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善住寺(龍王廟)文殊讲堂:一起学《坛经》:般若品(六)​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般若品·第二卷(第六段)  善知识,一切修多罗及诸文字、大小二乘、十二部经,皆因人置。因智慧性,方能建立。若无世人,一切万法,本自不有。故知万法本自人兴。一切经书,因人说有。缘其人中,有愚有智。愚为小人,智为大人。愚者问于智人,智者与愚人说法。愚人忽然悟解心开,即与智人无别。  善知识,不悟即佛是众生。一念悟时,众生是佛。故知万法尽在自心。何不从自心中,顿见真如本性?《菩萨戒经》云:我本元自性清净。若识自心见性,皆成佛道。《净名经》云:即时豁然,还得本心。  善知识,我于忍和尚处,一闻言下便悟,顿见真如本性。是以将此教法流行,令学道者,顿悟菩提,各自观心,自见本性。若自不悟,须觅大善知识,解最上乘法者,直示正路。是善知识,有大因缘。所谓化导,令得见性。一切善法,因善知识,能发起故。三世诸佛,十二部经,在人性中,本自具有。不能自悟,须求善知识,指示方见。若自悟者,不假外求。若一向执谓须他善知识,望得解脱者,无有是处。何以故?自心内有知识自悟。若起邪迷,妄念颠倒,外善知识虽有教授,救不可得。若起真正般若观照,一刹那间,妄念俱灭。若识自性,一悟即至佛地。  善知识,智慧观照,内外明彻,识自本心。若识本心,即本解脱。若得解脱,即是般若三昧。般若三昧,即是无念。何名无念?若见一切法,心不染著,是为无念。用即遍一切处,亦不著一切处。但净本心,使六识,出六门,于六尘中,无染无杂,来去自由,通用无滞,即是般若三昧,自在解脱。名无念行。若百物不思,当令念绝,即是法缚,即名边见。  善知识,悟无念法者,万法尽通;悟无念法者,见诸佛境界;悟无念法者,至佛地位。
  自己是一本无字天书  修多罗是印度音,就是“经”的意思。六祖这里说一切的佛经,不论大乘小乘,不论在十二种体裁的经中怎样说,都是因为有了众生,才可能建立起来的;如果没有了众生,那么一切万法都失去了作用,何况佛法。因为有了不同根器的众生,佛才分别说了十二门的法。为什么“智慧性方能建立呢”?一是佛能说,二是众生能听懂——因为众生本具佛性智慧嘛,不然,佛说这些法有什么意义呢?古今一切万法,都是来自人的认识,都是人与环境的矛盾的产物。如果没有人的认识,哪里去找这些法呢?三是因为人世间的众生有那么多的烦恼,陷在生老病死之中不得解脱,佛才相应地说了那么多的法。有一个烦恼,就有一个相应的法,两者是相依互存的,关系是可以转变的。烦恼可以转为菩提,愚人可以转为智者,凡夫可以转为佛。六祖巴不得所有的人都能认识到自己本来就是佛,所以一再把话挑明:“不悟佛是众生;一念悟时,众生是佛。故知万法尽在自心,何不以自心顿见真如本性。”
  老修行中常有这么一句话:自己就是一本无字的天书,里面什么法都有。但一般人不知道翻自己这本书,老是在外面求秘方、求口诀、求密传。六祖在这里处处强调这点。“若自悟者,不假外求,”“自心内有知识自悟”,所以,一定要认识自己就是一本天书,要在自己身上用功夫。有的人读经读迂了。看到六祖说:“不悟佛是众生”就火冒三丈,佛还会迷吗?还会不悟吗?当然佛是不可能迷的,六祖这里用的是反语,让众生增强信心,从而强调了“自性”、“自悟”这一关键问题,把话也说得再明白不过了。但真正要众生悟入也不是容易的,你说祖师们急不急呢?唐代道吾禅师看见老师药山禅师接引两个师弟,其中一个师弟老是上不了手,回答不出,道吾在一旁急得把自己的手指都咬烂了,他在想,这么简单明白的事,你为什么还不能懂呢?你为什么不能在心中顿见真如本性呢?你就是真如,为什么不能直下便是呢?
  这里要谈一谈善知识的作用。六祖说:“我于忍和尚处,一闻言下便悟,顿见真如本性”。这里五祖是善知识,对六祖的大悟起到了重要的帮助。六祖悟后又干什么呢?是不是到山里去了,到净土里去享福呢?不,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还没有得度,怎么能不管呢?悟后的六祖又成了众生的善知识。要知道,大道无私,佛法无私,里面是没有什么秘密而言的。佛法是众生的法。没有众生,哪来的佛法?不度众生,就不是佛法。所以对世间的事,要积极去做,要多为众生着想。有的人关在家中修“报化”,不知为众生做事才是你修报身,化身的根本道场,自私自利的那个心,怎么修得来报化呢?六祖确实是明眼人,他处处为众生着想。对上根的人,六祖希望他们“各自观心,自见本性”,对下根的人,不能自悟的人,六祖希望他们“须觅大善知识,解最上乘法者,直示正路”。所以,一般人能找得到“解最上乘法”的善知识依止,是有大福份的。佛教中常说:“人生难得,中土难生,正法难遇”嘛,那解最上乘法者就更难遇到了。“一切善法,因善知识能发起故”只有善知识才能帮助你把自己本来具有的菩提心发动出来。
  这里再强调一下自己的这本无字天书。六祖说:“三世诸佛,十二部经在人性中本自具有,不能自悟,须求善知识指示方见。”六祖这里说得再明白不过了,佛都可以从自己这部天书中产生出来啊!可惜一般人不能明白这个道理。但如果遇到了大善知识的开示,便能自见。大家可以反省一下,自己求道的心,求解脱的心,是否迫切而坚决呢?道不远人,而人自远之。我想,如果求道的心迫切,并持之以恒,那么,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必定会有花开见佛的日子,乃至“一悟即至佛地”。
  有人说只有上根利器的人、大知识分子才能学禅宗,下根的人就不能学。其实这是外行话,禅宗是三根普摄,对文化低的人更为适宜。你想,佛教中的其它宗派,如中观、唯识不知要读多少年的书才入得进去。玄奘大师在印度十六年,一部《瑜咖师地论》就学了整整三年。后来回到长安,介绍“一本十一论”,一本就是《瑜伽师地论》,因为其中的内容太多了,到了后来就有十一种“论”来帮助理解《瑜伽师地论》。要把这十一部论看完,就是大学者们,没有几年的时间,通看一遍都困难。再说《般若经》就有六百多卷,玄奘大师翻译完毕后累得要命,说:“唉!我终于把这部经译完了;这部经大概与东方人有缘,总算没有业障,还一口气把文翻译完了。”六百卷,通看一遍要多少年啊!所以中观、唯识才是上根利器之人搞的,他们聪明,记忆力又好,没有文化的人对这些哪里谈得上学呢?禅宗内没有别的,只有一部经,就是你自己,你认得你自己就了事了。这么直截了当,这么简便易行,与有无文化毫无关系。
  再说一下“无念”。一些修行的人不懂六祖这个“无念”的真意,很久以来,都以为般若三昧就是无念——就是没有任何念头。这种说法误人不浅,禅宗后来的衰微,也与这个错误的理解有关,所以有必要再次申说一下。其实六祖在《坛经》中涉及到“无念”的几个地方都是解释明白的。不知那些人为什么产生那样的误解。我认为,这是因为后人把“无念”两字执着了,不结合佛法作彻底的研究,认为只这两个字就够了,佛法也可以不讲了,祖师们的开示也不必听了;一说用功,就是什么都不要想,因为一想就“有念”嘛。于是经也不看,论也不看,戒律也不管,参话头也只参一个,等等等等。总之无事可作,无事可言,好事、坏事做不做都一样。这就把一个好端端学佛的人,变成了一个对社会毫无用处的废物,头脑也越来越简单。他们认为,因为“无念”嘛,就是要扫除一切思想内容。须知这种“无念”决不是六祖大师强调的那个“无念”。当然,在特定的条件下,不思不想对身心的调节也还是有益处的,如一些工作劳累下来,练练气功,扫除杂念,使自己的精神和身体放松,得到较好的休息和恢复是可以的。如果认为这就是道,就什么都可以不干了,什么都不想了,成年累月在那儿空坐,那就大错了。
  “念”在佛法里有两层意思:一是记忆,即以不忘失为性;二是指系念,即把某件事情放在心上。两者相近而不同,都是精神和思想的重要功能,没有这个功能,思想就没有积累和创造。修行的人,非但要用这个功能,还应把它锻炼得更加有用才行。所以,无念若理解为不思、不想、不忆、不系念,那就危险了。
  但六祖大师这里的无念的真解是什么呢?就是六祖紧接着说的“知见一切法,心不染著”“用即偏一切处,亦不著一切处。”这里有两层含义:一是其己灵不昧,神用无滞的感知能动;二是不染不著,不受拘系,超然于相对的自在。也是我们上面谈到的,是清净常流的一念,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一念。若在修行上达到了这种火候,当然就会“万法尽通”,“见诸佛境界”乃“至佛地位”。大家在修行中,一定要注意里面的尺度。阿弥陀佛

谛闲法师于大势至菩萨圣诞开示念佛法门:
  今日是大势至菩萨圣诞良辰。示大势至菩萨所修之念佛三昧法门。是谓应时应机之谈也。楞严第二十四圆通章云。尔时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此以普通人喻佛念众生。众生不念佛也。一人专忆者。喻佛常念众生。一人专忘者。喻人常不念佛。故佛虽常在世间度生。故云若逢或见。众生虽生佛世。与佛同时。不肯念佛。故曰不逢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此喻众生念佛也。佛念众生。众生念佛。故云二人相忆。如是佛度生。生念佛。乃至从生至生。喻如形影相随。无时或异也。次以母子喻。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此以喻合喻。合上佛念众生也。如儿子之往他乡也。其为母者。或倚门而长望。或兀坐而恒思。或废寝而忘餐。或停梭而罢织。其念子之情。可谓深且切矣。佛念众生之心。亦复如是。此喻众生不肯念佛。佛亦无可如何耳。若子逃逝。虽忆何为者。喻不孝之子一出其门。或为货殖之所绊。或为美妇之所系。无时念及母在家中。此喻众生不肯念佛。故云虽忆何为。言子若忆母。如母忆时者。此喻孝顺之子。身虽在外。无时不念母在家中。营事既毕。即便回家。承事老母。故云母子历生。不相违远。此喻众生念佛。要如母忆子一般。故云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言现前见佛者。或于念佛定中见。或于夜间梦中见。俱名现前见也。言当来见者。或是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亲垂接引。或是往生七宝池中。华开见佛。皆名当来见也。言必定者。众生果能忆佛念佛。功不虚弃。必定能见佛也。即此念佛法门。便是胜妙方便。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者。此喻众生念佛。即心即佛。譬如染香之人。其身自然而有香气故此念佛三昧。亦得名曰香光庄严也。势至菩萨自云。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此明以因趣果。果后度生。故我等现前大众。若肯忆佛念佛。必蒙势至菩萨摄受往生也。其最后结句云。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不比彼等诸圣。皆有选择也。
  且念佛三昧。有三种不同。各有下手工夫。现前大众。不可不知。
  一者念自佛法门。其下手工夫。祗有一重能所。皆以第六识相应之五别境中慧心所。为能观智。名为妙观察智相应品。以六根性为所观境。
  如阿那律单选眼根。名反见法门。初于见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明暗二相。了然不生。此得益之相也。
  观音选耳根。名反闻法门。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
  周利槃特迦选鼻根。名反嗅法门。初于嗅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通塞二相。了然不生。
憍梵钵提选舌根。名反尝法门。初于尝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甜淡二相。了然不生。
  毕陵伽婆蹉。选身根。名反触法门。初于触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离合二相。了然不生。
  须菩提选意根。名反知法门。初于知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生灭二相。了然不生。此一种法门。境智俱属于自。故云念自佛也。
  二者念他佛。亦是一重能所。以六根为能念。诸佛果德为所念。能念属自。所念属他故云。念他佛也。念自佛。全仗自力以了生死。以生死之因。无量无边。若烦恼一丝不断。则生死便不能出。故古德云。少留一爱未全捐。便恐临终被此牵。先须持戒清净。由戒生定。由定发慧。定能伏烦恼。直至三界见思破尽。方能超出分段生死。此念自佛之了生死不易也。念他佛全仗佛力。烦恼不必断。业障不必除。只要愿力恳切。便能横超三界。带业往生。故念他佛。了生死之易也。
  第三自他俱念佛者。此一种法门。是上根利智所修。必先大开圆解。了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自他本自不二。先须识得有两重能所。一者。以妙观察智相应品为能观。以六根性为所观。二者。以六根为能念。以诸佛果德为所念。从此下手念佛。先须缘想。诸佛圣境。然后都摄六根。一心蓦直念去。名为依他境立。唯心观成。俾眼所见者。无非佛相。耳所闻者。无非佛音。鼻所嗅者。无非佛香。舌所宣者。无非佛像。意所缘者。无非佛法。六根所对。无非佛境。此种法门。唯永明等诸大祖师。可以承当。
  所以永明祖师。昼夜十二时。弥陀十万。更须诵华严经一部。行百八事。此等行径。非泛泛人可以做得也。故莲池大师闻之。尚有疑虑。一日亲自勘验一番。从半夜起来。遂持珠计数。直至晚间。念满十万。中间一息不能昏散。若少有昏沉。即便间断。不能满十万数。可见此种法门。非吾辈所能企及。吾等自知钝根。只好学势至念佛法门。单念他佛最极稳当所谓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故永明祖师。尝以四料简开示学者。一云。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将来作佛祖。此种禅净双修法门。如能做得。固然是好。如其不能。当念他佛。二云。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经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即此念佛。便是殊胜方便。何必再假余方便耶。三云。有禅无净土。十人九错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此在永明大师时候。尚云十人九错。直至于今。又过千余年矣。当云十人十错。吾辈宁不寒心乎。四云。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此指大概普通人物。一天到晚。黑地昏天。祗管埋头吃饭。逐利求名。不知修善。不肯念佛。以贪嗔痴。发身口意。造十恶业。三途苦报。只身应受。谁能相代。故曰铁床并铜柱也。今日现前大众。幸有此间诸大居士。建造居士林。提倡念佛法门。每逢初一十五宏开大会。云集大众。同声念佛。此即上体佛心。普渡慈航也。汝等现前大众。应当认真念佛。万勿当面错过。一寸时光。即一寸命光。失人身易。得人身难。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此中念他佛一种法门。虽然是好。必须信愿持名。方为稳当。若无信愿。单念佛名。纵使每日弥陀十万。念到一心不乱。亦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何以故。以无信愿故也。譬如有船。设在门前河中。你无心上船。故不得去。弥陀之大愿慈航。亦复如是。阿弥陀佛以四十八愿普度众生。若众生无愿往生。亦不得度。念佛众生。其必信真愿切。方能受度。无愿者。不能往生。若信真愿切。虽散心念佛。亦得往生。因往生愿切故。弥陀要解云。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此千古不易之谈也。汝等不可不知。普贤行愿品云。人到临命终时。一切业障。悉皆现前。一切眷属。悉皆远离。一切诸根。悉皆败坏。唯有愿王。一切时中。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故知愿。不可不发也。且道愿如何发。我有念佛仪规。其中有十六句发愿回向之文。当依此文做去。保管一生取办。汝等念佛。不可太快。快则佛号不清。心不至诚。亦不可太缓。缓则容易昏沉。心亦不诚敬。故须念佛要不缓不急。每日定数。至多三万。至少一万。一年三百六十日。日日做到。不可一日间断。正当念佛。要句句分明。字字清彻。从口中念出。耳里收来。名为口耳相传。圣凡不隔。依此念去。最极稳当。到得临命终时。自然感应道交。阿弥陀佛。与诸圣众。不来而来。亲垂接引。念佛行人。不往而往。往生西方。既得往生。便登不退。华开见佛。即闻佛乘。顿开佛慧。然后乘大愿船。回入娑婆苦海。广度有缘。宁不快哉。现前大众各各勉旃。

谛闲法师于大势至菩萨圣诞开示念佛法门:
  今日是大势至菩萨圣诞良辰。示大势至菩萨所修之念佛三昧法门。是谓应时应机之谈也。楞严第二十四圆通章云。尔时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此以普通人喻佛念众生。众生不念佛也。一人专忆者。喻佛常念众生。一人专忘者。喻人常不念佛。故佛虽常在世间度生。故云若逢或见。众生虽生佛世。与佛同时。不肯念佛。故曰不逢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此喻众生念佛也。佛念众生。众生念佛。故云二人相忆。如是佛度生。生念佛。乃至从生至生。喻如形影相随。无时或异也。次以母子喻。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此以喻合喻。合上佛念众生也。如儿子之往他乡也。其为母者。或倚门而长望。或兀坐而恒思。或废寝而忘餐。或停梭而罢织。其念子之情。可谓深且切矣。佛念众生之心。亦复如是。此喻众生不肯念佛。佛亦无可如何耳。若子逃逝。虽忆何为者。喻不孝之子一出其门。或为货殖之所绊。或为美妇之所系。无时念及母在家中。此喻众生不肯念佛。故云虽忆何为。言子若忆母。如母忆时者。此喻孝顺之子。身虽在外。无时不念母在家中。营事既毕。即便回家。承事老母。故云母子历生。不相违远。此喻众生念佛。要如母忆子一般。故云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言现前见佛者。或于念佛定中见。或于夜间梦中见。俱名现前见也。言当来见者。或是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亲垂接引。或是往生七宝池中。华开见佛。皆名当来见也。言必定者。众生果能忆佛念佛。功不虚弃。必定能见佛也。即此念佛法门。便是胜妙方便。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者。此喻众生念佛。即心即佛。譬如染香之人。其身自然而有香气故此念佛三昧。亦得名曰香光庄严也。势至菩萨自云。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此明以因趣果。果后度生。故我等现前大众。若肯忆佛念佛。必蒙势至菩萨摄受往生也。其最后结句云。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不比彼等诸圣。皆有选择也。
  且念佛三昧。有三种不同。各有下手工夫。现前大众。不可不知。
  一者念自佛法门。其下手工夫。祗有一重能所。皆以第六识相应之五别境中慧心所。为能观智。名为妙观察智相应品。以六根性为所观境。
  如阿那律单选眼根。名反见法门。初于见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明暗二相。了然不生。此得益之相也。
  观音选耳根。名反闻法门。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
  周利槃特迦选鼻根。名反嗅法门。初于嗅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通塞二相。了然不生。
憍梵钵提选舌根。名反尝法门。初于尝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甜淡二相。了然不生。
  毕陵伽婆蹉。选身根。名反触法门。初于触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离合二相。了然不生。
  须菩提选意根。名反知法门。初于知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生灭二相。了然不生。此一种法门。境智俱属于自。故云念自佛也。
  二者念他佛。亦是一重能所。以六根为能念。诸佛果德为所念。能念属自。所念属他故云。念他佛也。念自佛。全仗自力以了生死。以生死之因。无量无边。若烦恼一丝不断。则生死便不能出。故古德云。少留一爱未全捐。便恐临终被此牵。先须持戒清净。由戒生定。由定发慧。定能伏烦恼。直至三界见思破尽。方能超出分段生死。此念自佛之了生死不易也。念他佛全仗佛力。烦恼不必断。业障不必除。只要愿力恳切。便能横超三界。带业往生。故念他佛。了生死之易也。
  第三自他俱念佛者。此一种法门。是上根利智所修。必先大开圆解。了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自他本自不二。先须识得有两重能所。一者。以妙观察智相应品为能观。以六根性为所观。二者。以六根为能念。以诸佛果德为所念。从此下手念佛。先须缘想。诸佛圣境。然后都摄六根。一心蓦直念去。名为依他境立。唯心观成。俾眼所见者。无非佛相。耳所闻者。无非佛音。鼻所嗅者。无非佛香。舌所宣者。无非佛像。意所缘者。无非佛法。六根所对。无非佛境。此种法门。唯永明等诸大祖师。可以承当。
  所以永明祖师。昼夜十二时。弥陀十万。更须诵华严经一部。行百八事。此等行径。非泛泛人可以做得也。故莲池大师闻之。尚有疑虑。一日亲自勘验一番。从半夜起来。遂持珠计数。直至晚间。念满十万。中间一息不能昏散。若少有昏沉。即便间断。不能满十万数。可见此种法门。非吾辈所能企及。吾等自知钝根。只好学势至念佛法门。单念他佛最极稳当所谓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故永明祖师。尝以四料简开示学者。一云。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将来作佛祖。此种禅净双修法门。如能做得。固然是好。如其不能。当念他佛。二云。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经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即此念佛。便是殊胜方便。何必再假余方便耶。三云。有禅无净土。十人九错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此在永明大师时候。尚云十人九错。直至于今。又过千余年矣。当云十人十错。吾辈宁不寒心乎。四云。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此指大概普通人物。一天到晚。黑地昏天。祗管埋头吃饭。逐利求名。不知修善。不肯念佛。以贪嗔痴。发身口意。造十恶业。三途苦报。只身应受。谁能相代。故曰铁床并铜柱也。今日现前大众。幸有此间诸大居士。建造居士林。提倡念佛法门。每逢初一十五宏开大会。云集大众。同声念佛。此即上体佛心。普渡慈航也。汝等现前大众。应当认真念佛。万勿当面错过。一寸时光。即一寸命光。失人身易。得人身难。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此中念他佛一种法门。虽然是好。必须信愿持名。方为稳当。若无信愿。单念佛名。纵使每日弥陀十万。念到一心不乱。亦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何以故。以无信愿故也。譬如有船。设在门前河中。你无心上船。故不得去。弥陀之大愿慈航。亦复如是。阿弥陀佛以四十八愿普度众生。若众生无愿往生。亦不得度。念佛众生。其必信真愿切。方能受度。无愿者。不能往生。若信真愿切。虽散心念佛。亦得往生。因往生愿切故。弥陀要解云。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此千古不易之谈也。汝等不可不知。普贤行愿品云。人到临命终时。一切业障。悉皆现前。一切眷属。悉皆远离。一切诸根。悉皆败坏。唯有愿王。一切时中。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故知愿。不可不发也。且道愿如何发。我有念佛仪规。其中有十六句发愿回向之文。当依此文做去。保管一生取办。汝等念佛。不可太快。快则佛号不清。心不至诚。亦不可太缓。缓则容易昏沉。心亦不诚敬。故须念佛要不缓不急。每日定数。至多三万。至少一万。一年三百六十日。日日做到。不可一日间断。正当念佛。要句句分明。字字清彻。从口中念出。耳里收来。名为口耳相传。圣凡不隔。依此念去。最极稳当。到得临命终时。自然感应道交。阿弥陀佛。与诸圣众。不来而来。亲垂接引。念佛行人。不往而往。往生西方。既得往生。便登不退。华开见佛。即闻佛乘。顿开佛慧。然后乘大愿船。回入娑婆苦海。广度有缘。宁不快哉。现前大众各各勉旃。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亲爱的小哲,2012年你的西藏骑行,让我感慨万千。在泥石流路段,你帮十几个路人一辆一辆地把自行车扛过去。30天跋涉,你一路记录一路分享,你勇往直前激情满怀,坚强
  • #房产头条# 长沙集中推介44宗住宅用地,总面积4828.74亩,22家全国知名房企代表参会。此次集中推介的44宗地块,包括长沙市2021年第三批次30宗集中挂
  • 注定好命的八字格局 天生注定好命的八字格局   1、八字五行流通   “流通”就是指八字之间的五行是否能循环相生,又或者是忌神克制用神的时候,大运或流年能
  • 嗨!你好! 首先谢谢你愿意点开我的微博主页! 谢谢你愿意看完我的置顶![赢牛奶] 苦逼高三牲 后面不经常上微博[单身狗] 是一个话比较多但是又很懒的人 所以
  • 这个海报是真的很8错啊 世野井的腰也太细了叭 西利尔斯突然凑近 世野井吓得“go back”了两次 被亲了以后想举刀劈人又直挺挺地昏过去那一幕是真的太震撼了
  • 全新福特蒙迪欧将于3月18日开启预售/北京车展与大家见面 日前,我们从相关渠道获悉了一波关于全新福特蒙迪欧车型的消息,据了解,新车将会在3月18日正式开启预售,
  • #冬奥# 北京冬奥来了。北京冬奥会会徽(emblem)以汉字“冬”为灵感来源,运用中国书法(calligraphy)的艺术形态,将厚重的东方文化底蕴与国际化的现
  • #春季家装节# #Real Me Real Design# #精致生活# #家居装修# #家居设计# 家居生活 | 找一个舒适角落,放空一个午后[微风] “一
  • 今天本应是与家人团聚欢乐的一天,我们的边防战士仍在岗位上尽职尽责。 他们在雪虐风饕的天气里工作,战战兢兢的身姿,让人心疼不已。他们的温柔坚韧浇灌了土地,他们哼
  • 【迪姆来宠粉】 五周年第一波,五位幸运锦鲤,#宠爱wǒmen,不止今天#。 瑞瑞特意从德国寄来了一批新品,尚未在中国上市,用来给中国的粉丝尝鲜。 [礼物]关注➕
  • #荐书# 《柠檬的滋味》#3万种图书5元起 每满30再减10# 我们都曾驶入一场柠檬雨,酸的,涩的,苦的,甜的。 我觉得一切都没有意义,因为我长大了。 我叫拉
  • ❶厚道的人,为人朴实厚重。他们为人真挚,做人做事没有那么多花花肠子。一是一,二是二。他们不会投机取巧,也不会斤斤计较。 做人踏实,做事靠谱。有气度,有担当。
  • 受养人申请资格 保证人如属获准来港就业(以专业人士、开办/参与业务的企业家或受训人士的身份)、就读(获准来港在本港颁授学位的院校修读全日制本地学士学位或研
  • 入春福利丨换季身体护理马上安排! 小摩仙们咱就是说 天气逐渐变暖啦‼️ 换季最容易引起我们的肌肤变敏感了呢~ 所以给身体做好补水保湿很重要哦❗ 摩肯来送入春福利
  • 跑去翻自己的ao3又看了一遍之前翻译的taegi 就好遗憾 作者被喷到删文了(因为涉及种族歧视和殖民主义) 我很怀疑喷作者的人没看故事内容 tae作为韩国人在酒
  • #创业[超话]#VIVI ABM EC成员 代购转型 3个月冲进EC(年收入100-200w) 她曾是5年日美￲英韩代购,她曾是淘￲宝皇￸冠店￸主,传统代￲
  • 柯淳恩 - 哎一啊嗚! - Single 枯木逢春 - 一个人生活 - Single Kingsley Mak - Slowly - Single Kingsl
  • 日本人为何对中国的好感度逐年降低? 其实很好理解看看这些年日本的gdp就知道了,已经远远被中国甩开了,日本在东亚的影响力也已经完全不能和中国相比了,自然本来小日
  • 启泰“传感中国芯”的湖南担当 ——解读中国首条压力传感芯片量产线背后的故事 ■ 李 治 (刊载于《湖南日报》2021年12月1日10版) #中国科技##传
  • 深圳双眼皮李天石、崔永言、李小军、​刘飞、朱辉、朱武根、梁志为、林登文、黄海彬、于国东、刘月更哪位技术好? 李天石:为人温柔亲切,态度很好。 崔永言:认真负责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