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疫情防控 我们在行动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为坚决防范疫情扩散蔓延,全市各县(市、区)坚定信心、全力以赴、精准施策、沉着应对,切实做到指挥到位、响应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管控到位、保障到位。
连日来,记者深入部分县(市、区),探访疫情防控的好做法和好经验,也感受到市民坚决防控疫情守好太原阵地的决心。
小店区
党旗领航 筑牢安全屏障
小店区党员志愿者在高速卡口参与防疫志愿服务。(小店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3月6日一早,亲贤社区居民孙女士出门遛弯时发现,附近慕思酒店、头道巷炒面馆、对味老式麻辣烫3个封控区的绿色硬围挡不见了,几天来紧张的情绪彻底缓解,感觉生活恢复了常态。
平阳路街道党工委书记侯丽琳清楚地记得,2月23日凌晨,接到疫情防控紧急通知后调度指挥的情景。“我们与区防疫、公安等部门密切配合,立即封闭涉及到的慕思酒店等4个封控区,马上拉设警戒线隔离,并紧急协调设置隔离酒店,将16名密接人员全部火速转运集中隔离,对在慕思酒店同一时空居住的35名人员就地封控隔离,第一时间切断传播链。”
街道人员严格按照防控工作标准,对辖区4个封控区严格管理,全部安装硬隔离,尤其是针对慕思酒店所在的整个百万庄园西区全部封控。街道科级干部为点长,社区主干为组长,街道、社区和公安干部为组员,24小时值守封控区;区域内沿街门店所有人员核酸检测,积极对辖区群众进行生活保障、情感抚慰和心理疏导,注重解决残疾人、独居老人、外出就医等人群的特殊需求,稳定社会大局。
同一时间,面对再次响起的疫情警报,小店区各部门各单位党组织积极响应,5000余名党员干部闻令而动,主动投身疫情排查、政策宣传、帮难解困等各项工作;发布红色集结令、设置党员先锋岗、组建志愿服务队,200余个党员先锋岗覆盖全区重点领域、重点区域,汇聚成抗击疫情的强大力量,筑造起区内疫情防控的坚固“红色堡垒”。
为保障群众日常生活,该区2000余名机关干部担任志愿者,下沉全区180个村(社区)、1413个网格当中,变身消杀员、服务员、引导员,日夜坚守在防控一线。为隔离在家的居民采买蔬菜送上门,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老人出具健康证明,为公共场所做好消杀……用实际行动为群众办实事,以党旗领航,筑牢辖区防疫的安全屏障。
不少企业、商户受到感召,拿出物资设立爱心补给站,供“最美逆行者”随时取用。辖区内银海酒店、锦江之星等3家酒店第一时间响应商圈党委招募令,不讲条件不计代价,全力劝离住客准备隔离房间;滨东物业党支部主动请缨,派出35名保洁员协助酒店清洁消杀,2个多小时就做好了一切准备,为全市抗疫争取了宝贵时间。
尖草坪区
精准管控 满足患者需求
尖草坪区一位管控区域内患者被专车送往医院就诊。阎轶洁 杨 莉 摄
3月2日下午3时,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骤然响起:“有一名白血病患者急需从防范区闭环转运外出就医……”接到网格员通知后,该患者所在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医务人员立即行动,确认患者核酸检测为阴性,联系120急救车将其火速送往山医大二院就诊,并按照闭环管理要求,对患者提供“点对点”接送服务。
自发生疫情以来,尖草坪区始终坚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紧密结合疫情发展形势,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医疗救治,最大限度满足防范区、管控区及封控区群众的日常医疗需求。
区委成立了由副区长任组长,区卫体局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卫体、公安、交运、市场监管、医保等部门为成员的医疗救治专班,制定下发《尖草坪区封(管)控区域内人员医疗服务保障方案》,并对医疗服务保障人员信息、区域内重点人群基本底数和健康状况、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情况进行摸底排查,形成详实的工作台账,依此指导各乡(镇)、街道分类做好封(管)控区内常见病、慢性病的诊治服务。
“全区各社区(村)网格员对片区人员底数,特别是孕妇、肾透析病人、肿瘤病人、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等的基本情况做到了‘底清数明’。”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对于辖区内因黄码无法正常就医的居民,网格员会与包片医务人员紧密对接,保障向每一位患者提供针对性的转运救治服务。”
截至目前,尖草坪区累计点对点转运外出医疗救治危重病患者309人(其中管控区47人、防范区262人),开启绿色通道保障防范区人员自行外出就医2900余人,提供上门医疗服务1000余次。此外,对于涉及六十六中的集中管控及居家隔离人员,特意安排56名专业医护人员入驻隔离酒店,贴心提供精准的医疗保障服务。
迎泽区
合心聚力 防疫人人有责

迎泽区桥东街道干部等轮流值守封控区。 侯慧琴 兰 杰 徐凌雪 摄
3月7日晚上6时30分,桥东街道干部赵魁和同事穿好防护服,准时到达3个封控区。春寒料峭,夜里更是寒意重重。他们在这里值班一整晚,直到次日上午8时才下班。“封控区是重点区域,为了群众的安全,付出再多也值得!”在迎泽区,从社区到机关,从居民到干部,每个人都树立主人翁意识,构筑起一道道牢固的安全防线。
当天晚上,赵魁和同事守在封控区门口。看到有人靠近,便耐心劝导。深夜的街头人迹罕至,但赵魁还是来回巡逻查看。白天已经工作了一天,但他并未因此而懈怠。
“明日预约核酸检测18人……”3月7日,文庙街道五龙口三社区的计生主管李文静在小本子上认真地记录。疫情防控期间,她每日都把境外返并、中高风险地区返并、外地非风险区返并、时空伴随者、黄红码、次日核酸检测人员情况分门别类梳理清楚,并登记造册,由网格员按网格认领,确保重点人员全覆盖、无遗漏。该社区单日管控人数最多达53人,日清日毕全力推进疫情防控工作有序进行。
迎泽街道并二社区煤管局宿舍有一群志愿者,他们轮班守在小区门口,活跃在防疫一线。在门口排查进入人员的“两码”和登记、测温,向居民宣传疫情防控政策。就连将近七旬的老党员王云骞,也挺身而出。并二社区主任介绍,由于社区工作人员人手有限,防疫排查工作量大,居民主动加入志愿者队伍。前几天气温较低,大家手冻红了,搓搓再干;脸冻僵了,暖一暖继续;脚冻僵了,来回跺一跺。楼上居民看到志愿者辛苦,抱着保温桶下楼为志愿者送饭。众志成城的场面让人感动。
面对这次疫情,迎泽区委、区政府针对本次感染者在并行程轨迹关联场所,抢抓“黄金24小时”,全力做好快速流调、精准管控、核酸检测、集中隔离、风险人员排查等工作,严格落实分级防控措施,迅速切断疫情传播链条,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基层则发挥好“哨点”作用,统一调度、集中力量、平战转换。全区上下合心聚力,以实际行动构筑起一道道安全防线,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万柏林区
贴心服务 感受社区暖意
太原:疫情防控 我们在行动
万柏林区千峰街道金玉社区网格员史双林(右)对小区出入人员测温、登记。 李 涛 张岱俊 段宝雷 摄
一个口罩、一件马甲、一个小喇叭……行头简单,责任如磐。在万柏林区的疫情防控一线,随处见到网格员忙碌的身影。他们利用自己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将防控“阵地”设在楼栋、布在单元,做好疫情防控的“守门员”,也让居民感受到了“隔离不隔爱”的暖意。
史双林是千峰街道金玉社区的一名网格员,他的管辖范围是金域阅山小区2号楼。别看只有一栋楼,却有3个单元,住户达到735人,是小区住户较多的一栋楼。作为社区网格员,他每天都“泡”在网格里,逐户开展疫情防控宣传、摸排人员信息、跟踪重点人员、实时上报数据等工作,大事小情要一如既往地跟进。
不久前,一名住户从外地返并,需要居家隔离。当天起,史双林便与这名住户保持一对一微信交流。家里的菜没了,住户在微信上“下单”,史双林“接单”,马上前往菜市场采购,为居民送到家门口,还叮嘱“有啥需要就说,我来给你办。”
下楼,他顺手拎走门口的垃圾。很快,他又接到了另一户居民的电话,称家里没了常用药。“好的,您把需要的药品列个清单告诉我,这就帮您购买。”一天下来,史双林的手机响个不停。到了晚上,还要通过微信或电话,与居家隔离人员聊一会儿,疏导其紧张情绪,确保他们安心度过隔离期。他说:“隔离是防疫需要,越是这个时候,我们越要为他们做好贴心服务,让他们安心在家隔离。”
在万柏林区,有1355名像史双林这样的全科网格员,基本实现了“大事全网联动、小事一格解决”。在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他们全面协助街道、村(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公安派出所等部门做好人员摸排、快速流调、精准管控、核酸检测、集中隔离等工作。遇到不理解的群众,网格员耐心解答疑问,对于居家隔离的群众,他们积极提供暖心服务,守牢了疫情防控与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
晋源区
守好防线 保障群众健康
晋源区卫生监督所工作人员开展督查检查。 (晋源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面对太原突如其来的疫情,一场疫情防控阻击战在晋源区打响。全区各部门、各单位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从严从实筑牢疫情防控防线,全力保障群众生命健康安全。
该区抢抓“黄金24小时”,全力做好快速流调、精准管控、核酸检测、集中隔离、风险人员排查等工作,严格落实分级防控措施。持续强化属地、部门、单位、个人“四方责任”,充分发挥基层党员干部和社区网格员作用,全面抓好区域内“封控、检测、隔离、管控”到位。加强多点触发监测预警,发挥基层“哨点”作用,统一调度、集中力量、平战转换,确保最短时间能够迅速调动全部力量,共同守牢守好疫情防控“晋源阵地”。
连日来,晋源区卫生监督所连续作战,对15家住宿场所、21家医疗机构及16所学校等重点公共场所开展督查检查。从严从紧督促监管各单位落实落细应急处置和常态化防控各项措施,并对问题整改单位及时组织“回头看”行动,坚决以有力有效措施助力疫情防控。
晋源社区充分发挥社区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建立疫情防控常态化管理和应急响应机制,采用“线上+线下”融合机制,以“社区干部”“网格员”“志愿者”为主力军,全民参与的“1+2+3+N”的疫情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在“细、实、全”上下功夫,形成了党建引领、党群参与、群防群控的社区疫情防控工作格局。
为了让学生度过一个“疫”义非凡的周末留校时光,晋源区实验中学科学合理安排学生周末放假离校工作,对部分因家住尖草坪等地区不能返家的学生,组建了初、高中部留校生2个临时班级。学校后勤部门抢修洗澡间,解决留校学生洗澡、洗衣问题,并精心研究菜品,提供品种多样且营养丰富的日常餐食。
“因为疫情原因我们暂时不能回家,但有老师们的关心和照顾,有宿舍管理员24小时的陪伴,让我们感受到了家的温暖,我一点也不感到孤独。”不少留校学生表示。
娄烦县
防控升级 打响阻击战役
娄烦县卫健执法队员检查疫情防控措施落实情况。周 皓 张丽婷 李宇楠 摄
当前,我省部分地区相继出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疫情防控形势严峻。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连日来,娄烦县相关部门迅速行动,全面升级疫情防控举措,合力编织疫情防控“安全网”,打响了一场阻击疫情的战役。
娄烦全县350余名专(兼)职网格员闻令而动,采取“敲门行动”和“微信防疫”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推送小视频、张贴海报、发放宣传单,引导群众自觉遵守各项防控规定。针对近期农民工、学生等各类人员流动量加大、加重了疫情防控难度的现状,身穿红马甲的网格员们白天值守在村头路口,排查外来人口,测量体温,登记信息,晚上入户调查,重点排查从中高风险地区返回人员,每天行程几万步,筑牢了疫情防控第一道防线。
县卫生健康综合行政执法队放弃休息,坚守岗位,在对医疗机构全面落实预检分诊和首诊负责、进店人员“戴口罩、测体温、验两码”、场所消毒通风以及执业人员个人防护等情况的检查中发现,个别医疗机构存在医务人员防护措施不到位、未建立完善的消毒记录等问题。卫生监督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要求其立即整改。
县文化旅游局对全县范围内的文化娱乐场所疫情防控情况进行了检查,发现一些场所未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有关规定。根据疫情防控相关文件精神,要求各文化娱乐场所暂停营业。截至3月2日晚7时,娄烦县有2个网吧、7个KTV全部停止经营活动。
应县疫情防控指挥部要求,共青团娄烦县委组建了娄烦县疫情防控应急青年志愿者队伍。3月3日下午,团县委组织25名青年志愿者与县卫健局执法大队队员们共同开展了“‘疫’往无前 防疫不防爱”志愿服务行动。本次活动共为居民发放疫情防控宣传册、宣传单600余份,为未佩戴口罩居民发放口罩130余个,切实提升了居民的防疫意识,鲜艳的红马甲成为了娄烦县东区疫情防控战线上一道亮丽的风景。
来源:太原日报

【两组数字见证中国冰雪荣耀背后的黑龙江力量】

冰雪交织,激情飞扬,圣火熄灭,璀璨依旧。
  2月20日,国家体育馆,一场被誉为“无与伦比”的冬奥盛会落下帷幕。
  短短17天,在飞扬的“冰丝带”,在舞动的“雪如意”,我国冰雪资源大省黑龙江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北京冬奥会中国代表团,有黑龙江籍运动健儿63名,占比43.4%;黑龙江籍教练员15名,占比55.56%,涵盖了冬奥会几乎所有项目。
  2127名国内技术官员中,441人来自黑龙江,成为除北京外选派人数最多的省份。
  本届冬奥会9枚金牌中,4枚“来自”黑龙江。历届冬奥会22枚金牌中,13枚与黑龙江运动员有关,占比超过一半。
  无论是短道速滑队的“团魂”和战斗力,还是冰壶小将面对强劲队手的从容不迫;无论是征战赛场的运动员,还是身在幕后的技术人员;无论是速度与激情共存的冰雪运动,还是蓬勃发展的冰雪产业……
  勇于挑战、不断突破极限,是对奥林匹克精神的生动诠释,也正为这个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转型发展增添耀眼的亮色。
13/22,每一次都为梦想而战
  34秒32,新的奥运纪录诞生了!
  2月12日晚,一声发令枪响后,高亭宇犹如一道闪电划过,率先冲过终点。中国男子速度滑冰历史上的第一枚冬奥金牌就此诞生!
  1997年出生的高亭宇是黑龙江伊春小伙儿,2016年入选中国速滑队,在北京冬奥会的开幕式和闭幕式都担任中国代表团旗手。这是他第二次参加冬奥会,圆了奖牌换色的梦想。
  “被别人叫了8年的速滑冠军,今天起终于有人和我一起分享这个称呼了——冠军高同学。”当日,为高亭宇颁奖的是前速度滑冰1000米冬奥冠军、在哈尔滨工业大学任教的张虹。颁奖后,她在朋友圈写下了这样一句话。
  黑龙江是冰雪资源大省,每年长达四五个月的雪季,为冰雪运动提供了天然的沃土。凭着热爱、拼搏与薪火相传,一代代健将“滑”进了冬奥赛场。
  5日晚,由曲春雨、范可新、张雨婷、武大靖、任子威组成的中国短道速滑接力队,在混合团体2000米接力赛中斩获首金,为虎年春节送来一份贺礼。他们的老家都在黑龙江,分别是黑河、七台河、哈尔滨、佳木斯、哈尔滨。
  13日晚,范可新、张雨婷等再次摘取短道速滑女子3000米接力铜牌。赛后,范可新亲吻冰面的照片冲上热搜。“这不是吻别,是因为自己对这片冰场的热爱。”她在随后的采访中说。
  精彩仍在书写。
  19日晚,隋文静/韩聪,这对“冰上芭蕾CP”,最终夺得金牌。
  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申雪/赵宏博获得双人滑项目冠军。这跨越12年的传承,都来自哈尔滨。
  冰雪运动,是挑战严寒、挑战极限、挑战自我的过程。除了争金夺银,还有从不停止向冠军攀登、向纪录冲刺,这正是奥林匹克精神的动人之处。
  今年,赵嘉文代表中国队首次参加北欧两项,倪悦名、孔凡影代表中国队首次参加高山滑雪滑降、超级大回转、混合团体项目,杨硕瑞代表中国队首次参加自由式滑雪大跳台项目和坡面障碍技巧项目……这些创造“首次”的健儿弥补了中国队在冬奥参赛史上的空白,实现了冬奥会全项目参赛的“小目标”。
  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家乡——黑龙江。
  本届冬奥会前,中国健儿总共夺得13枚冬奥会金牌,有9枚和黑龙江运动员有关。如今,奖牌榜再度更新,最新获得的9枚金牌中,有4枚由黑龙江籍运动员获得。
  北京冬奥会是中国体育代表团历史上参赛规模最大的一届冬奥会,中国代表团中黑龙江籍运动健儿有63名,占比43.4%;黑龙江籍教练员有15名,占比55.56%,涵盖了冬奥会几乎所有的项目。
  黑龙江省体育局提供的数据显示,相比平昌冬奥会,黑龙江省输送的运动员在北京冬奥会的参赛项目增加了冰球等4大项,男、女冰球等20多个小项。
  一场场比赛激烈角逐,一位位奥运健将走进视野,一枚枚沉甸甸的奖牌收入囊中……“热爱可抵岁月漫长。他们从这块黑土地走向世界赛场,每一块奖牌、每一点突破都凝聚着常人难以理解的坚守与付出。”哈尔滨市体育局局长赵竹帛说。
  “谢谢你!每一位冬奥英雄。”
  441/2127,黑龙江冬奥技术官员为梦想护航
  “感谢中国(短道)速滑这个团结的队伍!”7日晚,中国选手任子威在北京冬奥会短道速滑男子1000米决赛中获得金牌。他的父母在哈尔滨的家中见证了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
  而这句发自内心的话语,也道出了金牌背后的力量。
  为做好助力冬奥的训练保障工作,黑龙江省不惜重金,对亚布力体育训练基地场地、黑龙江省冰上训练中心场馆进行升级。2021年,黑龙江省承办8项全国冰雪赛事,以赛代练,助力北京冬奥会备战训练和比赛。
  “全省400多名运动员在此训练,还有省外队伍和国家队,我们全力做好保障。”黑龙江省亚布力体育训练基地副主任王树军说,省队的运动员几乎全年食宿在队里,基地还配备了按摩师、队医。2021年,这里承担了6支国家集训队,约130人共计241天的训练备战任务。
  从2015年7月北京携手张家口赢得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到如今冬奥会顺利举办,“北京冬奥会需要什么,我们就支持什么,北京冬奥会需要做什么,我们就做好什么”——这是来自黑龙江“老铁”的回答。
  早在2019年9月,黑龙江省就印发了《关于加强北京冬奥会备战工作大力发展冰雪运动的具体措施》,明确了23条任务措施及负责单位,为助力冬奥提供政策保障。
  在人才选拔上,黑龙江全面实施了冬季项目竞技体育后备人才选拔培养工程,培养优秀冰雪体育后备人才,集中力量选拔优秀运动员。
  “训练尽管枯燥,但梦想金光闪闪,我从来都不是一个人在奋斗。”16岁的全思桐是黑龙江省高山滑雪队队员。尽管前不久腰受过伤,但休整几个月后,她马上抱着雪板、换上装备,登上缆车准备开始新的训练。
  与运动员和后备人才相比,冬奥会所需技术官员以及科研、医疗、场地服务等保障人员,数量更加庞大。
  “技术员既要有专业知识和运动经验,又要有熟练的英语交流能力,全程需要精力100%集中。”“00后”大学生那梦元家在哈尔滨,担任国家体育馆冰球项目国内技术官员,承担射门观察员和计时员任务,也就是负责记录队伍比赛中射门次数、种类,以及调整计时装置。
  据统计,北京冬奥会共有2127名国内技术官员参加,包括赛事技术代表、竞赛官员、技术裁判员、计量官员等,其中黑龙江就有441人,成为北京外选派人数最多的省份。
  为激活“冰雪基因”,在哈尔滨,“上冰雪”被纳入中小学校课程,冰雪作业更是成了“必选项”。全市专项投入3000万元组建了120支中小学校冰球队,通过冰雪特色学校、基点学校等为引领,重点推进冰球项目体系建设。
  截至2021年,黑龙江省已累计开展各级各类冰雪赛事活动数千项次,带动9000万人次参与冰雪运动。为“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这里不遗余力。
  曾经“冰雪运动不出山海关”,如今冰雪运动大踏步“南展西扩东进”。从冰场制冰师到雪场指导员,从比赛裁判员到俱乐部教练……很多地方都有黑龙江人的身影。黑龙江还形成了向四川、湖南等地输出优秀教练员的常态化机制。
“钢铁力量”崛起,为冰雪助力
  “看到运动员踏着滑雪板、穿着滑雪鞋,通过我们的索道行进到比赛场地,既节省时间和体力,还能保障安全,我觉得很自豪。”哈尔滨鸿基索道工程有限公司总工程师罗荣依旧很激动。
  在北京冬奥会延庆赛区、张家口赛区,罗荣所在的公司负责两个赛区四条拖牵索道的供应和维护,有8名工作人员在赛区度过了春节。“能承接如此大型国际赛事的幕后工作,是对我们的肯定,更是一份荣耀。”罗荣说。
  该公司多年专注索道设备市场,产品已在黑龙江、吉林、新疆等地的雪场和冰雪旅游景区投入使用。
  谈及本届冬奥会的难忘瞬间,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苏彦庆侃侃而谈。2月4日晚举行的开幕式上,最后一棒火炬手将火炬放入“大雪花”中央,惊艳世人。他带领团队攻克的3D打印技术,有效助力了这款“零碳排放”环保火炬的研发和制造。
  “主火炬的‘高颜值’需要过硬的技术支撑。”苏彦庆说,从2020年开始,团队发挥多年来在新材料、精密成形技术等方面技术优势,成功制备出符合条件的氢火炬及其燃烧系统。
  1月6日,北京冬奥列车亮相京张高铁。京张高铁的两款车头“龙凤呈祥”和“瑞雪迎春”的蒙皮,是由哈尔滨工业大学王国峰教授团队采用快速超塑成形工艺助力制造生产的。王国峰说,两款车头分别仿生于“鹰隼”与“旗鱼”,其流线型设计能减轻空气阻力,后续将批量生产。
  此外,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变身“冰立方”、张北可再生能源柔性直流电网工程等,都凝结着多项来自黑龙江的技术成果。
  冬奥会给冰雪装备制造企业带来发展良机。在齐齐哈尔黑龙国际冰雪装备有限公司,包括速滑刀鞋、花样刀鞋、冰球刀鞋,以及滑雪板、服装、护具等在内的诸多产品正在有序生产。机器人智能冰刀生产线年生产能力可达300万双,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我们的零售业务额及线上业务额,较去年同期大幅提升。”该公司总经理鞠培鸿说,公司正与多所高校合作,研发高端产品,目前已获批实用新型及外观专利29项。
  从冰刀、滑雪鞋到头盔、滑雪服,从造雪机、压雪车到更多冰雪场地装备,黑龙江、新疆、吉林等地企业正借着冬奥之风,推动产品从无到有,品牌从有到优。
  黑龙江省冰雪产业研究院院长张贵海说,立足良好的装备制造基础,越来越多投资者将目光投入冰雪产业,未来冰雪装备制造产业潜力巨大。
  《黑龙江省冰雪装备产业发展规划(2017—2022年)》中,明确提出推动冰雪装备企业改造升级,为符合条件的企业提供补贴、贷款等支持,在哈尔滨等多地建设冰雪装备专业化产业园,将冰雪产业做大做强。
“冰雪+”繁荣,为未来添彩
  “没想到这个假期挺忙的,每天都要教四五个孩子。”2000年出生的江雨鑫是哈尔滨融创雪世界一名教练员。作为哈尔滨最大的室内滑雪场,寒假以来,这里平均一天接待量达八九百人,其中大部分是亲子组合。
  “除了文旅产业,我们还与哈尔滨体育学院成立了冰雪学院,开展包括滑雪救援、设施维护等在内的系统培训。可以说80%的冰雪项目管理人才都是从哈尔滨走出的。”哈尔滨融创冰雪文化体育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关亮说。
  冰雪旅游是黑龙江的一张名片,吸引着众多游客到访。从哈尔滨中央大街到漠河北极村,从城市冰景到乡村雪趣,从狗拉爬犁、雪地摩托到“泼水成冰”、江边雾凇,都是热门“打卡清单”。
  冬奥会会徽、奥运五环、吉祥物……哈尔滨冰雪大世界以“冬奥之光 闪耀世界”为主题,打造了一个集观赏、游乐以及传播冬奥知识为一体的冰雪乐园。
  “我看到了冰墩墩和雪容融,和‘顶流’合影,真的是不虚此行。”在这个流光溢彩的梦幻城堡,来自重庆的游客胡桂霞和家人玩得不亦乐乎。
  冰雪项目吸睛、冰雪旅游市场火爆、冰雪运动装备热销……网友评论说,冬奥会成了“最强带货王”。
  一份消费报告显示,当春节遇见冬奥会,“冰雪奇缘”成过年新时尚,与冰雪相关的主题消费更是快速兴起。黑龙江消费者偏爱购买冰雪专业器材。冬奥相关主题纪念币、邮票、吉祥物等也持续热销。
  受访专家指出,北京冬奥会为冰雪产业的繁荣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冰雪旅游业进入了快速增长期,各地雪场建设、雪具销售、冰雪培训以及餐饮、住宿、休闲旅游等相关产业蓬勃发展。
  瞄准“冰雪+”,黑龙江省正在不断发力。《黑龙江省冰雪旅游产业发展规划(2020—2030年)》中,明确提出通过规划引领、项目带动,充分发挥冰天雪地的自然资源优势,促进冰雪旅游与工业、体育和其他产业融合,实现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协同发展,让冰雪经济成为黑龙江省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眼下,“雪花的故事”终章落幕,“一起向未来”的新篇已经开启,“天下一家”的焰火照亮前方。迎着冬奥东风,这片“白色沃土”将乘势而上,拥抱明媚的春天。(新华每日电讯) https://t.cn/A66vPBDO

本届冬奥会9枚金牌中,4枚“来自”这里 历届冬奥会22枚金牌中,13枚与这里有关
【两组数字见证中国冰雪荣耀背后的黑龙江力量】
 冰雪交织,激情飞扬,圣火熄灭,璀璨依旧。
  2月20日,国家体育馆,一场被誉为“无与伦比”的冬奥盛会落下帷幕。
  短短17天,在飞扬的“冰丝带”,在舞动的“雪如意”,我国冰雪资源大省黑龙江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北京冬奥会中国代表团,有黑龙江籍运动健儿63名,占比43.4%;黑龙江籍教练员15名,占比55.56%,涵盖了冬奥会几乎所有项目。
  2127名国内技术官员中,441人来自黑龙江,成为除北京外选派人数最多的省份。
  本届冬奥会9枚金牌中,4枚“来自”黑龙江。历届冬奥会22枚金牌中,13枚与黑龙江运动员有关,占比超过一半。
  无论是短道速滑队的“团魂”和战斗力,还是冰壶小将面对强劲队手的从容不迫;无论是征战赛场的运动员,还是身在幕后的技术人员;无论是速度与激情共存的冰雪运动,还是蓬勃发展的冰雪产业……
  勇于挑战、不断突破极限,是对奥林匹克精神的生动诠释,也正为这个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转型发展增添耀眼的亮色。
13/22,每一次都为梦想而战
  34秒32,新的奥运纪录诞生了!
  2月12日晚,一声发令枪响后,高亭宇犹如一道闪电划过,率先冲过终点。中国男子速度滑冰历史上的第一枚冬奥金牌就此诞生!
  1997年出生的高亭宇是黑龙江伊春小伙儿,2016年入选中国速滑队,在北京冬奥会的开幕式和闭幕式都担任中国代表团旗手。这是他第二次参加冬奥会,圆了奖牌换色的梦想。
  “被别人叫了8年的速滑冠军,今天起终于有人和我一起分享这个称呼了——冠军高同学。”当日,为高亭宇颁奖的是前速度滑冰1000米冬奥冠军、在哈尔滨工业大学任教的张虹。颁奖后,她在朋友圈写下了这样一句话。
  黑龙江是冰雪资源大省,每年长达四五个月的雪季,为冰雪运动提供了天然的沃土。凭着热爱、拼搏与薪火相传,一代代健将“滑”进了冬奥赛场。
  5日晚,由曲春雨、范可新、张雨婷、武大靖、任子威组成的中国短道速滑接力队,在混合团体2000米接力赛中斩获首金,为虎年春节送来一份贺礼。他们的老家都在黑龙江,分别是黑河、七台河、哈尔滨、佳木斯、哈尔滨。
  13日晚,范可新、张雨婷等再次摘取短道速滑女子3000米接力铜牌。赛后,范可新亲吻冰面的照片冲上热搜。“这不是吻别,是因为自己对这片冰场的热爱。”她在随后的采访中说。
  精彩仍在书写。
  19日晚,隋文静/韩聪,这对“冰上芭蕾CP”,最终夺得金牌。
  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申雪/赵宏博获得双人滑项目冠军。这跨越12年的传承,都来自哈尔滨。
  冰雪运动,是挑战严寒、挑战极限、挑战自我的过程。除了争金夺银,还有从不停止向冠军攀登、向纪录冲刺,这正是奥林匹克精神的动人之处。
  今年,赵嘉文代表中国队首次参加北欧两项,倪悦名、孔凡影代表中国队首次参加高山滑雪滑降、超级大回转、混合团体项目,杨硕瑞代表中国队首次参加自由式滑雪大跳台项目和坡面障碍技巧项目……这些创造“首次”的健儿弥补了中国队在冬奥参赛史上的空白,实现了冬奥会全项目参赛的“小目标”。
  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家乡——黑龙江。
  本届冬奥会前,中国健儿总共夺得13枚冬奥会金牌,有9枚和黑龙江运动员有关。如今,奖牌榜再度更新,最新获得的9枚金牌中,有4枚由黑龙江籍运动员获得。
  北京冬奥会是中国体育代表团历史上参赛规模最大的一届冬奥会,中国代表团中黑龙江籍运动健儿有63名,占比43.4%;黑龙江籍教练员有15名,占比55.56%,涵盖了冬奥会几乎所有的项目。
  黑龙江省体育局提供的数据显示,相比平昌冬奥会,黑龙江省输送的运动员在北京冬奥会的参赛项目增加了冰球等4大项,男、女冰球等20多个小项。
  一场场比赛激烈角逐,一位位奥运健将走进视野,一枚枚沉甸甸的奖牌收入囊中……“热爱可抵岁月漫长。他们从这块黑土地走向世界赛场,每一块奖牌、每一点突破都凝聚着常人难以理解的坚守与付出。”哈尔滨市体育局局长赵竹帛说。
  “谢谢你!每一位冬奥英雄。”
  441/2127,黑龙江冬奥技术官员为梦想护航
  “感谢中国(短道)速滑这个团结的队伍!”7日晚,中国选手任子威在北京冬奥会短道速滑男子1000米决赛中获得金牌。他的父母在哈尔滨的家中见证了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
  而这句发自内心的话语,也道出了金牌背后的力量。
  为做好助力冬奥的训练保障工作,黑龙江省不惜重金,对亚布力体育训练基地场地、黑龙江省冰上训练中心场馆进行升级。2021年,黑龙江省承办8项全国冰雪赛事,以赛代练,助力北京冬奥会备战训练和比赛。
  “全省400多名运动员在此训练,还有省外队伍和国家队,我们全力做好保障。”黑龙江省亚布力体育训练基地副主任王树军说,省队的运动员几乎全年食宿在队里,基地还配备了按摩师、队医。2021年,这里承担了6支国家集训队,约130人共计241天的训练备战任务。
  从2015年7月北京携手张家口赢得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到如今冬奥会顺利举办,“北京冬奥会需要什么,我们就支持什么,北京冬奥会需要做什么,我们就做好什么”——这是来自黑龙江“老铁”的回答。
  早在2019年9月,黑龙江省就印发了《关于加强北京冬奥会备战工作大力发展冰雪运动的具体措施》,明确了23条任务措施及负责单位,为助力冬奥提供政策保障。
  在人才选拔上,黑龙江全面实施了冬季项目竞技体育后备人才选拔培养工程,培养优秀冰雪体育后备人才,集中力量选拔优秀运动员。
  “训练尽管枯燥,但梦想金光闪闪,我从来都不是一个人在奋斗。”16岁的全思桐是黑龙江省高山滑雪队队员。尽管前不久腰受过伤,但休整几个月后,她马上抱着雪板、换上装备,登上缆车准备开始新的训练。
  与运动员和后备人才相比,冬奥会所需技术官员以及科研、医疗、场地服务等保障人员,数量更加庞大。
  “技术员既要有专业知识和运动经验,又要有熟练的英语交流能力,全程需要精力100%集中。”“00后”大学生那梦元家在哈尔滨,担任国家体育馆冰球项目国内技术官员,承担射门观察员和计时员任务,也就是负责记录队伍比赛中射门次数、种类,以及调整计时装置。
  据统计,北京冬奥会共有2127名国内技术官员参加,包括赛事技术代表、竞赛官员、技术裁判员、计量官员等,其中黑龙江就有441人,成为北京外选派人数最多的省份。
  为激活“冰雪基因”,在哈尔滨,“上冰雪”被纳入中小学校课程,冰雪作业更是成了“必选项”。全市专项投入3000万元组建了120支中小学校冰球队,通过冰雪特色学校、基点学校等为引领,重点推进冰球项目体系建设。
  截至2021年,黑龙江省已累计开展各级各类冰雪赛事活动数千项次,带动9000万人次参与冰雪运动。为“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这里不遗余力。
  曾经“冰雪运动不出山海关”,如今冰雪运动大踏步“南展西扩东进”。从冰场制冰师到雪场指导员,从比赛裁判员到俱乐部教练……很多地方都有黑龙江人的身影。黑龙江还形成了向四川、湖南等地输出优秀教练员的常态化机制。
“钢铁力量”崛起,为冰雪助力
  “看到运动员踏着滑雪板、穿着滑雪鞋,通过我们的索道行进到比赛场地,既节省时间和体力,还能保障安全,我觉得很自豪。”哈尔滨鸿基索道工程有限公司总工程师罗荣依旧很激动。
  在北京冬奥会延庆赛区、张家口赛区,罗荣所在的公司负责两个赛区四条拖牵索道的供应和维护,有8名工作人员在赛区度过了春节。“能承接如此大型国际赛事的幕后工作,是对我们的肯定,更是一份荣耀。”罗荣说。
  该公司多年专注索道设备市场,产品已在黑龙江、吉林、新疆等地的雪场和冰雪旅游景区投入使用。
  谈及本届冬奥会的难忘瞬间,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苏彦庆侃侃而谈。2月4日晚举行的开幕式上,最后一棒火炬手将火炬放入“大雪花”中央,惊艳世人。他带领团队攻克的3D打印技术,有效助力了这款“零碳排放”环保火炬的研发和制造。
  “主火炬的‘高颜值’需要过硬的技术支撑。”苏彦庆说,从2020年开始,团队发挥多年来在新材料、精密成形技术等方面技术优势,成功制备出符合条件的氢火炬及其燃烧系统。
  1月6日,北京冬奥列车亮相京张高铁。京张高铁的两款车头“龙凤呈祥”和“瑞雪迎春”的蒙皮,是由哈尔滨工业大学王国峰教授团队采用快速超塑成形工艺助力制造生产的。王国峰说,两款车头分别仿生于“鹰隼”与“旗鱼”,其流线型设计能减轻空气阻力,后续将批量生产。
  此外,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变身“冰立方”、张北可再生能源柔性直流电网工程等,都凝结着多项来自黑龙江的技术成果。
  冬奥会给冰雪装备制造企业带来发展良机。在齐齐哈尔黑龙国际冰雪装备有限公司,包括速滑刀鞋、花样刀鞋、冰球刀鞋,以及滑雪板、服装、护具等在内的诸多产品正在有序生产。机器人智能冰刀生产线年生产能力可达300万双,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我们的零售业务额及线上业务额,较去年同期大幅提升。”该公司总经理鞠培鸿说,公司正与多所高校合作,研发高端产品,目前已获批实用新型及外观专利29项。
  从冰刀、滑雪鞋到头盔、滑雪服,从造雪机、压雪车到更多冰雪场地装备,黑龙江、新疆、吉林等地企业正借着冬奥之风,推动产品从无到有,品牌从有到优。
  黑龙江省冰雪产业研究院院长张贵海说,立足良好的装备制造基础,越来越多投资者将目光投入冰雪产业,未来冰雪装备制造产业潜力巨大。
  《黑龙江省冰雪装备产业发展规划(2017—2022年)》中,明确提出推动冰雪装备企业改造升级,为符合条件的企业提供补贴、贷款等支持,在哈尔滨等多地建设冰雪装备专业化产业园,将冰雪产业做大做强。
“冰雪+”繁荣,为未来添彩
  “没想到这个假期挺忙的,每天都要教四五个孩子。”2000年出生的江雨鑫是哈尔滨融创雪世界一名教练员。作为哈尔滨最大的室内滑雪场,寒假以来,这里平均一天接待量达八九百人,其中大部分是亲子组合。
  “除了文旅产业,我们还与哈尔滨体育学院成立了冰雪学院,开展包括滑雪救援、设施维护等在内的系统培训。可以说80%的冰雪项目管理人才都是从哈尔滨走出的。”哈尔滨融创冰雪文化体育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关亮说。
  冰雪旅游是黑龙江的一张名片,吸引着众多游客到访。从哈尔滨中央大街到漠河北极村,从城市冰景到乡村雪趣,从狗拉爬犁、雪地摩托到“泼水成冰”、江边雾凇,都是热门“打卡清单”。
  冬奥会会徽、奥运五环、吉祥物……哈尔滨冰雪大世界以“冬奥之光 闪耀世界”为主题,打造了一个集观赏、游乐以及传播冬奥知识为一体的冰雪乐园。
  “我看到了冰墩墩和雪容融,和‘顶流’合影,真的是不虚此行。”在这个流光溢彩的梦幻城堡,来自重庆的游客胡桂霞和家人玩得不亦乐乎。
  冰雪项目吸睛、冰雪旅游市场火爆、冰雪运动装备热销……网友评论说,冬奥会成了“最强带货王”。
  一份消费报告显示,当春节遇见冬奥会,“冰雪奇缘”成过年新时尚,与冰雪相关的主题消费更是快速兴起。黑龙江消费者偏爱购买冰雪专业器材。冬奥相关主题纪念币、邮票、吉祥物等也持续热销。
  受访专家指出,北京冬奥会为冰雪产业的繁荣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冰雪旅游业进入了快速增长期,各地雪场建设、雪具销售、冰雪培训以及餐饮、住宿、休闲旅游等相关产业蓬勃发展。
  瞄准“冰雪+”,黑龙江省正在不断发力。《黑龙江省冰雪旅游产业发展规划(2020—2030年)》中,明确提出通过规划引领、项目带动,充分发挥冰天雪地的自然资源优势,促进冰雪旅游与工业、体育和其他产业融合,实现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协同发展,让冰雪经济成为黑龙江省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眼下,“雪花的故事”终章落幕,“一起向未来”的新篇已经开启,“天下一家”的焰火照亮前方。迎着冬奥东风,这片“白色沃土”将乘势而上,拥抱明媚的春天。

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柚子(eos)今天受到消息的刺激拉升了10个点(EOS网络基金会(ENF)首席执行官Yves La Rose在X平台提出新代币经济学,要点包括: -将销毁未来总
  • 那天排了五个小时的队,身心俱疲体力耗尽的最后一刻获得了冰之握手和爱心签名(笑)然而也因此错过了返程的火车,那场签售变成了我们小团建的契机,在临沂住了一夜,后来欢
  • #刘宇宁开始推理吧# 丨#刘宇宁燕子京# 丨 #摩登兄弟[超话]#刘宇宁燕子京|刘宇宁珠帘玉幕追星的意义在于“他什么都没有做 却治愈了我所有的不快乐”不止一点
  • 对另一半希望能是一本以上,身高1.6m以上,有对自己的规划与目标,有相同价值观(比如我喜欢微博财宝宝的观点,接受不了的可以忽略我了)最后就是双方有眼缘,不然互相
  • 可以选择不一样的人生,真的有趣。有点像我们西餐里的上桌后盘子依然是热的道理。
  • \n11色现货脏脏鞋,配套包装……\n35-45\n 麦肯鞋厂\n只做亚力山大麦昆\n??AⅠexanderMcQUEEN??\n感情专一【玫瑰】品质第一\n\
  • #刘宇宁开始推理吧# | #刘宇宁燕子京# | #摩登兄弟[超话]#刘宇宁燕子京|刘宇宁珠帘玉幕趁年华还在,趁笑靥仍美,趁阳光还明媚闪耀,结束每一个一成不变的
  • 我被房客包围了 [摊手]站住,房东你别跑孙樾 杨洁 [可怜] 王道铁&滕泽文 [阴险]4.相错亲嫁对人(89集) [肥皂]腹黑女佣(80集 ???2733-萌
  • 。。
  • ”“你……”刘延气急败坏的看着她,让他拿出五千两银子,这怎么可能,向来都只有他拿别人的钱的份儿,只进不出才是他的准则!”身来摸了摸他的头,“现在那个公子的娘亲病
  • ”  项云庭一字一句似是从齿缝里挤出,沉声警告她:“阮瑟,我告诉你,若是胆敢给我戴绿帽,后果不是你可以想象的。这时,系统在脑海中劝她:【宿主,任务已经判定失败,
  • 镇党委副书记曹甜秀出席活动并讲话,她充分肯定了前期各居民区推进物业优质优价行动的工作,在下一步工作中,她提出要有三点“支撑”:一是引领上支撑。“有名唐”书记工作
  • 每個人都會有一段異常艱難的時光,生活的壓力、工作的失意、學業的壓力、愛的惶惶不可終日,挺過來的,人生就會豁然開朗,挺不過來的,時間也會教會你,怎麼與它們握手言和
  • 他谁都不爱我之前觉得他起码爱他妈,现在看明白他谁都不爱,他爱他自己,他需要一条“不会出错”的人生道路,毫无疑问这条道路“rebecca们”永远不会符合,显然“简
  •   而父亲踏入祠堂对我说的第一句话,是:“安请+ 即可取全文【流浪狗每天护送小女孩回家,只因曾被她喂食过,被收养后笑得好甜】照片中的这只狗狗名字叫瑞瑞,它之前是
  • ● 预算员工资:9000元,要求有同行业工作经验1年以上,有预算员相关证书。‖招聘‖ 办公室文员/司机/中级会计师/预算员/电工● 办公室文员工资:8000元
  • 许久的梦里见不到你,我躺在床上回忆你的容颜,那成了我最大的慰藉。我被感动得哭了,为他们美好的爱情而哭,也希望自己能遇到一个如他们般相扶相依的爱人[心]
  • 突然回忆起相识之初,会被穿西服的它一个微笑所吸引,会被它的工作能力所吸引,内心充满心动的感觉,直至现在。人生总是和岁月开着玩笑,假如没有遇见,也就没有如此的眷恋
  • “奴家聂小倩,不瞒公子,奴是这寺中孤魂,此次相会,只愿君能等奴来世相续。但是拒绝管这里叫金石博物馆,正殿只有同古堂的一件制印工具和魏长青先生的两只狼毫是真品,
  • 妈妈还是太soft了,Ponda一调皮,就搞不定,总是搞得爸爸当坏人[失望] 继续读#冰岛语# #儿童绘本# 小兔子Fúsi的故事 (第7页)冰岛人给我解释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