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存在400年,为何却挖不到?考古显示:大禹建的不是夏朝】
夏朝之所以称作“朝”(学术界称为夏代),是因为从夏朝开始,我国历史进入了国家文明阶段。所以,夏朝被《史记》列为朝代之肇始,并得到了后世所公认。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中国第一王朝”却困扰了我们多年,不仅仅是因为史书关于夏朝的记载语焉不详、前后矛盾,而是连考古发现都让一众学者陷入无休止的争论和激辩。

据《古本竹书纪年》记载“自禹至桀十七世,有王与无王,用岁四百七十一年”。上世纪末开展的夏商周断代工程将夏朝的起始年定在了约公元前2070年,距今超过了4000年。

但年代久远,并不是造成夏朝事迹模糊的主要原因,因为古史传说中的尧帝,就因陶寺考古的发现和朱书文字“文尧”的出土,而剥离了神话传说,变成了史实。

当然,关于陶寺和尧帝的关系,由于还缺少证据闭环,故而还不能一锤定音,但无论是从时间(碳十四测定为公元前2300年)还是空间(尧都平阳),抑或是出土文物来看(陶寺早期文化特征的高领折肩壶、折腹盆在山东日照尧王城遗址中皆有体现),陶寺与尧都可谓齿轮的十个齿槽吻合了九个,对此,陶寺遗址考古队领队何努用了相对谨慎的表述:“陶寺遗址是尧都平阳的可能性最大”。

事实上,中国国家文明曙光的出现,可能比我们所认为的夏朝还要更早,距今5000余年的浙江良渚遗址群申遗成功,意味着良渚作为中国早期国家文明社会得到了“国际认可”。

那么既然比夏朝更早的尧帝时代(距今4300年)甚至更早的良渚时代(距今5300年)都已经被考古发现,也证实了华夏文明在较早历史阶段已经演进出了国家组织,那么为什么文献记载中存续了400余年的夏朝,却如此难找呢?

目前唯一可以直接和夏文化挂钩的考古学文化是河南偃师的二里头文化,与陶寺遗址情况类似,二里头遗址也是从时间、空间和出土器物上与文献记载中的夏朝高度吻合,证实了在商文化出现之前,中原大地的确存在另一个高度发达的广域王朝。

但问题在于,二里头文化至今都没有发现哪怕是一个“夏”字这样的自证性文字。

而更大的问题在于二里头文化的时间上限,远远达不到夏朝的国祚时长。

二里头文化从年代上说共划分为四期,其中第一期时二里头只是一个普通聚落,到第二期时才出现了宫殿、手工业作坊以及青铜礼乐器群,遗址规模扩大到300万平方米。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二里头文化作为一种考古学文化,才突破了地域限制,出现了跨地域社会整合的迹象。

而所谓的跨地域整合,也就是说此时的华夏已经不再是以血缘为纽带的方国林立的新石器时代,而是发展成为按行政区划组织的成熟国家社会。

但,二里头二期的年代上限却只到了公元前1750年,此时距郑州商城和偃师商城的出现已不足200年。换言之,无论二里头遗址能否出土自证性文字,它都只能算作是夏朝中晚期遗址了。

目前考古专家对于二里头遗址的定义,也是定性为中晚期都城。

这也就意味着,目前考古发现的“夏朝”只能算半个,另外半个(也就是大禹所建立的政权),至今还没有找到。

那有没有可能是《竹书纪年》等史书记载错误,夏朝原本就只有200年国祚,其始建年代原本就在公元前1750年左右呢?

如果我们按照这个假设上推,那么就会带来一系列连锁反应。

首先是大禹的生存年代出现时间差。文献记载中的大禹是与尧舜同时代的人,大禹正是通过治理洪水,才从舜帝手中获得了部落共主的地位。

而尧舜的生存年代,显然是无法晚到公元前1750年左右的,事实上,考古已证实陶寺遗址在公元前2000年衰落,在公元前1900年沦为普通聚落。所以,在陶寺和二里头之间,存在近200年时间差。

其次是大洪水证据。根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项目号15CKG00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显示:公元前1900年左右早期中国出现了以人口锐减为显著特征的大灾难,从龙山时代到二里头时代,整个黄河中下游地区聚落总数量从1669个骤降至180个。

根据聚落遗存的洪水冲刷痕迹判定,造成这一大灾难的罪魁祸首,正是史书记载的大洪水。但洪水出现的时间节点距二里头文化兴起,同样有着100多年的时间差。

于是,有学者试图弥补这缺失的一二百年时间,将二里头文化之前的新砦文化和河南龙山文化(又叫王湾三期文化)也算作了夏文化,这样从时间上,就把夏文化的上限拉长到了公元前1900年左右的龙山文化末期。

但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二里头文化在洛阳盆地的出现具有突然性,并非是由河南龙山文化直接发展而来。

考古显示,二里头遗址中层次较低的日用陶器和小型墓葬葬俗来自河南龙山文化,鬲来自晋南龙山文化,玉器、陶尊上的“臣”字等符号来自良渚文化,不仅如此,豫东、山东、湖北的地方文化因素都为二里头文化的形成贡献了“遗传因子”。

这也再次印证了,二里头文化是多种不同族群创造的考古学文化在二里头汇聚融合后新创的产物,而这一考古发现,也印证了二里头确实是当时的广域王权的核心都邑,是国家文明的中心所在。

那么在二里头文化崛起的公元前1750年之前,华夏大地是怎样的一幅场景呢?

根据考古研究可知,在良渚之后、二里头之前,除了晋南的陶寺和陕北的石峁两个“超级聚落”外,华夏大地依然是万邦林立,绝大部分地域组织属于大大小小的酋邦,没有类似二里头文化这样的广域王权政权出现。

著名考古工作者许宏教授在著作中对此定论道:“在公元前2000年前后的一二百年时间里,也就是文献中的夏王朝前期,考古发现的中原地区各类群体间互不统属,战乱频仍,考古学上看不到与传世文献相对应的‘王朝气象’”。

这也就意味着,虽然大禹通过治理洪水取得了共主地位,奠定了家天下的基础,但他所建立的政权,依然未能超脱酋邦的治理模式。

大禹政权与尧舜时代的“天下”并无本质上的不同,大禹所建立的也并非是朝代(国家文明),而依然是以夏后氏血缘为纽带的方国,又遑论夏朝。

那么为什么周代以来的文献,会将大禹和启作为夏王朝的开创者呢?

这是因为夏朝处在邦国文明和国家文明的过渡阶段,很难界定其何时是邦国,何时进入了王朝国家。后人在追记夏代世系时,只是从一代著名首领大禹开始往下顺次排列,即便日后考古证实了这个世系是准确的,那也只能表明大禹是夏的一位始祖。

由于史书没有详细记载各代首领不同时期的社会组织、政权结构什么样,所以我们也不能就此认定大禹和启就是“王”,他们建立的政权就是夏朝。

这种情况和秦朝有点近似,秦朝同样是由邦国演变而来,但如果缺失了关于秦王嬴政灭六国的记载,仅仅凭借后人追记的秦襄公以及秦穆公、秦惠文王、秦王政等世系,我们同样很难判定,究竟哪位君主在位时是秦国,又是哪位君主在位时秦变成了秦王朝。
#这就是中国风##出道吧新星#

渡湘江
杜审言〔唐代〕

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
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译文
悲叹昔日还在园林里游玩的情景,今年春天花开鸟鸣更引发我在边疆的哀愁。
独自怜惜从京城里出来的人往南逃,真羡慕湘江的水呀,你却往北流去!

注释
迟日:春日。《诗经·七月》:“春日迟迟,采繁祁祁。”
悲昔游:作者旧游之地,因放逐再次经过感到悲伤。
边愁:流放边远地区产生的愁绪。
京国:指长安。

鉴赏
诗的首句“迟日园林悲昔游”,是因眼前的春光回忆起往昔的春游。当年,春日迟迟,园林如绣,游目骋怀,该是心旷神怡的。而这里追叙“昔游”时却用了一个“悲”字。这个悲,是今天的悲,是从今天的悲追溯昔日的乐;而反过来,也可以说,正因为想起当时的游乐,就更觉得当前处境之可悲。吴乔在《围炉诗话》中说:“情能移境,境亦能移情。”这一句诗是用现在的情移过去的境,为昔日的欢乐景物注入了此时的悲伤心情。

  诗的第二句“今春花鸟作边愁”,是从昔游的回忆写到今春的边愁。一般说来,鸟语花香是令人欢乐的景物;可是,这些景物却使诗人更想起自己正在流放去边疆的途中。鸟语也好,花香也好,在诗人心目中只构成了远去边疆的哀愁。这一句诗是以心中的情移眼前的境。诗人缘情写景,因而景随情迁。如果就艺术手法来说,以“花鸟”与“边愁”形成对比,是从反面来衬托边愁。与杜审言的这句诗有些近似的有杜甫《春望》诗中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联,司马光的《续诗话》评这一联诗说:“花鸟平时可娱之物,见之而泣,闻之而悲,则时可知矣。”这里,以花鸟可娱之物来写“感时”、“恨别”之情,采用的也是反衬法。杜审言是杜甫的祖父,对杜甫有直接影响。“花溅泪”、“鸟惊心”一联,可能就是从“花鸟作边愁”这一句化出的。

  诗的第三句“独怜京国人南窜”,是整首诗的中心,起承上启下作用。上两句,忆昔游而悲,见花鸟成愁,以及下一句为江水北流而感叹,都因为诗人远离京国,正在南窜途中。上下三句都是围绕着这一句,从这一句生发的。但这一句还没有点到《渡湘江》这个题目。最后一句“不似湘江水北流”,才提到湘江,点破诗题,而以“水北流”来烘托“人南窜”,也是用反衬手法来加强诗的中心内容。

  杜审言渡湘江时,正值春光明媚,绿水映青山,秀丽的异乡风光撩人意绪,使被贬迁异地的诗人缅怀过去,遐想未来,心中怅惘、失落。因此诗的起句感情深沉地直诉:“迟日园林悲昔游”。他触景生情,回忆起从前在这春光晴丽的大好时光里,尽情游赏园林景色的乐趣,间或还有朋友与他一同饮酒赋诗,赏春惜春,好不痛快。如今只身南迁,心中之悲不难想象。“迟日园林”与“昔游”之间加一“悲”字,使句意曲折而丰富,语势跌宕而劲健。对句:“今春花鸟作边愁”。“今春”指出渡江的时间。“花鸟”概括春景,虽没有直接描绘声色,而鸟语花香的境界已在眼前。“作边愁”,是说今春的花和鸟不同往年,它们也含愁带恨。这里用了移情入景的手法,以比兴表达诗人的愁思。一个“作”字,语意双关。既象说花鸟,又是说人,亦可理解为人与花鸟同说,婉曲而有机趣。

  这句诗色彩清淡,情意浓挚,七个字,淋漓尽致地抒发了诗人远游伤春的情怀。“独怜京国人南窜”,是这首诗的中心所在,从前两句的忆春、伤春转入叙事抒情,感慨自己从京都流贬到荒僻的南地。“独”字下得有力,使全句生神,激活全篇。“不似湘江水北流”,紧承第三句点题作结,出语自然。管世铭《读雪山房唐诗序例》说:“初唐七绝,味在酸咸之外,‘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花落时 ’,读之初似常语,久而自知其妙。”所谓“味在酸咸之外”,即指诗中蕴含的情感复杂丰富余味无穷。这些诗句的妙处,不仅在于融情于景,而且还通过时间、空间、景物的不同对比,形成一种杳邈迷茫的意境,仿佛有万般的游丝争惹人的离愁,读者细细体味就能感受其巨大的感染力。“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初读似常语,并无警策之处,仔细品味,就可看到诗人怅惘的形象。他独立舟头,思悠悠,无限离愁,正如一江春水向北流。杜审言性格爽朗轩豁,喜直抒胸臆,这自是其诗的特色之一。《载酒园诗话》说他“即作磊砢语,亦犹苏子瞻坐桄榔树下食芋饮水,略无攒眉蹙额之态。”这段形象的评语,可帮助我们从多方面去感受欣赏杜审言诗的风格。

  胡应麟对这首诗的评价很高,他说:“唐初五言绝,子安诸作已入妙境。七言初变梁陈,音律未谐,韵度尚乏。惟杜审言《渡湘江》、《赠苏绾》二首,结皆作对,而工致天然,风味可掬。”这首诗以押韵对起,又以对作结,俱有整齐美、和谐美以及反复咏叹的韵味。初唐时期是七绝初创的阶段,杜审言这首《渡湘江》是有相当影响的,说它“具有开启诗坛新风的作用”,也不为过誉。

创作背景
杜审言曾有两次贬官的经历,在唐中宗时曾被贬到南方极为偏远的峰州。这首诗当是他在流放途中写的。他在渡湘江南下时,正值春临大地,花鸟迎人,看到江水滔滔,朝着与他行进相反的方向流去,不禁对照自己的遭遇,追思昔游,怀念京国,悲思愁绪,一触而发。

作者简介
杜审言(约645-708),字必简,汉族,中国唐朝襄州襄阳人,是大诗人杜甫的祖父。唐高宗咸亨进士,唐中宗时,因与张易之兄弟交往,被流放峰州(今越南越池东南)。曾任隰城尉、洛阳丞等小官,累官修文馆直学士,少与李峤、崔融、苏味道齐名,称“文章四友”,是唐代“近体诗”的奠基人之一,作品多朴素自然。其五言律诗,格律谨严。► 41篇诗文 ► 61条名句

——来自古诗文网

(高三)选择性必修下册文言文1篇

1、石钟山记
苏轼 〔宋代〕

  《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是说也,人常疑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桴止响腾,余韵徐歇。自以为得之矣。然是说也,余尤疑之。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澹澎湃而为此也。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古之人不余欺也!”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译文
  《水经》说:“鄱阳湖的湖口有一座石钟山在那里。”郦道元认为石钟山下面靠近深潭,微风振动波浪,水和石头互相拍打,发出的声音好像大钟一般。这个说法,人们常常怀疑它。如果把钟磬放在水中,即使大风大浪也不能使它发出声响,何况是石头呢!到了唐代李渤才访求石钟山的旧址。在深潭边找到两块山石,敲击它们,聆听它们的声音,南边那座山石的声音重浊而模糊,北边那座山石的声音清脆而响亮,鼓槌停止了敲击,声音还在传播,余音慢慢地消失。他自己认为找到了这个石钟山命名的原因。但是这个说法,我更加怀疑。敲击后能发出声响的石头,到处都这样,可唯独这座山用钟来命名,这是为什么呢?

  元丰七年六月初九,我从齐安坐船到临汝去,大儿子苏迈将要去就任饶州的德兴县的县尉,我送他到湖口,因而能够看到所说的石钟山。庙里的和尚让小童拿着斧头,在乱石中间选一两处敲打它,硿硿地发出声响,我当然觉得很好笑并不相信。到了晚上月光明亮,特地和苏迈坐着小船到断壁下面。巨大的山石倾斜地立着,有千尺之高,好像凶猛的野兽和奇异的鬼怪,阴森森地想要攻击人;山上宿巢的老鹰,听到人声也受惊飞起来,在云霄间发出磔磔声响;又有像老人在山谷中咳嗽并且大笑的声音,有人说这是鹳鹤。我正心惊想要回去,忽然巨大的声音从水上发出,声音洪亮像不断地敲钟击鼓。船夫很惊恐。我慢慢地观察,山下都是石穴和缝隙,不知它们有多深,细微的水波涌进那里面,水波激荡因而发出这种声音。船回到两山之间,将要进入港口,有块大石头正对着水的中央,上面可坐百来个人,中间是空的,而且有许多窟窿,把清风水波吞进去又吐出来,发出窾坎镗鞳的声音,同先前噌吰的声音相互应和,好像音乐演奏。于是我笑着对苏迈说:“你知道那些典故吗?那噌吰的响声,是周景王无射钟的声音,窾坎镗鞳的响声,是魏庄子歌钟的声音。古人没有欺骗我啊!”

  任何的事情不用眼睛看不用耳朵听,只凭主观臆断去猜测它的有或没有,可以吗?郦道元所看到的、所听到的,大概和我一样,但是描述它不详细;士大夫终究不愿用小船在夜里在悬崖绝壁的下面停泊,所以没有谁能知道;渔人和船夫,虽然知道石钟山命名的真相却不能用文字记载。这就是世上没有流传下来石钟山得名由来的原因。然而浅陋的人竟然用斧头敲打石头来寻求石钟山得名的原因,自以为得到了石钟山命名的真相。我因此记下以上的经过,叹惜郦道元的简略,嘲笑李渤的浅陋。

注释
石钟山,在江西湖口鄱阳湖东岸,有南、北二山,在县城南边的叫上钟山,在县城北边的叫下钟山。明清时有人认为苏轼关于石钟山得名由来的说法也是错误的,正确的说法是:“盖全山皆空,如钟覆地,故得钟名。”今人经过考察,认为石钟山之所以得名,是因为它具有钟之“声”,又具有钟之“形”。
彭蠡:鄱阳湖的又一名称。
郦元:即郦道元,《水经注》的作者。
鼓:振动。
搏:击,拍。
洪钟:大钟。
是说:这个说法。
磬(qìng):古代打击乐器,形状像曲尺,用玉或石制成。
李渤:唐朝洛阳人,写过一篇《辨石钟山记》。
遗踪:旧址,陈迹。这里指所在地。
南声函胡:南边(那座山石)的声音重浊而模糊。函胡,通“含糊”。
北音清越:北边(那座山石)的声音清脆而响亮。越,高扬。
桴(fú)止响腾:鼓槌停止了(敲击),声音还在传播。腾,传播。
余韵徐歇:余音慢慢消失。韵,这里指声音。徐,慢。
得之:找到了这个(原因)。之,指石钟山命名的原因。
尤:更加。
铿(kēng)然:敲击金石所发出的响亮的声音。
所在皆是:到处都(是)这样。是,这样。
元丰:宋神宗的年号。
六月丁丑:农历六月初九。
齐安:在今湖北黄州。
临汝:即汝州(今河南临汝)。
赴:这里是赴任、就职的意思。
湖口:今江西湖口。
硿(kōng)硿焉:硿硿地(发出响声)。焉,相当于“然”。
莫(mù)夜:晚上。莫,通“暮”。
森然:形容繁密直立。
搏人:捉人,打人。
栖鹘:宿巢的老鹰。鹘,鹰的一种。
磔(zhé)磔:鸟鸣声。
鹳鹤:水鸟名,似鹤而顶不红,颈和嘴都比鹤长。
心动:这里是心惊的意思。
噌吰(chēnghóng):这里形容钟声洪亮。
舟人:船夫。
罅(xià):裂缝。
涵淡澎湃:波浪激荡。涵淡,水波动荡。澎湃,波浪相激。
为此:形成这种声音。
中流:水流的中心。
空中:中间是空的。
窍:窟窿。
窾(kuǎn)坎镗(tāng)鞳(tà):窾坎,击物声。镗鞳,钟鼓声。
汝识(zhì)之乎:你知道那些(典故)吗?识,知道。
周景王之无射(yì):《国语》记载,周景王二十三年(前522)铸成“无射”钟。
魏庄子之歌钟:《左传》记载,鲁襄公十一年(前561)郑人以歌钟和其他乐器献给晋侯,晋侯分一半赐给晋大夫魏绛。庄子,魏绛的谥号。歌钟,古乐器。
古之人不余欺也:古人(称这山为“石钟山”)没有欺骗我啊!不余欺,就是“不欺余”。
臆断:根据主观猜测来判断。臆,胸。
殆:大概。
终:终究。
渔工水师:渔人(和)船工。
言:指用文字表述、记载。
此世所以不传也:这(就是)世上没有流传下来(石钟山得名由来)的缘故。
陋者:浅陋的人。
以斧斤考击而求之:用斧头敲打石头的办法来寻求(石钟山得名的)原因。考,敲击。
实:指事情的真相。▲

文言知识

一、通假字  
①南声函胡,北音清越(函胡,同“含糊”,重浊而模糊)
②至莫夜月明(莫,通“暮”,晚上)   

二、古今异义
1.空中而多窍  
古:中间是空的;今:天空上。

2.自以为得其实  
古:那事情的真相;今:实际上。   

三、一词多义
1.鼓  
①噌吰如钟鼓不绝(鼓,名词)
②微风鼓浪(振动,掀起,动词)   

2.莫  
①至莫夜月明(“莫”通“暮”,日落的时候,名词)
②故莫能知(没有人,否定性无定代词)   

3.自  
①以为得之矣(自己,代词)  
②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从,介词)  

4.焉  
①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兼词,相当于“于此”,在那里)
②硿硿焉(相当于“然”,“地”、“„„的样子”,形容词词尾)
③微波入焉(相当于“于是”,即“到那里”,兼词)
④如乐作焉(无义,表陈述语气词,助词)   

5.余  
①余韵徐歇(剩余的,形容词)
②余尤疑之(我,代词)   

6.得  
①得双石于谭上(得到,找到,动词)
②固得观所谓石钟者(能够,助动词)   

7.搏  
①水石相搏(击,拍,动词)
②森然欲搏人(扑向,动词)

四、词类活用
(一)名词作状语  
①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舟,用船,乘着船)
② 大石侧立千尺(侧,在旁边) 
③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夜,在夜里,在晚上)   

(二)名词作动词  
①而此独以钟名(名,命名,取名)   

(三)使动用法  
①虽大风浪不能鸣也(鸣,使…鸣响)   

五、特殊句式
(一)判断句  
①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②此鹳鹤也  
③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
④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
⑤此世所以不传也   

(二)省略句  
①今以钟磬置(于)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之)也,而况石乎!
②磔磔(于)云霄间  
③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于)绝壁之下   

(三)宾语前置
① 之人不余欺也(“不余欺”即“不欺余”)
②余是以记之(“是以”即“以是”)  

(四)定语后置  
①石之铿然有声者(即“铿然有声之石”)  

(五)介词结构后置
①得双石于潭上  
②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
③而大声发于水上  

六、一词多义 

扣而聆之(表顺接) 
徐而察之(表修饰) 空中而多窍(表并列) 
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表转折)        


箜箜焉(相当于“然”,形容词词尾) 
微波入焉(兼词,于此) 


因得观所谓石钟者(趁机) 
因笑谓迈曰(于是)  

七、重点词义
1、 水石相搏(击、拍)
2、桴止响腾(传播)
3、余尤疑之(更加)
4、所在皆是也(这样)
5、适临汝(往) 
6、余方心动欲还(刚才)(心惊)
7、则山下皆石穴罅(缝隙)
8、涵澹澎湃而为此也(形成)
9、与向噌洪者相应(先前)(应和)
10、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大概)
11、此世所以不传也(…的缘故)

创作背景

  宋神宗元丰七年(公元1084年)六月,苏轼由黄州团练副使调任汝州(现河南临汝)团练副使时,顺便送他的长子苏迈到饶州德兴县任县尉,途径湖州,游览了石钟山,进行实地考察,为辨明石钟山命名的由来,写了这篇文章。

赏析

  本文一开始就提出人们对郦道元的说法的怀疑,以及自己对李渤的说法的怀疑。作者对古代两位名人对石钟山得名由来的说法并不轻信。

  刚好他有了一个实地观察的机会,他先问当地寺僧,寺僧的说法和演示跟李渤一样。苏轼仍不轻信,决心“莫夜”“乘小舟”实地考察。石钟山在鄱阳湖入长江的湖口的临江一面,地处偏僻,文中说“余方心动欲还”,“舟人大恐”。再加上风险浪恶,又是盛夏涨水季节,一叶扁舟夜航确是很危险的,所以“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而苏轼为了弄清石钟山得名的真相,不避艰险,亲身探访,是难能可贵的。虽然由于种种原因,他考察得出的结论,不完全正确,但这种精神是值得肯定的。

  第三段提出结论,也就是本文的中心:“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这话无疑是正确的。

  虽然后人有了新的看法,认为石钟山是因山形像覆钟而得名的,今人经考察又认为石钟山是因“形”和“声”两方面而得名的。苏轼的说法不完全正确。但并不能因此否定苏轼的努力。人们对于客观事物的认识,本来就有一个过程,而且后人对苏轼说法的怀疑、察疑、释疑,正是和苏轼的不迷信古人,不轻信旧说,不主观臆断,而自愿亲身实地观察的精神一致的。二.石钟山简介和历代对石钟山得名由来的三种说法 石钟山位于鄱阳湖入长江之处,属江西湖口。由中石炭系的石灰岩构成。有上下两座山,南边一座滨临鄱阳湖的叫上钟山,面积约0.34平方公里,北边一座滨临长江的叫下钟山,面积约0.2平方公里。两山海拔都只有70米上下,相对高度50~55米。两山相距不到一公里。石钟山虽然并不高大,但因位于鄱阳湖入长江处,交通方便,而且波光山色,风景幽美,所以历来成为旅游胜地。

  石钟山得名的由来,古人有三说。

  1.风水声如钟。由于山体是石灰岩构成,在各种水的冲刷溶蚀下,山的下部临水处的表面形成许多缝隙洞穴,当水位处在一定高度,又有适当的风力和相应的风向时,缝隙洞穴就会“与风水相吞吐”,发出敲钟一样的声音。北魏郦道元和北宋苏轼就是持这种因风水声而得名的说法。但这种声音需要水位、风力、风向诸条件都合适才会发生,不是随时随地都能听到的。

  2.石声如钟。山石,特别是溶洞地区的石钟乳、石笋、石柱等,用槌敲打,是会发音的。所谓“南声函胡”是没有形成岩溶洞穴的岩石发出的声音,“北音清越”是洞穴发音的岩石,或碳酸盐再沉淀时形成的形态奇特的岩石敲击时发出的声音。

  3.山形如钟。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不用关注,转发即可,不限圈,没有黑过小贺即可,去和@时代少年团-贺峻霖 说一声恭喜吧===深海分割线===“完成自己的梦想,就是把别人觉得你在说笑话的事情,慢慢
  • 这些行业和体制内的工作一样,是上一波中国中产、中上产形成的主力赛道,现在的情况就有点让人迷惘。所以很多人,尤其是工作了五六年,甚至十年的年轻人,会经常碰到一个问
  • #今日贴纸打卡# 今天早上到院子里看看小菜园,想法又变了,其实种的那一点点菜,主要是享受在种菜过程中内心的宁静、纯粹,看看一粒粒种子破土而出,小脑袋挺着菜籽在风
  • ——孔子 7、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孔子 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大家一个个笑的跟什么一样,但是开心就好啦~其他像加战力的玩法大家应该都不陌生,不是肝到s就是氪到废,兔子觉得当然不用非得说去玩游戏就是为了玩名声,只要玩的开心就
  • 而且,有三个孩子的何洁,还直言自己除了经常直播带来的一点收入外,几乎没有任何收入,一直在吃老本,压力能不大吗?这样的压力会一直持续到孩子长大成人,这十几年的时间
  • "2013.03.16佛说"这一世所有的相遇,都是上一世的重逢。恨了,是了却前尘仇怨。
  • 这倒也罢,离婚了这是她的自由,可她完全听顺村霸的,勾搭村霸一起对前夫围攻,前夫很生气,硬是要回了一个孩子:克里米亚。她开始怀恨在心,做着美梦,想嫁给北约家簇,仗
  • ❃不要老嫌一块多、两块多一片的尿裤贵,这种回收大公司下脚料生产的尿裤才几毛一片,这就是你们嘴中的我在淘宝买的几毛钱一片的尿裤,孩子都是自己的,连你自己都不心疼,
  • 他们日常平凡不会很开朗,人多的时候,有时会显现得很快活,但一回到家中,却又认为孤立烦闷,他们就是如许天生的多愁善感#情侣##星座##分手复合#手纹杂乱的运势。同
  • #北京领养日[超话]##给Ta一个家# #线上领养日# 北京领养猫名字:夹心饼干年龄:一岁半性别:女生疫苗:✔驱虫:✔️绝育:✔领养要求:科学喂养,生病就医,
  • 3.27 | 减脂Day42早餐:南瓜紫薯粥 | 杂菜炒蛋午餐:紫薯 | 酸辣白菜 | 鸡胸肉晚餐:紫薯魔芋粥 | 鸡胸肉肠 | 番茄运动美丽芭蕾内外侧×2 |
  • 有一种智慧叫:唐僧扫塔(醍醐灌顶) 洞见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唐僧曾立下一个宏愿,遇庙烧香,见佛拜佛,遇塔扫塔。 在经过祭寒国金光寺的
  • 二,通过成交量判断股票构造顶部股价运行到高位,就一定要开始留意走势情况,判断是否在构造顶部,也就是要判断主力是否完成出货,当主力刚刚开始出货是无需担心的,因为,
  • #Grier留学动态#【美国中学 VS 国际学校】教学质量与学校认可度就像大家都听说过哈佛/耶鲁/普林斯顿这些名牌大学一样,美国大学在选择学生的时候,尤其是知名
  • #南宁楼市[超话]#【南宁装修公司】建旭装饰 | 卫生间漏水,水管开裂...装修常识分享 在南宁,以及所有地方,装修是个细致活,不论是新房室内装修还是旧房改造,
  • 2019年草莓苗走势 草莓苗种植技术 草莓苗管理方法 红颜草莓苗 白草莓苗 奶油草莓苗价格 法兰地草莓苗产量 山东创鑫苗木主营各种果树苗 , 绿化苗,占地苗,主
  • 108 腾讯视频会员年卡98 爱奇艺会员年卡114 哔哩哔哩大会员12个月40 芒果TV会员季卡109 QQ音乐会员年卡168 QQ音乐会员年卡+优酷会员年卡
  • 另一方面是替代能源方面,俄罗斯作为天然气出口大国,由于欧美的制裁,天然气出口受到较大限制,全球范围内天然气价格高涨,煤炭作为替代能源,需求快速增长,这在俄乌战争
  • 人不觉知,红尘的母爱都是后天意识,所以,很多时候母爱变成了一种所有和掌控,对儿女的教育往往是我认为、我觉得……都是以“我”为模板,孩子的命运又能好到哪里呢?这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