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一对门卫老夫妻三次“劝学”改变了这位女大学生的一生……



 

据光明网报道:

光明网官方帐号

这两天,来自宁夏银川的女教师刘爱琴克服重重困难,终于找到了20年来一直念念不忘的一对苏州老夫妻,那是她这么多年念念不忘的恩人。原来,在她18岁孤身来江苏苏州求学时,因多种原因曾经三次萌生退学的念头,在校园里做保安和保洁工作的一对老夫妻在她最孤独无助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无微不至地温暖了这位女大学生的心,让她得以顺利毕业。

因多次搬家,刘爱琴和老人失去了联系。近日,她终于在媒体和警方的帮助下找到了这对老人,昨晚,接受紫牛新闻记者采访时她说:“如果当时没有爷爷奶奶的帮助,一次次把我从逆境中拉了出来,也许就没有现在的我……”

紫牛新闻记者 顾秋萍

一劝

18岁女生离家数千里求学 三次萌生退学念头

12月13日晚上10点多,紫牛新闻记者联系上刚结束一天忙碌工作的刘爱琴。刘爱琴2001年就读于苏州科技学院(现为苏州科技大学)中文系,2005年毕业后回到家乡,现在是宁夏当地一所高校的老师。

刘爱琴告诉记者,她当时的异地求学之路并不顺利,第一次离开小县城孤身一人来到2000公里以外的城市上大学,非常不适应,多种原因让她三次萌发了退学念头。“上大一的时候,刚去苏州这个陌生的城市,人生地不熟,感觉一下子离家那么远,后悔没有报一个离家近的学校。”孤独无助的刘爱琴没能调整好自己,再加上当时家庭也挺困难,各方面都不适应的她想放弃,准备退学。

一天中午,写好退学申请的刘爱琴准备去系里找辅导员审批,在楼道里遇到了门卫爷爷。

“爷爷问我有什么事情,我告诉他是找辅导员,想退学,爷爷一听我要退学就有点着急,劝慰我,他感觉有点说不动我,就说‘要不让奶奶跟你说说’,就把我带到他们门卫室里,他们跟我聊了好久,我就没有那么难受了,没有那么想退学了。”刘爱琴说。

再劝

为省钱天天啃馒头 门卫老夫妻嘘寒问暖伸援手

刘爱琴口中的爷爷和奶奶就是当时在教学楼里偶遇的门卫爷爷吴士良和他的老伴沈雪英。这对和善的老夫妻在她最无助想放弃的时候,不断鼓励开导她。刘爱琴回忆,过了一段时间,又因为课程有些跟不上,她再次萌生退学念头,“我的基础比较差,尤其英语课,有点跟不上,又有点想退学。”

刘爱琴表示,当时她年龄比较小,性格偏内向,身边没有一个贴心的朋友,遇到事情也没有人可以交流排解,就又想放弃,于是再次找辅导员准备退学。“我刚要去找老师,在楼里又碰到奶奶了,她又开导了我好久。说刚开学大家都是一样的,慢慢调整一段时间就好了。”听了老人的耐心劝慰,刘爱琴觉得不能再轻言放弃,调整心态迎接挑战,慢慢也就打消退学的念头了。

刘爱琴也坦言,中间还有一次因为军训,想过退学,也是爷爷奶奶的劝慰把她拉了回来。

因为家庭贫困,刘爱琴为了省钱经常只吃馒头,吴士良夫妇看到了非常心疼,隔三差五做了可口的饭菜把刘爱琴叫去“开小灶”。“奶奶在宿舍楼打扫卫生,打扫完就在门口等我放学,拉我过去一起吃饭。”

刚开始,刘爱琴有点不好意思,沈雪英就对她说,不用客气,都是自家烧的,随便吃。“奶奶还跟我聊天,问我读书读得怎么样,跟同学关系怎么样,特别关心我,真的就像自己的亲人一样。”慢慢地,刘爱琴就没有那种拘束感了,跟老夫妻俩走得很近,“奶奶经常做了好吃的,叫我过去吃点。”

大二、大三的暑假,刘爱琴为了省路费都没有回家,留在苏州做家教赚些生活费。“因为放暑假,爷爷奶奶回西山老家了,他们还带着我回家过周末。”老夫妻俩做了一桌好菜招待她,吴老儿媳还带她去镇上买了新裙子和鞋子。“婶婶(吴老儿媳)帮我买了条粉色的裙子,现在还在我老家呢!我也舍不得穿,有重要的事情才会穿,因为这不仅是一条裙子,更是浓厚的情谊,我一直珍藏着。”

重逢

搬家不慎遗失地址 多次苦寻恩人终于再相见

大学毕业后,刘爱琴回到宁夏银川,成为一名大学老师,心存感激的她一直与吴老夫妻保持着书信往来。后来因为几次搬家,刘爱琴不小心弄丢了吴老家的地址,一时心急如焚。

“2008年,我回过苏州,回母校想找爷爷奶奶,但他们都已经退休了,然后打电话到镇里、村里找,但一直找不着,那时我就特别失望,也很失落。”刘爱琴介绍,回来之后,她多次联系寻找苏州这对热心老夫妻,但都没有找到。

“每次想起那些往事的时候就很难受,就想再找找爷爷奶奶,不知道这辈子能否完成心愿。”今年12月初,刘爱琴抱着试试看的心理,联系了苏州当地媒体寻求帮助。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苏州媒体和警方的助力下,刘爱琴终于找到了她日思夜想的爷爷奶奶,一桩尘封了20年的感人故事才得以被外人知晓。

12月13日傍晚,紫牛新闻记者来到位于苏州市吴中区金庭镇东蔡村的吴士良老人的家里。89岁的吴老身体不太好,躺在床上,对于20年前他热心伸援手帮助小刘的事情已记不清。89岁的老伴沈雪英身体还很健朗,不时进屋照看,给吴老塞好被子。

时隔20年,沈奶奶对于以前的事一时也没想起来,但与刘爱琴视频通话时一下就认出来了,“是小刘那姑娘,她一个人跑这么远来上大学挺不容易的。”沈奶奶告诉紫牛新闻记者,当时看小姑娘离家很远,独自一人求学很艰辛,刚开始不适应、想退学,就给她开导了几次,鼓励她读下去。看小刘为了省钱整天吃馒头很心疼,“吃馒头怎么能有营养?我就烧了菜叫她过来一起吃。这没什么的,不要放在心上。”

她说

“会将这份温暖和爱心 努力延续、传递下去”

“找到爷爷奶奶我特别激动,特别高兴!”刘爱琴告诉紫牛新闻记者,那天晚上通过视频看到久违的恩人非常激动,“奶奶其实变化不大,她一直感觉挺年轻的,爷爷变化还是挺大的,爷爷当时挺精干,看着挺精神,但那天看到爷爷已经记不清以前的事情了,心里还是特别难受。”

吴老的儿子吴建军表示,刘爱琴比他的儿子大不了几岁,当时父母觉得她和自己孙子孙女一样有亲切感,就多关注、帮助了些。“我公公婆婆那时在学校也是临时工,每个月工资很少,但他们都很热心,在小刘三次想退学的时候鼓励她,生活上给予帮助。”儿媳沈云妹说道。看到刘爱琴如今事业有成、儿女双全,沈奶奶一家都非常欣慰。“她有两个宝宝,可爱得很!”视频里,沈雪英看到围着刘爱琴的两个孩子,也乐开了花。“有空带着孩子一起来苏州玩,我们全家都欢迎你!”沈奶奶开心地说。

刘爱琴告诉记者,以前上大学的时候,回家经常和父母讲苏州爷爷奶奶帮助她的事,父母也心存感激,一直想当面感谢。她准备明年暑假,带着父母一起来苏州探望吴老一家。“爷爷奶奶年纪也大了,时光不容我们再等了,以前条件不允许,现在交通发达了,生活条件也好了一点,我会尽可能多去看看他们,表达自己的感谢之情。”

“得到爷爷奶奶的帮助,改变了我的一生,要是当时没有爷爷奶奶的鼓励帮助,我都不知道,是不是还在上大学。这份情谊我永远心存感激。”刘爱琴表示,现在作为教书育人的人民教师,她也一直践行、延续着这份爱。“爷爷奶奶当年给我传递的这份温暖与爱心,我会努力延续,传递给我的学生。”她表示,每次遇到学生有困难时,就想到爷爷奶奶当时对她的一些帮助,“不管是精神上还是物质上的帮助,我都一直记着,我会在我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去帮我的学生。”

视频时,刘爱琴也对吴老先生夫妇说道:“你们给我们传递的这份爱心,我会继续传承下去。”

来源: 扬子晚报

老金:这么件小事,看得老金眼泪哗哗!希望爱不但能传递,而且会辐射!!!

苏州一对门卫老夫妻三次“劝学”改变了这位女大学生的一生……



 

据光明网报道:

光明网官方帐号

这两天,来自宁夏银川的女教师刘爱琴克服重重困难,终于找到了20年来一直念念不忘的一对苏州老夫妻,那是她这么多年念念不忘的恩人。原来,在她18岁孤身来江苏苏州求学时,因多种原因曾经三次萌生退学的念头,在校园里做保安和保洁工作的一对老夫妻在她最孤独无助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无微不至地温暖了这位女大学生的心,让她得以顺利毕业。

因多次搬家,刘爱琴和老人失去了联系。近日,她终于在媒体和警方的帮助下找到了这对老人,昨晚,接受紫牛新闻记者采访时她说:“如果当时没有爷爷奶奶的帮助,一次次把我从逆境中拉了出来,也许就没有现在的我……”

紫牛新闻记者 顾秋萍

一劝

18岁女生离家数千里求学 三次萌生退学念头

12月13日晚上10点多,紫牛新闻记者联系上刚结束一天忙碌工作的刘爱琴。刘爱琴2001年就读于苏州科技学院(现为苏州科技大学)中文系,2005年毕业后回到家乡,现在是宁夏当地一所高校的老师。

刘爱琴告诉记者,她当时的异地求学之路并不顺利,第一次离开小县城孤身一人来到2000公里以外的城市上大学,非常不适应,多种原因让她三次萌发了退学念头。“上大一的时候,刚去苏州这个陌生的城市,人生地不熟,感觉一下子离家那么远,后悔没有报一个离家近的学校。”孤独无助的刘爱琴没能调整好自己,再加上当时家庭也挺困难,各方面都不适应的她想放弃,准备退学。

一天中午,写好退学申请的刘爱琴准备去系里找辅导员审批,在楼道里遇到了门卫爷爷。

“爷爷问我有什么事情,我告诉他是找辅导员,想退学,爷爷一听我要退学就有点着急,劝慰我,他感觉有点说不动我,就说‘要不让奶奶跟你说说’,就把我带到他们门卫室里,他们跟我聊了好久,我就没有那么难受了,没有那么想退学了。”刘爱琴说。

再劝

为省钱天天啃馒头 门卫老夫妻嘘寒问暖伸援手

刘爱琴口中的爷爷和奶奶就是当时在教学楼里偶遇的门卫爷爷吴士良和他的老伴沈雪英。这对和善的老夫妻在她最无助想放弃的时候,不断鼓励开导她。刘爱琴回忆,过了一段时间,又因为课程有些跟不上,她再次萌生退学念头,“我的基础比较差,尤其英语课,有点跟不上,又有点想退学。”

刘爱琴表示,当时她年龄比较小,性格偏内向,身边没有一个贴心的朋友,遇到事情也没有人可以交流排解,就又想放弃,于是再次找辅导员准备退学。“我刚要去找老师,在楼里又碰到奶奶了,她又开导了我好久。说刚开学大家都是一样的,慢慢调整一段时间就好了。”听了老人的耐心劝慰,刘爱琴觉得不能再轻言放弃,调整心态迎接挑战,慢慢也就打消退学的念头了。

刘爱琴也坦言,中间还有一次因为军训,想过退学,也是爷爷奶奶的劝慰把她拉了回来。

因为家庭贫困,刘爱琴为了省钱经常只吃馒头,吴士良夫妇看到了非常心疼,隔三差五做了可口的饭菜把刘爱琴叫去“开小灶”。“奶奶在宿舍楼打扫卫生,打扫完就在门口等我放学,拉我过去一起吃饭。”

刚开始,刘爱琴有点不好意思,沈雪英就对她说,不用客气,都是自家烧的,随便吃。“奶奶还跟我聊天,问我读书读得怎么样,跟同学关系怎么样,特别关心我,真的就像自己的亲人一样。”慢慢地,刘爱琴就没有那种拘束感了,跟老夫妻俩走得很近,“奶奶经常做了好吃的,叫我过去吃点。”

大二、大三的暑假,刘爱琴为了省路费都没有回家,留在苏州做家教赚些生活费。“因为放暑假,爷爷奶奶回西山老家了,他们还带着我回家过周末。”老夫妻俩做了一桌好菜招待她,吴老儿媳还带她去镇上买了新裙子和鞋子。“婶婶(吴老儿媳)帮我买了条粉色的裙子,现在还在我老家呢!我也舍不得穿,有重要的事情才会穿,因为这不仅是一条裙子,更是浓厚的情谊,我一直珍藏着。”

重逢

搬家不慎遗失地址 多次苦寻恩人终于再相见

大学毕业后,刘爱琴回到宁夏银川,成为一名大学老师,心存感激的她一直与吴老夫妻保持着书信往来。后来因为几次搬家,刘爱琴不小心弄丢了吴老家的地址,一时心急如焚。

“2008年,我回过苏州,回母校想找爷爷奶奶,但他们都已经退休了,然后打电话到镇里、村里找,但一直找不着,那时我就特别失望,也很失落。”刘爱琴介绍,回来之后,她多次联系寻找苏州这对热心老夫妻,但都没有找到。

“每次想起那些往事的时候就很难受,就想再找找爷爷奶奶,不知道这辈子能否完成心愿。”今年12月初,刘爱琴抱着试试看的心理,联系了苏州当地媒体寻求帮助。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苏州媒体和警方的助力下,刘爱琴终于找到了她日思夜想的爷爷奶奶,一桩尘封了20年的感人故事才得以被外人知晓。

12月13日傍晚,紫牛新闻记者来到位于苏州市吴中区金庭镇东蔡村的吴士良老人的家里。89岁的吴老身体不太好,躺在床上,对于20年前他热心伸援手帮助小刘的事情已记不清。89岁的老伴沈雪英身体还很健朗,不时进屋照看,给吴老塞好被子。

时隔20年,沈奶奶对于以前的事一时也没想起来,但与刘爱琴视频通话时一下就认出来了,“是小刘那姑娘,她一个人跑这么远来上大学挺不容易的。”沈奶奶告诉紫牛新闻记者,当时看小姑娘离家很远,独自一人求学很艰辛,刚开始不适应、想退学,就给她开导了几次,鼓励她读下去。看小刘为了省钱整天吃馒头很心疼,“吃馒头怎么能有营养?我就烧了菜叫她过来一起吃。这没什么的,不要放在心上。”

她说

“会将这份温暖和爱心 努力延续、传递下去”

“找到爷爷奶奶我特别激动,特别高兴!”刘爱琴告诉紫牛新闻记者,那天晚上通过视频看到久违的恩人非常激动,“奶奶其实变化不大,她一直感觉挺年轻的,爷爷变化还是挺大的,爷爷当时挺精干,看着挺精神,但那天看到爷爷已经记不清以前的事情了,心里还是特别难受。”

吴老的儿子吴建军表示,刘爱琴比他的儿子大不了几岁,当时父母觉得她和自己孙子孙女一样有亲切感,就多关注、帮助了些。“我公公婆婆那时在学校也是临时工,每个月工资很少,但他们都很热心,在小刘三次想退学的时候鼓励她,生活上给予帮助。”儿媳沈云妹说道。看到刘爱琴如今事业有成、儿女双全,沈奶奶一家都非常欣慰。“她有两个宝宝,可爱得很!”视频里,沈雪英看到围着刘爱琴的两个孩子,也乐开了花。“有空带着孩子一起来苏州玩,我们全家都欢迎你!”沈奶奶开心地说。

刘爱琴告诉记者,以前上大学的时候,回家经常和父母讲苏州爷爷奶奶帮助她的事,父母也心存感激,一直想当面感谢。她准备明年暑假,带着父母一起来苏州探望吴老一家。“爷爷奶奶年纪也大了,时光不容我们再等了,以前条件不允许,现在交通发达了,生活条件也好了一点,我会尽可能多去看看他们,表达自己的感谢之情。”

“得到爷爷奶奶的帮助,改变了我的一生,要是当时没有爷爷奶奶的鼓励帮助,我都不知道,是不是还在上大学。这份情谊我永远心存感激。”刘爱琴表示,现在作为教书育人的人民教师,她也一直践行、延续着这份爱。“爷爷奶奶当年给我传递的这份温暖与爱心,我会努力延续,传递给我的学生。”她表示,每次遇到学生有困难时,就想到爷爷奶奶当时对她的一些帮助,“不管是精神上还是物质上的帮助,我都一直记着,我会在我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去帮我的学生。”

视频时,刘爱琴也对吴老先生夫妇说道:“你们给我们传递的这份爱心,我会继续传承下去。”

来源: 扬子晚报

老金:这么件小事,看得老金眼泪哗哗!希望爱不但能传递,而且会辐射!!!

“螃蟹的腿”,进化成了“蝴蝶的翅膀”?科学家还真找到了证据

如果我说,苍蝇、蜜蜂这样的昆虫纲动物,最初都是由螃蟹、龙虾所属的甲壳类动物演化来的,你会相信吗?

外形差异巨大的“近亲”

乍听之下觉得奇怪,但是想一想又觉得非常合理。二者同属于节肢动物门,其中很多其他纲的动物,都被一些人误认为是昆虫,比如蝎子、蜘蛛都是蛛形纲动物、潮虫属于甲壳纲,都像其他虫子一样让人感到恶心。当然,今天我们说到的不是这几种动物,而是节肢动物门的另一个分支——甲壳类动物。

事实证明,这些甲壳类动物确实和昆虫们有些“血缘关系”。最新的研究表明,今天遍及世界各个角落、数量极其庞大的昆虫家族,正是由甲壳类生物演化来的。

目前科学家们普遍认为,地球上最早的昆虫出现于大约4.8亿年前,是从生活在水里的甲壳类生物演化的。它们首先逐渐离开了海洋,尝试在陆地上生活,并且享受到了陆地所带来的好处,长期定居下来。

在大约8000万年后,随着越来越多的生物开始向陆地发展,陆地生态系统越来越复杂,昆虫的祖先们不得不一跃而起,飞上了天空。考虑到翼龙所在的恐龙时代开启于大约2.25亿年前,鸟类是由恐龙演化而来,以及哺乳动物出现于大约2亿年前,那么昆虫的的确确是地球上最早的飞行动物,比其他任何飞行动物存在于地球上的时间都长了至少一倍。

那么问题来了:第一只飞行的昆虫是如何飞上天空的呢?它的翅膀又是从何而来的呢?

甲壳类动物的腿?

数百年来,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科学家们。我们都知道,物种的进化源自于基因突变加自然筛选,而基因突变又是不定向的。在长达一个世纪的时间里,很多人都把昆虫的翅膀出现归因于随机的新组织结构所产生的。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人相信:昆虫的翅膀是从甲壳类动物已有的组织结构中变化而来的。

最开始,人们把关注的重点放到了鳃上,因为鳃既有关节也有肌肉,符合翅膀的要求。更重要的是,有些甲壳类动物在幼年的时候,鳃的外形也和昆虫翅膀非常相像。

而最近的研究表明,昆虫翅膀的来源可能并非是鳃,而是腿。奇怪了,翅膀看似都在昆虫后背上,腿都在身体下方,为何科学家会有这样的想法呢?有两项研究给出了证据。

第一项研究来自于对一种名叫Parhyale hawaiensis的虾的研究,通过基因敲除技术,研究人员发现了其体内有类似于昆虫翅膀的基因网络,而这段基因控制的正是它的甲壳和最靠近身体的腿部。这意味着甲壳类动物的腿就有可能从体壁挤出来,最终演化为翅膀。

同样的,第二项研究也采用了基因敲除技术,对果蝇等昆虫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昆虫的三对足,和甲壳类动物的前三对足几乎完美匹配。也就是说,在从甲壳类动物演化到昆虫的过程中,前三对足没有任何变化。

那么问题来了:第四对足去哪了呢?

遗失的双腿

来自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的分子生物学家Heather Bruce为了探究这个问题的答案,翻阅了大量的资料。在发表于1893年的一篇论文中,作者指出昆虫的这一对足已经融入到体壁中,甚至有的在胚胎时期就融合在一起了。

她并不满足于这个答案,并且继续查阅资料。在一篇发表于20世纪80年代的论文中,她似乎找到了想要的答案。论文中提出了一个新鲜的观点:这两条腿不仅融进了体壁,而且腿上的叶片慢慢移动到了背部,形成了昆虫的翅膀。

Bruce对这个说法很感兴趣,马上和她的同事们利用基因组和胚胎的数据进行验证。结果发现,论文所说的完全正确:首先,近端腿的叶片会融入体壁,然后最近的部分会逐渐向上移动,一直到背部,最终变成了翅膀。

这两项由不同的研究团队发表于《自然生态学与进化》上的论文,虽然在有些方面存在分歧,但在昆虫翅膀的来源方面达成了一致。在阅读了这两篇论文后,相关领域的专家评论说:“关于腿部和翅膀的基因的互补性观点,让这两个团队在回答关于甲壳类动物转变为有翅膀的昆虫的一些关键问题时形成共识。他们认可昆虫的侧体壁与Parhyale虾近端腿来源相同的说法,也认可甲壳类动物腿部融入体壁后形成了翅膀的理论。 ”

分歧

当然,双方也不是在所有问题上都高度一致。

第一项研究中的科学家认为,昆虫的翅膀进化采用的是双重起源的模式。也就是说,他们认为不仅仅是融入体壁的腿,连体壁也参与到了翅膀的形成过程。

而对于第二组研究人员来说,他们认为在形成翅膀的过程中,基本上只有那两条腿的参与。两条腿先是融入到体壁内,然后再从背后挤出来,形成翅膀。

不管怎么说,至少在昆虫翅膀来自于甲壳类动物腿部的说法,双方达成了共识。

多年以来,人们一直以为昆虫的翅膀是新演化出来的身体部分,并且因此而感到非常有趣。事实证明,没有什么是全新的,通过基因组的比较我们已经知道,这些昆虫的翅膀也只不过是从已有的身体部位演化来的,只不过这个来源仍然还有些不清楚的地方。

好在通过基因组的研究,这些谜题正在一点点被破解。在本次研究之后,我们也更加意识到节肢动物门里的昆虫和甲壳类动物之间,竟然有如此密切的关系。通过现今世界上的甲壳类动物及其身体上的各个部位,我们可以更好地去研究它们和昆虫的历史。

不管怎么说,我们已经越来越接近真实答案了。在大约4亿年前,地球上第一只飞行动物是如何上天的,已经变得越来越清晰。尽管我们在这件事发生的4亿年后才出现,但我们已经接近看到事情的真相了。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摩登兄弟[超话]##刘宇宁东方风云榜# #刘宇宁感应# 冬天的糖霜,秋天的麦芽糖,夏天的莲子羹,春天的绿豆酥,都甜不过你的笑 摩登兄弟刘宇宁 刘宇宁不用看日月
  • #张哲瀚# 张哲瀚科班出身,出道至今已经10年而立之年,他的努力和坚持终于被看到出演《烈火英雄》的时候,有一场戏非常危险烟和火焰离他太近了但为了呈现电影效果他没
  • #青春三下乡##美丽的莲花诗坛[超话]#[思想与味道]思想,是人类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经过我们的询问了解,影视城内清末民初建筑风格的建筑是为了再现老枣庄的人文
  • #歌舞完蛋[超话]#超话官方已经出来声明了,有些东西大家就别再带任何第三家大名上广场了,他们是粘上甩都甩不掉,有任何人脉消息,也别去作过多的猜测了,也别下场对线
  • #青海旅游##青海旅游##青海旅游##青海旅游#「旅行是另一种生活生活是一场旅行‍♂️行进的脚步永不停歇的捡拾生命的美好与苍砣‍♀️让旅行多了生活的意义让生活多
  • 整场我都没有听到过所谓的死亡跟唱,大家都小心翼翼不去打扰他的演出,跟唱也是试探性的小声唱,只有确认他想大家唱的时候声音才会大起来。这次演唱会,特别想夸一夸IKU
  • 2,合盛硅业:(总市值:940亿)我国硅基新材料行业中业务链最完整,生产规模最大的企业之一;工业硅产能在国内排名第一;有机硅产能排名第三。4,硅宝科技:(总市值
  • 相机参数合集女生超实用拍照参数大家好呀[哇R]盒子又来和小伙伴们分享笔记了哟~小伙伴们是不是在摄影拍照的时候,经常会觉得自己拍出来的照片️不好看,很苦恼[可怜R
  • 后来补课了篮球,中韩梦之队,极速挑战(那一季期期看,还记得反转的小鲜肉组合,但真的不知道他是张哲瀚,他真的从我的世界那样子错过了)越是考古越是发现,虽然自己比他
  • #记一件有意义的小事# 北京之行,最大的特色,不是去了北大红楼,不是逛了北京胡同,不是去吃了中国个体第一家的饭馆,不是在故宫的外围、北京的内环兜兜转转……而是今
  • 土星在水瓶座曜升的原因也在于此了,这是一种高段位的规范#占星##区块链##觉醒##文笛解人类图# 跳个「预言家」、从人类图和占星师的角度看「Bitcoin比特币
  • 也就没然后了,朋友圈也是时而时而点个赞。我到现在都记得小时候隔壁饭店养了一只狗勾,就在门前的一个地方拴着(地形复杂 不详细说了 这不是重点)从那么小一点点眼睁睁
  • 省政府办公厅和各市热线管理机构要按照“权威准确、标准统一、实时更新、共建共享”的原则,建立健全省、市12345热线知识库和分中心专业知识库,规范信息数据录入标准
  • 糖包玻璃渣的剧情且不论(算了,我承认如果有二部的话是糖)故事发展走向的跌宕性以及Amicus等一众人物的性格心理塑造生动性都十分到位,而且星际向+文明集合体发展
  • #近日杂记#P1⃣️:记录在阳光下拥有人生历史最长腿的时刻[二哈] 还有MM手机下“努力 吃瓜”的我们哈哈哈[中国赞]P2⃣️:早早地就约好了考完试当天我们一定
  • #张哲瀚唱支山歌给党听# zzh#张哲瀚正能量# 真的太喜欢这样鲜活灵动的你[心][互粉]如果你有缘刷到这条信息,又和我一样专注爱小哲,想养养hao以后更大力度
  • 想狠用力地记住你每个鲜活的样子。在舞台上舞动时用力的指尖,跳到兴头上有劲的拳头,跳布鲁斯r&b时候随意扭动的腰肢,响指打节拍时有同样韵律的脚步,情到深处
  • 当古君和后池说,世间皆有佛法,不是你心有所愿就一定能实现,命运比你想象得更残酷,还是趁早和清穆断了情,平安喜乐的活着吧!当古君和后池说,世间皆有佛法,不是你心有
  • 我的脸上写着我想吃披萨吗??
  • 尽管各家面馆都有大排面、咸菜肉丝面卖,但只有“大肠面”三个字,无论在写字楼林立的西区,还是在市井里弄曲里拐弯的东区,都有小小面馆以最醒目的大号字体挂在店门前招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