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2微新闻# 兜稳困难群体的民生底线

  社会救助事关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和衣食冷暖,关系民生、连着民心。我市民政部门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逐步筑稳凡困必帮、有难必救、应救尽救、应保尽保的社会救助格局,让困难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得到逐步提升。

筑牢基本民生底线 让救助更暖心

  2021年,根据市委、市政府“把民生底线兜牢兜实”的要求,相关部门加强联动、多措并举,主动对接困难群众需求,进一步夯实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为社会筑牢基本民生底线。

  城乡低保和特困人员供养标准得到再次提升:城市低保标准和六城区农村低保标准由700元/月提高到730元/月;三县一市农村低保标准由580元/月提高到610元/月。特困人员供养标准统一提高为11388元/人/年。据10月份数据统计,我市城乡低保对象3.72万户、5.47万人,支出最低生活保障金3.54亿元。一项项惠民政策、一笔笔惠民资金及时落实,向困难群众传递着党和政府的温暖。

  各乡镇全面建立临时救助备用金制度,为因突发困难无法维持基本生活的居民提供临时救助申请;加大低保、低收入群体等支出型贫困群体的救助力度;对急难型救助对象实施“先行救助”。今年以来,全市共救助城乡困难群众7.57万人次,发放临时救助金4240万元,及时有效地缓解了困难群众生活。

  更多暖心救助,体现在困难群体的生活细节中。

  年逾七旬的低保老人白大爷,每天上午都会到水西关附近的一家牛奶直销店,凭着手中的“爱心奶”卡,免费领取一盒牛奶。“生活在太原太幸福了,每天喝一杯‘爱心奶’,暖胃又暖心……” 市民政局工作人员介绍,“爱心奶”工程是市政府2021年的民生实事之一。从2020年1月起,我市协调各方资源为五类特殊困难群体发放“爱心奶”,年度支出3000余万元。每人每天一盒奶,2.5万盒“爱心奶”汇聚在一起,温暖了一座城。

  为确保困难群众温暖过冬,我市对六城区享受集中或区域供热的城市低保户和特困对象给予供热补助。9月10日前,今年的补助资金已全部发放到位。家住杏花岭区的陈师傅说:“感谢政府的关心,手头一下子感觉宽裕了!”据了解,根据受助对象住房面积、供热方式和受助群体的不同,民政部门给予每户150元至920元不等的供暖补助,总数约2000万元。

  2021年以来,全市民政系统党员、干部,以责任到人到户的方式,对全市各类特殊困难群体和救助对象展开走访慰问。截至目前,共走访4409人次,支出资金60.9万元,先后解决政策问题126个,解决个案问题291个。民政部门还专门印制了“太原市民政局困难群众救助暖心卡”4.5万份,帮助困难群众进一步了解党的社会救助政策。

严格执行各项政策 让救助更规范

  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兜底保障成果,夯实筑牢基本生活保障底线,避免因“脱保”“漏保”造成规模性返贫,民政部门对全市已脱贫人口、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突发严重困难户人口开展了排查,将符合条件的7796人纳入了低保,400人纳入特困,对4624人给予了临时救助。

  民政部门持续开展农村低保专项治理巩固提升行动,围绕社会救助政策清理、兜底保障脱贫人口、疫情防控等相关救助政策落实、低保金管理发放不规范问题、巡视审计专项治理发现问题、信访事项化解以及经办服务作风问题“回头看”;在提升社会救助精准度、兜底保障精准度、急难救助能力、救助资金使用效能方面下功夫,进一步提升社会救助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化解能力,提升基层社会救助经办服务能力;认真落实城乡低保、特困人员供养、残疾人两补、孤儿、事实无人扶养儿童等各项社会救助、福利政策,确保各项资金按时、足额发放到每一个服务对象手中。

主动对接困难群众 让救助更及时

  民政部门通过建立完善主动发现机制、全面推动“一门受理、协同办理”、优化审核确认程序等措施,让救助服务越来越便民:城乡低保、特困人员供养、临时救助等相继实现了网上申请审核确认,婚姻、残疾等级、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籍等相关证明材料改为数据共享;社会救助服务热线与“12345”政府服务热线实现并行接听、及时为群众解决合理诉求……从“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从“群众跑腿”到“数据跑腿”,“主动帮”正在成为现实。

  阳曲县的低保审核确认权限全面下放到乡镇,低保户申请审核低保救助不再需要到县政府,在家门口就能办理。

  为确保困难群众“求助有门、受助及时”,社会救助申请受理窗口在全市99个乡镇和街道办事处实现了全覆盖,目前正在向社区延伸,已经陆续建立了849个社区受理窗口,极大地方便了受助群众。街道和社区的工作人员在社会救助中承担起了重要角色,他们把走访辖区内留守儿童、独居老人、残疾人、重病患者以及外来人员等群众列为日常重点工作,及时掌握其就业、收入变化、受灾、大病、丧葬等情况,对需要救助的困难家庭和个人,及时帮助其进行救助申请。

  逐渐推行的购买第三方社会救助服务,极大解决了基层社会救助部门人员力量不足的难题。据了解,全市10个县(市、区)累计投入社会救助资金404万元购买第三方服务,协助开展救助家庭调查、索证、审核、个案处理等相关工作,让基层社会救助经办服务能力实现了“加速度”。

数字赋能民生服务 让救助更精准

  随着“互联网+政务”和“互联网+服务”等智能应用体系的普及,运用智能互联技术推动基层公共服务,社会救助越来越精准化、智能化。

  家住小井峪的陈女士,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帮助下,用手机下载“我的太原”APP,轻轻几点操作,屏幕上很快出现自己的低保信息。民政部门在“我的太原”APP、太原市民政局官网推出的低保查询、公示栏目,为困难群众查询救助提供了便利。同时,太原市民政局还在全市开展低收入人口摸底排查和信息采集,一旦发现需要救助的困难群众,立即启动救助程序,确保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及时获得相应的救助。截至目前,低收入人口数据库已入库信息7565户、16272人。

  市民政局工作人员介绍,为切实将符合救助条件的残疾人纳入社会救助兜底保障范围,我市正在对全市最低生活保障边缘家庭中一级、二级重度残疾人和三级智力、精神残疾人社会救助政策落实情况开展排查,截至目前已排查3.2万人,其中已纳入或正在安排纳入低保1.1万人,已纳入或正在安排纳入特困1123人。

  为维护国家社会救助政策的严肃性,确保社会救助的公平、公正,今年我市正式启动社会受助对象银行信息核对工作,对救助对象进行个人收入和财产信息的核查,截至目前已实现20部门38项数据的信息核对,接受信息核对42438户次、 86368人次,下发核对报告38863份。民政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此项工作有效解决了过去社会救助对象家庭收入核算难、家庭财产认定难的问题,提高了救助认定的精准度,最大程度避免了“漏保”“错保”等情况的发生。

短 评

把好事办实 让人心更暖

  社会救助是兜底民生底线、促进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如何把社会救助事业做到困难群众心坎里,考验着民政工作的厚度和温度。

  我市民政部门以“不漏一户,不落一人”的情怀,主动了解困难群众所思所盼所忧,做实做深做细各项社会救助工作,每天一盒爱心奶、送上门的暖心卡、家门口的服务窗口,每一件心系群众的实事,每一个被关注的细节,折射出越来越贴心、越来越及时、越来越精准的惠民政策和政府关怀。

  好事办实了,困难群众的心也捂得更暖了。人心暖了、社会稳了,全民迈入小康、共享发展成果的道路,才能越走越踏实。

#爱心救助# “缘救宝贝”大病儿童救助项目

远赴千里来京治病的小扎西

3月24日10:09慈缘车友志愿者群里收到一条这样的消息:“今晚9点06分,有一位来自四川甘孜的藏族小朋友在爸爸妈妈的陪伴下乘坐K818列车来京就医,有哪位志愿可以负责车辆接站?”

3月24日10:50我们收到了车友志愿者的答复。晚上8点40分,车队志愿者在微信群里回复:“北京西站P3停车场139号停车位,车辆已到位”。

8点50分,西站地区爱心驿站的工作人员打来电话:“K818预计晚点18分钟,列车到站后,安排车厢接站。”

扎西一家不会写汉字也听不懂汉话,这是他们第一次出远门,接站前每一位志愿者内心十分忐忑的等待着扎西一家人的到来。因为信任聚在一起的几个陌生人组成的接站志愿行动,让扎西邓珠一家顺利进京。经过两天两夜的舟车劳顿,扎西一家终于在朝阳医院旁边的旅店安顿下来了。

次日,项目工作人员带着扎西前往朝阳医院,完成住院治疗前的各项检查。小扎西患有先天性脊柱侧弯,还未满5周岁的他在医院做检查的时候表现的很棒,特别勇敢。每做完一项检查,扎西都会依偎在妈妈的身边,想听到妈妈表扬和鼓励。

2月29日下午,扎西在爸爸的陪同下入院。疫情的原因,只能有一位家属留院,妈妈选择在医院旁边的旅店等待小扎西手术顺利出院的好消息。

尽管治疗侧弯的过程很痛苦,但扎西在爸爸妈妈的陪伴和好心人的关怀下,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愿这次赴京就医之行扎西能够手术顺利,实现挺直脊梁的心愿。

感谢北京时代印记爱心服务车队志愿者和西站地区爱心驿站的工作人员,给第一次远赴千里来京治病的扎西一家带去了温暖和感动。同时感谢每一位爱心捐赠人对孩子们的支持!〔深圳慈缘基金会〕

【一年22例小肠移植手术,这家医院成为全球第一】一年时间,22例手术,对于一个医院一个科室或许并不算多,然而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小肠移植中心却凭借一年22例小肠移植手术,成为全球第一。这是12月22日,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就浙江省“十三五”期间卫生健康工作进展成效举行的专题新闻发布会的消息。

小肠移植手术难度很大,单因小肠含有大量的淋巴细胞,是人体的少数几个高免疫反应性器官,80%以上的患者术后会发生免疫排斥反应。此外,小肠是空腔脏器,含有大量的微生物、食物残渣和消化液,移植手术后,小肠内的细菌极易进入血液,引发严重感染。

[话筒]11岁女孩,只剩下7厘米小肠

11岁的嘟嘟(化名)是一个热爱足球的小姑娘,然而去年11月的一场急性肠扭转,两次大手术让她的小肠只剩下7厘米。经过浙大一院梁廷波教授带领的多器官移植团队20余名专家的周密多学科联合会诊(MDT),嘟嘟是因急性肠扭转引发的“短肠综合征”。

这种疾病,每百万人口约有2-5例的发病率,只能通过小肠移植进行救治。不幸中的万幸,经过检查,妈妈与嘟嘟的血型相吻合,她毫不犹豫地捐出自己的一段小肠来救女儿。

“我们想为嘟嘟圆梦,希望她能重新驰骋绿茵场!”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浙大一院)党委书记、器官移植专家梁廷波教授与结直肠外科主任、具有丰富小肠移植经验的吴国生教授心中有着共同的期盼与信念——“挑战一切不可能,救回孩子!”

小肠移植被誉为“最难器官移植技术”,然而却也是治疗肠衰竭的重要手段。

世界上第一例成功的小肠移植手术直到1988年才出现。国内小肠移植手术从1994年开始起步,但患者术后均存活时间较短。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小肠移植的供体主要为脑死亡者捐献,由于供受者之间的配型问题和长时间器官缺血等因素,移植术后并发症居高不下,5年存活率仅有50%左右。

2020年10月20日,梁廷波与吴国生两位教授联合主刀,20余名医护人员周末奋战,将一段长约2米、来自妈妈体内的鲜活小肠成功接入嘟嘟(化名)体内,术后母女二人恢复良好。而这也是全国成功开展的首例儿童亲体小肠移植。

吴国生教授介绍,他每年大概接诊20多例肠扭转患者,近八成患者是不可逆性的肠坏死,出现“短肠”甚至“无肠”的情况,从而需要进行小肠移植。这其中,青少年占了不少比例。活体小肠移植具有组织配型好、可以择期施行手术和器官缺血时间短等优点,临床实践证明,活体小肠移植排斥反应发生率只有20%左右,远低于脑死亡捐献(80%),术后长期生存的病人越来越多。

[话筒]共享一段小肠,母女成为最“牵肠挂肚”的人

“晨起体温36.8℃,平均体温37.7℃,全天共尿了6次,每次尿量在250ml~300ml之间…… ”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六号楼13楼一间病房的床头上,摆放着一本厚厚的笔记,从2019年4月16日起,每隔一、两个小时,都有详细的输液、呕吐及体温记录。

这本详细的笔记,来自内蒙古赤峰51岁的一位母亲。她躺在病床上,刚接受完动脉血管造影,从大腿根部动脉下穿刺放进探头再深入小肠,以确保血管解剖正常,为几天后的 “切肠”手术做准备。

对面病床上,是她半年无法吃饭、一直靠营养液维持生命的28岁女儿冯依(化名),她本来也即将成为一名母亲,因为妊娠合并肠扭转,造成几乎全部的小肠坏死,只剩下了12厘米的小肠和不到1米的大肠。她不仅失去了龙凤胎,当地医生判断,生命撑不过3年。

2019年7月,具有丰富小肠移植经验的专家吴国生教授及其团队接诊了冯依。经过多位专家的联合会诊,冯依系“妊娠合并肠扭转”。当时处于妊娠期的她,由于体内的孕激素水平升高使肠管平滑肌张力降低,肠蠕动减弱,再加上先天性肠系膜根部距离较短,受到增大子宫的推挤时,肠道蠕动受到限制。过度牵拉和挤压,使小肠扭转、变位,最终引发肠坏死。

“妊娠期肠扭转较罕见,发病率为1/1500~1/60000。”吴国生教授说,这种突发疾病,孕产妇死亡率高达6%~16.6%,胎儿死亡率达26%~44.40%。在他行医近30年的生涯中,一共遇到过3例类似疾病,其中两位患者接受小肠移植手术后,身体好转、存活至今,用这个办法试一试,也许能为冯依带来生的希望。

知道自己的一段小肠可以救宝贝女儿的命,冯依的妈妈喜出望外。“求求您,把我的小肠多切一点给我的女儿。”术前谈话后,冯依妈妈反复跟吴国生教授请求。过去不爱喝牛奶、吃肉的她,最近努力加强营养。

经过浙大一院多个学科、多名专家的合力拼搏,终于让母亲捐出的2.4米小肠成功接入冯依体内,这场母女间的动人故事也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吴国生教授说:“如果冯依术后恢复情况良好,她还有做妈妈的希望和可能!”

[话筒]为打败“癌王”胰腺癌,医生把他的小肠取出来再“种”回去

“一发现就是晚期”,这是曾经人们对“癌王”胰腺癌的直观印象。

胰腺癌的一个特点就是浸润性生长,也就是说肿瘤是没有边界、很难分离的,需要把整个胰腺切除,但胰腺又和十二指肠是特别“亲密”的朋友,所以手术时通常是把胰腺和十二指肠一起切除。

而肠系膜上动脉为人体小肠和右半部分结肠供血,如果直接把它切除会导致小肠坏死,但如果不切除会导致肿瘤切除不彻底。如何在对肿瘤根治性切除的同时完整保留小肠功能?

小肠移植手术可以让这个问题得以化解,通过在体内仔细探查,将好的小肠完整切下来在体外进行修整,同时体内进行肿瘤切除手术,再将小肠重新“种回”体内,这种方法叫做“系统化疗后胰十二指肠切除联合自体小肠移植”。

70岁的杭州人老朱是全球首例“系统化疗后胰十二指肠切除联合自体小肠移植手术”的受益者。他天生就是个闲不住的人,退休后在桐庐置办了一处房子,每天种菜、浇花、钓鱼,这样的田园生活,老朱和老伴儿非常享受。但2018年末,一辈子没生过大病的他,连着好几天胃口不好,吃不下饭。

“他告诉我的时候,这样的症状差不多有一个多月了,我想想看有点不太对劲,这么长时间肯定是有问题的。”老朱的小儿子说,他们找到了浙大一院肝胆胰外科梁廷波教授团队,经过核磁共振等一系列检查,病因明确了:胰腺癌!晚期!

以往,胰腺癌患者化疗后仅30%有机会得到根治手术的机会,更多的患者因为肿瘤侵犯范围大,无法根治。“现在,通过系统性的化疗方案联合小肠移植技术,为更多的患者赢得了更多的救治机会,成为获益者。”浙大一院党委书记梁廷波教授表示。

2019年12月5日,老朱的手术正式开始,由梁廷波教授和吴国生教授共同完成。两位专家同时“开工”,这边在体内仔细切除胰十二指肠,那边对取出的小肠和结肠血管进行灌洗、修整,将未受肿瘤侵犯的血管保留下来,最后再将修整好的小肠和结肠与体内的血管仔细吻合,这样就达到了既最大限度切除肿瘤又保护小肠供血的目的。历时8个多小时,手术成功。

12月30日,老朱出院了,他的精神状态很难让人想到他是个动过“大手术”的人。其实,术后第二天,他就在监护室拔掉了气管插管并在床上可以自由活动;术后第五天,转回了普通病房,之后每一天都可以自己绕着病区走廊走三圈、四圈、五圈,气色越来越好。

梁廷波教授表示,根治胰腺癌用上了小肠移植的技术,这是浙大一院团队在探索疾病救治过程中的一次创新突破,以往胰腺癌患者如果不能根治手术,就意味着患者的复发率大大上升,而胰腺癌诊治和移植技术都是浙大一院的优势专长,两者结合让胰腺癌达到根治,为患者康复加了一道“双保险”。

世界首例多米诺肝小肠联合移植,世界首例年龄最大供者活体小肠移植,国内首例儿童小肠移植、胰十二指肠切除联合自体小肠移植,首例针对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小肠移植,高难度腹腔多器官联合移植等多项创新技术……一年时间,共有来自全国各地近30名换肠人在浙大一院重获新生,他们最大的56岁,最小的5岁。未来,他们将创造更多奇迹。

据悉,浙大一院是目前国内开展大器官移植门类最全的医院之一,截至目前,该院已经完成肝移植总数超过4000例,肾脏移植超过了7000例,小肠移植超过40例。(健康时报记者 石梦竹)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她来的路上,她的妹妹给我发消息说了一点原委,没太看懂但能猜着,又是家庭情绪矛盾。我们失策的就是要等很久,十多分钟了我找了个地方让她坐着哭,给的纸用光了,我又回去
  • #赵丽颖风吹半夏# 追平了…越到后面张力撕扯得越大不得往生太刀了废钢贬值的大半年陈儿在堆场每天笑脸迎人跟孙子一样有血液病又要住在废机油渗入的滩涂再难也没跟胖子抱
  • #高清壁纸无水印##手机壁纸无水印[超话]# 适合微信状态的简洁文案☁️ ▪我希望你是为我而来 ▪你在看状态,我在看你 ▪日子一般般,希望快乐多一点
  • 通常情况下,她的工作就是复制王妃和王子出席的活动,所以他们的行程越密集,海蒂也就越忙。第五,两套普赠看似很大方,实际上,春节普赠同样是你【本就应该送给玩家的福利
  • 属龙女很看重面子这个东西,遇到这样的事情肯定会火冒三丈,但属龙女并不会因此丧失理智,而是会利用各种有利的武器来维护自己,尤其是法律武器,当正要离婚的时候,你就会
  • growingAnnas的那个拳击操真的累吐我,到最后感觉膝盖灌铅了[衰]还有就是 最近也没有乱吃 但体重稳步上涨哈哈哈 除了增肌我不相信是别的原因[微笑][微
  • #任嘉伦[超话]# 6.《一镜到底》歌曲由华语顶级作词人方文山担纲作词,用影像手法的"一镜到底"来诠释任嘉伦的人生态度,不沉溺回忆,不畏惧将来,不管未来如何,都
  • 赵露思微博都是工作人员打理的,ip都对不上她只玩小和抖,别意淫了,别cue我赵姐,让我们露人休息会吧,整天搞事情让我们做,我都替你们累[黑线]#龚俊 cpf#
  • 回顾了一下我入坑两年多以来任嘉伦的作品, 剧看了:《锦衣之下》《秋蝉》,《暮白首》,《乌鸦小姐与蜥蜴先生》,《不说再见》,《周生如故》,《一生一世》,《与君·
  • 请珍惜每一个对你好的人,要理解每一个对你冷漠的人。请珍惜每一个对你好的人,要理解每一个对你冷漠的人。
  • 碎碎念真的很想让时光可以就多停留在这一刻啊 外面超级超级冷呜呜吹着冷风 寝室里面今年冬天第一次开空调咯 好暖和 大家现在都躺在各自的床上 开着我们大一一起装饰的
  • #哈啰!云客服文化圈# 哈喽呀~各位小伙伴们,我呢,是一名全职宝妈,每天在家不是带娃就是带娃,去年在孕期是一名花呗热线云客服,做了几个月后因为生娃所以退出了蹲
  • 这里,点活画面、托出诗境的是一个“远”字,从这一个字可以推知有行人在暮色来临的山路上行进时的孤寂劳顿的旅况和急于投宿的心情。如果不下这番剪裁的功夫,也许下半首诗
  • 这时旁边的工作人员说你挑的这本绘本很不错,你看这里XXXX,然后这里XXXX,看我认真在听,她也来了兴致,翻一页说一页,仔仔细细给我介绍了这本绘本的精彩之处,还
  • 自助搜券>>> #双十一#双11预售爆品清单 每天领红包额外红包30元 芙清 祛痘面膜,优惠券评测【挂】辛苦洞娘图一是阿水粉丝为了给我
  • 我预测过的客户,绝不是外面无根据的命例这位女士的八字格局,身强旺用神伤生财,很多大师都说能富贵,在我不知命主的现实情况下,一看八字组合我就说是比普通层次好一点的
  • 你是难得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是月老紧系在我血脉里的一根红线。九霄尽览,阅浩瀚宇宙,万民归心,众志如一七尺堂堂,看神州少年,才华满溢,一舞称王八方来贺,
  • 除此之外,什么也不给,我认为我这个当妈的该做的能做的都已经做了,我再没有欠他什么了他俩欲言又止,最终媳妇还是忍不住了,问他们住哪,我说租房子什么都行,我年轻那会
  • 颜值满满当然它是颜值与实力并存的啦-它的主滤网使用的GreenHEPA技术,99.99%以上✔️像细小的灰尘和细JUN也都可以过滤并清除掉主滤网前面的预过滤网可
  • 我说:那现在大部分人都会认为意外是偶然事件,根本不会把它和太岁联系在一起。搜的时候起初是被他的脸震撼到;后面想了解实力就看了直拍,第一个看的就是1.4亿直拍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