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拙诚是湖南人的根
唐浩明论及“湖南人的精神”认为:
湖湘民风倔犟霸蛮;
湖湘学风笃诚务实。
二者结合,化育出“拙诚”的湖湘文化。

曾国藩则在《湘乡昭忠祠记》中说:
吾乡数君子所以鼓舞群伦,历九州而勘大乱,非拙且诚者之与?
能常葆此拙且诚者,出而济世,入而表里,群才之兴也,不可量矣。

意思是说,湘军能成事,靠的是拙诚。
常保拙诚,必然人才辈出,不可限量。

【24节气说制香—白露】九重木樨香

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三个节气 ,表示孟秋时节的结束和仲秋时节的开始,此时暑气渐消,秋高气爽,丹桂飘香。
桂花是代表秋天的香气,古时称为“木犀、木樨”,向余《异苑图》云:“岩桂一名七里香,生匡庐诸山谷间,八九月开花如枣花,香满岩谷,采花阴干以合香,甚奇。其木坚韧,可作茶品。纹如犀角,故名木犀。

桂花是中国传统十大名花之一,其香清可绝尘,浓香远溢,堪称一绝。尤其是仲秋时节,丛桂怒放,夜静轮圆之际,把酒赏桂,甜香扑鼻,令人神清气爽。宋人邓肃在诗《木犀》中曰:“清风一日来天阙,世上龙涎不敢香”。
现今桂花有四个品种群:四季桂、丹桂、金桂、银桂,入香多用产自广西的金桂,其花色黄,香浓,闻之异常甜美。

我国桂花栽培历史悠久,文献中最早提到桂花是旧战国时期的《山海经·南山经》,谓“招摇之山多桂”。屈原《楚辞·九歌》也载有:“援北斗兮酌桂浆,辛夷车兮结桂旗”。
自汉代至魏晋南北朝时期,桂花已成为名贵花木与上等贡品,唐、宋以来,桂花栽培开始盛行。

唐代文人植桂十分普遍,吟桂为诗蔚然成风。宋之问的《灵隐寺》诗中有“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的著名诗句,故后人亦称桂花为“天香”。唐宋以后,桂花在庭院栽培观赏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元代倪瓒的《桂花》诗中有“桂花留晚色,帘影淡秋光”的诗句,说明了窗前种有桂花的情况。

桂花的民间栽培始于宋代,昌盛于明初,我国历史上的五大桂花产区均在此间形成。
桂花是一种多用途的花,入茶、入药、入食、入香,到处可见桂花的身影,被古人熏入沉香中亦是很平常之事。

南宋朱敦儒的《菩萨蛮 》曾提到夜晚床帐中熏焚“木樨沈”:芭蕉叶上秋风碧。晚来小雨流苏湿。新窨木樨沈,香迟斗帐深。无人同向夕,还是愁成忆。忆昔结同心,鸳鸯何处寻。
木樨沈即沉香与桂花制作的熏香,桂花熏蒸沉香在北宋就开始流行,即用《陈氏香谱》中的记载的“花熏香诀”之法,把沉香与桂花放在一起,密封在甑中,放入蒸锅,上火蒸,让沉香染上桂花的香气。

北宋文人张邦基在《墨庄漫录》卷八“木犀花”条中言:“近人采花蕊以薰蒸诸香”。南宋周紫芝《刘文卿烧木犀沉为作长句》诗言:海南万里水沉树,江南九月木犀花。不知谁作造化手,幻出此等无品差。

《香乘》收录了大大小小八个模拟木樨香的方子, 但大多数已经不能说是模拟,而是写实了,这些方子都采用了将新鲜半开的桂花直接入香,这在整本《香乘》里,是独一无二的鲜花直接入香。

如:“木犀香二”:采木犀未开者,以生蜜拌匀(不可蜜多),实捺入磁器中,地坑埋窨,日久愈佳。取出于乳钵内研,拍成饼子,油单纸裹收,逐旋取烧。采花时不得犯手,剪取为妙。
又有“木犀香三”:日未出时,乘露采取岩桂花含蕊开及三四分者不拘多少,炼蜜候冷拌和,以温润为度,紧入不津磁罐中,以蜡纸密封罐口,掘地深三尺,窨一月,银叶衬烧,花大开者无香。

另有“木犀香(新)”:沉香半两、檀香半两、茅香一两,右为末,以半开桂花十二两,择去花蒂,研成泥,溲作剂,入石臼杵千百下即出,当风阴干,烧之。

北宋张邦基《漫庄墨录》卷八“木犀花”中记载:“山僧以花半开香正浓时,就枝头采撷取之,以女贞树子俗呼冬青者,捣裂其汁,微用拌其花,入有釉磁瓶中,以厚纸幂之”。
此记载与《香乘》收录的“桂花香”也颇为相似:用桂蕊将放者,捣烂去汁,加冬青子,亦捣烂去汁,存渣和桂花合一处作剂,当风处阴干,用玉版蒸,俨是桂香,甚有幽致。
而林洪在《山家清供》记载的方法更为简单,蜂蜜都不用,把桂花在甑中略蒸一下,然后晒干即可当香用:“采花略蒸、曝干作香者,吟边酒里,以古鼎燃之,尤有清意”。

桂花不仅仅可以用来制成蜜丸熏爇,还可以制成香珠,《陈氏香谱》中有一方“孙功莆廉访木犀香珠”,就是把桂花捣烂成泥,搓成香珠,竹签穿孔,制成数珠。《墨娥小录香谱》一卷中,记载的“合木犀香珠器物”云,用木犀(桂花)搭配大黄、檀香、白墡土,可作任意造型的香佩。

在宋代,木犀香珠是夜市上的热卖产品。吴自牧《梦梁录》“夜市”中记载: “夏秋多扑青纱、黄草帐子、挑金纱、异巧香袋儿、木犀香数珠、梧桐数珠、藏香、细扇......”
《墨娥小录香谱》一卷里收录了一款“木樨印香”,即是用来打香篆的香粉,用到的是晒干的干桂花。

“木犀(不拘多少,研一次晒干为末,每用五两)、檀香二两,赤苍脑末四钱、金颜香三钱、麝香一钱半,右为末,和匀作印香烧。”
赤苍脑,《陈氏香谱》云,“锯下杉屑与碎脑相杂者,谓之苍脑”,赤苍脑,即品级、纯度不高,带有杂质的龙脑。

金颜香,《香乘》中对金颜香的考证为:“香类熏陆,其色紫赤,如凝漆,沸起不甚香而有酸气,合沉檩焚之极清婉。《西域传》”;又言,“香出大食及真腊国,其香为树之脂也,色黄而气劲,盖能聚众香。真腊产金颜香:黄、白、黑三色,白者佳。《方舆胜略》”。
清《青烟录》亦补充道,“一统志云,真腊有金颜香,有深黄色者,有黑色者,劈开雪白者为佳,夹砂石者为下。其气能聚众香,番人以之和香涂身。”

根据众资料对其香气的描述,可能得知金颜香为安息香的一种,又根据其产地、品级、音译、颜色判断,香方中金颜香为伊朗安息香,又称拙贝罗香,纯度极高。
此香调和出来味道极其香甜,不仅仅可以用来打香篆,也可以用来熏爇,满室飘香。

好内容分享给你,点击查看 支持多身份移动端内容发布https://t.cn/A6I7kn5K 茶席的布局是一种在有限范围内摆置出一个瞬间的视觉形象。先经过构思确定茶器,然后是茶人与茶器、茶客与茶器的关系如何安排。茶器中壶是主、杯是副,而主题之壶则必须与茶海、茶托等相互呼应,对比来求得主题表现。

茶席铺垫的色调通常奠定了整个茶席的主基调,布置时常用到的有各类桌布如布、丝、绸、缎、葛等,竹草编织垫和布艺垫等;也有取法于自然的材料,如荷叶铺垫、沙石铺垫、落英铺垫等;还有不加铺垫,直接利用特殊台面自身的肌理,如原木台的拙趣、红木台的高贵、大理石台面的纹理。

茶席始于我国唐朝, 大唐盛世,四方来朝, 威仪天下。茶,就在这个历史背景下,由一群出世山林的诗僧与遁世山水间的雅士,开始了对中国茶文化的悟道与升华,从而形成了以 茶礼、茶道、茶艺为特色的中国独有的文化符号。至宋代,茶席不仅置于自然之中,宋人还把一些取型捉意于自然的艺术品设在茶席上,而插花、焚香、挂画与茶一起更被合称为“四艺”,常在各种茶席间出现。而在明代茶艺行家 冯可宾的《茶笺·茶宜》中,更是对品茶提出了十三宜:无事、佳客、 幽坐、吟咏、挥翰、徜徉、睡起、 宿醒、清供、精舍、会心、赏览、文童,其中所说的“清供”、“精舍”,指的即是茶席的摆置。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小伙入职体检因查出艾滋被拒,他起诉医院侵犯隐私,有网友却说…
  • 正能量 !许家印捐资1亿回报母校武科大
  • 沙特记者失踪案持续发酵,或被被沙特特工“肢解”?
  • 风雨不怕!祖国接你回家!滞留日本旅客乘船回国
  • 中国留学生为上学迟到道歉,知道原因后加拿大老师呆坐了半天...
  • 女演员被群演抢劫,光天化日之下竟如此胆大妄为
  • XR发售无人排队 比iPhone XS还要惨淡
  • 乾隆皇帝龙袍拍卖 标价133.8万人民币
  • 南非总统送马云礼物,马云:不如在阿里巴巴卖它
  • 孙红雷艾特杨丞琳并道歉说:收回我说过的关于荣浩眼睛大小的话!
  • 可恶!上海一网约车司机拒绝检查撞警车 被滴滴、美团封禁
  • 两天不睡给2000元?我能让你破产!
  • 安卓之父离职、谷歌解雇48名员工,因他们做了....
  • 财经早餐|时隔五年,中日重启货币互换!
  • 男子郑州街头砍人被击毙| 苹果三星巨额罚单|华大基因澄清声明
  • 秦皇岛,直升机坠毁,3人遇难!
  • 苹果三星巨额罚单 苹果故意降低旧手机速度
  • 两部门约谈腾讯:要求坚决清理传播淫秽色情和低俗等内容的微信公众号
  • 央行喊话空头:几年前的教训,应该都记忆犹新吧
  • 官方:足协驳回皇马上诉,维尼修斯无缘周末国家德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