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善就是:
不殺害其他眾生的生命;

不偷、不搶他人錢財或他人資具;

斷除邪淫,不與非配偶者發生關係;

不欺騙,不打妄語;

不惡口,不罵人;

不兩舌,不挑撥離間;

不講無意義的話語;

不貪心;

不具害心,不具傷害他人的心;

不具邪見。

以上所講十種惡業,若全都不做,就稱為善。

總而言之,在皈依三寶後,

隨自己能力所能夠持守的受居士戒、或受沙彌、沙彌尼、式叉摩那、比丘、比丘尼、八關齋戒等,

任何一種並去持守,這就是行善。

三界六道裏有無量無邊的眾生,

這無量無邊的眾生要行善的因緣是極為稀少,

就因為行善的因緣稀少,自然十八暇滿人身的果也就極難獲得。

從畜生道、餓鬼道、地獄道、阿修羅道及天道眾生的數目上來看,

能夠得到有佛法、殊勝的十八暇滿人身,其機率是非常低。

因此,我們在得到非常殊勝難得的十八暇滿人身後,

一定要讓它具有意義,要把握這個人身,讓自己在來世能夠獲得解脫並至佛陀的果位。

我們一定要這樣一再地思惟,然後如法清淨修行。

二 、修死歿無常

現在,我們得到了殊勝異常的十八暇滿人身,

但是這個人身能夠在這世間活多久,

我們根本無法預知,

假若我們不快點修持,有可能突然間就死亡。

我們所得的人身是一定會死的,

我們不會永遠的活在這個世間,凡有生必有死。

眾生會在什麼時候死亡,是完全不一定的。

有些一剛生下就死亡,

有些是生下後沒幾天就死亡,

有些是生下來幾個月後死亡,

有些是生下來後活了幾年就死亡,

又有那活四十幾歲的、活五十幾或六十歲的,也有活一百歲的人。

每個眾生、每個人,會在什麼時候死亡是不一定的。

世間的情形既然如此,

因此我們要想一想,自己會在何時死亡?

我們並不知道,不但不知道,連死亡的時間也不一定。

從自己的壽命上來想,想想自己明天是否會死?

或者下個月、

或者明年會不會離開這個世間而到其他世間去?

跟這個世界分離的時間在什麼時候呢?

我們說不上來,

我們根本無法確知自己將在什麼時候死亡。

如果現在我們不思惟死無常,

每天我們將為這一世的吃、喝、穿、住等事情所轉、所左右、所騙。

有一天,我們在想著其他事情的時候,突然就死亡了,

任何人都有可能發生這種情形。

佛陀在經典中曾提到,三界的無常就像秋天裏天空的雲彩般,

眾生的生死不斷的輪轉交替著,

聖賢者來看,就像一場歌舞劇般。

眾生的壽命如風一樣,在剎那剎那間就消失了。

從我們生下來到死亡,

這當中的壽命有如水從高山往下流般地急速流失、很快地耗盡。

我們得到殊勝、有佛法的人身,想修行是隨時可以修行。

雖然得到這樣的人身了,

但是,我們卻不一定會在什麼時候死亡,

因此我們必須經常地、一再地思惟無常。

我們在世間所從事的士農工商等工作,所做的一切都只是為了讓自己不死,

雖然如此,但是導致我們死亡的條件因素卻很多,

這些因素不用去找就會降臨到我們身上,它是非常多的。

讓我們活著的因緣條件是那麼少,

而導致我們死亡的因素卻是那麼多,

今天會不會死,自己也都沒有把握。

因此,當我們想要修行的念頭一生起的時候,

就必須馬上修行,並且努力精進的修。

絕對不可說:
我今天不修沒關係,明天再修;

明天不修後天修。

像這樣一再地拖延,極有可能在還沒有開始修行前就死亡了,是有這種危險性的,

我們必須一再地思惟這種情形。

當我們獲得難得的八暇十圓滿人身後,

對於死亡要常加思惟,

對無常思惟得越多,法就修得越多;

我們要是無法思惟無常,就無法將佛法修得好。

我們若是不修持佛法,哪天生命終了,閻羅王要來帶走我們時,

才後悔自己這一生沒有好好修行,到生命臨終才生起後悔之心是沒有用的。

因此,噶當巴上師就說:
「 思惟死無常是激勵我們走在法的道路上,是幫助我們的上師。」

三 、修因果業力

第三要講到思惟業因果,善惡是業,果是苦樂,

也就是說業有善業跟惡業,果有樂果跟苦果。

我們得到十八暇滿人身後,

就應思惟為何是難獲得的?

道理在哪里?

知道後還要思惟,

我們現在所獲的暇滿人身是很難長久活在這世間的,

因此我們思惟無常,之後,還要再想想,

當我們死後,是不是就像水潑在地上幹掉般完全沒有了?

來世會生在善道或惡道?

到底來世我們將生到什麼地方?

來世會是怎樣的情形?

這些都取決於我們所造、所行的善惡業,

我們要思惟這個道理。

得到暇滿人身後,要一再地思惟死無常,

經過這樣的思惟後,對於不殺生等善業,

也做了相當的修行,死的時候就能生到善道或得到解脫。

所謂的善道,就是像現在所得到的有佛法的暇滿人身,

或甚至比這個人身還殊勝的人身,

以及生在欲界、色界、無色界的天道中,這就是善道。

講到解脫,指的是從輪回的生、老、病、死苦中解脫出來,

得到聲聞乘的果位或得到緣覺乘的果位,

或得到最頂上、最殊勝的佛陀果位,這就是所謂的解脫。

思惟死無常並進入佛門,在死亡來臨前,

我們若能如法修行,

那麼我們將得到來世善道身的果,

讓我們的身心都能夠得到快樂,

這種情形是絕對真實不欺誑的。

我們現在雖然得到殊勝的暇滿人身,

若是不思惟死無常,一心只想著這一世的世間事業,

想著怎樣照顧自己的親人,

怎樣消滅自己的仇敵,

怎樣去跟他人競爭,

整個心都被貪、瞋、癡、慢、疑所左右、所轉,

然後就做出很多的殺、盜、淫等惡業,

那麼死後將馬上墮到地獄道或餓鬼道,

除此外,再也沒有其他的去處可去。

談到地獄跟餓鬼,現在我們當然看不到,

但是像山上的野獸、小鳥、狗等動物,

以及海中的動物,

我們的眼睛還是能看到畜生道的。

若是來世墮到畜生道,會有什麼樣的痛苦,

我們現在用眼睛看就可以知道。

餓鬼道又分外障的餓鬼、內障的餓鬼,

地獄道則有八熱地獄、八寒地獄、近邊地獄、孤獨地獄。

以上所講地獄、餓鬼眾生的痛苦,

若是一一去想,那真是無法想像、也不敢想像,

因為他們的苦是無法思議的。

在地獄、餓鬼、畜生道中,

所受寒熱、饑渴、愚癡及被役使等的痛苦,

主要都是在我們得到人身時,

因具有噁心念並且在行為上造了殺生、偷盜、邪淫等十惡業或五無間重罪,所得到的結果。

同樣生為人,不管是男或是女,

有些人就有很多的病痛;

有些人經常的遭受水災、火災或猛獸、官司等的傷害;

有些人有缺手、斷腳、瘖啞等殘廢情形;

有些人有心裏老是不穩定而發瘋的情形;

有些人老是經常的同自己的仇敵相遇。

總之,雖然生為人卻不快樂,有很多痛苦,

這往往是因為自己過去的噁心念所造的惡果,

絕對不是無因無緣突然發生的。

同樣生為人,有些人沒有病痛且非常長壽,

想做什麼都能如願達成,一生富裕、快樂、無憂無慮。

這種情形也不是無因無緣產生的,

那是過去世心中常存善念、幫助他人所得的結果。

行善所得的果是快樂,造惡所得的果是痛苦,

這種情形是絕對沒有欺誑的,

這也是佛陀在經典中所告訴我們的。

我們應如是的一再思惟,

在自己這一生中,盡力的斷除身、口、意的惡業,

然後盡自己最大的力量去行一切善。

貳 、正修菩提心

講到修菩提心,

就是要修勝義諦菩提心跟世俗諦菩提心。

在修勝義諦菩提心上,分為前行、正行跟結行三個部分。

一 、修勝義菩提心

( 一 ) 、修加行

在修菩提心之前,我們首先應皈依跟發心。

在皈依及發心上,

我們依阿底峽尊者所做的皈依發心偈來念誦,

也就是平常我們所念的:

桑傑卻檔措吉秋南拉,
強秋巴杜達尼架速企;
達及謹叟吉貝索南吉,
卓拉片企桑傑竹巴修,

此偈的意思為:
諸佛正法賢聖僧,
直至菩提我皈依;
以我所修諸福德,
為利眾生願成佛。

星云大师:“财富”本为己所有,善财七法助你开启心灵宝藏
曾经在电视上看到一个采访,搜狐的主席张朝阳在节目上说:“钱多不是幸福的保证,钱多少跟幸福没关系。我这么有钱,却这么痛苦。”
张朝阳这段话使我感叹不已,俗话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世间的人大多数都在为了财富而奔波忙碌,幻想着自己有朝一日能够成为大富豪。
以为有了钱自己的人生就会变得美好,再也没有烦恼。但是这个世上有钱的人很多,没有烦恼的人却寥寥无几,许多有钱人甚至比普通人的烦恼还要多。
究其根本,追求钱财并不是目的,而是为了能够使得自己变得幸福快乐的一种手段而已。并不是有了钱,人生就一定会好起来。
著名的佛学传播者星云大师曾说:“其实,财富不一定指有形的黄金美钞,或是房屋地产、有价证券等;这些有形有价的钱财之外,另有一种不受人注意的财富更为宝贵,名为善财。”
所谓善财,意为与生俱来的珍奇异宝。星云大师说:“真正的财富本为己所有,通过这七个方法,助你打开心灵的宝藏。”
01惭愧
星云大师说:“惭耻之服,无上庄严。”惭愧就是自感愧疚,谦卑。一个人如果能把“惭愧”二字放在心头,生活中就不会懈怠。
知廉耻明事理,不会为了欲望误入歧途,而是不断精进努力,言行也会非常谦虚,见到任何人都会尊重,以此也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因而,惭愧知耻的美德,是人的无形财富之一,它能够使得自己在有底线、有原则的基础上不断成长,生活中永远朝着阳光和美好的方向前进。
02感恩
星云大师说:“感恩是一种处世的哲学。”
一个有大格局的人不应该一味索取不知回报,这看似自己占了便宜,实则是因小失大。因为一点小小的利益失去了人心,失去了别人的信任。
忘恩负义之人,终会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生活和事业上都寸步难行。
古语云:“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学会感恩,感谢生活给予自己的一切,这是一种无形的财富。
它会使得自己有一个积极的人生观,更加热爱生命,更加珍惜生活中的一切,更会让自己收获别人更多的信任和帮助,福报不请自来。
03喜舍
星云大师说:“慈是乐,悲是拔苦,生活中用一颗慈悲心去喜舍,福报无穷。”
很多人会觉得,自己都没钱花,如何施舍别人?其实喜舍不一定是施钱财。
不吝于说一些温暖别人的话,不吝于给人笑容,不吝于伸手与人相握,不吝于为别人出力,这都是喜舍的一种。
众生离苦,我也离苦,众生得乐,我也得乐。生活在世间,用什么心待人,别人也会用什么心对自己。
喜舍是一件利他利己的事情,乐于助人,念念为众生想的人,也会受到众生的喜舍和感恩,自身的心量更会不断拓宽,让自己能够容纳更多的福报。
04惜福

星云大师说:“人多多少少都是有一些福德姻缘的,这是福报的根源。若不爱惜,将这福享尽了,就要受莫大的痛苦。”
福气其实就如同银行的存款一般,一味索取,不知存蓄,就会越取越少,直至消耗殆尽。
生活中很多富家子弟,生来就有偌大福气,可是他们肆意挥霍,沉迷享乐,最后落得家破人亡的下场,这就是不懂得惜福的缘故。
福厚的人都如此,一些福薄的普通人,更要懂得惜福。
生活中多去珍惜当下拥有的东西,多陪伴一下自己的亲人,朋友等。懂得知足常乐,方能让自己的福气越积越厚,受用无穷。
05助成
星云大师说:“所谓助成,就是帮别人取得成功。”助成说起来好像只是对别人好处的事情,但助成别人,实际上也是自己增光。
古语云:“君子有成人之美。”乐于成全别人,是一种极高的心境修为和人生境界,是从古到今都为人所赞扬的君子之风。
一个人乐于助成,对自己道德修行的提升是极大的。自己可以收获极大的名声,也能得到别人成功之后的回报,如此不愁福报不来。
06智慧
星云大师说:“有财富是福报,会用财富才是智慧。”财富是水、火、公家、盗贼、不孝子五家共有。
生活中没有智慧的人,一味守着自己的财富以为能够长久,殊不知不会运用,再多的财富跟死物也没区别,再多的财富遇到这五家都会瞬间成空。
有智慧的人,不看一时之财,不看个人之财。
如春秋时期的范蠡,把自己的财富都拿去布施给穷人,三聚三散,成为民间信仰的财神爷;再如佛教的须达长者,他以黄金铺地,购地建寺,利益众生,这些都是历史上非常有智慧的富人。
智慧是别人偷不去的财富,一个人只要有了智慧,何愁金钱不来?所以生活中与其想着怎么赚钱,不如想着怎么提高自己的智慧。
有大智慧的人,看人看事都是布局长远,懂得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生活中放下一己私利,方能培养人生的大格局,大智慧,收获福报。
07结缘
星云大师说:“福报由结缘而来。”人生不是孤岛,离不开人情世故。任何人想要成事,都避免不了需要别人的帮助。因为一个人的力量再大,终究是有限的。
众人拾柴火焰高,懂得结缘,拥有广大的人脉,再利用自己的这些人脉去做事,事业和生活方能有所增益。
因此,一个人在生活中,应当多以包容和慈悲心与众生结缘,善缘多自然善友多、助力多,让自己的人生路上助缘多,障碍易消,人生大道自然光明畅顺。
人生福报,不在外物,而是己心。一味追求财富等于是舍本求末,买椟还珠。
发掘自我的财富,培养自己的智慧和优秀品质,这才是无论何时何地都永远属于自己的真正善财,让自己的人生能够收获诸多便利,福报自来。

如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构成。

每一元素都有原子,原子有正负电荷,

证明可以再分的,总之世上没有不可分的东西。

庄子说,一个东西天天拿去他的一半永远也拿不完,

反正要剩下一半,永远都可以再分的。

每个东西再小都有两面,不是孤立单面,部是由许多客观存在的条件构成,

客观条件够了此物就产生了,条件和合存在,条件不够就消灭。

这是佛法讲的

“ 诸法因缘生,亦从因缘灭 ” 的缘生道理。
  

正因为事物是由客观条件聚合而存在,

所以叫缘生法,缘生就是无自性,无自性就是无常性,

因为他是依靠客观条件聚合而存在,不聚则会消失,

他的存在是毫无主宰,没有常性的即没有自性的存在,

正如一个会议的组成,大家都聚集在一起便组成了一个会,

人都散了这个会也不存在了。

所以三法印中有一印是 “ 诸行无常 ”,

“ 诸行 ” 的 “ 行 ”

不是 “ 行深般若 ” 的 “ 行 ”

( 指心理活动 ),

这个 “ 行 ” 是指一切有为法,

即由因缘所聚合成的一切事物。

因为一切法因缘所生,缘散则灭,

所以他是无常的,缘生即无常,聚合则无自性。

“ 无常 ” 的含义是说没有一成不变独立的东西,这就是无常、缘生。

所以佛法的缘生理论同辨证法的观点并不矛盾,

与马列主义并不冲突,佛法的中心论点就是讲缘生,

因为缘生所以无自性,所以是无常,不是孤立的存在,

这是符合宇宙万法的真实相的。
  
而且这个 “ 空 ” 是 “ 照见 ”,

即是用智慧如实观察时 “ 照见 ” 的,

观行是在智慧上起的,如 “ X ” 光那样透视人体,

诸法的真实相,非凡夫的眼光能见到的,

是观自在菩萨以深般若智慧观见的,

观见五蕴都是因缘所生,都没有自性,自性空才是空的讲法,缘生故空,空无自性。

空掉我们对于一切事物及人我上起的我执见,起执就是障碍,

有的对三宝即对佛像、经书上起执著了,

就贪佛像、经书,看见好的就偷为已有,

凡是对任何法上起执都是流转生死的根本,

而空就是要空掉这种执著。
  

“ 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 ”:

是十二因缘的还灭法,十二因缘又叫十二有支,

都是缘生性空的,没有常恒的存在,故没有不变生灭。

般若如大火能 “ 烧 ” 尽一切执著,

不仅对有为法不应起执著,

对无为法亦不应执著,

“ 金屑虽贵,著眼成翳 ”,

在讲般若中没有一点儿保留,

保留一点儿就是流转生死的根子。

四谛也是缘起性空,不应在上面起执著。
  
修般若求智慧,有智慧就修,修又求证得一个果位,求得道。

《心经》说 “ 无智亦无得 ”、

“ 得 ” 有具体的东西。

“ 得 ” 有灾在的东西,得道得果,修行成就,都不能在得上起执著,

不定法中亦有一个得,众生总以为是实在的东西叫得。

智慧、得道都是缘起性空,

“ 得 ” 也是缘起性空,假名安立。

总之应了知 “ 得 ” 是缘起性空,

这就是无执著的 “ 得 ”、“ 智 ”。
  
学修不应太着急,对於所学修的法不应起执著,修行的心不应太急切,

但不精进也不好,佛对弟子讲,修行应如弹琴一样,心太切,如弦绷得太紧了就容易断,

应不过紧不过松,还应有持久不懈的心,有勇猛心,恒常心,太着急会出毛病,

佛法无多旨,真正用於修行成就的法门用不了多少,万法归根到底都是说一切法无我,

如果太精进了会把身体搞垮的。

反而达不到自己的愿望,不应急於求成,

应有畏远心,学法应如其次第的学,

犹如禽走路的人一样,开始不紧不慢的走,

才走得远,才能到达目的地。
  
“ 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堙,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罣碍 ”。
  
无得,本来就没有可得的,般若经说对一切不得起执著。

对一切法不起执著就无里碍。

执无为法,如三宝、般若都不应,执任何一法都是墨碍,

众生的罣碍恐怖就是因为执著有一“ 我 ”,

“ 我 ” 就是障碍的根子,无我了就无障碍了,无罣碍就无恐怖,

菩萨发心度众生,他不怕流转生死,

因为菩萨早就没有我了,

所以才发得起菩提心,觉悟一切有情。

小乘发不起菩提心是因为他未真正见到无我。

“ 无罣碍故,无有恐怖 ”:

没有我了就不会有罣碍,无罣碍,就不会恐怖。

“ 远离颊倒梦想 ”:

般若的究竟是无我慧,般若离颠倒。

颠倒有四种:
无常常倒,
无我我倒,
苦为乐倒,
不净净倒。
  
( 一 ) 无常常倒:

一切有为法都是无常,但众生都执以为常恒不变,就叫无常常倒。

如 “ 无常颂 ” 中所说,知道自己要死,但总是想我还不得死。
  
( 二 ) 无我我倒:

众生把五蕴假合的躯体以为是我。

这就是无我我倒。
  

( 三 ) 苦为乐倒:

世间皆是无常幻化,但众生是以苦为乐,如结婚,世人以为快乐,而根本就是苦。
  
( 四 ) 不净净倒,净是妙好的意思,身子是最不净的,但众生却以为是净,对身体起执著。

这是四种颠倒。
  

“ 梦想 ”:
众生想的一切境,都是缘生无自性,

如梦境一般,但却以为是真实的,

梦见可怕的心生恐怖,

梦见欢喜的就高兴,

世间上没有一样是实在的。

想:
幻想,各人的想法都是颠倒想,证了阿罗汉就灭受想定。

证到般若远离颠倒梦想,菩萨证了涅槃,永不休息地度众生,

说小乘的涅槃是堕涅槃,未发度众生的菩提心,

我们每天念的《罗汉仪轨》

和大藏经中的《法住记》,

都说佛法不来,在世间上时兴时衰,

都是由於十六尊者住持,

十六尊者不入涅槃,住世度众生,

各在佛前发誓住持佛法,各人住持一处,

迦叶尊者在鸡足山 ( 云南省 ) 入定,从定力延长生命,住持正法,

等到弥勒菩萨下生,我们应求十六尊者的加持,十六尊者都发了菩提心,

在法华会上得到佛授记以後都要成佛,

是大乘人,是大菩萨,都发了大乘心,

以定力住世,现的声闻相。

《罗汉仪轨)中有颂文

“ 调伏自在现住声闻身 ”。
  
“ 究竟涅槃 ”:

不住生死,不住涅槃。
  

“ 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是梵语的音译,

意思是 “ 无上正等正觉 ” 佛成道就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无上正等正觉区别於菩萨和小乘的觉,十地菩萨等於十四晚上的月亮,

佛才是十五晚上的月亮,一切福德智慧资粮都圆满成就,

小乘的觉是偏觉,只是偏重自己觉悟。
  

禅宗阴悟的人,仅是一点没有明白,没有过关。

若根底深厚,到善知识处参学,善知识一点就穿,破除他的迷惑就开悟了。

遣便是祖师禅的微妙,祖师禅主要是以慧学断烦恼证无我,见诸法宵性,开悟就是见诸法实性,即见佛性。

不立文字,见性成佛。

见性即见佛性,佛性是无明的反面,无明遮住佛性就是迷,

断尽无明就见到佛性,开悟要依善知识参,无明的根本是俱生我执,无明

( 心里的病 )

被善知识拉出来就见到佛性,

所以要参访善知识,求师访道,请善知识印证,教诫。
  

祖师禅,如来禅都是有传承的。

禅宗门下常参 “ 念佛是谁 ”,是把无明的根子挖出来,

这是禅宗下的疑情,参念佛究竟是谁,说是我在念,

那个在念佛的 “ 我 ” 究竟有没有?

佛在世里主要是禅诵,禅是如来禅,范围很宽,

後来达摩祖师传的祖师禅,没有说是坐在禅凳上开悟的。
  
《续比丘尼传》中载:

一位叫玄机的比丘尼去参访禅宗的雪峰义存禅师。

禅师问:你从哪来,

玄机答:从日照峰来。

师问:日出也未?

答:日出就把雪峰照化了。

问:你叫什么名字?

“ 玄机 ”。

“ 一天织多少布?”

“ 寸丝不挂 ”。

说完转身就走。

没几步,禅师突然说:“ 袈裟拖地也 ”!

玄机忙回头看,禅师笑着说:

“ 好一个寸丝不挂呀!”

玄机即拜禅师为师,禅宗的话头就是没有答案,人的我执最易在名字上起,

所以禅师们以名字开玩笑。

若师徒二人都是饱参饱学,一句话就解决问题了。
  
修定的人,入定时就能降伏烦恼,

所谓禅诵,禅是心里用功,修定之前的除盖、断障也都是从内心降伏烦恼,

没有智慧则被烦恼所障,

没有烦恼才能考虑问题,

禅应是止观双运。

止,心不沉,散、掉举。

观,心起十分微细的作用。

诵:
就是读诵,主要是背诵,

但现在多不重视禅诵了,禅宗丛林也很少有禅堂。

密宗的修法是如来禅,

是从佛到历代的祖师们师师相传的。

但能修的人很少。

每个宗派都有禅的修法,後期无人修就失传了,

所以内地有些大德就发心到藏地求法。
  

中国的第一位比丘尼净检,晋朝人,当时由於没有外国来的比丘尼,净检等尼直接从比丘僧中受比丘尼戒

( 按佛制尼众应从比丘、比丘尼二部僧中受戒的规定来说,

这是不如法的,但也能得戒,因为佛说比丘尼得戒是从比丘僧得 ),

她的学问,修行都好,由於他们受戒时有多人反对,就在船上受戒,

这表示与反对的人剧清界限,当受戒时异香芬馥,扑鼻而来,这说明她的功德大,得戒殊胜。

她七十多岁要圆寂那天,众人又闻到了受戒时的香气,并见到天上一道祥光,从光束中下来一位手拿花束的女人,

净检告诉众人她要走了,教众人好好行持,就与遣个女人牵着手从彩虹中上天了。

这是非常真实的事,是梁代高僧灾唱写的,

後来西藏盛传 “ 空行母成就法 ” 时,

才知道净检是修此法最高成就者,

修这种法最高的成就是肉身成就,

次一等是身子走衣服不带,

再次一等的身子会缩小,

成就了就往生到空行母的净土去了。

西藏修此法的人十分尊重妇女,

把女人都想为空行母,否则修此法不行。

但这法不轻易传的,修的人应十分保密不许讲。
  
佛法最重传承的,戒、密等一切法都是如此。
  

道谛归总就是三学,定学是佛法的基本功,

最开始修定不一定修祖师禅,

我们根基浅,修不起祖师禅,祗能修如来禅,现在这两种禅基本上已融合了,

如禅宗参的念佛是谁,这一句就是去除我执,

只有心定下来才能把子时想不通的问题想通,就会开悟,如来禅、祖师禅是相通的。

戒定慧三学开广是三十七道品,八万四千法门。
  

“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 ”,

咒是随心语,念咒能防护心,降伏其心,伏烦恼,念咒时发什么愿都能满愿,

咒是诸佛的愿力,念咒求什麽都能成就。

咒,一般不讲,讲了容易起执著,什麽意思都不说只是念,念时应恭敬,不打妄想,就能起作用。

神:不可测。

明:般若、智慧。

咒是大明,密法把佛法最密的都告诉你了,级若波罗蜜多是一个咒,咒是把最密的法都摄持了。

般若波罗蜜多是第一义最高法。

所谓 「 法门龙象众,当观第一义气第一义是一切法无我的慧。
  
“ 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 ”,

没有一咒一法与此法相等,

这是最高的密法,是般若波耀蜜多之心经,

开始念其它经之前念一遍心经,能除一切魔障。
  
“ 能除一切苦 ”:

有我就苦,首先应通达人无我,另外通达法无我,通达诸法缘生性。

观缘生是分析问题的最佳方法,问题困难来了,

应从正反多面观察,就能解决问题了,通达般若就能除一切苦。

第一苦就是输回之苦,成佛就是度众生苦。

佛是真语者,宵语者,他说此经後叮咛我们心经是个咒

“ 能除一切苦 ”

是 “ 真实不虚的 ”。

这个经前一段文是显教,

後一部分是密法,

後文说般若波罗蜜多是咒。
  
咒有时亦可以简讲。

“ 揭谛 ”:
去超出三界的轮回;

“ 波罗揭谛 ”:
走到彼岸去。

从生死大海的此岸到达涅槃的彼岸,走向解脱的彼岸。

“ 波罗僧揭谛 ”:
僧,和合众。

使我们大家都到彼岸去,

“ 菩提莎婆诃 ”:

菩提是佛的果位。

“ 莎婆诃 ”:
成佛,我们大家都成佛。
  
这个心经是全部的佛法,佛法无多旨,不应贪多,

最後的建议是我们佛弟子的修行目标,

我们听了心经,不应起执著,我们大家都成佛。

( 全文终 )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小刁给我写滴祝福❄️⛄️白雪皑皑的一片,超级想去堆雪人‍‍‍‍‍‍每次放假都会重温父母爱情 ,每次看都有不一样的体会,真的是经典!冬天在暖呼呼的被窝里
  • [心][心]想越走越顺,就要避讳以下三件事情,这三件事都是属于会把晦和霉沾上身的,绝不能抱有侥幸的想法长期纠缠,浪费的就是自己的人生和年华。 第三件事,让你纠结
  • 易强达建立了一支有力的团队,凭借严谨的敬业历练,拥有了强大的研发技术实力,能够满足客户不同的需求。“企业以诚为信,质量以实为本”易强达防静电永远是您值得依赖的朋
  • 第一次看原来是美男是在初中的时候,和同学在电脑课上看的,当时觉得男主张根硕太妖孽了,不阳刚,而且刘海放下来的发型巨丑,当时是被男三李洪基迷得神魂颠倒,他唱的插曲
  • 2.一个人看火烧云飞,一个人看万里云吞,一个人看门庭梅雪,同样,一个人用自身微弱的力量行走世间,虽然孤独,却很自由。这几年不太用心理学术语去理解自己和世界,我的
  • 今年的寒假活动出的蛮早的诶,我以为要月末呢~体力够宝石够就大概率拿到图鉴奖励哦!(没错我猜的~)首先出场的是期待已久的进化鱼----白雪公主(✧◡✧)大家掌声欢
  • 然后收获刘老师的一瞥,我和zzz老公一整个安静闭麦2⃣️刘老师候场好紧张,我站在刘老师旁边,刘老师眼神乱飘 上面看看下面看看,然后正好飘到我,我试探的小幅度挥了
  • 1984年から現在に至るまで、全世界で幅広いファン層に愛される本作品から、Hasbro・タカラトミー、コトブキヤのタッグで送る新シリーズ「トランスフォーマー美少
  • 气温逼近-10℃的2023年12月末,为了将菩提籽做成装饰品,小赵需要反复将双手伸入结了冰的冷水中打磨,前后约20分钟的做工时长,不仅让他感慨生意难做,也同样吓
  • ལེགས་པའི་ལམ་སྟོན་ཐེག་མཆོག་དགེ་བའི་བཤེས།། ཚེ་རབས་ཀུན་ཏུ་འབྲལ་མེད་རྗེས་བཟུང་ནས།། ས
  • 采玉台三国争霸战龙女诗词合辑 一、吴魏邺城之战:千秋岁·西窗 龙女 西窗放下。冷雨依稀下。朔风透,玄冥下。岑楼灯火里,纤指眸光下。凝琥珀,风痕尘迹玻璃下。 照
  • #肖战# #博君一肖# #王一博# 六年了,博君一肖还是内娱 CP 的神? ☘️☘️☘️某博之夜官宣肖战王一博加盟后让我感受到了内娱第一 cp 的影响力,冷静下
  • 开始前顺利在场外和优菈厨旅行者交换凑齐了两位祖宗的流麻,还抓到很多可爱coser合影,收获了一些无料[羞嗒嗒](然而自己什么都没能拿出来,问就是后悔,下次出门当
  • #邓布利多扮演者去世# 对于头脑十分清醒的人来说 死亡不过是另一场伟大的冒险 ,我们终在国王车站再次见面 。” lumos今晚真的很难过[苦涩]#邓布利多校长晚
  • 你不就是该被监管打吗 s逼玩意 赛后还在那里装 说我不去给你开小门你才走不了的 装你妈 我开你妈#如果奔跑是我的人生#13集这剧情是万万没想到。怎么不找个年轻
  • 没有过多的话,吃完咂咂嘴,把钱郑重地放进了他的钱匣子,老司还是那句话:赶明儿还来啊……以情谊为桥梁 回首市场监管岁月他说:“后来到区市场监管局机关工作,一开始上
  • #任嘉伦[超话]# 你是眼底有星河的翩翩美少年 是笑里有清风的浊世佳公子 食尽烟火 仙客皮囊 台上是流光溢彩的绝世名画 台下是取之不尽的快乐源泉 如风般温
  • 所以我看完剧本的时候就突然闪过一个郭富城戴着一种龅牙的人在我面前对着我笑,我就跟导演说:我能不能真的去尝试要用龅牙放在这个角色里面丰富这个人的情感,整个人物比较
  • 日记: 1️⃣ 今天下了雨️和小冰雹️️❄️。早晨上完课,我俩找了一个小区,小猫们都躲起来了,只有斜刘海发现了我们。 我们尝试用猫语和斜刘海交流,斜刘海回应了。
  • #张艺兴工作室务必开除失职人员# @张艺兴工作室 失职人员开除! 永不录用! 拒绝改名换姓挪️ 等表面功夫! 拒绝无辜背锅人员!工作室染色体AR:吴希子 宣发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