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扒着飞机也要拼死逃离祖国的阿富汗人是什么人?塔利班承诺“不搞清算”做得到吗?】在15日阿富汗塔利班进入首都喀布尔后,一些阿富汗人疯狂涌向喀布尔国际机场,导致机场陷入极度混乱,人群跟着飞机跑,飞机起飞后疑似有人摔下……惨绝人寰的画面传遍全球,这些拼死也要逃离阿富汗的人都是谁?重返喀布尔的塔利班于17日召开了首场新闻发布会,再次展现温和姿态,表示将赦免所有曾站在其对立面的阿富汗人。那么,阿富汗塔利班的执政基础到底怎样?它“不搞清算”的温和姿态是否能一直保持?相关学者17日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一一作出分析。

三类人最想逃离阿富汗,但不一定都是“精英”

早前的视频显示,一架美军C-17运输机在滑行时,疯狂的人群跟着奔跑,甚至有人在攀爬机身。16日,阿富汗阿斯瓦卡通讯社发布了一段两人从飞机上掉落的视频,配文 “两个人从一架自喀布尔机场起飞的飞机上掉落至居民家中”。随后,该通讯社更新消息称,确认“当地人找到了从C-17飞机上掉落的人的遗体,共有三人”。17日,美国“防务一号”网站发布的一张照片传遍国际媒体:640名阿富汗人挤在15日晚起飞的美国一架大型运输机舱内。另外一段新视频也广为流传:美军飞机起飞后,有阿富汗人似乎被起落架舱的舱门夹住,飞行过程中,遗体在空中剧烈摆动。

有人在社交媒体上将这些拼命想离开祖国的阿富汗人称为当地的“精英”,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教授、南亚研究中心主任张家栋17日对《环球时报》记者分析,这些想要逃离的人大致可分为三类:一类是曾经为美国人服务的,比如翻译人员,这些人可以被称为“精英”;一类可能是对20年前塔利班执政记忆深刻的一群人,这些人有可能是“精英”,也有些只是一般民众,“但是想要逃离的人,多数来讲在当地层次要高一些,因为他们接触国际社会的机会更多,能力更强。”第三类是在加尼政府框架里的受益者,比如官员、警察、商人、知识分子等。

在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刘中民教授看来,尽管这些人可能服务于美国或西方非政府组织,世俗化程度较高,但这些人倒不一定都是“精英”,“真正的‘精英’有办法通过边界,这些挤在机场里的,恐怕更多是下层人员。”至于想逃离的人的具体数目,张家栋认为“不好估计”,因为塔利班来得太快,逃离渠道很快就没有了,“但可以肯定的是,想要逃离的人远远多于我们所看到的。”

美国此前推出了“盟友避难行动”,称将为2.2万多名阿富汗人发放“特殊移民签证”。但是据国际救援委员会(IRC)的数据,在过去20年间,至少有30万名阿富汗人协助过美国军队。而能够获得美国难民保护资格的平民,仅占极少比例。自2002年以来,美国雇佣阿富汗人协助美国军队、外交官和其他工作人员。由于与美国的联系,许多阿富汗人在此期间受到威胁、绑架和袭击,死亡人数不详。作为回应,美国国会制定了特殊的移民签证计划,为这些阿富汗人提供美国合法居留权。但签证流程极为繁琐,申请者等待签证批准的平均时长为三年。

8月2日,美国国务院又公布了一项特殊移民签证,对象是目前和曾经受雇于美方新闻等机构的阿富汗人,但申请该签证是有条件的:申请人必须自行离开阿富汗,抵达第三国后,美方才会受理签证申请;受理耗时12至14个月,其间申请人须在第三国等待。

民众争相逃跑的画面肯定不是刚刚占领首都的塔利班所希望看到的,根据俄罗斯卫星网、美国“商业内幕”网站17日消息,塔利班发言人苏海尔·沙欣在接受美国微软全国广播公司(MSNBC)采访时称:“我们不会惩罚他们(指那些曾与美国人合作的阿富汗人),不会逮捕他们,或扣押其财产。”他还提到,塔利班并不希望让阿富汗人因“恐惧”而离开该国。

塔利班执政的民意基础在哪里?

16日,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应约同美国国务卿布林肯通电话,重点就阿富汗局势及中美关系交换了意见。王毅在通话中表示,事实再次证明,把外来模式生搬硬套到历史文化及国情截然不同的国家水土不服,最终难以立足。一个政权没有人民支持是立不住的,用强权及军事手段解决问题只会使问题越来越多。这方面的教训值得认真反思。

“有人说阿富汗是‘帝国坟墓’,其实也可以说它是‘制度坟墓’”,刘中民对《环球时报》记者说,纵观阿富汗历史,从英国到前苏联再到美国,相关的制度尝试都未能成功。因此阿富汗问题才会让世界困惑。

那么,该如何理解王毅所说的“一个政权没有人民支持是立不住的”?阿富汗塔利班执政的民意基础到底如何?张家栋说,首先要搞清“塔利班是谁?”“到底是‘宗教学校的学生’,还是任意部落的老百姓扛起枪就可以算塔利班?外界现在对塔利班结构的了解还很有限,现在塔利班刚刚胜利,好像很多人都扛着枪往城市跑,但真实状态要等到尘埃落定之后才能看得见。毕竟阿富汗是一个‘前现代国家’,很多地方甚至都没形成国家认同。”

“在阿富汗,部落身份比阶层身份更重要。”张家栋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阿富汗主要的社会结构还是族群部落,“或者说阿富汗社会更像是‘分块’,而不是‘分层’的。”

“所以,虽然还不能说塔利班有足够强大的民意基础,但是至少可以确定的是,前政府的民意基础很弱。”张家栋说,美国20年都没有把阿富汗前政府的民意基础在全国范围培养起来,即使在此前的现代化进程中,有一大批人接受了新的教育,但这个群体在阿富汗还不占主流,他们主要生活在喀布尔这些大城市,前政府完全是一个外力扶持下来的政府,看起来在执政,但除了在几个大城市,什么都管不了。

刘中民认为,阿富汗塔利班的社会基础在农村,民族基础在超过人口40%的普什图族,“前些年有一个民意测验,虽然在阿富汗全国支持塔利班理念的比例并不高,但在普什图人中,塔利班理念的支持率高达80%。更何况,近年来阿富汗塔利班又对境内其他民族做了一些工作,这次北方为什么垮得这么快?就是因为塔利班对塔吉克人、乌兹别克人都做了工作,使其民意基础也从普什图族扩大到一些非普什图族。”

阿富汗境内第三大民族的哈扎拉人长期因什叶派信仰而被塔利班视为“异教徒”,他们未来会面临怎样的处境?刘中民对记者表示,哈扎拉人主要生活在阿富汗的中部,有蒙古人种的血统,此前发生的很多针对哈扎拉人的恐怖袭击,实际上与“伊斯兰国”有关,因为在教派问题上,“伊斯兰国”比塔利班和“基地”组织更加激进地反什叶派,“塔利班不排除要淡化这个问题,毕竟塔利班不能漠视地区影响力不断上升的伊朗,另一方面,一些阿富汗境内的逊尼派极端势力恰恰可能会把哈扎拉人问题作为是制造阿富汗矛盾的抓手,未来如何对待哈扎拉人确实是塔利班面临的一个挑战。”

塔利班“不寻求报复”的承诺能坚持多久?

阿富汗塔利班新闻发言人扎比胡拉·穆贾希德当地时间17日傍晚在位于首都喀布尔的媒体中心举行记者会,这也是塔利班15日进入首都之后的首次记者会。

据卡塔尔“半岛”电视台报道,穆贾希德表示,经过20年的艰苦战斗,塔利班组织终于重新回到喀布尔,“这不仅仅是组织的胜利,也是整个国家的荣耀”,是阿富汗人民在经历过长期外国军队占领之后重新拥有国家权力的象征。他说,阿富汗女性将在伊斯兰教法下享有教育等权利,私营媒体将“保持独立”,但记者从业“不得违背国家价值观”。穆贾希德强调,塔利班组织不寻求采取报复行动,此前塔利班高层已发布政令表示将对前政府官员、军官和士兵等实施大赦,并督促他们尽快重新回到工作岗位。

阿富汗塔利班的温和承诺能坚持多久?在阿富汗境内是否还有“宿敌”,谁会是其“清算”名单上的目标?谁又是阿富汗塔利班最优先争取的力量?

“现阶段,阿富汗塔利班不需要‘敌人’。”张家栋对《环球时报》记者说,塔利班目前最迫切要争取的是前政府的力量,毕竟塔利班20年未曾执政,而且上一次执政时也没体现出执政能力。因此他们急需一个专业化团队,即把前政府的管理人员尽可能留下来为其服务,这一点非常关键。

17日的发布会上,在被问及塔利班对未来政府架构的计划时,穆贾希德重申,塔利班希望建立的是一个“伊斯兰酋长国”,目前面临的最重要议题就是如何建立包容性的伊斯兰政府。

张家栋认为,现阶段塔利班肯定要展示足够的温和,因为它还立足未稳,需要在国际上赢得支持,但其价值观基础决定了其目标仍然是要建立一个伊斯兰教法的政权,这一点阿富汗塔利班从没放弃,目前还看不到它在这方面变化的可能性,“因此,当过渡时期过去,塔利班是否会继续持温和姿态,尚无法做出很准确的预测。”

“塔利班内部也不是铁板一块,也有强硬派、温和派的区分。”刘中民认为,未来阿富汗塔利班不再作为一个“反叛组织”,而是作为一个执政者,如何处理跟各种势力的关系,“能不能切断跟极端组织如巴基斯坦塔利班、‘基地’组织的关系,将是其面临的一大挑战。

历史上,凡是人口衰退的时期,都是经济低谷期

中国是人口大国,但由于生育率的低迷不振,未来中国的人口数量将持续减少已是可以预见的大势所趋,联合国人口署发布的《2015年世界人口展望》预计,到本世纪末,中国人口将回落至10.04亿。这还是中预测值,低预测值只有6.13亿,差不多就是现有人口减半。社科院人口学者郑真真也认为,本世纪末中国人口将减少到1980年的水平,即10亿人左右。而另一位国内的人口和统计学者黄文政则预测:中国到2100年的总人口为5.8亿,到2150年将降到2.8亿。

尽管具体的预测值存在着巨大差异,但本世纪之内中国人口将出现持续负增长的趋势,却是各方都不得不承认的。从历史的经验与教训来看,人口出现持续性、大幅度的负增长,可不是什么好事情,往往是经济发展进入低谷期的指征。

老一辈宋史学者漆侠先生曾提出一个理论:自先秦至清末,中国社会的经济发展大体上呈现为“两个马鞍形”:春秋战国之后,生产力获得显著发展,至秦汉时出现第一个高峰,魏晋以降,生产力低落下来,到隋唐才有所恢复、回升,从而形成为第一个马鞍形;在唐代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宋代的社会生产力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发展,达到一个更高的高峰,元代生产力又急遽下降,直到明中叶才恢复到宋代的发展水平,这样又形成了第二个马鞍形。

我们换一个视角鸟瞰历史,也会发现,中国历史上的人口发展也大体上出现“两个马鞍形”,而且这“两个马鞍形”跟漆侠先生观察到的“两个马鞍形”是基本重合的。换言之,凡是人口出现大增长的历史时期,都是经济发展的高峰期;反之亦然,凡是人口出现大衰退的历史时期,都是经济发展的低谷期。

据葛剑雄《中国人口史》第一卷,战国时期的人口峰值在4500万以内,从战国到西汉,由于列国争霸、秦灭六国、秦末战乱,人口锐减,但经西汉的休养生息,人口增长至6000万以上,东汉的人口峰值差不多也是这个水平。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人口高峰期。这个时期,也是中国传统农业从粗放到精细的转型期,铁器开始广泛应用,域外农作物通过陆上丝绸之路引了进来,粮食亩产量出现突破性提高,社会生产力足以维持比从前更高的人口数目。
但是,从三国—魏晋直至南北朝,人口又发生锐减,按葛剑雄先生的研究,三国末期的人口下降为3000万左右,之后三四百年,人口峰值都只能维持在三四千万上下。这是秦后人口发展的第一个谷底,跟经济发展的第一个谷底正好重合。

隋唐终结了大分裂之后,人口增长率才重新慢慢回升,据冻国栋《中国人口史》第二卷,唐朝的人口峰值恢复了汉代的水平,略有超过,从而形成第一个马鞍形。随后,在残唐—五代的小分裂时期,由于长年军阀混乱,天灾频繁,人口锐减为2000多万,跌入第二个谷底。
之后,赵宋于乱世中立国,平定中原,老百姓才迎来安居乐业,经近百年的生息,中国人口增长在北宋后期出现了一次“大爆炸”,首次突破一亿,形成历史上第二个人口高峰。
宋朝官方对于人口数目有非常详尽的统计,按北宋大观四年(1110)的户部人口统计,当时户数为20,882,258户,口数为46,734,784口。计算下来,每户平均只有2.2人,这显然不合历史的实情情况与我们的经验常识。原来,宋朝官方的户账通常只登记具有服役义务的成年男丁,二十岁以下的未成丁、六十岁以上的老人、女性,均不计算在内。按宋史学者程民生教授的研究,宋代的平均家庭人口为7人。如此说来,北宋末的人口规模已达到1.4亿,差不多比唐朝人口峰值翻了一番。南宋时,尽管丢了半壁江山,但人口峰值也超过了唐朝。
与人口繁衍同步,两宋时期的社会生产力也获得空前的发展。得益于农业技术的改进、海外高产稻种的引进与推广,宋代南方的稻田平均亩产约有二三石(米),低产时也有一石,最高时亩产量可达六七石(谷),这个产量差不多是战国时期的5倍、唐代的3倍。再加上垦田以及复耕技术在江南的推行,粮食总体产量大增,养活1.4亿人口是大致没有问题的。所以有学者认为宋代出现了一场“绿色革命”:“宋代大范围地实行复种制和提高亩产量,并取得突出成就,称之为古代的一次绿色革命,应不为过。”

宋代城市工商业也非常繁华,正如一名元朝人在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上留下的题跋所言:“观者见其邑屋之繁,舟车之盛,商贾财货之充羡盈溢,无不嗟赏歆慕,恨不得亲生其时,亲目其事。”如此繁华的城市工商业才可以吸纳更多的农业富余劳动力。事实上,据赵岗等学者的研究,北宋的城市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20.1%,南宋时更是达到22.4%。这是什么概念?对比一下:清代中叶(嘉庆年间)的城市化率约为7%,民国时才升至10%左右,到1957年,城市化率也不过是15.4%。
然而,南宋之后,中国人口又出现了锐减,尽管元朝的疆域远大于宋朝,但至元二十一年(1284),全国人口才有6800万人左右(参见吴松弟《中国人口史》第三卷),不及北宋末的一半,跌入第三个谷底;直到晚明,人口数目才慢慢恢复到北宋末的峰值。这一趋势正好跟漆侠关于经济发展的判断大致相契合:“元代生产力急遽下降,直到明中叶才恢复到宋代的发展水平,这样又形成了第二个马鞍形。”

在晚明人口与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清代出现了第二次“人口大爆炸”,乾隆二十七年(1762),中国人口首次破2亿,乾隆五十五年(1790),中国人口首次破3亿,道光十四年(1834),中国人口首次突破4亿。这是中国历史人口发展的第三个高峰。之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四万万同胞”便成了中国人的常用语。
而明清时期,也是中国传统农业发展的又一个关键时刻——主要体现为大量美洲作物的引进,包括番麦(玉米)、番仔薯(土豆)、番薯、番豆(花生)、番茄、番椒(辣椒)等等,我们现在常说的带有“番”字的农作物,基本上就是这一时期引入中国的。而带有“胡”的农作物,则通常是汉朝及之后从西域传入的。“番”字系农作物生长迅速,产量巨大,明清时期的人口大增长主要应归功于这些域外作物的引进。
从长时段的历史来看,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表现为密切的正相关。可以说,两者互为因果:经济发展固然为人口增长提供了物质基础,反过来,人口增长也给经济发展提供了驱动力。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的远郊部分,画的是一大片一大片的田园,田园里种的不是庄稼,而是蔬菜;近郊部分,又画了一大群家猪,很可能附近有一个养殖场。
原来,北宋末汴京的人口多达百万之众,用《东京梦华录》的话来说,“以其人烟浩穰,添十数万众不加多,减之不觉少”。这么多人的日常消费需求,显然形成了一个非常庞大的市场:每一日从汴梁城郊赶进城内屠宰的生猪,即有万头之多;市民消费的蔬菜,可以让拥有京郊二十亩地的菜农养活一家三十口人。如此庞大的消费市场,自然又促成了生猪养殖业、蔬菜种植业、商品粮运输与仓储业以及其他工商业的繁荣,进而又带动了汴河—运河经济带的兴旺。如果汴京没有如此巨大的人口规模,我们肯定领略不到《清明上河图》展现的繁华景象。
历史告诉我们:不要以为人口是拖累,其实人丁是家国之根本。让我引述明代学者丘浚的一句话,作为本文的结束语吧:“天下盛衰在庶民,庶民多则国势盛,庶民寡则国势衰,盖国之有民,犹仓廪之有粟、府藏之有财也。”

#最美风景在路上 更好生活在前方(沿着高速看中国)# 
 景婺黄高速—— 
 联通绿水青山 促进振兴发展
  正是一年好春光,来自上海的李巧生,与好友从黄山一路自驾到浙江衢州;江西景德镇浮梁县严台村村民江坤圣,每年要在浙江、安徽往来多趟,将自家的绿茶销往全国各地;湖北武汉的石大姐邀请朋友们,来了趟江西、安徽自驾游…… 
 不同地方的人们,在景(景德镇)婺(婺源)黄(黄山)高速上,画出了相似的轨迹。这条交通要道,不仅联通三地的绿水青山,更联通起地方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的蓝图。
  追寻生态之美
  沿着景婺黄高速前行,一路是起伏不断的山脉,连绵不绝的绿色。雨雾中,山峦叠翠,美得让人陶醉。
  沱川乡在江西婺源县最北端,大鄣山、高湖山东西环抱,3条清溪缓缓从山谷中流出,篁村就在这田园与小溪围绕之中。晚闻堂是这山水田园间的一家民宿。“千年红豆杉、古樟树群、瀑布群……婺源的好生态,是我们最大的财富。”当地木雕技艺传承人余晓群,几年前开了这间民宿。民宿一楼就是工作室,客人既可以享受田园风光,也可以体验木雕技艺。如今,晚闻堂成为很多旅游爱好者的打卡地。
 像这样的精品民宿,在婺源已经有100多家,在思口镇、江湾镇等地更形成了高端古宅民宿产业集群。
  远在浙江的钱江源,也因高速的建成,吸引了追寻绿水青山的客人。 
 从钱江源景区互通下高速,沿西里线一路前行,便来到浙江衢州开化县齐溪镇里秧田村。途中,一个个观景点映入眼帘,不远处可见一排排依山而建的崭新民居,不少都是民宿和农家乐。
  里秧田村地处钱江源国家公园,风光旖旎、茂林修竹,以钱塘江发源地而闻名。“高速通车后,从开化县城到这里只需1小时,来钱江源的游客越来越多。”张卫中是土生土长的里秧田村人,2004年在全村办起第一家农家乐,如今客房可容纳150余人用餐住宿,旅游旺季常常客满。
  游客来了,镇里原生态土特产也走了出去。如今,来自钱江源的茶叶、土蜂蜜、笋干等特色产品通过高速公路运往全国各地。依托电商,土特产销售带动当地群众人均增收近万元。 
 感受文化魅力 
 “打碎的瓷石和高岭土等原料,按一定的配比加工,变成了瓷泥……”清幽的音乐中,易梦寻将泥坯切片、塑形,精雕细琢成影青雕花杯垫。这是易梦寻和爱人王博文在景德镇浮梁县进坑村,制作的新一期“梦寻记”视频内容。
  5个古矿坑、15个古窑址、16个古水碓以及6公里长的千年瓷石古道……进坑村保存着宋代时期从制瓷原料的开采,到加工、运输,再到烧成的整个生产体系,堪称一条完整的古陶瓷生产遗址廊道。2020年,易梦寻和王博文来到进坑村旅游,便决定留在这里。“青山绿水,还有瓷器文化,都是我们热爱的。”王博文说,两人将自己的工作定位在地方文化传播上,并起名“梦寻记”。“梦寻记”围绕当地的美景、美食、美器制作视频,既有浮梁碱水粑、瓷泥煨排骨等特色美食,也有进坑泥制瓷、瓷板画等传统手工艺制品,刷新了网友对景德镇的印象。
 得益于便利的交通,在景德镇,像王博文和易梦寻这样的“景漂”达3万多人,其中不少人还是漂洋过海而来。
  竹刻茶则、竹刻笔筒、竹刻篦子……走进安徽黄山市徽派雕刻博物馆,一件件精美的徽州竹雕作品让人目不暇接。洪建华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徽州竹雕的代表性传承人,眼前这座博物馆由他和妻子张红云一手打造,2017年10月正式开放。
  除展示区域外,博物馆三楼还设立了一个100多平方米的大厅,专门接待从世界各地过来研学的客人。“近些年,途经黄山市的高速公路、铁路一条条相继开通,来旅游的人数大幅增加,尤其研学游的比例在提高,2019年,近5万人次来博物馆研学。”洪建华说。
  目前,黄山市通过建设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博物馆、文化体验园等方式,积极推动文化遗产由静态保护向活态利用转型升级。
  助力发展加速 
 “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安徽黄山西递村是皖南古村落的典型代表,至今仍然保留着明清古民居300余幢。而夜游西递,则是这个古村落近几年最吸引人的旅游项目。
  黟县徽黄旅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营销总监胡维民介绍:“近些年,随着景婺黄等一批高速开通运行,来西递景区的省外游客比重在增加。尤其是湖北、江西等省,节假日自驾游过来的游客越来越多。”为更好整合全县旅游资源,2012年,在黟县县政府推动下,黟县徽黄旅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成立,并于2013年正式接手西递景区的运营工作。2019年中秋之夜,西递以全新面貌亮相。 
 夜游项目在满足游客夜间观光的同时,也丰富了景区业态,民宿、酒吧、书吧等各色商铺林立。目前,黄山市有徽州民宿2000多家,年接待游客超50万人,年经营收入超15亿元,全市有105个行政村从事乡村旅游接待,10万余农民从事以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
  青山绿水间,一阶阶梯田,茶树茂密繁盛,各乡镇的采茶能手双手飞舞——4月15日,在婺源金竹村,采茶比赛如火如荼。这650亩茶园,产品大部分销往欧美地区。 
 “景婺黄高速公路开通前,公司的茶叶运输到杭州口岸,再到装专柜上船的整个过程至少3天时间。高速公路开通后,茶叶直接在婺源装上专柜运抵码头出海,整个过程1天就够了。”婺源县鄣公山茶叶实业有限公司技术总监王冬欣说。
  整个婺源的茶产业,都得到了景婺黄高速的助力。“婺源农民80%都从事与茶相关的产业,重点区域的茶业收入占人均收入的30%以上,婺源绿茶的品质也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随着景婺黄高速等交通网的通达,婺源绿茶品牌价值从10亿元左右增长到现在的41亿元。”婺源县农业农村局有机产业办主任王永钢介绍。  更美好的未来值得期待。据了解,景婺黄高速2010年9月通过竣工验收,目前年车流总量约1331.30万辆,年增长率达19.7%。 
 西藏工布江达县巴松措—— 
 碧水雪峰迎客来  4月的巴松措,白云绕青山,绿水映游人。景区外,连接起西藏拉萨与林芝的拉林高等级公路蜿蜒穿越山岭、森林,平均海拔超过3000米。因为沿线风光壮美,自然景观类别丰富,拉林高等级公路已成为西藏旅游的热门线路。
  杜越的饭店就开在公路沿线的林芝市工布江达县巴河镇上。这里是进出巴松措的必经之地,一到吃饭的时间,店铺门口常常车水马龙。
  旅游旺季,杜越一天要招待七八十桌客人。“2/3的客人是自驾游,这在拉林高等级公路通车之前难以想象。”杜越说。作为西藏第一个自然景观类的5A景区,巴松措曾经静处深山,来游览的游客不算太多。“以前由拉萨到这里往往需要七八个小时,游客多数是跟团游,而且大多行程比较匆忙。”杜越回忆。 
 随着拉林高等级公路的开通,特别是2019年米拉山隧道通车后,拉萨到工布江达县的路程缩短到3个多小时,巴松措也迎来了更多的游客。“这几年巴松措的游客量每年都有显著增长。”工布江达县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仁青卓玛说。
  随着西藏经济的发展和交通的改善,工布江达县接待区内游客比例逐年增加。当地景区顺势对旅游产品进行升级调整,增加了水上娱乐项目。“水上帆船等都大获好评。”西藏旅游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邵忱说。
  “未来,西藏旅游经济将越发火热。作为拉林高等级公路上重要的旅游目的地,我们将更好服务游客,通过旅游业带动更多县内群众致富。”仁青卓玛说。
  河北赞皇县千根村—— 
 莲藕园里生机旺 
 从太行山高速平赞段赞皇西收费站出口西行,来到河北省石家庄市赞皇县千根村,经营农业产业园的郝晓飞和工人们正在藕塘忙碌。
  “一亩塘能收3000斤藕,还有泥鳅、小龙虾,等到荷花盛开,游客特别多!”郝晓飞高兴地说。
  千根村地处赞皇县西部丘陵山区,距离县城仅有9公里路程。7年前,千根村还分布着众多煤场,家家户户都有人在煤场打工。2014年,赞皇县取缔关停了全县露天煤炭堆场。郝晓飞琢磨起转型:“村里引进了种植莲藕的项目,我抓住机遇,在原先的煤场上办起了农业产业园。”
  2020年7月,平赞高速修通。作为太行山高速的重要组成部分,平赞高速赞皇段纵贯赞皇县中西部,不仅大大缩短了从赞皇县到石家庄市区的时间,还促进了沿途产业发展。到郝晓飞的农业产业园游玩的客人也大大增加,旅游旺季时一天就有2000多人。 
 赞皇县趁热打铁,把路网建设作为连接生态区、整合生态资源的重要基础,公路建设总里程达到790公里,构建了一张连接40多个景点的旅游路网,全域旅游承载能力进一步提升。  燕赵大地生机勃勃。这条穿越太行山区的国家高速公路,将源源不断的活力引进大山,成了名副其实的“扶贫路、致富路、旅游路、发展路”。 
 内蒙古土城子乡平顶山村——
  漫山杏林结硕果
  4月,驱车行驶在大广高速内蒙古通辽段,远处山坡一片洁白,仿佛被雪覆盖。 
 可那并不是雪,而是漫山盛开的杏花。此地,是奈曼旗土城子乡平顶山村的万亩杏林。
  20年前,这里的山都是光秃秃的。地处燕山余脉,紧邻科尔沁沙地,常年干旱少雨,一眼望去,千沟万壑。2002年,几经考察,平顶山村原党支部书记杜福明在自家荒山上栽了10多亩杏树,并结合退耕还林项目发动全村栽了200多亩杏树。2006年,全村杏树栽植面积达到了2500亩。
  春季补植,夏季采果,秋季剪枝,冬季管护。山在一点点变绿,植被在一点点恢复,村民的钱袋子一点点变鼓。
  2017年,当地遭遇了一场大旱。在种植杏树之前,如果遇到这样的天时,基本颗粒无收。但那一年,全村人都在忙着收获扁杏。一名村民回忆起那个收获季,仍然激动不已:“扁杏就是咱们村的‘铁杆庄稼’!” 
 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平顶山村的杏花香飘出了山沟沟。到2020年,平顶山村2/3以上的农户都栽植了扁杏。如今,这里已有杏林近万亩。每年4月,杏花盛放,甚是喜人。村民收入逐年提高,房子翻新了,道路通畅了,乡村面貌焕然一新。土城子乡还将山区地貌、古城遗迹、杏林花海打造成景点,以旅游产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2020年,平顶山村人均纯收入超过8000元。 
 眼下,当地正规划发展扁杏加工产业,并鼓励以杏林为基础发展林下经济。万亩杏林间,农民们的致富梦,正在一步步实现。 
 版式设计:沈亦伶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建议姑娘们买两张,全年的项目都够了,五千多就可以做十个保质保量的医美项目】抗衰、美白、嫩肤、祛痘、通通包含 牛奶酸-面部颈部二选一 680/1次 1680
  • #翔霖[超话]# 【翔霖七夕线上cj/线下应援活动】sj*3 rp*1 rz*1 安徽•合肥【翔霖七夕线上&线上应援】 山城的风轻抚你的发丝 波动心里的
  • 此外,我们还每天了解孩子和家长的动态。在这个团队里,医务人员每天穿着厚厚的防护服进行核酸采样,一忙就是一整天;社区工作人员给居家隔离的人送菜送饭,帮助他们代购生
  • 原来是桂花想我了。我活过来了。
  • 梦境一转,阿言好像是离职了,这次回补课班只不过是去取一下自己的证书,之前的工作地点在一个商场里面,补课班位于四楼还是五楼,这个商场的楼梯很神奇,有点儿像楼体外那
  • 然后求测人反馈:是介绍的,还没见面双方父亲是认识的,六壬③对的人没见过,据说是这个性格我们祖籍一样的,他应该从小在杭州 反正也没聊天,我爸爸很满意,我这周试试看
  • 就如那个担心妈妈不爱自己的2岁男孩,在得到爸爸耐心的安抚,在晚上得到妈妈的吻之后,终于放心地相信:爸爸妈妈爱我,我是安全的。(来源:凯叔讲故事)#育儿##动物保
  • ​4、保持足够的睡眠,更利于器官休息,熬夜睡眠不足,会导致免疫力下降。如果你也常常被情绪左右,对未来充满恐惧和担忧,害怕与人交往等等,这些都不是“病”是我们无意
  • 。本人属于那种贤良淑德型,节约,孝顺父母,有过一段感情经历,因为工作异地原因就分开了,目前单身2年,由于工作原因,交际圈比较宅,所以就没有合适的恋爱对象)择偶要
  • 】把“不言”理解为“不用语言”这是禅宗文化特点,也与儒家所鼓吹的“身教”、“榜样”文化的主张有关。老子说,“多言数穷”而“希言自然”于是,圣人“知者不言”所以“
  • 我知道你从未变,所以我也是。谢谢你对我说想我了需要我,我也是想你需要你。
  • 阿言她似乎是在上学,又似乎是已经在工作了,平时借宿在姨妈家,姨妈家有个儿子,阿言话少,也和他没什么交流,姨妈家像个大通铺,阿言和姨妈家的几个人住在一个屋里,阿言
  • 不过也正因为新老两款机型我都在用,所以我想这样也更能客观地看待iPhone 13 了:作为系列里的“中杯”iPhone 13的升级显然没有两款Pro机型那么大,
  • 诺坎普奇迹没有再次出现但是巴塞罗那可以昂首离开王子公园球场他们踢出了4:0大胜的战术踢出了4:0逆转的气势不过已没有4:0能力的球员生活不可能像你想象的那么美好
  •     而在5月21日,陈奕天又发布了他的全新原创单曲《离开我吧》离开我吧是一首听起来很虐心的摇滚式情歌,歌曲一听就有针对短视频来创作,特别是开头的副歌“就让你
  • 不知道呢,反正和我家猫猫应该没关系吧,毕竟他看起来这么有礼貌[可怜][可怜]【米拉玛地图的“黑地板”眼前的黑是什么黑】最近在玩沙漠时遇到了很多黑到看不清东西的地
  • 【光明日报头版点赞山东:动能转换让齐鲁大地焕发勃勃生机】如果说#高质量发展#是中国经济的一场大考,那么,#新旧动能转换#无疑是山东考场的“必答题”。预测八字综观
  • 然而没了近战武器的祈轩,唯一还能使用的腕炮又破不开对方的防御。精神力被强行断开,胸口被介子炮的压力直接压的好像骨折了一样。
  • 另外,这位网友还晒出了和岳云鹏同框合照,夸赞其“超级低调、超级 nice”一点也没有明星的架子,亲和力十足。根据女生的体形和背影来看,她是岳云鹏和郑敏的幼年岳麓
  • 确诊病例4:王某某,10月15日7:30从昆明出发,乘坐地铁6号线于8:10到达昆明长水机场,10:35乘坐飞机MU2250于13:00到达兰州中川国际机场T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