,你还讲条件?你饿了,你自己给自己吃饭,你讲什么条件呢?“同体大悲”就是“无缘大慈”,佛救度众生,就如同自己救度自己、自己利益自己一样。在佛性的层面上,没有自他的区别,这就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那么站在众生立场上,需要有一个契入点。

就好像浪子回家,你从小流浪在外,父母心心念念都在盼望你回家,哪有说孩子回家还讲条件的?没有条件。但是你迷茫了,你不知道自己的家在哪里,那就要有人告诉你,你爸爸妈妈是谁,在什么地方等着你,你这才有回家的可能性。所以,缘不缘是从众生这边来说的。那你现在遇到了佛法,你想学佛了,这是浪子想回家了,这就是缘分到了。

所以,如果是你个人提这个问题,那么很恭喜,你的缘分已经具足。如果你是代人家问的,那么这个人的缘分也到了,不然他问不着这个问题。恭喜,南无阿弥陀佛。总结一句话,一切问这个问题的人,都可以回答他:“你缘分已经具足。已经成熟,现在可以念佛,不用再等待,恭喜。”

十念往生是别时意吗?
南无阿弥陀佛。法师,请问如何会通《佛说无量寿经》所谓的“十念往生”和唯识所说的“别时意趣”?
这是一个纯粹教理的问题。不过应该不是《佛说无量寿经》。《佛说无量寿经》讲的“十念往生”是阿弥陀佛的本愿,本愿说“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倒没有任何“别时意趣”的问题。一般所讲的“别时意趣”是指《观经》下品下生。

《观经》下品下生也说了十念,“具足十念,称南无阿弥陀佛”。
在道绰大师的时代,就有修学《摄论》的人,依据《摄大乘论》里所举的别时意,说《观经》这里的往生叫作“别时意”。别时意是什么意思呢?意思是说“十念往生”其实今生是不能往生的,要到下生下生以后一一别时,才能往生。这种观点一说出来,就损害了很多人的信心,大家就不念佛了。念佛有什么用呢?今生又不能往生。所以道绰大师就来纠正,善导大师也加以会通和破斥。

具体的文句出在善导大师《观经疏·玄义分》的和会门,可以看《净土宗圣教集》,从480页开始详细讲解等我们上课的时候再说,这里不能详细解释。
我大致说明一下。别时意有两种:一种叫成佛别时意,一种叫往生别时意。《摄论》当中说的也是这两种,但是理解的人搞错了。

【成佛别时意】
第一种,什么叫成佛别时意呢?成佛要万行圆满才能成佛,说“念佛一行能成佛”是别时意。这是正确的。成佛要万行圆满,净土宗是靠念佛这一行往生到极乐净土,到极乐净土之后万行圆满成佛,并不是单靠念佛一行就能成佛。所以,如果以成佛别时意来衡量的话,念一行是别时意,这没错。

【往生别时意】
第二种,往生别时意。往生别时意,从《摄大乘论》的观点来讲,唯愿无行是别时意。愿行具足就不是别时意,是现生得利益。什么叫唯愿无行呢?就是空发一个愿,“听人家说极乐世界很好,我也愿意去往生”,接下来没有下文了,这叫唯愿无行。善导大师说这种是别时意,没错;但是《观经》下品下生不是唯愿无行,是有愿有行。

【关于“十声念佛”】
关于“十声念佛”,可能有人会说,“十声念佛算什么行呢?不过嘴巴动几下,念了三声、五声、十声,谈不上什么修行”,一般摄论的人是这么理解的。但是善导大师说,六字名号里具足一切行。善导大师是从六字名号的法体来解释,不是从能修行的人的角度来解释的。能修行的人躺在那里快要死了,他造了五逆十恶的重罪,地狱的火都来现了,还能有什么修行?不过嘴巴念了念。

所以,善导大师解释“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字说:“言'南无’者,即是归命;亦是发愿回向之义。”“南无”两个字当中就有愿,“发愿回向之义”;“言'阿弥陀佛’者,即是其行”,这句名号就是他的修行;“以斯义故,必得往生”,因为这样愿行具足的缘故,“必得往生”。不是别时意。这个“愿”,六字名号里的发愿回向,本源于阿弥陀佛发愿回向救度我们,然后我们发愿回向愿意往生。它的根本来源还是来自阿弥陀佛。这个“行”,是阿弥陀佛兆载永劫的修行,要救度我们,所以“'阿弥陀佛’即是其行”。如果就罪业凡夫来讲,没有什么修行,可是我归命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的修行就是我的。

佛法的道理说得很明白。不要说归命,即便是随喜功德--人家做事你随喜,功德就是你的。何况归命呢?归命阿弥陀佛,发愿回向往生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从因到果一切行、一切功德都为归命的众生所有。这样的行,当然是大行,不是小行,“以斯义故,必得往生”。这位提问的莲友,你可以进一步去看书,如果看不懂的话,再来提问。 https://t.cn/R2WxQOQ

其实你可以说不:
枉受轮回之苦
难道不觉得悲哀吗?

无一法不是佛法,
也无一人不是佛。

无奈众生,
犹如宝珠就缝藏在自己的衣服里,
却一点也不知道;

身上藏着宝贝却还在四处乞讨,
冤枉遭受穷困的命运。

文 / 印光大师

文钞原文:

迨至众生机尽,
如来应息,
而大悲利生,
终无有尽。

由是诸大弟子,
分布舍利,
结集经藏,
俾遍界以流通,
冀普沾乎法润。

及至东汉,
大教始来,
但由风气未开,
故唯在北方流通。

至孙吴赤乌四年,
康僧会尊者,
特开化建业,

蒙如来舍利降临,
致孙权极生信仰,
遂修寺建塔,
以宏法化;

此法被南方之始也。

至晋而遍布高丽、
日本、
缅甸、
安南、
西藏、
蒙古诸国。

自兹以后,
蒸蒸日上。

至唐而诸宗悉备,
可谓极盛。

天台、
贤首、
慈恩,

以宏教;

临济、
曹洞、
沩仰、
云门、
法眼,

以宏宗;

南山,
则严净毗尼;

莲宗,
则专修净土。

如各部之分司其职,
犹六根之互相为用。

良以教为佛语,
宗为佛心,
律为佛行。

心语行三,
决难分属;

约其专主,
且立此名。

唯净土一法,
始则为凡夫入道之方便,
实则是诸宗究竟之归宿。

以故将堕阿鼻者,
得预末品;

证齐诸佛者,
尚期往生。

如来在世,
千机并育,
万派朝宗;

佛灭度后,
宏法大士,
各宏一法,
以期一门深入,
诸法咸通耳。

譬如帝网千珠,
珠珠各不相混。

而一珠遍入千珠,
千珠悉摄一珠。

参而不杂,
离而不分。

泥迹者,
谓一切法,
法法各别。

善会者,
则一切法,
法法圆通。

如城四门,
随近者入;

门虽不同,
入则无异。

若知此意,
岂但诸佛诸祖所说甚深谛理,

为归真达本、
明心见性之法。

即尽世间所有一切阴入处界大等,

一一皆是归真达本、
明心见性之法。

又复一一皆即是真、
是本,
是心、
是性也。

以故楞严以五阴、
六入、
十二处、
十八界、
七大,

皆为如来藏妙真如性也。

如来藏妙真如性,
含育生佛,
包括空有;

世出世间,
无有一法能出其外,
不在其中。

见正编复海曙师书。

由是言之,
无一法非佛法,
亦无一人非佛也。

无奈众生,
珠在衣里,
了不觉知;

怀宝循乞,
枉受穷困。

以如来心,
作众生业;

以解脱法,
受轮回苦,
可不哀哉!

《印光法师文钞》·
佛学编辑社缘起

白话译文:

等到众生机缘已尽,
释迦如来应化世间的使命就完成了,

可佛陀大慈大悲利益众生之心,
始终是没有尽头的。

因此各大弟子,
分布舍利集结经藏,
目的是要普及佛教,
希望把佛法甘露遍洒一切众生。

直到东汉时期,
大教才开始来到中国,

但由于学佛的风气还没有形成,
所以当时只在北方流通。

到了孙吴赤乌四年,
康僧会尊者,
特地去建业教化众生,

得到如来舍利降临的感应,
引起孙权虔诚信仰佛教,
于是就修寺建塔,
以弘法利生。

这是佛法传播南方的开始。

至晋朝时佛法已经遍布高丽、
日本、
缅甸、
安南等各国和地区了。

自此以后,
蒸蒸日上。

至唐朝时佛教各大宗派在中国都已经齐备了,
可以说到了极盛时代。

天台、
贤首、
慈恩,
以弘教;

临济、
曹洞、
沩仰、
云门、
法眼,

以弘宗;

南山、
则严净毗尼;

莲宗,
则专修净土。

各宗各司其职,
如六根各有所用,
又不能分割。

因为以教为佛语,
宗为佛心,
律为佛行。

心、
语、
行三个,

是绝对难以分割的;

主要是因为他们修学的重点不一样,
故暂且立这样一个名。

只有净土这个法门,
一开始就是为了凡夫入道的方便而设立的,

但它实际上也是诸宗最后的归宿。

因此将要堕落阿鼻地狱的人,
还能够证得末品;

而证到与诸佛平等的圣者,
也还要求往生。

如来在世的时候,
千机并育,
万派归宗。

佛灭度以后,
弘法大士,
各弘一法,
希望一门深入,
诸法相通。

譬如帝网千珠,
珠珠各不相混,
而一珠遍入千珠,
千珠又能并入一珠,
参差却不杂乱,
分离却又圆融。

拘于表象的人,
看待一切法,
法法各不相同;

善于体会本质的人,
看一切法,
法法都是融通。

如城有四门,
不管远近都可以进入,
门虽不同,
入了城就没有差别了。

如果懂得了这个道理,
则不但诸佛诸祖所说很深的真谛和道理,

是归真达本、
明心见性的法,

就是尽世间所有一切阴、
六入、
十二处、
十八界、
七大等,

也无一不是归真达本、
明心见性的法。

一一都是真,
是本,
是心,
是性。

因此《楞严》
将五阴、
六入、
十二处、
十八界、
七大,

都视为如来藏妙真如性

( 如来藏妙真如性,
含育生佛,
包括空有,
世出世间,
无有一法能出其外,
不在其中。

见文钞正编复海曙师书 )。

如此说来,
无一法不是佛法,
也无一人不是佛。

无奈众生,
犹如宝珠就缝藏在自己的衣服里,
却一点也不知道;

身上藏着宝贝却还在四处乞讨,
冤枉遭受穷困的命运。

用如来的心,
造作众生的业,

对世出世间一切原本就清静寂灭的万法妄加分别,
枉受轮回之苦,

难道不悲哀吗?

禅基本含义

“禅”是佛教"禅那"的简称,梵语的音译。也有译为"弃恶"或"功德丛林"者。其意译为"思维修"或"静虑"。是佛教的一种修持方法,其中有祖师禅与佛祖禅的区别。
定的基本含义;

三摩地,又称三昧、三摩提、三摩帝、三摩底、三么地、三昧地等,译为定。
《六祖坛经》解释:内不动心为定。

成唯识论五卷十九页云:云何为定?于所观境,令心专注不散为性。

谈起佛家禅定,有人就会问:什么叫禅定?它在佛法修证中占有什么地位、有那些种类、如何修证法,等等一系列带根本性的问题。我这一讲就想从这些基本问题谈起。

首先谈谈禅定在佛法修证中的地位及其作用和重要性。
大家都知道,佛法小乘的根本教义在业力,它的修证是在业力上起修四谛;佛法大乘的根本教义在般若,它的修证是在般若上起修六度。而四谛六度又都可以统摄在三学中。所谓三学,就是佛法中常讲的戒学、定学、慧学,叫做三无漏学。禅定就是其中所讲的定学。现列一总表以明三学的大旨。
1.戒学—禁戒—止恶修善—摄心为戒
2.定学—禅定—息虑静缘—持戒生定
3.慧学—智慧—破惑证真—修定发慧
释迩牟尼佛人灭之时,扶律谈常,告诫弟子“以戒(波罗提木叉)为师”,可见持戒的重要。但是佛教的持戒,并非教人停留在持戒上,而是教人在持戒的基础上,摄其业动的身心以成其密静的禅定,更依此密静的禅定以开发无上的智慧。智慧圆满具足了,也就是三学圆满修证了,小乘的人才能证得四谛而了个人的生死;大乘的人才能圆修六度而自觉觉他,了众生的生死。何以故?因为无戒则不能生定,无定则不能发慧,无慧则不能成道,小乘无道则不能断集离苦证灭,大乘无道则不能圆修六度万行,自利利他。
佛法最基本的实践就是修持三学—戒学、定学、慧学。佛教不论是大乘小乘,不论是显教密教,不论是世法出世法,不论是哪一个宗派,不论是哪一种法门,它都要修持三学。“三学为纲,修行第一”。戒定慧三学就是修证佛法的三大纲领。佛教是讲理论(教义)的,但更重要的是讲实践(修行),讲实际修行,实修实证。真正修三无漏学的人,才算是真正学佛的人。上面三学的总表还可以如下表列:
1.持戒—止恶修善—律藏所诠—依戒而生定
2.修定—息虑静缘—经藏所诠—依定而发慧
3.证慧—破惑证真—论藏所诠—依慧而成佛
人类最大最根本的问题是生死问题,佛就是为了解决人类这个最大最根本的问题而来的,这就是佛经常说的佛为一大事因缘而来。
佛法就是教人们求得觉悟、了脱生死的法门。因为众生有种种不同的根机,针对种种不同的根机就有种种不同的法门,众生有八万四千烦恼,佛法就有八万四千不同法门。
学佛的目的就是为了求得觉悟、了脱生死。只求自觉自利,自己一个人了脱生死的是小乘。不但自觉,而且觉他,不但自利,而且利他,不但自了生死而要普渡众生,共了生死是大乘。自觉觉他,自利利他,觉行圆满了的人就是佛乘。
学佛的过程是信(信仰它)、解(理解它)、行(实践它)、证(证得它)。而学佛的步骤,即在每一过程中都具有的三步,都是第一步持戒,第二步生定,第三步证慧。由戒生定,由定生慧,由慧成佛。
由上所述,可见禅定在佛法修证中的地位、作用和重要性。也可见佛法修定只是为了证慧成佛了脱生死,而不是为其他—其他都不过是副产品而已。所以佛法禅定不同于儒家气功、道家丹功,与社会上流行的气功更有本质上的区别、根本上的不同,不能混为一谈

谈起佛家禅定,有人就会问:什么叫禅定?它在佛法修证中占有什么地位、有那些种类、如何修证法,等等一系列带根本性的问题。我这一讲就想从这些基本问题谈起。

首先谈谈禅定在佛法修证中的地位及其作用和重要性。
大家都知道,佛法小乘的根本教义在业力,它的修证是在业力上起修四谛;佛法大乘的根本教义在般若,它的修证是在般若上起修六度。而四谛六度又都可以统摄在三学中。所谓三学,就是佛法中常讲的戒学、定学、慧学,叫做三无漏学。禅定就是其中所讲的定学。现列一总表以明三学的大旨。
1.戒学—禁戒—止恶修善—摄心为戒
2.定学—禅定—息虑静缘—持戒生定
3.慧学—智慧—破惑证真—修定发慧
释迩牟尼佛人灭之时,扶律谈常,告诫弟子“以戒(波罗提木叉)为师”,可见持戒的重要。但是佛教的持戒,并非教人停留在持戒上,而是教人在持戒的基础上,摄其业动的身心以成其密静的禅定,更依此密静的禅定以开发无上的智慧。智慧圆满具足了,也就是三学圆满修证了,小乘的人才能证得四谛而了个人的生死;大乘的人才能圆修六度而自觉觉他,了众生的生死。何以故?因为无戒则不能生定,无定则不能发慧,无慧则不能成道,小乘无道则不能断集离苦证灭,大乘无道则不能圆修六度万行,自利利他。
佛法最基本的实践就是修持三学—戒学、定学、慧学。佛教不论是大乘小乘,不论是显教密教,不论是世法出世法,不论是哪一个宗派,不论是哪一种法门,它都要修持三学。“三学为纲,修行第一”。戒定慧三学就是修证佛法的三大纲领。佛教是讲理论(教义)的,但更重要的是讲实践(修行),讲实际修行,实修实证。真正修三无漏学的人,才算是真正学佛的人。上面三学的总表还可以如下表列:
1.持戒—止恶修善—律藏所诠—依戒而生定
2.修定—息虑静缘—经藏所诠—依定而发慧
3.证慧—破惑证真—论藏所诠—依慧而成佛
人类最大最根本的问题是生死问题,佛就是为了解决人类这个最大最根本的问题而来的,这就是佛经常说的佛为一大事因缘而来。
佛法就是教人们求得觉悟、了脱生死的法门。因为众生有种种不同的根机,针对种种不同的根机就有种种不同的法门,众生有八万四千烦恼,佛法就有八万四千不同法门。
学佛的目的就是为了求得觉悟、了脱生死。只求自觉自利,自己一个人了脱生死的是小乘。不但自觉,而且觉他,不但自利,而且利他,不但自了生死而要普渡众生,共了生死是大乘。自觉觉他,自利利他,觉行圆满了的人就是佛乘。
学佛的过程是信(信仰它)、解(理解它)、行(实践它)、证(证得它)。而学佛的步骤,即在每一过程中都具有的三步,都是第一步持戒,第二步生定,第三步证慧。由戒生定,由定生慧,由慧成佛。
由上所述,可见禅定在佛法修证中的地位、作用和重要性。也可见佛法修定只是为了证慧成佛了脱生死,而不是为其他—其他都不过是副产品而已。所以佛法禅定不同于儒家气功、道家丹功,与社会上流行的气功更有本质上的区别、根本上的不同,不能混为一谈 https://t.cn/RxrBSmT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因此,家长们不要急着去评价孩子的作品,你可以向孩子表达自己对作品的想象,比如看到孩子画了好多的线条,可以说:“你看,这里有好多鱼哦,小鸟儿也和他们在一起玩呢”
  • 不必了 我只看风景 不下水写在草稿纸上和日记本上的名字都意义非凡偷偷浪漫吧 避开世俗的目光温柔的让步 会让很多复杂的事情变得简单太多人不真诚 被爱好像中彩票去见
  • 保安日记 3月22 今天是个好天,有了太阳,不像昨天暴风雨,很冷,今天在封控区扫楼入户核酸采样时,爬了6个单元,小区大多都是老人,走路颤颤巍巍,听力也不太好,
  • 2. 请提前准备好个人有效身份信息(身份证或者使用“我的南京”核酸检测身份码等)在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的通知引导下,到达采样点有序排队。2、请提前准备好“苏康码”和
  • NO2比NO的毒性高4倍,可引起肺损害,甚至造成肺水肿。#返老还童做学生学西班牙语##今天是上链接日##墨西哥·莫雷利亚[地点]##有所不知# 氮氧化物(NO
  • 兩個人的分開,並不是失敗,而是大多數人在嘗試後,會有的結果。兩個人的分開,並不是失敗,而是大多數人在嘗試後,會有的結果。
  • 等他走了,邻床的病友对我说:知足吧你,和咱前后脚手术的另一位,开膛看就是恶性的,这会儿直接拉去化疗了。这是汪小菲为大S开的酒店,按理说两人关系破裂后,汪小菲应该
  • 素菜中我最推荐海带苗,它和我平时吃的其他家有点不一样,它不是一丝一丝的,而是类似海带那样,害我找服务员以为上错菜了[允悲][允悲],结果非常吸味,并且也是非常软
  • 「塞壬情报」可以通过任务关卡、完成活动任务、累计「弧光结晶」等方式收集;※纪念章领取时间将于12月15日23:59截止;◆激战对决◆活动期间,12月1日为止每日
  • 原味芝士蛋糕,芝士味重,甜度刚好,但糕体有点松散,完全没办法夹起来吃……#随手拍##美食打卡##美食分享##好物分享#芝士蛋糕Cheese Cake的前调是香料
  • 小黄人系列的睫毛膏它是小玉米刷头的,绝对不会出现膏体过多化出来苍蝇腿的问题,真的就是根根分明,而且一整天都不会塌~这次的妆容里用到的就是蓝色的,我原本以为会很夸
  • 刚刚读完了余华的「许三观卖血记」在看这本书以前,我是鼓起了很大的勇气,我恐怕看到人血馒头的场景再次出现,也心惊胆战易子而食的桥段会不经意的上演。#肖战[超话]#
  • 最后,我摆完这次阵以后就因为个人原因退坑了,图上的谷子大部分应该也出掉了,摆阵主要是为了纪念一下吧很抱歉,以后不能陪你走下去了,我心中最棒的你#偶像梦幻祭[超
  • 这种说法其实是不对的我们要知道的材料都是挺的惰性材料,所以不会对人体有害的首先就是如果说植入以后,会有挛缩或者是穿出的风险,是传统的L型那么这个时候就需要去做一
  • 加入特战:带你回嘉 不因盛名来,不为污名去 你我都不是路人 我们将是一路陪伴嘉伦走到底的嘉人呀!任嘉伦 即动力@任嘉伦Allen rjl#任嘉伦长意#rjl#任
  • 是君子,一心一意和他交,是小人,利益再多也绝情!交人交心,交的是君子的真诚;识人识品,识的是君子的端正。
  • 早在60年代, 中国玉雕就有四大名之称,天津花鸟是其中之一。今年开年以来,全国有近60个城市发布了多类型的促进房地产回暖的政策。
  • : · ᴥ ·「温柔干净の短句文案」❶“玫瑰正值花期 可我喜欢山茶”❷日日无事事复日日忙忙亦茫茫.❸只有大大小小的期待 生活才不会百无聊赖❹落日余晖的路上总是爱
  • 攻击、辱骂、情绪失控……这些内容,其他参与过类似课程的网友也在网上提到过,有人将其概括为:侮辱你,摧毁你,“拯救你”。她透露,她当时所参加的课程包含“心理攻击”
  •   穿破石这味药,性情平和,却后劲十足,针对各种肝胆系统的癌瘤、结石、囊肿,都有良效,真乃良药也。   穿破石虽然药效比穿山甲慢,但喝五六天后,后劲非常足,而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