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流动大洗牌:#北京天津人口出现负增长# 】近日,各省区市陆续公布了2021年常住人口增量。中国房地产报记者统计发现,浙江、广东、湖北、江苏、福建,2021年人口增量规模居全国前五,去年一年常住人口数量分别净增72万、60万、54.7万、28.1万、26万。

全国有8个省区市进入人口负增长阶段,它们是河南、黑龙江、河北、天津、甘肃、内蒙古、江西、北京等省区市,尤其是河南省,已成为全国人口流出最严重省份,去年常住人口数量骤降58万;黑龙江人口减少46万;河北省人口减少16万。

从已公布数据的各大城市人口增量排名来看,新一线城市成都、杭州成为此轮抢人大战中大赢家,去年人口净流入数量为24.5万、23.9万;作为老牌直辖市的天津,在人口增量排名中垫底,去年常住人口数量减少了13.6万。

"逃离北上广"不是一句笑言,无奈背后是真实的人口迁徙流向。数据显示,2021年一年,北京常住人口数量减少0.4万,上海人口仅增长1.07万,广州人口增加7.03万,人口吸引力均远远不及新一线城市。

人口加速流向强二线城市

目前,我国共有4个城市的常住人口在2000万以上,分别为重庆、上海、北京和成都。其中,成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与第六次相比,人口净流入将近600万,总人口已经正式跻身全国四强。

但无论是上海和北京,从人口增速来看明显有着放缓趋势,成都依然保持强劲人口吸引力。

成都市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末成都市常住人口数量为2119.2万,比上年末增加24.5万,比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时点增加25.42万人;2010-2020年十年间常住人口增量高达581.89万。

成都所在的四川省去年人口仅增长1万,这说明成都对全省人口吸引力仍然巨大。目前,成都常住人口占全省比重为25.31%。这意味着,每4个四川人中,就有1个成都人,省会城市人口首位度相当高。

成都与重庆,被称为西南双城,一个是四川省省会、一个是直辖市,都是国家中心城市。但去年一年,重庆新增人口仅3.5万,与成都已形成差距。

人口增量第二大城市是杭州。2021年末,杭州市常住人口数量为1220.4万,与2020年末常住人口1196.5万相比,增加23.9万。2010年-2020年,杭州新增人口共计323.56万,比苏州还要多100万,吸引了大量外来人口到杭州工作、生活、落户。

近几年,杭州发展突飞猛进,一方面,大力收割"人口红利",另一方面,疯狂卖地。2016-2020年,杭州卖地收入累计超过1万亿元,为全国最高;2021年杭州卖地收入3029.9亿元,同比增涨20%,仅次于上海位居全国第二。

大量人口流入必然会催生巨大的住房需求。以杭州为例,2017-2019年,杭州每年商品房成交量都超10万套;2021年杭州新房成交总套数约18.7万套,成交金额高达6200亿元,均创下近几年新高。

南昌市人口增量位居全国第三,2021年一年新增人口18.3万。其实,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南昌人口增长速度并不快。2015-2020年,南昌每年常住人口增量仅约六七万。

直到2020年,南昌地铁三号线通车,高铁东站建设开工,南昌全面放开城镇落户限制,大南昌都市圈住房公积金异地贷款合作在南昌正式启动,随之人口迎来一小波上扬,2020年新增人口65.44万。2021年,南昌常住人口达到644万,城镇人口数量突破500万,成为特大城市。

但就江西省而言,2021年已进入人口负增长阶段,去年人口减少1.46万。这意味着,江西省内,除南昌以外其他城市几乎都是人口减少趋势,也就是,南昌新增18万人口中很大一部分来自南昌周边县市,这与杭州人口增长的逻辑完全不同。

人口增量第四大城市是青岛,2021年常住总人口1025.67万,较上年增加15.1万。青岛是山东经济发展的龙头,2021年GDP为14136.46亿元,在山东省的首位度由2020年16.96%提高到2021年17.01%。青岛对人口的吸引力、承载力在不断增强。2010至2020年10年间,青岛人口增加量居全省首位,比增量排第二、三位的济南、临沂分别多增26.67万、37.76万。

人口增量第五大城市是郑州。2021年末,郑州常住人口数量为1274.2万,一年增加14.2万。2010年-2020年10年间,郑州人口增量高达397.41万,超过了杭州。整个河南省则步入人口负增长阶段。

此外,宁波、嘉兴、南京、福州4个城市,2021年人口增量均超10万。按照南京官宣数据,截至2021年年末南京常住人口达942.34万,占全省的11%;一年内新增人口数量为10.37万,占整个江苏省去年28.1万新增人口的比重为36.7%。南京人口的增加,一定程度上显现出近年来南京人才落户政策的效果。

武汉市2021年末常住人口数量达到1365.5万,增量较2020年达到100多万。不过由于2020年正值武汉疫情又是人口普查,也许很多外来务工人员或求职人员未及时返回武汉引起普查数据偏差,故未统计在排名之内。

截至记者发稿,长沙、西安等均尚未公布去年末人口数量,但这些城市都是近年来最具代表性的"抢人"之城,人口增量亦颇丰。

陕西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20年陕西省常住人口数量为3952.9万,西安市常住人口数量为1295.29万,西安常住人口已占全省人口的32.8%,即每3个陕西人中,就有1个西安人。2017-2019年,西安3年人口总增量为128.87万。

近日,长沙市市长郑建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近5年来,长沙每年净流入人口30万左右,位居国内大中城市前列;过去10年,长沙常住人口净增加300万以上,2021年净增人口也在15万以上。

广东省体改研究会副会长彭澎认为,成都、郑州、长沙、武汉、西安、重庆等强二线城市,近几年无论是经济发展还是人口集聚都十分迅速,收入与一线城市差距越来越小,居住条件好,生活压力没那么大。因此近几年,越来越多人留在了这些城市。

这些强二线城市,如今亦被称为"新一线"城市,未来发展或可比肩北上广深。

这些城市人口流失严重

当前,我国人口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外部条件发生显著变化。人口总量增长势头明显减弱,劳动年龄人口和育龄妇女开始减少,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人口红利减弱。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34‰,而2020年、2019年这一数据分别是1.45‰、3.34‰。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原新表示,0.34‰的增长率意味着中国又向绝对的零人口增长迈近了一步,但不会在2022年就迎来人口负增长,而是会在几年"零人口增长波动期"后,然后才进入常态化负增长阶段。

届时,未来越来越多的地区面临人口收缩。因此,吸引外来人口流入并最终留住人才,对一个城市而言就变得更为重要。

作为GDP第一省,广东在过去这些年堪称吸引流动人口的"黑洞",2017-2019年,每年常住人口增量都在170万以上。第六次人口普查到第七次人口普查之间,广东全省常住人口增量更是达到惊人的2170.94万。但2021年,广东省常住人口增量却只有60万。常住人口增量方面,浙江已超越广东,位居第一。

这或许是老牌一线城市面临的共同问题。2021年北京、上海、广州常住人口合计增长7.7万,不及成都、杭州单个城市人口增量的三分之一。

尤其是北京,2021年常住人口数量减少了0.4万,其中,城镇人口数量1916.1万,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为87.5%;常住外来人口数量834.8万,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为38.1%。2020年北京常住外来人口数量为841.8万,占当年常住人口的比重为38.5%。明显看出,常住外来人口数量在减少

根据七普数据,2010年至2020年,北京平均每年净增22.8万人,上海平均每年净增18.5万人,广州平均每年净增59.7万人,加起来合计101万人。

2017年初以来,武汉、西安、长沙、成都、郑州、济南等强二线城市先后掀起"抢人"大战,落户门槛一再降低,其中西安只凭身份证、毕业证即可落户,堪称"零门槛"。广东作为人口第一大省,也一直在不断拆除落户的藩篱。

反观之,北京、上海,一个是中国的政治中心,一个是中国的经济中心,仍是"一户难求"。这些超大城市的住房成本,也是外来人口所不能承受之重。

3月1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2022年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提出加快推进新型城市建设,以人口净流入大城市为重点,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着力解决符合条件的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住房困难问题。

值得指出的是,整个京津冀区域的人口吸引力都在下降。

天津最明显。近几年,天津经济比较低迷,GDP不增反减,人口吸引力也有所下降。2020年,天津市常住人口数量为1386万,与十年前(1294万)相比,仅增加92万,与成都、杭州、郑州等城市差距甚大。

天津还有不少市辖区的常住人口为负增长,如著名的滨海新区。2020年滨海新区常住人口有207万,占天津常住人口(1387万)的14.92%,位居全市第一。然而,2010年滨海新区常住人口数量为242万,与10年前相比,人口减少了65万。

在天津的二手房市场上,据贝壳找房数据,有着15.5万套的库存,等待有人来"接盘"。

整个河北省亦进入人口负增长阶段,石家庄、唐山2021年常住人口数量分别减少3.68万、2.1万。

整个东北地区人口发展已先后经历了高速增长、稳定增长、低速增长和负增长四个阶段,现在仍处于人口加速下滑期。2010-2020年,东北地区人口减少了1099.8万。

房地产发展长期看人口。经济学家任泽平认为,人口集聚分化促使房地产市场不断分化,在少子老龄化背景下,房地产市场将更加分化,未来经济基本面好、人口流入的大都市圈大城市群房地产市场更有潜力。(中国房地产报、头条新闻)

【秦创原:打造陕西创新驱动发展总平台】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同比增长32.30%、科技型中小企业总数同比增长38.67%、技术合同成交额同比增长33.23%……陕西创新发展亮点纷呈,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成效明显。

自2021年3月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启动以来,陕西举全省之力围绕加快把创新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开展了一系列探索试验。

深化改革 为创新者撑腰

2021年,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学院教师李占科迈出了从“科学家”到“企业家”的一大步。2021年9月,李占科团队的消防特种无人机项目正式转化并落地西咸新区秦创原总窗口。

陕西创新优势明显,但是科技存量资源与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薄弱及转化体制机制不畅的问题仍然存在。在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中,陕西首先从“人才”和“机制”两方面破题。

以西北工业大学等高校为试点,陕西开展了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改革,着力破除制约科技成果转化的机制障碍。

“成果转化中,公司注册资本为1000万元,我们团队以专利作价600万元入股,负责公司的运营和发展。同时,学校在持股比例、职称评定等方面对我们开展科技成果转化进行了政策倾斜。”李占科介绍。2021年,西北工业大学组建科技成果转化企业数量同比增长75%。

2021年6月7日,陕西首批揭榜挂帅课题榜单发布,面向全国公开征集解决方案和承担单位。“发榜者”即技术需求方为陕西7家创新型领军企业。

这标志着陕西深化科研项目管理改革迈出新的步伐。“推进创新攻关揭榜挂帅体制机制改革”被明确写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中。陕西试行科研项目领衔专家制、“揭榜挂帅”、“赛马制”,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构建企业行业技术创新平台,赋予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更大的技术路线决策权。截至目前,陕西已发布四批揭榜挂帅项目榜单,涉及20多家行业领军企业,多所高校、科研单位参与其中。

改革探索需要强有力的政策措施“保驾护航”。

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启动伊始,陕西发布“政策包”,涵盖了科技人才、成果转化、企业创新、科研平台、服务体系等5大类共70条措施。随着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的加快,全省各市、创新主体、平台园区制定了相应的协同推进政策,形成了多层次、多维度、全社会协同的“1+N”政策体系。

“两链”融合 科技和产业共舞

在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的政策和资源加持下,西安赛隆实现了快速发展:企业自主研发的国内首台电子束3D打印设备和国内唯一的3D打印金属粉末制备装置,国内市场占有率均达到90%以上;高品质金属粉末粉床电子束3D打印技术与装备产业化项目开工建设,项目建成后将带动陕西3D打印设备与产品开发再上新台阶。

西安赛隆是陕西增材制造产业链的龙头企业之一。2021年,陕西明确了包括增材制造产业链在内的23条重点产业链。针对科技资源富集而产业发展不强的现实,陕西把推动“两链”深度融合作为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的重中之重。

随着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的启动,“两链”融合科技行动在全省展开。2021年,陕西承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40余项,并首次与科技部联合组织实施2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部省联动专项。省科技厅梳理凝练了29个重点领域2662项关键核心技术需求,部署实施8个科技重大专项和272个重点产业链创新项目。

围绕促进“两链”深度融合的新型研发平台的探索也在进行。

2021年3月30日,在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大会上,陕西启动了先进稀有金属材料、光子产业、半导体与集成电路、高档数控机床等首批4个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建设工作,赋予他们在共性技术研发、行业开放共享、企业孵化培育、人才引进培养、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开展探索试验。

其中,先进稀有金属材料共性技术研发平台的牵头单位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被省委、省政府定位为“新型科研机构”,成为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的示范点。截至目前,该院已成功孵化39个公司,其中有3个上市公司和4个新三板挂牌公司,实现了高质量的“两链”融合发展。

协同联动 释放创新潜能

2021年初,西安交通大学李洋教授带着一项名为“非粮生物质一体化制氢及储氢”的项目先后对接了多家单位,希望得到支持,开展中试生产,均未能如愿。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启动后,该项目得到春种基金青睐;在秦创原路演平台展示时,该项目又获得另外一家机构跟投,最终得到了两家机构的联投。

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启动以来,科技成果在陕西快速就地转化,科技型企业培育孵化提质增效。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离不开创新资源的协同联动。

路演平台就是让创新资源充分对接的一个尝试。按照“秦创驿站”“每周发布”和“月度专场”三种形式,陕西打造了“三级跳台”式的常态化路演平台。截至目前,全省举办各类路演活动130多场,推介科技成果转化项目3000余项,辅导路演680余项,300余家投资机构参与,130多个项目和团队完成融资,规模超13亿元。

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的协同联动不断深入,一批产业创新平台加快建设。截至目前,陕西建设190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0余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84个“四主体一联合”新型研发平台。

秦创原总窗口的服务能力不断向各地辐射:宝鸡市以“一把手带头进高校,院士宝鸡行、企业老总院校行、专家企业行”活动创新校地合作模式;商洛市探索“飞地创新、离岸孵化、回迁发展”模式,在秦创原总窗口布局建设约4万平方米的空间载体;铜川市设立2亿元的高新科技成果创业投资基金,在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挂牌成立的铜川创新谷投入运行……

来源:群众新闻

【秦创原:打造陕西创新驱动发展总平台】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同比增长32.30%、科技型中小企业总数同比增长38.67%、技术合同成交额同比增长33.23%……陕西创新发展亮点纷呈,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成效明显。
自2021年3月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启动以来,陕西举全省之力围绕加快把创新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开展了一系列探索试验。
深化改革 为创新者撑腰
2021年,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学院教师李占科迈出了从“科学家”到“企业家”的一大步。2021年9月,李占科团队的消防特种无人机项目正式转化并落地西咸新区秦创原总窗口。
陕西创新优势明显,但是科技存量资源与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薄弱及转化体制机制不畅的问题仍然存在。在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中,陕西首先从“人才”和“机制”两方面破题。
以西北工业大学等高校为试点,陕西开展了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改革,着力破除制约科技成果转化的机制障碍。
“成果转化中,公司注册资本为1000万元,我们团队以专利作价600万元入股,负责公司的运营和发展。同时,学校在持股比例、职称评定等方面对我们开展科技成果转化进行了政策倾斜。”李占科介绍。2021年,西北工业大学组建科技成果转化企业数量同比增长75%。
2021年6月7日,陕西首批揭榜挂帅课题榜单发布,面向全国公开征集解决方案和承担单位。“发榜者”即技术需求方为陕西7家创新型领军企业。
这标志着陕西深化科研项目管理改革迈出新的步伐。“推进创新攻关揭榜挂帅体制机制改革”被明确写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中。陕西试行科研项目领衔专家制、“揭榜挂帅”、“赛马制”,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构建企业行业技术创新平台,赋予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更大的技术路线决策权。截至目前,陕西已发布四批揭榜挂帅项目榜单,涉及20多家行业领军企业,多所高校、科研单位参与其中。
改革探索需要强有力的政策措施“保驾护航”。
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启动伊始,陕西发布“政策包”,涵盖了科技人才、成果转化、企业创新、科研平台、服务体系等5大类共70条措施。随着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的加快,全省各市、创新主体、平台园区制定了相应的协同推进政策,形成了多层次、多维度、全社会协同的“1+N”政策体系。
“两链”融合 科技和产业共舞
在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的政策和资源加持下,西安赛隆实现了快速发展:企业自主研发的国内首台电子束3D打印设备和国内唯一的3D打印金属粉末制备装置,国内市场占有率均达到90%以上;高品质金属粉末粉床电子束3D打印技术与装备产业化项目开工建设,项目建成后将带动陕西3D打印设备与产品开发再上新台阶。
西安赛隆是陕西增材制造产业链的龙头企业之一。2021年,陕西明确了包括增材制造产业链在内的23条重点产业链。针对科技资源富集而产业发展不强的现实,陕西把推动“两链”深度融合作为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的重中之重。
随着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的启动,“两链”融合科技行动在全省展开。2021年,陕西承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40余项,并首次与科技部联合组织实施2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部省联动专项。省科技厅梳理凝练了29个重点领域2662项关键核心技术需求,部署实施8个科技重大专项和272个重点产业链创新项目。
围绕促进“两链”深度融合的新型研发平台的探索也在进行。
2021年3月30日,在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大会上,陕西启动了先进稀有金属材料、光子产业、半导体与集成电路、高档数控机床等首批4个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建设工作,赋予他们在共性技术研发、行业开放共享、企业孵化培育、人才引进培养、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开展探索试验。
其中,先进稀有金属材料共性技术研发平台的牵头单位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被省委、省政府定位为“新型科研机构”,成为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的示范点。截至目前,该院已成功孵化39个公司,其中有3个上市公司和4个新三板挂牌公司,实现了高质量的“两链”融合发展。
协同联动 释放创新潜能
2021年初,西安交通大学李洋教授带着一项名为“非粮生物质一体化制氢及储氢”的项目先后对接了多家单位,希望得到支持,开展中试生产,均未能如愿。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启动后,该项目得到春种基金青睐;在秦创原路演平台展示时,该项目又获得另外一家机构跟投,最终得到了两家机构的联投。
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启动以来,科技成果在陕西快速就地转化,科技型企业培育孵化提质增效。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离不开创新资源的协同联动。
路演平台就是让创新资源充分对接的一个尝试。按照“秦创驿站”“每周发布”和“月度专场”三种形式,陕西打造了“三级跳台”式的常态化路演平台。截至目前,全省举办各类路演活动130多场,推介科技成果转化项目3000余项,辅导路演680余项,300余家投资机构参与,130多个项目和团队完成融资,规模超13亿元。
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的协同联动不断深入,一批产业创新平台加快建设。截至目前,陕西建设190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0余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84个“四主体一联合”新型研发平台。
秦创原总窗口的服务能力不断向各地辐射:宝鸡市以“一把手带头进高校,院士宝鸡行、企业老总院校行、专家企业行”活动创新校地合作模式;商洛市探索“飞地创新、离岸孵化、回迁发展”模式,在秦创原总窗口布局建设约4万平方米的空间载体;铜川市设立2亿元的高新科技成果创业投资基金,在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挂牌成立的铜川创新谷投入运行……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以及你们姑娘当初不分青红皂白在内部群讨论其老板辱骂老板造谣老板以及我,我昨日商议追究的是女团内姑娘人品问题以及我需要他们向我道歉,你在帖文所称无关你事,那么利用
  • 协助我丽总成功与东安斑奇迹连锁机构达成合作认识了两位超级亲切的美容大咖王姐和唐姐还有一位超级牛逼的90后美业导师感谢三位对齐齐和千金的认可[亲亲]东安的朋友可以
  • 作为汾酒生产的第一车间,也是汾酒全产业链布局的开端,原粮基地是汾酒真正从源头驾驭绿色,酿造生态品质汾酒的源头,更是中国酒魂信仰落地生根的最前沿。汾酒从源头开始以
  • 读两首诗 《蓼萧》 佚名 〔先秦〕 蓼彼萧斯,零露湑兮。既见君子,我心写兮。燕笑语兮,是以有誉处兮。 蓼彼萧斯,零露瀼瀼。既见君子,为龙为光。其德不爽,寿考不忘
  • #金俊勉[超话]# #金俊勉GRAZIA四月刊封面# 检查每日任务做完了吗[拳头] ❗️词条净化❗️ 每个链接点三次,每次停留十秒以上,多带话题发帖[米奇比心
  • 皈依佛是对佛起恭敬心,感恩佛陀对我们的教导,开示了人生的一条明路;皈依法,是感恩佛陀对我们的言教,让我们有法可依,有法可学,有矩可循;皈依僧,是感谢僧众给我们做
  • 13、今天教大家如何当美女,第一步:先假装自己是14、有趣的灵魂 美丽的外表=不要脸的我ƪ(˘⌣˘)ʃ15、道理我都懂可是听到别人喊美女的时候还是忍不住要回头。
  • #河南师范大学平原湖校区广播站# 【节目预告·乡土情】 《舌尖上的中国》前两季的总导演陈晓卿说,是他对故乡美食的眷恋和怀念才促成了这个节目的诞生。仔细回想,我
  • 【会有一些比对 没有辣菜的意思】张智涵昨天买周边的时候短暂见过一面 当时只录了视频也没有说上话(后悔JPG.)演的李从嘉是一个支棱起来的李从嘉 比昨天王杨塑造的
  • 《多国不受美元蒙蔽,人民币国际化再拿下两国,跨境结算迈出三大步》随着中国综合实力的提升,人民币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也水涨船高,但美元的影响力却因美国霸权而每况愈下。
  • 重点系价格完全不贵[机智]总代理:佛山富卫保险服务有限公司 TEL:0757-22177725(优惠价格体验)本人热线15015705884,没错,我们的品牌
  • 绝大多数成功人士都是看淡人生起落的勇者,即使遇到大风大浪,也可以淡定从容地面对,而那些得过且过虚度时光,在名利的水面上漂浮太久的人,一旦被人生的风暴卷入水底,便
  • 在线条方面,热贡唐卡的线条使用比西藏唐卡更为讲究,尤其是金线的运用,使得热贡唐卡有“富丽堂皇”的特点。热贡艺术主要由父传子或学徒制,绘制要求严格,须按照古代佛教
  • きゃわきゃわな俊哲ぬいが届きましたぁーーー⁽⁽٩(๑˃̶͈̀ ᗨ ˂̶͈́)۶⁾⁾‎しかも可愛いオマケ付きのサプライズもあったりして感謝感激雨霰でございます‎き
  • ✨新闻更新:演员朴珍荣,广告界hot·cool guy登场…魔性的魅力演员朴珍荣成为广告界的hot·cool guy,最近出演了TVING电视剧"柔美
  • !!
  • #泰剧待到重逢时[超话]#[心]#nineheart[超话]#20200222 | FLuke Graduation Day "吃瓜,我们是认真的
  • 14.从此天光大亮,你是我全部的渴望与幻想。27.淡蓝,色并不是的我最爱却,是我最难忘的。
  • 你看图,自己算不愿意吃的,找我咨询味道极佳的蛋白粉和蛋白棒,营养方便快捷……#蛋白质##USANA葆婴_柚柚妈妈#高级感商务西装|今天的我在发光最近雨后天气转凉
  • 昨天晚上的时候,给豆豆哥讲了一下甘宇的事情——和罗永一起在地震中逆行救人,在体力不支后罗永先逃生,获救后又带着人找他,甘宇野外求生17天,专业的救援队伍一直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