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乾隆孝儀純皇后

下圖2⃣️這張清乾隆孝儀皇后的照片由褚葆蘅攝影,刊登在1928年第49期《良友畫報》上。關於屍體未腐,在耆齡、寶熙、徐榕生等人的日記和郝省吾的文章中都有詳細記載。 ​​​

1928年8月孫殿英孫殿英盜裕陵時發現孝儀皇后遺體未腐。1928年溥儀派人重殮時,將乾隆帝和孝賢後、慧賢、哲憫、淑嘉五人的遺骨都殮入正中乾隆棺內(乾隆棺上的文字和圖案都是陽刻)。孝儀屍體殮入另一棺內,放在乾隆棺西側。到1975年清東陵文物保管所清理裕陵地宮時,孝儀皇后的遺體早已變成了一堆亂骨。

軍閥孫殿英盜掘了裕陵及慈禧陵後,住在天津的溥儀派遺臣載澤、耆齡、寶熙等人到東陵處理善後工作。在清理裕陵地宮時,在棺床西邊的兩棺間發現了穿著黃色龍袍,皮肉完好,無腐爛,且兩腮及嘴下多皺紋,牙齒未完全脫落的孝儀純皇后的遺體。

《清史稿列傳一·后妃》: 孝儀純皇后,魏佳氏,內管領清泰女。事高宗為貴人。封令嬪,累進令貴妃。乾隆二十五年十月丁醜,仁宗生。三十年,進令皇貴妃。四十年正月丁醜,薨,年四十九。謚曰令懿皇貴妃,葬勝水峪。六十年,仁宗立為皇太子,命冊贈孝儀皇后。嘉慶、道光累加謚,曰孝儀恭順康裕慈仁端恰敏哲翼天毓聖純皇后。後家魏佳氏,本漢軍,抬入滿洲旗。子四:永璐,殤;仁宗;永璘;其一殤,未命名。女二,下嫁拉旺多爾濟、札蘭泰。

《清高宗實錄》中的孝儀純皇后的冊文:
乾隆三十年五月初十晉封為皇貴妃。
○諭、奉皇太后懿旨。令貴妃敬慎柔嘉。溫恭端淑。自膺冊禮。內治克勷。應晉冊為皇貴妃。以昭壼範。欽此。所有應行典禮。各該衙門照例舉行
命大學士公傅恆、為正使。協辦大學士吏部尚書陳宏謀、為副使。持節冊封令貴妃魏氏、為皇貴妃。冊文曰。朕惟彤闈贊化。本敬順以揚庥。紫掖升名。表恪恭而錫慶。爰稽彝典。式播溫綸。咨爾令貴妃魏氏、早侍深宮。夙嫻懿範。襄廿年之內治。麟趾凝祥。超九御之崇班。鳳章優秩。自膺冊命。益茂芳徽。只事小心。克承歡於璇殿。含章明順更流譽於椒庭。茲仰奉皇太后懿旨。以冊寶晉封爾為皇貴妃。尚其勉副慈恩。光昭壼德。永懷淑慎。輝翟服以垂型。彌凜謙衝。綿鴻禧而迓福。欽哉。

乾隆四十一年二月十一日冊謚皇貴妃為令懿皇貴妃。
命簡親王豐訥亨為正使。協辦大學士吏部尚書官保為副使。賫冊寶。詣靜安莊。贈謚皇貴妃為令懿皇貴妃。冊文曰。秩尊九御。崇儀留翚翟之班。禮重三宮。遺媺著苕華之管。惟贊內久欽淑範。象德允符斯飾終用錫嘉名。鴻章克協。聿稽上謚。式闡芳徽。惟皇貴妃魏氏性秉溫恭。衷全誠敬。溯承儀於宸掖。珩璜之矩無愆。洊領職於軒宮。圖史之箴彌謹。金萱敬奉。承歡嘉衿佩之風。玉葉蕃敷。佔吉葉弓禖之喜。飭小心以自毖。撝抑時形。懷內則以長存。庥和宜集。何百齡之未半竟一病之弗瘳。三十年椒壁如新。空余芬烈。廿九日蓂階初落莫駐春韶。追疇昔之令名。休稱猶在。概平生之懿德。節惠加隆。行以光昭。禮惟宜稱茲以冊寶。謚曰令懿皇貴妃於戲。雲軿已杳宮闈空仰夫音塵。瑤檢重頒。寶冊徒供夫明器念芳規其不沬。難窮誄德之辭。副嘉號以克諧。益切思賢之感。用彰彝典式播徽音。

乾隆六十年十月,冊贈令懿皇貴妃為孝儀皇后。
以冊贈孝儀皇后。前期命睿親王淳頴為正使。鄭親王烏爾恭阿為副使。是日、恭賫冊寶。詣孝賢皇后陵。冊贈令懿皇貴妃為孝儀皇后。冊文曰、朕惟離繼照以作明。誕膺福祚。坤承天而正位。長髮祥源。賢卜於天。景命方隆於授受。貴徵以子。追封允協於尊崇。惟令懿皇貴妃魏氏、德著誠莊。性昭淑順。柔嘉維則。班初亞於三宮。式禮無愆。秩洊升於九御。六五葉黃裳之卜。歡奉萱闈。千億開朱芾之佔。喜宜蘭殿。昔篤生夫睿哲。兆協橫庚。今懋建夫元良。紀行周甲。昭茲來許。萬年之歲月方長。佑我後人。廿載之音容如昨。茲以儲徽克茂。繼序其皇。吉啓密緘。既正前星之號。幸符夙願。將循上日之文。嗣服無疆。承華有自。特溯雲軿於桂閫。用懷月御於椒塗。茂舉上儀。聿崇升祔。茲冊贈為孝儀皇后。於戲。本篤慶衍禔之德。母允垂儀。循召正言順之規。子當承統。福所基也。爾子孫克紹於鴻圖。禮亦宜之。我國家肇稱之盛典。志維先定。靈其歆承。欽哉。

清乾隆孝仪纯皇后

下图2⃣️这张清乾隆孝仪皇后的照片由褚葆蘅摄影,刊登在1928年第49期《良友画报》上。关于尸体未腐,在耆龄、宝熙、徐榕生等人的日记和郝省吾的文章中都有详细记载。 ​​​

1928年8月孙殿英孙殿英盗裕陵时发现孝仪皇后遗体未腐。1928年溥仪派人重殓时,将乾隆帝和孝贤后、慧贤、哲悯、淑嘉五人的遗骨都殓入正中乾隆棺内(乾隆棺上的文字和图案都是阳刻)。孝仪尸体殓入另一棺内,放在乾隆棺西侧。到1975年清东陵文物保管所清理裕陵地宫时,孝仪皇后的遗体早已变成了一堆乱骨。

军阀孙殿英盗掘了裕陵及慈禧陵后,住在天津的溥仪派遗臣载泽、耆龄、宝熙等人到东陵处理善后工作。在清理裕陵地宫时,在棺床西边的两棺间发现了穿着黄色龙袍,皮肉完好,无腐烂,且两腮及嘴下多皱纹,牙齿未完全脱落的孝仪纯皇后的遗体。

《清史稿列传一·后妃》: 孝仪纯皇后,魏佳氏,内管领清泰女。事高宗为贵人。封令嫔,累进令贵妃。乾隆二十五年十月丁丑,仁宗生。三十年,进令皇贵妃。四十年正月丁丑,薨,年四十九。谥曰令懿皇贵妃,葬胜水峪。六十年,仁宗立为皇太子,命册赠孝仪皇后。嘉庆、道光累加谥,曰孝仪恭顺康裕慈仁端恰敏哲翼天毓圣纯皇后。后家魏佳氏,本汉军,抬入满洲旗。子四:永璐,殇;仁宗;永璘;其一殇,未命名。女二,下嫁拉旺多尔济、札兰泰。

《清高宗实录》中的孝仪纯皇后的册文:
乾隆三十年五月初十晋封为皇贵妃。
○谕、奉皇太后懿旨。令贵妃敬慎柔嘉。温恭端淑。自膺册礼。内治克勷。应晋册为皇贵妃。以昭壸范。钦此。所有应行典礼。各该衙门照例举行
命大学士公傅恒、为正使。协办大学士吏部尚书陈宏谋、为副使。持节册封令贵妃魏氏、为皇贵妃。册文曰。朕惟彤闱赞化。本敬顺以扬庥。紫掖升名。表恪恭而锡庆。爰稽彝典。式播温纶。咨尔令贵妃魏氏、早侍深宫。夙娴懿范。襄廿年之内治。麟趾凝祥。超九御之崇班。凤章优秩。自膺册命。益茂芳徽。只事小心。克承欢于璇殿。含章明顺更流誉于椒庭。兹仰奉皇太后懿旨。以册宝晋封尔为皇贵妃。尚其勉副慈恩。光昭壸德。永怀淑慎。辉翟服以垂型。弥凛谦冲。绵鸿禧而迓福。钦哉。

乾隆四十一年二月十一日册谥皇贵妃为令懿皇贵妃。
命简亲王丰讷亨为正使。协办大学士吏部尚书官保为副使。赍册宝。诣静安庄。赠谥皇贵妃为令懿皇贵妃。册文曰。秩尊九御。崇仪留翚翟之班。礼重三宫。遗媺着苕华之管。惟赞内久钦淑范。象德允符斯饰终用锡嘉名。鸿章克协。聿稽上谥。式阐芳徽。惟皇贵妃魏氏性秉温恭。衷全诚敬。溯承仪于宸掖。珩璜之矩无愆。洊领职于轩宫。图史之箴弥谨。金萱敬奉。承欢嘉衿佩之风。玉叶蕃敷。占吉叶弓禖之喜。饬小心以自毖。撝抑时形。怀内则以长存。庥和宜集。何百龄之未半竟一病之弗瘳。三十年椒壁如新。空余芬烈。廿九日蓂阶初落莫驻春韶。追畴昔之令名。休称犹在。概平生之懿德。节惠加隆。行以光昭。礼惟宜称兹以册宝。谥曰令懿皇贵妃于戏。云軿已杳宫闱空仰夫音尘。瑶检重颁。宝册徒供夫明器念芳规其不沬。难穷诔德之辞。副嘉号以克谐。益切思贤之感。用彰彝典式播徽音。

乾隆六十年十月,册赠令懿皇贵妃为孝仪皇后。
以册赠孝仪皇后。前期命睿亲王淳頴为正使。郑亲王乌尔恭阿为副使。是日、恭赍册宝。诣孝贤皇后陵。册赠令懿皇贵妃为孝仪皇后。册文曰、朕惟离继照以作明。诞膺福祚。坤承天而正位。长发祥源。贤卜于天。景命方隆于授受。贵徵以子。追封允协于尊崇。惟令懿皇贵妃魏氏、德着诚庄。性昭淑顺。柔嘉维则。班初亚于三宫。式礼无愆。秩洊升于九御。六五叶黄裳之卜。欢奉萱闱。千亿开朱芾之占。喜宜兰殿。昔笃生夫睿哲。兆协横庚。今懋建夫元良。纪行周甲。昭兹来许。万年之岁月方长。佑我后人。廿载之音容如昨。兹以储徽克茂。继序其皇。吉启密缄。既正前星之号。幸符夙愿。将循上日之文。嗣服无疆。承华有自。特溯云軿于桂阃。用怀月御于椒涂。茂举上仪。聿崇升祔。兹册赠为孝仪皇后。于戏。本笃庆衍禔之德。母允垂仪。循召正言顺之规。子当承统。福所基也。尔子孙克绍于鸿图。礼亦宜之。我国家肇称之盛典。志维先定。灵其歆承。钦哉。[蜡烛][蜡烛][蜡烛]#文物代言人##历史那些事##故宫##老照片#

“黄帝”考源
据王国维考证,《山海经》中的帝俊,也就是帝喾,亦即卜辞中的“高祖夒”,但他不同意郭璞认为帝俊就是帝舜的说法[13](P412-413);而郭沫若先生经过进一步研究,认为《山海经》中的帝俊既是帝喾,又是帝舜,帝喾、帝舜、帝俊、高祖夒实为一人(神)之分化,他在《卜辞中的古代社会》一文中做了比较详尽的论述,总结说:“知帝俊为帝喾又知帝俊为帝舜,则帝舜实即帝喾”[14](P225),又说:“其在殷人则只知有上帝=帝俊=帝舜=帝喾=高祖夒而已。更约言之,则知有高祖夒一人而已。由高祖夒一人乃化而为帝俊、帝舜、帝喾三人。”[14](P226)后来他在《先秦天道观之进展》一文中重申了自己观点,他说:“王氏根据这些论证断定帝俊即是帝喾,亦即卜辞上的‘高祖夒’,而同时否认帝俊之为帝舜。王氏的考证自然较郭璞更进一境,但在我看来,帝俊、帝舜、帝喾、高祖夒,实是一人。”[15](P326),又说:“总之根据这些资料我们可以知道卜辞中的‘帝’便是‘高祖夒’,夒因音变而为喾为俈,又因形误而为夋为俊,夋、俊又由音变而为舜,后世儒者根据古代传说伪造古史,遂误帝俊、帝舜、帝喾为三人,这是明白地可以断言的。”[15](P327)这些论述无疑都是非常正确的。但是,郭老却不认为黄帝与帝俊有什么关系,他说:“帝俊在《山海经》中为至上神之‘帝’,与黄帝并无血族的关系。”[14] (P223)
那么,《山海经》中的“黄帝”是否与帝俊有关呢?对于这个问题,笔者曾经作过一番考证,根据《海经》的本文和相关文献可以知道,黄帝和帝俊实为一人(神),兹引于下:
关于黄帝即帝喾之事,在《山海经》中即有明证,凡有二例:
1、《大荒东经》曰:“黄帝生禺猇,禺猇生禺京”,郭璞注:“猇,一本作号。”其《海内经》曰:“帝俊生禺号,禺号生淫梁”,郝懿行《笺疏》曰:“《大荒东经》言黄帝生禺猇,即禺号也;禺猇生禺京,即淫梁也。禺京、淫梁声近。然则此经帝俊又当为黄帝矣。”
2、《海内经》曰:“帝俊生三身,三身生义均”,袁珂《校注》曰:“此义均即《大荒南经》与舜同葬苍梧之舜子叔均(商均),亦即《大荒西经》‘稷之弟台玺生叔均’之叔均及此经文稷之孙(按此“孙”字当是《说文·至部》中那个上孙下至的字之残泐,《说文》言其“读若挚”,殆是以此字假“侄”,叔均乃后稷之弟台玺亦即三身之子,故曰“稷之侄”)叔均,均传闻不同而异词也。”《大荒西经》曰:“有北狄之国,黄帝之孙曰始均,始均生北狄。”此始均即叔均,叔均本周之先人,周人姬姓即姒姓,古文姒皆作始,故亦曰始均。《海内经》言叔均乃帝俊之孙,《大荒西经》又言乃黄帝之孙,则知黄帝即是帝俊,《天中记》卷十一引路氏(疑是《路史》)曰:“帝俊是黄帝字”,也认为帝俊就是黄帝,陈耀文说此言“无稽”,可这个说法恰恰是对的。盖“黄帝”本非神人名,而是一个神号或者尊号,即上帝,而其名则是喾(舜、俊、夒)也。[1]
后来读《古史辨》第七册(上),见杨宽先生《中国上古史导论》,才知道我的看法杨宽先生早就有过论述了,他说:
“《山海经·海内经》云:‘帝俊生禺号’,而《大荒东经》云:‘黄帝生禺猇’,朱起凤《辞通》云:‘猇乃号之讹,然则帝俊即黄帝之别名矣。’(本郝懿行《山海经笺疏》)此说是也。案《大荒东经》云:‘禺号生禺京,禺京处北海’,郭注:‘即禺强也。’《海外北经》又云:‘禺号子,食谷,北海之渚中,有神,……名曰禺强。’‘京’、‘强’乃声之侈弇,则禺京即禺强,则禺猇亦即禺号,而黄帝亦即帝俊也。帝俊本为殷之上帝,亦即舜,郭沫若已明证之,则黄帝之即上帝与舜又审矣。《路史注》称《董氏钱谱》引《世本》言‘少昊,黄帝之子,名契。’按《左·昭十七年传》‘我高祖少皞摯之立也’,是少皞又名摯,摯、契本亦声之转(从郭沫若说),摯、契据《史记·五帝本纪》、《殷本纪》皆帝喾所生,而《世本》书等又谓黄帝之子,是黄帝又即帝喾,帝喾即帝俊,本殷之上帝也。”[5]( P198)
笔者所论仅就《海经》本文而言,杨先生所论则颇多旁证,然的出的结论却是完全相同:《山海经》中所说的“黄帝”就是“帝俊(喾、舜)”。
《国语·鲁语上》引展禽的一段话说:“有虞氏禘黄帝而祖颛顼,郊尧而宗舜;夏后氏禘黄帝而祖颛顼,郊鲧而宗禹;商人禘舜而祖契,郊冥而宗汤;周人禘喾而郊稷,祖文王而宗武王。”《礼记·祭法》中说:“有虞氏禘黄帝而郊喾,祖颛顼而宗尧;夏后氏亦禘黄帝而郊鲧,祖颛顼而宗禹;殷人禘喾而郊冥,祖契而宗汤;周人禘喾而郊稷,祖文王而宗武王。”这个说法当是春秋时代的观点,此时人们已经对上古历史不甚了了,已经不能知道黄帝就是帝喾、帝舜,因此发生了此等混乱,而展禽说“商人禘舜”,而《祭法》却说“殷人禘喾”,还残留着帝舜就是帝喾的影子。但是由这个记载我们也可以明白:虞、夏、商、周其实是有一个共同的祖先,就是黄帝。
《陈侯因齐镦》铭文中称“高祖黄帝”,陈(田)齐本出于妫姓,为帝舜之后,学者有解释此言“高祖黄帝”是因为帝舜也是黄帝之后,如顾颉刚先生就认为“高祖者,远祖也。齐为陈氏,陈本祖舜,今更以黄帝为其祖,则舜亦黄帝之裔矣。”[4](P179)其实大谬不然,帝舜就是黄帝,所谓“高祖黄帝”也就是“高祖舜”。
舜在战国时代被称为“重华”,《楚辞·离骚》云:“就重华而陈词”,王逸注:“重华,舜名也。”《大戴礼记·帝系》(亦即《世本·帝系姓》)里也说:“瞽叟生重华,是为帝舜”,《史记·五帝本纪》也采用了这个说法,其根据来源不详。然战国时代多为一些古帝王加了一些很令人费解的名称,如说帝尧名“放勋”(当来自《尧典》),大禹曰“文命”(当来自《大禹谟》),而帝舜名“重华”来历不明,虽然《古文尚书》本《舜典》里有“重华协于帝”,但这极有可能是出于后人伪造,不可靠。但是舜名“重华”这个事儿一定是在战国时代就有了。最主要的问题是,“重华”也是木星(古称岁星)的名字。在西方一些古国,多把木星视为至上神之星,如古巴比伦认为木星是马尔杜克,古希腊认为是宙斯,古罗马认为是朱庇特,都是至上神,而中国古代木星就一命“重华”,《开元占经》卷二十三引《石氏》曰:“岁星,他名曰摄提,一名重华。”可见至少在战国时代就认为帝舜是岁星(木星)之神。
楚人的至上神曰“东皇太一”,见《楚辞·九歌》。王逸注:“太一,星名,天之尊神。祠在楚东,以配东帝,故云‘东皇’。”他这个解释笔者认为有问题,“东皇太一”不应该读为“东皇、太一”,而应该读为“东、皇太一”。“太一”也作“泰一”,就是上帝,《史记·天官书》正义说得很明白:“泰一,天帝之别名也”(很怀疑“太一”就是“帝”字的缓音所变),则“皇太一”的意思和“皇帝”全同。“东皇太一”就是“东方的伟大上帝”,故《东皇太一》中称之为“上皇”。这应该是指岁星,因为古人认为岁星是居于东方的,如《开元占经》卷二十三引《石氏》曰:“岁星,木之精也,位在东方,青帝之子。”而岁星之神即重华,亦即帝舜,故所谓“东皇太一”其实就是帝舜,也就是黄帝——把木星视为至上神的显示,与古巴比伦、古希腊、古罗马的观念是完全一样的。
总之,黄帝故事以《山海经》之记载为最早,而《山海经》中的黄帝即上帝,亦即帝俊、帝喾、帝舜和卜辞中的高祖夒,他是虞、夏、商、周共同尊奉的高祖上帝,这个完全可以断言。
五、卜辞中的“高祖夒”
殷墟卜辞中有“高祖”名“夒”者,合称“高祖夒”,其字甲骨文写作“ ”(《合集》10067),为一猿猱形,王国维释为“夒”,即“猱”之本字,今学界多从之。但是这个考释是有问题的。
卜辞中自有用为动物猿猱字之“夒”,作“ ”(《合集》21102),它与高祖之名用字基本相似,但最大的区别就是高祖名字手爪向上,而动物名字手爪向下,二者绝不混淆。手爪向下的字,卜辞言田猎的时候“获”之,则释为猿夒之“夒”固无问题;而高祖之名字,显然非“夒”。而且帝喾之“喾”古音溪母觉部,“夒”为泥母幽部,根据古音通假的惯例,两个字声母相同或相近(双声、旁纽双声)通假的可能性最大,即使是不同韵部也有通假的可能;而如果声母差距较大,即使是同韵部也难通假。“夒”为泥母字,舌头音;“喾”为溪母字,喉音,二者声母差距很大,故言“喾”是“夒”之音转,可知其难。于省吾就提出异议,认为“这个字以读憂(忧)较为合理,字形象以手掩面而哭,帝喾之喾与憂也同音。”[3](P1499引)
按:金文中用此手爪向上的字为“憂”,如《无忧卣》、《毛公鼎》“欲我弗作先王憂”,容庚《金文编》解释“憂”字是“象以手掩面之形”[16]( P384)。按:于、容二先生之说得之,卜辞这个高祖名之字实际上就是“憂”之本字,象夒以手掩面忧惧之形,不当释为“夒”,王国维的考释不正确。其憂惧字不用人形而夒形者,盖古人造字,不徒要象其形、会其义,还要谐其声,“憂”字从“夒”作,正为谐其声,二字古音同幽部也。
“憂”古音影母幽部,“喾”为溪母觉部,影溪旁纽、幽觉对转,故“憂”可音变为“喾”。而后或依形隶定此字为“夋”,《帝王世纪》言“帝喾名夋”,确有古传为依据,于《山海经》则作“俊”,后更音变为“舜”(同文部)。
同时,卜辞中高祖之名还有一种写法是“ ”(《合集》33276),象夒反持戌(斧钺之象形)拄于身后。关于这个字,学界争论颇多,笔者认为这个字象夒持戌反拄于身后,乃会其依靠之义,同时亦从夒的声,即“靠”之本字。“靠”字古音溪母幽部,与“憂”为旁纽双声、同部叠韵,故卜辞中一写作“憂”,一写作“靠”,以其音近之故;“靠”、“喾”均从告声,同溪母双声,幽觉对转叠韵,故此亦即喾也[17]。郭沫若认为:
“(卜辞)神话中之最高人物迄于夒,夒即帝喾,亦即帝舜,亦即帝俊。帝俊在《山海经》中即天帝,卜辞之夒亦当如是。旧说视帝喾、帝舜为二,且均视为人王,乃周末学者之误会。舜、喾以前,伏羲、神农之属,可无论矣。”[18](P362)
这个说法可算揭破了一个古史上的秘密,那就是:可能直到西周时期,神话传说中最早、最古的人物(或神)还是黄帝或帝喾(舜),根本没有比他时代更早或地位更高的人(神)了;伏羲、神农之类就是有,也当都是在他之后或之下,断然不会早于或高于他。后来的传说中,黄帝之前又有了许多古帝王,均当出于后人之追加附益,也就是顾颉刚先生的“层累”说的意思:时代越后,知道的古史越早、越详细;越是后出的人物,排列的次序越是靠前,譬犹集薪,后来者居上。
这里有一点是必须注意的,就是在三代人心目中这个上帝帝喾不是虚无缥缈的人物,而是实实在在有的人,是他们能追述到的最远古的祖先,自己就是他的后代,因而称之为“高祖”,郭沫若就指出:“由上所论足见殷代是已经有至上神的观念的,起初称为‘帝’,后来称为‘上帝’,……但这殷人的神同时又是殷民族的宗祖神,便是至上神是殷民族自己的祖先。”[15](P324-325)在上古三代人心目中,自己的祖先死后都要登天为神,而自己的最高祖先自然就是最高的神,于是就把当成上帝,所谓至上神,他们对至上神和宗祖神的崇拜是融为一体的,故上帝即高祖,高祖即上帝,概念一也。
到了殷末周初的时候,特别是周代,对上帝的崇拜和对祖先的崇拜逐渐分离,因而上帝逐渐退化为一个高居于上天的神灵,成了“天”的化身,开始变得虚无缥缈起来。郭沫若认为上帝的概念“大约在殷周之际的时候又称为‘天’:因为天的称谓在周初的《周书》中已经屡见,在周初彝铭如《大丰簋》和《大盂鼎》上也是屡见,那是因袭了殷末人无疑。”[15](P324)顾颉刚先生就“帝”与“天”关系作过一番论述,他说:
“‘帝’与‘天’为同纽字,故二字常通用。《诗·商颂·玄鸟》曰:‘天命玄鸟,降而生商’,《长发》曰:‘有娀方将,帝立子生商’,生商者‘天’也而即‘帝’也。《周颂·思文》曰:‘思文后稷,克配彼天’,《大雅·文王》曰: ‘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所配者‘天’也而即‘帝’也。《文王》曰:‘文王在上,于昭于天’,又曰‘文王陟降,在帝左右’,文所在者‘天’也而即‘帝’也。又说商之孙子曰:‘上帝既命,侯于周服’,又曰:‘侯服于周,天命靡常’,发此命者‘帝’也而即‘天’也。凡此种种,皆足证‘帝’与‘天’为互文。故单言之曰‘上帝’、‘上天’、‘皇帝’、‘皇天’,合而言之则曰‘皇天上帝’。”[4](P176)
他说“帝”就是“天”的根据,实际上就是周代的文献,因为在周代上帝已经被虚化成天的化身,故“帝”、“天”互用,是不足为怪的。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心态决定一切:我们要走的路,有着太多的不确定,他人的一句劝诫,自己的一个闪念,偶尔的得与失,都时刻在改变着我们命运的走向。只有看开了,想通了,才能随缘、随性、随
  • ​​​ 我们要走的路 有太多的不确定 他人的一句劝诫 自己的一个闪念 偶尔的得与失 都时刻在改变着 我们命运的走向 世事难以预料 遇事无须太执
  • 更可怕的是权力及其吹鼓手们不以为凭特权违规是丑,反以为荣而大肆宣传炒作,真真 ...展开全文c人生小感悟1: 做事不能太计较一些小事,过于计较往往会因小失大得不
  • 同时,更应该结合易经、姓名学原理,与人的命理相符,方可取得吉祥如意的美名!其实我也没什么大的梦想,就想着余生随性,但也无需任意而为,因为始终相信相对的自由才是真
  • 第三期坚果精酿啤酒快闪带来武汉拾捌精酿的.咖啡赛森,数量有限售完即止拾捌精酿跳东湖IPA#喝遍全世界所有的啤酒[超话]# 炎炎夏日武汉年轻人喜欢选择一头扎进东湖
  • 我希望他有嘉伦的外形和事业,又要他保有当初国超的赤子之心。 只不过是我自己的心态出了问题而已。
  • 好多技能需要我掌握的,就是学不会简单的PS和CDR几年都没学会,下图找人做的马克思设计的也就是自己的想法,会运用去运用的人才是改变世界的人设计风格:现代轻奢​客
  • 遇到一个微博有30来万粉丝的男孩子,去拜访了一下他的微博,多彩而又随性,心里有些感慨自己,这么多年为几个公司的微博贡献了不少力量,却没有花心思经营自己的微博。只
  • 内河:生性追求自由,放荡,完全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她觉得此生就该去追求各种苦难,各种历练,而这些是她去往对岸必须渡过的河流,人不可以怕浸湿自己而不过河的。【善生—
  • 就那样,也是看一眼喜爱的沙发,结缘了自己的学弟,就那么,把自己的房子交给人性的考验-信任。在父母亲的背影下,她知道,她不能连生命也一起同荷西远去,因为她知道,她
  • ​​​#金融+,+我一个#“能够通畅而温柔地去关爱你,为你做琐碎而随性的小事,知道你在吸收和接纳这一切……这即是对我的最好治愈。” ​心态决定一切:我们要走的
  • 有了自由的表达,现代音乐未来必将有广阔的发展,但哪些能穿越世纪、成为经典传承,就需要时间的检验了。最近有幸去听了几场现代音乐,尤其是其中的中国现代音乐专场,让人
  • 我方成功拿下2v比赛的胜利,将大比分改写为1:0-感谢云海和逆欣的妙呀哒发挥[鲜花]之后就看道具组的啦[鼓掌]#RNGMQQ飞车分部[超话]##QQ飞车手游S联
  • 而且按照我对伴侣的要求,也没那么容易就能心动并且持续心动,还是按照我的三年小目标努力拱;和几个同学聊起近况,能感觉大家相对比较坦,有娃的更偏生活,单身的还是自由
  • 这次因为愿意开口给我说,爸爸摔伤了,妈妈腿疼得也没好,实在没有办法才说的。[好爱哦][好爱哦][好爱哦]第二个本科室友结婚,千里迢迢赶到盐城参加婚礼,想想上本科
  • 听听他们的课你就知道了,把课程吹嘘的天花乱坠,大家掏钱是为了什么,是为了让证书更具有含金量,可国家已经不再认可了。在历史发展和前进的过程中,在时代的洪流中,这些
  • 在发表的头一年里,《汤姆叔叔的小屋》在美国本土便销售出了三十万册副本,并最终成为了19世纪全世界最畅销的小说(以及第二畅销的书,仅次于最畅销的书《圣经》)。 因
  • But I, being young and foolish, with her would not agree, 但当年年少无知,不愿接受她的心语。But I
  • 26集以后的剧情让我这个写手手足无措[二哈][二哈][二哈][二哈][二哈](这是一篇过时的同人文[泪][泪][泪][泪])这几天和墨墨一起回顾在高中的时候看的
  • #安心变美计划# 韩国闺蜜来参加化妆品原料的展会 探讨一下护肤新方向 国内的护肤品化妆品研发技术 还是落后日韩欧美不少 所以国产日化品牌还需努力 医美皮肤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