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是一句暗语,
怎么样,
开悟了吗?

惠能回答 :
“ 米熟久矣,
犹欠筛在。”

米已经舂好了,
但是还有点不干净,
需要筛。

什么意思呢?

见道了,
但是还不透彻。
  
惠能大师没有广学经教,
到了
“ 本来无一物 ”的境界,

也就是教下所讲的法我空境界,
类似的说法,

还有
“ 若人识得心,
大地无寸土 ”

“ 虚空粉碎,
大地平沉 ”

“ 泥牛入海无消息 ”,

讲的都是禅宗的重关境界,
这时能够泯一切相,

一切现象不再是障碍,
但是还有无相的执著,
所谓还有微细的能所。

惠能大师到了这个境界,

知道那还不成熟、
不透彻,

完全不以为意。
  
《 坛经 》的后面,
惠能大师针对大通和尚给智常禅师的开示,
有一首偈颂,

讲的就是这个阶段的局限性 :

“ 不见一法存无见,
大似浮云遮日面。

不知一法守空知,
还如太虚生闪电。

此之知见瞥然兴,
错认何曾解方便。

汝当一念自知非,
自己灵光常显现。”

不见一法,
还有无相境,

就好比还有一层薄云,
遮住了本有的智慧,
不得透彻。
  
“ 不知一法守空知,
还如太虚生闪电。”

不知一法,
住于这样的空知当中,
就好比太虚中有闪电一样,

有极微细、
极迅猛的妄念流注。
  
如果认此为了义的佛之境界,
认为这就是到家了,

那就会错认路头,
错失提升机会,
不会再有更透彻的境界。

所以叫
“ 此之知见瞥然兴,
错认何曾解方便 ”。
  
这个时候应该如何用功呢?

“ 汝当一念自知非 ”,

这时应该反观己心的过患,
就能够破除无明,

打开本有的灵光,
让它念念现前。

这是六祖大师彻悟以后对智常禅师的开示。
  
当时六祖大师到了这个境界,
以他自己的能力,
不能够马上进一步突破。

但是他以自己的宿慧,
知道这个境界还不行,

“ 米熟久矣,
犹欠筛在。”

六祖大师彻悟此心的因缘
  
五祖弘忍大师用锡杖拄地板三下,
就离开了。

惠能大师心知这是一个信号,
于是晚上三更,
他悄悄来到丈室,
这时五祖大师正在等着他,

然后
“ 以袈裟遮围,
不令人见 ”。

这是非常关键的一个传法因缘,
直接涉及到释迦牟尼佛教法下,

三大语系佛法中受众最广的汉传佛教的高度,
直接涉及到整个汉地众生的法身慧命。
  
五祖大师
“ 为说《 金刚经 》,
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

讲到《 金刚经 》的三分之一,

第十品
“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的时候,

惠能大师
“ 言下大悟,
一切万法不离自性!”

这时自性与万法才彻底统一,
打开了佛智,
真正地彻悟。
  
于是他就向五祖大师汇报,
来表达他的悟境 :

“ 何期自性,
本自清净;

何期自性,
本不生灭;

何期自性,
本自具足;

何期自性,
本无动摇;

何期自性,
能生万法!”

何期,
就是
“ 原来 ”或
“ 谁曾想 ”的意思,

原来自性本自清净,
本不生灭,
本自具足,
本无动摇,
能生万法!

这时惠能大师,
全身揽入法界,
法界即自身,
自身即法界。

《 楞严经 》中讲
此时的境界,
用了一个比喻,

“ 一切世间诸所有物,
皆即菩提妙明元心,
心精遍圆含裹十方;

反观父母所生之身,
犹彼十方虚空之中吹一微尘,

若存若亡,
如湛巨海流一浮沤,
起灭无从。

了然自知获本妙心常住不灭。”

这是对
“ 但用此心,
直了成佛 ”的

“ 此心 ”
最好的注解。
  
“ 祖知悟本性,
谓惠能曰 :

‘ 不识本心,
学法无益,
若识自本心,
见自本性,

即名丈夫、
天人师、
佛。’”

五祖大师这时知道卢行者彻悟了,
这才是真正的明心见性 ——
到家的境界。
  
“ 不识本心,
学法无益。”

不识本心,
学法没有真实利益。

这是站在成佛第一义的高度来说。

因为佛性本自具足,
在圣不增在凡不减,
关键在于打开本心,
其他的都是因缘法。

但是站在世俗谛的角度,
对于我们来说,
一瞻一礼都有功德,

所以
“ 若人散乱心,
入于塔庙中,
一称南无佛,
皆已成佛道 ”。

哪怕我们以妄想心到了寺院,
称诵一句佛号,
都是成佛的因。

这是从两个层面来讲的,
不可偏废。

《 坛经 》里面讲的
很多都不是我们平常所理解的知识、
概念、
结论,

都是为了对治我们种种的邪见,
非常活泼,
我们不能断章取义,
执于一端。
  
这是六祖惠能大师发明
“ 此心 ”、

彻悟
“ 菩提自性 ” 的三个阶段,

这三个阶段相当于禅宗三关 ——
初关、
重关、
牢关。

禅宗成就的是什么佛?
  
这个问题非常重要,
也经常引起误解,
我们看看六祖大师如何开示。
  
六祖开示智通禅师说 :

“ 三身者,
清净法身,
汝之性也;

圆满报身,
汝之智也;

千百亿化身,
汝之行也。

若离本性,
别说三身,
即名有身无智。

若悟三身无有自性,
即名四智菩提。

听吾偈曰 :

‘ 自性具三身,
发明成四智。

不离见闻缘,
超然登佛地。

吾今为汝说,
谛信永无迷。

莫学驰求者,
终日说菩提。’”
  
法报化三身,
是我们修行总的目标,

那么六祖大师如何来开示禅宗所成就的三身佛的内涵呢?
  
“ 清净法身,
汝之性也。”

我们本有的菩提自性就是清净法身;

“ 圆满报身,
汝之智也。”

打开菩提自性,
彻悟自性的智慧,
即圆满报身;

“ 千百亿化身,
汝之行也。”

利益众生的菩萨行,
一切身口意的运作都是我们的化身。
  
那么本性与三身的关系呢?

“ 若离本性,
别说三身,
即名有身无智。”

如果离开本性说三身,
那么三身就没有智,
此时就谈不上什么三身。
  
“ 若悟三身无有自性,
即名四智菩提。”

如果了悟三身并非实有,
也就是没有遍计所执自性,
那么就证得了四智。

对于报身无有自性可以这样理解 :

报身有两种,
一个是他受用,
一个是自受用。

前面讲的
“ 圆满报身,
汝之智也 ”

是自受用报身,
是证悟法身的智慧;

菩萨的色身,
是他受用报身,
不同的福德因缘,
感得不同,

与众生的缘不同,
众生看到的也不一样。

千百亿化身,
指的是我们利益众生的身口意三业的运作。
  
能够了知三身无有自性,
就能够打开法身所具备的四智菩提,

所以叫
“ 自性具三身,
发明成四智 ”。

禅宗所成就的三身,
是自性三身。

直接发明自性,
然后打开四智。

诸佛所具有的四智,

就是大圆镜智、
平等性智、
妙观察智、
成所作智,

它对应我们凡夫的八识。

以肉身直入佛智,
这叫
“ 不离见闻缘,
超然登佛地 ”,
这是禅宗顿悟成佛的法门。
  
对于四智的内涵,
六祖大师接下来又开示说 :

“ 大圆镜智性清净,
平等性智心无病,
妙观察智见非功,
成所作智同圆镜。

五八六七果因转,
但用名言无实性,
若于转处不留情,
繁兴永处那伽定。”

大圆镜智是指我们清净的本心;

“ 平等性智心无病 ”,
这时第七末那识已经转变了,

不再有一切凡夫所共有的根本心病 ——
我执;

那么妙观察智呢?

第六意识转变为妙观察智,
它清净无染,
观察一切事物没有执取,
见一切法而不起分别想;

前五识则转变为成所作智,
这是利益众生的悲用。
  
一定要打开大圆镜智,
“ 在千人万人中,
不背一人,
不向一人 ”,

这才能称为禅师。

如何成就四智?
  
“ 五八六七果因转 ”,

“ 六七因中转,
五八果上圆 ”。

第六意识和第七末那识在因地转成智慧以后,
第八阿赖耶识和前五识在果地才能圆满。
  
若依教下唯识宗的教理,
第六意识第一次转智是在初地;

第二次转智是在七地末八地初,
证得无生法忍;

第六意识彻底转成妙观察智是在佛智境界。

那么第六意识一转,
末那识跟着转,

第六意识转变成妙观察智,
第七末那识同时跟着转变成平等性智。

此时,
阿赖耶识才转成大圆镜智;

前五识,
跟着转变为成所作智。

这是八识转智的次第,
是基本规律。
  
那么禅宗的祖师,
于转处不留情,

念念亲见本性,
不管动静,

都恒与法身相应,
处于那伽大定之中,

这时八识同时圆成四智,
这是禅宗不共的修行路线。

菩提自性在何处?
  
《 坛经 》中六祖大师这样开示 :

“ 菩提本自性,
起心即是妄。

净心在妄中,
但正无三障。”

我们生命的真性是本有的觉知之性,
菩提妙心我们本有。

但是,
由于我们没有认识它,
所以
“ 起心即是妄 ”,

起心动念都是妄念。

“ 净心在妄中 ”,
我们清净的本心就在我们的妄念中。

那么如何来把它发明呢?

“ 但正无三障 ”,

只要把我们的种种妄心、
邪见都止息,

就能够打开我们本有的觉性,
破除三障。
  
《 坛经 》中还开示 :

“ 真如有性,
所以起念;

真如若无,
眼耳色声当时即坏。”

正是因为有真如妙心,
所以我们才能起念,
真如若无,
眼耳色声 ——

我们的根身世界当时即坏。

我们之所以有
“ 在眼曰见、
在耳曰闻、
在手执捉、
在足运奔 ”

这样的生命基本特征和能力,

正是由于我们有无限自由、
无限广大的觉性。

这是不可复制的,
不是进化而来的,
不是从哪里生出来的,
也不会死去。

人工智能再发达,
也不可能有佛性,
这是我们学禅之人应该特别明确的一个认知。
  
《 坛经 》中还开示 :

“ 若能心中自见真,
有真即是成佛因。

不见自性外觅佛,
起心总是大痴人。”

如果能在我们的妄心中见真心,
打开了真心,
也就是发明了此心,

“ 有真即是成佛因 ”,
这才是成佛的正因,
直了成佛。

第二十七章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①。善数,不用筹策②。善闭,
无关楗③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
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④明。故善
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⑤。不贵其师,不爱其
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⑥。

至善之义,无私、无欲、无我之心也。至善之人,没有
虚伪和做作,默默积阴德,不留下行善的痕迹,善为而不图
报。纯印老人讲:“有心作善,其善不赞;无心造恶,其恶
无过。好人好自己,坏人坏自己,损人不利己。”古人云:“积
善降之百祥,积不善必有余殃。”善而日积必有阴德。阴德
天报之,阳善享世名(福报)。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
不足以灭身。作善作恶,果报不遗。明有因果,幽有鬼神,
不可有一丝侥幸心理。

至善之人的言语,无不是自然本性的流露,让人心服口
服,没有不当之处让人责备。至善之人,他的心合于道,满
于德。这是作人的准则,修行的根本。何谓道,何谓德呢?
严以律己谓之道,厚以待人谓之德。佛门讲自利谓之道,利
人谓之德。此处讲的自利利他,非世间人讲的好处和利益。
自己不造十恶业,不受恶报为自利;劝一切人断恶修善,不
造十恶业为利他。上求佛道,无形无为之道谓之道;下化众
生谓之德。道,以心之大亘古今,照日月。德,则随缘化众,
普度十方。此即心合于道,道即他的心。心生法生,心灭法

51

醒 世 导 航

灭,心能生万法。所以至善之人的作为,不须计划、筹谋,
都合于道的显现;因其具备物我两忘的心境,不执著身外之
物,他的心门,不必有意预防,外境也不可能浸染其心;至
善之人,他立誓愿救度众生,不需立字据,又没有交换信物
的心中誓言,他都会尽形寿去做,不敢丝毫忘记,不像有人
言而无信。至善之人救人而不弃人,救人以道不以财,救人
以仁不以惠。这即启民智,养民德。施物一时,施慧千古,
使被救之人明了,“知真本有,达妄本空”;使其内熏之因,
遇善知识开导,看经听教外熏之缘,内外交熏(种子熏现行,
现行熏种子),因缘和合,开发出道法的真智,才能觉悟发
心修行。回光返照,以智慧破无明,断烦恼,达到惑净智圆,
复还本有之道,复还本有心源,是为真救人也!
第二十七章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①。善数,不用筹策②善闭,
无关楗③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
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④明。故善
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⑤。不贵其师,不爱其
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⑥。

至善之义,无私、无欲、无我之心也。至善之人,没有
虚伪和做作,默默积阴德,不留下行善的痕迹,善为而不图
报。纯印老人讲:“有心作善,其善不赞;无心造恶,其恶
无过。好人好自己,坏人坏自己,损人不利己。”古人云:“积
善降之百祥,积不善必有余殃。”善而日积必有阴德。阴德
天报之,阳善享世名(福报)。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
不足以灭身。作善作恶,果报不遗。明有因果,幽有鬼神,
不可有一丝侥幸心理。

至善之人的言语,无不是自然本性的流露,让人心服口
服,没有不当之处让人责备。至善之人,他的心合于道,满
于德。这是作人的准则,修行的根本。何谓道,何谓德呢?
严以律己谓之道,厚以待人谓之德。佛门讲自利谓之道,利
人谓之德。此处讲的自利利他,非世间人讲的好处和利益。
自己不造十恶业,不受恶报为自利;劝一切人断恶修善,不
造十恶业为利他。上求佛道,无形无为之道谓之道;下化众
生谓之德。道,以心之大亘古今,照日月。德,则随缘化众,
普度十方。此即心合于道,道即他的心。心生法生,心灭法

51

醒 世 导 航

灭,心能生万法。所以至善之人的作为,不须计划、筹谋,
都合于道的显现;因其具备物我两忘的心境,不执著身外之
物,他的心门,不必有意预防,外境也不可能浸染其心;至
善之人,他立誓愿救度众生,不需立字据,又没有交换信物
的心中誓言,他都会尽形寿去做,不敢丝毫忘记,不像有人
言而无信。至善之人救人而不弃人,救人以道不以财,救人
以仁不以惠。这即启民智,养民德。施物一时,施慧千古,
使被救之人明了,“知真本有,达妄本空”;使其内熏之因,
遇善知识开导,看经听教外熏之缘,内外交熏(种子熏现行,
现行熏种子),因缘和合,开发出道法的真智,才能觉悟发
心修行。回光返照,以智慧破无明,断烦恼,达到惑净智圆,
复还本有之道,复还本有心源,是为真救人也!

〖净然沙弥化念佛疏〗
蕅益大师 著
  经云:“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此言正因佛性,人人本具,故称性所起缘了二因,必与正因同得究竟也。是以念佛三昧,名为三昧中王,普摄一切三昧。修此三昧,凡有三种,一者惟念他佛,二者惟念自佛,三者自他俱念。修虽有三,成功则一。一念他佛者,托阿弥陀佛果德庄严,为我所念之境,专心注意而忆念之,或忆名号,或想相好,或缘四十八愿,往昔洪因,或思力无畏等,现在胜德,或观正报,或观依报,总名为念他佛。贵在历历分明,一心不乱,则三昧功成,径登净域,如东林诸上善人,即其证也;二念自佛者,观此现前一念介尔之心,无体无性,横遍竖穷,离过绝非,不可思议,具足百界千如,种种性相,与三世佛,平等无二。如此观察,功深力到,圆伏五住,净于六根,豁破无明,顿入秘藏,如西天四七,东土六祖,及南岳大师,天台智者,即其证也;三自他俱念者,了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众生是诸佛心内众生,诸佛是众生心内诸佛,托彼果上依正,显我自心理智。如《观经》云:“是心作佛,是心是佛,由我心性本具功德不可思议,诸佛果中威力不可思议,故感应道交,自他不隔,极果圆因,称理映发,如永明寿楚石琦所修法门,即其证也。方便多门,归元无二,随行一辙,俱得到家,切勿疑虑。自隔要津,今净然沙弥,栖心净土,兼以此法广化有缘,当知只此一念,便可作大势至法王子眷属,慎无自轻自屈,更愿见者闻者,深心随喜,共登莲籍,亦慎无自藐藐他,庶几同圆种智,而五浊可空也,勉之哉。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每日一善[超话]##熊猫守护者# #阳光信用# 我们有充分的理由认为,这种爱的偏见要比与之对立的“恨的偏见”在一个人的生命中更为基础。#每日一善[超话]#[喜
  • 天赐什么时候播,不知道有没有机会在听胡老师唱这首《我,就是中国》#璀璨星途[超话]# [微风][微风]梦间童话:秘境环游[微风][微风] 乐闻弟弟的这张卡一出来
  • 2022.1.28 21:27他说这是苏州2022年第一场雪他说他爱我他对我说了很多足以感动到掉泪的话即便是寒冷的冬天雨夜拥抱当下拥有 也能感觉到浪漫和温暖古有
  • ❀猫耳:见评❀论❀❀剧集:见评❀论❀❀原著:见评❀论❀❀卷花本条微博并艾特一位好友,2月25日抽2位送出主役双签名明信片,凭剧集购买记录领取哦~@微博抽奖平台=
  • !!
  • 我躺着刷手机 你在打游戏你说一起看电视剧 我推荐《他来了 请闭眼》我们笑笑说说吃东西第二天早上说去你朋友家甩米干 我说起不来 吃完午饭我看《尸案调查科》你在玩游
  • 诗意栖息地譬如诗,从意识流中跌宕的帆船浩瀚中游记晨曦直到孤帆远影直到把远方的鸿雁读成飘逸的人字在空山,谁飘逸清瘦如竹以鹤代步以鹤代步,可以穿越千山暮雪可以在那首
  • 目前大多数和手机搭配的解码耳放都以方便小巧为特色,FD3却反其道而行之,用更大的体积换来了更扎实的声音表现。 #耳边一分钟##蛋式分享# @海贝音乐官博 FD3
  • 越来越喜欢我们这个有爱的集体了,大家也越来越想相亲相爱的一家人!#三亚婚纱照# #三亚婚纱摄影# #三亚旅拍#[微风]2020.3.31正式防疫新冠肺炎疑似患者
  • 一个中年女人的200㎡,任性!
  • (继续挂这帮垃圾,跟我说什么人家在抽烟,所以不带口罩合理的,祝你死于肺癌。找不到喷我的点,强行喷我的‘比如说什么二次元,恶心的’你个上辈子一坨屎投胎的东西有什么
  • 我们都会有美好的未来~@angelababy第一次见你你躲在柜子底下 当时你好小一只 当时还很活泼 还能被逗猫棒吸引 假期的每天都是你陪我在家 你不是只黏人的小
  • 《如何保护大脑》日常养护我们的大脑有几点重要原则:1,吃饭就吃八分饱,不要吃的太撑。养阳也是指,白天要做个勤快的人,手脚脑并行,把身上的物质转化成气态。
  • 事业分析戊的人天生就有安全、信用、信赖的优点,所以不论在任何行业,大都身居要位,稳固基础,承受工作重压力就是这种人的职业性向。如果没有寄托,又不得月令,自身柔弱
  • 今天是个好日子,这么多成双成对,愿我们的生活成双成对,圆圆满满~[心][心][心]#杨宗纬[超话]##杨宗纬追光吧# 2022年1月19号~追光九十九天2022
  • 这样静静的听着,坠落下去,沉寂着,在一遍遍的重复里,无来由地乱想着,又确乎近似一种安宁,趋于自己向往的那种宁静与嫣然......#早安,文理# 早安我为文理天空
  • 法新社说,加拿大此举是在美国总统拜登宣布因俄罗斯“开始”“入侵”乌克兰而对其实施制裁之后;与此同时,俄罗斯总统普京暗示计划向俄境外派遣军队。俄联邦委员会主席马特
  • 일요일 출근. 코로나 때문에 일상 모든 것이 변화되었어. 인생도 바뀌고 직장문화도 바뀌고 대인관계도 바뀌고. 기분도 매일 좋지않아. 대량 해고가
  • 最后妈妈祝愿我的宝贝生日快乐,健康成长,在慢慢长大的路途中做一个孝敬长辈,品行端正,拥有正确三观的人。感谢你来到妈妈身边,让妈妈拥有了全新的生活。
  • ——苏轼#每日一善[超话]# [微风]#每日一善# [微风]#阳光信用#听青春迎来笑声羡煞许多人那史册温柔不肯下笔都太很烟花易冷人事易分而你在问我是否还认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