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长,你说:道,为什么要生万物呢?】

道教的根本信仰,必然是以大道为宗旨的。在道教中常讲一句话叫“道生万物”或“万物由道而生”,那么,有信士曾问笔者:道为什么要生万物呢?

这看似是一个非常荒谬的问题。因为在我们的教育和惯常认知中早已经形成了固定的思维,认为道生万物是自然而然且无所争议的,甚至很多人从来没有觉得这是一个值得思考和质疑的问题。《道德经》语“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认为道就是一的状态,从一种分出阴阳二气,阴阳交融而生和气,并由此衍生出了天地万物。既然是自然的演化,就不必要去追问为什么。就像是我们现在常常理解自然万物是宇宙从一个奇点大爆炸而产生的结果,那么这个点为什么要爆炸呢?这一反问,似乎可以为“道生万物”的理论提出一个源头,认为一切都是自然的演化,从先天大道到我们现在五光十色的物质世界的过程,既是“道生”的过程,也是自然变化的结果。

在这里,其实已经对“道为什么要生万物”这个命题指出了思考上的陷阱,即“道”是自然,而不是某一种具有明显生化和繁衍功能的实体。道生万物,其实是一种比拟,是把道衍化万物的过程比作是“生”。生,是生成、生化的意思,具有抽象化的表达,和我们平常理解的通过父精母血而生出新的生命的具体的“生”是不一样的。

这样一来,就涉及到两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一、什么才是道;

二、道生万物是怎么生的?

要解决第一个问题,确实很有些难度。道祖传世五千言,其中心要意其实只有两个字,即“道”和“德”。在道祖的语境中认为,德是道的外在表现形式,道是德的本体,所以道教中称其二者是本与迹的关系。而我们今天说的一个人有没有道德,正是“道”与“德”在我们人间社会文明中的具体体现。如一个人日常的行为遵从仁义礼智信,符合时代的核心价值观等,我们就可以称他是一个有道的人。道,必须要通过德(具体的言语行为)来彰显,反过来讲,我们的悟道和修道,也必须从德入手。这样的理论,正是建立在“道是什么”的基础上的。

《道德经》里面说,道这个事物,恍恍惚惚,好像存在又好像不存在。而道祖在发现了这个事物后,又不知道该怎么称呼它,所以叫“强名曰道”。意思是说,道和我们能看得见、摸得到的所有事物都不一样,它明明存在,却又不可以捉摸和表达;他明明没有实体,却又可以在万事万物中都体悟到一种杳杳冥冥的存在。

针对“道是什么”的问题,道祖其实已经给出了非常明确的答案:

一、道虽然称为“存在”,但道并不是一种实体,因此只能参悟,并不能占有;

二、道和万物的具象化不同,是一种抽象化的形态,因此称其为“无”,但这个“无”并不是单独存在的,是依赖于万物之“有”而存在的。因为有“有”,所以才有“无”;因为有“万物”,所以才有“道”。道在万物之中。因此,“有”是真的有、是物质性的存在;“无”是体悟上的存在,并不具有物质性。(毕竟,物质本身就是一种“有”。)

由此就可以明白,道生万物,其实就是“有生于无”的概念,是说一切事物都是从无中生出来的。但如果这样讲,又会接着问,世界本来虚无,怎么会凭空诞生出有呢?

这个问题,其实和“道为什么要生万物”的问题一样,存在一个预设陷阱。无中生有之“生”,同样是生化,而不是诞生。无,与道本同,所以无也不是与有相对的没有,而是一种状态性的表达。实则是,天下万物皆是从有中生有。

我们可以简单理解的男女和合生出小孩、一颗种子生出了一株植物、一个人在阳光的照耀下可以生出一个影子,这都是从一个“有”生出了另外一个“有”。虽然是有中生有,但第一个“有”和它所生出来的“有”却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事物。小孩和父母,植物和种子,影子和人身,它们之间具有一定的生成的关系,却又不是完全的复制和粘贴。这种内在的、无法看见、听见、捉摸和占有的关系,其实就是道,也就是与“有”相对的“无”。简单地说,道本身便是生成、变化的代表词。因此,并不是有一个叫做“道”的实体生出了万物,而是天地万物本身便是一直在进行各种各样的演化,进而生出了更多不同的形态。这个变化本身,这个演化和生成的过程,才是“道生”。

而道,既在万物之中,又本来便是万物。将万物生万物的客观描述和哲理化思考综合起来,则是为道。脱离了万物而单独谈道,便会陷入空谈玄的谜题中。同时,不承认道的形而上,而只是纯客观地唯物、唯有地讨论,失去了客观世界与主观认知的结合点,这就等于否认了人作为认知世界本体的主观能动性。如此,修道、悟道的意义也就不存在了。

我们修行最基本的意义,就是要人们能够正确地认知到自己在这个世界中的位置,从而才能使短短的人生变得有所价值。这才是要提出“道生万物”这个命题的意义所在。

作者:高璟 道教之音

道长,你说:道,为什么要生万物呢?
#传统文化#

道教的根本信仰,必然是以大道为宗旨的。在道教中常讲一句话叫“道生万物”或“万物由道而生”,那么,有信士曾问笔者:道为什么要生万物呢?

这看似是一个非常荒谬的问题。因为在我们的教育和惯常认知中早已经形成了固定的思维,认为道生万物是自然而然且无所争议的,甚至很多人从来没有觉得这是一个值得思考和质疑的问题。《道德经》语“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认为道就是一的状态,从一种分出阴阳二气,阴阳交融而生和气,并由此衍生出了天地万物。既然是自然的演化,就不必要去追问为什么。就像是我们现在常常理解自然万物是宇宙从一个奇点大爆炸而产生的结果,那么这个点为什么要爆炸呢?这一反问,似乎可以为“道生万物”的理论提出一个源头,认为一切都是自然的演化,从先天大道到我们现在五光十色的物质世界的过程,既是“道生”的过程,也是自然变化的结果。

在这里,其实已经对“道为什么要生万物”这个命题指出了思考上的陷阱,即“道”是自然,而不是某一种具有明显生化和繁衍功能的实体。道生万物,其实是一种比拟,是把道衍化万物的过程比作是“生”。生,是生成、生化的意思,具有抽象化的表达,和我们平常理解的通过父精母血而生出新的生命的具体的“生”是不一样的。

这样一来,就涉及到两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一、什么才是道;

二、道生万物是怎么生的?

要解决第一个问题,确实很有些难度。道祖传世五千言,其中心要意其实只有两个字,即“道”和“德”。在道祖的语境中认为,德是道的外在表现形式,道是德的本体,所以道教中称其二者是本与迹的关系。而我们今天说的一个人有没有道德,正是“道”与“德”在我们人间社会文明中的具体体现。如一个人日常的行为遵从仁义礼智信,符合时代的核心价值观等,我们就可以称他是一个有道的人。道,必须要通过德(具体的言语行为)来彰显,反过来讲,我们的悟道和修道,也必须从德入手。这样的理论,正是建立在“道是什么”的基础上的。

《道德经》里面说,道这个事物,恍恍惚惚,好像存在又好像不存在。而道祖在发现了这个事物后,又不知道该怎么称呼它,所以叫“强名曰道”。意思是说,道和我们能看得见、摸得到的所有事物都不一样,它明明存在,却又不可以捉摸和表达;他明明没有实体,却又可以在万事万物中都体悟到一种杳杳冥冥的存在。

针对“道是什么”的问题,道祖其实已经给出了非常明确的答案:

一、道虽然称为“存在”,但道并不是一种实体,因此只能参悟,并不能占有;

二、道和万物的具象化不同,是一种抽象化的形态,因此称其为“无”,但这个“无”并不是单独存在的,是依赖于万物之“有”而存在的。因为有“有”,所以才有“无”;因为有“万物”,所以才有“道”。道在万物之中。因此,“有”是真的有、是物质性的存在;“无”是体悟上的存在,并不具有物质性。(毕竟,物质本身就是一种“有”。)

由此就可以明白,道生万物,其实就是“有生于无”的概念,是说一切事物都是从无中生出来的。但如果这样讲,又会接着问,世界本来虚无,怎么会凭空诞生出有呢?

这个问题,其实和“道为什么要生万物”的问题一样,存在一个预设陷阱。无中生有之“生”,同样是生化,而不是诞生。无,与道本同,所以无也不是与有相对的没有,而是一种状态性的表达。实则是,天下万物皆是从有中生有。

我们可以简单理解的男女和合生出小孩、一颗种子生出了一株植物、一个人在阳光的照耀下可以生出一个影子,这都是从一个“有”生出了另外一个“有”。虽然是有中生有,但第一个“有”和它所生出来的“有”却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事物。小孩和父母,植物和种子,影子和人身,它们之间具有一定的生成的关系,却又不是完全的复制和粘贴。这种内在的、无法看见、听见、捉摸和占有的关系,其实就是道,也就是与“有”相对的“无”。简单地说,道本身便是生成、变化的代表词。因此,并不是有一个叫做“道”的实体生出了万物,而是天地万物本身便是一直在进行各种各样的演化,进而生出了更多不同的形态。这个变化本身,这个演化和生成的过程,才是“道生”。

而道,既在万物之中,又本来便是万物。将万物生万物的客观描述和哲理化思考综合起来,则是为道。脱离了万物而单独谈道,便会陷入空谈玄的谜题中。同时,不承认道的形而上,而只是纯客观地唯物、唯有地讨论,失去了客观世界与主观认知的结合点,这就等于否认了人作为认知世界本体的主观能动性。如此,修道、悟道的意义也就不存在了。

我们修行最基本的意义,就是要人们能够正确地认知到自己在这个世界中的位置,从而才能使短短的人生变得有所价值。这才是要提出“道生万物”这个命题的意义所在。

作者:高璟 道教之音

找一个你爱和他聊天的人在一起,当你年龄大了以后就会发现,喜欢聊天是一个人最大的优点。

但这个世界上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能和你聊得来的人,却万里挑一。

两个人是否能聊得来,不仅要看兴趣爱好是否相似,还要看你们的知识储备,对生活及人生各方面的看法和态度,感受是否在同一个频道上,看到的是否是同一个世界。

只有同频的两个人,才能互相理解彼此说话和交流时的某个点,也才能有来有往地把话题继续接下去。

比如你说你喜欢看书追剧,他也能回应你说某部剧,某本书他有看过,听过,觉得有趣,然后还可以饶有兴趣的跟你共同分享和讨论。

而不是你一开口,他就兴趣全无,还嘲讽你假装文艺。

一段好的感情,是一定很需要一个聊得来的另一半的。

很多时候,那种两个人在生活当中的细碎语言和交流,倾诉和倾听,则更像是一种精神上的慰藉,和人生痛苦疲惫时的解药。

这让我想起了曾经莫言说过的一段话:“精神上的慰藉,胜过物质上的给予;心灵的相通,超越距离障碍!最深的感情,就是让一个人住进你的心里,空闲下来的时候,是你心灵的归宿,忙碌起来的时候,是你前进的动力。”

就像我对于你所有的爱,在我心中只有简简单单的四个字来形容,那就是:“有你真好”。

#情侣##爱情#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说到口感,永夏的口感确实不错,不酸,咖啡粉水溶性极好,冰水、热水、牛奶或椰汁都能冲泡,有【蓝盒】和【橙盒】两款主打,为了方便大家选择我再简短做个对比介绍。不喜欢
  • 而且深秋的枫叶家真的是被我折磨了这么久,有时候我讲话很玄幻的,他半夜还要参悟,什么是小云朵,什么是高贵还有女孩儿感,什么事大帽子要搭在肩上很乖,然后马姐还要压价
  • #董宇辉[超话]# 读书打卡第七天 皮囊听说蔡崇达老师要来,突然想起自己很久以前买过的这本书一直没看,拿出来提前做做功课,很忧伤的叙述却没有给人很颓废的感觉,反
  • 原来淡然的不是寂寞,是心有滋味,有一树花开,也有一树琉璃,一叶菩提,然,淡然不是远离世事,而是看风云变幻,内心波澜不惊。淡然,也是一个人静守时光,晨起暮落,品流
  • !!
  • 如果说我不爱你,那我可以欺骗一切却欺骗不了我自己的心:我时刻盼望美丽的你头像是永远的彩色,那是你的平安我的心愿;我又害怕你美丽的头像永远的光芒,那是因为我害怕自
  • #深夜说#匆忙的一天 马不停蹄 此刻静静地坐在餐桌前并不想着急的去洗澡护肤睡觉忽然很享受深夜孤独的自己发发呆收集起脑子里千奇百怪的小思绪或许以前会在这样的夜晚伤
  • 图1-图11:团长实拍⚠️领券下单 每能足浴盆丨高深桶团价359送足浴包 每能足浴盆丨折叠款团价329送足浴包由于辛巴及快手和各大电商平台及品牌首次合作搞双十一
  • ”:“好啊~”:“妈妈,拉我手”:“嗯,妈妈拉你的手,我们去坐车,叫上弟弟一起。⭐️今天带了玉米去喂小鸽子,结果到的时候天有点黑了,鸽子不下来,二肥肥挨个鸽笼跑
  • 为切实保障广大市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霞浦县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决定于7月3日12时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新一轮全员核酸检测工作。#987微关注#
  • 亮哥边走边想着,于是在走廊上停了下来,招手喊来小景瑜说:“你让房间管理给小景把窗帘合上,你在这里照看着点,万一晚上小景要喝什么吃什么你给安排一下。小景瑜的脸垮了
  • [心]#十一月的笑帮#全面注册制倒计时了,以后市场风格切换,慢慢转向以价投为主,我们一定要跟上时代,尽量找好公司,好企业,这样才不至于被淘汰,今天花了一天的时间
  • 按照“自愿、免费、即采即走、不限制流动”原则,域外来(返)沈人员在机场、火车站、客运站、高速公路口等入沈通道积极配合落地核酸检测,倡导3天内完成3次核酸检测(间
  • 脑洞新颖,结局反转,言之有物少爷和我是我最喜欢的组合结果这一期两个作品都不好笑实在是……无聊吸血鬼那个作品,那位玛丽姐非常不适合演东北人,让我非常出戏,但是少爷
  • “今天是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爸爸带我来江边….”有些不会的字用拼音代替,写一会儿歇一会儿,换个地方继续发呆继续写,爸爸在她周围自己骑电瓶车打发时间等她。结果今早
  • 今天就让我们通过湛江名匠装饰的两套原木风客厅案例,告诉大家如何打造梦想中的原木风装饰本案为复式loft有着较为狭窄的横向空间和极优秀的采光相对简约的原木风可以在
  • 李庚希也是一个很好的演员,00后的她看起来很有资质,很多女演员都注重形象想走偶像派,但是她看起来就不大一样,特别的乖巧有形象感,像极了高中时代的样子,很有朝气和
  • 王晴坚持生下来孩子的原因是,丈夫死了,以后就没机会再生孩子了。可若王晴剖宫产时出了意外,她留下来的早产儿生来就无父无母,就是一个孤儿,也挺可怜的,孩子真的会快乐
  • 他想起来金建成是越喝脸越白的那种体质,当他把变调夹当成发夹把自己的刘海夹起来弹琴,就说明他醉了,不能再让他喝了。先开始唱的是自己喜欢的歌,没多少人听,后来改唱邓
  • 最近被小猪姐姐种草了KIMTRUE的润唇膏,初步使用还可以,也许以后这个回购就看心情和钱包了……057 法尔曼冰凝面霜冰凝先不说效果,肤感就很讨我喜欢~我应该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