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133万!#郑州在校大学生数量全国第二#】又一个历史性的时刻!2022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将首次突破千万,达到1076万人,相比2021年增加167万人,再创历史新高。由此,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再次浮出水面:谁是中国在校大学生最多的城市?

01在校大学生数量排名:广州郑州武汉居前三

近日,各大城市陆续发布2021年的统计公报,从中我们可以找到各大城市在校大学生数量(本文表述中的“在校大学生”是指在校的专科生、本科生和研究生)

排名第一的“大学城”是广州,共有155.83万在校大学生;

排名第二的是郑州,共有133.16万在校大学生;

排名第三的是武汉,共有128.83万在校大学生;

此外,还有成都、重庆、北京三座城市的在校大学生超过百万。

南京、西安这两个科教大城的在校大学生规模也接近百万。

写到这里,可能有人会问,排名第一的为啥是广州?

其实这并不奇怪,因为广东人多啊,全省常住人口达到1.27亿,差不多是湖北省的两倍,而且广东人读大学不太愿意出省,作为省会的广州,承接了绝大多数省内考生。

而且,广州的高职院校也非常多,大多分布在从化、增城、白云这些区域,这些毕业生也是比较适应广东的产业结构。

排名第二的为啥是郑州?

郑州虽然只有一所211大学,但在校大学生数量仅次于广州,达到133.16万,超过武汉、南京、西安等科教重镇。

郑州能排名第二,也和强大的人口腹地有很大关系,河南省常住人口达9883万人,仅次于广东和山东,远超江苏、湖北、陕西,这也解释了为什么郑州大学生数量能够超过武汉、南京、西安三个教育大城。

排名第三的为啥是武汉?

湖北的人口总量不算太大,但武汉这个城市在科教领域的影响力比较大,吸引了大量省外考生涌入武汉。

2021年,湖北的常住人口为5830万,比广东、江苏、山东、河南、四川都要少很多,但武汉的在校大学生数量达到了128.83万,排名全国第三。由此可见,武汉高校对全国的吸引力比较大,武汉有83所高校,其中“双一流”大学7所,科教实力在全国位居前列。

仅次于武汉的是成都。

成都背靠四川这个人口大省,再加上自己在全省的首位度也很高,2021年成都以110.2万的在校大学生数量排全国第四位。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中国第二人口大省的山东,其省会济南的在校大学生只有69.4万人,远远少于同为人口大省省会的广州、郑州、成都,这说明济南在省内的首位度,真的需要提升。

另外,杭州的在校大学生只有58.5万人,相比南京、武汉、西安等同类省会城市的1/2,这说明杭州的高等教育办学规模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2020年,深圳在校大学生只有15.9万人,数量在主要城市中几乎垫底,只与佛山、东莞相当。毕竟,深圳不是省会城市,不曾担任高等教育中心的功能。

与深圳情况差不多的还有宁波、厦门,在校大学生数量都只有十几万。青岛、大连的在校大学生相对多一点,但仍然远低于同省省会。

近年来,深圳正在努力填补其高等教育方面的短板,包括哈工大、中山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众多名校都在深圳开设分校区,深圳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的排名近年来也显著提升。

2022年,深圳还告别“双一流“大学挂零的历史,深圳的南方科技大学成功升级为“双一流”大学。

据广州日报报道,深圳在高校建设上的投入堪称全国之最,深圳在2018年曾透露,未来10年深圳计划投入1500亿元办大学,力争到2025年高校数量达到20所左右。

02海陆空三大港口之后,还有大学这个人才港

细看这份榜单,我们还能发现什么呢?

省会城市几乎全部都是科教大市,承接了绝大多数的省内考生,这其中包含了大量的专科院校,表明我国的专科教育主要由省会城市主导,北京、上海等直辖市在专科院校领域涉足不多。

另外,计划单列市在大学生数量上完全不是省会城市的对手。毕竟,计划单列市设立的初衷,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对科教文卫没有太大的要求。

所以,这是省会城市相对计划单列市的一个结构性优势,那就是源源不断的人才供应,省会天然就是一个省的人才中心。

大学的聚集效应,也可以视为现代城市的一种“港口功能”,来自全省、全国的高考生源源不断来到一座城市上学,在这里逗留几年后又各奔东西,这实际上承担的就是一种人才的集散功能。

如果把货物的集散枢纽称之为海港、空港,那么人才的集散枢纽就可以称之为“人才港”。

所以,现代城市不仅有海港、空港、铁路港、信息港,还应该有“人才港”。现在是科技金融时代,“人才港”的重要性甚至超过海陆空等传统的客流和物流港。

这两年各大城市打响的人才争夺战,也反映出这个观念已经深入人心。

03在校研究生数量排名,北京上海武汉居前三

写到这里,有人可能会说,在校大学生这个总量指标,不能反映一个城市的高等教育质量。

针对这个情况,那我们就来看看各大城市在校研究生的数量排名。

相较于本专科生,在校研究生则反映一座城市的大学质量。毕竟,不是什么大学都能招收研究生的。

在校研究生的数量排名,和科教实力的排名基本一致。

北京遥遥领先,在校研究生数量达到41.3万人,比上海的2倍还要多,以一骑绝尘的优势领先其他所有城市。

排名第二的是上海,共有19.1万在校研究生。

排名第三的是武汉,共有18.27万在校研究生。

紧随其后的是西安、南京两个科教大市,在校研究生数量分别为16.44万、16.1万(南京为2020年数据)。

广州、成都的研究生数量分别为14.57万、12.1万,分别排在全国第六、第七。

比较特殊的是郑州,本专科数量达到127.4万,排名全国第二,而研究生数量只有5.76万。有分析认为,河南的高考人数虽然全国最多,但整个河南只有郑州大学这一所211大学,而且全省的一本大学录取率也比较低,大量的考生只能选择上高职大专院校。

所以,郑州大学生的总量虽然很高,但整体的科教实力与武汉、长沙、合肥等中部科教大市存在结构性差距。

与郑州不同,北京和上海虽然在校本专科生数量都只有50多万人,但两市在校研究生数量比较庞大,在全国的领先优势十分明显。

04双一流大学数量排名,北京上海南京居前三

既然谈到大学的含金量,就不得不提今年公布的新一轮“双一流”大学名单。

第二轮“双一流”大学名单,共147所大学上榜,下面是省份分布:

与上一轮(2017年)相比,今年新增7所“双一流”大学,分别是南方科技大学、广州医科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南京医科大学、上海科技大学、山西大学、湘潭大学。

其中,广州增加2所,分别是广州医科大学、华南农业大学;深圳新增1所(南方科技大学);上海新增1所(上海科技大学);南京新增1所(南京医科大学);太原新增1所(山西大学);湘潭新增1所(湘潭大学)。

再来看看2022年第二轮“双一流”大学城市分布

北京、上海、南京是双一流高校最多的城市,紧随其后的是西安、武汉、广州、成都。

总的来说,北京、上海,再加上几个强省会,共同组成了中国高等教育的最强阵营。
https://t.cn/A661Z8a5

【超133万!#郑州在校大学生数量全国第二#】又一个历史性的时刻!2022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将首次突破千万,达到1076万人,相比2021年增加167万人,再创历史新高。由此,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再次浮出水面:谁是中国在校大学生最多的城市?

01在校大学生数量排名:广州郑州武汉居前三

近日,各大城市陆续发布2021年的统计公报,从中我们可以找到各大城市在校大学生数量(本文表述中的“在校大学生”是指在校的专科生、本科生和研究生)

排名第一的“大学城”是广州,共有155.83万在校大学生;

排名第二的是郑州,共有133.16万在校大学生;

排名第三的是武汉,共有128.83万在校大学生;

此外,还有成都、重庆、北京三座城市的在校大学生超过百万。

南京、西安这两个科教大城的在校大学生规模也接近百万。

写到这里,可能有人会问,排名第一的为啥是广州?

其实这并不奇怪,因为广东人多啊,全省常住人口达到1.27亿,差不多是湖北省的两倍,而且广东人读大学不太愿意出省,作为省会的广州,承接了绝大多数省内考生。

而且,广州的高职院校也非常多,大多分布在从化、增城、白云这些区域,这些毕业生也是比较适应广东的产业结构。

排名第二的为啥是郑州?

郑州虽然只有一所211大学,但在校大学生数量仅次于广州,达到133.16万,超过武汉、南京、西安等科教重镇。

郑州能排名第二,也和强大的人口腹地有很大关系,河南省常住人口达9883万人,仅次于广东和山东,远超江苏、湖北、陕西,这也解释了为什么郑州大学生数量能够超过武汉、南京、西安三个教育大城。

排名第三的为啥是武汉?

湖北的人口总量不算太大,但武汉这个城市在科教领域的影响力比较大,吸引了大量省外考生涌入武汉。

2021年,湖北的常住人口为5830万,比广东、江苏、山东、河南、四川都要少很多,但武汉的在校大学生数量达到了128.83万,排名全国第三。由此可见,武汉高校对全国的吸引力比较大,武汉有83所高校,其中“双一流”大学7所,科教实力在全国位居前列。

仅次于武汉的是成都。

成都背靠四川这个人口大省,再加上自己在全省的首位度也很高,2021年成都以110.2万的在校大学生数量排全国第四位。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中国第二人口大省的山东,其省会济南的在校大学生只有69.4万人,远远少于同为人口大省省会的广州、郑州、成都,这说明济南在省内的首位度,真的需要提升。

另外,杭州的在校大学生只有58.5万人,相比南京、武汉、西安等同类省会城市的1/2,这说明杭州的高等教育办学规模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2020年,深圳在校大学生只有15.9万人,数量在主要城市中几乎垫底,只与佛山、东莞相当。毕竟,深圳不是省会城市,不曾担任高等教育中心的功能。

与深圳情况差不多的还有宁波、厦门,在校大学生数量都只有十几万。青岛、大连的在校大学生相对多一点,但仍然远低于同省省会。

近年来,深圳正在努力填补其高等教育方面的短板,包括哈工大、中山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众多名校都在深圳开设分校区,深圳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的排名近年来也显著提升。

2022年,深圳还告别“双一流“大学挂零的历史,深圳的南方科技大学成功升级为“双一流”大学。

据广州日报报道,深圳在高校建设上的投入堪称全国之最,深圳在2018年曾透露,未来10年深圳计划投入1500亿元办大学,力争到2025年高校数量达到20所左右。

02海陆空三大港口之后,还有大学这个人才港

细看这份榜单,我们还能发现什么呢?

省会城市几乎全部都是科教大市,承接了绝大多数的省内考生,这其中包含了大量的专科院校,表明我国的专科教育主要由省会城市主导,北京、上海等直辖市在专科院校领域涉足不多。

另外,计划单列市在大学生数量上完全不是省会城市的对手。毕竟,计划单列市设立的初衷,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对科教文卫没有太大的要求。

所以,这是省会城市相对计划单列市的一个结构性优势,那就是源源不断的人才供应,省会天然就是一个省的人才中心。

大学的聚集效应,也可以视为现代城市的一种“港口功能”,来自全省、全国的高考生源源不断来到一座城市上学,在这里逗留几年后又各奔东西,这实际上承担的就是一种人才的集散功能。

如果把货物的集散枢纽称之为海港、空港,那么人才的集散枢纽就可以称之为“人才港”。

所以,现代城市不仅有海港、空港、铁路港、信息港,还应该有“人才港”。现在是科技金融时代,“人才港”的重要性甚至超过海陆空等传统的客流和物流港。

这两年各大城市打响的人才争夺战,也反映出这个观念已经深入人心。

03在校研究生数量排名,北京上海武汉居前三

写到这里,有人可能会说,在校大学生这个总量指标,不能反映一个城市的高等教育质量。

针对这个情况,那我们就来看看各大城市在校研究生的数量排名。

相较于本专科生,在校研究生则反映一座城市的大学质量。毕竟,不是什么大学都能招收研究生的。

在校研究生的数量排名,和科教实力的排名基本一致。

北京遥遥领先,在校研究生数量达到41.3万人,比上海的2倍还要多,以一骑绝尘的优势领先其他所有城市。

排名第二的是上海,共有19.1万在校研究生。

排名第三的是武汉,共有18.27万在校研究生。

紧随其后的是西安、南京两个科教大市,在校研究生数量分别为16.44万、16.1万(南京为2020年数据)。

广州、成都的研究生数量分别为14.57万、12.1万,分别排在全国第六、第七。

比较特殊的是郑州,本专科数量达到127.4万,排名全国第二,而研究生数量只有5.76万。有分析认为,河南的高考人数虽然全国最多,但整个河南只有郑州大学这一所211大学,而且全省的一本大学录取率也比较低,大量的考生只能选择上高职大专院校。

所以,郑州大学生的总量虽然很高,但整体的科教实力与武汉、长沙、合肥等中部科教大市存在结构性差距。

与郑州不同,北京和上海虽然在校本专科生数量都只有50多万人,但两市在校研究生数量比较庞大,在全国的领先优势十分明显。

04双一流大学数量排名,北京上海南京居前三

既然谈到大学的含金量,就不得不提今年公布的新一轮“双一流”大学名单。

第二轮“双一流”大学名单,共147所大学上榜,下面是省份分布:

与上一轮(2017年)相比,今年新增7所“双一流”大学,分别是南方科技大学、广州医科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南京医科大学、上海科技大学、山西大学、湘潭大学。

其中,广州增加2所,分别是广州医科大学、华南农业大学;深圳新增1所(南方科技大学);上海新增1所(上海科技大学);南京新增1所(南京医科大学);太原新增1所(山西大学);湘潭新增1所(湘潭大学)。

再来看看2022年第二轮“双一流”大学城市分布

北京、上海、南京是双一流高校最多的城市,紧随其后的是西安、武汉、广州、成都。

总的来说,北京、上海,再加上几个强省会,共同组成了中国高等教育的最强阵营。
https://t.cn/A661Z8a5

#La lune lit# Day0177
▪️《镖人》第一集✅
▪️《黑洞之心》奥海良·巴罗{p50-83}

1、第一章,黑洞到底是什么。在这里第一个被讨论的是个哲学问题,黑洞是真实存在的吗?我们如何定义真实,又如何定义存在,看见即存在吗?我们能看见昆虫却看不见昆虫细小的抓脚,看见不能定义存在。人类是真实活着的吗?人是新生的,但组成人的粒子是从宇宙大爆炸开始产生,我们的身体年龄已经超过三百余岁,我们无法以这种方式定义真实。从这种意义上而言,黑洞如同力场,虽然无法被看到,但真实存在。
2、黑洞的概念:是宇宙中的一个小球体,任何东西都无法逃逸出去。即在一个重力场的力量大于光速,以至于光都无法克服地心引力从天体中穿出的存在。
3、黑洞的存在方式:黑洞的表面并没有物质性,即是以数学或概念的方式存在,物体在穿越黑洞前后并不会感觉到黑洞的存在,但进去后便再也无法回到进入前的位置,即存在“无法返回“效应。
4、黑洞的属性:是个球状物,又被叫做漏斗形,黑洞十分昏暗又十分微小,会吸收周围的物质(所有掉入黑洞中的东西会永远消失),由于黑洞的存在,每颗星星都会生成多个图像(两个位置:一条光线从前面直线过、一条从黑洞后面绕半个圈,而后奔向跟来时完全相反的方向。)
5、恒星也会死掉,而黑洞是大质量恒星的宿命。当烧光所有的燃料后,如太阳的核聚变,太阳死后并不会成为黑洞,因为没有足够的质量,而只会成为一颗白矮星。
6、既然黑洞真实存在,但又无法被看到,它如何被证明真实存在?三种间接方式:一、观察银河系中心附近的星体运动轨迹,由此计算出它们所围绕的物体的质量和位置。二、黑洞在吸收周围物质时,会使被吸引物质发生剧烈摩擦现象,导致温度升高,由此可观察到它放射出的X光。三、某些较为活跃的黑洞会释放强烈气体束使之成为全宇宙最亮的物体,强度非常大,从而使之能够在距离它130亿光年之外的地球上被观察到(气体束并非是从黑洞内喷射出的,而是当粒子被吸入旋转的中间被磁场抛出去形成的喷流)。
7、黑洞的吞噬方式:在宇宙中的每个恒星都有固定轨道,所以即使是黑洞周围的恒星也不会被黑洞吸收,而更远的恒星也由于银河系的质量比黑洞质量大,也不会被黑洞吸入,只有越过了“临界稳定轨道”的冒险粒子才会陷入黑洞中。
8、第二章讲到爱因斯坦和牛顿以及他们的理论。牛顿提出的万有引力中有两个特例,水星和天王星并不符合计算出的运动轨迹,在水星中被发现需要提出新理论——相对论,而天王星则由于海王星的存在,影响了其原本的运动轨迹,但同样适用于万有引力定律。
9、相对论:当参照系改变,两个不同坐标系该如何转换。
10、地心引力:不将引力看作一种力,而是一种空间的变形/时空的变形,它的重要特性是以同一种方式作用于所有物体之间。
11、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牛顿天体力学在苹果掉落于地上的简单问题上没什么区别,但当讨论复杂情况时,爱因斯坦的观点会使结果出现更细微的变化,如牛顿力学中水星围绕太阳运转的椭圆轨道并不会随时间改变,但我们观察到它没个世纪都会转动0.012度。
12、物体并不是单纯的在做相互转换,一个粒子的运动可以产生另外的新粒子。
13、狭义相对论:表明空间和时间是相互联系的,时间可以膨胀,空间也可以压缩,去未来旅行也是可能的。
13、广义相对论:表明时空是弯曲、动态的,宇宙是一个正在膨胀的“场”,其中星系正在相互远离,但并没有移动,我们如同被放在扩张的橡胶上,对宇宙的整个理解都可以应用该理论。
14、二者区别:广义相对论是关于引力的理论,将质量以及能量对时空的影响也考虑了进去,狭义相对论只单纯考虑物体在平面上的运动,忽略了空间的弯曲。
15、光子穿越黑洞的方式:1、距离大于临界距离不会落入2、距离小于,它会被黑洞吞噬3、当光子正好处于临界值将会被黑洞束缚在周围,并一直围绕黑洞旋转,称为“光子球”。



*宇宙速度:刚好能让物体逃离星体的速度,即让物体摆脱地心引力永远在太空中游荡的速度,脱离地球的宇宙速度大概为每秒11千米。黑洞被定义为,在实际的物理世界中不存在,但在数学上存在。
*光从太阳出发到达地球的速度是8分钟。
*太阳死去后,即使它变成一颗黑洞,万有引力依然存在。
*临界稳定轨道:指十分接近黑洞的地方,越过它便不再围绕黑洞旋转,而会被吸入其中。
*类星体:宇宙中存在超大质量黑洞,当粒子被吸入黑洞的旋转过程中,导致高强度辐射现象,形成被磁场抛出去形成的喷流。
*引力波:空间的波动,十分小,引起的距离变化细微到难以检测,近期已被美国和欧洲直接捕捉检测到其信号为黑洞的存在提供了新的证据。
*脉冲星:宇宙中一种至密的星体,会有规律的自旋,两颗还会相互围绕旋转,会发光,是宇宙中散布的最精确的时钟,是验证相对论的绝佳场所,与广义相对论中引力波影响而计算出的理论完美吻合。
*暗物质:目前我们能检测的宇宙物质只是很小一部分,大部分无法检测到。
*蓝移/红移:指波长变短/长,颜色变得靠近蓝/红色(当一艘太空飞船加速到接近光速,前方物体会蓝移、后方物体会红移。
*光子球:处于黑洞的临界值上,由黑洞引力造成的加速度刚好使部分光子以圆形轨道围绕黑洞旋转,轨道不是稳定的,随着黑洞的成长而变化。(在牛顿经典力学中被完全否决,只存在于有黑洞和广义相对论存在的条件下。)但并不会永远被束缚在临界距离,在某一刻会跌入黑洞,或是逃离黑洞的束缚——产生多重成像。

—————

“爱因斯坦向我们证明了空间是动态的”

我对自身最准确的定义就是一种飘忽性 我好像永远也抓不住自己 或者说是用“永远也无法被抓住”形容更为确切 我对事物的认识 喜好和感情 在上一秒达到某个方向的顶端 下一分钟我就全然忘却 站在那态度的正对面 似乎永远处于正负极的极值 我常常为之苦恼

这让我想起神经冲动的过程 所谓的平衡就是神经冲动不断的从负极留到正极 正极流向负极 这是生命和即其活动方式的最根本构成 想想 永恒的变化不正是生命力的体现吗 想到这里便更能接受自己时常大脑抽筋 把上一秒还坚定并且因为找到真理而激动到颤抖的认知下一秒就忘记 且作出让自己后悔的愚蠢行为

举个生活例子:
1、前一天刚喝了咖啡 胃痛了一晚上,我决定把医生一再嘱咐的:“不吃辣,不碰烟酒咖啡茶,不吃硬的和粘性食物”刻烟吸肺。上一分钟还在默念这个宗旨,想着就一杯果汁,下一分钟踏进咖啡店脱口而出:“一杯意式浓缩”
2、想通了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态度,找到了一份与之相契合的工作,深夜在被窝暗自兴奋,第二天起来鬼使神差的就给人说不去了,反应过来恨不得给自己两个耳刮子。

想到变化才是生活的常态 平衡总是在变化中极少时间出现的一个点 由此 也便就与自己一个个愚蠢的决定和解了 #读书笔记#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金珉周[超话]# #金珉周优越美貌# 【泡泡更新】 珉珉来啦 ——————长期招韩翻和美工老师个人INS【minn.__.ju】招新【】弹唱【】双向的爱 【】
  • 3月3日-7日9:30-22:30 太阳市成都香辣蟹火锅店22:30-23:00 裕泉路盛华园16号楼3月8日2:00-3:00峪泉村乘坐出租车(车牌号:京11
  • #写首歌词# 【小霞】又名【渝美人】又名【重庆女孩】[爱你] 山城的路弯弯女孩都好看我认识一个人扎着麻花辫她的眼睛会说话样貌惹人疼她的名字叫小霞好记又好听清
  • 如果不是这款位上的腩仔苦瓜,加上它火入法海前的配图相辅佐,会让人搞不懂它是何方由狼。值得赞许的是,聪明的厨师怕这款位上的腩仔苦瓜,位上时被嫌贫爱富的城里人不被待
  • 有了表姐的经历,我每次经过那些商店门口的推销员,说要帮忙增加业绩的,我都是赶紧走开,现如今,骗人的招数层出不穷,我们要时刻警惕,记住,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有也是
  • 现在有一些人甘愿做手机的“奴隶”总是盯着手机这一方寸屏幕,不愿深入广阔天地,不愿游历名山大川,就无法涵养天地之气,自然也难有大格局、大气魄、大人生。孟德斯鸠有句
  • 入超规则&指南 ✨官方号: ①官方站子:@章昊_RosinEstrella ②官方数据站:@章昊_0725小提琴训练营 ③官方反黑站:@章昊_Rosin错题本
  • 这次喷泉广场活动距离上次Liyuu的出道曲「Magic Words」发售活动已经过去了3年,一直与楼上楼下的粉丝们挥着手。第二首「Yellow」又是另一种感情的
  • 唯画作中仍有让人惊艳之处,就是描绘出蜻蜓捕食其他昆虫的画面,因為既使到了科技发达的现代,仍不乏有人误认蜻蜓是取食露水為生。实际上蜻蜓是不折不扣的肉食主义者,当
  • 而很多人一提起老师,“穷,抠门,斤斤计较,事多......”成了普遍对老师的刻板印象,我无数次想逃离这份工作,但我的师范专业让我不知道离开教师队伍又能做什么,
  • “立春”这一天诵经祈福:1、一定要看《法海宝藏》读几页也可以,这是非常好的缘起!要互相说吉祥语,若能念诵1遍《圣八吉祥颂》以及莲师心咒、度母心咒和观音心咒各10
  • 2.u really know me.十年前的采访中,你会尊重别人的选择说“我不是他,我不知道他所遭遇的一切,我无从评价”十年后,你依然会说这世界没有真正的感同
  • #kpop海鲜市场[超话]# 多团裸专 birthday cake d版 smini 姐封姐卡 七封七卡 温封温卡 九封九卡 椰封椰卡 裴珠泫irene姜涩琪s
  • 他说,自2021年底普京将制定的安全条约草案送交华盛顿、布鲁塞尔和维也纳以来,俄方得到的回应只有“他们没准备与我们讨论任何事情”俄罗斯与美国、欧洲的关系已经“彻
  • 她和祁邵川的结婚证,两年了,许晴一直当宝贝一样的放在那里,时不时的就拿出来看一眼。他确实没有接那个电话,并不是因为许晴的那一句嘱托,只是不愿让安冉听到他的喘息声
  • 如果是我的孩子,他的人生平淡无奇,那么我会有点担忧,这样子平凡却又高调做自己,会被很多人嘲,不过只要不啃老,我也不会干涉,毕竟是他自己的选择。但如果他有很成功的
  • 当我18岁来到帕尔马时,我坐在替补席上什么都不能说,但我一直都是这样,我是一个为成功而不断努力的球员。对此,网友们纷纷表示,“到了下班时间了,也没有别的工作给到
  • 。。
  • 时隔三个月臀推累的要si罗马尼亚硬拉也找不到感觉了 甚至连上肢哑铃都拿不动 更别说拉了不多说了 姐接下来一周两次臀 淦其实真没必要因为网上的图片焦虑讲真这和角度
  • 我爱你,曾经才让你住在我心里,我想你,又怕不敢打 扰 你,就这样静静的想你,默默的祝福你,世界那么大,有人对你好是你的骄 傲;真心对你好的人,看重的不是你有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