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很喜欢我妈妈,她真的有人性的光辉。

县里书记跟妈妈通电话,要给两个刚毕业没有编制的女孩(跟我差不多大)处分,因为巡察疫情防控情况的时候,她们负责的区域分别有两个外地返回人员出门——有一个短暂地下楼到车里拿东西,有一个父亲生病了要送去医院。这两个人不是密接,更不是阳性,只是从外地回来被要求居家隔离,也没有造成任何的损失。但是他们出门了,所以书记要给负责的女孩儿政务处分之类的。通知都已经下了,可我妈妈跟书记意见不合,说她下不了这个处分,也不应该下这个处分。说都是为人父母的,心怎么这么狠呢?她说通知就晾在那里,不了了之吧。也不知道最后结果到底如何了。

如果这两个女孩真的被下了处分,以后考公考编等路就被堵死了,会被一票否决。我真的觉得我妈妈人很好,素昧平生的,却愿意为别人的人生考虑,秉公直言。不会拿捏软柿子,做杀鸡儆猴的事。喜欢我妈妈~

睡不着思考这几个月的情况,按照现在的规模实际是GDP增速每下滑一个点,新增就业岗位会少几百万,同时今明两年会有两千二百多万大学应届毕业生寻求就业,其中相当一部分是18-19年为缓解就业压力扩招的研究生[傻眼]可想而之今年压力有多大了。。。未来只会越来越卷,现在网络上意见不合就开喷的人会越来越多都是怨气。
放低预期,好好工作,别轻易跳槽,维护好现金流,专心做好自己能做的事情。适度关注时事,谨慎发言,不让算法把自己拉进垃圾堆里。[加油][加油]

规定和人情起了冲突我们该怎么选!你们怎么看!!!!

本轮感染者破10万,上海救护车事件视频流出:除了愤怒,我们该反思什么?

这两天,上海的一位老人去世的新闻,引起很大争论。

事情大家应该都听说了。

3月30日,老人突然哮喘发作,状况危急。

家人赶紧打了120和110,邻居和防疫工作人员也都来帮忙救治。

十几分钟后,一辆救护车来到楼下。

但那是二楼邻居叫的,按照规定,不能擅自改接老人。

所以,虽然二楼邻居状况不算紧急,也同意把救护车让给老人,但救援的医生还是坚持带二楼病人走。

老人的家人再三恳求,说老人情况危重,已经没有呼吸了,急需救命。

救援人员不为所动,而且拒绝把救护车上的除颤仪借给老人。

在求助者绝望的嘶吼里,医生关上了车窗,走了。

等属于老人的救护车赶来,已经无力回天。

视频被传到网上,激怒了很多人。

人们大骂医生没有人性。

官方很快做出回应:

这名医生当时虽有紧急救治任务在身,但如此处置实属不当,已经停职。

这个处理又引起了很多不满。

有网友说,120的医生有严格规定,让接谁就得接谁,不能擅自行动。如果需要抢救别人,要急救中心指派才可以。

而且因为救护车本来要接的二楼病人是口头承诺同意先接老人的,如果他出了意外,是有理由起诉医生不按制度接诊的。

还有就是,除颤仪其实也救不了哮喘老人。

的确也有道理。

但是,道理很有理,现实却很荒谬:

一个老人生命垂危,急需抢救。

救护车正好来了。

却不能救助老人,而是把另一个不太着急的病人拉走了。

这显然不合情理。

问题出在哪里?

官方说这次的医生处置不当,那怎么才算得当?

这是一道必答题。

希望有关部门能仔细研究,给出解决方案。

如果这一次不探讨,不解决,事情就很可能再次发生,就还会有人付出生命的代价。

也还会有医生或者工作人员,因为遵守规定,反而成为众矢之的。

我个人觉得,需要讨论的有两点。

第一,制度上,能不能给具体执行的工作人员一点灵活性,允许他们根据情况做出紧急决定。如果他们做了符合情理的行为,万一出了状况,可不可以不担责。

第二,执行上,具体干事儿的人,应该有基本的判断力和同情心,而不是僵化冷漠地只求自保。

一个文明的社会,第一要有制度保障,第二要有温度托底。

二者缺一不可。

最近疫情严重,意外状况频繁发生。

很多事情,都是我们完全想不到的。

3月中旬,深圳一个年轻妈妈,趁孩子睡觉时出去买东西。

不想,回来的时候,小区封了。

按照规定,她不能再进去。

可是孩子一个人在家睡觉啊。

她不回去,孩子怎么办?

年轻妈妈很崩溃,在小区门口歇斯底里地大叫。

但防疫人员坚决表示“没办法,现在是临时管控,进不去”。

按规定执行任务,本来也没错。

但是对于显然不合情理的情况,能不能“特事特办”?

妈妈后来进去了。和上面救护车案例一样,这需要制度给执行人员一点空间,也需要执行人员有基本的人情味。

还有一个货车司机,讲述了自己的经历,我也觉得挺值得关注的。

现在很多地方都查得严,只要行程码带星,就不让通过。

可是货车司机们全国送货,几千公里行程,途经多个城市,难免路过有疫情的地区,行程码很容易就被挂了星。

而因为这个星,他们就可能辛辛苦苦跑到目的地,却被直接劝返,要求“哪来的回哪去”。

他们拉着一车货,一路上辛苦不说,光油钱和过路费就花了几千,就这样被要求开回去,情何以堪。

关键这些人大多不算中高风险地区的人,也都有核酸阴性证明。

很多货车司机为了行程码不出问题,就拿着俩手机换着用,隐瞒行程。

结果被查出来,又遭到严惩。

和那位120医生一样,货车司机好像也面临无解的命题。

不出车,没饭吃。

出来送货,可能根本送不到地方。

现在很多人都陷入了这种困境,他们应该被看到。

新冠病毒的疯狂袭击,使我们的正常生活秩序被严重打乱,麻烦层出不穷。

疫情求助帖子里,有各种各样的状况:

有人腰椎骨折,只能卧床,无法自理,但小区封闭禁止出入,没法就医。

有人刚做了手术,满腿钢钉,需要护理,但找不到大医院治疗。

有人网购了必须吃的药,但快递点停了,快递不给送,他没有药吃,身体渐渐扛不住。

有外地人滞留疫情地区,家里老人去世,没办法回去奔丧。

有女孩身上没钱,又一个人隔离14天,精神状况出现异常。

有老人独居,又不会网购菜,群里接龙也接不上,天天吃不上菜!

太多的问题需要解决。

现在网上有很多骂声,骂某个城市,骂某些政策,骂防疫人员……

心情我非常理解,但其实抱怨和大骂都没什么用。

而且现在我们也应该明白了,没有哪个城市是完美的。

当疫情大规模爆发,无论上海、长春,还是武汉、西安,都会犯错,会力不从心,会手忙脚乱。

与其大加批判,不如想想如何改变。

我们最该做的,是在一次又一次的疫情里,一个又一个求助里,总结经验,想想下次如何避免。

疫情短时间显然不会过去,那么在下个城市爆发的时候,能尽量避免再出现这些问题,比什么都重要。

我们不能只经历教训,不增长经验。

所以我想,一个城市在经历一波大疫情之后,能不能细致地复盘一次。

都遇到了什么问题,每个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案是什么,如何在下一次做得更好。

而且就算是一个普通人,是不是也可以提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比如你曾经被封控,遇到很多麻烦,也有很多思考。

那就可以说说,你认为封控策略如何调整会更合理,居委会如何服务会更高效。

大家各抒己见。

不一定是标准答案,但有价值的讨论,肯定比破口大骂有意义。

整个3月,全国累计报告本土感染者超过了10万例,波及29个省份。

前几天,国家卫健委还说,上海疫情正处于快速上升阶段,已经报告的感染者超过3.6万例,近期还会增加。

现在看,奥密克戎的传播是真的厉害。

跟原始的新冠毒株,简直不像一个品种。

上海的几番尝试也表明,一旦流传开来,小范围的防控很难搞定,最好用的清零手段,还是“大面积封控”。

最近新闻说,奥密克戎又出现了升级版“XE”,传播力更强。

所以我们短期内肯定还摆脱不了疫情,封控在所难免。

可一个“封”字,说起来简单,执行起来就会出现上面的种种问题。

我们眼下最务实的做法,是尽量让封控的安排更合理,代价更小。

不能因为孕妇核酸证明过期4小时,而无法入院,导致流产。

不能因为隔离的老人不会团购不会接龙,就吃不上菜。

其实城市管理者应该有个最基本的认识:

疫情期间,社会不得不制定一些应急措施。

而临时性的政策,大多不完美,一定会有极端的情况出现,比如妈妈出来买个菜就被封在外面了。

这种时候,还是要有“特事特办”的灵活性,不能两手一摊眼睛一瞪,用一句“要遵守规定”处理所有的情况。

规定是死的,人是活的。

人应该有人情味,有灵活处理事情的能力。

前两天有个新闻,很触动我。

湖北黄冈,一位老人去世了。

儿子媳妇匆匆忙忙从上海赶回去,却必须要在酒店隔离,不能送葬。

老人火化当天,灵车特意绕行到隔离酒店。

儿子儿媳穿着防护服,跪在路边送别。

这场景让人泪目,也让人感慨。

其实按照规定,隔离人员是不能离开酒店房间的。

但工作人员允许夫妻俩穿着防护服,出来跟老父亲告别。

既保证了防疫,也考虑了隔离者的需求。

这就是人情味。

灵车特意绕行到酒店,让他们可以拜别。

这也是人情味。

病毒冷酷,但人应该有温度。

3月29日,吉林有一个不起眼的新闻。

防疫点,几个志愿者在工作。

一位车主特意把车停在他们附近,还在后车窗上贴了一张纸条:

车未锁,志愿者可进车休息!最起码挡风!

防疫人员们看到,都觉得很暖心,也真的进去睡了一觉。

我特别想给这个车主点赞。

疫情当下,社会亟需帮助。

有感染者需要救治,有辛苦的工作人员需要休息。

有隔离的孩子需要照顾,有买不到菜的老人需要帮助……

有很多的事情,我觉得都不是仅靠制度就能解决的。

在制度没有到达、或者不够完善的地方,需要人性的温度。

确切地说,需要我们每一个人都积极地提供做力所能及的帮助。

面对疫情,我们所有同胞都是一个整体。

我们都是局中人,都应该善意地去参与,力所能及地给困境之下的同胞以温暖和便利。

疫情的寒冬也许很久都不会过去,这就格外需要我们每个人都做一个小暖阳。

专家有智慧,领导有担当,执行者有善意,老百姓有素质。

如此,我们才能在这寒冬里,感受到暖意。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如果你只看到了别人生活的好 不要羡慕真的 每个人都只是把好的事情分享出来 但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非常不容易的时候同样每份工作也有它的不容易 回想前几个月感情和工作
  • 近年来,河北东居委会社区通过党建引领,创建具有特色的“零距离暖民心顺民意工作法”打通网格服务零公里,为居民提供全天候“零距离解决合理诉求”优质服务,将各类矛盾化
  • 有些人好奇怪啊 ‼‼明明很有意向做微商但是咨询完后都会来句“我再想想”我知道很多人卡在“有资金但不敢”的问题上 千万别说你连1000多都没有 如果真的20几岁的
  • 但我觉得,我们国家把这部影片送去奥斯卡说明我们越来越自信,这是我们国家的态度,是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认知,我们希望呐喊出来。现在网络上有很多关于这部电影的杂音,我觉
  • 一个人去医院也没啥身体不舒服也没啥可能是傻傻的白排了一个多小时队以后想到在家生病的时候是不一样的想起爸爸彻夜陪着我打吊瓶想我爸爸好几次半夜一两点起床带我去医院想
  • 同比尔的单挑,哈曼从一开始就是带节奏的一方,不过每次当她几乎快清空比尔的筹码时,他就及时拿到好牌赢下一个大底池...如此往复。在等待跟比尔单挑的时间里,为了让自
  • 科普一下茶壶的名字“喝茶是需求,玩壶是乐趣”。作为壶友,我们每天都要喝上几泡茶,或一人独饮,或邀请上三五好友小聚,乐哉乐哉。
  • 活动中,民警还通过发放宣传手册、现场解答疑问、有奖问答等形式与学生互动,使学生们积极参与其中,主动了解《宪法》法律知识,进一步增强了对《宪法》的认识和对法律的尊
  • 看到一个妹妹给我发的私信,看了她发给我的链接,我眼泪一下就出来了,哽咽着跟我同事说:他真的好棒!早上来我才讲了这几天我的忧虑,有意避开他的任何采访。
  • “我很激动能够在如此特殊的一年,成功举办中国巡游这一为兰博基尼车主打造的专属盛宴,在彩云之南深度探索生态之美,领略自然的多元生命力。本次中国巡游亦是活动创办以来
  • ”20.“冬日的雪啊是上帝写给人间的诗”21.“可惜我们没有撑到冬天,要是能在一起看雪就好了”22.“我们一起去看初雪吧”“我也喜欢你”[心]23.“跟我去北方
  • #旅行[超话]##带着微博去旅行# 距杭州1h,藏了一个被时间遗忘的千年古镇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江南,江南多古镇,小桥流水人家,吴侬软语酥人,别有一番风韵。 千年
  • 如果你是一位香云纱的初入门者,这一款香云纱可以成为你的首选,它是香云纱里的基本面 料,虽没有前几款所示高档,但作为一件基本款的龟裂文香云纱,它的颜色,质感,已
  • 在填报志愿时,需要从这几点进行分析,该高校在考生所在省市近三年的实际录取分、平均分以及专业录取最低分;该高校在本省市的招生计划,一定要分析今年的计划和往年计划是
  • 命局里巳火为财星,丑辰土为官星,日主壬水偏弱,喜庚金印星化杀生身和比肩相助,说明在未来的人生中会得到贵人的相助,帮助日主得到钱财收入,在未来的人生中工作能力较强
  • 黄玲:“我好想爱这个世界,但它总是给我那么多挫败。”或是因为自己真的想变得更好:你想减肥、想摆脱拖延症、想控制坏脾气、想变得自信开朗……想法总是美好的,但现实总
  • 【每个人的生命都在燃烧】Jeremy England接受过生物化学训练,获得了物理学博士学位,是一名拉比,也是大学物理学家和葛兰素史克制药公司的人工智能主管。这
  • 这种天气还有被蚊子咬醒的时候 我是真的服了 好几天了蚊子层出不穷 真不知道哪里飞来的 怀疑房间除了门还有墙也破了个洞蚊子互相约好了就咬我一个 坐起来去打一只蚊子
  • @唐禹哲 今天是感恩节,向所有帮助过我和我爱的朋友们说声感谢,感谢你走进我的生命,让它完整而有意义。感谢你走进我的生命,让它完整而有意义。
  •  闵玧其撇了撇嘴,努力给自己装载点面无表情,轻轻推了推金泰亨,“少来,说得真好听,你那不就是在努力看提词器吗?”哎,算了,自己选的老虎,当然是宠着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