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12月26日晚,零下13摄氏度,拥有世界最大跳台群的涞源国家跳台滑雪训练科研基地,6座跳台身披霞帔,灯光璀璨,如梦似幻。

河北省第三届冰雪运动会在这里开幕,八方宾朋欢聚一堂。涞源,以昂扬姿态向人们发出冰雪的召唤。

紧紧围绕“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目标,近年来,涞源将冰雪产业作为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和促进文、体、旅融合发展的有力抓手,冰雪运动和冰雪经济正成为一张崭新的靓丽名片。

立足地理环境优势

冬季平均气候零下10-15℃,县域内平均海拔800-1200米,山场面积20.33万公顷,主动转型迎来冰雪旅游“暖冬”

涞源县地处北纬39度,位于太行山、燕山、恒山三山交汇处,境内群山起伏,沟谷纵横,被誉为“京西夏都·生态凉城”。

靠山吃山,涞源曾在相对便捷的资源型产业道路上奔跑。

然而,生态环境破坏同时,受钢铁去产能、生态环境治理、大气污染防治等大环境影响,涞源数以百计矿场关闭,财政收入从2013年的14.9亿元跌至2015年不足7.5亿元。选矿、物流、餐饮服务等关联产业也受到巨大冲击,数以千计人员面临失业风险。

2016年,保定获得首届河北省旅发大会承办权。涞源成为承办地之一,恰如春风送暖。

受益于首届省旅发大会,当年涞源入境游客166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4.2亿元,同比增长84.4%,堪称“爆炸式”增长!其中,世界地质公园白石山堪称一骑绝尘。

但是,仅靠一座白石山,仅靠小半年的夏季游,远不足以带动转型升级中的涞源成就更好的明天。

2017年,随着“三亿人上冰雪”申奥口号响彻全国,涞源看到了弥补四季旅游短板的契机。

“经过调研发现,发展冰雪产业,涞源有诸多优势。”涞源县白石山景区管委会主任刘春阳如数家珍,“全县山场面积20.33万公顷,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78座,1500米以上的山峰32座,2000米以上的山峰5座。冬季平均气温在零下10至15摄氏度,县域内平均海拔800至1200米,拥有开展体育训练、发展冰雪产业得天独厚的条件。”

2017年,在涞源县委、县政府大力支持下,七山滑雪场开工建设,累计投资6亿元,耗时208天,造雪面积50万平方米,拥有初、中、高级雪道13条,雪道总长度17千米,成为京西南最大滑雪场。

当年投用后,雪场接待5万人,2018年接待25万人,2019年接近30万人,冰雪产业收入逐渐占到全县旅游总收入的15%以上。

旅游产业“暖冬”,在涞源如花绽放。

“冰雪体育产业不仅拉动了就业与消费,也提供了去产能后安置职工的途径。”七山滑雪场负责人赵勇说,“我们共接纳近200名原矿业职工,占到职工总数的2/3。”

打造冰雪产业“硬实力”

建设国家跳台滑雪训练科研基地,配备世界体量最大风洞,打造世界最大跳台滑雪群,助力冰雪产业向纵深发展

远望涞源国家跳台滑雪训练科研基地,依山而建的跳台滑雪赛道,犹如条条飘带镶嵌在高山之间。

“想不到,涞源地处太行深山,竟然创造了多个冰雪运动的世界之最,真了不起!”省冰运会观摩嘉宾、河北广播电视台发展研究部副主任王雷发出由衷赞叹。

全力打造冰雪产业“硬实力”的涞源,如今是国家冬奥战略的重要支点。

前不久正式交付使用的涞源国家跳台滑雪训练科研基地,是2022北京冬奥会三大国家级冰雪运动训练基地之一,有我国首个自主设计、符合国际标准的世界最大跳台群,结束了跳台滑雪运动员远赴国外训练的历史,为国家队训练科研提供优质场地保障。

这里有创造三项世界第一的BIGAIR单板大跳台;配有世界体量最大、训练功能最完备的跳台滑雪风洞实验室。国家队选手宋祺武,从田径运动员跨项转型为跳台滑雪运动员,接受风洞训练后,刷新了该项目全国纪录。

优越的地理环境,配备强大的硬件支撑,涞源县在冰雪产业发展上越走越顺。

涞源县连续举办两届国际滑雪邀请赛、一届京津冀运动休闲体验季(冰雪季)、京津冀越野滑雪赛等一系列大型赛事活动,初步统计直接参赛运动员约1万人,带动随行人员和旅游者2—3万人次,拉动酒店、农家院、农特产品销售、餐饮业、运输业和景区等服务业增收。

通过完善冰雪产业战略规划,涞源延伸冰雪产业链条,将七山、白石山、华中三家体旅企业打捆宣传抱团发展,带活整个涞源的酒店、餐饮等相关服务业,打好旅游、体育运动、文化、休闲康养等组合拳,促进多产融合,带动县域经济发展。

2020—2021年雪季开始到春节前,涞源县内雪场游客人数增至2017—2018年雪季的3倍,营业额4725万元,是2017—2018年的近4倍。这些亮眼的数字反映出冰雪产业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后劲。

截至目前,涞源体育产业总规模超28.38亿元,增加值达2亿元,从业人数超过2000人,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近3%。

潜力无限前景可期

规划建设两到三个雪场,全力打造世界级冰雪小镇,目标成为京津冀地区第二个冰雪增长极,中国首个雪上运动学院落户助力冰雪产业腾飞

12月27日,紧跟河北省第三届冰雪运动会脚步,保定市第三届冰雪运动会暨冰雪嘉年华在涞源如约启幕。

两个冰运会此起彼伏,是北京冬奥会盛大开幕前的华彩序章,持续点燃着涞源冰雪经济的热度。

“省冰运会在涞源举办,市冰运会在涞源开幕,对提升涞源知名度和美誉度是一次难得机会。特别是围绕筹备省冰运会,我们全力推进工程项目、美化亮化、接待服务等各项工作,全力打造世界级冰雪小镇,涞源的冰雪运动设施和服务保障水平实现了跨越提升。”涞源县委书记陈英民说,“涞源是河北省全域旅游示范县,正在创建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县,冰雪经济腾飞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一环。”

不仅局限于七山,“十四五”期间,涞源县还将规划建设两到三个不同级别不同层次的雪场满足各方的需求,目标就要成为继崇礼之后河北省或者说京津冀地区第二个冰雪增长极,成为全世界人民特别是滑雪爱好者向往的冰雪胜地。

一个更令人振奋的消息是,中国首个雪上运动学院——北京体育大学中国雪上运动学院将在这里拔地而起。

北京体育大学中国雪上运动学院以建设成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雪上运动学院和竞技体育人才培养基地为目标,将充分利用涞源国家跳台滑雪训练科研基地优势资源,创新雪上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为我国雪上项目运动技术水平迈向世界一流提供坚实支撑。

“中国首个雪上运动学院落户涞源,不仅对冰雪运动和冰雪产业发展提质增速注入强大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更对涞源县域经济发展产生巨大促进作用和深远影响。”陈英民说。

可以预见,继河北省首届旅发大会、北京冬奥后,涞源冰雪产业发展的第三场春风,又将吹起。

“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七山脚下,十个大字分外醒目。

编者按:
2021年是济南高新区成立三十周年,也是加快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年。
三十而立正当年,风华正茂是“高新”。
这一年,我们看到,济南高新区通过抓改革、求突破,区域发展呈现“新活力”;通过抓招商、建体系,产业发展彰显“新动力”;通过健全工作机制、优化审批服务、加大土地供给、强化资金保障,重点项目建设蓄势“新潜力”。

这一年,我们看到,济南高新区深入贯彻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聚焦“迈进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发展目标,全力践行“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使命,全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高新盘点,来看——2021媒体眼中的高新区。

1月2日,新华社新闻客户端发布题为“山东自贸试验区济南片区实现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e站通’”的新闻,点赞山东自贸试验区济南片区可实现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可以实现“e站通”全程网办做法。

2月1日,大众日报以“济南高新区:大步迈向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为强省会建设注入蓬勃动能”为题刊发文章,文章指出:“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济南高新区建区30周年。30年来,济南高新区规划面积从15.9平方公里发展到318平方公里,从信息产业一枝独秀到七大产业蓄势待发,从功能单一的产业园区到产城融合新高地。今年,高新区将按照济南市委十一届十二次全会提出的“七个新跨越”和“十个新突破”目标,奋力打造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对外开放新高地,大步迈向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为新时代现代化强省会建设注入蓬勃动能。”

3月2日,科技日报刊发题为“解码济南高新区的“空天雄心”——将基建办到天上去,布局卫星全产业链”的新闻,文章指出:山东产研院的太空布局,是济南高新区发力空天信息产业的一个侧面。在此之外,全国首个实用化量子卫星、全球首个小型可移动量子卫星地面站等众多重量级项目都体现着济南高新区的空天雄心。而以这些为代表的种种突破,最终让济南市决策者下定决心在空天信息产业上做出更大动作。

3月3日,人民日报以“不忘来时路 开启新征程 济南高新区砥砺奋进三十年”为题刊发文章,文章指出:“千亿级产业聚集,量子科技产业化加速推进、全球人力资本产业中心建设全面布局、高新区体制机制改革持续推进,一项项令人瞩目的成就,贯穿起济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30年的发展变迁,也折射出济南高新区30年来科学决策、奋勇开拓、改革创新的实践与探索。如今,而立之年的济南高新区,已经踏上新征程,将发挥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三牛精神”,稳步推进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建设,奋力打造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和对外开放新高地。”

3月8日,《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发布题为”优化创新生态 集聚创新要素 激发创新活力 济南高新区:以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文章,文章指出:济南高新区持续优生态、汇要素、抓招引、强创新,围绕产业链打造创新链,积极开展“补链强链”行动、促进产业链创新链融通发展。一项项科技创新成果落地开花,转换成澎湃的产业动能,使济南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成色更高,实力更强,底气更足。

5月28日,新华社、人民网等以“高新区用好智慧监管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为题刊发文章,文章指出:“作为改革开放科技创新的前沿阵地,济南高新区的市场主体逐年激增。在2020年全市营商环境考核中,济南高新区6个指标全市第一,济南高新区管委会荣获全市营商环境工作‘优秀单位’称号。”

5月30日,大众日报发布题为“数百家激光装备企业在济南抱团发展,产业集聚效应逐渐凸显 一束激光,穿珠成链”的新闻,文章指出:高速增长的激光装备产业是济南的最大优势,通过建链、补链、强链、延链,济南的激光产业不断做大做强。济南将力争实现2022年激光装备产业营业收入翻一番,到2025年达到500亿元,打响“济南国际激光谷”的品牌。

6月21日,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发布题为”济南高新区构建大健康产业超级生态”的新闻,文章指出:如今,国家综合性新药研发大平台、国家创新药物孵化基地、山东省互联网医保大健康平台、山东大生命科学工程产业技术研究院等一批生物医药领域国家和省市重点项目相继落地济南高新区,有力推动了济南高新区生物医药的快速发展。

7月30日,大众网发布消息,——济南高新区开心麻花剧场8月12日正式启幕。据悉,济南高新区开心麻花剧场位于济南高新区旅游路与舜华南路交叉口,是济南高新区文化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剧场面积1700平方米,可容纳600位观众,将在2021-2022年演出季将为市民们献上60余场演出。开心麻花以济南为基地开展更加全面的业务深耕和拓展,深度覆盖山东和河南两省的演出市场,并通过年度原创大戏影响和辐射全国,实现演出、创作、运营、文旅融合的全方位发展。”

10月28日,科技日报以“巧做产业加减法 济南高新区向绿色要动力”为题刊发文章,文章指出:“济南高新区斩获“生态环保”考核一等奖,不断探索绿色发展路径,面对机遇与挑战,济南高新区将加大绿色技术供给、培育构建绿色产业体系、完善绿色创新体系建设、提升节能减排和资源利用效率、打造绿色循环发展生态;济南高新区的长期目标是建设成为引领科技创新、经济发展与绿色生态深度融合、协调发展的示范区。”

11月17日,全市重点项目观摩评议活动走进济南高新区,高新区的五个项目——代表国内领先的吉利最先进的智慧新能源整车项目;代表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发展的新能源电传动装备智能化产业项目;聚焦算力、算法、算数三大领域,打造成全球算力产业新高地中国算谷产业园(一期)项目;抢占量子科技国际竞争和未来发展的制高点的量子信息产业基地项目;产业规模过千亿的大数据产业聚集区和创新研发高地国家大数据产业示范基地项目,在活动中亮相。

当天,济南日报以“新动能集群发展 新业态加速崛起 新技术强力赋能 济南高新区奋力在践行黄河重大国家战略中走在前”为题刊发文章,文章指出:“新时代黄河大合唱,高新奏响最强音。今年以来,济南高新区深入践行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积极发挥高新区、自贸试验区、综保区“三区叠加”优势,以创新为引领,以项目为支撑,加快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2021年,高新区承担省、市重点项目116个,总投资2298.5亿元,项目数和投资额均在全市前列,呈现新动能集群发展、新业态加速崛起、新技术强力赋能的特点,为辖区产业发展积聚澎湃‘新动力’。”

11月19日,中国网播出《中国3分钟 济南高新区:点亮创新的炬火》,节目在海外引起广泛关注,中国网在报道中指出:“济南高新区作为全国首批国家级高新区之一,破土发芽,茁壮成长。由此,这座以泉水著称的城市,增加了‘科技’’创新’等新名片。这个黄河沿岸的创新新高地,正在着力提高开放水平,期待与更多国家和地区分享经验、交流合作,让创新的炬火照亮更多地方。”

12月18日央视新闻联播播出新闻《黄河流域协同科技创新大会在济南举行》介绍了黄河流域协同科技创新大会开幕式现场盛况。中央新闻联播在报道中指出:“黄河流域协同科技创新大会在济南举行,大会重点围绕沙漠化土地治理,水资源高效利用等突出问题,先后征集到71项重大产业技术需求,15项企业技术需求,43项可转化成果及多个飞地园区等异地孵化项目。”

12月18日,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以“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沿黄国家高新区发布共同宣言”为题刊发文章,文章指出:“在践行黄河国家发展战略的行动中,国家高新区将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率先扛起践行黄河国家发展战略的大旗。在黄河流域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论上,‘沿黄国家高新区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共同宣言’发布,沿黄九省区国家高新区将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贡献’高新力量’”

12月18日大众日报以“与高新区共成长”科技产业领军人物奖项发布为题刊发文章,文章指出:“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济南高新区获批建设30周年。30年风雨兼程,30年砥砺前行,高新人奋勇拼搏,跑出一条产业立区、产业强区的高质量发展之路,片区诞生一大批优秀企业,更有一大批优秀科技工作者为科技创新和高新区的发展作出突出贡献。在日前举行的黄河流域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论坛上,“与高新区共成长”济南高新区科技产业领军人物大奖在论坛期间揭晓,共有30位优秀企业家及科研工作者获得殊荣。”

#三农资讯#成都绘就超大城市农业农村现代化新画卷

新都区新繁街道汪家村,近年来盘活农村闲置资源,探索了乡村旅游新形态——共享庭院,共享经济。

  近日,全国首批创建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名单出炉,成都市蒲江县上榜。按照要求,示范区将打造成为生产轻简智能高效、产业体系健全发达、经营主体集中活跃、产品绿色安全高质的标杆,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
  蒲江县创建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是成都市全面构建城乡融合格局,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成都市把握“大城市带大农村”特征,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等重大机遇,努力探索超大城市农业农村现代化之路。
  “十四五”开局之年,成都市紧扣“高质量发展攻坚年”主题,扎实推动“三农”工作。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497.97亿元,同比增长6.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965元,同比增长11.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5%,为加快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构筑坚实“三农”基础。
  □文弦(图片由成都市农业农村局提供)

建圈强链成德眉资打造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典范
  今年9月,首届天府国际种业博览会在位于成都邛崃市的天府现代种业园举行,国内外种业领军专家学者、企业家围绕育种创新、生物技术等内容开展高端对话。
  作为西南地区目前唯一的国家级种业园区,天府现代种业园聚力打造10万平方米高品质种业科创空间,建成国家品种测试西南分中心等国省级重大功能平台,打造集科技研发、双创孵化、博览交易为一体的种业经济新高地。
  近年来,成都市以现代农业园区为载体,聚焦产业链条强链、补链、延链,加大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各层级农业园区培育建设力度,培育壮大特色农业产业集群,进一步稳固农业基础,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目前,全市已建成国家、省、市、县四级现代农业园区93个。
  在产业前端,成都市聚焦科技创新,加快建设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共建国家(成都)农业科技中心;在产业中端,突出粮食、蔬菜、水果等主导产业,招引中化集团等世界500强企业,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328.39万亩;在产业后端,突出农产品加工物流提升价值链,建设16个农产品精深加工物流园区(基地),构建以“天府源”品牌为核心的品牌体系。
  成都市推进农业现代化并非单打独斗。今年9月,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印发《成德眉资都市现代高效特色农业示范区总体规划》,提出构建协同体系、升级产业体系、建设“米袋子、菜篮子”供应体系、打造千亿级区域特色产业集群等24项重点任务。
  为确保相关措施落地落实,成德眉资将建立跨区域协同推进工作机制,编制农业农村区域空间规划“一张图”,打造成渝乃至国内城市群地区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典范。

价值转化走出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新路径
  走进崇州市白头镇大雨村“鲜道·幸福里”,丛丛翠竹、幽幽林盘尽收眼底,造型别致的帐篷餐厅环绕湖畔。夜幕降临,桨声灯影、欢歌热舞的场景令人流连忘返。
  大雨村几年前还是个无人问津的小村落。2020年,村里成立乡村旅游合作社,依托川西林盘自然生态美学人文价值,打造“鲜道·幸福里”农商文旅综合体,将餐饮与音乐融合,创建音乐咖吧、音浪火锅、灯光音乐秀、乐享悦舍民宿等特色消费场景,迅速成为网红打卡地。
  近年来,成都市将川西林盘作为乡村生态价值转化的重要载体,探索公园城市的乡村表达,初步形成以绿道为纽带,川西林盘、精品民宿等相互支撑的旅游目的地,“十三五”末乡村旅游总收入较“十二五”末增长294%,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新路径基本形成。
  按照规划,到2022年底前全市将完成规划建设保护修复1000个川西林盘、重点打造100个高品质精品林盘的目标任务,展现“岷江水润、茂林修竹、美田弥望、蜀风雅韵”的动人图景。截至目前,全市启动保护修复川西林盘795个,建成健身休闲步道4965公里,“四川郫都林盘农耕文化系统”成功申报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接下来,成都将进一步突出“农”的生态赋能、“商”的价值逻辑、“文”的品质浸润、“旅”的聚人引流、“体”的品牌集聚作用,升级打造一批功能复合多元的绿道型、山水型、郊野型、人文型、街区型、产业型消费空间,营造创新引领的机会场景、交互耦合的生产场景、多元体验的生活场景和诗意栖居的生态场景。

联城带乡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成效显著
  城乡融合发展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然趋势。作为拥有超过2000万人口的超大城市,成都农业农村发展鲜明的特征是“大城市带大农村”。
  今年2月,《四川成都西部片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实施方案》正式印发。成都市聚焦试验区五大改革任务,以“十大基础工程”为抓手,全面深化各项改革配套集成,加快完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全方位制度供给。
  今年以来,成都市强化改革赋能,扎实做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制定推进乡村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开展合并村集体经济融合发展试点、加强“美丽四川·宜居乡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强基层供销社建设4个专项工作方案,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成果进一步巩固,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率达到73%。特别是在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方面取得明显成效,目前,全市6977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完成登记赋码,集体经济收入超过100万元的村(社区)达710个。
  同时,严格落实“四个不摘”和五年过渡期要求,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筑牢返贫致贫防线。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以86个脱贫村为重点,确定172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和提升村(其中省级17个、市级100个、县级55个),支持参与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等项目;实施乡村人才培育集聚工程,开展乡村工匠、文化传承、乡村旅游等专业技术人才引进培育行动;建立社会资本投入农业农村支持保障机制,健全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形成乡村振兴多元投入格局。
  践行新理念,奋进新征程。如今,在广袤的天府大地上,一幅“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https://t.cn/A6xF0KyG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快讯# 【软银将暂停在华新投资】 8月11日晚,软银中国资本声明称,对于日本软银集团在中国的投资策略我们不予置评,软银中国资本将一如既往地致力于在中国投资优
  • 2021风能大会交流纪要 2021年10月18日-20日,2021北京国际风能大会暨展览会(CWP 2021)在北京新国展召开。北京国际风能大会暨展览会自20
  • 2月28日,农历二月初六,星期五! 在这里,每天60秒读懂世界! 1、北京市政府:当前湖北地区人员一律不得返京 其他地区人员返京后需进行居家或集中医学观察1
  • 久不更新的微博。忽略[伴我同行] 最近的天气,每天5°的下降速度,比过山车还要刺激,又下雨,冷啊[下雨] 夏天与冬天的过渡,只有一天之差,[织][织]奥力给[神
  • 【土木工程学院2022年推免硕士学位研究生名单】 生而逢盛世 青春当有为, 被推免的优秀学子已站在新的起点线前, 也希望各位小南瓜, 以梦为马 继续朝着梦想奔赴
  • 专访李兰迪:走出校园剧,在《舍我其谁》里与自己“和解” |新生代“小花”文 | 阿Po当李兰迪作为萌新记者程了,在电视荧幕里和男孩子谈恋爱的时候,不少观众都会感
  • #每日一善[超话]#☀️#每日一善# ☘️#阳光信用# 知行善、学行善、比行善,社会将更加美好 献出力,让世界充满爱 日行一善事,快乐每一天 付出是一件让人
  • #邓伦[超话]##邓伦# dl#邓伦1021生日快乐# dl 邓伦 时间过得可真快啊,转眼间已经喜欢你四年了,却是第一次陪你过生日,以前是因为没有手机但一直都喜
  • 去程7个小时,回程5个小时 给一直坐安全座椅的兜点赞,很乖 21个月的兜变化非常快 话说的很溜,也会表达自己 更让人惊讶的是,竟然学会了调皮 本来早就会唱的小兔
  • #西安疫情# 【#甘肃张掖通报阳性夫妻轨迹#:#西安新增阳性病例曾游览张掖丹霞#】根据陕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0月17日11时《告知函》通报,西安市在旅游人员中
  • #文轩[超话]# [馋嘴][馋嘴]#文轩世界第一初恋# 大家都还在吗[泪][泪] 我们要一起努力啊!!!!!! 冲!!!!! ❗️❗️❗️❗️❗️❗️ 1.倒
  • 日本花王泡泡染发剂,增加新颜色到现货啦!热门色号都有哦,在家里就能轻松操作,天然植物染发非常温和,泡沫质感让染发就像洗头一样,操作方便!53元一盒,两盒减5元!
  • 在我们的文化中,人们常常讲到因果。当人们提到因果时,往往会把果报说得非常可怕。在民间我们听说过这样一个顺口溜:“见万般自作还自受,地狱受苦怨何人。莫道因果无人见
  • 【兔子的美好生活】掐指一算又到北京供暖前雾霾天气,南方也是一天晴一天霾。八九月天空真是好看,十月就很少见到蓝天了。以前油画院去太行山写生都是大雾天气,颜色只有黑
  • ✨我和人民邮电出版社旗下数艺设合作的公开课来啦 ! 经过一段时间的闭关修炼,我们终于要见面了 10月27日晚20:00 为各位画友们带来鱼花精灵少女头像分享课!
  • 《龙徽和阳阳真爱无敌》(1) 看过一篇文章,标题是《真爱无敌:自由相爱的大熊猫更有可能生育宝宝》。原文发表在《自然-通讯》杂志上(网上有文章简介)。 作者观
  • #西安石油大学[超话]##油缘心理# 【如何增强与不确定性共存的能力】 面对不断变化的疫情,需要我们增强与不确定性共存的能力: 1.照顾好自己(这是优先级最高
  • 今天(严谨一点 昨天)也是快乐的一天! 跟眼睛比我大了的罗曼一起吃了个创意中餐 同样是椰子 为什么这个汤底好喝椰子鸡就这么难吃 服务员还送了我们小黄鸭棒棒糖 买
  • 带话题视频被限流 我删了。过后补上。 各种撸倒还好 我很克制 对“力”的精准度 所以没什么茧子 不会用手掌去借上半身的发力点。主要是划船机 现在手掌划得还痛呢
  • 164、曾经以为遇到会是陪伴余生的人,后来却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擦肩而过,相忘于江湖。 如果说爱情是人世间最美的情感,相思大概就是五味杂陈的情愫,每每谈及相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