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智慧:说话的方式,决定人生的运势

1、内方外圆,随机应变
内者,进说辞也。揵者,揵所谋也。
欲说者务隐度,计事者务循顺。
阴虑可否,明言得失,以御其志。
——《鬼谷子》

想要说服别人,就不要直来直去,这样只会伤人。学会委婉劝谏,既不伤害彼此,也能达成目标。一个人要讲原则,但是也要懂得灵活。
古人常说:忠言逆耳利于行。但是为什么忠言一定要逆耳呢?邹忌讽齐王纳谏,只是讲了一个故事,就让齐威王开开心心地广开言路。
曾国藩说:劝人不可指其过,需先美其长。人都是喜欢听好话,不喜欢听坏话。我们内心要让别人变好,这是内方;但是未必要直来直去,通过伤人面子的说话方式,这是外圆。

2、说话有道,不可任口
故口者,机关也,所以关闭情意;
耳目者,心之佐助也,所以窥间见奸邪。
——《鬼谷子》

常言道:“守口不密,泄尽真机。”曾国藩也讲:“说话不可任口,行事不可任心。”会说话的人,总是懂得倾听、善于思考。将目视、耳听、心思,三者融会贯通。

为人处世,要学会拒绝一些毫无意义的争论。不让情绪受到外界的影响,智慧才能丰盈起来。即使具有雄辩之才,也同样应当谨言慎行。如果说出来的话没有任何意义,那就没必要去说;如果说出来的话会伤害别人,那就一定不要说。
出口之言,要能够做到有理有据,从而在与人交流的过程中无往不利。

3、说话有方,不逞口舌之利
平言者,决而干勇。
——《鬼谷子》

“平言”,就是不“抬杠”。不逞一时的口舌之利,不做毫无意义的争论。世间的言语之争,争的无非是嘴上痛快。无论胜负都劳心劳力,并没有半点实际意义,甚至可能给自己平添麻烦。
《道德经》有言:“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保持身心愉悦的秘诀,就是不要跟人“抬杠”。“抬杠”分出个是非对错,又能决定得了什么呢?双方各执一词,谁也说服不了谁,白费一番嘴上功夫。很多时候,沉默才是最有力的反击。

事实胜于雄辩,公道自在人心。而鬼谷子的智慧告诉我们,唯有言语平实的人,才能拥有真正的决心和勇气。他们懂得用最平实的语言,表达最实际的态度。既不必夸张,又无需争辩。以质朴的语言增强说话的分量,而不是通过诡辩达到言语胜人的目的。从而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更多有意义的事情上去。

4、口可以食,不可以言
古人有言曰:
“口可以食,不可以言。”
言者,有讳忌也。
众口烁金,言有曲故也。
——《鬼谷子》

古人云:“口可以用来吃饭,却不能胡乱说话。”一说话,就容易犯忌讳。“众口铄金”,是由于言辞之间难免因为偏见而歪曲事实。
口可以食,不可以言。这句话现在被翻译成:饭可以乱吃,话不可以乱讲。
恶语伤人六月寒,一个人随便说一句话,可能是无心之言,但是可能会非常严重地伤害他人。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舆论的压力,足以在精神上压垮任何人。舌上有龙泉,杀人不见血。能少说就少说,能不说就不说。管住自己的嘴,就是积德。

5、两年学说话,一生学闭嘴
人言者,动也。
己默者,静也,因其言,听其辞。
——《鬼谷子》

聪明人保持缄默,愚笨的人滔滔不绝。
每个人都希望被别人理解,懂得倾听别人,才是最有效的沟通手段。
听懂了别人在说什么,自己才能一语中的,切中要害,把握主导,让人心服。
青蛙叫个不停,没人理会;公鸡一叫大家就都起床了。
讲话不在多,切中要害才最重要。

6、事以密成,语以泄败
言而当,知也。
默而当,亦知也。
——《鬼谷子》

学会说话是一门学问,学会沉默更是一种修养。
一上来就把话说尽、把事做绝的人,直接暴露了他的层次。知人不评人、看破不说破,才是高情商的表现。
常听人说:“饭可以乱吃,话不能乱说。”有些话,自己心里清楚就好,不必拿出来对别人说。

《韩非子》有言:“事以密成,语以泄败。”说话太直,难免多说多错,容易给自己惹上麻烦。

俗话说得好:“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讲话要注意分寸,把有益的话放出来,得罪人的话就关进肚子里。
做人最忌讳交浅言深,话到嘴边留一半,既是保护自己,也是尊重别人。相视一笑、点到即止,才能让彼此都感到舒服。

7、说话讲究对象,话不投机半句多
与智者言,依于博;与拙者言,依于辩;
与辩者言,依于要;与贵者言,依于势;
与富者言,依于高;与贫者言,依于利;
与贱者言,依于谦;与勇者言,依于敢;
与愚者言,依于锐;此其术也,而人常反之。
——《鬼谷子》

与智慧者谈话,要以渊博为原则;与笨拙者说话,要以强辩为原则;与善辩的人谈话,要以简要为原则;与高贵的人谈话,要以气势为原则;与富人谈话,要以高屋建瓴为原则;与穷人谈话,要以利害为原则;与卑贱者谈话,要以谦恭为原则;与勇敢的人谈话,要以果敢为原则;与上进者谈话,要以锐意进取为原则;这些都是与人谈话的原则,然而不少人却常常背道而驰。
说话之道并不是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他要求一个人能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说话有智慧,说活有技巧,说话是一门高深的艺术,要纯熟完满地说话,不易做到,但只要注意说话场所和说话对象,时时注意斟酌字句,借鉴鬼谷子的智慧精华,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多加修炼,这样我们也能成为会说话的人。

8、眼界越是开阔,嘴上越是审慎
口者,心之门户也。
必预审其变化,吉凶大命系焉。
——《鬼谷子》

有格局的人,总会格外审视自己的语言。因为事的吉凶、人的命运,往往都系于言语之间。
不同的眼界和话语,带给对方不同的感受,所获得的回报也会大不相同。荀子曰:“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之言,深于矛戟。”如果你与一个人聊天时感到很舒服,那么对方的情商和见识,肯定远胜于你。这样的人,绝不轻易出口伤人,而是懂得把握语言的尺度。
如何把话说得恰到好处,不得罪人,让人舒服,确实是一门学问。鬼谷子的建议是,嘴巴是宣泄情感的门户,要善用开合之间的转化。把有益的话、动听的话说出来,把有害的话、得罪人的话关在肚子里。必须要说的时候,也要想办法把话说得委婉一些。

眼界越是开阔,嘴上越是审慎。

9、说话有忌,聪明人从不说
辞言有五:
曰病、曰怨、曰忧、曰怒、曰喜。
——《鬼谷子》

病者,说话无精打采,缺乏精气神,做任何事情都没有干劲,没有上进心;怨者,喜欢抱怨,充满负能量,遇事没有主见,不去解决,消极悲观;忧者,多愁善感,情感过于丰富,沉浸在自我世界,让旁人无所适从;怒者,情绪失控,喜怒都形于色,言辞过分;喜者,得意忘形,做事高调,口不择言。

常言道,福从口入,祸从口出。你嘴里的人生,就是你的人生,好好说话,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任何情况都不要口出狂言。想得富贵命,先养富贵嘴。

10、说话有数,换位思考
说者听,必合于情。
——《鬼谷子》

鬼谷子所谓的“合乎情”,就是要合乎听者的情绪。
要是有人单方面地对你吐苦水、发牢骚,丝毫不在意你的感受,这样的人无论说什么只会引起人的反感。说话考虑别人的情绪,懂得换位思考,这是对别人的尊重,也是对自己修养的一种体现。

禅门的十六字心要

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就是禅门的十六字心要,非常典型地反映了禅的特质。

达磨大师《悟性论》:“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教外别传,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就是禅门的十六字心要,非常典型地反映了禅的特质。

1、教外别传

教外别传,意思是在如来言教、传统教派以外的特别的传授。“别传”不是不传,而是“特别的传授”的意思。

禅宗传法,最注重的就是机锋,是心心相映。禅的“机锋”,就是具有智慧之眼的禅门大师,通过独特的言语、动作来勘验学人的见地功夫。禅的机锋,犹如上阵交锋,短兵相接,当机不让,犀利无比。“掣电之机,不劳伫思。”一有思索,就立即错过、落败了。

禅门经常用“箭锋相拄”来表示禅机的迅捷激烈。禅师们非常注意训练门徒的论辩功夫。有两座禅院比邻而居,各有一名小沙弥负责采购。其中的一个每天早上到市场买菜时,总会与另一个碰面。

其中的一个问:“你到哪里去?”另一个回答:“脚到哪里,我到哪里。”

这个小沙弥感到难以回答,就向他的师父求教应对之术。师父说:“明天早晨,你遇见他时,如果他再这样答你,你就问:‘如果没有脚,你到哪里去?’这样你必胜无疑。”

次日清晨,两个小沙弥又相见了。前一个问道:“你到哪里去?”另一个回答:“风到哪里,我到哪里。”这句话又难倒了他,他又向师父求教。师父说:“明天你问他:‘假如没有风,你到哪里?’”

第三天早晨,这两个小沙弥又相遇了。前一个问道:“你到哪里去?”另一个回答:“我到市场去!”这下子,第一个小沙弥彻底傻眼了。

禅门在接引学人时,注重机锋棒喝,所谓“棒如雨点,喝似雷奔”。来果禅师说:“欲修用心之法,必求棒喝加持。……要知毒棒之疼,打落千生重障;猛喝之痛,吼开万劫痴迷。故古云:七尺棒头开正眼,一声喝下息狂心。”又:“香板头上出祖师,大喝声内出菩萨。”“禅堂棒喝,其为母也;见性成佛,其为子也。”(《来果禅师语录》)

当头棒喝是禅宗祖师接化弟子的特殊方式。禅宗认为佛法不可思议,开口即错,动念即乖。在接引学人时,师家为了粉碎学人的迷情,或考验其悟境,或用棒打,或大喝一声,以暗示与启悟对方。相传棒的施用始于唐代的德山,喝的施用始于马祖道一,故有“德山棒,临济喝”之称。百丈曾说:“佛法不是小事,老僧昔日参马祖,被马大师一喝,直得三日耳聋眼暗。”(《景德传灯录》卷六)

有理无理三顿棒,是禅的独特的教学法之一。

古时候,有一位刚出家不久的僧人出外参访求学。一天,他来到一座寺院想挂单。他来到客堂,拜见负责客堂的知客法师。知客师问:“谁叫你来的?” 挂单僧回答:“我自己来的。”知客师说:“不经师父允许就擅自出来。”拿起香板就打了过来,问:“到底是谁叫你来的?”挂单僧马上改口说:“师父叫我来的。”知客师说:“师父叫你来你就来,师父不叫你来你就不来参学吗?大丈夫一点主见都没有,再吃我三香板!”

2、不立文字

与教外别传紧相联系的,是不立文字。宋代契嵩《传法正宗论》卷二说:

经云:“修多罗教如标月指,若复见月,了知所标,毕竟非月。”是岂使人执其教迹耶?又经曰:“始从鹿野苑,终至跋提河。中间五十年,未曾说一字。”斯固其教外之谓也。然此极其奥密,虽载于经,亦但说耳。圣人验此,故命以心相传。而禅者所谓教外别传,乃此也。

这段话中上半部分引的是《圆觉经》中的文字。“修多罗”就是华译契经。契是上契诸佛妙理,下契众生根机。这段话的意思是说,佛经如同指示月亮的手指,如果见到了月亮,就要清楚指月的手指的本身,并非月亮。由此告诫学禅的人,不能执着于语言文字。

佛教用“指”比喻语言文字,用“月”喻佛法真谛。《楞严经》卷二:“如人以手,指月示人。彼人因指,当应看月。若复观指以为月体,此人岂唯亡失月轮,亦亡其指。何以故?以所标指为明月故。”运用语言宣说佛法,如同用手指指月亮。手指是语言,月亮是真理。痴迷的人,却把手指当成了月亮的本身,岂非大谬不然。明代瞿汝稷曾搜集了大量禅宗的公案、语录,汇编成巨着《指月录》,至今仍是了解禅风禅法的重要参考书。

“不立文字”是禅在传承、语言方面的显着特色,以致于很多人认为“禅不可说”。于是,一提起禅,首先浮现于我们意识中的,就是禅不可说。但是,当我们翻开禅的历史,就会发现禅师们留下的语录浩如烟海!这说明,禅既不可说,又必须要说。那么如何来说这不可说的禅?这就意味着,禅师们不是通过一般的、概念性的、逻辑性的东西来描绘他的思想,而是通过一则则象征、譬喻来进行呈现。

禅宗注重的是以心传心,批评拘泥于语言文字而不解实义者,是“守株待兔”。

禅宗认为语言文字有很大的局限性,仅凭语言文字不能圆满地领悟真理,因为真理存在于用语言文字去表达之前。为了避免“口是祸门”的危险,禅师在回答学人时往往说:“叮咛损君德,无言最有功。任从沧海变,终不为君通!”(《古尊宿语录》卷四十)

禅宗主张参活句而不要参死句。参透活句而开悟,才会有真正的受用。

3、直指人心

《圆悟录》卷十四:“达磨西来,不立文字语句,唯直指人心。若论直指,只人人本有,无明壳子里,全体应现,与从上诸圣,不移易一丝毫许。所谓天真自性,本净妙明,含吐十方,独脱根尘。”禅宗初祖达摩来到中土,用的就是“直指人心”的法门。

禅宗主张心性本净、见性成佛,主要依据就是达摩的“理入”学说。达摩的“理入”学说认为,凭借佛经的启示,深信众生都具有共同的真如本性,只是由于被客尘妄想所覆盖,不能显露,所以要通过禅修,舍妄归真,修行心如墙壁坚定不移的观法,扫除一切差别相,就可与真如本性相符。这种学说,是禅宗的理论基础。

六祖慧能继承了这一观点,认为“于自性中,万法皆见;一切法自在性,名为清净法身”。(《坛经》)一切般若智慧,皆从自性而生,不从外入。只要认识了这个自性,“一闻言下大悟,顿见真如本性”,这就是“即身成佛”的“顿悟”思想。

4、见性成佛

见性,就是见到自己原本具有的佛性。黄檗禅师《传心法要》说:“即心是佛,上至诸佛,下至蠢动含灵,皆有佛性,同一心体。所以达摩从西天来,唯传一法。直指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不假修行。但如今识取自心,见自本性,更莫别求。”达磨大师《血脉论》:“若欲见佛,须是见性,性即是佛。若不见性,念佛诵经,持斋持戒,亦无益处。”禅宗认为,见到了人人本具的佛性,当下就与诸佛无异,这就是“见性成佛”。

当我们见到了本心本性,当下就可以获得觉悟。“悟”这个字,从字形上看,就是“吾的心”。“吾”就是“我”,但它不是被妄想遮蔽的那个“我”,而是不受污染的原真的“我”。也就是说,只要我们认识了这颗心,认识了本心本性,我们的生命,就是一个智慧的生命,觉悟的生命!

禅门的十六字心要

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就是禅门的十六字心要,非常典型地反映了禅的特质。

达磨大师《悟性论》:“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教外别传,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就是禅门的十六字心要,非常典型地反映了禅的特质。

1、教外别传

教外别传,意思是在如来言教、传统教派以外的特别的传授。“别传”不是不传,而是“特别的传授”的意思。

禅宗传法,最注重的就是机锋,是心心相映。禅的“机锋”,就是具有智慧之眼的禅门大师,通过独特的言语、动作来勘验学人的见地功夫。禅的机锋,犹如上阵交锋,短兵相接,当机不让,犀利无比。“掣电之机,不劳伫思。”一有思索,就立即错过、落败了。

禅门经常用“箭锋相拄”来表示禅机的迅捷激烈。禅师们非常注意训练门徒的论辩功夫。有两座禅院比邻而居,各有一名小沙弥负责采购。其中的一个每天早上到市场买菜时,总会与另一个碰面。

其中的一个问:“你到哪里去?”另一个回答:“脚到哪里,我到哪里。”

这个小沙弥感到难以回答,就向他的师父求教应对之术。师父说:“明天早晨,你遇见他时,如果他再这样答你,你就问:‘如果没有脚,你到哪里去?’这样你必胜无疑。”

次日清晨,两个小沙弥又相见了。前一个问道:“你到哪里去?”另一个回答:“风到哪里,我到哪里。”这句话又难倒了他,他又向师父求教。师父说:“明天你问他:‘假如没有风,你到哪里?’”

第三天早晨,这两个小沙弥又相遇了。前一个问道:“你到哪里去?”另一个回答:“我到市场去!”这下子,第一个小沙弥彻底傻眼了。

禅门在接引学人时,注重机锋棒喝,所谓“棒如雨点,喝似雷奔”。来果禅师说:“欲修用心之法,必求棒喝加持。……要知毒棒之疼,打落千生重障;猛喝之痛,吼开万劫痴迷。故古云:七尺棒头开正眼,一声喝下息狂心。”又:“香板头上出祖师,大喝声内出菩萨。”“禅堂棒喝,其为母也;见性成佛,其为子也。”(《来果禅师语录》)

当头棒喝是禅宗祖师接化弟子的特殊方式。禅宗认为佛法不可思议,开口即错,动念即乖。在接引学人时,师家为了粉碎学人的迷情,或考验其悟境,或用棒打,或大喝一声,以暗示与启悟对方。相传棒的施用始于唐代的德山,喝的施用始于马祖道一,故有“德山棒,临济喝”之称。百丈曾说:“佛法不是小事,老僧昔日参马祖,被马大师一喝,直得三日耳聋眼暗。”(《景德传灯录》卷六)

有理无理三顿棒,是禅的独特的教学法之一。

古时候,有一位刚出家不久的僧人出外参访求学。一天,他来到一座寺院想挂单。他来到客堂,拜见负责客堂的知客法师。知客师问:“谁叫你来的?” 挂单僧回答:“我自己来的。”知客师说:“不经师父允许就擅自出来。”拿起香板就打了过来,问:“到底是谁叫你来的?”挂单僧马上改口说:“师父叫我来的。”知客师说:“师父叫你来你就来,师父不叫你来你就不来参学吗?大丈夫一点主见都没有,再吃我三香板!”

2、不立文字

与教外别传紧相联系的,是不立文字。宋代契嵩《传法正宗论》卷二说:

经云:“修多罗教如标月指,若复见月,了知所标,毕竟非月。”是岂使人执其教迹耶?又经曰:“始从鹿野苑,终至跋提河。中间五十年,未曾说一字。”斯固其教外之谓也。然此极其奥密,虽载于经,亦但说耳。圣人验此,故命以心相传。而禅者所谓教外别传,乃此也。

这段话中上半部分引的是《圆觉经》中的文字。“修多罗”就是华译契经。契是上契诸佛妙理,下契众生根机。这段话的意思是说,佛经如同指示月亮的手指,如果见到了月亮,就要清楚指月的手指的本身,并非月亮。由此告诫学禅的人,不能执着于语言文字。

佛教用“指”比喻语言文字,用“月”喻佛法真谛。《楞严经》卷二:“如人以手,指月示人。彼人因指,当应看月。若复观指以为月体,此人岂唯亡失月轮,亦亡其指。何以故?以所标指为明月故。”运用语言宣说佛法,如同用手指指月亮。手指是语言,月亮是真理。痴迷的人,却把手指当成了月亮的本身,岂非大谬不然。明代瞿汝稷曾搜集了大量禅宗的公案、语录,汇编成巨着《指月录》,至今仍是了解禅风禅法的重要参考书。

“不立文字”是禅在传承、语言方面的显着特色,以致于很多人认为“禅不可说”。于是,一提起禅,首先浮现于我们意识中的,就是禅不可说。但是,当我们翻开禅的历史,就会发现禅师们留下的语录浩如烟海!这说明,禅既不可说,又必须要说。那么如何来说这不可说的禅?这就意味着,禅师们不是通过一般的、概念性的、逻辑性的东西来描绘他的思想,而是通过一则则象征、譬喻来进行呈现。

禅宗注重的是以心传心,批评拘泥于语言文字而不解实义者,是“守株待兔”。

禅宗认为语言文字有很大的局限性,仅凭语言文字不能圆满地领悟真理,因为真理存在于用语言文字去表达之前。为了避免“口是祸门”的危险,禅师在回答学人时往往说:“叮咛损君德,无言最有功。任从沧海变,终不为君通!”(《古尊宿语录》卷四十)

禅宗主张参活句而不要参死句。参透活句而开悟,才会有真正的受用。

3、直指人心

《圆悟录》卷十四:“达磨西来,不立文字语句,唯直指人心。若论直指,只人人本有,无明壳子里,全体应现,与从上诸圣,不移易一丝毫许。所谓天真自性,本净妙明,含吐十方,独脱根尘。”禅宗初祖达摩来到中土,用的就是“直指人心”的法门。

禅宗主张心性本净、见性成佛,主要依据就是达摩的“理入”学说。达摩的“理入”学说认为,凭借佛经的启示,深信众生都具有共同的真如本性,只是由于被客尘妄想所覆盖,不能显露,所以要通过禅修,舍妄归真,修行心如墙壁坚定不移的观法,扫除一切差别相,就可与真如本性相符。这种学说,是禅宗的理论基础。

六祖慧能继承了这一观点,认为“于自性中,万法皆见;一切法自在性,名为清净法身”。(《坛经》)一切般若智慧,皆从自性而生,不从外入。只要认识了这个自性,“一闻言下大悟,顿见真如本性”,这就是“即身成佛”的“顿悟”思想。

4、见性成佛

见性,就是见到自己原本具有的佛性。黄檗禅师《传心法要》说:“即心是佛,上至诸佛,下至蠢动含灵,皆有佛性,同一心体。所以达摩从西天来,唯传一法。直指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不假修行。但如今识取自心,见自本性,更莫别求。”达磨大师《血脉论》:“若欲见佛,须是见性,性即是佛。若不见性,念佛诵经,持斋持戒,亦无益处。”禅宗认为,见到了人人本具的佛性,当下就与诸佛无异,这就是“见性成佛”。

当我们见到了本心本性,当下就可以获得觉悟。“悟”这个字,从字形上看,就是“吾的心”。“吾”就是“我”,但它不是被妄想遮蔽的那个“我”,而是不受污染的原真的“我”。也就是说,只要我们认识了这颗心,认识了本心本性,我们的生命,就是一个智慧的生命,觉悟的生命!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增加的备注:1、止了咳,一些人在开始时会觉得咽喉有稍稍的痒,然后可能会生痰,此时不必再做动作,等待身体自然地用一段时间进行恢复即可。 增加的注意事项:4、扩胸
  • ”“就是得劲呀,跟她在一起我就高兴。”“跟她在一起,咋滴我都开心。
  • 人们纷纷为她的状况感到可惜,谁知曾黎却毫不在乎:“没什么的,人家演完都火了,换成是我,演了也未必能火。”这是茗运仙子放下了玉简之后的一句话,面之中夹带着非常惋惜
  • 乐乐和丫丫不值得为这个罪恶的世界贡献自己的美好!乐乐和丫丫不值得为这个罪恶的世界贡献自己的美好!
  • #每日一善[超话]#[鼓掌]#阳光信用# [鼓掌]#每日一善# 岁月如诗,诗中自有意境美;岁月如歌,歌中回荡着你我的青春;匆匆的岁月中流露着生命特别的美,愿你把
  • 如果预算再高一点,可以选择百年灵的这款AB0138241C1P1,推荐理由是搭载B01计时机芯,和帝舵的MT5813机芯是共用的,并且在劳力士、欧米茄、百年灵
  • 想要实现低首付购车,你可以考虑以下文案:1. 无压力购车,轻松起步:享受低首付购车计划,让你摆脱高额首付的困扰,以轻松的方式拥有心仪的座驾。5. 低首付,更多选
  • 曾做过极不成熟的事,发过不大不小的脾气,身边人都一一包容应允,张开双臂接受这么刻薄的我,感激和谢意文字无法陈说明晰。眼里写满了故事,脸上却不见风霜,不羡慕谁,不
  • ——地位定律12.最使人厌烦的谈话有两种,一是从来不停下来想想,另一种是从来不想停下来。——地位定律12.最使人厌烦的谈话有两种,一是从来不停下来想想,另一种是
  • 天气越热 小宝越喜欢往人身边贴贴[顶]时间过得好快 已经七月份了 不禁想起去年的这个时候 冥冥之中老天好像都有所安排 我唯一能做的就是静下心来去做好自己该做的事
  • 技术党,但经常被孙尚香砍的毒蘑菇弄死,但孙策又是喜欢单排的类型,只好捏着鼻子继续和妹妹在游戏里内斗在低端局遇见带着伍丹炸鱼的广陵,前两名的时候谁都不愿意放弃,最
  • 己未是太常本家,天官太常主酒食宴席之事,卯木为癸水的食神,卯未相合,就是大家参加了宴席,参加了饭局,聚在一起,好不热闹,吃喝不停,饮食无度,没有节制,而最终导致
  • 想说的话太多,我慢慢整理,晚安,明天见小伙伴们,实在睁不开眼了[苦涩]@UNIQ-王一博 @电影热烈 @王一博_山东团团我在万达影城(五角场店)看电影,变形金刚
  • [给力][威武][加油][666]#兰冰美妆工作室##专业化妆培训##湖南电视台影视化妆培训基地# 【 学员作品欣赏 】妆造: 李玲(专业班)☘️☘️☘️☘️你
  • #每日一善[超话]#[太阳]#阳光信用# [太阳]#每日一善# 初春微寒,清风微暖。暖阳普照下的大地孕育着生机,似乎蓄势待发。依稀还记得湖面上厚厚的冰层,孩
  • [给你小心心]详情请见评论区哦~#印象笔记[超话]# #实用app推荐# #工作日记##有一种爱叫粉丝的痴爱# ♦️红楼梦诗词一♦️《女娲石上谒语》 无材可
  • 张雪峰是对的:新闻学是比较理想主义的专业,无冕之王,揭示真相,维护正义,促进社会进步。常常为了一些人在抗衡 对峙 昨晚被引用了一个好问题“希望你今天为这些人的辩
  • 读到这里:数字时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地理空间网络的融合催生了“空间媒介”空间数字信息也渗入到新闻生产之中,成为可资利用的生产材料。公司基本实现了管道成网运行、集中调
  • 这边中国电动车企马上出海了,销量被群狼争抢不可避免,利润率再下降,这股价还得崩。这边中国电动车企马上出海了,销量被群狼争抢不可避免,利润率再下降,这股价还得崩。
  • 40分钟慢跑打破了自己之前的记录[鼓掌]以及自制了鸳鸯乌龙奶茶[苦涩]实在太难喝了这七天过的真的很充实 减肥之余不仅交了实验报告 还打卡了很多地方和美食 尝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