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诸乘诸宗,
都以忏悔业障为佛弟子修行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列为修行者的日课之一。

忏悔又分事忏、
理忏。
  
事忏,
是在众僧或佛像或自己伤害的人之前,

诚恳坦白发露过错,
表示悔过,

“ 所未作者,
更不敢作,
已作之业,
不敢覆藏。”

(《 金光明经 》卷二 )。
  
大乘《 观普贤菩萨行法经 》说
观想专表忏悔灭罪的普贤菩萨而忏悔之法。

汉传佛教界依经编有多种忏悔的仪轨,

如《 法华忏法 》、
《 金光明忏法 》、
《 药师忏法 》、
《 华严忏法 》、
《 礼念弥陀道场忏法 》、
《 梁皇宝忏 》、
《 慈悲水忏 》、
《 大悲忏 》等,

以供佛弟子依法修忏悔。

密乘则主要观想密法总管、
普贤菩萨的秘密身金刚萨多,

诵念其
“ 百字名 ”
( 咒语 )
而忏悔,

这被列为密乘修行者必修的
“ 四加行 ”之一。

事忏忏至罪障消除,
有严格标志,
称“ 见罪净相 ”。

依《 准提陀罗尼经 》所说,

见罪净相有看见或梦见佛菩萨、
光明,

或梦见听闻佛法,
吐恶食,
或吐或饮乳及酪,

或梦见日月、
空行母、
猛火、
水牛、
黑色人、
僧尼、
乳树、
象、
牛王、
山、
狮子座、
微妙宫殿及飞行上升等。
  
理忏,
又名“ 实相忏悔 ”、
“ 无相忏悔 ”,

即依佛法真理,
观业从心起,
由自心妄想而生,
妄想依缘而生,

即生即灭,
无实自性,
本来是空,
如空中风,
无所依止。

《 观普贤菩萨行法经 》偈云 :
  
“ 一切业障海,
皆从妄想生,
若欲忏悔者,
端坐念实相,
众罪如霜露,
慧日能消除。”
  
这种理忏,
因与绝对真理 ——

本来空性相契合,
故消灭罪障恶业的力量比事忏更大。
  
2 、对治现行力。

即修佛教所说种种能对治业障的法门,
如读诵大乘经,

观空、
无我,

持诵有消业力用的真言密咒,

及以虔敬心、
忏悔心塑画佛像、
供养佛和佛塔,

礼佛、
持念佛菩萨名号等。
  
多种大乘、
密乘经典中,

都盛说此类修行能消业灭罪。

如《 观普贤菩萨行法经 》说
若昼夜六时礼十方佛,

诵大乘经、
思第一义甚深空法,

“ 一弹指顷,
除却百万亿阿僧祗劫生死之罪。”
  
《 金刚经 》说
诵持该经能转后世重罪为现世受人轻贱的轻报。

《 观无量寿经 》说
临终者至心称念
“ 南无阿弥陀佛 ”
名号一声,

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

观想佛的形相、
净土等也皆灭罪无量。

《 大悲心陀罗尼经 》说
供养观世音菩萨并专称其名号,

“ 得无量福,
灭无量罪,
命终往生阿弥陀佛国 ”,

持诵此菩萨
“ 大悲咒 ”,
一宿满七遍,

“ 除灭身中百千万亿劫生死重罪 ”,

甚至接触从虔诵此咒者身边吹过的风,


“ 一切重障恶业,
并皆灭尽,
更不受三恶道报,
常生佛前 ”,

然“ 唯除一事 :
于咒生疑者 ”。
  
密乘经典中此类说法比比皆是,
多数佛菩萨真言皆被说为有消罪灭障之效。

这类灭罪法门的神力,

来自佛菩萨与真实相应的誓愿和历劫修行所成就的功德,

与众生虔诚敬仰心、
忏悔心的清净心力之因缘和合。
  
3 、遮止力。

指严格遵守以
“ 防非止恶 ”
为旨的佛教戒律,

谨言慎行,
不作诸恶,
奉行诸善,

以实际行动证明已痛改前非,
洗心革面重新做人了。
  
4 、依止力。

指皈依佛法僧三宝,

发普度、
普利一切众生的
“ 菩提心 ”,

依靠三宝的巨大法力和菩提心的强大愿力为殊胜增上缘,

自能起到消罪灭障的作用。
  
虽说恶业罪障可以依以上种种法门,

随心转、
消,

但是否转、
消,

须具严格条件。

如前所述,
事忏须修到
“ 见相 ”,
方算见效;

理忏则须修至明心见性,
与空性真实相契,

《 永嘉证道歌 》曰 :
  
“ 了则业障本来空,
未了应须还宿债。”
  
了,
指明了自心佛性,
证见空的本面,
其境界相当高深,
非可轻易达到。

若不能
“ 了 ”,
那就还得受因果律制约,
偿还宿世所欠的债。

可消可转之业,

主要指非决定心作、
作已有悔的
“ 不定业 ”。

《 优婆塞戒经.业品 》说 :
  
“ 若时不定果报不定,
是业可转,
或果报定应后受者,
是业可转现在受之。”
  
没有说过重大定业可以不受。

佛典中说,
以佛力之大,
亦难卒灭定业,

但也非绝对不可灭,
只不过消灭转移的因缘难具罢了。

智者大师
《 法华文句 》卷十说 :

“ 若其机感厚,
定业亦能转。”

肯定深厚的非常机缘和大感应,

可以转、
消定业。
  
至于佛教所设各种忏悔灭罪法,
虽可奏效,

但经论中还是强调作了恶业之后忏悔而净,
与注意防护不作恶业之清净,
两者大有区别。
  
《 瑜伽师地论.菩萨地 》说,

若破犯杀、盗、淫、妄( 语 )的
“ 根本戒 ”
( 性戒 ),

虽然可以通过深重忏悔灭罪后,
重新受戒,
但障碍现生证入菩萨初地。
  
只有皈依佛教、
受佛教戒以前所造的重大恶业能忏悔而净,

皈依受戒后所造的重业难以忏除。

僧尼戒条规定,
同性恋等重大恶业是不可忏悔

( 僧团不接受其悔,
非驱逐不可 )的。

这就避免了业可转消说可能产生的

“ 今天先尽情作恶,
明天再忏悔念经持咒以消灭恶报 ”
等副作用。

附 :

野孤禅 ”公案
  
中国禅宗门下,
流传着一则著名的
“ 野孤禅 ”公案
( 参禅故事 ),

讲的便是业报是否转可消的教理。

故事说 :
禅宗六祖慧能三传弟子百丈怀海禅师,

每日上堂,
见常有一不认识的老人听他说法,
听毕随众僧散去。

有一天,
众僧散去后,
老人独自留下来,

百丈乃问 :
“ 站在那里还不走的是什么人?”

老人回答 :
“ 我于过去迦叶佛出世时,
曾住此山为大禅师,

有学禅者请教 :

‘ 大修行的人还会落于因果
( 被因果律束缚 )吗?’

我答 :
‘ 不落因果。’

因为答错,
遭受恶报,
堕为野狐,
已经五百生,
今请大和尚代作一正确答案。”

百丈说 :
“ 你只管问。”

老人便问 :
“ 大修行的人还落因也未?”

百丈答 :
“ 不昧因果。”

老人于言下大悟,

告辞说 :
“ 金也脱野狐身,
住在山后,
请求能按葬送亡僧的仪式烧送。”

百丈乃命维那师
( 掌管僧众秩序的僧职 )
敲钟召集僧众,

斋饭后率大家去后山葬送亡僧,
果然在后山发现一只死狐狸
( 见《古尊宿语录》卷一等 )。
  
迦叶佛
( 释伽牟尼以前出世的佛 )时的一位大禅师,

因为答徒众所问,
一字之差,
修行一世,

竟然落得个百生堕为野狐的下场,
此事的确发人深省。

这禅师答错的,
正是佛法中关于业报因果的重大理论问题 :

依佛法修行,
究竟能否超越因果律,

不受业力果报的束缚?

禅师的答案,
究竟错在哪里?

如果说他答错了,

那么慧能高徒永嘉玄觉禅师说

“ 证实相,
无人法,
刹那灭却阿鼻业 ”,

岂非更错?
  
依佛法义理,
因果律,
从世俗谛的角度来讲,
是铁的自然规律,

只能从遵遁中获得自由,
不得随意超越。

经传载释迦牟尼在成佛后,
还曾因过去世的宿世,

受“ 金枪马麦 ”

( 被木片伤足、
施主忘记供食而屈尊食用马料 )之报,

佛神通第一的高足摩诃目犍连和禅宗西天第二十四祖狮子尊者等,

尽管已证阿罗汉,
仍因酬偿宿世所欠人命,

被人打死、
杀死。

说明业报不是那么好超越。

《 优婆塞戒经 》说,

依佛法修行,
只有修到阿那含果
( 第三果 )

和阿罗汉果,
才能转应后世重受的欲界重业果报,

在现世提前受报或从轻受报,
轻业不受,

不是一修行便可转、
消业报。

说大修行人不落因果,
笼统肯定因果律可超越,

忽略了可转、
消宿业的条件,

未能将真、
俗二谛统一

( 依业空故必有因果报应 ),

堕于
“ 恶取空 ”的边见、
断见,

会起使人纵心放任、
不勤苦修行的负面教化作用,

令学人智眼不明,
造下了宣扬邪见的恶业,
因此应堕于畜生道,
受痴暗无智之报。

然毕竟善根不浅,
五百世后,
得遇百丈禅师说法,
当下解脱。

百丈回答
“ 不昧因果 ”,

与“ 不落因果 ”
虽然只一字之差,

但这个“ 昧 ”字非常关键,
肯定因果律不可超越,
只能如实认识,

“ 不昧 ”,
与常人的
“ 不明 ”有别,

意谓对前因后果及因果本空的性质看得清清楚楚,

如大珠慧海禅师所说,

“ 现前心通,
前后生事犹如对见 ”

(《 传灯录 》卷二八 )。

据说摩诃目犍连、
狮子尊者,

不是不知宿业果报,
而是以神通智慧看清楚了,
才主动找上宿世怨家债主的门,
去痛痛快快地接受被杀之报。
  
至于永嘉玄觉禅师
《 证道歌 》所说的

“ 刹那灭去阿鼻业 ”、
“ 了则业障本来空 ”,

是从真谛的角度,

肯定证会实相
( 空性 )
有消灭阿鼻地狱重业的巨大力量,

这完全符合佛教教义。

按大小乘所说修道阶位,
修行者观修实相,
当达见道前
“ 四加行位 ”的第二位
“ 忍位 ”时,

便已转、
消重业,

不堕恶道,
继而入见道位以上,
便永断恶道之因,
再也不会堕入地狱等恶道了。

禅宗说的
“ 证实相 ”与
“ 了 ”,

一般指见道,
那当然已消灭了阿鼻地狱重业,
若未达“ 了 ”,

对不起,
那还是得遵循因果律安排,
去偿还宿债。

( 小乘以八忍八智之十六心为见道,
因十六心是初生无漏智照见真谛理之位。

大乘的菩萨,
则于初僧祇之终,
终四善根之加行,
而顿断分别起之烦恼

你想得到别人的关注吗

 #虚荣#    ——帕斯卡的“虚荣”
我们为何如此沉迷社群网站?#当我被关注#
不论在家,还是到餐厅、旅游景点等任何地方,常常都能见到“自拍”的景象——人们拿着手机或数码相机拍个不停。而且还不是随便拍拍就好,必须先巧妙地调整一下角度,遮掉看似“平凡无奇”的背景,刻意凸显“引人注目”的部分。当然也不能忘记要时时刻刻露出脸部最完美的角度,以及最美、最幸福的表情。对了,还有一个重点,就算是自拍,也要拍得像是出于他人之手才行。拍完照片,就剩最后一道“修图”的程序,必须得调整好照片的滤镜,尽可能营造出氛围后,才可以上传到社群网站。
现在是Facebook、Instagram、Twitter 等社群网站当道的时代,是一个让人费解究竟是去餐厅用餐才拍照,还是为了拍照才去餐厅用餐的时代。为何人们要在这件事上投入如此多的时间和精力?我曾问过那些总是自拍个不停,还会上传到社群网站的朋友们,他们的答案通常都是“因为我喜欢拍照”或“因为我想留下宝贵的回忆”。说的也是,喜欢拍照还需要什么特别的理由吗?
但这似乎有点吊诡,仔细观察那些回答“因为我喜欢拍照”的人,会发现若他们不喜欢当天的穿着或是素颜,就不会拍照。回答“想要留下宝贵回忆所以上传到社群网站”的人也是如此,若真想留下回忆,只要把拍好的照片收藏起来不就得了,何必非得利用与他人一起创造美好回忆的时间,修图上传到社群网站呢?如此说来真是前后矛盾,究竟是什么原因能让人们如此沉迷社群网站呢?
帕斯卡的“心”
哲学家布莱士·帕斯卡(Blaise Pascal)能替我们解答。帕斯卡是一位数学家,也是一位物理学家。面对“为何会如此沉迷社群网站和自拍”的问题,他或许会回答说:“因为人类是拥有虚荣的心(coeur)的存在。”我们需要再更深入了解“虚荣”和“心”这两个概念,才能理解这句话的真实含义。帕斯卡的“心”的概念其实并不陌生,简单来说,只要把它想成是“现在想哭的‘心情’”的“心”就好了。先看帕斯卡是怎么说的:
心有着自己的理由,不为理性所了解,我们可以从许多事情看出这点。我认为心情是随着心之所向而自然爱上普遍存在的形象或是自己。
——《思想录》(Peenśees)
帕斯卡说“心有着自己的理由,不为理性所了解”,是将心和理性一分为二。若以哲学史的角度来看,这种说法可说是在攻击笛卡儿的理论。当笛卡儿阐述“我思故我在”的概念时,主张人类是理性的存在,是合理又透明的存在。但帕斯卡的看法不同,他主张人类是一种受到“心”影响更甚于“理性”的存在。他指出人类涵盖了理性和心两个层面。若将理性称为“几何学精神”,心就是“敏感性精神”。这听起来有些难懂,我就再解释得更简单一些。
若说“理性”是人类都有的普遍潜在能力,那“心”就属于个人固有的感性直觉与判断能力。只要学过几何学,任何人都可以应用,但“敏感性精神”却属于个人固有的东西。试想一下前面提到的“想哭的心情”,这句话包含了某人感觉快哭出来的“感性直觉”以及现在正处于这种状况的“判断能力”。换句话说,“心”可谓独一无二又固有的“情感”。
这就是帕斯卡说的“人类并非理性,而是会受到心所影响的存在”。其实我们内心都很明白,帕斯卡的理论较笛卡儿的学说更贴近于现实生活。会受情感左右而做出各种事情来的,不正是人类吗?虽然“理智上”知道现在不能哭,但“情感上”却无法忍住泪水的,也是人类。诚如帕斯卡所言,人类绝非理性的存在。
帕斯卡的“虚荣”
帕斯卡让我们知道人类并非理性的存在,而是感性的存在。“我认为心情是随着心之所向而自然爱上普遍存在的形象或是自己。”他这段话道出人类经由心爱上“普遍存在的形象”(神)或“自己”。同时也意味着无法从“心”这道枷锁逃脱的人类,最终必然只能爱上普遍存在的形象(神)或自己。
这里暂且不谈“普遍存在”的议题,先将焦点集中于爱“自己”。人类是受到情感左右的存在,自然会爱自己。但这里有个严重的问题,那些爱自己的人会盼望他人也能爱着自己。不,说不定是他人爱我们有多深,我们才会用相同的程度爱自己。总而言之,人类是感性的存在,因此最终只能不停地渴求他人的关爱。
这就是“虚荣”的真面目,因为人类是感性的存在,所以会爱自己,同时也会冀望得到他人的爱,这样的联结让人类沉迷于虚荣之中。看帕斯卡对于虚荣是怎么说的:
虚荣是深植于人类内心深处的东西,因此无论是士兵、下人、厨师或是工人,都盼望得到他人的喜爱与赞美,甚至哲学家也希望能有人赞颂自己。那些动笔驳斥本书的人,也盼望自己能得到文笔出众的美誉。而阅读本书的人们,则是希望得到“读过这本书”的荣耀。说不定就连正在写这篇文章的我和阅读这篇文章的你们,也怀抱着与他们相同的冀望。
——《思想录》
无人能摆脱虚荣
若说将人类视为理性存在的笛卡儿过度天真,那么将人类视为无法摆脱虚荣存在的帕斯卡就过于无情。虽然这样的说法未免有些尖锐,但帕斯卡曾冷嘲热讽地做出“所有人都无法摆脱虚荣”的评论。“虚荣”就像空心的花,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花朵正是虚荣的化身。“虚荣”指的就是想要将自己的外表装扮得比原本更加光鲜亮丽的一种心态。人类无法摆脱此种心态,为什么?因为他们相信必须这样才能博得他人喜爱。
现在我们终于可以理解为何人们会沉迷社群网站和自拍了,因为人类就是满怀虚荣心的感性存在,会拼命将自拍照上传到社群网站,其实不是因为喜欢拍照,也并非想要留下回忆,而是出自虚荣。因为想要将自己的外表打扮得比原本还要光彩夺人,想要这样爱着自己,即使没有内在,还是想要以光鲜的外表来引人注目。
只有沉迷于社群网站和自拍的人如此吗?其实所有人都虚荣。只有执着于美丽的外表才叫虚荣吗?不,反过来也是一种虚荣,“内在比外在重要”这句话有时也很虚荣。那些从小就被他人嘲笑长得丑的人,正因为相信自己的出彩点不是出于外在而是内在,才会说出这般言论。所有的人都一样。韩国的绝世逃犯申昌源(一九八三年至一九八九年因强盗致死罪被捕,一九九七年从洗手间逃狱。当时警方出动了九十七万名人员和直升机都无法缉捕他。他在一九九九年被一名瓦斯工人举报后遭逮捕)也会期望听到有人说他正义,独裁的朴正熙也想听到有人说他是一个伟大的领导者。甚至曾在书中提及想隐居山林的哲学家,也会因书上漏掉自己的姓名而沉不住气。 https://t.cn/RI7nYAL

《千古第一痴情男》十九岁他们相遇,二十岁便对彼此倾心,他才华横溢,她貌比天仙,他善琴棋书画,她好鼓瑟笙琴,他们年纪相仿,志趣相投,本身秦晋之好,可是天不作美.因为家人的反对和地域相隔,他们最终还是分开了.因为心中有伊人,所以他发誓不再娶,而她为了他曾经的一句承诺,终身未嫁,这个千古第一痴情男,白居易.这个姑娘名叫湘灵.白居易认识她的时候,她还是一个小姑娘,年芳十五岁,亭亭玉立,冰清玉洁.十九岁的白居易对她一见倾心,不能自拔,回家后便茶饭不思,夜不能寐,披巾挑灯写下了,那首《邻女》 娉婷十五胜天仙,白日嫦娥旱地莲.何处闲教鹦鹉语,碧纱窗下绣窗前.姑娘情窦初开,对这个才华横溢,英俊潇洒的小哥哥,怎能不动心呢?于是两个人的感情,极速升温,一起赏花,赏月,一起柳岸湖边,一起吟诗作赋,唱曲弹琴.闻听消息的白居易母亲,气愤不已.因为白居易怎么说也是官宦子弟,而湘灵只是徐州符离城外的农家之女,在哪个讲究门当户对的年代,这种亲事是绝对不可以的,为了打消白居易的念头,母亲举家搬迁,去江南投奔叔父,而湘灵知道以后追出十余里,最后把一个木匣送给了,白居易,然后转身离开,都说时间是抚平伤口最好的良药,可是三年过去了,二十三岁的白居易依然没有忘记那个叫湘灵的姑娘,甚至无心科举,身边的朋友都在问,你还是那个十六岁的就名震京师的天才吗?你还是顾大人给予后望的少年吗?可是他不管,他的心思,没办法安静下来,于是在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看着天空的牛郎织女,他写下了这首《寄湘灵》白居易.泪眼凌寒冻不流,每经高处既回头.遥知别后西楼上,应凭栏杆独自愁.可是迟迟没有收到湘灵的回信,白居易坐立难安,食之无味.于是在哪个落叶萧瑟的秋天,他又写下了《长相思》白居易.愿作远方兽,步步比肩行.愿作深山木,枝枝连理生。贞元16年,29岁的白居易科举高中,衣锦还乡的白居易,以探亲的名义带着母亲回到了符离,他恳求母亲成全和湘灵的婚事,可是门户观念极重的白母断然不允,那晚,白居易辗转反侧,不知不觉中眼泪已经打思了纸巾,突然一阵寒风吹来,使他更加凄凉,他趁着夜色,偷偷跑去湘灵家,看着映在窗户上湘灵的影子,白居易百感交集,但是他并没有出声,而是在墙上题下了这首《寒闺夜》夜半衾裯冷,孤眠懒未能.笼香销尽火,巾泪滴成冰.为惜影相伴,通宵不灭灯。三十岁而立之年白居易依然单身,因为他认为湘灵,在他心中的地位无为能替,所以他拒绝了,一波又一波的提亲,包括一些达官显贵,他感受到了,这人世间最痛苦的不是死别而是生离,所以这首《生离别》忧极心劳血气衰,未年三十生白发.生离别、生离别,忧从中来无断绝.贞元二十年白居易官至校书郎,便举家迁址长安,一个长安,一个符离,白居易知道再也没有机会了,就在那个凄凉的冬至夜,白居易生无可恋的缩在被子里,不管被子有多厚他都感觉到浑身发冷,于是起身伏案,写下了这首《冬至夜怀湘灵》艳质无由见,寒衾不可亲.何堪最长夜,俱作独眠人《寄远》 欲忘忘不得,欲去去无由.两腋不生翅,二毛空满头.坐看新落叶,行上最高楼.冥色无边际,茫茫尽眼愁.37岁的白居易在母亲以死相逼的情况下,娶了好友,杨汝士的妹妹为妻,他几次跟妻子,倾诉衷肠,说心中有念,很是对不起发妻,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我有所感事,结在深深肠。乡远去不得,无日不瞻望。肠深解不得,无夕不思量。况此残灯夜,独宿在空堂。秋天殊未晓,风雨正苍苍。不学头陀法,前心安可忘。这一日白居易整理文稿的时候,发现了一个木匣,一下子勾起了,他的回忆,他想到了那个乌云密布的黄昏,他想到了,马车飞驰后留下的印痕,他想到了,那个在尘土中飞扬,一路追赶马车的身影,于是他打开了木匣,一把铜镜映入眼帘,美人与我别,留镜在匣中.自从花颜去,秋水无芙蓉.经年不开匣,红尘覆青铜.今朝一拂拭,自照憔悴容.后来白居易蒙冤被贬江州,就在途中恰巧遇见了,漂泊卖唱的湘灵父女.但由于藩镇割据,到处战乱,彼此还没有来得及,顺着眼神的交汇处望过去,就被人群冲散了,回去以后的白居易写下了.我梳白发添新恨,君扫青蛾减旧容.应被傍人怪惆怅,少年离别老相逢.于是白居易满城去找湘灵,久寻未果.白居易失望的写下了,久别偶相逢,俱疑是梦中,即今欢乐事,放盏又成空.找了两个月也未找到,白居易猜想湘灵是不是回到老家了呢?立马赶往符离,到了湘灵的家中时,发现门未上锁,但院子满是杂草丛生,走进屋内虽已是破败不堪,但物件摆放井然有序,白居易流着泪写下了《重到毓村宅有感》欲入中门泪满巾,庭花无主两回春。轩窗帘幕皆依旧,只是堂前欠一人。白居易,泪流满面…… https://t.cn/Ryh677g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废话你也不想想女的能被这个社会允许的露肤度有多少夏天满大街还有篮球场上多的是不穿上衣的男的影响市容,这时候zng怎么不说了?主教练到10点都没现身,段教练一人给
  • 我说灰色的袜子我现在就可以去买新的,视频如果要我帮忙也可以帮你,如果你要自己做,又无法按时完成,那就不完成了,最多老师记欠交,和搭档沟通一下一起抽时间再补做,都
  • [并不简单][并不简单][并不简单] ① 悉尼科技大学悉尼科技大学是一所位于澳大利亚悉尼市的著名公立研究型大学,也是发展最快的年轻大学之一。其中,建筑、医学和工
  • 郁闷,心情不好时判断、操作都会大走样啊,本来想着下午再进的,中途看了2支,结果无脑的买了其中一支到收盘都没有回封,还无情的下跌了,。徐长霞说王善的儿子比自己的儿
  • 刚才去拿快递 快递点在地下室 排我前面的几个的女生 她那个快递是个大箱子 一个大哥帮他托上去的 我拿完上一楼她还在那里慢慢拖 我说几号楼呀 她说41号楼 我说你
  • #金在奂[超话]# [冰雪奇缘雪宝] #金在奂0905# 220924 音乐中心公放小卡 今天的奂尼 [类型] 天才小狗(PRO-JJAEN型) [攻击力]
  • #悉尼租房[超话]#悉尼唐人街超高层三房,预算惊住了,有住过的UU吗?公寓就在悉尼Haymarket唐人街,Market city这栋建筑真的太高了,视野无遮挡
  • (后来抛妻弃子和拼图哥鬼混时期还记仇:就你小子撞我媳妇我都记着)| 和拼图哥组的时候也挺暴脾气的, 拼图哥才刚说没两句就直接拔葱一样给人头发拽起来教训,没耐心而
  • 想着早点去,结果还给迟到了[允悲]工作很好上手(真的是说的动动鼠标就可)公司的的人也很友善,有问题问他们也是很耐心的回答~晚上还给我们了好多零食。。
  • 救命 真的很梦幻 所以我得问清楚才敢回答 真的真的很感动!!
  • !!
  • #…&/%…”哈哈哈哈哈今天这个傻蛋已经睡了,希望他今天做个美梦。前天这傻蛋又做梦梦见我搞破鞋,起来就问我他是谁[哼]今天好巧不巧这傻蛋又做同样的梦又给
  • 凌晨的南京,这场雨不知何时下到了民国,世间的荒谬和阴差阳错弥漫在雨雾之中,我的叹息没有出声,只淡淡说我很困了。[11]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
  • 女孩子最好的状态就是每天化个淡妆 穿自己喜欢的衣 不羡慕谁也不依赖谁 悄悄努力变强大 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 #微博视界大会# 角色闪耀,微光同行。来和我
  • 和灰姑娘不同的是,我的来去没有任何人记得,只是澳门的空气里多了一声叹息,一粒微不足道的尘埃。这生活依旧奔波,时常还能听到儿女的抱怨(总之也是为了那碎银几两)我也
  • 我告诉她,走在路上,儿子像个小小男子汉,懂得让我走在他的右边。几天下来,她感慨道:“看见你这样忙忙碌碌、身不由己,我是决不敢要孩子了。
  • 《得了绝症不管我,如今都后悔了?》今日热推小说‼全章节无弹窗收藏阅读陆莺晗(陆莺晗陆舰森)[微风][色]-L1xIu'j 阅读请到公-仲-呺【天堂文楼】发送一个
  • 有这么大的能量,让审委会都敢为他背书站台,逼的一个好法官,也不得不干坏事,一生都要背负骂名,我也为孙法官叹息一声啊!我有一天打电话给孙法官,说既然你总是说这个案
  • 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宿命回响:弦上的叹息》的古典乐特别好听,很有魅力,喜欢箱庭回合制RPG的玩法一定要来!
  • 据天猫官方数据,今年双11期间,402个品牌成交破亿,243个国货品牌进入“亿元俱乐部”。商业观察951 美妆双11全网销售额达786亿元据星图数据,今年双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