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躺平”的代价!

想想在2020年初,如果每个有能力的国家都采取了‘清零’政策,世界会怎样?

这是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2022年4月16日公布的美国日增新冠死亡病例趋势图。(图片来源: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网站)

国际观察 | 全球疫情形势折射“躺平”之谬

近来在全球抗击新冠疫情的过程中,一些国家和地区由于找不到控制疫情的理想策略,加上经济下行、奥密克戎毒株致病性弱于先前毒株和抗疫疲劳心态等复杂因素,陆续取消了口罩令、隔离感染者、追踪密接者等严格管控措施,除加强疫苗接种外基本不采取其他防控措施。

但全球疫情依然高位运行,奥密克戎毒株的高传染性和隐蔽性提升了防控难度,一些地区的死亡人数再现高峰。新一波疫情也对多国经济社会生活造成严重冲击。专家们还警告,人类仍未完全了解新冠病毒,无法预测这种病毒将如何进化。

全球死亡病例数持续高企

4月13日,世界卫生组织在研判最新疫情形势后发表声明宣布,新冠大流行继续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天后,世卫组织数据显示,新冠疫情突破又一个重要节点:全球累计确诊病例数超5亿例,死亡病例数逾619万例。

与去年11月刚发现奥密克戎毒株时相比,全球累计确诊病例数增加逾2.5亿例,而死亡病例增加逾100万例,这相当于半年时间便从地球上抹去了一个中型城市的人口。世卫组织在上述声明中写道:“新冠病毒继续造成高水平的发病和死亡,特别是在脆弱人群中。”

翻阅世卫组织近期疫情周报可发现,最近几周全球每周新增确诊病例数和死亡病例数持续下降,但在截至4月10日的一周中,全球新增确诊病例数依然超过700万例,相当于日均新增百万病例,而当周新增死亡病例数逾2.2万例,这是太多家庭的不能承受之重。

世卫组织特别提醒,须谨慎解读其疫情周报反映出的趋势,因为一些国家逐步改变检测策略,统计数字比实际情况低。它的评估是:尽管奥密克戎毒株致病性降低,但确诊病例大幅增加导致大量患者住院,让医疗系统进一步承压。“在有些国家,死亡数字与之前的峰值相似或更高”。

在全球疫情新形势下,“躺平”实际上是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无奈之选。它们在经过多种尝试后,找不到一种理想应对策略,因此除了加强疫苗接种外,不再强调或干脆不采取其他防控措施。但“躺平”之后,随即常见的便是病例数激增、死亡病例数高企,过一段时间后疫情曲线才掉头向下。

美国是一个代表性例子。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疫情曲线图显示,美国单日新增死亡病例数最高纪录(今年2月1日报告的4184例)就发生在奥密克戎毒株引发的疫情高峰期,当时美国持续约半个月报告七日日均死亡病例数超2500例,明显高于去年9月德尔塔毒株肆虐期间的峰值。近来美国七日日均死亡病例数依旧逾400例。由于疫情趋紧,费城于4月11日宣布恢复室内口罩令,成为近期首个恢复室内口罩令的美国大城市。

日本教训同样应汲取。今年1月中旬以来,日本新增新冠死亡病例超过1万例,而日本新冠总死亡人数不到3万人。瑞典是较早采取“躺平”策略的国家,英国《自然》杂志子刊《人文与社会科学通信》近期发表的一篇文章对此提出批评,认为瑞典采取“自然”群体免疫策略应对疫情大流行,现实情况是2020年瑞典新冠死亡率是邻国挪威的10倍,“如果瑞典要在未来的大流行中做得更好,就必须重新建立起科学方法”。有关统计显示,人口约1000万的瑞典,新冠死亡病例超过1.8万例;人口约500万的挪威,新冠死亡病例不超过3000例。

“躺平”政策冲击方方面面

“如果你现在没有被感染的朋友,说明你没有朋友。”墨西哥传染病专家布伦达·克拉布特里在社交媒体上的这句感言,足以反映奥密克戎毒株引发的新一波疫情在全球一些地区传播之广泛。近期一些国家抗疫“躺平”后,病例数再度激增,进一步冲击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英国就正在承受“与新冠共存”的多重“后遗症”。英国政府于2月末宣布实施“与新冠共存”计划,在法律意义上解除所有新冠限制措施。多项数据显示,英国疫情自3月以来持续恶化,感染水平已升至历史最高。

以英国医疗系统为例:鉴于目前新冠高感染水平和医护人员高病假率,无论在新冠病例的护理方面,还是在清理此前两年积压工作方面,英国医疗体系都处于艰难运转的状态。英国国民保健制度官员表示,不少医院目前床位紧张,员工因病大量缺勤。英国知名免疫学家丹尼·奥尔特曼对新华社记者说,医院、学校和企业发现,有十分之一的人在生病,很难正常运转。

英媒日前援引一项调查说,四分之一英国公司表示,新冠疫情是企业员工短缺的主要原因之一。不少航空公司因机场人手不足,被迫取消部分航班。英国议会一份报告指出,劳动力短缺或将导致英国食品工业陷入“永久性萎缩”。

德国高级医院医生协会主席米夏埃尔·韦伯也有同感:由于疫情大流行,德国六成医院不得不推迟预定手术,10家医院中有6家护理人员短缺,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对德国政府近期取消大多数新冠防疫措施提出批评。德国卫生部长卡尔·劳特巴赫最近一番言论也引发关注。他先是表示,新冠不必强制隔离,但很快又改口称,“新冠不是感冒”,隔离是必须。

尤需指出的是,“躺平”政策对老人、有基础疾病者和免疫受损人群等群体造成更大风险。韩国数据显示,在4月第一周的新冠重症和死亡病例中,60岁以上老人分别占85.7%和94.4%。

此外,韩国9岁及以下儿童已有过半感染新冠病毒,部分儿童受到丧失嗅觉等后遗症困扰。新西兰知名流行病学家迈克尔·贝克说,不能对未成年人感染奥密克戎毒株等闲视之,目前尚未有足够医学证据表明新冠病毒是否会对他们造成长期潜在伤害。

新冠病毒变异方向不定

复盘新冠疫情这场百年未遇的全球重大公共卫生危机,人们曾数度乐观认为,疫情大流行趋于结束,尤其是在疫苗大范围投入使用时。但变异毒株接二连三地出现,病毒变异存在巨大不确定性。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日前直言:“我们无法预测病毒将如何进化。”

有观点认为,病毒在进化过程中传染性和致病性呈反向关系,奥密克戎毒株就是这种进化选择的结果,病毒还会继续朝更温和方向演变,直至能与人类“共存”。但专家们认为,持这种观点的人可能过于乐观,是拿着生命去冒险赌博。

武汉大学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陈宇对记者说,新冠病毒本身的变异方向是随机的。传染性跟致病性在科学层面没有必然联系。从社会层面看,病毒致病性低,病症不明显,提升病毒传播机会,进一步增加低免疫群体的致命风险。

放松乃至取消防疫限制措施,尤其在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疫苗接种覆盖率仍很低的情况下,其结果就是新冠病毒在人群中广泛传播,为新变异毒株出现提供“温床”。英国政府紧急情况科学咨询小组认为,大流行仍存在相当大不确定性,新冠病毒在全球的较高流行性为病毒变异提供更多机会,人类面临出现新变异毒株的更高风险,“没有理由假设未来出现的所有变异毒株都是温和的”。

意大利免疫学专家、帕多瓦大学病理学教授安东妮·维奥拉指出,新冠再感染问题也不容忽视。感染德尔塔毒株后,仍有可能再次感染奥密克戎毒株。意大利高等卫生研究院的数据显示,自2021年10月起,意大利每周新冠二次感染病例数在总数中占比逐渐提高。

当前,人类对新冠病毒的认识仍不充分,也没有完全研究清楚接种疫苗或感染引起的免疫力到底能持续多长时间。但很清楚的是,更多的病毒传播意味着更多的死亡,大流行并未结束,还远不到抗疫松懈之时。

环顾全球,目前仍具备“发现一起、扑灭一起”条件的国家屈指可数,把新的疫情消灭于萌芽状态仍是这些国家的最佳选择方案。

“想想在2020年初,如果每个有能力的国家都采取了‘清零’政策,世界会怎样。无可争辩的是,全球死亡人数会低得多,更少的人会长期感染,经济损失也会减少……奥密克戎可能根本没机会进化出来,”英国《新科学家》周刊近日刊文感慨道,“当下一次出现大流行病时,各国政府应该牢记‘清零’策略。”

元宇宙概念愈炒愈热,无论是科技新贵,还是消费品企业,甚至连房地产行业都狂奔入场,生怕错过风口。曾经靠“朕知道了”纸胶带等实体文创产品焕发新生机的古老博物馆,如今也将目光瞄准了元宇宙。近日,来自全国50家博物馆、高校的60名馆长、学者联名发布《关于博物馆积极参与建构元宇宙的倡议》(以下简称《倡议》),呼吁博物馆顺应时代发展,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建构元宇宙。
  那么,文物+元宇宙,博物馆又能玩出什么新花样?

博物馆的理念和使命与元宇宙相通
  《关于博物馆积极参与建构元宇宙的倡议》由上海大学教授段勇、安来顺、潘守永、李明斌等学者筹备发起,共同发起人还有上海博物馆馆长杨志刚、南京博物院院长龚良等。
  元宇宙到底是什么?这个名词最早诞生于1992年科幻小说《雪崩》,小说描绘了一个庞大的虚拟现实世界,在这里,人们用数字化身来控制,并相互竞争以提高自己的地位。直到现在看来,该书描述的还是超前的未来世界。对于元宇宙的概念,许多专家给出了自己看法。北京大学陈刚教授、董浩宇博士认为,元宇宙是利用科技手段进行链接与创造的、与现实世界映射与交互的虚拟世界,具备新型社会体系的数字生活空间。
  清华大学新闻学院教授沈阳认为,“元宇宙是整合多种新技术而产生的新型虚实相融的互联网应用和社会形态,它基于扩展现实技术提供沉浸式体验,数字孪生技术生成现实世界的镜像,通过区块链技术搭建经济体系,将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在经济系统、社交系统、身份系统上密切融合,并且允许每个用户进行内容生产和编辑。”清华大学新媒体研究中心发布的《2020—2021年元宇宙发展研究报告》则指出,元宇宙仍是一个不断演变、不断发展的概念,不同参与者也会不断丰富它的含义,元宇宙产业发展目前仍存在资本操纵、舆论泡沫、隐私风险、伦理风险、立法监管空白等十大风险,元宇宙的技术生态和内容生态都尚未成熟。
  既然如此,博物馆为何入场元宇宙?段勇代表发起人介绍倡议背景说:“近两年火热的元宇宙概念及其应用场景,虽然还存在不确定因素并有一定泡沫,但无疑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方向。元宇宙在对现实世界的虚拟化、数字化过程中,需要大量来源于实体世界的物质标本和精神世界的文化元素,以建构与真实社会体系融合的数字生活空间。而现实世界里同时拥有丰富物质标本和文化元素的最佳场所,非博物馆莫属。博物馆的宗旨和理念与元宇宙是相通的,博物馆的未来和使命与元宇宙是相融的。”

“元宇宙游览”“元宇宙观展”已开启
  近年来,各大博物馆都在探索馆藏文物与传统文化适应数字时代的价值传递与传承新方式。当传统文化拥抱了数字技术,博物馆的玩法也就变得越来越多。尤其是随着元宇宙概念的跨界大爆发,不少博物馆也开始了元宇宙的建构尝试。如何把博物馆更好地“搬”进元宇宙已经成为文博界关注的热门话题。《倡议》指出,数字资源的开放共享正日益成为全球博物馆普遍认同的行为准则。作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博物馆应增强藏品资源特别是数字资源开放共享的意识,树立合作共赢的理念,充分认识到自身的资源优势,发挥研究、展陈、教育等功能特长,协同探索创建优质应用场景,在参与建构元宇宙中实现博物馆自身的高质量发展。
  业界人士认为,其实博物馆在元宇宙的构建方面很早就迈开了探索的步伐,包括一些博物馆纷纷上线了“元宇宙游览”“元宇宙观展”模式,搭建全沉浸交互式数字文博展厅,用虚拟数字人担任博物馆解说员等。
  为配合疫情防控,目前南京文博场所暂时闭馆。不过,各大博物馆纷纷推出线上服务,打开“南京市博物总馆”微信公众号,可以一键直达南京市博物馆、六朝博物馆、江宁织造博物馆、民俗博物馆等举办的五大主题、18个文物文化展。这其中包括:《源·流:99件文物里的南京》《1420:从南京到北京》《非纸书文物特展》《宁镇扬三地考古成果展》《老南京年俗展》等一系列重磅大展。通过裸眼3D等数字技术,营造出沉浸式的博物馆奇妙之旅。
  国际博物馆协会报告显示,全球采用线上展示藏品、展览和直播的博物馆增加了15%以上。显然,在科技越来越发达的今天,越来越多的文博机构与企业也加入了数字化转型队伍,运用3D技术将展馆文物搬进了“元宇宙”。
  《倡议》的核心内容主要围绕“资源共享,普惠互利”“场景共创,提升自己”“标准共建,与时俱进”“责任共担,守正创新”这四点展开。《倡议》呼吁,面对元宇宙,博物馆应与时俱进地把握新机遇迎接新挑战,积极主动参与建构元宇宙,探索博物馆领域元宇宙建设标准规范,在相关主题的国际对话中发出中国声音。《倡议》强调,融入元宇宙只是博物馆顺应社会发展浪潮迈出的最新一步。博物馆在元宇宙里同样应该遵循现实世界博物馆公认的伦理与原则,坚守非营利性质和公共属性,在继承中发展,在守正中创新,通过融入元宇宙使博物馆超越时空、无远弗届、历久弥新。
转载自南京日报

【#人类仍未完全了解新冠病毒# 全球疫情形势折射“躺平”之谬】近来在全球抗击新冠疫情的过程中,一些国家和地区由于找不到控制疫情的理想策略,加上经济下行、奥密克戎毒株致病性弱于先前毒株和抗疫疲劳心态等复杂因素,陆续取消了口罩令、隔离感染者、追踪密接者等严格管控措施,除加强疫苗接种外基本不采取其他防控措施。

但全球疫情依然高位运行,奥密克戎毒株的高传染性和隐蔽性提升了防控难度,一些地区的死亡人数再现高峰。新一波疫情也对多国经济社会生活造成严重冲击。专家们还警告,人类仍未完全了解新冠病毒,无法预测这种病毒将如何进化。

全球死亡病例数持续高企

4月13日,世界卫生组织在研判最新疫情形势后发表声明宣布,新冠大流行继续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天后,世卫组织数据显示,新冠疫情突破又一个重要节点:全球累计确诊病例数超5亿例,死亡病例数逾619万例。

与去年11月刚发现奥密克戎毒株时相比,全球累计确诊病例数增加逾2.5亿例,而死亡病例增加逾100万例,这相当于半年时间便从地球上抹去了一个中型城市的人口。世卫组织在上述声明中写道:“新冠病毒继续造成高水平的发病和死亡,特别是在脆弱人群中。”

翻阅世卫组织近期疫情周报可发现,最近几周全球每周新增确诊病例数和死亡病例数持续下降,但在截至4月10日的一周中,全球新增确诊病例数依然超过700万例,相当于日均新增百万病例,而当周新增死亡病例数逾2.2万例,这是太多家庭的不能承受之重。

世卫组织特别提醒,须谨慎解读其疫情周报反映出的趋势,因为一些国家逐步改变检测策略,统计数字比实际情况低。它的评估是:尽管奥密克戎毒株致病性降低,但确诊病例大幅增加导致大量患者住院,让医疗系统进一步承压。“在有些国家,死亡数字与之前的峰值相似或更高”。

在全球疫情新形势下,“躺平”实际上是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无奈之选。它们在经过多种尝试后,找不到一种理想应对策略,因此除了加强疫苗接种外,不再强调或干脆不采取其他防控措施。但“躺平”之后,随即常见的便是病例数激增、死亡病例数高企,过一段时间后疫情曲线才掉头向下。

美国是一个代表性例子。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疫情曲线图显示,美国单日新增死亡病例数最高纪录(今年2月1日报告的4184例)就发生在奥密克戎毒株引发的疫情高峰期,当时美国持续约半个月报告七日日均死亡病例数超2500例,明显高于去年9月德尔塔毒株肆虐期间的峰值。近来美国七日日均死亡病例数依旧逾400例。由于疫情趋紧,费城于4月11日宣布恢复室内口罩令,成为近期首个恢复室内口罩令的美国大城市。

日本教训同样应汲取。今年1月中旬以来,日本新增新冠死亡病例超过1万例,而日本新冠总死亡人数不到3万人。瑞典是较早采取“躺平”策略的国家,英国《自然》杂志子刊《人文与社会科学通信》近期发表的一篇文章对此提出批评,认为瑞典采取“自然”群体免疫策略应对疫情大流行,现实情况是2020年瑞典新冠死亡率是邻国挪威的10倍,“如果瑞典要在未来的大流行中做得更好,就必须重新建立起科学方法”。有关统计显示,人口约1000万的瑞典,新冠死亡病例超过1.8万例;人口约500万的挪威,新冠死亡病例不超过3000例。

“躺平”政策冲击方方面面

“如果你现在没有被感染的朋友,说明你没有朋友。”墨西哥传染病专家布伦达·克拉布特里在社交媒体上的这句感言,足以反映奥密克戎毒株引发的新一波疫情在全球一些地区传播之广泛。近期一些国家抗疫“躺平”后,病例数再度激增,进一步冲击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英国就正在承受“与新冠共存”的多重“后遗症”。英国政府于2月末宣布实施“与新冠共存”计划,在法律意义上解除所有新冠限制措施。多项数据显示,英国疫情自3月以来持续恶化,感染水平已升至历史最高。

以英国医疗系统为例:鉴于目前新冠高感染水平和医护人员高病假率,无论在新冠病例的护理方面,还是在清理此前两年积压工作方面,英国医疗体系都处于艰难运转的状态。英国国民保健制度官员表示,不少医院目前床位紧张,员工因病大量缺勤。英国知名免疫学家丹尼·奥尔特曼对新华社记者说,医院、学校和企业发现,有十分之一的人在生病,很难正常运转。

英媒日前援引一项调查说,四分之一英国公司表示,新冠疫情是企业员工短缺的主要原因之一。不少航空公司因机场人手不足,被迫取消部分航班。英国议会一份报告指出,劳动力短缺或将导致英国食品工业陷入“永久性萎缩”。

德国高级医院医生协会主席米夏埃尔·韦伯也有同感:由于疫情大流行,德国六成医院不得不推迟预定手术,10家医院中有6家护理人员短缺,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对德国政府近期取消大多数新冠防疫措施提出批评。德国卫生部长卡尔·劳特巴赫最近一番言论也引发关注。他先是表示,新冠不必强制隔离,但很快又改口称,“新冠不是感冒”,隔离是必须。

尤需指出的是,“躺平”政策对老人、有基础疾病者和免疫受损人群等群体造成更大风险。韩国数据显示,在4月第一周的新冠重症和死亡病例中,60岁以上老人分别占85.7%和94.4%。

此外,韩国9岁及以下儿童已有过半感染新冠病毒,部分儿童受到丧失嗅觉等后遗症困扰。新西兰知名流行病学家迈克尔·贝克说,不能对未成年人感染奥密克戎毒株等闲视之,目前尚未有足够医学证据表明新冠病毒是否会对他们造成长期潜在伤害。

新冠病毒变异方向不定

复盘新冠疫情这场百年未遇的全球重大公共卫生危机,人们曾数度乐观认为,疫情大流行趋于结束,尤其是在疫苗大范围投入使用时。但变异毒株接二连三地出现,病毒变异存在巨大不确定性。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日前直言:“我们无法预测病毒将如何进化。”

有观点认为,病毒在进化过程中传染性和致病性呈反向关系,奥密克戎毒株就是这种进化选择的结果,病毒还会继续朝更温和方向演变,直至能与人类“共存”。但专家们认为,持这种观点的人可能过于乐观,是拿着生命去冒险赌博。

武汉大学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陈宇对记者说,新冠病毒本身的变异方向是随机的。传染性跟致病性在科学层面没有必然联系。从社会层面看,病毒致病性低,病症不明显,提升病毒传播机会,进一步增加低免疫群体的致命风险。

放松乃至取消防疫限制措施,尤其在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疫苗接种覆盖率仍很低的情况下,其结果就是新冠病毒在人群中广泛传播,为新变异毒株出现提供“温床”。英国政府紧急情况科学咨询小组认为,大流行仍存在相当大不确定性,新冠病毒在全球的较高流行性为病毒变异提供更多机会,人类面临出现新变异毒株的更高风险,“没有理由假设未来出现的所有变异毒株都是温和的”。

意大利免疫学专家、帕多瓦大学病理学教授安东妮·维奥拉指出,新冠再感染问题也不容忽视。感染德尔塔毒株后,仍有可能再次感染奥密克戎毒株。意大利高等卫生研究院的数据显示,自2021年10月起,意大利每周新冠二次感染病例数在总数中占比逐渐提高。

当前,人类对新冠病毒的认识仍不充分,也没有完全研究清楚接种疫苗或感染引起的免疫力到底能持续多长时间。但很清楚的是,更多的病毒传播意味着更多的死亡,大流行并未结束,还远不到抗疫松懈之时。

环顾全球,目前仍具备“发现一起、扑灭一起”条件的国家屈指可数,把新的疫情消灭于萌芽状态仍是这些国家的最佳选择方案。“想想在2020年初,如果每个有能力的国家都采取了‘清零’政策,世界会怎样。无可争辩的是,全球死亡人数会低得多,更少的人会长期感染,经济损失也会减少……奥密克戎可能根本没机会进化出来,”英国《新科学家》周刊近日刊文感慨道,“当下一次出现大流行病时,各国政府应该牢记‘清零’策略。”(新华社)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赴美生子##上海美国俄罗斯北京杭州试管婴儿#江西张女士女士第一胎生了一个女儿,随着二胎的开放,夫妻俩想再要一个男孩,因为有女方有子宫肌瘤和输卵管堵塞,自然怀孕
  • 难道……4、【吐槽】武原卫生院疫苗的电话真的从来没有打通过!【每日三分钟 知晓海盐事】 11月24日 星期明天天气:小雨转中到大雨 12-13℃1、【热议】农*
  • 所以他说:“我渴了!”这便是身体的痛苦!这痛苦就是万王之王所造的拥有完美之身躯的人,用神所造的手脚加给造物之主的伤痛!悲哀啊!  2、精神的痛苦:当他赤身露体的
  • 像“兼爱非攻”里,墨子要求君臣、父子、兄弟都要在平等的基础上相互友爱,这对于高高在上的君主、权贵阶级来说,自然是不可能的事情,而反对攻伐掠夺的不义之战的“非攻”
  • 没想到他对我一通指责,说我自私,只知道索取,城市里哪有女方结婚把彩礼不带回来的,简直是卖女儿…很多话真的很难听, 我再三给他强调,我爸自己有退休金有保险有房,什
  • 少女的眼应满怀清明大意与温柔阳光。不应该只有苦恼,那何不装满生机? 喜欢桂花,因为九月桂花香,香飘万里,桂花还能做桂花酒,桂花糕。 喜欢栀子花,闷热的夏天栀子花
  • 【光伏】阳光电源储能会议纪要20210227 要点 1、储能与逆变器契合度高,早期布局并打开成长空间。储能变流器与和光伏逆变器技术类似,都是将直流电通过电力电
  • 李雪琴自从搭上了和王建国的“雪国列车”后,一夜之间从一个蹭吴亦凡热度的“落魄”北大高材生变成了各大卫视和综艺节目中的常客。 李雪琴的成功看似是偶然,其实却是必
  • 譬如長者有一子,智慧端严世无比。 父母恩爱如眼目,昼夜常生护念心。 国大圣王亦如是,爱念众生如一子。 养育耆年拯孤独,赏罚之心常不二。 如是仁王为圣主,羣生敬仰
  • #迪丽热巴赫本造型# 不是唯粉,我还爱比伯和赛琳娜,但是热巴我从17年喜欢到现在,在中国除了周杰伦我花过钱追就是热巴了。她的颜长在我审美点上,身材、性格都是我爱
  • 发一条绿神 n 天前的旧闻:2020.4.10 版本信息,特斯拉以自研的超声波传感器(命名显示如此)取代了法雷奥供应的超声波传感器。 有点意外啊,自研雷达是有
  • 【好消息!月薪4500到6000元,“职”等你来】华星光电招聘简章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于2014年在武汉开工建设,位于武汉市左岭,厂区规模大约一万余人,
  • #巨婴国#在个体的心理发展过程中,每个时期都是必经的,那么当个体聚集起来成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这个理论依然成立吗?精神分析师则认为所有民族的心理发展都停留在5
  • #典书笔记# 登楼眺远,见贺兰,万仞雪峰如画。瀑布风前千尺影,疑泻银河一派。独倚危栏,神游无际,天地犹嫌隘。琼台玉宇,跨鸾思返仙界。 我醉宿酒初醒,景融诗兴,笔
  • 今年还有新款格子哦~#mutantnation# 魔兽健身4⃣️周年限量版纪念️及会员大礼包正在持续发放中ing…我们魔兽健身的会员不但可以在专业的环境和氛围中
  • 艾多美官网订货.会员注册时需要亲友帐号请找我19982878815要. ​​​ 艾多美两位首席营销总监,平均年龄70岁以上,多么优雅的女人[强][强][强]
  • 最终这场万众期待的强强对话以0-0的闷平告终,图赫尔上任后切尔西联赛4胜2平继续保持不败,积分榜上蓝军积44分继续排在联赛第5的位置,切尔西距第4的西汉姆只差1
  • 日前,署名为安徽省芜湖市人民检察院郝斌检察官的一篇文章《收藏品交易中的欺诈行为有可能构成诈骗罪》在业界引起较大争议。镜湖区法院在今后的审判工作中,将以优秀庭审为
  • 在这个最美好的人间四月天来一场最美好的约会门店地址:鹿城店:人民西路43-45号龙湾店:建设中瓯海店:建设中邀请函壹嘉壹婚介1+1微信号:13738319379
  • 其实别看如今我们的交通和通信很发达,一个电话和一个视频就能听到家人的声音和故乡的身影,但因为种种原因不能回到故乡时,内心对家人和故乡的深挚浓厚的思念之情却是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