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想修道,何不从“太上三经”学起!#佛道双修#

不论是在家的居士,还是皈依三宝的道人,若谈道教修行,必然要从三洞经典中汲取营养。纵观全部道藏,其涉及到道教修炼的方方面面,即便皓首穷经,也难以全面掌握道教的所有精华。正因为此,很多学道之士都会迷茫,不知道该从哪里入手。面对浩繁的祖师经典,却只如捧一盘珍珠宝玉,却无法把书本上的文字内化成自身的修为。

其实修道也需要遵守循序渐进的过程,从道教最基本的经典入手,先去了解道教的基本义理,明白道教为什么会以道为教,知晓道教的存在对于不同阶段的社会具有何种意义……这些看似基础的问题,贯穿于人们修道的整体过程之中。归根于底,修道要明白的是为什么修和如何修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其实都在“太上三经”中说得十分明白。

“太上三经”的概念,源自于台湾萧登福教授的提法。萧教授认为,修道者之道教神仙信仰,放在首位的必然应是太上道祖。凡修道者不得不读太上经典,而以太上之名传世的经典又多之又多,唯有此三经是适合不同修证阶段的人们尽情阅读的,其分别是《道德经》、《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和《太上感应篇》。这三部经典虽然所言体例不同、内容有异,但在精读之后就会体悟到三部经典的背后贯通的一个字“道”。

道祖自函谷关留下五千圣言,其首次为“道”字赋予了超越人间物质认知的概念。顾名思义,道教以“道”为教,修道者希望实现的目标是与道和真。那么,道究竟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去认知道体?又通过何种方法才能实现复归于道的修证境界?这三个依次延续而来的问题,恰恰在“太上三经”中各有重点地进行了解读。

一、从《道德经》中体悟“道”之玄妙。

“道”究竟是什么?道祖并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只用惟恍惟惚的状态对道进行了描述,认为其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天地万物因为遵从了道,所以才能够万物相生。在道的生化过程中,充分尊重了万物的自我本然特性,即曰“法自然”。世间万物展现出来的是千万种不同的情态,道祖称其为“德”。而每一种情态、每一种“德”,体现的都是亘古不变的大道。道生出德,却又依德而存在,这便是“道”与“德”的相互辩证关系。

人生天地之间,遵从的必然是人间之道与为人的德行。几千年来,道学的研究大体上不离治国与理身两个方面,而身与国正是构成人类社会的两个基本要素。基于此,人们修道的根本也就离不开自度与度人两个方面,此其一为修养自身之道,其二为普济众生之德。得悟这两点,便明白了太上第一经《道德经》的要旨。并且这两点内容,恰恰是也是另外两篇经文的主旨所在。

二、从《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中体悟修道的要义。

修道应该怎么修?这本是一个千人千面的问题。纵然每个人的自性不尽相同,但在所有情态的背后贯穿的是同一的大道,如何才能去体悟到这份真常之道,才是修证的原初动力。

老子提倡人们应该回到如婴孩一般的纯真状态,这是因为人生的成长过程一直是在给自己增加生存的砝码。随着物质上的丰富,难免会受到各种欲求的牵引,从而被五色、五声、五味蒙蔽了情志。人们之所以“不得真道”,是因为只纵情于万千事物表现出来的诱人情态,而不懂得瞬息变幻之后的恒常是什么?

因为一切眼见的一切都是无常,且又不能把握住无常而长期拥有,于是难免会陷入困苦之中。《清静经》告诉世间所有的修行者,为道的第一要义即是“清静”二字。道经中讲,修道要把断六门,学会对自身的欲求进行主动把控,不让自己成为欲望的奴隶。唯当内心得真静之时,才会淡看世间风云变化,在有无相生、阴阳互化的过程中参悟到无常背后的真常是什么。

三、从《太上感应篇》中体悟修道的功行。

道,囊括的是万物之道,而非只有人世间的道与德,更不是只有个人的清修。通过清静之心臻达清净之体,这是个人之道的证悟。但于修道而言,需要超越每个人的个体,参悟出天地大道的根本,所以就需要所有的修道人有一颗慈悲心,去为他人他物做出真功实行,借用此功行来把道的教化具体化,使众生都能够雨露均沾。因此,就要强调道教劝善第一书《太上感应篇》的重要性。

《太上感应篇》中历数了人世间种种善行善果、恶行恶果,其目的只有一个,即教化人们要弃恶从善。恶,不仅是对他人及社会整体利益的损害,更是因为自身中充满了恶的、污浊的信念,在伤害他人之前先祸殃了自身。道教讲为善,最终的目的是希望每一个人都能通过做善事的方式来缮性,去除掉因为后天的贪着而产生的种种偏执与妄念,使每一个人都能返归到天真自然的状态。

正是因为具备了度人的功德,才能使清静自度更上一层,于是也就距离自然大道更近一步。由此来看,太上传世的这三部经典中,其实具有一套非常完整的逻辑系统。

从道祖在《道德经》中提出天地间大道至德的概念,再到赋予每个人自修要义的《清静经》,以及众生皆奉善而行的《感应篇》,三经皆自道起,最终又回归于道。不论是对何等阶层的修道者而言,清静与善行是一切法门的根基,从此二法门中又可以参悟出道与德之间的辩证,实乃妙哉。

道之教化,在自我,亦在众生。从众生返自我、从自我返大道,从大道归虚无,修道之梯蹬即在于此。明读此太上三经后,再去读道教的其他经典,或可以有了恍然开朗的神思。

作者:武当玄拙 腾讯道学 https://t.cn/Evk4evd

#三联读书# #三联爱乐# #你最喜欢巴赫的哪一首曲子#
书名:《论巴赫》
作者:[德] 阿尔伯特·施韦泽
译者:何源 陈广琛
出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时间:2017.08

巴赫与施韦泽(Albert Schweitzer,旧译史怀哲、施韦策等),前者是音乐家中最受景仰的几位之一(若抛开“严谨性”的顾虑,或许没有之一),后者是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神学家、医生和音乐家,二者的名声皆数路人皆知之列,且多年来保持着极高的热度。在这本《论巴赫》面世之前,人们很难想到,施韦泽的这本煌煌大作从来没有中文译本。它好像逃过了所有检视巴赫与施韦泽的眼睛,躲在历史的角落里兀自生尘。这其中的缘故,与其说是遗忘,不如说是“力所不逮”——翻译与出版,需要怎样的资质才能达成?

书到手中,近800页沉甸甸如字典。不用任何言语,已使人肃然起敬,同时感恩于竟有人终将这样的事情实践出来。坊间有言,此书问世(1911)距今已逾百年,观点、材料早已老旧,如今费力,纯属情怀。这样的说法自然有道理,但放到更广阔的底板上观之,我以为没有跳脱出某种浅薄“功用”的狭隘。若想快速了解巴赫的音乐与生平,大可去选择当下的新鲜成果;但若对“当下何以是当下”抱持好奇,且或多或少也带着点情怀(为什么一定要服从偏激的“理智至上”,见到情怀就摒弃呢?),那么此书绝对是绕不开的丰碑式作品,也是极好的思想史素材。何况,即使在当今,关于巴赫,中文界究竟有几本拿得出手的资料呢?

以上像是辩护,实则这样的经典何须我来护卫,读到便是赚。本书雏形是施韦泽用法语所写的《巴赫:诗人音乐家》。因反响太好,受邀译成德语,翻译过程中逐渐脱胎成新的著作。最后,在英译的过程中又做了大幅修订,故英译版是公认的“定版”。中文版以德语版为底本,但涉及英、德版本不同处,依英译版。两位译者均是博学过人的青年才俊,在音乐、哲学、文学乃至西方古典学方面浸淫颇深。译事的种种考虑,译序皆有说明,此不赘述。

原书以巴赫的名字Johann Sebastian Bach为题,而中文版称《论巴赫》,实在是编辑的妙笔。须知,这决不是一本单纯的巴赫传记,而是全景式地探究关于巴赫的一切,是施韦泽凡六载、增删三次而来的集大成之“巴赫全书”。一个“论”字,简洁清晰地概括了书的整体。但,这书到底写了些什么?

首先是对众赞歌的深度研究,这是施韦泽进入巴赫的最初那扇门。当阿尔萨斯的年轻人来到法国管风琴大师、作曲家夏尔-玛利·魏多尔面前,讲述自己对众赞歌的理解,大师心中的困惑竟豁然开朗。施韦泽把音乐与具体的歌词联系在一起,这在今天听来理所当然,在当时却不啻为振聋发聩。在《论巴赫》的第一部分中,施韦泽正是整体性地耙梳了巴赫的全部众赞歌,包括歌词的起源、曲调的来源、宗教仪式中的运用,当然也顺理成章地延伸到巴赫对康塔塔和受难曲(众赞歌主要存在于这两种乐曲形式中)的发展。我想稍提一下索引:对西方尤其是德语、英语读者来说,巴赫作品目录只是随手就能搜到的资讯,然而中文界素来没有一套完整权威的译名。器乐作品也罢了,康塔塔、受难曲这样的声乐作品实在令人头疼至极,也常使听者犯懵。这本书的索引,就“顺手”做了这么一件事。仅凭这一点,我也要为译者烧高香。

接下来的巴赫生平部分,反倒是我最不在意的一阙。近百年来,不少与巴赫履历细节有关的新材料问世,知识多有更新。不过,所谓“庄子注刘向”,虽非施韦泽的本意,却不妨如是反观:从施韦泽为巴赫作的传中,照见施韦泽,也照见巴赫认识史、接受史的重要一环。

最后也是最大的一部分属于作品。大体分为三种写法,一是从特定角度探视,如“诗性的音乐与图画性的音乐”;二是以特定时期为对象,如“阿恩斯塔特、米尔豪森、魏玛与科腾时期的康塔塔”、“1723年及1724年的莱比锡康塔塔”;三是详细分析巴赫某个类型的作品及若干代表性作品,如“《葬礼康塔塔》与《马太受难曲》”。各标题下的文章相对独立,总体上构成施韦泽的巴赫观。别忘了,施韦泽可不是纸上钻研的学究,他同时还是极有造诣的管风琴家,灌录的唱片至今仍有售卖,相信一些资深的巴赫迷都听过。所以他对巴赫器乐作品的解析在巴赫演绎史上也有非常高的价值。当然,史料价值只是一个方面,真知灼见亦闪耀在字里行间。这样文艺复兴式的全才,百年难得一个。如是洞见,穿越百年的时空迷雾直抵人心,也就不足为奇了。

如果你还不确定是否以及如何读这本书,可以先找来“中译本序”读一读。译者是最了解这本书的人。作为读者,最大的幸福是读到不朽的文字;而唯一能与之相提并论的,是不仅有好的译者,且好译者肯用平实可靠的话语把这样一本难以消化的“硬骨头”变成美味佳肴。这本书从何而来,所向何处,译序都已说得太好。尤其巴赫、瓦格纳与施韦泽的两两关系,以及德国乃至欧洲思想的源流与走势,可能许多乐迷尚缺乏足够的重视,而译者都做了解说。如今漫说这样的好书,就是这样的译序都已经不多见了。@三联爱乐

(文 | 小卯)

3/22 无为投觉:我们登上的并非我们所选择的舞台,演出并非我们所选择的剧本
文:无为先森
《最好的时光》里有一句台词,所有的时光都是被辜负浪费后,才能从记忆里将某一段拎出,拍拍上面沉积的灰尘,感叹它是最好的时光。事实上,若是真的觉悟,每一个当下,此时此刻,皆是人生最美好的时光。包括,你正在看这一篇投觉的当下,因为你永远都不知道,哪一次转身,也许就难再重逢。自从大学毕业后就很少写些感性的文字,但这个当下,我想写写。

昨天下午一则令人心碎的消息登上热搜,牵动了全国人民的心。东航客机MU5737,在广西梧州藤县上空失联并坠毁,引发大面积山火。目前机组上132人,其中旅客123人,机组9人,全部失联,生死未明。

他们是谁的父母?谁的亲人人?又是谁的儿女?

也许孩子正期盼着父亲归来,给自己带来心仪已久的玩具。也许是丈夫正站在接机大厅,等待着给妻子一个久违的拥抱。又或许是父母正在等待离家多时的孩子归来,聊聊孩子的生活,工作等近况。

网上的一句话,让人潸然泪下,“非常时期还在飞的,哪一个不是家里的顶梁柱。”

在风和日丽的日子里,我们总以为余生很长,柴米油盐酱醋茶足以让我们烦恼,车马都慢的岁月足够让我们肆意挥霍,但在变故面前,实则十分脆弱。

其实我们能选择的,很少,乃至于明天和意外,我们永远不知道谁先来。

古罗马哲学家爱比克泰德曾言:“我们登上的并非我们所选择的舞台,演出并非我们所选择的剧本。” 读起来,好像是心灵鸡汤,又像是充满了宿命论的意味。然而并非如此,斯多葛哲学一个很重要的核心思想就是二元论:“有些事情是我们能控制的,有些则是我们无法控制的。”上面那句话中,我们演什么角色就类似我们的出身,这是我们无法控制的。当父母把我们带到这个世界,我们人生的剧本就开始了,某种程度上怎么演绎这个剧本,是自由的,这是你能控制的,譬如你在阅读此篇投觉的当下能引发你的一些思考,又譬如,你把这个当下用以陪伴家人共享晚宴,又或者把这个当下仰望一次天空,深呼吸,庆幸我们生在在这个美好的国度。

剧场的戏什么都是假的,除了观众是真的;人生的戏什么都是真的,只有观众是假的。

《金刚经》曾言:“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所以我们要把当下可得之心,写在阳光灿烂生活里,全力以赴去定义自己人生的剧本。

难以预料的横祸,将飞机上生命无情夺走,甚至没能让他们给自己家人留下一句告别的话,此为人生最大的遗憾。八零后的我们渐渐进入不惑之年,余生很短,别把最好的年华留到最后,别等来日方长余生漫漫,生活中工作里,不要给自己留遗憾,不要让对你有所期待的人,有所落空。

人们常常吧幸福理解为有,有车有房,有钱有权,这是有为。其实,真正的幸福是无,无病无痛,无忧无虑,这是无为。有些人在珠城奋斗了一生,有些人选择出家慈悲为怀,有些人选择辞职发展副业。有些人小隐隐于野,有些人大隐隐于市。这看似一种生命的抉择,但其实是愿力的轮回。生活中的无常变故,无处不在,即使是专业的精于概率计算的数学家,也往往会被随机性,被无常所捉弄,虽然我们无法规避,但我们可以学着接纳,这就是随机地活。

这个世界上有两种生活:

一种是被世间的得失成败所裹挟,一种是任其漂流、随心飘荡。

一种是散乱不安,一种是坦然心安。

一种是焦虑慌张,一种是闲庭信步。

一种是如火如荼,一种是无上清凉。

一种是执著,一种是无挂碍。

这一切的一切取决于自己。因为能够伤害你的并非事物本身,而是你对这件事物的认知和态度!我们终究要放下自己,与无常共舞,若是在生命的旅程中突然陷入绝望之谷,你就得不断地强大起来,一种内心的强大。而如果此时内心脆弱了,往往是因为——你想多了。

渐渐我们会发现人生这一路,虚惊一场也许是世界上最美好的词了。愿人间多奇迹,愿世人皆团圆。

如是,如来地活。
https://t.cn/A66SE5Vv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分手后,女人大多会伤心欲绝、不断回忆曾经的甜蜜时光,一度想要挽回他;而男人则多数信奉的是“有泪不轻弹”,会表现的无所谓,该吃吃,该喝喝,他们用行动告诉你“我不在
  • 唯一一档让杨迪尴尬到失语,孙怡气得拍桌的综艺,KK到底有多奇葩 唯一一档让杨迪尴尬到失语,孙怡气得拍桌的综艺,KK到底有多奇葩说起杨迪,相信大家都不陌生,经常
  • 9.6—9.12 P1 奶茶奶茶~好像这周喝的奶茶有点多[doge] P2麦当劳会员日的免费麦乐脆汁鸡和1+1的巧克力三角派、 P3 好像是雨后的黄昏?还是没有
  • 这个二十多年前的小品,把当今的现象能讽刺的都讽刺了,而且最后还藏了个几年后才炸开的“包袱”,倒是真印证了最后的那几句话—— 小小一把牌,社会大舞台 生旦净末丑
  • #闲言碎语# 啊不知不觉就50个月了 我7号开学 钢铁12号开学 隔着300公里 我们开始我们大学异地恋 但我们都没认为距离是问题 我也不再像以前一样害怕我
  • 【元子菜谱】 [大阪烧] 章鱼烧粉一小小碗+鸡蛋+水,调成糊状,包菜切碎粒混合,简易版直接放虾仁一样好吃。 饼锅薄油,面糊摊饼,同时面上放培根片,小火至能在锅里
  • 小宝宝知道什么是爱吗? 长得不漂亮的人也能被爱吗? 坏人也有朋友吗? 我们可以更爱爸爸或是更爱妈妈吗? …… 关于“爱[心]”这个宏大又神秘的主题,儿童总是充满
  • #读书# 1. 这些女人生前考究的生活越是闹得满城风雨,她们死后也就越是无声无息。 她们就像某些星辰,陨落时和初升时一样黯淡无光。 2. 在所有的死者中,她
  • #每日一善[超话]#[心]#阳光信用# 与人善,于己善。善报也许会迟到,但一定会来。心存善念,念念是福!世间因果,万法不空,你的善念,必得善果。心善则美,心纯
  • #种草花花万物##好物撩一撩##超级体验官##尤物好物榜##互力##好物推选官# 长期招语音电台、视频娱乐类主播、游戏类主播 互力是哔哩哔哩、抖音直播官方合
  • 最近沉迷于各种心灵鸡汤无法自拔~~ “在一起生活了很多年,你也许还爱我,但是你肯定没有像以前喜欢我了,我感到非常遗憾但是我没有办法。我年轻的时候以为爱是在一起挣
  • #每日一善[超话]#&#阳光信用# 互动不吞评都会回[抱一抱] 追星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未至终局,焉知生死。别拉我,也别扶我,什么时候我自己站起来,
  • #跨境电商[超话]# 干货丨[打call]常用的CPC广告策略打法 我们做CPC广告的目的就是想让产品多出单,广告作用就是让新品或者排名靠后的产品获得曝光,继
  • #巩俐首登Vogue封面# #Vogue十月号#嫦娥五号登月、祝融探访火星,都激起我们对宇宙星海的畅想。巩俐化身未来星球的探索者,首次尝试白发造型,与VOGUE
  • 1⃣️笑线是啥? 简单说,就是你笑起来牙齿形成的弧度。 笑起来好看,不仅关乎牙齿的排列和颜色,笑线也是至关重要的!那些一笑就让世界融化的小仙女们,通常笑线都挺标
  • 很幸运自己在这个时代里成为纯植物主义者,有“肉”有“蛋”的同时可以不伤害生命不污染环境,健康美味,何乐而不为呢 从最初把家里所有的牛奶换成燕麦奶,到现在开始替换
  • 知乎上收到一位网友的求助:市场情况不好,还会有大裁员,希望有懂法懂规则的人来科普下,让大部分的人学会如何与公司谈判,如何做好被裁员准备。遇到这样的求助,笔者还是
  • #光遇[超话]# 谢谢光遇,谢谢善良的美女。 从渠道服换到官服之后就没怎么玩了,今天晚上和朋友聊天聊得焦虑又难受实在睡不着,脑子一抽半夜去霞谷重新收集先祖。回遇
  • 李奇霖:重估央企 来源:奇霖宏观 李奇霖为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红塔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摘要 央企的业绩表现不错,但二级市场关注度较低,更好的业绩却
  • #马嘉祺 一起去未来# ✨#马嘉祺 全能ace# 温柔恬静,氛围感拉满,是你呀,马嘉祺✨最近天天都能见到帅气的小马,真开心!!再也不用每次在微信发我想你了,然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