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菩萨为何不受福德
第三十二段(第二十八品)#不受不贪分#
【须菩提!若菩萨以满恒河沙等世界七宝布施,若复有人知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此菩萨胜前菩萨所得功德。须菩提!以诸菩萨不受福德故。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不受福德?须菩提!菩萨所作福德,不应贪著,是故说不受福德。】
佛说:须菩提!以上讲“于法不说断灭相”,讲的是中道不二的道理,在中道不二的道理中认识空性后,就要修妙有,就要修福德和功德,空、有不可偏废,只要做到修福德而不受福德就对了,为了说明这个道理,我再做个比喻,比喻恒河很长,两岸的河沙多得无量,以一粒沙为一个世界,那么这世界也是多得无量的,如果有菩萨用金银等七宝,布满这多得无量的世界中,全部都用来做布施,这个菩萨得到的福德,将是无量的多。但是,如果有一个人,知道“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的道理,那么,这个菩萨得到的功德,将胜过前一位做布施的菩萨。
后一位菩萨什么都没有做,只是知道了“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的这样一个道理,所得到的功德却超过了用真金白银等无量多的七宝做布施的菩萨,实在是令人费解。这是什么原因呢?什么是“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呢?
“一切法”通常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世间法、另一类是出世间法;世间法局限于三界内、出世间法为三界外。那么三界内有些什么法呢?三界内就因果而言、有善恶二法;就生命现象而言、有六道十二类众生;就物象和物理而言、有虚空宇宙山河大地等。
世间法都是依善恶二法而起,善法产生三善道、恶法产生三恶道,由此而形成十二类众生及六道轮回。世间法里要学的是善法,只有学好善法的人,才能生往善道;恶法是众生随缘造业的往生处,这些往生处苦海无边,是去不得的。去不得就要学善法,于是佛讲了五乘佛法。世间法里有两乘,即人乘和天乘,学好人乘与天乘,得人天福禄寿喜之有漏果报;而出世法里有三乘,即声闻乘、缘觉乘、佛乘。学好这三乘,得永断生死轮回之无漏圣果。
人乘需修五戒,可保来世再得人身。五戒就是五条规范自己行为的戒律,受持后是在任何时候都不能违反的。五戒是: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邪淫;四、不妄语;五、不饮酒。这五戒是佛门四众弟子的基本戒,不论出家在家皆须受持,其中不邪淫戒仅为在家人受持,而出家人须受不淫戒。
大乘佛教以慈悲心为主体,悲悯恻隐一切众生,不忍伤害一切众生。释尊所说的众生,不单是指人,而是胎卵湿化、四生九有之属皆包括在内。因此杀生戒不单是不伤害人的性命,进而亦不得伤害旁生鸟雀虫蚁等的性命。不但戒直接的杀害,并戒杀因、杀缘。《大智度论》说:“诸余罪中,杀业最重。”因此,不杀生戒被列为五戒之首条。
五戒是远离一切恶法,生长一切善法的基础,严持五戒,即得一切戒的根本,是证得一切无漏功德和圣果的所依处。戒是佛陀从大悲心中流露出来净化人身心的甘露,是佛弟子求得出离的根本保障。若能受持五戒,则能于来世保住人身不失。
一个人受持五戒,会有无尽的利益。《灌顶经》卷三说:“凡受持五戒者,必感得二十五名善神的护佑。”《月灯三昧经》卷六记载:持戒清净者能获得十种利益,即:一、满足一切智;二、如佛所学而学;三、智者不毁;四、不退誓愿;五、安住于行;六、弃舍生死;七、慕乐涅槃;八、得无缠心;九、得胜三昧;十、不乏信财。
而天乘是在修行五戒的基础上修十善业,可保来世往生欲界四天王天或忉利天,若能加修四禅八定,可生往欲界四重空居天、色界及无色界诸天。十善业即: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绮言、不恶口、不两舌、不贪、不嗔、不痴。
以上所说即世间法里的人乘和天乘,所获福报依五戒十善及四禅八定而成就,修五戒十善及四禅八定者可集聚无量多的福德,这些福德是修出世间法的重要基础,如果没有这些福德,就失去了修出世法的根本条件,所以五戒十善是贯穿在从凡夫到成佛的整个过程中,非常重要。出世法在五乘佛法中占有三乘,即:
1、声闻乘:声闻乘证得者必先受皈依,然后出家,受具足戒;如果是在家人,当受菩萨戒。再依四谛法而修,次第有五种证得,即:一、地证得;二、智证得;三、净证得;四、果证得;五、功德证得。
地证得有三地:一、见地;二、修地;三、究竟地。智证得有九智:一、法智;二、种类智;三、苦智;四、集智;五、灭智;六、道智;七、此后所得世俗智;八、尽智;九、无生智。净证得有四证净:佛不坏净、法不坏净、僧不坏净、戒不坏净。果证得有四沙门果: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功德证得有:无量解脱胜处遍处、无诤、愿智无碍解脱神通等。
2、缘觉乘:证果为辟支佛,所修法门为十二因缘,即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此十二支包括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循环不息之因果。作如此观行,速则四生(天上人间四次生死往返),迟则百劫,即可破无明,终悟十二因缘之理,证辟支佛果。
3、佛乘:佛乘是在成就声闻、缘觉及菩萨法的证悟后,获得十力四无畏,十八不共法、三身四智、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等种种福德功德,于三觉圆满的当下一念,证得佛果。
“知一切法无我”,知道的就是以上所说的五乘佛法,对此五乘佛法尽皆通达,虽有证悟、而不作证悟想;虽有我所得、但不作所得想。上岸不需船、得月忘其指,放下一切执着,即是“知一切法无我”。
知一切法无我,得益于“忍”,忍什么?忍生生世世有我之偏执、枉受轮回之苦;忍识破无明,空却五蕴,忽然无我之空寂;忍一切法不生、忍一切法不灭,忍此不生不灭,即得无生法忍,于无生法忍中彻悟“一切法无我”,即可顿超三界,永断生死。由此可见,菩萨于无生法忍中得一切法无我之大自在,功德遍满五乘佛法中,所以佛说此菩萨所得功德胜过用无量多七宝做布施的菩萨。
佛说:须菩提!为什么说此菩萨胜前菩萨所得功德呢?是因为这些懂了一切法无我的诸多菩萨不受福德的缘故。须菩提对佛说:世尊!什么是菩萨不受福德呢?
佛说:须菩提!福德不是功德,福德从有为法修、功德于自性中有;一个有漏、一个无漏;一个有所得、一个无所得。懂了这个理的菩萨,对自己所做的一切福德,就不应贪著、不应执着,是这个缘故,所以说菩萨不受福德。也就是说:如果菩萨接受福德,就会落入有为法中,只能得人天福报,但不能解脱生死轮回;而菩萨不受福德,就会在无为法中,成就一切功德,最终将得真实大涅槃之乐。这些就是佛阐释菩萨不受福德的道理。

南無阿彌陀佛 阿彌佛陀‬‎ 彌阿‬陀佛

淨法師:人到念很難-第661集~第670集|發菩提心 一向專念 阿彌陀佛

淨法師:人到念很難-第661集
淨法師:不念佛念其他的都是過-第662集
淨法師:自性清淨心裡頭本來無一物-第663集
淨法師:到最後連阿彌陀佛都要放下-第664集
淨法師:論哪一法門都必須要一門深入-第665集
淨法師:學佛修的是什麼-第666集
淨法師:廣學是為度眾生,一門是為了度自己-第667集
淨法師:初果都沒有證得,你怎麼敢學地藏菩薩-第668集
淨法師:論在什麼時候一句佛號不要間斷-第669集
淨法師:想不想一生成就,想不想往生淨土-第670集

發菩提心 一向專念 阿彌陀佛

淨法師:人到念很難-第661集

人到念很難,做不到。八萬四千法門都要走無念的法門。 大乘經上講得清楚,而且非常簡單,你對於一切法,就是眼見色、耳聞聲、鼻嗅香、舌嘗味不執著, 內不執著於六根,外不執著六塵,六根是眼耳鼻舌身意,六塵是色聲香味觸法,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執著了,證果了。 不執著就證果,證阿羅漢果,清淨心現前。再深一層,不但不執著,分別都沒有,不分別了,你又升一級,你從阿羅漢升到菩薩了。 菩薩不分別,阿羅漢不執著。再向上提升一層,你是法身菩薩,成佛了,就是大徹大悟,這什麼? 不但沒有分別執著,起心動念放下了,不起心、不動念,這就成佛了,你看多簡單。 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最後的目標都是一樣的,就是教你放下執著,執著是見思煩惱;放下分別,分別是塵沙煩惱; 最後放下起心動念,起心動念是無明煩惱,這三種煩惱都放下了,成佛了。 所以成佛不是說念很多書,不是說知道多少,你所知道的、所讀的書都有限。佛是教你回歸自性,回歸自性是沒有限制的,過去、未來你沒有一樣不知道。 為什麼?因為整個宇宙是自性變現的,你回歸自性,自性變現的一切你全知道。 你要想學,生生世世無量劫你也學不完;你懂得訣竅,不要學,全知道了。

淨法師:不念佛念其他的都是過-第662集

這個念佛也要練,不能把它丟掉,在日常生活當中,什麼事情都可以幹,心裡就一句佛號。 幹什麼事情都不要放在心上,為什麼?我們的目標是要清淨平等覺,放在心上就是染污,不善的、負面的是染污,善的、正面的還是染污, 正面的果報是三善道,負面的果報是三惡道,三惡道染污,三善道也是染污,要明白這個道理。 所以斷惡修善都不要著相,那就是我們用的是清淨心來修、用平等心來修,不著相。 世間名聞利養、七情五欲統統要放下,這些東西你不放下,障礙你往生,讓你這一生的功夫全功盡棄,那就錯了,不可以放在心上。 心上只有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生無量智慧。阿彌陀佛是我們的真心,阿彌陀佛是我們的自性,像賢公老和尚說,「阿彌陀佛是我老和尚的根」。 他的根是阿彌陀佛,我們每個人的根統統是阿彌陀佛,根不能一時一刻離開,把這個根照顧好。 不念佛,那就是念其他的,念其他的都是空過、都是造業,總不外乎善念、惡念、無記念,無記是無所謂善惡。

淨法師:自性清淨心裡頭本來無一物-第663集

智慧德能充滿了內心,從六根門頭放光照物,我們今天講耳目聰明,看得比別人清楚,聽得比別人透徹,這是智慧德光,是自性裡頭本有的,不是外來的。 修什麼?這個要知道,修就是放下。為什麼要放下?因為本來無一物,這就是《金剛經》上所說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甚至於說,「法尚應捨,何況非法」,法是什麼?佛法。到最後一切經教都要捨,為什麼?這是佛的方便法,不是真的,一切經論無非是黃葉止啼而已。 黃葉止啼是什麼?小孩在哭、在鬧,大人在外面拈一片黃葉,樹上落下來的,掉在土地上, 大人拿著個黃葉,不要哭不要哭,來,這是好東西,你拿去換糖吃,小孩他就不哭了,目的就達到了,逗小孩的。 這三藏十二部經教作用在此地,你要認識,逗小孩真管用。你覺悟之後它就沒用處了,覺悟之後再要這個,那就是累贅,被染污了,你就錯了。 所以說「法尚應捨,何況非法」,非法是一切世間法,法是佛所說的一切法,統統要捨,自性清淨心裡頭本來無一物,你怎麼可以有一物在裡頭?到最後連阿彌陀佛都要放下。

淨法師:到最後連阿彌陀佛都要放下-第664集

到最後連阿彌陀佛都要放下,都要捨掉。可以念,心裡頭痕跡都不著,那叫真念佛。 那念幹什麼?勸人念的,那是大慈大悲,他自己知道本來無一物。 這一句佛號是一切諸佛如來究竟方便,圓滿的方便,方便到極處了,你得到這個方便你就到極樂世界去了。 到極樂世界還念這句佛號,那是什麼?那是完全明白了,一點都不迷惑。 念這句佛號有兩個意思,第一個報佛恩,我這一句佛號,讓我脫離六道輪迴,脫離十法界,生到極樂世界,我念念不忘,表這個意思; 第二個是對眾生的表法,這個法門,一切眾生,男女老少、賢愚不肖,只要你肯學,你這一生就能成就,是教化眾生的。 自行化他,不離這一句,要明白這個意思。佛說八萬四千法門,你要不懂,佛法就害了你,佛不害你,是你自己上當了。 八萬四千法門是斷八萬四千不同的煩惱,對症下藥,藥到病除,是這麼個意思,一定要懂。 佛法,早年頭章嘉大師教我,就是看破、放下,這就是真正佛法。看破什麼?明瞭真相,叫看破。 放下,絲毫不沾染,決定不要把它放在心上。放在心上錯了,放在心上,你沒有放下。 沒有放下,不是屬於我執,就是屬於法執,執著佛法不放下叫法執,執著世間法不放下叫我執,這兩種執著是最大的障礙。

淨法師:論哪一法門都必須要一門深入-第665集

佛在大乘經裡面告訴我們的「一佛出世,千佛擁護」。釋迦牟尼佛的常隨弟子一千二百五十五人,這就是阿難等,這些人都是古佛再來,位置最低的也是法身菩薩。 法身菩薩像文殊、普賢、彌勒這樣的地位,來協助世尊普度眾生。 佛法很深,凡夫不能理解,聽了之後也問不出問題來,這些人在旁邊代表,代表聽佛說經有許多的疑惑,提出來向佛請教,讓佛一樁一樁詳細說明。 實際他們一問一答都是幫助六道凡夫,這是諸佛教化,代表我們問難。 佛說了,說我與阿難等,這個等字,就是與會一千二百五十五人。 「於空王佛所,同時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過去釋迦牟尼佛跟阿難地位相同的,可是「阿難常樂多聞」,這樂是愛好,喜歡多聞,廣學多聞,「我常勤精進」, 世尊他就一門深入長時薰修,阿難是廣學多聞,表這個意思。這個廣學多聞的人一直到現在還沒放下,所以他的進步很緩慢,而常精進的人已經證得無上菩提。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翻成中國意思,無上正等正覺,這成佛了。我們現在有不少人有這個現象,在這個地方看到的時候要覺悟。 喜歡多聞的人,真正持戒念佛,喜歡多聞他不能往生,來生還得人身,遇到佛法繼續再修學,那得靠緣分。 如果沒有緣分可能耽好幾世,乃至十幾世、百世千世不一定,因為不知道你到哪裡去投胎去了,投胎在那個星球上沒有佛法,你就得空過,享一些痴福。 這個精進的人念佛往生了,生到極樂世界就是阿惟越致菩薩,不一樣!差別太大了。 法門平等,無有高下,是從理上講的,理上是一點都沒錯。法門必須要一門深入,無論哪一門,一門深入就對了,廣學多聞那你就錯了。 四弘誓願裡頭明明說的,「法門無量誓願學」,那我怎麼學錯了?你有沒有看到前面兩句? 法門無量誓願學,不是擺在第一句,第一句是叫你發心,第二句是叫你一門深入,一門深入你能證果,能證無上菩提。 證得無上菩提,再廣學多聞,那就沒錯了。不是教你起步就廣學多聞,沒這個說法的。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

發菩提心 一向專念 阿彌陀佛

你没经历过死亡,怎知道人死后还有来生呢?
一小点 吉祥地乐土

那先比丘智答弥兰陀国王

弥兰陀国王听说那先比丘非常有智慧,就想找机会为难他。因为弥兰陀国王并不信奉佛教。

有一次,弥兰陀国王对那先比丘说:“你跟佛陀不是同一个时代,也没有见过释迦牟尼佛,怎么知道有没有佛陀这个人呢?”

那先比丘反问他说:“大王,您的王位是谁传给您的呢?”

“我父亲传给我的啊!”

“父亲的王位是谁传给他的?”

“祖父。”

“祖父的王位又是谁传的?”

“曾祖父啊!”

那先比丘继续问:“这样一代一代往上追溯,您相不相信您的国家有一个开国君主呢?”

弥兰陀国王正容回答:“我当然相信!”

“您见过他吗?”

“没有见过。”

“没有见过怎能相信呢?”那先比丘又问。

“我们的开国君主制定了典章、制度、律法,这些都是有历史记载的,所以,我虽然没有见过他,但是,我相信他一定存在的。”

那先比丘微笑颔首说:“我们相信确有佛陀,因为佛教有佛、法、僧,有经、律、论三藏;有佛陀所制定的戒律和历史事迹,决不是虚构不实的人物,这个道理与你们有开国君主是相同的!”

弥兰陀国王无法藉此非难那先比丘,又想到另一个难题,他问:“佛教常常讲:人生第一快乐就是证悟涅槃,达到不生不死不灭的境界。我问你,你已经证悟涅槃了吗?”

那先比丘谦恭合十:“惭愧,还没有。”

弥兰陀国王得意地问:“既然没有证验过,那么,你怎么知道有涅槃的境界呢?”

那先比丘不直接回答,反问弥兰陀国王:“大王,假如现在我拿一把大刀把您的膀子砍掉,您痛不痛啊?”

弥兰陀国王变色道:“当然痛!哪有膀子砍掉了不痛的道理!”

那先比丘追问道:“您的膀子又没有被人砍断过,您怎么知道痛呢?”

弥兰陀国王答道:“我看过别人被砍断膀子的痛苦情状,我当然知道痛啊!”

那先比丘微笑致意道:“大王啊,我也同样地看过别人证悟涅槃时候的快乐,所以我当然知道涅槃境界的美妙啊!”

弥兰陀国王这个疑问又被驳倒,还是不服,便绞尽脑汁,第三次发问:“你们出家人慈悲为怀,你怎么去原谅你的仇敌呢?”

那先比丘开颜笑了,说道:“大王,如果您的腿上长了一个脓血疮,您会把腿砍掉吗?”

“不会!”

“那么,大王您怎么办呢?”

“细心地清洗它,给它敷药,时间久了,疮就好了!”

那先比丘说:“正是这个道理呀!仇敌、坏人就像一个脓疮,不去关爱、感化、对治,就会蔓延恶化,所以必须用慈悲之水去清洗,使他们弃邪归正,改过自新,这跟大王您护持腿上的脓疮是同样的道理啊。再说,仇敌之所以骗我、骂我、谤我、害我,皆是我往昔、今生所种之因的果报,如果要怨恨,就恨自己吧,岂有不原谅仇敌之理?!”

弥兰陀国王点头称是,但仍然不能心服口服。忽然,又想到一计,问道:“你常常劝人要修来生福,你既没有经历过死亡,怎么知道人死之后还有来生呢?”

那先比丘和蔼地回答:“这就好比柳橙,果实成熟了以后掉在地上,果肉腐烂了,可是种子却埋在土壤里,一等到时机成熟,就会萌芽、成长,最后成为一棵柳橙树。人的身体只是地、水、火、风、空、识这六大暂时的假合,等到幻境破灭,躯体也就死亡了,可是业识却能不断生死流转,就像柳橙的种子一样在六道轮回中生生不息,不止有一个来生复苏,而是有无限个来生。”

弥兰陀国王心有不甘,又提出第五个问题来质疑:“你们出家人爱不爱自己的身体呢?”

那先比丘说:“身体只是六大五蕴和合的色身,我们出家人是不爱的!”

弥兰陀国王一听,正中下怀,立刻狡黠地反驳:“哦!你说你们不爱自己的身体,但是,你们出家人一样穿衣、吃饭、睡觉,还不是在保护这个色身?若说不爱,岂不是自相矛盾?”

那先比丘笑一笑,反问道:“大王,如果您身上长了一个脓包,您爱不爱它呢?”

“脓包?那么脏的坏东西,谁会喜欢它?”

“既然不喜欢它,为什么要把它洗净、敷药,时时守护它,每天看看它有没有好一点?若说不喜欢脓包,这种做法不是自相矛盾吗?”

弥兰陀国王很不服气地辩驳:“我是为了身体的健康才要保护它的!”

那先比丘击掌而笑:“这就对了!出家人不爱这个身体,但是为了借假修真,证达成就,也不得不照顾这个空幻的身体啊!”

弥兰陀国王屡仆屡起,紧接着又问:“释迦牟尼佛能不能知道过去、现在、未来的三世因果呢?”

“佛陀智慧圆满,神通无量,妙谙五明,当然能知道过去、现在、未来了!”

“既然如此,为什么他不把所有的神通教给你们,让诸弟子迅即知道过去、现在、未来的业障,不就通通开悟了吗?何必一点一点地让你们慢慢历练呢?”

那先比丘举重若轻,先问:“大王,如果您是个医生,是不是就知道各种治病的百药呢?”

“当然啦!医生对于什么药能治什么病,是要知道的啊!”

“既然医生知道百草药性,他能不能把所有的药都开给一个病人吃呢?”

弥兰陀国王不以为然地回答:“当然不能!治病要对症下药,慢慢地调理,病人才会好,怎么能胡来!”

那先比丘顺势说:“同理,佛陀传授佛法也要因人施教、对症下药,要依照弟子根器和因缘的不同,一点一点逐步传授,才能如法得道啊!否则,拔苗助长,反而弄巧成拙!”

弥兰陀国王面露赞叹之色,十分佩服那先比丘对答如流的智慧,继续追根问底:“那么,请问释迦牟尼佛有没有嗔恨心,会不会发脾气?”

那先比丘答:“佛陀没有嗔恨心,当然不会发脾气。”

“可是,经典上这么记载:有一次佛陀的大弟子舍利弗和目犍连带着五百徒众来听经,佛陀却很生气地斥责他们:‘出去!出去!’这不就是嗔心使然吗?”

“这事是有的!”那先比丘耐心地阐释说:“舍利弗与目犍连的确带了五百徒众来参加法会,但是这五百个人成群喧闹,不尊重庄严法会,佛陀让他们出去,并不是出于嗔恨心,而是出于慈悲心。如果不斥责他们,庄严法会能殊胜吗?他们参加法会能得受用吗?”

弥兰陀国王频频点头,终于心服口服。

  一小点收集整理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2、血压高,头一阵一阵的不知道哪痛,家中常备:罗布麻降压片(可平肝潜阳、息风活血、通络止痛,主调:肝阳上亢、瘀血阻络,头晕,目眩,头痛,烦躁及高血压、高血脂,
  • 我摇了摇手里的花说你好然后我就走进一家店 点了一个红豆汤 我估计店家会觉得我是个奇怪的客人吧 穿的全黑表情严肃进了门就拿出电脑 那家店的红豆汤大概放了一吨糖吧
  •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 向井:自分自身も曲を作ることで肯定されたってことなんですかね。劣等感の塊だった頃、自分の弱音が音楽になった時にポジティブに変換された向井:藤巻さんが一番最初に曲
  • ”子曰:“於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 从命里来看,命弱的人要摆脱精神内耗,这里有5个最有效的建议:1. 人生就是一场体验,顺其自然,尽力而为,让时间解决一切。#盗取天机# #雷佳音竟然比孙艺洲小一
  • 你不配拥有好朋友 但我又希望你幸福 好像确实没有谁离不开谁 你给我上了我不会忘记的一课 朋友的定义 我想我不会在玩这个游戏了 就让它的数据保留在我们一起的最后
  • 【做事、格局、为人的十大法则】 一、做人 做人做到极致,靠的不是聪明,而是智慧,不是套路,而是真诚,最后你会发现,真正的光明大道,是厚道。 要有大格局,大
  • ️ #热门##深圳资讯##深圳买房##深圳小产权房##深圳小产权房# 我在龙华观澜买了一套5栋花园统建楼的超大两房两厅95平米,总价190万,首付76万,分期1
  • #任嘉伦[超话]#我还是很喜欢你,像风走了八千里,不问归期。烈日炎炎,灼灼思你;秋天18°,有寒雨。
  • 总价120万,首付60万,分期五年,房子带精装修、原始户型、可落户,离民治地铁站和深圳北站超级近,还有周边的购物中心、商场和学校等等,真的是超级方便啊!这个楼盘
  • ”  “那就是赌命,有可能孩子都生不下来就……”  医生再也说不下去,摇摇头,朝着办公室走去,这是年轻女人辈中最严重的病了,她的病已经是晚期,活不了多久了。  
  • 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抖音热推主角小说!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
  • #快来团团吧#团购好物都是团团工作室经过实测的,姐妹们有看上的[哇]放心跟着团团入,售后有保障!#快来团团吧#团购好物都是团团工作室经过实测的,姐妹们有看上的[
  • 厚街•会展新城                        9月4号正式开盘【500户大型花园小区,自带大型商业广场,】          项目规模   3
  • 哦对了,蔚来车友一直都说自己是高端用户,跟其他车主不一样,那车主有钱的话你们多捐点吧,毕竟你们还要继续装下去呢,为蔚来续命也是为自己。(态度坚决) 你没看评论
  • 这个楼盘坐落在沙井沙三路,距离即将建成的地铁12号线只有500米的距离,简直是位置绝佳啊! #热门##深圳资讯##深圳楼市[超话]##深圳买房##深圳买房##深
  • #快来团团吧#团购好物都是团团工作室经过实测的,姐妹们有看上的[哇]放心跟着团团入,售后有保障!#快来团团吧#团购好物都是团团工作室经过实测的,姐妹们有看上的[
  • 就是告诉大家不要盲目的跟谁,比如说,一款修护类产品,别人用着修复就很好,你用着就刺激,什么评测、什么检验产品这些东西,就当作是一种参考,我相信大家日常护肤中,也
  • 不过话说回来,作为nunew的哥哥,我当然希望他能够幸福快乐,我了解nunew(比那小子更了解[微笑])只要他认定的事情他就不会轻易改变,所以维持现状…也不是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