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句话,值得珍藏一生

第一句:
人生需要自渡。
人生的路,要自己走,
千万不能太依赖父母,
因为父母不能保护你一生,
等到父母老了以后,
再爱你也有心无力,
所以,凡事要靠自己!

第二句:
沉默永远是金。
人活着,要学会保护自己,
不管是与人交往还是共事,
宁可沉默,也别说破,
宁可少说,也别多说,
这样才能避免了祸从口出,
这样才能让自己远离是非。

第三句:
欲望就是陷阱。
做人,不要欲望太大了,
因为你贪求的越来越多,
就会迷失了自己的心智;
那样人心就会变得贪婪,
最终你就会被欲望反噬,
所以,欲望心别太重了。

第四句:
知足就是幸福。
世上并没有不幸福的人,
只有一颗永不满足的心。
所以,如果你想活得幸福。
就要做一个知足的人,
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
你才能得到幸福的人生。
第五句:
舍得才能快乐。
人生就是有舍有得的过程,
舍得了钱财,得到了朋友,
舍得了真心,得到了爱情,
舍得了包容,得到了温暖,
所以,做人不能太自私了,
只有舍得了,你才能快乐。

第六句:
健康才是财富。
人生最大的财富是什么呢?
不是你赚了多少金钱,
不是你有了多少房产,
这些都只是有价的物质,
只有你的身体健健康康,
才是最无价的财富。

第七句:
活着就是希望。
人活着,才能经历一切,
人活着,才能享受人生,
所以,人生除了生死之外,
没有什么比活着更好,
一定要好好爱惜自己的生命,
因为生命没了,一切都归零。

做人、做事、学佛、修行,有四个方向、四个要点——四无量心。无量无边没有范围,由小扩大的。四无量心是什么?四个字,“慈悲喜舍”。

先学慈悲心,慈悲是很难做的,嘴里讲讲的,真做到慈悲心很难。真的慈悲心就是普通我们一句俗话:“作蜡烛”。我常常用这句话比方,要自己变成蜡烛,“燃烧自己,照亮他人”,真是很难做到。你们都念过李商隐两句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对不对?若是菩萨道的慈悲,还要再改几个字:“春蚕到死丝‘不’尽,蜡炬成灰泪‘不’干”,那才是菩萨的慈悲!谈何容易?

学佛先学四无量心,学了慈悲心之后,最重要的是下面两个字,“喜舍”。“何谓为喜?答曰:有所饶益,欢喜无悔。”帮助人的、利益人的,决不后悔,就是喜。有时大家做了好事又后悔,像是布施一百元,后来想想,其实八十元就可以了,就后悔了。贪、嗔、痴、慢、疑、悔,为什么悔在根本烦恼中有这么重要?每个人一天到晚都在后悔中,比如吃饭,多吃了半碗,饭后要吃消化药,后悔多吃了,这也是悔。真正的喜心是,布施出去了就忘了。这个“欢喜无悔”非常难,你帮助过的人后来对不起你,你一定愈想愈后悔当初去帮他。能做到“怨亲平等”,才是功德。

“何谓为舍?答曰:所作福佑,无所希望。”我常说,一看到宗教徒就怕,我为什么怕教徒呢?这些人一到他们教主的像前,就下跪求平安求财富,都是求。如果这些教主、神明因为人家拜了就保佑他们,那第一就犯了贪污罪,收受贿赂。宗教应该是好的人你要救,不好的人更要救,拜了他要照应,不拜他的也要照应才对。所以这些宗教徒的心理很可怕的,都是有所求。大乘菩萨是一切放下,施与人家的恩惠记都不记,没有任何希求,所作的功德自己不求回报。乃至你打坐修行都不求成佛,只求自己心中的安详,因为自己的安详能影响到他人也安详,如此而已。即使对自己的子女也是持这样态度,我的孩子都去了海外,我同他们说,父子因缘到此为止,因缘是前生的事。我很抱歉,没有钱给你们,只能送你一张文凭,你从此也不用当我是你的父亲,我是公仆,路死路埋,不用你孝顺。

学佛这基本的四个行为,要倒转来先学舍,一切放下。这个字做不到,那当然也喜不起来。第二学喜,再来学悲,最后是慈。尤其这个喜很重要,你看看这许多学佛的居士啊、出家人,几乎没有几个人做到“喜舍”,没有几个人能在脸上带个喜容。脸上没有喜容,个个几乎都是讨债的面孔,好像我们欠他多还他少。有些学佛的人,只要一学佛,喝!看起来满脸的“佛相”啊!很庄严,一身的“佛气”,看起来很严肃,一点喜容都没有。所以打坐教人要先把神经拉开,微笑,学菩萨嘛。一笑,脑子都松开了,身体病都没有了,笑有这样的作用哦。肌肉一笑,脑神经整个拉开了,眉毛舒展开来,你看菩萨塑的像,也是坐在那儿微笑,慈眉善目,这要学的。

我常告诉大家,只怕你不成佛,不怕没有众生度。要成佛要先自度,自度的道理就在慈、悲、喜、舍这四个字了。

《南怀瑾先生答问集》《维摩诘的花雨满天)
-----------

“修四无量心,开梵天道。”慈、悲、喜、舍四无量心是菩萨道的基本。怎么叫无量心?慈悲喜舍心都是无限的,胸襟开阔,永远没有满足的时候。学佛先修十善业道,进一步修四无量心。修成了四无量心得什么果报呢?梵天道。修十善业道所得的果报,是欲界天的人天乘之报,有五欲之乐。修四无量心的果报,是欲界天再上一层,色界天的梵天之报。所以修四无量心的功德,比修十善业道大。

“虽行四无量心,而不贪着生于梵世,是菩萨行。”根据小乘理论,修成四无量心是修得梵行。梵是什么意思?毕竟清净谓之梵,修持到相当程度才能到梵天。梵天是什么天?我告诉诸位,根据佛法,是青天,是蓝色,是密宗画的药师佛那个青色,像碧海一样。我干脆把密宗的秘密都告诉你们,气脉真通了的人,自己身体的内部,一天到晚都在梵天的青天中,同药师佛那个身体一样的。那就是中脉通了,中脉无脉,不是有形的血管。到了这个境界当然祛病延年。当然不是人变成了蓝色的,你看了怕都怕死了,还可能有肝病。那境界是万里青天,一点云都没有,那当然无念。所以修四无量心应该处处清净心,是梵天的行为在做事,但是没有贪于梵天境界而不来。我经常告诉诸位同学,真得了道一定更谦虚。如果摆出一副大师样子,要人礼拜才传个道,那也可以免了,他得的道也有限的。菩萨道是不会自命高尚的。
*****

“四无量心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成就慈悲喜舍众生来生其国。”学佛的人第一步发心要讲四无量心,尤其年轻同学特别要注意培养这一种胸襟,这种心地,就是慈悲喜舍。初步学佛的人做不到全部,就一个个来,先培养慈心或者悲心。这两个有什么分别?慈心用中西文化混合来讲,是爱心,爱一切人、众生、万物。慈心是带阳性的,像父亲爱子女的心。悲心是阴性母性的,等于母亲爱儿女心情的扩大。我们学佛的人口口声声讲慈悲,真正慈悲的行为很少见,都以自己为中心。

再讲到四无量心中的喜心,我们怎么与众生结缘呢?能舍得掉自己的时间、意见、身心吗?学佛不是光搞打坐,你们千万注意啊!要先学建立这四种心理,而且要注意是无量的心理,慈悲喜舍都是没有限量的。你能够这样修,成就了才可以往生佛国。
*****

“慈是道场,等众生故。悲是道场,忍疲苦故。”慈和悲是两种不同的心态。慈就是爱,看一切众生平等,看别人的父母子女如同看自己的父母子女。真做到这一点,就是慈,也就是道场。如果说,我看一切众生平等,已经不平等了,因为你有个“我”在了。悲不是悲哀、流眼泪,是怜恤一切众生,因此牺牲自己,为了有利于众生,为了救度众生,能忍受各种疲劳苦难,这是大悲心,不是坐在那里哭。

“喜是道场,悦乐法故。舍是道场,憎爱断故。”世间的欢喜不是喜,因为没有真正的欢喜。真正的欢喜是得到法乐,真达到那个境界,就是道场。舍与布施不同。布施分三种,外布施是金钱财物的布施;内布施是身心一切放空,奉献出来;无畏布施是给一切人力量,精神的帮助和支持。舍是放下,是能切断一切心念,所以舍是道场。外布施的舍,放掉财物,没有什么了不起,能够把心理上所憎爱的切断放掉,才了不起。憎是讨厌的意思,不是瞋;憎的相反就是爱,就是喜欢。
*****

“以菩提,起于慈心”,你以为文字一看就懂,恰恰不懂。怎么是以菩提,起于慈心呢?普通经典说菩提心就包括了慈心,这里怎么说不同呢?菩提者中文意思是觉悟,换句话是悟道,是明心见性。悟了道以后从内心起慈悲心,看一切众生如子女一样,如慈父爱护一切众生,这个是法布施,是法布施的一种。

“以救众生,起大悲心”,行法布施的人,随时随地心理上念念之间在如何救众生,众生有烦恼,有苦,我要如何救他,要起这个大悲心,这样叫做法供养。我们学佛的人自己要反省啊!你什么时候想过要救众生?你们学什么佛!哪里想度众生,你度了谁啊!念念想众生来度你,装个学佛的样子。我们反省自己是不是随时有救人的心?不要说救人了,就连肯帮助人的心有没有啊?只要人家一点不肯帮你,只要众生不供养你,就起了大瞋心。所以读经典不是容易的,你看这文字很容易,我们几时做到随时随地以救助一切众生的心情来发起大悲心?这不是要你起个念头:“我要慈悲去救助这些众生”,你有个“我”就错了,要忘我,以救一切众生,起大悲心,才是法供养。

“以持正法,起于喜心”,以修持正法的心情来生起喜心,这里都是讲菩萨四无量心:慈、悲、喜、舍,是学大乘菩萨必须要培养的心情,也就是我们必须培养的情操。我们读佛经真应该一边研究,一边掉眼泪,自己感到很难过。为什么?就拿喜心来说,一天到晚看到人家嫌烦,别人看到你也烦死了,脸孔像讨债的冤家,一点喜心都没有,你还能度众生?凡夫就是如此,你慢慢修吧!三大阿僧祇劫再来。逢人就笑也不算喜心,喜不是笑,是喜悦之心,真学佛修道的人,你看他那个神情,脸上的细胞都是使人看到就喜欢的,即使他在骂人打人的样子都是慈爱的。

喜心怎么起呢?维摩居士说要持正法。我们后世学佛的人要记得几点一定的道理:“依经不依论”、“依智不依识”、“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依法不依人”,不然怕走错了路。所以我们求师访道学佛不要情感化,绝对要理性化,求正法以四不依的法门来检查。

由修持正法,而有所得,生起法喜充满,这个是菩萨的喜心,是真正的布施。换句话说,你要度一切众生,就教他正法,不要走邪路,不要走方便法门,“宁将此心下地狱,不把佛法送人情”。可是你们不要搞错变成悭吝心,跟你学法还要拿红包来皈依,否则不将佛法送人情,那就变成邪法了,不要借这句话随便用啊!

“以摄智慧,行于舍心。”舍,就是放下,就是布施。什么叫放下,就是丢得开。佛法讲慈、悲、喜、舍,我们反省每一个字做到了一分半分没有?都只是嘴巴上做到而已。舍心做不到,怎么学佛?你说你什么都舍掉了,唉呀!就是还有个身子!哼!那是怎么都舍不掉的,我告诉你吧,人要想舍掉外境界是做不到的,不是叫你丢开家庭儿女,家庭儿女就是道场,去哪里找清净地方?你在家中念念舍心,你的家人就是众生,就为他们牺牲不就好了吗?虽然人少,有几个就几个嘛!连为家人都不肯舍掉,不肯牺牲自我,还说要学佛度众生?你连个鬼都度不了!

什么才是舍心?以摄智慧,行于舍心。行,是修行。摄,用现代话说,就是包括进来。乱摄可不是智慧,譬如讲布施,好多同学都有经验的,大家说起有什么人很可怜,我就同意出点钱。旁边同学劝我为什么要出钱,我说我带头啊!应该做的事就是舍。但是有时同学提到要去帮助某人,我反而说不能,你连一毛钱都不能给,要出问题的,你帮助了他,他犯的罪造的业反而更重了。同学表面同意,背着我还是去帮他了。事后回来对我说,老师,还是你对了。这就是做善事也要有智慧的。

我们心里越放得下就越空,然后空的智慧就发起了。越放不下,智慧就越是发不起。你们打坐要想清净就是舍心,想把烦恼妄想丢开,但是丢不掉,因为没有摄智慧来修行。放不放得开,丢不丢得掉,那是般若智慧成就的问题,不是你说想硬放开就放开了。你丢不掉的啊!实际上你坐得越好就越放不开了,那个定的境界多舒服啊!定就放不掉了。这个中间的道理要搞清楚,就是摄智慧修行。佛法的智慧是空,你空得了一分,你的舍心、布施心就大一分,你空不了一分,那个不能舍的心就加大一分。

《维摩诘的花雨满天》(东方出版社)
******

#道德经##小子说老子#
《小子说老子》第十三章•何谓宠辱若惊?
第十三章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何谓宠辱若惊?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这个章节看起来简单,实则解释起来并不容易,因为有各种不同的版本。我这里所选择的是这个版本。

好比河上公本此章节为:“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辱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大家认真注意一下这里的“宠上辱下”问题,也不知到底谁上谁下?故具体说来是极不易理解与翻译的。另有版本将“宠辱”写作“龙辱”,又不知如何。归结起来,总是不外乎“历史原因”所致。

这里不再多啰嗦,因为我不是作考据的,同样我也不太关心考据学。对我个人而言,许多东西用考据的方式来研究是不足取的,甚至是极其可笑的。有许多人以为考据是一种最科学研究法,所谓“能够最真实接近历史真相”,然对我而言,许多今人对古人的考据学研究只是个笑话而已。故我不走此道,此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嘛。

这第十三章,也是承接上面的章节而来。前面第十二章的“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等内容,主要说的是人的眼、耳、舌三部分,这接下来则说的是“身”的问题。倘把这个问题放到佛家来看,这相当有趣了。佛家经常说“眼、耳、鼻、舌、身、意”五根,第十二章刚说完了“眼、耳、舌”,接下来第十三章就重点讲这个“身”的问题了。无论是中国的老子,还是印度的释迦牟尼,思想在这一点上,还是相似共通的。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我们不需要解释,因为接下来,老子他老人家本人就已经作出了解释,他说“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又说“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看到这个“宠辱若惊”,不禁让人联想到明代洪应明《菜根谭》中的一句名言“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支卷云舒。”这里的“宠辱若惊”与“宠辱不惊”是否是相同意思呢?我的答案是未必。今天的俗语“宠辱不惊”,未必就是老子的意思。我们常常用今天人的语言去解释古人的言句,本来就不太科学。何况这里一个是“若”,一个是“不”,要知道,一字之差,天上天下。当然,今天的“宠辱不惊”这个词,来源于《道德经》的“宠辱若惊”却还是极有可能的。

在现代的一般翻译书籍中,几乎所有人都把这个“宠辱若惊”翻译成“得宠与受辱都好像受到惊吓”、“得宠与受辱都令人惊恐”这样类似的二例。你问我:同意否?倘若是“宠辱不惊”我大概尚可同意,但如果是“宠辱若惊”则就很难同意了。为什么呢?因为这样的翻译,句子与言意与上下文不能贯通,这就是一个不得不面对的大问题。

那么,这“宠辱若惊”四字之意具体要如何看待呢?我在这里推荐给大家另一个选择,只代表个人意见,不足为训。在《易·震卦》中有一句:“震惊百里”。东汉的郑玄曾注解说:“惊之言警戒也。”即是说:惊即警也,警戒之意。倘若如此看来,那么“宠辱若惊”就好理解了。“宠辱若惊”的意思则可翻译成白话:“宠与辱都是一种警戒。”

为什么我要将它翻译成“宠与辱都是一种警戒”,而不是一般情况下人们普遍的观念“得宠与受辱都好像受到惊吓”或“得宠与受辱都令人惊恐”呢?这里先排除“惊之警戒”的翻译,光是“宠辱”二字也必须特别提出来说明,让大家明白方可。因此,我必须要反问大家一句:“谁规定“宠辱”就一定是“得宠与受辱”的意思了?老子何时这么说了?”然而,倘若你不信,你去看市场上的翻译本看看,几乎都是一致的相似。这是何其的可悲呢!

“宠辱”二字,首先要明确有一个对象,其次要分主宾,再次要看作用对象——“是谁宠谁辱?宠谁辱谁?”然而,普遍的人就简单地得出一个结论“我得宠,我受辱”,这是“先入为主”的观念在作怪。

老子之道是圣人之道,老子说“宠辱若惊”应从两面来看:“一是,当我自身得宠或受辱时,这都是一种警戒;二是,当我宠幸别人或有辱别人时,这也是一种警戒。”学圣人之道不是一件容易事,一要看清自己,二还要看清别人,三还要看如何看待别人。当我自身得宠或受辱时,这种警戒还容易知道,而当自己宠幸别人或有辱别人时,这种警戒却很难自知。圣人之道更加讲“自知之明”,倘若只是“知人”,而不“自知”,这还谈不上圣人之道。要成就老子之道,还是容易事吗?大家不要小看了啊。

“贵大患若身”。贵在这里取“重视”之意,“贵大患若身”即是:要像重视自己身体一样重视大患,不可轻视。世人都知道,这世上还有什么比自己身体比自己生命还重要的呢?

“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老子自问一句:“怎样叫做宠辱若惊?”然后自答:“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按理来说,自问自答已经说得很明了啦,可是,这句自答却也不是那么容易理解,甚至引起误解的也不在少数啊。前面已说了“宠上辱下”的问题有多种版本,一般的注译都是“得宠是卑下的”或如河上公本注解“‘辱为下’,辱为下贱”等等之意。而我的结论却不那么明确。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

一是,如果仍然是使用河上公的版本的“辱为下”,即表示“宠为上,辱为下”,那么,这里的“上下”就是一个等级关系,上是指第一等,下是指稍次一等。也即是说在“警戒”之中,应该更加重视“宠”,稍次重视的是“辱”。

换句话说,“宠”较“辱”时更危险,更具出现“大患”,所谓“登高重跌”的道理大家都容易明白。“得之若惊,失之若惊”这里要先明白“得之”、“失之”的这个“之”到底指的是什么?这里同样要作两方面并列分析才可以:一种是“得宠若惊,失宠若惊”,另一种是“得辱若惊,失辱若惊”。也即是说,无论是得宠失宠、得辱失辱,自己都应该要警戒。明白了这个道理,再去看我前面说的“知人”与“自知”则就能统一起来了。大家用心想一想,老子之道还是那么简单的吗?

二是,如果仍然使用王弼本的“宠为下”,那么则表现在“宠”与“辱”之间,得宠反而是摆在得辱之下的,也即是说做人宁可受一点辱,也不可追求得宠。为什么呢?因为在道的修行上,得宠之害更大。当然,无论是得宠失宠、得辱失辱,自己都是要警戒,只是同等情况下,一个人如果得宠之后果,往往比一个得辱之后果往往更严重。

无论是“宠为下”还是“辱为下”,我在此处的解释,都是更看到“宠”的后果较“辱”更加严重。当然,这只是我在此处的一个选择而已,具体也不知《道德经》原文到底如此,就留于读者朋友自己思考吧。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个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关键时间节点,我们党将
  • 今晚去看了前年在关中一个带了一年的学生 家庭条件不好 个子也一直比同龄矮小 几个月没见 个子长高了 也开始变声了 每次去看他 我都会带着牛奶和满满零食 每次看
  • 今晚去看了前年在关中一个带了一年的学生 家庭条件不好 个子也一直比同龄矮小 几个月没见 个子长高了 也开始变声了 每次去看他 我都会带着牛奶和满满零食 每次看
  • 山路且长,却耐不住登山人的软磨硬泡,终踏足山巅,仪式感的轻吐一句,“我就说嘛,人比山高” 就是这种凝神思考的样子也很让人心动(。山路陡峭,登山的人却也不嫌弃,几
  • 农村姑娘也有梦想实现的那天❤️‮没万万‬想道,短短4年‮时的‬间,对于减肥‮事的‬业我也可‮做以‬这么久,不仅仅是因‮公为‬司好,产品好,‮润利‬好,最重要的‮
  • 《你成为我漫长的沉默》你的身体,日神怀中的先民如点燃森林的隐秘的暗火是仪式,苦难时光下的歌舞我的骨与灵随之迷狂、焚烧当男人凝视你时他们可知自己正在对望一片遥远而
  • 无论别人眼中口中的你如何,我只认我心中的那个你,简单、干净、温柔、纯粹的男孩,你值得我们对你做任何付出,你值得mtjj对你的所有好,一博,加油吧,用最坚韧的内心
  • #格丽缇#☻昨晚的小气泡反馈 第一次用小气泡黑膜就能感受到皮肤毛孔被打开了,是真正地不需要外力,天然安全温和地清洁毛孔,当你的毛孔垃圾排出去通畅之后,皮肤能够比
  • #ELFSACK水果系列# 新品剧透夏天刚刚开始,想要在这个夏天尽情享受裹着被子吹空调的快感,吃着红豆冰沙和暗恋对象在树荫下乘凉的暧昧,给刚打完篮球的男票送水时
  • 我自花间踱步而来,倾听海的气息,不为风,不为云,只为世间万物草木,只为渡你而来.眼见你喜上眉梢,我便无限欢愉,深觉春花秋月不如你,夏雨冬雪,无所侵.再瞥你嫣然一
  • 成华区苹果手机维修网点地址电话 - 成都成华区苹果手机维修网点地址电话,春熙路悦动苹果维修中心,原装配件 现场维修 十年老店 质优价廉 春熙路店: 悦动苹
  • !它主打天然安全,提倡从内而外的改善,所以我吃的也超放心!
  • 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你的价值绝不是上班所体现出来的那么一点,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你需要开发自己的价值,扩大自身影响力,才能在这个时代生存下来,否则,时代会
  • 在一次传递情报时,她不小心被一个自以为的朋友发现,谁知后来她的朋友成为了汉奸。组织给了她两重身份:陈康荣白天的身份是老师,教书育人。
  • 从梦里惊醒从来都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静静地听着自己粗重的喘息声一点点平稳。现实从来都不像影视剧里那般梦幻很多时候希望都是孩子们自己给予自己的然而就算是这萤火般希望
  • 有时候觉得自己就是太不知足了,有这个好的老公和可爱的崽崽应该超级超级开心幸福呀!!
  • 。。
  • 【动漫喜剧#超级大坏蛋#DVD中字无水印】布拉德·皮特配音。梦工厂拿传统超级英雄电影开涮,讲这是一出绝对颠覆漫画英雄电影的动画片,它告诉我们一个“新真理”:大恶
  • 但我希望,未来有你,哪怕你变成了素人,我也会一直默默支持你。以前,我是因为雀獺才关注到码团,也是这样认识了你并且喜欢上了你。
  • “机”:机智的医生生活“医”:拜拜我爱剧里的每个角色 小儿外科 神经外科 胸腔外科 一般外科 妇产科 每个部门之间超有爱 每个故事也很感动每次说到移植器官 我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