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祖斷臂求法:慧可禪師

▲禪·師
漢傳佛教禪宗二祖,慧可又名僧可,俗姓姬,名光,號神光,洛陽虎牢人。少為儒生時,通達老莊易學。出家以後,精研三藏內典。年約四十歲時,遇天竺沙門菩提達摩在嵩山-洛陽游化,即禮他為師,得達摩衣鉢真傳。

▲禪·緣
時有僧神光者,曠達之士也,久居伊洛,博覽群書,善談玄理,每嘆曰:孔老之教,禮術風規;莊易之書,未盡妙理。近聞達摩大士住止少林,至人不遙,當造玄境。乃往彼晨夕參承。
—— 《景德傳燈錄》卷三

▲禪·意  
【投崖飼虎】
師常端坐面牆,莫聞誨勵,光自惟曰:「昔人求道,敲骨取髓,刺血濟飢,布髪掩泥,投崖飼虎。古尚若此,我又何人?」

出處《金光明經》:薩埵太子,捨身飼虎。

達摩面壁端坐,不置可否。神光沒有氣餒。他暗自思忖:「古人求道,無不歷盡艱難險阻,忍常人所不能忍。古人尚且如此,我有何德何能?當自勉勵!」

▲禪宗公案
【斷臂求法】
時置寒冬臘月,紛紛揚揚飄起漫天大雪。夜幕降臨,神光仍在寺外站立不動,天明積雪已沒過他的雙膝。

達摩這時才開口問道:「你久立雪中,所求何事?」
神光淚流滿面說道:「只願和尚慈悲,為我傳道。」

達摩擔心神光只是一時衝動,難以持久,略有遲疑:
「諸佛所開示的無上妙道,須長時間精進勤苦地修行,行常人所不能行,忍常人所不能忍,方可證得。豈能是小德小智、輕心怠慢的人所能證得?若以小德小智、輕心慢心來希求一乘大法,只能是痴人說夢,徒自勤苦,不會有結果的。」

聽了達摩的教誨,為了表達自己求法的誠意和決心,慧可毫不猶豫地抽出隨身攜帶的戒刀,「咔嚓」一下砍斷了自己的左臂。隨後,慧可放下手裡的戒刀,彎腰拿起自己鮮血淋灕的左臂,圍繞達摩面壁洞轉了一圈後,仍侍立於被鮮血染紅的雪中。

達摩被慧可的虔誠舉動所感動,說:「諸佛最初求道的時候,都是不惜生命,為法忘軀。而今你為了求法,也效法諸佛,砍斷自己的手臂,這樣求法,必定能成。」

於是傳衣鉢、法器予他,並為其取法名慧可。少林寺內的立雪亭,便是為紀念慧可斷臂求法的事跡而建。

達摩禪師以四卷《楞伽經》授予慧可說:「我觀漢地,唯有此經。仁者依行,自得度世」。

其後慧可傳承了達摩的禪法,成為禪學大師。自此,禪宗在中國有了傳法世系。

【慧可與僧璨】
見於《祖堂集》記載:
北齊天保初年(550年)有一居士,不言姓氏,年逾四十,到二祖慧可處。求曰:「弟子身患風疾,請和尚為我懺悔。」

慧可說:「把你的罪對我說,我為你懺悔。」

來者沈思片刻說:「我還說不出我的罪究竟在什麼地方?」

慧可說:「我已為你懺悔過,你最好皈依佛法,出家僧住。」

居士說:「今日見到和尚,已知自己是一個僧人了,但不知何為佛法。」

慧可說:「是心是佛,是心是法,法佛無二,汝知之乎?」

居士領悟地說:「今日始知人的罪不在內,不在外,也不在中間,在於其心,佛法也是如此。」

慧可聞言,十分喜悅,深器來者,即為剃度,高興地說:「是吾寶也,宜名僧璨。」

同年三月,在光福寺受具足戒。其後不久,慧可即付訣與他,並說偈曰:
本來緣有地,因地種華生。
本來無有種,華亦不曾生。

後來宋《景德傳燈錄》卷三即據此寫成這樣的一則公案。這種罪性本空的思想,成為後世禪家最樂道的一種說法。由於僧璨有這個體會,慧可才傳法給他。

▲禪·思  
冰生於水而冰遏水,
冰消而水通;
妄起於真而妄迷真,
妄盡而真現。
即心海澄清,
去身空淨也。

▲禪·修
關於慧可禪師的生前開示,《楞伽師資記》卷一中有少許記載。慧可禪師的「略說修道明心法要」雲:
「《華嚴經》雲:廣大如法界,究竟如虛空,亦如瓶內燈光,不能照外,亦如世間雲霧,八方具起,天下陰暗,日光起得明淨,日光不壞,只為霧障。

一切眾生清淨性亦復如是,只為攀緣,妄念諸見,煩惱重雲,覆障聖道,不能顯了。若妄念不生,默然淨(靜)坐,大涅盤日,自然明淨。

俗書雲:冰生於水而冰遏水,冰消而水通; 妄起於真而妄迷真,妄盡而真現。即心海澄清,去身空淨也。

故學人依文字語言為道者,如風中燈,不能破暗,焰焰謝滅。若淨坐無事,如密室中燈,則解破暗,昭物分明。

……故佛性猶如天下有日月,木中有火,人中有佛性,亦名佛性燈,亦名涅盤鏡,明於日月,內外圓淨,無邊無際。

猶如煉金,金質火盡,金性不壞,眾生生死相滅,法身不壞。亦如泥團壞,亦如波浪滅,水性不壞,眾生生死相滅,法身不壞。……」

上面這段引文,基本上代表了慧可禪師的禪學主張,以及後代禪宗發展的主流。

達摩「理入」的根本意義在於深信一切眾生具有同一真性,如能捨妄歸真,就是凡聖等一的境界。慧可繼承這個思想,指出生佛無差別的義理,直顯達摩正傳的心法。

▲禪宗法脈
慧可禪師把印度佛法教義與中國文化相結合,使漢傳佛教成為適合中國士大夫與百姓口味的中國佛教,這是慧可對中國禪宗最偉大的貢獻。

整理:一塵

戴進《達摩六代祖師圖》絹本畫

《参学六祖法宝坛经体会》·第七十八讲·上

参学《六祖坛经》体会78·上

偈曰:“一切无有真,不以见于真。若见于真者,是见尽非真。若能自有真,离假即心真。自心不离假,无真何处真?有情即解动,无情即不动。若修不动行,同无情不动。若觅真不动,动上有不动。不动是不动,无情无佛种。能善分别相,第一义不动。但作如此见,即是真如用。报诸学道人,努力须用意!莫于大乘门,却执生死智!若言下相应,即共论佛义。若实不相应,合掌令欢喜。此宗本无诤,诤即失道意。执逆诤法门,自性入生死。”
词义:
⑴ 动上有不动:自性本如如不动,但在用上却动。
⑵ 不动是不动:前一个“不动”是指无情之物,后一个“不动”作形容词用。含意为:无情之物是不动的,不要误会禅境就和木石无情的不动一样。
⑶ 能善分别相:相即是种种差别事物的相法、形象。对诸法相能措施自如,因物付物而不动于心,叫做“能善分别相”,即是“能善巧分别诸法相”的意思。
⑷ 第一义不动:第一义是指真理的究竟胜义而言。离空有两边,不住不离一切法,实为中道实相义,实相无相无不相。其实就是“纯印”两个字,所以叫做第一义。于种种法上本皆如如不动,叫第一义不动。
译文:
这首偈子是说:“一切万法皆非真,不要颠倒认作真;若是常作真实看,只是见而全非真。如能心自得真,离了假相即心真。自心不能离假相,既已无真何处真?有情本来就解动,木石无情才不动。若是偏修不动行,同于木石顽石一样。如寻自心真不动,动上自有其不动。不动皆是顽不动,无情却是无佛种。能善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只要能作这样的看、这样的修,此见就是真如用。告诉诸位学人,着力必须要用意!勿在大乘宗门下,却仍执著生死见!彼此谈论若与实相相契,就应共论佛法义。如彼所言不相契,亦应合掌令欢喜。宗门原本是无诤,有诤就失真道义。固执违逆诤论者,心性便转入生死。”
论议:
诸法相用,是假非真;但隐显于相用中的自性体,才是不生不灭、永恒不变的。若不为相所牵缠,才是修行参禅的正法正办。《楞严经》云:“言妄显诸真,妄真同二妄。犹非真非真,云何见所见。”一般修禅人,不免以“枯坐为功夫,死水为无念”,而堕解脱深坑。应知动中之静是真不动,不动的静是断佛种性。善分别诸法相用而不离胜义真不动,此为顿教的正法正修。禅不在言语上,也不在静默处。本偈之意就在此。
“偈曰:一切无有真,不以见于真,若见于真者,是见尽非真。若能自有真,离假即心真,自心不离假,无真何处真。”众生六根对六尘,所见所闻以为真实,而生我执我所,方流转生死,无有出期。不知有相皆假无相真,实则真假同一妄源,真与假对,假既不存,真何存焉?达摩大师来中国传法,唯传一心;以佛传佛,不传余佛;以法传法,不传余法;法即无说之法,佛即不可取之佛,实本源自心之佛!唯此一事实,余二皆非真。可见一切有为诸法,皆从缘虑心幻起,必然有生灭,无有真实。有为法固幻,二乘人所证的无为空法,亦是惟心妄现,二乘人不知此义,而被法缚,不能回心向大,而究实相,趣于菩提。心不离幻假,怎会有真呢?是故六祖,以般若妙智,扫空除有,真假双亡,荡尽情执,悲心之广,无以比拟。当今世人,念佛不知念自心佛,念外佛,念像佛,修累劫难生极乐、难见弥陀。学道人,多于经教上求见性,求开悟,唯独不于心上悟。纯印老人言:“心即佛,佛即心,人人都有心,人人都是佛。”若轻心重教,从文字中觅心,则为空中寻鸟迹,海底觅鱼踪。今时人只欲多知多解,广求经典文义,以文作解为修行,怎知多知多解乃所知障,修无量劫也不能开智慧。智慧众生本具,非从外得,清净心生智慧。正如纯印老人告言:“入不思惟境界讲法是真法。”依此言,我不读经却讲了六、七年佛的心法,实不可思议的殊胜啊!因一切诸法即心自性,心外无法,性无不包,犹如虚空,大而无外,小而无内,遍一切处,则一切诸法,无非实相,云何妄见动静往来、生死涅槃可得呢?
“有情即解动,无情即不动;若修不动行,同无情不动。若觅真不动,动上有不动。不动是不动,无情无佛种。”这段经文就是揭示了动静一如,定慧不二,止观妙行。有血有肉,五蕴之身为有情众生,植物矿物器世间为无情众生。有情众生称佛性,无情众生称法性。法性佛性本一性,都具见闻觉知,差别在于有情识与无情识。修行人若执不动行,百物不思,强抑妄想,则有定无慧,止而不观,纵灭见闻觉知,等同顽石草木,于见性无益,虽伏惑而不能断惑,必堕凡夫顽空或落外道恶取空,邪迷更加炽盛。人身得而复失,可怜孰甚!众生本具如如不动之恒常妙性,当于生灭流转上荐取,非离生灭外有不生灭可得。纯印老人言:“人死是换衣服,真身没有生死。”生死是现象,心性不生不灭,既然没有生死,生而何欢,死而何惧?换衣服有什么可怕的?自性犹如水,波即水之波,水即波之水,岂能离波觅水,此即“若觅真不动,动上有不动”,以示定慧不二,止观双修。修禅非枯坐不动。此即磨砖欲成镜,修行离不开生活,所谓行亦禅,坐亦禅,语默动静体安然。于一切时处,观照自心,清净心生智慧,智慧不离自性。此即定慧不二,止观双修,方是真禅定。经云:“若能转物,即同如来。”“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故当“善能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此即分别亦非意。
“能善分别相,第一义不动。但作如此见,即是真如用。”这四句话是说明体用不二,从性起修,全修在性,体用如如。经云:“善能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第一义者,心之别名,它是万法之祖,众义之宗。迷则触途成滞,悟则处处尽通,法法皆真,是非、善恶、邪正,尽无分别。因善能分别诸法相,方知诸法之相就是实相,实相无相无不相,即真常妙心,如如不动。于“第一义不动”者,是明妙有总归真空。但真空不妨妙有,妙有不碍真空,空有交融,真俗互显,即中道圆彰,不可思议。此即“空假中”三观三谛之理,就是“纯印”二字,纯空、印假,纯印即非空非假、亦空亦假乃中也,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之方便。若明纯印理,即顿悟本心,称体起妙用,依此教理行,无一不圆顿。
“报诸学道人,努力须用意!莫于大乘门,却执生死智!若言下相应,即共论佛义;若实不相应,合掌令欢喜。此宗本无诤,诤即失道意;执逆诤法门,自性入生死。”六祖在此再三叮咛,切嘱无争,修道之人应直下无心,默契而已,拟心即差,以心传心,以法传法,心心相印,此为正见。切勿向外逐境,认境为心,犹如认贼为子。偏执有执无,则落生死知见。若执无则生断灭邪见,非祖师传心用意,修行人不得不知。
“若言下相应,即共论佛义;若实不相应,合掌令欢喜。”这四句话是劝勉修学者,度人之方便。契机则度,无缘不相求。古人言“佛不度无缘人”,机教相投,与之论佛真义。不信受、不投机,亦应合掌,令其欢喜,免去争论。法华会上五千人退席,佛不加阻拦,云:“如是增上慢人,退亦佳矣。”道本无争,争则有我,有我罪则生,而辗转沉沦不息。若能僧赞僧,佛法兴,又能自利利他,演说正法,说法不失诸法实相,机教相投,于道无争,消除门户之见,一心念佛,老实念佛,必当生成就。往生见佛,则不入生死。纯印老人曾经说过:“僧无隔宿怨。”一觉醒来,满天的乌云全散了,不争人我是非,这是真的修行人啊!
时,徒众闻说偈已,普皆作礼。并体师意,各各摄心,依法修行,更不敢诤。乃知大师不久住世。法海上座,再拜问曰:“和尚入灭之后,衣法当付何人?”师曰:“吾于大梵寺说法,以至于今抄录流行,目曰法宝坛经。汝等守护,递相传授,度诸群生。但依此说,是名正法。今为汝等说法,不付其衣。盖为汝等信根淳熟,决定无疑,堪任大事,然据先祖达摩大师付授偈意,衣不合传。偈曰:吾本来兹土,传法救迷情。一华开五叶,结果自然成。”
词义:
⑴ 一华开五叶:此为达摩祖师的预言。祖师付授偈意谓:“五传以后衣不合传。”一华即祖师心法,五叶指从二祖至六祖共五传而言,或指禅宗到后来发展的五个流派而说的。“结果自然成”,衣虽止传五叶,但以后禅宗自然大兴,所以“结果自然成”。
译文:
当时徒众听了六祖说偈以后,都向六祖顶礼。都能体会六祖偈意,人人收摄了散乱的心,依正法修行,更不敢争执。知六祖不能久住于世,法海上座再拜请问说:“和尚灭度以后,衣法将授付给什么人呢?”六祖说:“吾自从在大梵寺说法,一直到今天所说的为止,记录流通,目为‘法宝坛经’。你们守护此经,转相传授,以度一切众生;但能依此经而说,就叫做顿门正法。吾现在只为你们传授说法,不再传付祖师衣钵。因为你们的信根都已经纯熟了,决定不再有疑惑,堪以胜任弘法大事;就根据祖师达摩传授偈中所示之意,衣钵已是不应该再行传付。祖师达摩的偈是这样说的:吾来东土的本意,是为传法度迷情。一华继开五叶华,结果兴盛自然成!”
论议:
“时徒众闻说偈已,普皆作礼,并体师意,各各摄心,依法修行,更不敢诤,乃知大师不久住世。”当时众门徒,闻祖师说真假动静偈已,为感谢六祖施法之恩,向师作最诚敬之礼。并能善体祖师意旨,各各摄心,正念真如自性,称性修行,明了真假惟心,不为空有所动,不落空有两边。说一切法,不离自性,了达此宗,故无争也。不落门户知见,善契佛怀祖意。深恐自蔽妙明,徒负此生学道。亦知师示灭时至,决疑时间无多,故普皆作礼,以表纳受付嘱无遗,并答谢祖之深恩。

未完待续。。。

【星云大师全集2】六祖坛经讲话 坐禅品第五 问题讲解(六)
作者:星云大师
2018/12/16

(六)何名禅定?禅定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有这一个名称?
参禅修定,这是佛教重要的修持法门;透过禅定功夫,以开显人人本具的真如佛性,自古以来就是各大宗派所共行的修持之道。

说到禅定,六祖大师说:「外离相即禅,内不乱即定;外禅内定,是为禅定。」禅的名称、种类很多,平时较为一般人所熟悉的,有以下数种:

●凡夫禅:一般凡夫为了锻炼身体,为了澄心静虑,每天打坐十分钟、二十分钟,这叫凡夫禅。

●小乘禅:怀抱出世的思想,但求自己解脱生死,以此小乘心态参禅,叫做小乘禅。

●大乘禅:以救度众生的菩提心参禅,故能与佛道相应,此为大乘禅。

●如来禅:指佛地的禅定,即入于如来地,证得圣智法乐,为利益众生而示现不思议的广大妙用者,称如来禅。

●祖师禅:特指禅宗初祖菩提达摩传来,而至六祖惠能以下五家七宗之禅。系主张教外别传,不立文字,不依言语,直接由师父传给弟子,祖祖相传,以心印心,见性成佛,故称祖师禅。

●生活禅:六祖惠能大师主张,禅乃「识自本心,具自本性」,禅宗诸祖亦强调「搬柴运水,无非是禅」。禅,不离生活,这就是生活禅。

●鹦鹉禅:自己不懂禅法,也没有真参实学,只是学会了几句禅的术语,便如鹦鹉学人讲话般到处炫耀,这是鹦鹉禅。

●三关禅:指禅宗将参禅证悟境界,分为三关,即:破本参、破重关、破牢关。

●老婆禅:在禅宗的公案里,有的老婆心切,叮咛嘱咐,一而再,再而三,拖泥带水,不能干净俐落,称为老婆禅。

●文字禅:有的人参禅,不是从心地上用工夫,而是着书立说,透过文字三昧,从文字里慢慢体会禅的意境,是为文字禅。

●止观禅:指系心于所缘境,继而运用正觉智观察、思惟的止观双修禅法。

●野狐禅:一个禅者为了一句「不落因果」,堕野狐身五百世,后于百丈禅师处得一法语「不昧因果」,因而脱离野狐之身。由此公案,比喻没有根据,说走了样的名为野狐禅。

●棒喝禅:禅门提倡棒喝,一声霹雳,破除黑暗无明,照见真性情。像「马祖一喝,百丈耳聋三日」,像黄檗禅师和临济禅师的「道得也三十棒,道不得也三十棒」,从棒喝里透露禅的消息,是为棒喝禅。

●一指禅:俱胝禅师遇信徒请示:「如何是道?如何是佛?怎么样入佛?」无论什么问题,他只竖起一个手指来回答,这是一指禅。

●一味禅:世间百川流归大海,同为咸味;出世间的百千法门,同归方寸。再多的问题,禅的一味就可以调和了。

●一字禅:比方说,你参一个「无」,语默动静,行住坐卧,都是一个「无」。在行住坐卧之间,都不离一个「无」,这就是一字禅。

●看话禅:临济宗大慧宗杲禅师所提倡,专就一则古人的话头,牢牢的看紧,历久真实参究,以致于悟道的观行方法。例如:「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如何是父母未生我之前的本来面目?」「念佛是谁?」「狗子有佛性吗?」这都是有名的话头。

●默照禅:宋代曹洞宗的宏智正觉禅师所倡导。默,指沉默专心坐禅;照,以慧鉴照原本清净的灵知心性。就是在沉默寂静里观照自己。

●南宗禅:禅宗五祖弘忍门下分为惠能、神秀两支,惠能弘法于南方,举扬「一超直入如来地」的顿悟禅法,是为南宗禅。

●北宗禅:与「南宗禅」相对称。五祖圆寂后,神秀迁至江陵当阳山,力主渐悟之说,其教说盛行于长安、洛阳等北地,故称北宗禅。

其实,禅的种类还有很多,甚至可以说,世间上的一切无一不是禅。花开了,是禅,花谢了,也是禅;世间上的生灭是禅,不生不灭也是禅。

禅的种类讲过,接着以十二种譬喻来说明禅像什么:

●禅如一张薄纸,捣破即空:薄薄的纸,捣破即空,禅不可说,一说即不中。

●禅如空手拳头,手松即了:禅是什么?禅就是拳头。你以为拳头是禅吗?手一松,没有了。禅不可说,说出来的都不是禅。

●禅如空中云雾,一扫即空:早晨的蒙蒙薄雾,笼罩虚空,经晨风一吹,一扫即空。

●禅如三冬冰冻,一热即水:严寒的冬天,水结冻成冰,冰一遇热,就溶化成水,不是冰。

●禅如大地黑暗,日出即明:夜晚的大地一片黑暗,太阳一出,刹时光亮。

●禅如真相不明,一疑即悟:真理不能明白,你用疑心参究,觉悟了,那个就是禅。

●禅如镜上灰尘,抹净即见:镜子蒙上灰尘,拂拭干净,光就会显现。

●禅如芭蕉中心,剥了即无:空心的芭蕉,剥到最后什么也没有。

●禅如春天花朵,风吹即谢:春天的花朵,和风一吹,就会凋谢。

●禅如柴中火星,一拨即熄:木柴中的火星,只要轻轻一拨,火星即熄。

●禅如众生妄想,一明即了:众生无始劫来的无明,只要一悟,洞然明白。

●禅如无迷无悟,证者了知:迷悟是对待的,禅不是迷,也不是悟,禅是了知自性,你能够了知自性,那就是禅。

我们认识了禅的种类,也知道禅像什么,现在继续讲禅的层次:

●外道禅:禅不是佛教所专有,外道也有禅。外道禅由于没有佛学素养,对于佛法的根本,所谓慈悲、持戒,并没有实际的参修体验,因此容易有贪心,例如贪执我很安乐,我很有境界,我感到很愉快等,成为一种执着。而且由于对佛学没有很深的认识,一知半解,容易引生邪见、傲慢,这是外道禅的三种过患。

●声闻禅:比外道禅的层次稍微高一点,声闻的小乘禅中,也有过患。小乘罗汉以出世的思想放下一切,远离世间,入山修道,闭关参禅。如此一来,声闻禅也有了三种过患:第一、慈悲不够。小乘罗汉不发大乘的菩提心,没有深厚的度众悲心。第二、独善其身。小乘罗汉只顾自己,自度自了。所以,大乘佛法要有出世的思想,也要有入世的精神;有了小乘禅的出世思想,没有大乘的入世精神、事业,这也是一种过患。第三、断除佛种。因为不发大乘心,没有弘法度众的发心,也没有成佛、做菩萨的愿心,只是自己在禅定中享受轻安自在。这是第二种禅的层次。

●菩萨禅:菩萨禅是追求圣法;菩萨发心普济众生,不但不舍弃一法,不舍弃一个众生,乃至一只昆虫、蚂蚁、蚊子等,他都常加慈悲爱护。这就是大乘禅。

所以,参禅的动机要正,发心要大;参禅的动机不正,容易有过患。因此,参禅的时候,禅的障碍必须去除。在经典里,将参禅的果报依其动机、正邪、大小,分为下列十类:

●为利养心而参禅─堕地狱。

●为邪见心而参禅─堕鬼神。

●为逃避眷属而参禅─堕畜生。

●为了嫉妒别人,以胜负心参禅─堕修罗。

●为得世间智慧而参禅─堕外道。

●为了善心安乐而参禅─堕欲天。

●为得势力而参禅─堕魔界。

●为了生天而参禅─堕色界、无色界。

●为断老病死而参禅─堕二乘。

●为了悟道而参禅─生而为人。

所以,真正发心参禅,应该发菩提心。菩提心一发,所谓「寸香能消斗金」、「老僧一炷香,能消万劫粮」。过去,曾经有一个信徒供养很多金钱给赵州禅师,请赵州禅师替他诵一卷《法华经》。赵州禅师下了禅床,绕了一圈,《法华经》诵好了。

这并不是赵州禅师走了禅床一圈,就把七卷数万言的《法华经》诵完,而是赵州禅师一念禅心的功德,足以回向信徒有相的布施。所以,能够一念归于无念,一滴归于大海,一心包容虚空,才是真正的禅定。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8年后,用音乐记录心路历程一路走来,周传雄获得了太多的陪伴与关心,太多因音乐而诞生的纯粹快乐,让周传雄对制作新专辑的心绪不断滋长,也是他继续向前的能源。听了他们
  • #张元英[超话]##张元英0831生日快乐##张元英夏日奇迹# 220920 岭南大学校庆饭拍12p cr.teagyu.n_n.pic ————————
  • 《你无论修什么,一定要重视因果》所有法都离不开因果,外器世界中所有的事物都是有因有缘,没有一个是无因无缘的;有情世界,即众生的身口意,也是有因有缘的。十善是善业
  • 为了救赎从昨天(前天)延续到今天(昨天)的不开心中午去喝了一直没喝到的生椰拿铁(不加糖也不是很苦 还行8我还是更爱加半糖的厚乳拿铁)还吃了食堂的意大利面(也还行
  • 我读研的学校福建师大所在的地方叫仓山,仅就宗教形态来说,你能想象的宗教崇拜载体在那个社区都可以看到:基督教、天主教堂,道馆、佛寺,妈祖、关公、田元帅,各种民间信
  • (当然,如果一些制度改善一下,教育推广力度再大一些,或许还可以救很多年轻人脱离苦海吧)心怀感恩[心]#北京化工大学[超话]##八月再见# 有的人说 其实你的那些
  • 伪满时期,正大街改称为中央大街,纵向两公里,是当时佳木斯市最重要、最繁华的商业街。西林路原称正大街,为1888年佳木斯设治之初开辟,由碎石、黄沙土铺设而成。
  • 当然,换位思考一下,不想做大国附庸、持续被打压的俄罗斯好像也没更好的选择了!昨天因为外包弄错bgm被外队骂一晚,今天被自家队长dw造谣一天,连中单粉要求不要扫射
  • 【福奇:美国还没达到与新冠病毒共存的水平】据美国《国会山报》报道,美国传染病专家安东尼﹒福奇(Anthony Fauci)当地时间19日表示,在新冠大流行问题上
  • 三、特别告知1. 筛查以居住地为主,当日不在我区常住地筛查的居民,或外区、外省在我区临时居住地参加筛查的居民,均要通过“天津数字防疫”App、电话等方式向居住地
  • 属相兔他们就像处女座一般,身上从小就带着一种完美强迫症,不管做什么事情都想要做到最好,正是这样的性格,使他们在日常为人处事中非常注重自己的形象,即使遇到再不爽的
  • 锵锵~!!开课啦[赢牛奶]用一句话形容今天就是:“头晕眼花一上午 昏昏沉沉一下午”全韩语授课也太难了吧[悲伤]NAVER都快被我用的着火天气冷冷哒️手机烫烫哒给
  • 最新的3⃣️个口味安排上⚡️小白神魔方~纯吐司,没有内馅料,实现纯吐司自由,吃的出杏仁粉的香气,口感Q弹又韧劲,撕着吃吐司,一口一口根本停不下来⚡️牛油果白神小
  • “当希望在内心闪耀,​灵魂便在殊同里幽别,​蛮荒里的智慧尽收眼底,​一份意愿,​托起了整个生命,​当光照亮了黑暗,​生命遇见了生命,​那是自我对自我的认知,​色
  • Q2:有什么不可以带的吗?(例如蚊帐什么的可以带吗)Q3:被子,枕头那一类的床上用品是需要自己带过去吗?
  • @TFBOYS-王源用最初的心唱着最动听的歌曲,你的声音有着有股魔力,听过后就会被深深吸引,果然是我们的主唱,王源@TFBOYS-王源 繁星落地,破碎呈现。--
  • #工作动态# 【加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让老年人共享发展成果】近年来,区民政局积极探索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新模式,从建设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规范服务补贴制度
  • 老爸着急回家,也没看找零就回家了…喝过这样天价的AD钙奶后,我于是就不爱喝了[笑cry]网友发帖说最近遇到一位相亲女,长相甜美,身材火辣,就是年纪30出了头,离
  • ‍‍在中国绿发会组织的铁路法修改讨论会上,我提出一个建议,就是在铁路法修改的立法目的上,‍‍要增加“健康”的表述,我看意见也被采纳了,但是我不太同意建议稿中的表
  • 特斯拉除了专利技术外的另一大武器是降价,反正降了也不会亏,对友商而言则是致命的,消费者最终还是会用脚投票,能够阻止特斯拉打出这张牌的就是产能了,中国新能源车企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