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明延寿禅师巜宗镜录》卷三十四(3)

又问。云何是信真如之相。

答。不信一切法。是信真如之相。以真如理中。本无诸法。若见诸法为有。是信诸法。不信真如。是以无夙植广大菩提一乘种子之因缘者。卒难起信。故祖师颂云。大缘与信合。或得入宗镜者。是知非小缘矣。

如楞伽经云。尔时世尊告大慧菩萨。摄受大乘者。则摄受诸佛菩萨缘觉声闻。摄受诸佛菩萨缘觉声闻者。则摄受一切众生。摄受一切众生者。则摄受正法。摄受正法者。则佛种不断。佛种不断者。则能了知得殊胜入处。知得殊胜入处。菩萨摩诃萨常得化生。建立大乘。十自在力。现众色像。通达众生形类希望烦恼诸相。如实说法。如实者。不异。如实者。不来不去相。一切虚伪息。是名如实。

又云。佛言。但觉自心现量。妄想不生。安隐快乐。世事永息。安隐快乐者。则寂静妙常。世事永息者。则攀缘已断。可谓遇圆满宝藏。顿绝希求。到常乐涅槃。更无所至。是凡圣之际。如达家乡。为迷悟之依已穷根本。

大涅槃经云。金刚宝藏。无所缺减。

华严经偈云。种种变化无量力。一切世界微尘等。欲悉了达从心起。菩萨以此初发心。

宝藏论本际品云。是以本际无名。名于无名。本际无相。名于无相。名相既立。妄惑遂生。真一理沈。道宗事隐。是以无名之朴。遍通一切。不可名目。过限量界。一体无二。

故经云。森罗及万像。一法之所印。即本际也。然本际之理。无自无他。非一非异。包含一气。该入万有。若复有人自性清净。含一而生。中无妄想。即谓圣人。然实际中。亦无圣人法如微尘许而有异也。若复有人自性清净。含一而生。中有妄想。自然浊乱。则谓凡夫。然实际中。亦无凡夫法如微尘许而有异也。

故经云。佛性平等。广大难量。凡圣不二一切圆满。咸备草木。周遍蝼蚁。乃至微尘毛发。莫不含一而生。故云能了知一万事毕也。是以众生皆乘一而生。故云一乘。若迷故则异。觉故则一。故云前念是凡。后念即圣。又云。一念知一切法也。是以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故云以一之法。功成万像。故经云。一切若有心。即迷。一切。若无心。即。遍十方。故真一万差。万差真一。譬如海涌千波。千波即海。一切皆无有异也。乃至万物含一而生。即彼万物亦为一也。何以故。以本一故末则无异。譬如檀生檀枝。非椿木也。故法华经偈云。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一乘者。即一心也。一切万有。十方虚空。皆从真如一心之种子所现。如檀生檀枝。兰生兰叶。乃至本末中边。更无异相。故云。一即一切。一切即一。若能如是。何虑不毕。若能如是究竟圆通。此外更无不了之法。则无理而不明。无事而不尽。以一法能成一切法故。

如华严疏云。若入此观法。则智与心相应。是以因由心学。果是心成。境由心现。解由心起。分位神通是心。力用造作是心。现起分别是心。决择所得是心。乃至寻求知识。造诣佛土。并皆是心。心外无得。何所疑耶。故知心垢则娑婆现相。心净则华藏含空。回转而恒起识轮。交罗而匪离心网。故海幢不起寂定。广作十方佛事之门。善财不出道场。遍历一百十城之法。是以文殊即自心能证之妙慧。善财至弥勒。一心佛果满后。却令见文殊。因位将极。令返照心原。更无有异。未始动念故。再访文殊不见其身者。但了自心空般若故。是真见文殊。普贤是自心所证法界无尽妙行。善财虽遍法界参诸善友。欲见普贤。不假别指。便于初会始成之处。如来座前。而起念求随念即见。普贤在如来前。初无动移。此正显观心即见希奇之相。见闻证入。由睹前相。即是见心。所以普贤身相如虚空遍一切处。故以普眼菩萨等入百千三昧求觅普贤不见。只谓离念入定。厌境求真。不知尘尘是文殊。念念即普贤故。是以善财一人。运悲智而横广十方。修愿行而竖穷三际。从初至后。因满果圆。明显一心以为牓样。总摄一切。始行菩萨。诸观行人。皆仿此修。离此观心。别无殊胜。乃至六度万行。若不了自心。皆成权渐。果归生灭。报在人天。若能运心。福智无尽。

如大智度论云。菩萨摩诃萨。知诸法实相。无取无舍。无所破坏。行不可得般若波罗蜜。以大悲心。还修福行。福行初门。先行布施。菩萨行般若波罗蜜。智慧明利。能分别施福。施物虽同。福德多少。随心优劣。如舍利弗以一钵饭上佛。佛即回施狗。而问舍利弗。汝以饭施我。我以饭施狗。谁得福多。舍利弗言。如我解佛法义。佛施狗得福多。舍利弗者。于一切人中智慧最上。而佛福田最为第一。不如佛施狗恶田得福极多。以是故知。大福从心生。不在田也。如舍利弗。千万亿倍。不及佛心。

《天道》丁元英五台山论道原文全篇转发
天道:五台山论道:
豆豆·《遥远的救世主》真乃神作,此段论道更是需要仔细理解。
作者:豆豆

《悟》

悟道休言天命,
修行勿取真经。
一悲一喜一枯荣,
哪个前生注定?
袈裟本无清净,
红尘不染性空。
幽幽古刹千年钟,
幽幽古刹千年钟,
都是痴人说梦。

智玄大师说:“敢问施主什么是真经?修行不取真经又修什么呢?”

丁元英回答道:“大师考问晚辈自在情理之中,晚辈就斗胆妄言了。所谓真经,就是能够达到寂空涅槃的究竟法门,可悟不可修。修为成佛,在求。悟为明性,在知。修行以行制性,悟道以性施行,觉者由心生律,修者以律制心。不落恶果者有信无证,住因住果、住念住心,如是生灭。不昧因果者无住而住,无欲无不欲,无戒无不戒,如是涅槃。”

智玄大师含笑而问:“不为成佛,那什么是佛教呢?”

丁元英说:“佛乃觉性,非人,人人都有觉性不等于觉性就是人。人相可坏,觉性无生无灭,即觉即显,即障即尘蔽,无障不显,了障涅槃。觉行圆满之佛乃佛教人相之佛,圆满即止,即非无量。若佛有量,即非阿弥陀佛。佛法无量即觉行无量,无圆无不圆,无满无不满,亦无是名究竟圆满。晚辈个人以为,佛教以次第而分,从精深处说是得道天成的道法,道法如来不可思议,即非文化。从浅义处说是导人向善的教义,善恶本有人相、我相、众生相,即是文化。从众生处说是以贪制贪、以幻制幻的善巧,虽不灭败坏下流,却无碍抚慰灵魂的慈悲。”

智玄大师说:“以施主之文笔言辞断不是佛门中人,施主参意不拘经文,自悟能达到这种境界已属难能可贵。以贫僧看来,施主已经踩到得道的门槛了,离得道只差一步,进则净土,退则凡尘,只是这一步难如登天。”

丁元英说:“承蒙大师开示,惭愧!惭愧!佛门讲一个‘缘’字,我与佛的缘站到门槛就算缘尽了,不进不出,亦邪亦正。与基督而言我进不得窄门,与佛而言我不可得道。我是几等的货色大师已从那首词里看得明白,装了斯文,露了痞性,满纸一个‘嗔’字。今天来到佛门净地拜见大师,只为讨得一个心安。”

智玄大师问道:“施主以钱敲门,若是贫僧收下了钱呢?”
韩楚风答道:“我们就走。如果是钱能买到的东西,就不必拜佛了。”
智玄大师说:“施主上山并非为了佛理修证,有事不妨道来,贫僧虽老学无成,念句‘阿弥陀佛’却还使得。”

丁元英把“神话”、“扶贫”的来龙去脉以及已经做的和将要做的向智玄大师简要讲了一遍,并且着重解释了主观上的“杀富济贫”和文化属性思考。这显然已经不是简单的市场竞争,也不是简单的扶贫,而是基于一种社会文化认识的自我作为。

智玄大师说:“施主已胜算在手,想必也应该计算到得手之后的情形,势必会招致有识之士的一片声讨、责骂。得救之道,岂能是杀富济贫?”

韩楚风随口一问:“那得救之道是什么?”

智玄大师说道:“投石击水,不起浪花也泛涟漪,妙在以扶贫而命题。当有识之士骂你比强盗还坏的时候,责骂者,责即为诊,诊而不医,无异于断为绝症,非仁人志士所为,也背不起这更大的骂名。故而,责必论道。”

丁元英说:“晚辈以为,传统观念的死结就在一个‘靠’字上,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靠上帝、靠菩萨、靠皇恩……总之靠什么都行,就是别靠自己。这是一个沉积了几千年的文化属性问题,非几次新文化运动就能开悟。晚辈无意评说道法,只在已经缘起的事情里顺水推舟,借英雄好汉的嗓子喊上两声,至少不违天道朝纲。”

智玄大师说:“以施主之参悟,心做心是,何来讨个心安呢?”

丁元英说:“无忏无愧的是佛,晚辈一介凡夫,不过是多识几个字的嘴上功夫,并无证量可言。我知道人会骂我,我以为佛不会骂我,是晚辈以为,并非真不会挨骂。大师缘何为大师?我以为是代佛说话的觉者。”

智玄大师说:“贫僧乃学佛之人,断不可代佛说话,亦非大师。得救之道自古仁人志士各有其说,百家争鸣。贫僧受不起施主一个‘讨’字,仅以修证之理如实观照,故送施主四个字:大爱不爱。”

丁元英说道:“谢大师!”

智玄大师说:“弱势得救之道,也有也没有。没有竞争的社会就没有活力,而竞争必然会产生贫富、等级,此乃天道,乃社会进步的必然代价。无弱,强焉在?一个‘强’字,弱已经在其中了。故而,佛度心苦,修的是一颗平常心。”

韩楚风说道:“佛教主张利和同均,大师坦言等级乃天道与代价,不拘门户之见,令晚辈十分敬佩。晚辈在想,如果强者在公开、合法的情况下都可以做到杀掠,那么在不公开、不合法的条件下,弱势还剩下多大空间?佛度心苦虽慈悲,但人毕竟还有物质的一面。”

智玄大师说:“施主不必拘礼,请讲。”

韩楚风说:“如果主流文化能在弱势群体期望破格获取与强势群体期望更高生命价值的社会需求之间建立一个链接的纽带,或许更有积极意义。强势群体仅仅适用一般的竞争规则是不够的,主流文化应该对强势道德提出更高的要求,构建强势文化体系,赋予强势群体更高的生命价值。当然,这首先是以不平等为先决条件。”

智玄大师说:“利和同均,不平等已在其中。”

韩楚风说:“主流文化,当是推动社会进步、改善社会关系的文化。如果人的行为首先是政治的或宗教的需要,那么这种价值无疑也首先是政治的或宗教的价值。当社会将道德价值全部锁定在政治文化和宗教文化的时候,个人道德就没有价值空间了,既不利于鼓励强势对弱势的关注,也不利于社会整体道德素质由量变到质变的转化。”

智玄大师说:“施主的观点与佛教的主张并不矛盾,不同的是施主认为主流文化应该给强者个人一定的道德价值空间。贫僧以为,无论功德记在哪一家的账上,风调雨顺、国泰民安都将是众生的福报。”

韩楚风说:“只是,等级一直是我们社会文化的禁区,大家所以小心翼翼绕开禁区,是唯恐平等、尊严之类的东西受到伤害。”

智玄大师对丁元英宽怀一笑,说:“释、道、儒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体系,施主这一刀下去,一个都没幸免哪,哈哈哈……”

丁元英说:“不敢,不敢。释、道、儒均是博大精深的学派,支撑中华民族走过了几千年的文明历程,是伟大的文明。但是,社会在发展,传统文化毕竟是以皇恩浩荡为先决条件的文化,讲的都是皆空、无为、中庸的理,以抑制个性而求生求解。当今社会已经发展到了市场经济的民主与法制,诸家学说也面临一个如实观照而俱进的课题,是传统?还是传承?统则僵死,承则光大。”

智玄大师说:“施主尚未畅所欲言,不好。海纳百川,施主纵是沧海一滴,我佛也愿汇而融之。今日有缘一叙,自当请施主开诚布公,以利佛理修证。”

丁元英说:“晚辈叹服佛法究竟真理真相的辩证思维,如是不可思议。但是,晚辈以为佛教包括了佛法,而佛法有别于佛教。佛教以佛法证一,进而证究竟,最终是为给心找个不苦的理由,成佛,无量寿,极乐。佛教以假度真的方便法门住福相、住寿相、住果相,是以无执无我为名相的太极我执,致使佛教具有了迷信、宿命、贪执的弱势文化特征,已然障蔽佛法。晚辈以为,如果佛教能依佛法破除自身迷障,不住不拘个人解脱,以佛法的如是不可思议究竟生产力与文明的真理真相,则佛法的佛教即出离宗教的佛教,成为觉悟众生的大乘法度,慧于纲纪泽于民生,是名普度众生。”
智玄大师过了许久黯然感叹道:“得智的得智,化缘的化缘,烧香的烧香,坐禅的坐禅。”

丁元英和了一句:“各尽所能,各取所需。”

智玄大师走到书案近前,写道:
悟道方知天命
修行务取真经
一生一灭一枯荣
皆有因缘注定

智玄大师说:“此‘天’非彼‘天’,非众生无明之天,亦非众生无明之命,此乃道天,因果不虚,故而改字‘方知’。修行不落恶果虽有信无证,却已无证有觉,已然是进步。能让迷者进步的经即是真经,真经即须务取。悲喜如是本无分别,当来则来,当去则去,皆有因缘注定,随心、随力、随缘。”
智玄大师信手把原句的“休言”改成了“方知”,把原句的“勿”改成了“务”,把原句的“悲、喜”改成了“生、灭”,把原句的“哪个前生”改成了“皆有因缘”。九个字的改动,理虽同是,而意思、意境、意气却全然不同,即灭嗔怒、我慢,直指究竟。
韩楚风看后说:“精妙!九字之境,无证而证。”
丁元英说:“谢大师开示。”
智玄大师说道:“贫僧与施主的一阕之缘今日圆了上阕,贫僧九字不实之处还望施主修正。下阕贫僧不改了,留半阕缘待续,倘若施主在某年的某一日想改下阕了,如蒙不弃,可带着改过的下阕再来圆续半阕之缘。”
丁元英说:“承蒙大师不弃,一定。”
智玄大师说:“施主身上乃三气居中啊。”
韩楚风问:“哪三气?”
智玄大师答道:“三分静气,三分贵气,三分杀气。”
韩楚风问道:“十分之气,还有一分呢?”
智玄大师说:“还有一气住于身中,游离心外——痞气。”
韩楚风脱口而出一个字:“绝!”
…………
丁元英和韩楚风两人出了茗香阁,穿过一道拱形门来到一禅寺的后院。
韩楚风问:“佛门净地能抽烟吗?”
丁元英笑笑说:“栏内是净,栏外是土,靠着栏杆就能抽。”
韩楚风说:“刚才有话没敢说,怕有吹捧之嫌,可又不吐不快,现在可以说了。扶贫的事若以次第而分,也有三个层面。一、天上掉馅饼的神话,实惠、破格,是为市井文化。二、最不道德的道德,明辨是非,是为哲人文化。三、不打碎点东西不足以缘起主题,大智大爱,是为英雄文化。”
丁元英说:“不敢当,不敢当。”话音刚落,突然意识到了什么,自嘲道:“咱们怎么转起文来了?可别恍恍惚惚以为自己也是大师了。”
韩楚风说:“惯性,惯性,一下子收不回来了。”
韩楚风说:“这趟如果不来,真是人生一大憾事。只是你我都有谤佛之嫌,也不怕下了地狱?”
丁元英说:“没有地狱,天堂焉在?总得有人在地狱呆着,咱们就算上一个,不然天堂就没着落了。”
韩楚风说:“一招杀富济贫引出得救之道的讨论,骂的是你,疼的却是传统观念。一年多不见你怎么有了这么高的境界?”
丁元英说:“哪里是境界,我还没冲动到为了让舆论溅几滴水花就去招惹那种骂名。当‘得救之道’的讨论浮出水面,那就是我要送给小丹的礼物。”
韩楚风脱口一声:“啊?我的天!你知道这件事得折腾多少人?得惹多大动静?原来就是……就是给一个女人的礼物?”
丁元英说:“天下之道论到极致,百姓的柴米油盐。人生冷暖论到极致,男人女人的一个‘情’字。这两个极致我都没敢冒犯,不可以吗?”
韩楚风说:“可以,当然可以。只是你一向对女人敬而远之,这个弯子转得太大了。”
丁元英说:“佛说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我只是依佛法如实观照,看摩登女郎是摩登女郎,看红颜知己是红颜知己。”
韩楚风感叹道:“古有千金一笑之说,如今一看,那千金一笑又算得了什么?” https://t.cn/R2LjByJ

就印度源流而言,也包括了止与观二者。

印度的定学实际上也包括前后两个阶段或两个方面的内容。

止,偏于静心的技术,教人如何排除杂念;

观,在内心澄明不动不扰的情况下思索考虑体会释迦牟尼教导讲说的内容,

以及佛教的一切观念与道理。

三学的第三方面是慧学,

其实指的是佛祖的言教以及对此言教的思考与体会。

慧学因此也就是义理之学,

相当于后来中国佛教宗派形成以后,

人们或坚持主张或批评与指责的

“ 经教之学 ”、“ 教下 ” 学问,与 “ 宗学 ” 相对,

在禅宗形成以后,“ 宗 ”,指的就是教外别传心授的宗教体验;

“ 教 ”,指的是义理与学问。

从中国化的佛教禅宗的形成过程来看,

印度佛教所传的三学名目虽然未变,

但其内容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

实现这种改变的固然主要是惠能,

但这种改变的开端其实在达摩以下的几位祖师那里就潜移默化地展开了的。

我们在上文中已经涉及了这方面的内容。

当然,惠能也不例外,他不会仅仅保守列祖列宗的意旨,他有他自己的改变与扬弃前学的工夫。

若非惠能对传统的戒、定、慧三学所作的革命性的举措,也就不存在后来的中国化的禅宗了。

但这个话题已经不在早期禅宗的讨论范围之内,笔者在此只能打住。

[ 1 ]《禅源诸诠集都序)卷上之二:

“ 达摩以壁观教人安心云,外止诸缘,内心无喘,心如墙壁,可以人道,岂不正是坐禅之法 ? ”

[ 2 ]  房璃的《僧璨碑文),记僧璨请慧可为他忏悔。

慧可说:“ 将汝罪来,与汝忏悔。”

僧璨觅罪不得。

慧可就说:我已经为你忏悔了。

禅宗有一则掌故,

其称:慧可曾对达摩说:

“ 我心未宁,乞师与安。”

达摩说:“ 将心来,与汝安。”

慧可沉吟良久,说:“ 觅心了不可得。”

达摩便说:“ 我与汝安心竟。”

以 “ 了不可得 ” 为 “ 安心 ” 之法,

是达摩 “ 祖师禅 ” 的本色。

不过早期禅宗还是保留了印度传统的小乘禅风,因为达摩毕竟还传授了

—— 种 “ 壁观 ” 的安心法,

叫做:“ 外止诸缘,内心无喘,心如墙壁,可以人道。”

[ 3 ]  头山法融禅师者,润州延陵人也。

姓韦氏。

年十九,学通经史。

寻阅大部般若,晓达真空。

忽一日叹曰:“ 儒道世典,非究竟法。

般若正观,出世舟航。”

遂隐茅山,投师落发。

后人牛头山幽栖寺北岩之石室,有百鸟御花之异。

唐贞观中,四祖遥观气象,知彼山有奇异之人,乃躬自寻访。

…… 入山,见师 ( 法融 ) 端坐白若,曾无所顾。

祖问曰:“ 在此作什么 ? ”

师曰:“ 观心。”

祖曰:“ 观是何人 ?

心是何物 ? ”

师无对,便起作礼曰:“ 大德高栖何所 ? ”

祖曰:“ 贫道不决所止,或东或西。”

…… 师曰:“ 心既具足,何者是佛?

何者是心 ? ”

祖曰:“ 非心不问佛,问佛非不心。”

师曰:“ 既不许作观行,于境起时,心如何对治 ? ”

祖曰:“ 境缘无好丑,好丑起于心。

心若不强名,妄情从何起 ?

妄情既不起,真心任遍知。

汝但随心自在,无复对治,即名常住法身,无有变异。

吾受璨大师顿教法门,今付于汝。

…… ” 祖付法讫,遂返双峰终老。

师自尔法席大盛。

[ 4 ]  五门禅,亦即小乘的 “ 五停心观 ”:

指不净观、
慈悲观、
因缘观、
界分别观、
数息观。

《五门禅经要法》为刘宋时昙摩蜜多译。

其亦说到数息等五种之观门。

但其中以念佛观取代界分别观,称为五门禅。

另外,( 维摩经 ) 中言及了以无常、苦、空、无我、寂灭为对象和禅之受用。

[ 5 ]  法融和禅宗四祖道信的关系,《续高僧传》并无记载。

明确的记述法融受道信印可为牛头禅初祖的事实,

据宗密说,牛头宗是从道信下傍出的一派。

初祖慧融 ( 即法融 ) 禅师曾多年精研般若空宗,后遇道信而得印证。

道信告诉法融说,他的禅法只能委付一人,弘忍已经得到了。

他让法融自己别立宗派。

法融果然便在牛头山创宗,成为初祖,其下传了六代。

有一种说法是法融在牛头山得自然智,

但他得道信过江所作的印证。

当时道信住蕲州 ( 湖北蕲春 ) 双峰山的三十余年,名噪南北,法融也极可能到过双峰山问法。

[ 6 ]  基于《续高僧传》的《景德传灯录·法融传》

传达出了达摩禅的法要,

法融向道信请说法要,

祖 ( 道信 ) 曰:“ 夫百千法门同归方寸,河沙妙德总在心源。

一切戒门、定门、慧门、神通变化悉自具足,不离汝心。

一切烦恼业障本来空寂,一切因果皆如梦幻,无三界可出,无菩提可求,人与非人性相平等。

大道虚旷,绝思绝虑,如是之法汝今已得,更无缺少,与佛何殊,更无别法。

汝但任心自在,莫作观行,亦莫澄心,莫起贪嗔,莫怀愁虑,荡荡无碍,任意纵横。

不作诸善,不作诸恶,行住坐卧,触目遇缘,总是佛之妙用,快乐无忧,故名为佛。”

法融问 “ 既不许作观行,于境起时如何对治 ? ”

道信以偈语回答:

“ 境缘无好丑,
好丑起于心,
心若不强名,
妄情从何起 ?
妄情既不起,
真心任遍知。

汝但随心自在,无复对治,即名常住法身,无有变异。”

这与《宗镜录》引法融《绝观论》,

和宗密评述牛头禅为 “ 本无事而忘情 ”,

以无事为所悟理,以忘情为修行的精神完全一致。

[ 7 ]  据印公,前三行

( 报怨行、随缘行、无所求及 )

所引的经文,都出于《阿含经》及《法句》。

“ 称法行 “ 所引的 “ 经云 “,来自《维摩诘经》。

见:印顺《中国禅宗史》第一章《菩提达摩之禅》。

[ 8 ]  因此后世所传达摩临终对在侧弟子们分别印可得皮、肉、骨、髓的说法时,竟然没有提及林法师 ? !

昙林本人活动于北魏永平元年至东魏武定元年

( 508 — 543 ) 间,

他的成就主要在义学方面,他参与过洛阳和邺都译经事业,

为菩提流支、佛陀扇多、瞿昙般若流支、毗目智仙等译场担任笔受。

据说又善于讲经说法,在邺都时还常讲《胜鬘经》。

周武灭法期间,他与慧可共同护持经典,

被砍掉一臂,人称 “ 无臂林 ”

—— 也被砍掉一臂,同慧可一样,这就有点奇特了!

但昙林似乎只是早年才从学于达摩。

[ 9 ]  汤先生说的六种史证:

1 .三论师摄山慧布亦重禅法。

他在邺城遇慧可,向后者说到自己的悟解。

慧可表示赞同:

法师所述,可谓破我除见。

2 .三论师兴皇法朗教人的宗旨在于 “ 无得 ”。

达摩所授《楞伽》亦讲 “ 忘言忘念无得正观 ”。

3 .道信教人念般若经。

4 .禅宗人认法融为牛头宗初祖。

5 .着《大品义章》的慧命与楞伽师之僧璨,义理上原少异致。

6 .楞伽师法冲初学于三论宗,后从学于慧可受《楞伽经》义。

[ 10 ]  慧可有偈颂讨论生佛无别的道理:

“ 说此真法皆如实,
与真幽理竟不殊。
本迷摩尼谓瓦砾,
豁然自觉是真珠。
无明智慧等无异,
当知万法即皆如。
愍此二见之徒辈,
申词措笔作斯书。
观身与佛不差别,
何须更觅彼无余。”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 emmmmm喊寒你开心就好啦! 最喜欢的逗比歌应该是《自挂东南枝》缘由很简单……因为这首歌真的挺贱的(划掉),不知道多少人记得五哥的美发歌(emmmm)
  • 前一阵不是po了一个妈生下睫毛嘛,有很多人说贴不好不会贴、不会画下睫毛的,试试涂holika睫毛膏吧~上下睫毛都能涂出假睫毛似的太阳花!斯美睿 A型仙子假睫毛*
  • 一者,不再全员核测了,但街头的“核酸屋”也全数歇业,必然给居民增加不便,而所有的不便,最终都会演变为焦虑。此外,当地在执行“二十条”时没有做好统筹兼顾,也是导致
  • 星星掉进河里糖果掉进梦里而你掉进我心里 ☁️☁️☁️整个冬天想和你环游世界 慵懒的冬日♡ 和喜歡的人 ♡随着心意吃點儿東西 開心✦ 去见你的路上 风都是甜的
  • C位太太拿著的喜馬拉雅Birkin早前在佳士得拍賣上也有出現,同樣是白色喜馬拉雅尼羅鱷魚皮Birkin,狀況報告及評級為1者,指狀況如新,看來從不曾使用過,沒有
  • 地址:位于安徽省濉溪县百善镇柳孜村参观小贴士:一般时间不对外开放,需要提前预约方可进入 #Astro# 某日隔壁棚貼了一張小孩在鍵盤前的寫真照片,因爲人物模糊所
  • #朋友圈文案##六一儿童节##儿童节##六一儿童节文案##适合儿童节发的朋友圈文案# 『六一儿童节晒娃文案』 ❶ ✧ '◡' ꀿªᵖᵖᵞ °°◞♡ 今日份六
  • 后来药房也是为了感谢João的善举,还奖励了他一双新球鞋,João更是开心得不行~虽然我们能做的不多,但只要做一点点好事,那都是美好的开始。怀着好奇的心考古了一
  • 提升睡眠质量的营养素快来了解一下~ #睡眠健康# 【维他命B群】。 #种草花花万物##微博小店##周五优选日#❗ ❗ 随时发红包群❗❗进群不要等没券了就只有后
  • 佩戴九尾天尊,(男子可得“魅”/女子可得“媚”)可以使你颠倒众生,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样,浑身散发着一种难以言喻的魅力 让所有见到你的人都眼前一亮 犹见仙女下凡一样
  • ✨ EXO库存现货专 第二波全款✨ 【灿烈的the box拿到了更优惠的价格】Owhat全款:①EXO-SC《1 Billion Views》的世勋封面 只要4
  • 哪怕不是自己的房子我们也应该爱护,来太原,我搬了4次家,我希望这是最后一次,因为搬家找房子真的是一件很磨人的事情,也是很耗费时间精力的一件事情,所以有时候就想,
  • 朋友圈日常文案 请查收: .秋天的前调是咖啡味 . .开始记录秋日的温柔" 4.羊了个羊现状: 5.疲倦的生活总要寻找快乐 6.一声长叹总结最近⏰ 7.又要
  • 要使自己的生命获得价值和炫彩,就不能太在乎委屈,不能让它们揪紧你的心灵、扰乱你的生活。这两天终于吃上了念了好久的可惜保质期太短了[委屈]吃的有那么一丁点仓促[苦
  • 且脂皮(糠秕孢子性)用它褪红止痒OK,皮屑效果没那么好,但对干燥引起的皮屑效果好.优色林舒安霜(清爽版) 【249+赠品】搭配欧玛那是事半功倍,尤其是脂皮混合玫
  • ☯️ 時也~命也~運也 卐⋯⋯ 張淵理 壬寅 6/30、于重慶、陽光普照 ☯️ 知 命 子曰:不知命無以為君子。知己知彼百戰百勝!知命而能明白進退攻守。
  • :滚动安利:希罗正品瘦脸面膜168包邮 这个牌子 一直都是主打瘦脸面膜 使用方法就是刚开始涂在脸上的时候会慢慢的凝固 你会感觉你的脸非常的紧 就是慢慢被收紧的那
  • #芝麻汤圆[超话]#【离危/72】--作家民×神女糯(⬅️强烈建议搭配食用)⚠️:*正文3w4+*多视角*❗️泥塑注意❗️*文中一切背景设定或者行为都与现实和正
  • 不管现在你的身边是多么的混乱,你都要坚持。 ——任嘉伦@任嘉伦Allen」——————[熊猫][熊猫][熊猫][熊猫][熊猫][熊猫][熊猫][熊猫][熊猫]
  • ”宽厚的人有福相,再难容忍的事儿,也容得下;再可笑的人,也是一笑而过。奥黛丽·赫本说: “若要有美丽的嘴唇,请说好听的话;若要拥有迷人的眼睛,学会看到别人的长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