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根弦,我不再震动,不,我也不是一根弦。

于法假立瑜伽中,若行放逸失大义。依止此法及瑜伽,若正修行得大觉。见有所得求免离,若谓此见为得法。慈氏彼去瑜伽远,譬如大地与虚空。利生坚固而不作,悟已勤修利有情。智者作此穷劫量,便得最上离染喜。若人为欲而说法,彼名舍欲还取欲。愚痴得法无价宝,反更游行而乞丐。于诤喧杂戏论着,应舍发起上精进。为度诸天及世间,于此瑜伽汝当学。

“阿陀那识甚细微,一切种子如暴流,我于凡愚不开演,恐彼分别执为我。”遍计所执相是有为相,圆成实相是无为相,依他起相是非有为非无为相,真实相就是依他起相。“不观诸行众过失,放逸过失害众生,懈怠住法动法中,无有失坏可怜愍。”一切诸法皆无性,无生无灭本来寂。诸法自性恒涅槃,谁有智言无密意,相生胜义无自性。众生界中无量生,惟度一身趣寂灭。

【37菩提道品=4念处(身受心法)+4正勤(断恶助善)+4如意足(欲、精进、心、思维)+5根(信、精进、念、定、慧)+5力(信、精进、念、定、慧)+7觉支(择法、精进、喜、轻安、念、定、行舍)+8正道(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4.4.5属于资粮位,七觉支属于加行位,八正道属于地上修行为。
复次已说安立;当知于此静虑等中,作意、所缘二种差别。
作意差别者:谓七种根本作意,及馀四十作意。
云何七种作意?谓了相作意、胜解作意、远离作意、摄乐作意、观察作意、加行究竟作意、加行究竟果作意。
云何四十作意?谓缘法作意(谓闻所成慧相应作意)、缘义作意(谓思修所成慧相应作意)。缘身作意、缘受作意、缘心作意、缘法作意(谓修念住者,如理思惟身等作意)。胜解作意(谓修静虑者,随其所欲,于诸事相增益作意)、真实作意(谓以自相共相及真如相,如理思惟诸法作意)。有学作意(谓有学无漏作意、一切善作意)、无学作意、非学非无学作意(谓一切世间作意)。遍知作意(没断惑)、正断作意(可断)、已断作意(谓断烦恼后所有作意)。有分别影像所缘作意(毗钵舍那如理作意正观察)、无分别影像所缘作意(止)、事边际所缘作意(五蕴、十二处、十八界这些因缘生法的边际)、所作成办所缘作意(谓我思惟如此如此,若我思惟如是如是,当有如此如此,当办如是如是,及缘清淨所缘作意)。胜解思择作意(或有最初思择诸法,或奢摩他而为上首)、寂静作意(或有最初安心于内,或毗钵舍那而为上首)。一分修作意(观或止随修一分)、具分修作意。无间作意(一切时无间无断相续而转)、殷重作意(不慢缓加行方便)。随顺作意(谓由此故,厌坏所缘,顺断烦恼。)、对治作意(正捨诸惑,住持于断,令诸烦恼远离相续)。顺清淨作意(谓由此故修六随念,佛、法、僧、趣涅槃行、趣资材行、趣生天行,随念之行,或复思惟随一妙事)、顺观察作意(观诸烦恼断与未断;或复观察自己所证,及先所观诸法道理)。力励运转作意(谓修始业未得作意者所有作意)、有间运转作意(谓已得作意,于上慢缓修加行者所有作意)、有功用运转作意(谓即于此勇猛精进、无有慢缓修加行者所有作意)、自然运转作意(得作意时、正入已入根本定时、修现观时、正得已得阿汉时)。思择作意(毗钵舍那品作意)、内摄作意(奢摩他品)。淨障作意(弃捨诸漏,永害麤重)、依止成办所行清淨作意(依离一切麤重之身,虽行一切所缘境界,而诸烦恼不复现行)、他所建立作意(谓诸声闻所有作意;要从他音、乃能于内如理作意故)、内增上取作意(谓诸独觉及诸菩萨所有作意;以不从师而觉悟故)、广大作意(谓诸菩萨为善了知生死过失出离方便,发弘誓愿趣大菩提所有作意)、遍行作意(谓佛世尊现见一切无障碍智相应作意,若诸菩萨汶于三乘及五明处——通达声闻、缘觉,及五明处内明、因明、工巧明、医方明、声明这五明方便善巧所有作意)。

此中由胜解思择作意故,淨修智见。由寂静作意故,生长轻安。由一分具分修作意故,于诸盖中心得解脱。由无间殷重作意故,于诸结中心得解脱。又由无间作意故,终不徒然而捨身命。
由殷重作意故,速证通慧。

我保持中立。我没说它对,也没说它错。没支持它,也没反对它。这是高明!
佛法不能当作世间的学问来研究,它必须单刀直入的切入不生不灭的清净自性,这样才受益。世间法为什么不究竟?世间法,只要你立一个点,它就有左右,你很清楚的,这个意识心,它是很强烈的对立的。
世间人就像打乒乓球一样,右边打过来,左边刮过去;右边打过来,左边就拍回去,他就是互杀,叫做比赛,世间法很残酷,意识心就是这样子。当你定位某一个时间、某一个空间、某一个背景的时候,你落入是,或者是非,你就是像在打乒乓球一样,没完没了!

什么是佛法?佛法是连那个乒乓球的桌子都没有、连那个拍子都没有、连那个乒乓球都没有,因为他没有定位。一定位,比赛就要残酷了!意识心就是定位,意识心就是把自己定位,我!一定位起来,我就有我所拥有,你的就是你的,有我就开始自私自利。我什么都对,你什么都不对!人我是非还是不断。所以说:世间人着于五欲六尘而有轮回;修行人着于知见而继续轮回。修行人最怕什么?最怕自己说自己很有修行,这个是很可怕的!为什么?这个也是落入知见,[我很有修!]那就表示你的修行停顿了!为什么?你满足现况啊、你贡高我慢啊、你自以为是啊!

所以,为什么禅宗讲:二六时中,不倚一物?这是什么道理?就是二六时中,心性都是独立存在的,不可以靠任何东西;靠任何东西就是能所不断、烦恼不断,我相、人相、众生相,一切相破不了的!所以,佛法它要直接受益,也就是不能有敌对。为什么六祖讲:不思善,不思恶,就这么时,是明上座本来的面目?参参看!意思就是:不能落入意识型态的对立。

理虽是无生,事相不可避免。所以,一切五伦纲常,都必需如法、如律、如佛所说,恭敬的礼节仍然不可避免。因此我们不要说,我们很有修行,就不敬佛、不敬法、不敬僧,不可以这样子。我们受戒完,或者在家居士,我们本来就应该对长老、或者对三宝佛、法、僧,行五体投地礼,这是咱们佛弟子最基本的礼数。

这个定力怎么下手呢?观一切法空,心如如不动,定力就出现。我们之所以没有定力,就是观不空,碰到人家讲一句好话,我们会很欢喜;碰到人家讲一句逆耳的,我们会很烦恼,正因为我们不了解顺境、逆境都是空。

古来高僧大德给我们一句很大的勉励的话:能经过暴风雨摧残,而能屹立不摇的,才是一棵真正的树!意思就是说:一棵大树要经过风吹雨打,而仍然屹立不摇,这才能称为一棵树。我们今天修行也是这样子的,亲近了善知识,学佛以后,我们在生活当中,一定会碰到很多的逆境;一定会碰到很多的苦恼,不管是金钱、儿女,或者是感情,我们一定会碰到,这是生命必修的课题。当我们碰到的时候,我们对三宝的坚固信心,仍然屹立不摇;对我们的般若智慧,深信我们将来可以成佛,也是屹立不摇;对求法坚固的道心,仍然屹立不摇,这个人才是真正的佛弟子,成就是易如反掌,因为你有坚固的道心。

叫你走捷径,就是念佛。要断一切的无明烦恼,很困难,所以,我们求阿弥陀佛加被,我们自己有这样往生极乐世界坚定的信心,对阿弥陀佛有信心,所以,自力、他力。因此,念这一句佛号,是方便,也是究竟。所以,自古以来,都劝大家要念佛。

读书学典:《论语.颜渊》12.13 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

▲听讼:听取诉讼以判定案件。《集说》:“讼者,人有所争而讼之公也。听谓受而决之也。”《正义》:“讼谓以财货相告者。狱谓相告以罪名者。”
▲吾犹人也:我同别人一样。《正义》:“言己与人同,但能听讼,不能使无讼也。”
▲必也:一定要找不同的话。
▲使无讼:让没有诉讼。指推行教化,以德化民,让人们都有道德修养。人人守礼,自然就没有诉讼。

■现代翻译:孔子说:“听判诉讼,我同别人一样啊。一定要找不同的话,那就是希望让人们无诉讼啊!”

●三国魏何晏等《论语集解》:包咸曰:与人等。王肃曰:化之在前。

●南朝梁皇侃《论语义疏》:听讼,我所以异于人者,当讼未起而化之使不讼耳。故孙倬云:“夫讼之所生,先明其契,而后讼不起耳。若讼至后察,则不异于凡人也。此言防其本也。”

●宋刑昺《论语注疏》:此章孔子言已至诚也。言听断狱讼之时,备两造,吾亦犹如常人,无以异也。必也,在前以道化之,使无争讼乃善。王弼云:“无讼在于谋始,谋始在于作制。契之不明,讼之所以生也。物有其分,职不相滥,争何由兴?讼之所以起,契之过也。故有德司契而不责於人。”是化之在前也。《大学》云:“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民志。”郑注云:“情犹实也。无实者多虚诞之辞,圣人之听讼与人同耳。必使民无实者不敢尽其辞,大畏其心志,使诚其意,不敢讼。”是记者释夫子无讼之事,意与此注及王弼不同,未知谁是,故具载之。

●宋陈祥道《论语全解》:夫先之以徳礼,辅之以政刑,使有耻且格,而无情者不得尽其辞,此所以无讼也。《易》曰:“君子作事谋始。”《书》曰:“帝徳罔愆而继之,以兹用不犯于有司。”《礼》曰:“礼之教化也,微而继之,以使人远罪,不自知使无讼之谓也。”子路能折狱于已讼之后,而不能化人于未讼之先,故子路之折狱,不及孔子之使无讼也。

●宋朱熹《论语集注》:范氏曰:“听讼者,治其末,塞其流也。正其本,清其源,则无讼矣。”杨氏曰“子路片言可以折狱,而不知以礼逊为国,则未能使民无讼者也。故又记孔子之言,以见圣人不以听讼为难,而以使民无讼为贵。”

●宋张栻《癸巳论语解》:圣人之意不以听讼为能,而以无讼为贵也。夫人之所以至于争讼者,必有所由,而然于其本而正之,则讼可亡也。故教之以孝爱,而悖慢之讼亡矣;教之以礼逊,而倾夺之讼亡矣。凡此皆使之无讼之道也,记语者载此,以承上章,则有以见仲由之道为未也。

●清《四书解义》:此一章书是言治贵崇本也。孔子曰:为治者当图其本。若徒治其末,非上理也,如民有争讼,而为上者审其是非、晰其情伪,吾亦可以及人也。必也,正本清源,有所以感格于先,使民知耻向化,相率而归于无讼乎,然此非有法以驱之也。盖平日道之以徳,齐之以礼,潜消黙夺,若或使之耳,可见为治者不贵有听讼之才,而贵乎无讼之可听。

●清刘宝楠《论语正义》:《大戴礼礼察篇》:“凡人之知,能见已然,不能见将然。礼者,禁将然之前;而法者,禁于已然之后。是故法之用易见,而礼之所为生难知也。若夫庆赏以劝善,刑罚以惩恶,先王执此之正,坚如金石;行此之信,顺如四时;处此之功,无私如天地。尔岂顾不用哉?然如曰礼云礼云,贵绝恶于未萌,而起敬于微眇,使人日徙善远罪,而不自知也。孔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此之谓也。”《潜夫论》曰:“上圣故不务治民事,而务治民心。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务厚其情而明则务义,民亲爱则无相害伤之意,动思义则无奸邪之心。若夫此者,非律之所使也,非威刑之所强也,此乃教化之所致。”无讼由于德教,此最是难能,正如胜残去杀,必俟百年。王者必世而后仁,皆须以岁年,非可一朝能者,故只言“必也”以期之。

●钱穆《论语新解》:由于德教化之在前,故可使民无讼。

●南怀瑾《论语别裁》:“听讼,吾犹人也。”意思是不要有主观,听原告的话时,自己就站在原告的立场。听被告的话时,自己就站在被告的立场。不要先有成见,要设身处地,客观地来判断是非。“必也,使无讼乎!”因为我们判断是非的人,最主要的目的,是使大家没有纷争,都能心气平和,心安理得,合理的得到解决。

★此章记治贵崇本也。孔子自以明断决狱不足贵,必使无争讼乃可尚。 https://t.cn/RxRVHIh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惊呆了!免费门票无限送,5·1相约襄阳贾洲生态园国际灯光节!!
  • 7个“舅官”轮番劝酒,结果姐夫被劝进班房……
  • 四名年轻人不务正业,竟在人民广场干起这样的勾当……
  • 惊爆!“壹久行”荆州街店开业大酬宾,100元=1000元?
  • 不可思议!襄阳男子吸毒后产生幻觉捅伤5岁儿子....
  • 丢死人!这群襄阳人在这个路口干这种事!
  • 开电脑时小心!勒索病毒肆虐全球,教你这样防范!
  • 热吗?你需要去襄阳这些“避暑圣地”冷静一夏!
  • 油卡、加气卡充多少送多少!襄阳车主有福啦!
  • 真心赞!宝马车主修车苦等俩月,襄阳这家4S店竟提供这种服务......
  • 14日晚,南漳一司机酒后无证驾驶,结果酿成惨祸!
  • 本周五,襄阳人到这些景区有优惠!你会翻谁的牌?
  • 不长记性!襄阳这群人全身都是戏,就服你演技!
  • 反转?!“女大学生飞踹4岁女童”完整视频曝光,看呆网友…
  • 不止代购们要哭了,很多人都会犯错!海关总署最新规定:这5种入境行李将不予放行
  • 无人机拍下襄阳女司机这一幕,她竟拿出手机......
  • 巴厘岛门前出租车和电三轮亲密接触,电三轮被怼翻......
  • 今早,襄阳这条路全线封闭......请绕道!绕道!
  • 你被你的微信好友清理过么?公安部已经发出警告
  • 襄阳小伙儿胆贼大,冒充朋友驾照干这种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