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轮感染者破10万,上海救护车事件视频流出:除了愤怒,我们该反思什么?
我是李月亮 读者 2022-04-04 19:55
图片

文/李月亮 主播/玮玮

来源/李月亮(ID:bymooneye)

图片

这两天,上海的一位老人去世的新闻,引起很大争论。

事情大家应该都听说了。

3月30日,老人突然哮喘发作,状况危急。

家人赶紧打了120和110,邻居和防疫工作人员也都来帮忙救治。

十几分钟后,一辆救护车来到楼下。

但那是二楼邻居叫的,按照规定,不能擅自改接老人。

所以,虽然二楼邻居状况不算紧急,也同意把救护车让给老人,但救援的医生还是坚持带二楼病人走。

老人的家人再三恳求,说老人情况危重,已经没有呼吸了,急需救命。

救援人员不为所动,而且拒绝把救护车上的除颤仪借给老人。

在求助者绝望的嘶吼里,医生关上了车窗,走了。

等属于老人的救护车赶来,已经无力回天。

视频被传到网上,激怒了很多人。

人们大骂医生没有人性。

图片

官方很快做出回应:

这名医生当时虽有紧急救治任务在身,但如此处置实属不当,已经停职。

图片

这个处理又引起了很多不满。

有网友说,120的医生有严格规定,让接谁就得接谁,不能擅自行动。如果需要抢救别人,要急救中心指派才可以。

而且因为救护车本来要接的二楼病人是口头承诺同意先接老人的,如果他出了意外,是有理由起诉医生不按制度接诊的。

还有就是,除颤仪其实也救不了哮喘老人。

图片

的确也有道理。

但是,道理很有理,现实却很荒谬:

一个老人生命垂危,急需抢救。

救护车正好来了。

却不能救助老人,而是把另一个不太着急的病人拉走了。

这显然不合情理。

问题出在哪里?

官方说这次的医生处置不当,那怎么才算得当?

这是一道必答题。

希望有关部门能仔细研究,给出解决方案。

如果这一次不探讨,不解决,事情就很可能再次发生,就还会有人付出生命的代价。

也还会有医生或者工作人员,因为遵守规定,反而成为众矢之的。

我个人觉得,需要讨论的有两点。

第一,制度上,能不能给具体执行的工作人员一点灵活性,允许他们根据情况做出紧急决定。如果他们做了符合情理的行为,万一出了状况,可不可以不担责。

第二,执行上,具体干事儿的人,应该有基本的判断力和同情心,而不是僵化冷漠地只求自保。

一个文明的社会,第一要有制度保障,第二要有温度托底。

二者缺一不可。

图片

最近疫情严重,意外状况频繁发生。

很多事情,都是我们完全想不到的。

3月中旬,深圳一个年轻妈妈,趁孩子睡觉时出去买东西。

不想,回来的时候,小区封了。

按照规定,她不能再进去。

可是孩子一个人在家睡觉啊。

她不回去,孩子怎么办?

年轻妈妈很崩溃,在小区门口歇斯底里地大叫。

但防疫人员坚决表示“没办法,现在是临时管控,进不去”。

图片

按规定执行任务,本来也没错。

但是对于显然不合情理的情况,能不能“特事特办”?

妈妈后来进去了。和上面救护车案例一样,这需要制度给执行人员一点空间,也需要执行人员有基本的人情味。

图片

还有一个货车司机,讲述了自己的经历,我也觉得挺值得关注的。

现在很多地方都查得严,只要行程码带星,就不让通过。

可是货车司机们全国送货,几千公里行程,途经多个城市,难免路过有疫情的地区,行程码很容易就被挂了星。

而因为这个星,他们就可能辛辛苦苦跑到目的地,却被直接劝返,要求“哪来的回哪去”。

他们拉着一车货,一路上辛苦不说,光油钱和过路费就花了几千,就这样被要求开回去,情何以堪。

关键这些人大多不算中高风险地区的人,也都有核酸阴性证明。

图片

很多货车司机为了行程码不出问题,就拿着俩手机换着用,隐瞒行程。

结果被查出来,又遭到严惩。

和那位120医生一样,货车司机好像也面临无解的命题。

不出车,没饭吃。

出来送货,可能根本送不到地方。

现在很多人都陷入了这种困境,他们应该被看到。

图片

新冠病毒的疯狂袭击,使我们的正常生活秩序被严重打乱,麻烦层出不穷。

疫情求助帖子里,有各种各样的状况:

有人腰椎骨折,只能卧床,无法自理,但小区封闭禁止出入,没法就医。

有人刚做了手术,满腿钢钉,需要护理,但找不到大医院治疗。

有人网购了必须吃的药,但快递点停了,快递不给送,他没有药吃,身体渐渐扛不住。

有外地人滞留疫情地区,家里老人去世,没办法回去奔丧。

有女孩身上没钱,又一个人隔离14天,精神状况出现异常。

有老人独居,又不会网购菜,群里接龙也接不上,天天吃不上菜。

图片

太多的问题需要解决。

现在网上有很多骂声,骂某个城市,骂某些政策,骂防疫人员……

心情我非常理解,但其实抱怨和大骂都没什么用。

而且现在我们也应该明白了,没有哪个城市是完美的。

当疫情大规模爆发,无论上海、长春,还是武汉、西安,都会犯错,会力不从心,会手忙脚乱。

与其大加批判,不如想想如何改变。

我们最该做的,是在一次又一次的疫情里,一个又一个求助里,总结经验,想想下次如何避免。

疫情短时间显然不会过去,那么在下个城市爆发的时候,能尽量避免再出现这些问题,比什么都重要。

我们不能只经历教训,不增长经验。

所以我想,一个城市在经历一波大疫情之后,能不能细致地复盘一次。

都遇到了什么问题,每个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案是什么,如何在下一次做得更好。

而且就算是一个普通人,是不是也可以提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比如你曾经被封控,遇到很多麻烦,也有很多思考。

那就可以说说,你认为封控策略如何调整会更合理,居委会如何服务会更高效。

大家各抒己见。

不一定是标准答案,但有价值的讨论,肯定比破口大骂有意义。

图片

整个3月,全国累计报告本土感染者超过了10万例,波及29个省份。

前几天,国家卫健委还说,上海疫情正处于快速上升阶段,已经报告的感染者超过3.6万例,近期还会增加。

现在看,奥密克戎的传播是真的厉害。

跟原始的新冠毒株,简直不像一个品种。

上海的几番尝试也表明,一旦流传开来,小范围的防控很难搞定,最好用的清零手段,还是“大面积封控”。

最近新闻说,奥密克戎又出现了升级版“XE”,传播力更强。

所以我们短期内肯定还摆脱不了疫情,封控在所难免。

可一个“封”字,说起来简单,执行起来就会出现上面的种种问题。

我们眼下最务实的做法,是尽量让封控的安排更合理,代价更小。

不能因为孕妇核酸证明过期4小时,而无法入院,导致流产。

不能因为隔离的老人不会团购不会接龙,就吃不上菜。

其实城市管理者应该有个最基本的认识:

疫情期间,社会不得不制定一些应急措施。

而临时性的政策,大多不完美,一定会有极端的情况出现,比如妈妈出来买个菜就被封在外面了。

这种时候,还是要有“特事特办”的灵活性,不能两手一摊眼睛一瞪,用一句“要遵守规定”处理所有的情况。

规定是死的,人是活的。

人应该有人情味,有灵活处理事情的能力。

前两天有个新闻,很触动我。

湖北黄冈,一位老人去世了。

儿子媳妇匆匆忙忙从上海赶回去,却必须要在酒店隔离,不能送葬。

老人火化当天,灵车特意绕行到隔离酒店。

儿子儿媳穿着防护服,跪在路边送别。

这场景让人泪目,也让人感慨。

其实按照规定,隔离人员是不能离开酒店房间的。

但工作人员允许夫妻俩穿着防护服,出来跟老父亲告别。

既保证了防疫,也考虑了隔离者的需求。

这就是人情味。

灵车特意绕行到酒店,让他们可以拜别。

这也是人情味。

病毒冷酷,但人应该有温度。

图片

3月29日,吉林有一个不起眼的新闻。

防疫点,几个志愿者在工作。

一位车主特意把车停在他们附近,还在后车窗上贴了一张纸条:

车未锁,志愿者可进车休息!最起码挡风!

图片

防疫人员们看到,都觉得很暖心,也真的进去睡了一觉。

我特别想给这个车主点赞。

疫情当下,社会亟需帮助。

有感染者需要救治,有辛苦的工作人员需要休息。

有隔离的孩子需要照顾,有买不到菜的老人需要帮助……

有很多的事情,我觉得都不是仅靠制度就能解决的。

在制度没有到达、或者不够完善的地方,需要人性的温度。

确切地说,需要我们每一个人都积极地提供做力所能及的帮助。

面对疫情,我们所有同胞都是一个整体。

我们都是局中人,都应该善意地去参与,力所能及地给困境之下的同胞以温暖和便利。

疫情的寒冬也许很久都不会过去,这就格外需要我们每个人都做一个小暖阳。

专家有智慧,领导有担当,执行者有善意,老百姓有素质。

如此,我们才能在这寒冬里,感受到暖意。

谢谢你看完文章,还请点亮“在看”并“转发”,让更多人看到。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这一家怎么还没有回家过年?有人忍不住走进小店,好奇地看一看,问一问,店家儿媳妇的一句话,让街坊们都行动起来了。

这家小店是去年夏天开的,主要是卖蔬菜水果,米面油盐。小店虽小,也算是五脏俱全,方便了小区的老百姓。

年除夕,小店还开着,而且要开到下午,为那些工作忙碌,很晚回家的人,可以在小店买年货,特别是过年包饺子的韭菜。

这家小店,虽然没有大超市那样繁华,却从来没有假货、过期货,更不会缺斤少两。如果忘记带钱或带的钱不够,可以下次再补上。如果是老人买的东西多,店主的儿子会主动帮他扛回家。如果你生病了,出不了门,只要扫一下小店的微信,留言告诉一声,就可以送货上门。

小店成了大家的菜园果园后花园和开心乐园。经营小店的一家四口,也成了小区居民的街坊邻居,透着一股子亲切。

除夕这一天,小店开到了下午两点多,店里剩下的货物还有不少,特别是水果、香蕉、苹果、梨、橙子等新鲜水果,卖不出去,他们回老家过年,回来全都烂了。

店家儿媳见这么多人进来,赶紧喊道,所有的东西都半价处理了。街坊们立刻动起手来,需要不需要的,每个人都从货架上取点东西。

儿媳把东西称好,打出小票,递出时还不忘说句:“阿姨,您看看,小票是不是打上了半价,要不是,您告诉我一声。”街坊们说:“不是半价,我们也会买的!”还有人对儿媳说;“待会儿回家,会告诉街坊,让大家都来,你放心,这点东西都能卖出去!”

下午四点左右,货物都卖完了,这一家打扫好房间,锁好门窗,挤进一辆面包车回老家过年了。

这是作家肖复兴的亲身经历,他把这件事情写在了《正是橙黄橘绿时》这本书里。他用质朴的语言给我们描述了凡人琐事,点滴生活,温暖着每位读者。

文中那些亲切而贴心的话语,普通百姓之间的良善,温暖了彼此的心灵。

所谓“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这家小店,除夕日还全新全意为小区居民的服务,也换来了居民们的认可和热情帮助。

生活中,我们往往也会遇到类似的事情,你伸一把手帮助了别人,当你有需要时,也会得到他人的帮助。

这本书让我们明白,生活的诗意不一定非要到远方,眼前的一顿美食,一株花草,一本小书,一段音乐……也可能结出累累硕果,收获优雅需从容。 愿我们可以把平凡的生活,活出“橙黄橘绿时”的味道。

#百城百网正能量##百城百网好市民# 岳勇,是一名与锅炉打交道的特检工程师,也是位擅长摄影、写作的热心网民。自3月13日常州出现新冠确诊病例以来,岳勇白天工作,下班后即参加所在小区防疫志愿服务。可贵的是,岳勇在忙碌间隙,用镜头记录了夜色中防“疫”的动人画面,让一个又一个读者更加自觉科学防控、坚定众志成城的信心。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两轮变四轮!摩拜推出共享汽车,小黄车还坐得住吗?
  • 网红"最魔幻宿舍"将整改……
  • 苹果就iPhone降速门致歉 电池替换费用降至29美元
  • 俄圣彼得堡天降蓝雪,居民却愁坏了
  • 巴菲特首谈比特币:这就是一个笑话
  • 雷同试卷案开庭 考评中心:履职程序无严重瑕疵
  • 初中教师飞机上改试卷走红,5小时改完210份
  • 五星酒店被指用浴巾擦地 哈尔滨卫计委等介入调查
  • 她@科技 | 苹果就降速门致歉 将iPhone电池更换价格下调至29美元!
  • 史上最短求婚!护士女友急上班:同意同意嫁嫁嫁!
  • 摩拜推出共享汽车 用户无需切换APP即可使用
  • 全球最美面孔最新出炉,日、韩第一美女居然都败给了这个全网diss的X独分子?
  • 首例花呗套现案被判刑两年半,你觉得合理么?
  • 婚宴上28道素菜 价格不菲
  • 霸王集团暴跌30%停牌:霸王“悲歌”,以史为鉴,可知兴替
  • 张柏芝累到吃饭睡着,儿子帮妈妈剔牙太暖了
  • 爸爸把女儿装画框 网友:又想骗我生女儿!
  • 钱宝网张小雷投案,盐城众多投资市民欲哭无泪……
  • 腾讯电脑管家致歉 火绒软件创始人转发表示赞叹
  • 今天你点外卖了吗?外卖潜规则被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