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蛰存:《兰亭序》是好书法,但不是好文章

#沈阳音乐学院官方[超话]#

王羲之的《兰亭序》,尽管它聚讼纷纭,至少在唐朝以后,总可以算是古文名篇了吧?不过,这一名篇,还是靠唐太宗李世民的吹捧,在书法界中站住了脚,在文章家的观感里,它似乎还没有获得认可。许梿的《六朝文絜》、王文濡的《南北朝文评注读本》都不选此文,可知这两位六朝文专家,都不考虑这篇文章。曾国藩的《经史百家杂钞》也不收此文。可知这篇文章在近代的盛行,作为古文读物,还是姚惜抱的《古文辞类纂》和吴氏昆仲的《古文观止》给它提拔起来的。

我在中学时,国文教师已经给我讲过这篇文章,可惜我早已记不起老师如何讲法。自己当国文教师时,也给学生讲过几十遍,也记不起当时我如何讲法。大约都是跟着各种注释本,一句一句地讲下去。讲完之后,赞不绝口地,对学生说:“好!好文章!”

解放以后,我没有讲过这篇名文,不过,我学会了用思想分析的方法来讲古文。“文化大革命”期间在嘉定劳动,住在卫生学校。一天,有一位卫校语文教师拿这篇名文来问我,她说:“这篇文章上半篇容易懂,下半篇难懂。特别是其中一句:‘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到底是什么意思?”经她一问,我把全文又读了一遍。禁不住发愣了。怪哉!怪哉!从前讲得出的文章,现在讲不出了。

从“向之所欣”到“悲夫”这一段文章,是全文主题思想所在,可是经不起分析。我和那位女教师逐句讲,逐句分析,结论是对这段名文下了十二字评语:“七拼八凑,语无伦次,不知所云。”

请看:“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这是说人生短促,一瞬之间,一切都过去了,使人不能不感伤。

底下接着却说:“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这是说:何况寿命长短,都随大化(自然)决定,归根结底,都是同归于尽。这一节的思想是和上一节对立的,既然知道人寿长短,同归于尽,为什么还会感伤于人生之短促?这个“况”字怎么加得上去?

再接下去,却说:“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这个古人是谁?是孔仲尼。不是真的孔仲尼,真的孔仲尼没有说过这句话。“死生亦大矣”,见《庄子·德充符》,作者抬出一个假设的孔仲尼来和一个跛脚驼背的王老做论辩的对立面。王老的思想代表庄周,对于人的生命认为无论寿夭,同归于尽。孔仲尼却认为人的死生,关系很重大,尽管长寿和短命,同是终尽,但这是从同的现象看,如果从不同的现象看,死生的意义就不同了。

“死生亦大矣”,虽然不是孔仲尼真的说过,但在一部《论语》中,也可以找到注释。“未知生,焉知死?”可见孔子在生死之间,更重视“生”。他要解决、求知的是人的生存问题,而无暇考虑死亡问题。“仁者寿”,可见孔子并不以为“修短随化”,人的善良品德可以延长生命。颜渊早死,孔子哀恸道:“天丧予。”天使我大受损失。可知人的生与死,有时也是一个重大的得失问题。

把“死生亦大矣”这一句的意义讲明白,就可以发现这一句写在“修短随化,终期于尽”之下,简直无法理解作者的思维逻辑。底下还加一句“岂不痛哉!”我们竟不知道他“痛”的是什么?

更奇怪的是,接下去又来一句:“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我们再看上文:“俯仰之间,已为陈迹。”这是一种兴感之由。“修短随化,终期于尽。”这是又一种兴感之由。

“死生亦大矣。”这也是一种兴感之由。明明是三种兴感之由,至少包括庄、孔两派的人生观,怎么会“若合一契”呢?

再读下去,见到一句“不能喻之于怀”,刚才读过一句“不能不以之兴怀”,只隔了一行,就出现重复句法,亦是修辞学的毛病。前半篇文章中有“丝竹管弦”,已经被宋朝人批评过,这里一句,还没有人指出,顺便在此批一下。不过,这不是大问题,姑且存而不论。

下面来了一个惊人的句子:“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为妄作。”上文“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二句用的是肯定语气,这不是“一死生,齐彭”的观点吗?隔了二行,却说这个观点是“虚诞”和“妄作”,岂不是自相矛盾?

接下去,又避开了上文的论点,说道:“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我们无法揣摩作者“悲”的是什么?因为今昔二字在上文没有启示。今是什么?“已为陈迹”吗?昔是什么?“向之所欣”吗?或者,“今昔”指“死生”吗?一般的注释,都说:今是今人,昔是古人。那么,作者所悲的是:一代一代的人,同样都有“前不见古人”的悲哀。大约作者之意,果然如此,不过应该把今昔释为今人今事与古人古事。但这两句和上文十多句毫无关系,连接不上,依文义只能直接写在“向之所欣”四句之下。因此,这中间十多句全是杂凑,迷乱了主题,岂非“语无伦次,不知所云”?

我和那位女教师讲完之后,她也同意我的讲法。她说:“我就是觉得‘死生亦大矣’这一句上下都接不通。你一分析,挑出了整段文章的杂乱。以后讲课怎么办?怎样讲法?”我说:“照老样子讲,不要改变。这些文章已成权威,碰不得,只好人云亦云地讲,明哲保身。”

这件事,已过去二十多年了。今天看神龙本《兰亭帖》,忽然想起旧事。因略有空闲,故秉笔记之。反正我已快要“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用不到再“明哲”了。 https://t.cn/z8WGyC1

|关于橘色天际线
“弥补去年夏天的遗憾”“想唱唱歌给你们听”“不知道你们喜不喜欢”
有那么一瞬我看着他站在海边唱歌的样子忽然很庆幸:
还好我喜欢他。
偏离文风说的臭屁一点 我眼光真好 喜欢他那么早。
他说想唱唱歌给我们听的时候 忽然感觉自己像只猫 被人哄着呼噜呼噜毛随后满意的舔舔爪子 懒洋洋地窝在他怀里 想着该怎样可以让他一直这么对我才好 后知后觉到原来这么多年真是一点都离不开他。
专辑里的每首歌我真的都好喜欢 现场版的编曲也很惊喜 从小瞒到星落 到最后一首披星戴月的想你 他说没有让我们看到去年的演唱会是遗憾 我觉得没能在离家前把他送我的花种下是遗憾 MiniLive是弥补 是安抚 告诉我不必捧着花去见他 他会带着整片海来赴约 我只需要闭上眼睛 听他唱就可以了。
“橘色的天际线 是太阳最后留恋”
“我喜欢 很喜欢很喜欢。”

好几年了,我每晚骑摩托回家,都能和这对夫妻擦肩而过。他戴着墨镜走在盲道上,她小心翼翼地牵着他。我一直很敬佩她对他的爱,那种默默的陪伴——直到有一天,我的刹车忽然失灵了,来不及叫喊就朝他们撞去。那一瞬,我彻底惊呆了:他居然敏捷地推开了她!原来,为了掩饰她的缺陷,他一直以来都在装。 ​​​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我不干了总行了吧,事实是怎么样我不想说别在龙哥面前说这说那的,自己是个什么人最清楚所有女装卖家都应该做站外推广,并且用直通车做好站内的承接。我查了一下很幸运在某
  • “法国崛起”候选人尼古拉·杜邦-艾尼昂(Nicolas Dupont-Aignan)和“法兰西不屈服”候选人让-吕克·梅朗雄(Jean-Luc Mélencho
  • p1- 回家后就过上了空调Wi-Fi 西瓜的快乐生活[跳跳]p2-回母校偶遇了好多老师 看到她们依旧忙碌的身影 陌生的一切又变得熟悉 和新朋旧友谈论着细碎过往
  • 来更博啦! 昨天和我大哥见面啦! 感觉和上次见面好像也没有隔很久,但是因为我生病了又加上生理期所以导致整个人都很疲惫+虚脱。 见面之后浅浅化了个妆然后直奔
  • 陋室铭 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陋室铭 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 6日,加拿大一名运动员在TikTok(抖音国际版)上,分享了她凡尔赛式“开箱”冬奥会纪念包的视频,令网友大呼羡慕。(海外网)在大家万众期待的男子1500米的短道
  • 6、从今天起 我要转型 成熟稳重 哈不过三(酷酷的自拍)7、来自老派少女的自拍8、月球唯一球长9、屁话很多的一瓶人类小样10、脸部含肉量200%11、横溢的不止
  • 哲学和思想界近年来的这种转向,打破了以人类为主体的世界观,反映在实在论的领域,颠覆了人对于物、对于物与物之间的关系的认识,改变了人的立场,将物——或者说对象——
  • 其五,今天,当我看到每个国家人民在欧洲首都广场对我们的支持时,我知道乌克兰人民已经身处欧盟之中。这让我很担心,因为我们不止一次地发现,如果你想知道俄罗斯的计划,
  • 感动的细节很多,想起几年前,在一个已经记不得的地方捧着《皮囊》看的哭了出来,虽然记不太清是什么细节,但是书里带给的感动依旧让我觉得温暖,那种温暖,让我在匆忙的路
  • 溧水中铁二十二局G19定名#中国铁建花语湖畔#】#南京楼市# 近日,溧水城南中铁二十二局溧水G19地块推广名定为#中国铁建花语湖畔#,项目规划10栋17-18层
  • ”可把我和老胡逗乐了,回去的路上我俩聊了一路,发现热情是真的会传染的。到了地方我说哥取个快递,他认出我来问我是不是昨天那个小姑娘,我说是哈哈。
  • 在半生的生涯中,不曾遇到过象小焕这样狠毒的母亲,虎毒尚且不食子,她居然对自己的孩子下那样的狠手,实在让我义愤填膺,所以,当你回复我的微信时,我把那无名之火发给了
  • 5、案例分析+分享在医生群里,我也给大家发给成都地区的素案例,这次我们可以借着,从五官审美和技术来说,这个小姑娘的原生长相其实挺不错的,脸蛋不属于精致完美挂,但
  • 吃瓜不信瓜[吃瓜][吃瓜][吃瓜]《繁城之下》蒋依依有可能不演了,有其他女艺人介入,带了一笔投资进来,貌似正在截胡中景甜之前因为吃了太多东西,体重超标,被经纪人
  • 這些義工們每天在港九、新界、大嶼山奔波,聽說經常沒有時間吃午飯……你們不是明星,也看不清你們的臉,但此刻,覺得你們光芒萬丈!21年的岁月,从青涩金发少年到老司机
  • #成都婚纱照#人要有一颗善良的心宽广的心,美好的心,感恩的心,这样才能去帮助有困难的人,我们日行一善,并不是放下手中的一切事情,刻意地去做好事,而是带着善心,
  • 你说你终究成为了凡夫俗子,但谁又何尝不是呢,凡夫俗子不可悲,只怕凡夫俗子放弃了初心,你说对你来说是成长,我觉得对我来说是伤害,这个阶段问题是很多,但不敢面对问题
  • 《柳浪闻莺》导演戴玮:向女性致敬,但不想用女性视角捆缚时代电影《柳浪闻莺》已经于3月5日登录全国院线,目前正在热映中,影片通过东方美学镜头,呈现了一个诗意的江南
  • #一棵开花的树##摄影[超话]##苏州[超话]##苏州第一波樱花##上班路上# 如何让你遇见我 在我最美丽的时刻 为这 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 求佛让我们结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