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岳下二世马祖一禅师法嗣百丈怀海禅师洪州百丈山怀海禅师者,福州长乐人也。姓王氏。丱岁离尘,三学该练。属大寂阐化江西,乃倾心依附,与西堂智藏、南泉普愿同号入室。时三大士为角立焉。师侍马祖行次,见一群野鸭飞过。祖曰:“是甚么?”师曰:“野鸭子。”祖曰:“甚处去也?”师曰:“飞过去也。”祖遂把师鼻扭,负痛失声。祖曰:“又道飞过去也。”师于言下有省。却归侍者寮,哀哀大哭。同事问曰:  “汝忆父母邪?”师曰:“无。”曰:“被人骂邪?”师曰:“无。”曰:“哭作甚么?”师曰:“我鼻孔被大师扭得痛不彻。”同事曰:“有甚因缘不契?”师曰:“汝问取和尚去。”同事问大师曰:“海侍者有何因缘不契,在寮中哭。告和尚为某甲说。”大师曰:“是伊会也。汝自问取他。”同事归寮曰:“和尚道汝会也,教我自问汝。”师乃呵呵大笑。同事曰:“适来哭,如今为甚却笑?”师曰:“适来哭,如今笑。”同事罔然。次日,马祖升堂,众才集,师出卷却席。祖便下座。师随至方丈。祖曰:“我适来未曾说话,汝为甚便卷却席?”师曰:“昨日被和尚扭得鼻头痛。”祖曰:“汝昨日向甚处留心?”师曰:“鼻头今日又不痛也。”祖曰:“汝深明昨日事。”师作礼而退。师再参,侍立次。祖目视绳床角拂子。师曰:“即此用,离此用?”祖曰:“汝向后开两片皮,将何为人?”师取拂子竖起。祖曰:“即此用,离此用?”师挂拂子于旧处。祖振威一喝,师直得三日耳聋。自此雷音将震,檀信,请于洪州新吴界,住大雄山以居处。岩峦峻极,故号百丈。既处之,未期月,参玄之宾,四方麇至。沩山黄檗当其首。一日,师谓众曰:“佛法不是小事。老僧昔被马大师一喝,直得三日耳聋。”黄檗闻举,不觉吐舌。师曰:“子已后莫承嗣马祖去么?”檗曰:“不然。今日因和尚举,得见马祖大机之用,然且不识马祖。若嗣马祖,已后丧我儿孙。”师曰:“如是,如是!见与师齐,减师半德。见过于师,方堪传授。子甚有超师之见。”檗便礼拜。﹝沩山问仰山:“百丈再参马祖因缘,此二尊宿意旨如何?”仰云:“此是显大机大用。”沩云:“马祖出八十四人,善知识几人得大机,几人得大用?”仰云:“百丈得大机,黄檗得大用,余者尽是唱导之师。”沩云:“如是,如是。”﹞有僧哭入法堂来。师曰:“作么?”曰:“父母俱丧,请师选日。”师曰:“明日来,一时埋却。”  沩山、五峰、云岩侍立次,师问沩山:“并却咽喉唇吻,作么生道?”山曰:“却请和尚道。”师曰:“不辞向汝道,恐已后丧我儿孙。”又问五峰。峰曰:“和尚也须并却。”师曰:“无人处斫额望汝。”又问云岩。岩曰:“和尚有也未?”师曰:“丧我儿孙。”师谓众曰:“我要一人,传语西堂,阿谁去得?”五峰曰:“某甲去。”师曰:“汝作么生传语?”峰曰:“待见西堂,即道。”师曰:“见后道甚么?”峰曰:“却来说似和尚。”师每上堂,有一老人随众听法。一日众退,唯老人不去。师问:“汝是何人?”老人曰:“某非人也。于过去迦叶佛时,曾住此山,因学人问:“大修行人还落因果也无?”某对云:“不落因果。”遂五百生堕野狐身,今请和尚代一转语,贵脱野狐身。”师曰:“汝问。”老人曰:“大修行人还落因果也无?”师曰:“不昧因果。”老人于言下大悟,作礼曰:“某已脱野狐身,住在山后。敢乞依亡僧津送。”  师令维那白椎告众,食后送亡僧。大众聚议,一众皆安,涅槃堂又无病人,何故如是?
食后师领众至山后岩下,以杖挑出一死野狐,乃依法火葬。师至晚上堂,举前因缘。黄檗便问:“古人错祗对一转语,堕五百生野狐身。转转不错,合作个甚么?”师曰:“近前来!向汝道。”檗近前,打师一掌。师拍手笑曰:“将谓胡须赤,更有赤须胡。”﹝沩山举问仰山,仰曰:“黄檗常用此机。”沩曰:“汝道天生得,从人得。”仰曰:“亦是禀受师承,亦是自性宗通。”沩曰:“如是,如是。”﹞时沩山在会下作典座。司马头陀举野狐话问典座:“作么生?”座撼门扇三下。司马曰:“太生。”座曰:“佛法不是这个道理。”问:“如何是奇特事?”师曰:
“独坐大雄峰。”僧礼拜,师便打。上堂:“灵光独耀,迥脱根尘。体露真常,不拘文字。心性无染,本自圆成。但离妄缘,即如如佛。”问:“如何是佛?”师曰:“汝是阿谁?”曰:“某甲。”师曰:“汝识某甲否?”曰:“分明个。”师乃举起拂子曰:  “汝还见么?”曰:“见。”师乃不语。普请钁地次,忽有一僧闻鼓鸣,举起钁头,大笑便归。师曰:“俊哉!此是观音入理之门。”师归院,乃唤其僧问:“适来见甚么道理,便恁么?”曰:“适来肚饥,闻鼓声,归吃饭。”师乃笑。问:“依经解义,三世佛冤。离经一字,如同魔说时如何?”师曰:“固守动静,三世佛冤。  此外别求,即同魔说。”因僧问西堂:“有问有答即且置,无问无答时如何?”堂曰:“怕烂却那。”师闻举,乃曰:“从来疑这个老兄。”曰:“请和尚道。”师曰:“一合相不可得。”师谓众曰:“有一人长不吃饭不道饥,有一人终日吃饭不道饱。”众无对。云岩问:“和尚每日区区为阿谁?”师曰:“有一人要。”岩曰:  “因甚么不教伊自作。”师曰:“他无家活。”问:“如何是大乘顿悟法要?”师曰:“汝等先歇诸缘,休息万事。善与不善,世出世间,一切诸法,莫记忆,莫缘念,放舍身心,令其自在。心如木石,无所辨别。心无所行,心地若空,慧日自现,如云开日出相似。但歇一切攀缘,贪嗔爱取,垢净情尽。对五欲八风不动,不被见闻觉知所缚,不被诸境所惑,自然具足神通妙用,是解脱人。对一切境,心无静乱,不摄不散,透过一切声色,无有滞碍,名为道人。善恶是非俱不运用,亦不爱一法,亦不舍一法,名为大乘人。不被一切善恶、空有、垢净、有为无为、世出世间、福德智慧之所拘系,名为佛慧。是非好丑、是理非理,诸知见情尽,不能系缚,处处自在,名为初发心菩萨,便登佛地。”问:“对一切境,如何得心如木石去?”师曰:“一切诸法,本不自言空,不自言色,亦不言是非垢净,亦无心系缚人。但人自虚妄计著,作若干种解会,起若干种知见,生若干种爱畏。但了诸法不自生,皆从自己一念,妄想颠倒,取相而有知。心与境本不相到,当处解脱,一一诸法当处寂灭,当处道场。又本有之性不可名目,本来不是凡不是圣,不是垢净,亦非空有,亦非善恶,与诸染法相应,名人天二乘界。若垢净心尽,不住系缚,不住解脱,无一切有为无为缚脱心量处,于生死其心自在,毕竟不与诸妄虚幻、尘劳蕴界、生死诸入和合,迥然无寄,一切不拘,去留无碍。往来生死,如门开相似。夫学道人,若遇种种苦乐,称意不称意事,心无退屈,不念名闻利养衣食,不贪功德利益,不为世间诸法之所滞碍,无亲无爱,苦乐平怀,衣遮寒,粝食活命,兀兀如愚如聋,稍有相应分。若于心中广学知解,求福求智,皆是生死,于理无益,却被知解境风之所漂溺,还归生死海里。佛是无求人,求之即乖;理是无求理,求之即失。若著无求,复同于有求。若著无为,复同于有为。故经云:不取于法,不取非法,不取非非法。””又云:“如来所得法,此法无实无虚。若能一生心如木石相似,不被阴界五欲八风之所漂溺,即生死因断,去住自由。不为一切有为因界所缚,不被有漏所拘。他时还以无因缚为因,同事利益。以无著心应一切物,以无碍慧解一切缚。亦云应病与药。”问:“如今受戒,身口清净,已具诸善,得解脱否?”师曰:“少分解脱,未得心解脱,亦未得一切处解脱。”曰:“如何是心解脱及一切处解脱?”师曰:“不求佛法僧,乃至不求福智知解等。垢净情尽,亦不守此无求为是,亦不住尽处,亦不欣天堂、畏地狱,缚脱无碍,即身心及一切处皆名解脱。汝莫言有少分戒,身口意净,便以为了。不知河沙戒定慧门、无漏解脱,都未涉一毫在。努力向前,须猛究取,莫待耳聋眼暗,面皱发白,老苦及身,悲爱缠绵,眼中流泪,心里慞惶,一无所据,不知去处。到恁么时节,整理手脚不得也。纵有福智、名闻、利养,都不相救。为心眼未开,唯念诸境,不知返照,复不见佛道。一生所有善恶业缘,悉现于前,或忻或怖,六道五蕴,俱时现前。尽敷严好舍宅,舟船车轝,光明显赫,皆从自心贪爱所现。一切恶境,皆变成殊胜之境。但随贪爱重处,业识所引,随著受生,都无自由分。龙畜良贱,亦未定。”问:“如何得自由分?”师曰:“如今得即得。或对五欲八风,情无取舍,悭嫉贪爱,我所情尽,垢净俱亡。如日月在空,不缘而照。心心如木石,念念如救头。然亦如香象渡河,截流而过,更无疑滞。此人天堂地狱所不能摄也。夫读经看教,语言皆须宛转归就自己。但是一切言教,祇明如今鉴觉自性,但不被一切有无诸境转,是汝导师。能照破一切有无诸境,是金刚慧。即有自由独立分。若不能恁么会得,纵然诵得十二韦陀典,祇成增上慢,却是谤佛,不是修行。但离一切声色,亦不住于离,亦不住于知解,是修行读经看教。若准世间是好事,若向明理人边数,此是壅塞人。十地之人脱不去,流入生死河。但是三乘教,皆治贪瞋等病,祇如今念念若有贪瞋等病,先须治之,不用求觅义句知解。知解属贪,贪变成病。祇如今但离一切有无诸法,亦离于离,透过三句外,自然与佛无差。既自是佛,何虑佛不解语。祇恐不是佛,被有无诸法缚,不得自由。以理未立,先有福智,被福智载去,如贱使贵。不如先立理,后有福智。若要福智,临时作得。撮土成金,撮金为土,变海水为酥酪,破须弥为微尘,摄四大海水入一毛孔。于一义作无量义,于无量义作一义。伏惟珍重。”  师有时说法竟,大众下堂,乃召之。大众回首,师曰:“是甚么?”﹝药山目之为百丈下堂句。﹞师儿时随母入寺拜佛,指佛像问母:“此是何物?”母曰:“是佛。”师曰:“形容似人无异,我后亦当作焉。”师凡作务执劳,必先于众,主者不忍,密收作具而请息之。师曰:“吾无德,争合劳于人?”既遍求作具不获,而亦忘餐。故有“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之语流播寰宇矣。唐元和九年正月十七日归寂,谥大智禅师,塔曰大宝胜轮。

南無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

太上感應篇精華節錄

(第十三集)

人皆惡之 刑禍隨之
  
1999/5/30  
新加坡淨宗學會
(節錄自太上感應篇19-012-0013集)  
檔名:29-512-0013

  【人皆惡之。】

  『惡』就是厭惡,換句話說,造惡的人,善人、君子一定會遠離他,不會親近他。道教的《玉樞經》裡頭有幾句話說,它說假如一個人不能夠修善業,必定有這些鬼神來捉弄他,使他神魂顛倒,神智不清。無論他有多麼高的地位,有多麼大的財富,你冷眼觀察,他就不是個正常人。在古代末代的帝王,亡國之君,我們在歷史上看到很多。這種情形,心術不善,行為不良,善神吉星離開他去了,惡鬼惡神常常找上門來,所以他的行為會被世間人厭棄。這些都是事實,決定不能把它看作迷信。今天這個世界,科學技術雖然相當發達,但是對於天地鬼神這些事理依舊非常模糊,勢必還要待科技再向上提升,才發現這個事實狀況,就會改變我們的看法,改變我們的行為。科技沒有達到這個水平之前,我們相信聖言量,諸佛菩薩、大聖大賢不會欺騙我們的。他教化眾生有的是智慧,有的是善巧方便,為什麼要欺騙眾生?一切眾生,如果發現釋迦牟尼佛一生講經說法,裡面有一句是假話,騙人的,那他四十九年所說的,我們可以一筆勾銷,完全不相信他。世間古時候賢人君子尚且能守住一生不妄語,何況佛菩薩、大聖大賢!我們一定要記住,一定要明瞭。能夠相信聖賢人的話,這是我們的福報,能夠依教奉行,我們決定得大善大利。

  從這些道理,古德教導我們,他說我們有遇到人家對我們懷恨,欺負我們,我們在這種情形之下應該怎麼辦?明理的人知道忍讓。我們以善心對待他,天神必定保佑我們,這個道理很深。不了解這個道理,不肯做,他要反抗、要反擊。我們世間人常講,「世間人同情弱者」,低姿勢的人總是容易獲得大眾的同情,天道也如是。存心善良的人,不與人計較的人,縱然受欺負、受侮辱、受迫害,也都能忍受,還是以一顆善良的心對待人。那我們被人害死了呢?害死是福氣,害死生天,不在人間再受罪,死的時候天神來接引,那有什麼不好!可是欺負人的人、害人的人,天也會懲罰他。古人常講「天心仁術」,這講天神,一般宗教裡面講上帝,這些天道的善神,他都有愛心,絕對不會懲罰悔過的人。一個人做錯事情要知道悔改,悔改就能夠得到諸佛菩薩的護念,得到天地鬼神的饒恕,他不再找你麻煩了。所以過去做錯了,沒有關係,「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世法、佛法論修行,沒有別的,就是改過。我們每天反省檢點,知過必改。知道過失,我常說,說了很多年,知道過失就是開悟,把過失改過來就叫做修行。要認真去做,要默默去做,你才得到諸佛護念,龍天善神擁護。而後才真正能如過去章嘉大師教導我的,「佛氏門中,有求必應」,感應道交,你就證實了。

  無論是我們有天賦,生而知之;我們愚痴,努力求學才知之,成就都是一樣的。所以我們自己應當要發憤、要努力。作惡的人,世間人常講「公道自在人心」,我們對他何必多計較?所以這一念慈悲心、一念愛心不但要永遠保持,要叫它增長。佛法裡面基本的教義,教導我們要斷貪瞋痴,貪瞋痴是三毒煩惱,傲慢是與生俱來的大煩惱,前面跟諸位講過,我痴、我慢、我貪、我愛,貪瞋痴慢是與生俱來的煩惱。如果不斷,決定出不了三界,如果不斷,念佛往生也受到嚴重的障礙。這是我們一定要知道,一定要警惕的。人在世間短短數十寒暑,為什麼不做一個好人?這些年我們提倡四好運動,「存好心、行好事、說好話、做好人」,你一定得福報。吉凶禍福是我們自己造作的報應,不是別人給我們的,決定是自作自受。作惡則有災、有殃、有禍害,作福一定有吉、有善、有利。世出世間聖人給我們分析得太多了!不要看到別人作惡好像他得福,他日子過得很好,要知道那是過去生中培的福報大。作惡必定折損他的福壽,雖然折損了,他還有餘福,所以他還在享福。他如果不造惡,他的福更大,他的壽命更長。我們沒有天眼、沒有宿命,不知道他過去。行善的人,現在生活很貧困,好像沒有得到好的果報,這什麼原因?過去世造的惡太多,這一生他受苦報;因為他行善,他的苦報已經改善了一些。這種加減乘除我們肉眼凡夫沒有見到,可是你要細心去思惟,仔細去觀察,也能看得出來。下一句講:

  【刑禍隨之。】

  前面「人皆惡之」,這個報比較輕一點,到『刑禍隨之』,這個報就重了。「刑」是刑罰,你觸犯國家的法律,國家有刑罰來制裁你;「禍」是大災、大凶,「隨」是不離開你。太虛真人告訴人說,別人要以不善的心行來對我,給我一些災難、痛苦,我要承受,而且我以善心、以善行對他,福德之氣恆生於我。這是自己修福、培福最好的機緣。要知道人與人之間相處就是一個緣分,緣分有善緣、有惡緣。早年我在香港光明講堂講經,我在那邊住過兩個月,這個講堂是壽冶老和尚建的,老和尚現在應該有九十歲,還住在紐約。講堂上一副對聯,我記得很清楚,上聯講的是「夫妻是緣,有善緣,有惡緣,冤冤相報」,下聯寫的是「兒女是債,有討債,有還債,無債不來」。這一副對聯把人生究竟是什麼回事情統統寫清楚了,人與人之間就是四個字,恩、怨、討債、還債。我們懂得這個道理,了解這些事實真相,無論跟什麼人相處,我們很清楚、很明瞭,就是這麼個關係。如果有恩,希望這個恩再加厚;如果有怨,怨要化解,這是智慧,這是真正的受用。我們欠人家的債,歡歡喜喜還人家;別人欠我們的,一筆勾銷不要了,你說多省事。常常存這個心就是好心,常常行這些事就是好事。

  由此可知,善福自己修的,自己得受用,禍福自己造的,自己不肯接受這個道理,不肯接受這個事實。人有恩於我,看他在小小不如意,就忘恩負義;人有怨對我,念念在懷,總想報復。欠人家的債不還,人家欠我的想盡方法去逼債,這是造罪業,這個罪業必定在三途。你跟這些冤家債主生生世世沒完沒了,這是愚痴,這是佛法裡面講的「可憐憫者」。我們學佛學到哪裡去了?連這些道理、事實真相都不了解,我們如何自求多福?福報不是佛菩薩給我們的,不是上帝給我們的,也不是天地鬼神給我們的,自己求的。種善因一定得善果,你造不善因必定有不善的果報。

知行合一与简易精神

我国有经世致用精神,强调知行合一,践形尽性,经国济民,兼重文事武备,明理达用,反对空谈高调。在朱熹、王阳明和王夫之的知行统合观中,他们各自强调的侧面或有所不同,但把价值理想现实化,实践出来,而且从自我修养做起,落实在自己的行为上,完全出自一种自觉、自愿、自由、自律,这是颇值得称道的。

孔子、老子、周易、禅宗、宋明儒等都主张一种“简易”精神,强调大道至简。孔子讲“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周易哲学肯定“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则易知,简则易从”,善于在“变易”中把握“不易”的“简易”原则。中国文化强调要言不烦,以简御繁,便于实行。 https://t.cn/z8LdMVo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一向不着急的莫言,用自己的经历印证了一个至简至深的真理:这世上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也没有一步登天的云梯。后来虽然开窍了,但他仍然善良与赤诚,不断寻找同类,最后变
  • [好爱哦][微风]一个宝贝送 血手幽灵 X STE 电竞耳机一副;[微风]一个宝贝送爱的T恤+ 爱的番茄徽章;我们STE的崽崽会继续加油,请多多期待接下来赛事中
  • (中新经纬)【#上海辟谣28个崇明人坐集装箱逃到江苏# 发帖造谣者正在进一步落查中[话筒]】#上海辟谣上海人偷渡至海门# 据上海网络辟谣,今天,网上热传28个上
  • 牵手,有多少种。#客片##婚礼##婚礼摄影##广州婚礼##广州婚礼摄影##婚礼纪实##纪实##情绪##人像##婚礼人像##婚纱人像##婚礼客片##婚礼瞬间##婚
  • ☾ * ☁️. .✧☺️✨ ✯☽ .•·*. *· · *ɦǟքքʏ ɛʋɛʀʏɖǟʏ 锺 ⚽️ 谦虚、努力、认真、推荐,不服输、有野心,保持初心,心怀感恩,
  • 3月24日,12时许到大李庄社区做核酸检测,后返回家中,22时许转送至集中隔离点。3月23日至24日,每天9时许同家人到吴广路与光明路交叉口做核酸检测,后返回家
  • 有没有小姐姐想一起背出去炸街的,走起走起~[春游家族]下次给大家做一个方胖子的容量测评哦~看它到底实不实用[小黄人高兴]#二手奢侈品# #日本中古# #chan
  • 如果我们能去恶向善、正心修身,逐渐达到无私无欲、无念无染、安详从容、自在光明的境界,乃至真正明心见性、心与道合,真正置生死于度外了,则我们生命的每一瞬间都将充满
  • 发现没有那么多人在你身边了说话的人也没有多少了分享欲逐渐下降了开始想那些有的没的做考公计划叭做视频叭刚弄好了计算机设计大赛的作品叭就开始emo了……似乎失去了不
  • 不过许多网友并不知道真相,他们只知道谷爱凌离开中国了,而且目的地是美国。#带着微博走天下#【投稿】#脱粉历程# 19年开始粉的,那时候非常喜欢他,到经历了227
  • 我也不懂啦哈哈哈总之satisfied没有让我那么的satisfiedroom where it happens 巨帅最后真的很感动整体都很满足唯一的遗憾就是票
  • 全体海螺看到就行动有热/门也有上/榜,速来支援,看到就来做,要做的事超级简单的哦!⭕️【宋亚轩的留声机】热/门 & 娱乐/榜3⃣️9⃣️➡️ 宋亚轩一
  • #股票##股市分析#你要知道,在挽回中,能吸引对方的才是价值。认真分析自身问题,改正在长期关系中暴露出的缺点和不足,让自己的“负加分”项变小;同时找到自己身上当
  • #早安云南#【今日,#谷雨# 今天推荐的是千年茶乡昌宁】 “勐通山上产细茶,谷雨前采者为佳。#早安云南#【今日,#谷雨# 今天推荐的是千年茶乡昌宁】 “勐通山上
  • 太苦了,明明那段时光那么好,明明那些高中生人生才刚开始,还有明明都是很好的人,却因为万恨的罪恶而夺走了一切。随着故事来到中间,再回到楔子恍然大悟,再到后来最后跟
  • 活动结束后啥都没了,官博跟死了一样一动不动,怎么的觉得自己这样就是清流吗,我看你是傻流前浪后浪都在可着劲的营销整活,你们这破运营除了会拉后腿还会干啥,资源非团不
  • 但是作为一个皮肤科医生老金不得不说,83%的问题皮肤都出现在了熬夜党的身上。⏭有研究发现,熬夜后,大脑的新陈代谢都产生了异常情况;就算是补觉后,也只可以部分恢复
  • 当时的时代重男轻女思想严重,为了不让妻子被刘家责骂,刘半农隐瞒了女儿的性别,一直让女儿打扮成男孩子的样子,在女儿年纪还小的时候,就送去了伦敦留学。一家人在欧洲过
  • 被拯救的他会替你记得你丢失的书、你曾经的语气,你所发现的奇迹其实因你而生,你予以世界的善与爱皆非有去无回。而且,即使是这样的我,只要肯努力奋斗,或许也能变成和那
  • 与过去告别,在当下安享,过好每一个刹那,走好每一段岁月,素心如简,自在清欢。即使蒙上岁月的灰尘,即使淡若云烟,但它们都曾真实的存在过,发生过,装点了行囊,也承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