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儿去河边给养的荷花缸里找点鹅卵石。看到那些鹅卵石被河水冲刷圆润的样子,还有一些刚被水冲刷分裂开才要开始变圆润的石子不禁感叹:
这水和石本是自然界中最柔软和最坚硬的两种存在,两种极端之力却是相互缠绵生息共存。看似顽烈的东西它最终的模样居然是水来决定,到底是得顺从于这温婉细腻的清流。

是否任何事都抵不过温柔之力,温柔从不是软弱妥协,想来它应该是极高智慧的力量。

由此可见,判断一件事物的脾性,不应武断,给些时间,一切便自见分晓了。

如此做,便不是佛教徒。

宗萨钦哲 仁波切

如同我机舱座伴一般,当话匣子打开,非佛教徒也许会不经意地问道:“如何才是佛教徒?”这是一个最不容易回答的问题。

如果问者真正有兴趣,那么完整的回答就不能在晚餐的闲聊中完成,而太过概括性的答案又会导致误解。假设你要给他们正确的回答,那么答案就会直指佛教二千五百年传统的基础。

如果一个人接受下列四项真理,他就是佛教徒:一切和合事物皆无常;一切情绪皆苦;一切事物皆无自性;涅槃超越概念。
这四句话佛陀宣说的话,称为“四法印”。“印”在此处意指确定真实性之印记。虽然一般认为这四法印包含了佛教的一切。

但在绝大多数的状况下,这种回答通常会冲淡了兴头,无法引起更多的趣味。话题也就转变,而结束了这个题目。
四法印的意旨,原本就是要让人直接了解,而非隐喻或神秘性的。它不应该像餐后幸运饼干里的字条一样,看看就算了。

然而法印也不是教令或圣诫。稍作思维,也许大家就能看出来,其中没有任何道德性或仪式性的内容,也没有提到善或恶的行为。它们是根据智慧而来的世俗真理,而佛教徒最关注的就是智慧。道德和伦理是次要的,偶尔抽一两口烟或一点点风流,不表示你就不能成为佛教徒。

但这并不是说我们就被容许去做邪恶或不道德的事,广泛地说,智慧来自佛教徒所谓具有“正见”的心,但一个人甚至不需要自认为是佛教徒,就能具有正见。究竟而言,是这个“见”决定了我们的动机和行为。也就是“见”,在佛教的道路上指引我们。如果我们能在四法印之上再发展善行,会让我们成为更好的佛教徒。

但什么令你不是佛教徒呢?如果你认为,并非一切和合或造作的事物都是无常,你认为有某些基本的元素或概念是恒常的,那么你就不是佛教徒。

如果你不能接受一切情绪都是痛苦的,如果你相信实在有某些情绪是纯然愉悦的,那么你就不是佛教徒。如果你不能接受一切现象都是如幻而性空的,如果你相信有某些事物确实本具自性而存在,那么你就不是佛教徒。

如果你认为证悟存在于时间、空间及能力的场域之内,那么你就不是佛教徒。

嗡嘛呢叭咪吽

#为什么会莫名感到孤独# 开始独居的第一年,曾有朋友告诫我,一个人在家几乎可以做任何事情,但最好不要在下午4点左右独自入眠,否则你将在黄昏之际醒来,躺在床上听见窗外孩子们的玩耍声,楼下老人的聊天声,看着夕阳一点点落尽,继而感觉无比孤独。

在诸多深刻的情感反应中,孤独并不是最特别的一种。事实上,它在生命之初就已经与我们相伴,当父母把婴儿从怀中放到一旁,他/她会第一次体会到孤独的感觉。之后随着缓慢与他人建立联结,结成各种社会关系,物理意义上“缺乏陪伴”带来的孤独感可能会逐渐消退,但精神上无所依凭的感受却会出现在一生中的各个阶段,比如骤然失去具有意义的人,各种原因导致社会关系重大变动,都会让人在悲伤之余感到孤独。

不仅如此,即使是那些身处关系中的人也会感受到孤独。《庄子·则阳》中曾写到一种叫作“陆沉”的状态,即“自埋于民,自藏于畔⋯⋯方且与世违而心不屑与之俱”,比喻人虽然在人群中,却不愿与周围的人相互融合,好像沉入陆地一般。这或许是对“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最古老的描述之一,因为自觉不被理解,或是说出的话得不到预期回应,期待落空后的孤独感往往更为强烈。更多时候,它还会来自带有缺陷的亲密关系,身处这种境遇中的人会觉得无法与身边的人进行情感或观念上的沟通,从而带来“同床异梦”的不适体验。

现代社会中,孤独也是最早被观察到的时代症候。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孤独”一词成为社会研究者和文学家们使用的高频词,并被不断诗化、浪漫化和标签化,以致如今人们提到大都会中相互隔绝的个体,脑中总会出现爱德华·霍珀的那些经典画作:一间房、一扇窗、一盏灯、一个失神的人。也是从这时开始,孤独不再属于“老而无子”“幼而无父”的社会边缘群体,而是成了属于全社会大众的日常经验。

人们也开始思考孤独带来的麻烦。从个体意义上说,孤独感会缓慢损害个人身心健康,世界不同地区的跟踪调查都表明,它对大脑、心脏和免疫系统都有不同程度的损伤,降低预期寿命,由孤独带来的情感空白还会加大陷入不良生活方式的风险;而在更广泛的层面,孤独还可能诱发更严重的社会问题。比如政治理论家汉娜·阿伦特就认为,孤独正是极权统治的根基。孤独切断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在孤独中,人们丧失了体验其他事物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而这样的个体,更容易被极权的强制性逻辑和集体激情所吸引。

不幸的是,如今我们或许正处于人类有史以来最孤独的时代。英国经济学者诺瑞纳·赫兹在2020年的作品《孤独世纪》中指出,早在疫情前,孤独已经成为21世纪的代名词。在美国,每五个人中有三个人觉得孤独;在英国,每八个人中就有一个感到自己没有任何可依靠的朋友;在日本,有老年人为了缓解社会孤立感,不惜选择犯罪入狱。

为什么当代社会的孤独有增无减?精神分析学家弗罗姆·瑞茨曼认为,孤独作为一种主观的情绪感受,实际来自于人们“拥有的联结”与“渴望的联结”之间的差异,换句话说,也许不仅是因为我们拥有的更少,也是因为我们渴望的更多了。

比如,全世界连接在一起的社交媒体究竟是孤独的成因,还是孤独的结果?过往的研究者认为,数字化的社交关系有时会让我们有人陪伴,却无须付出友谊,因此会带来更彻底的孤独。如果说个体的人际网络原本可以分为内中外三层,最能影响人们联结感的主要是最内侧的亲密层,社交媒体则将中层和外层的弱关系通通拉进了我们的日常范畴,产生一种“被陪伴”的幻觉。当这种幻觉被打破时,就更容易产生身处“人群”中却倍感孤独的感觉。

《孤独传》的作者费伊·邦德·艾伯蒂则发现,线上社交分享确实会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人们的孤独感,唯一的问题在于,我们是否拥有相应程度的线下关系——“当社交媒体是一个人与这个世界之间唯一的沟通方式,孤独的现象就会更常见。”

2020年后,疫情进一步加重了线下联结的缺失,面对面互动的减少,使孤独成为伴随新冠而来的“时代瘟疫”。2022年3月,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简报称,新冠大流行的第一年,全球焦虑和抑郁的发病率大幅增加了25%,在那些社交互动受到限制的地区,心理健康恶化情况也更加严重。

同时,经由互联网实时传播,比过去更密集的新闻事件也可能加重个体的孤独感。在极短时间内发酵的全民话题和日趋极化的网络发声,有时会引发自我怀疑和对群体的不信任感,从而产生强烈的孤独情绪。更严重的是,这类观点讨论还会带来个人与线下社会支持之间的撕裂,因此有人选择不与家人、朋友和伴侣讨论新闻和社会事件,以此规避意见分歧,这又带来了新的不被理解的感受。

不过,最感孤独的时候,往往也是最需要我们主动建立联结的时刻。无论是世卫组织还是阿伦特,面对孤独给出的第一个建议都是重建社群联结。在新冠时代,我们不仅需要努力巩固原有的亲密关系,和最亲近的家人、朋友保持哪怕每周一次的会面和通信,也可以通过与熟人以外的人交往来重建对社群的信任。比如加入某个线上社区,对楼下的邻居问好,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孤独感。

孤独本质上是自省,或者说是自我凝视的结果。日本汉学家斯波六郎认为,孤独感是“自己的想法无法与他人相通,感觉到只有自己被遗弃后,自己看着自己时,生发出的一种心境”。因此,避免孤独——如果你愿意的话——可行方法之一是停止自我凝视。很多空巢老人在描述自己的孤独时,都会说一切是从孩子离家的时候开始,孩子的离开不仅带走了陪伴,也使他们丧失了一部分生活的意义,而后者带来的孤独感更为强烈。因此也有心理学家建议,挑战孤独的第一步是主动释放善意,试着像一个怀抱孩子的母亲那样去爱和关注某个人、某件事,个人的孤独感也会随之减轻

最后,自我凝视有时也可以成为自我关怀的契机。精神分析学家提出,人之所以能够忍受孤独,得益于童年时获得了父母的积极照料,他们最终会将这种照料内化成自我关爱和自我陪伴,将孤独时期视为一段无人干扰,完全属于自我的时光。这就是变“消极孤独”为“积极独处”的第一步——就像伊丽莎白·毕肖普在49岁那年写给朋友的一封信里提到的那样——“我一直梦想成为一名灯塔看守人,绝对孤独,没有人打扰我读书,或只是坐在那儿,虽然这样的梦想在16岁左右被严厉驳回,但它总在我心里盘旋⋯⋯我认为每个人都应该经历孤独,或者至少经历一段时间⋯⋯也许它是一种经常性的需要。”

《为什么我会莫名感到孤独?》 文 | 魏倩

(本文源自三联数字刊2022年第16期)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上海豆瓣租房[超话]# 精品公寓 押一付一拎包入住上海闵行区漕宝路1⃣️6⃣️2⃣️5⃣️号文创园,拎包入住优点:509m有9⃣️号线星中路地铁口,大门口很多
  • 之后在我们Rococo鼻整形医院做了三个项目:鼻头采用肋软骨、鼻梁从膨体更换为硅胶、又下拉了鼻翼缘!鼻梁采用了膨体做过一次隆鼻!
  • 但是要注意的是,每个阶段都要体现出自己与所报考岗位的能力匹配度,比如报考的是宣传部门,在大学经历中则可以着重阐述自己曾经参与过校外联部或者文艺部门的工作,锻炼了
  • 又进入了另一个倒计时的时间,心中虽然有巨大的喜悦,其中也裹挟着我对家乡对北京的留恋不舍以及对家人对好友的牵挂……疫情之下,我连去见好友几面的计划都不敢设想…就怕
  • 晴空,桂香是最浓烈的,气味好像也被高温油炸过,似一种不油腻的美,不过这样的描述也过于粗鲁;阴暗时,桂花是低沉的,不是味道,而是花瓣,在无风无雨的情况下,簌簌掉
  • 姜力生发反馈[强]客户用了四个月的效果我的姜力不贵 你只需坚持[强] 我是小庆,有头发和头皮问题随时可以联系咨询。大家好,我是小庆,专注代理姜力品牌,6年养发护
  • 小黄条拿来兑鲜奶好好喝,就是丝滑拿铁无疑了~[鼓掌]爱喝茶的也可以试试冷萃乌龙茶液和红茶液,茶香四溢别有一番滋味,开启元气每一天#办公室咖啡# | #冷萃咖啡#
  • 晚晚经常晒和富豪老公林翰出游的日常,两人常常天南地北的游玩,每次两人出游都是非常的恩爱,近日晚晚晒了和老公去山西玩的视频,视频里两人吃火锅逛石窟和寺庙,每到一个
  • 我服了我服了我服了这么大背刺好吧确实大少爷就不想让秘密一直隐瞒,被秘密压抑了这么多年,还算间接背了两条人命好吧好吧好吧好吧好吧我自己圆行吗[失望]吗的为什么那么
  • 感谢老天对我的恩情感谢帮助我的人,忘记那些使我不开心的人吧,新的项目新的开始,李宁已经退仓,植物医生蕉内使我成长往后曙光属于每个善良的人加油,生活中有我的老妹一
  • [哇][哇] 存于何水晶作品画面中的温柔意境,优美柔畅,表达着艺术源于生活,这就是何水晶教给我们的最重要的知识。因为人是鲜活的、有灵魂的生命体,他(她)不是木
  • 随着于贞的歌声慢慢响起,我们与她在音乐与旋律中,奔袭深深处的自由~同时,她还将于11月11日19:00-19:30 空降单曲《遗书》评论区,欢迎大家准时守候,等
  • 运动方面,我们要选择慢跑、有氧操、骑行、游泳之类的方法来提升身体的热量输出,才能促进体脂率的下降,让你更快瘦下来,腰围赘肉也会慢慢消失。与此同时,你可以保持隔天
  • 导演的镜头用的也很巧妙,少商说话时,她为前景特写,起飞兄弟只是背景人形牌,一句“要笑笑出来便是”后,背景阿飞毫不迟疑地就笑了,惹来将军皱眉责备……阿起的“少主公
  • 给大家摆一下,在女更衣室换衣服,听她和另外一个小姐姐聊天(她们实际年纪差不多大)然后听到她调侃另外一位:“我跟你肚子有区别,最大的区别就是你有妊娠纹,但是我没有
  • 所以好好响应新的政策相信国家,更重要的是自觉戴好口罩,做核酸[感冒]请记住你这一生的第一使命,就是让自己幸福!请你向死而生,因为只有你知道这一切终将会失去的时候
  • 超文艺的古风文案:1、原文:一生只爱一人古风文:既许一人以偏爱,愿尽余生之慷慨2、原文:我们结婚吧古风文:愿有岁月可回首,且以深情共白头3、原文:我等你古风文:
  • 作者在后记中说,因为疫情原因,现在许多学生不能正常去学校,所以这个圆满的故事也算是个安慰。一些优点:外壳有夜灯功能和单独开关,充电时即可开灯,在夜晚温柔的梦幻灯
  • 20220818浙江卫视818#浙江卫视818晚会官宣蔡徐坤# (五)舞台直播官摄 ▪️直播官摄 浙江卫视818盛典() 浙江卫视() 易车() August
  • 这并不是因为这个故事不够好,恰恰相反,这是因为这个故事好到很冷酷也很残酷,我为了保持住我自己,保持住我作为一个普通人的可悲的心灵之锚,我就必须从这样的故事里脱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