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3年,成都之乱,有个魏国将领带兵闯进关羽后裔家中,恶狠狠下令:“将关羽一家满门抄斩,老幼也不能放过!”副将听闻大惊:“邓艾将军有令,秋毫无犯啊。”魏将大骂:“我今日必报杀父之仇……”

看着眼前人疯狂的样子,旁人不禁叹息,那件事已经过去了43年之久,没想到他仍然牢牢惦念着复仇……

这个要杀关羽全家的魏将名叫庞会,他的父亲正是东汉末年西凉名将庞德。庞德早年跟随西凉诸侯马腾,常为先锋,勇冠三军。曾于万军从中砍下袁绍大将郭援的首级,惊得马腾称之为:“将军乃天人也。”

马腾死后,庞德继续效力少主马超,成为马超最信重的大将。212年,马超兵临曹操谋士钟繇固守的长安城,猛攻数日也无法攻下来。庞德献计道:“长安虽然城高池深,固若金汤,但城内水是碱性而且没有存粮,只要我们收兵,他们就会露出破绽。”

马超依计而行,钟繇见马超撤退,赶紧派人外出取水源和粮食,庞德带兵悄悄摸近,趁其不备一举攻下了长安城!可见,庞德是一个有勇有谋,不可多得的将领。但可惜曹操麾下能人众多,最终马超不敌,带着庞德逃往汉中,投靠张鲁。

可马超毕竟威名远扬,张鲁对他非常猜忌,马超担心遇害,便偷偷逃走投降了刘备。当时庞德卧病在床,并没有随之而去。215年曹操平定汉中,特地登门看望庞德,庞德深受感动而投降,曹操封他为立义将军,关门亭侯。

218年,关羽在荆州北伐,连战连捷,华夏震动,庞德闻讯,主动请缨。但当时有人认为:“庞德的兄长和旧主都在刘备那里,庞德估计会临阵倒戈!”庞德大怒,命人准备好棺材,决绝道:“我深受曹公厚恩,愿为之效死。我与关羽作战,不是他死,就是我死!”

曹操壮其言,命他协助大将于禁,领七军讨伐关羽。庞德临行前,年6岁的小儿子庞会来送行。庞德摸了摸他的头,笑道:“吾儿以后一定有出息,倘若我遇到不测,吾儿定能给我报仇!”年仅6岁的庞会不知道,这是他与父亲的最后一次见面。

庞德随于禁来到樊城前线后,由于于禁的失误,将营地扎到了低洼地带。而又正值梅雨季节,附近的汉水水位爆涨。关羽抓住机会掘开汉水,曹军营地顿时化作一片泽国。庞德无奈,只能勉强收拢人马驻于高地。

关羽带兵乘船四面围攻,曹军岌岌可危。这时魏将董衡想要投降,庞德大怒,直接斩杀以镇全军,但可惜还是因为寡不敌众而败。被俘之际,庞德对身边的副将道:“我听说良将从不怕死,也不会苟且偷生。今天应该就是我的忌日了。”

于禁和庞德被带到关羽面前,于禁赶忙求饶投降。关羽得意大笑,又对庞德道:“你哥哥庞柔正在蜀中,你旧主马超也在给汉中王效力,此时不投降,更待何时?”

庞德闻言挺直脊梁,不屑道:“竖子,休得狂言。我魏王雄兵百万,威震天下,所向无敌,区区刘备算什么东西,庸才而已!我庞德宁愿做魏王的鬼,也不做刘备的将!”

关羽听罢大怒,直接命人将庞德斩首。一代猛将就此落幕……

消息传到许昌,曹操泪如雨下,道: “于禁跟了我三十年,到头来还不如庞德啊!”事后,曹操封庞德两个儿子为列侯。两年后曹操病逝,曹丕称帝,想起庞德依旧敬佩,追谥其为壮侯,并赐庞会等兄弟四人为关内侯。

随着时间的流逝,庞德之子庞会渐渐长大,了解到父亲的事迹后,他暗暗发誓:“一定要杀尽关羽后人,以慰父亲在天之灵。”自此庞会苦练武艺和兵法。257年,诸葛诞之乱,庞会作战勇猛,被封为乡侯。

263年8月,司马昭派钟会和邓艾讨伐蜀汉,庞会闻讯主动请缨,入川后作战勇猛,所到之处尽皆攻克。11月,邓艾偷渡阴平小道,大破诸葛瞻,后主刘禅恐惧投降,蜀汉灭亡。为了收拢人心,邓艾下令曹军封刀,不得掠夺杀戮,必须“秋毫无犯”。

庞会进入成都后,眼睁睁看到关羽后代,却不能动手,这让他非常恼火。但上天还是给了他一次机会,蜀汉大将姜维诈降钟会,行复国之计,钟会又陷害邓艾企图在蜀中一家独大。但密谋最终泄露,魏军发动兵变杀死了姜维钟会以及邓艾。

这个事件,史称“钟会之乱”,不仅三人同归于尽,成都也乱成一锅粥,无数蜀汉大臣死于非命,太子刘睿都未能免祸。庞会趁机带兵闯进关羽后裔家中,不分男女老幼尽皆斩杀。事后庞会仰天大笑,心中存在了43年的仇恨,终于在此刻得到了彻底的释放。

至此,两代恩仇烟消云散。不过,庞会没想到,有一支关氏后人当时并没有留在成都,幸运逃过了一劫,并之后一直繁衍生息直到如今……

(来源:国学那点事)#历史##历史人物#

祸从口出,病从口入 | 道教真正的食养之法
道教的营养观是一种,重外养,更重“内养”:“养德”、“养气”、“养精”和“养神”的整体营养观。《长生诠经》:“去暴怒以养性,少思虑以养神,省言语以养气,絶嗜欲以养精。”去除狂暴愤怒可以修养心性,不过妄的思虑可以修养心神,简练语言可以修养心气,杜绝过度的嗜好和欲望可以修养精神。只有内外养结合,我们才能身心通泰,祛病延年。

饮食的利弊
俗语:“药补不如食补。”饮食营养是身健体康的根本,所以我们道教在养生方面认为人的机体需要得到补益、精气需要获得充实。
蒲虔贯《保生要录》说:“饮食者,所以资养人之血气。血则荣华形体,气则卫护四肢。精华者,为髓、为精;其次者,为肌、为肉。”饮食是人们生活中的营养的来源,可以滋养我们的血气,血可以滋养我们的形体,气可以护卫我们的四肢;髓和精是人体中的精华,其次是人体中的肌肉。孙思邈在《孙真人备急千金要方》卷七十九《食治》篇记载:“安身之本,必资于食;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生也。”饮食是安顿身体的根本,不知道如何适宜地饮食的人,是不足以合理的养生的。此外,孙思邈还认为食物带来的营养能够排邪、安腑脏、悦性爽志、调理气血,具有不可替代的治病功能。
另一方面,道教对不合理的饮食所带来的损害,也具有深刻的认识和高度的警惕。陶弘景在《养性延命录》中痛陈:“百病横夭,多由饮食。饮食之患,过于声色。声色可绝之踰年,饮食不可废之一日,为益亦多,为患亦切。”人们得得各种疾病,大多是由饮食不合理引起的,不合理的饮食所带来的危害,远远超过了纵情声色所带来的危害;人们到了一定的年纪,对声色的欲望会降低,但饮食确实每天都需要的;饮食合理的话,久而久之,会带来很大的好处,不合理的话,日积月累就会带来很大的危害。
具体而言,饮食损害功能的产生有以下几个原因:
1.饮食导致丹田元气的散失。《云笈七签》:“始生之后则饮食。饮食之后即腑脏实。腑脏实即诸脏相隔。诸脏相隔即丹田气亡其本也。”人出生之后需要开始饮食,但饮食也会致使腑脏充塞,丹田之气仅在脏腑和心胸之间短短几寸的狭窄空间往来运行,这样一来,人不可避免地因元气的不足而加速衰老。
2.饮食滋养人的同时也在滋养体内的“三尸九虫”。“三尸九虫”有人认为是指体内的各种寄生虫,也有人认为是指人体内的各种,导致人走向毁灭的负面因素,包括贪欲、邪淫、不良的情绪等等。《云笈七签》称:“贪于饮食,尸(指三尸)乃千变万化,随欲而归,令人世患日深,多愚早亡。”对饮食有过多贪欲的人,身体内的三尸会跟随人们的各种欲望而千变万化,危害人们的健康,让人们的各种祸患日益加深,让人愚钝,甚至过早的死亡。

内养的重要性
龚廷贤在《寿世保元·饮食》里说:“善养生者养内,不善养生者养外。养内者以恬脏腑,调顺血脉,使一身之流行冲和,百病不作。养外者恣口腹之欲,极滋味之美,穷饮食之乐,虽肌体充腴,容色悦泽,而酷烈之气,内蚀脏腑,精神虚矣。安能保全太和,以臻遐龄。”擅长养生的人以“养内”为主,不擅长养生的人则以滋养形体为主;“养内”的人擅长使各脏腑大道和谐,使血脉顺畅,让一身的卫气营血的流行自然和谐,依此能百病不生。只知道“养外”的人,其实难免只是纵口腹之欲,贪恋各种滋味,追求饮食带来的身体愉悦;这样虽然能使得肌肤、形体丰腴,脸色光润、悦泽,其实在身体里面,酷烈之气灼伤、侵蚀着人的脏腑,使其精神虚弱。这样的情况是不能保全人们本来的和谐状态的,又何谈祛病延年呢。
“外养”和“内养”的最大差别就在于“外养”主要滋养肌和肉,不合理地偏重外形的滋养;“内养”则主要是填精补髓,使五脏盈溢,髓实血满,万神具足。

道教饮食“内养”的内涵非常丰富,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养德
首先,道教的饮食不能伤害其他生命,强调“养德”。所以道教的饮食也是遵循着慈心于物、积善立功的教导的。《太极真人说二十四门戒经》说:“第一诫者,不得杀生,割断他命,煎煮美味,以饶一身。”第一条诫命是,不得故意追求美味去杀生,去割断其它动物的生命,用各种方式来烹煮成美味,来满足自己对味道的贪求。《抱朴子·内篇》说:“欲求长生者,必欲积善立功,慈心于物,恕己及人,仁逮昆虫。”追求长生久视的人,必须要有志于积善立功,要能慈心爱物,宽以待人,保护生态和谐。
其次,道教还主张少食为佳,强调“养气”、“养精”和“养神”。司马承祯在《坐忘论》里也说:“蔬食弊衣,足养性命,岂待酒肉罗绮,然后生全哉!是故于生无所要用者,并须去之;于生虽用有余者,亦须舍之。”

《云笈七签》中说:“启阴感阳,分布元气,乃孕中和,是为人矣”,意思是说,人的情性形命出自元气,元气是人生命的源泉和根本。所以,修炼培养元气,就是道教养生的基本理念和实践方法。
道教所说的“气”包括三个部分的内容,它的理论直接源自于博大精深的“精气”学说:首先是指呼吸自然界的空气,这称为“清气”;其次是指先天父母雄精时的元气,这称为“先天之精气”;其三是指通过饮食物质所产生的能够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后天之精气”。在道教看来,人的活力源泉在于体内之气,因此,通过保持和充实体内元气的“养气之道”,就能达到祛病延年、长生久视的目的。

养精
《随机应化录》记载:“养精者,少淫寡听”,保养精气,需要减少不合适的欲望,降低不合适的声音的影响。
《云笈七签》记载:“含气养精,血脉丰盈,骨濡筋强,润滋皮肤”,涵养精气,可以使得血脉丰盈,胫骨强劲,皮肤细腻滋润。

养神
《淮南子》:“心者,神之主也,而神者心之宝也! 形劳而不休则蹶,精用而不已则竭。是故圣人贵而尊之,不敢越也!”心是精神的主宰,精神是心的,形体长时间的劳作而不休息,则会枯竭,精神长久的消耗而不停止则会竭尽,对作为生命之根的精神,不要让其过度劳碌,不过度劳碌的最好方法就是节制嗜欲,清静无过分的作为,克制欲念,只有这种以中致外的内修的养生方法才能真正达到养生的目的。

道教饮食思想的基本理论
饮食自然
道教思想家并不是局限于人类自身的生存活动境域中来谈“饮食”,而是把它归置在一个整体的自然、社会生态系统中来加以审视和认识。

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少胜于多:这是道教对饮食的量的基本规定。所谓“少胜于多”,并非是禁欲式的节制饮食,而是“节量饮食”,要求人们根据自身生命活动的能量需求状况,按一定的量和程序来合理地摄取饮食。
2.熟胜于生:陶弘景《养性延命录》指出:“凡食皆熟,胜于生”,这里的“熟”,可能有两层含义,一是指食物本身要烹制成熟;二是指作为食物的动植物资源,应是已经“成熟”的个体。
3、素胜于荤:总体来说,道教提倡以素食为主,慎用荤腥食物。道教对于饮食结构选择的倾向性:一是尽量降低自身的能量需求,从而减低饮食用量;二是在饮食过程中,尽量不伤及其他生命。
根据自然饮食的观念,道教饮食还提倡“三因制宜”,即因事因地因人制宜。

阴阳五行思想
阴阳五行的观念也是我们道教饮食理论的渊源之一。
《保生要录》论述五行、五味、五脏六腑调和论:“天有五行,人有五藏,食有五味。故肝法木,心法火,脾法土,肺法金,肾法水,酸纳肝,苦纳心,甘纳脾,辛纳肺,咸纳肾。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制土,土制水,水制火,火制金,金制木。故四时无多食所王并所制之味,皆能伤所王之藏也。宜食相生之味,助王气也。”在挑选食物的时候应该多挑选与当时的季节的“五行”相生的属性的的食物,这样可以达到按时节养生的效果。为使阴阳平衡,则饮食上就需要“凡所好之物不可偏耽,偏耽则伤而生疾;所恶之味不可全弃,全弃则藏气不均。”自己喜欢的食物不能吃太多,不能太过偏食,否则会产生疾病;所讨厌的食物也不能全然的不吃,否则身体所藏的五行之气会配属不均匀。因此,在挑选食物的时候,除了要按照时节挑选之外,还需要注意营养的均衡搭配。

五脏学说
精气学说、四气五味学说、辨证论治、五脏六腑补养论,皆可从阴阳五行学说追溯理论基础。
《黄帝内经》奠定的五脏六腑食疗理论主要包括:饮食偏倚害五脏与五脏所欲五味理论;五味各归所喜理论;生、克、制、化关系与对应的补、泄、散、收、软、缓等食疗法;五脏应四时、五方、五色、五谷、五畜、五果、五菜理论。我们在选择食物的配属的时候可以多参照这样的配属体系。
此外,孙思邀还系统地归纳了“五味动病法”、“五味所配法”等有关饮食法则。各位在日常的食材挑选的过程中,也可以多加参照。
四气、五味与季节摄养论
四气(或四性)是指食物或药物的寒、热、温、凉,五味则是指辛、甘、酸、咸、苦。四气、五味搭配不同的季节,可以形成一个复杂的饮食养生系统,这样的摄养系统可以非常精致地知道大家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食材的挑选,具体烹饪方法的择取,等等。
#崂山太清宫# #道教知识[超话]# #道教[超话]# #道教# #修行[超话]# #道家养生# #闻道行道# #道家# #崂山#

祸从口出,病从口入 | #道教真正的食养之法#
整体营养观
道教的营养观是一种,重外养,更重“内养”:“养德”、“养气”、“养精”和“养神”的整体营养观。《长生诠经》:“去暴怒以养性,少思虑以养神,省言语以养气,絶嗜欲以养精。”去除狂暴愤怒可以修养心性,不过妄的思虑可以修养心神,简练语言可以修养心气,杜绝过度的嗜好和欲望可以修养精神。只有内外养结合,我们才能身心通泰,祛病延年。

饮食的利弊
俗语:“药补不如食补。”饮食营养是身健体康的根本,所以我们道教在养生方面认为人的机体需要得到补益、精气需要获得充实。
蒲虔贯《保生要录》说:“饮食者,所以资养人之血气。血则荣华形体,气则卫护四肢。精华者,为髓、为精;其次者,为肌、为肉。”

饮食是人们生活中的营养的来源,可以滋养我们的血气,血可以滋养我们的形体,气可以护卫我们的四肢;髓和精是人体中的精华,其次是人体中的肌肉。

孙思邈在《孙真人备急千金要方》卷七十九《食治》篇记载:“安身之本,必资于食;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生也。”
饮食是安顿身体的根本,不知道如何适宜地饮食的人,是不足以合理的养生的。此外,孙思邈还认为食物带来的营养能够排邪、安腑脏、悦性爽志、调理气血,具有不可替代的治病功能。

另一方面,道教对不合理的饮食所带来的损害,也具有深刻的认识和高度的警惕。

陶弘景在《养性延命录》中痛陈:“百病横夭,多由饮食。饮食之患,过于声色。声色可绝之踰年,饮食不可废之一日,为益亦多,为患亦切。”

人们得得各种疾病,大多是由饮食不合理引起的,不合理的饮食所带来的危害,远远超过了纵情声色所带来的危害;人们到了一定的年纪,对声色的欲望会降低,但饮食确实每天都需要的;饮食合理的话,久而久之,会带来很大的好处,不合理的话,日积月累就会带来很大的危害。

具体而言,饮食损害功能的产生有以下几个原因:
1.饮食导致丹田元气的散失。《云笈七签》:“始生之后则饮食。饮食之后即腑脏实。腑脏实即诸脏相隔。诸脏相隔即丹田气亡其本也。”人出生之后需要开始饮食,但饮食也会致使腑脏充塞,丹田之气仅在脏腑和心胸之间短短几寸的狭窄空间往来运行,这样一来,人不可避免地因元气的不足而加速衰老。

2.饮食滋养人的同时也在滋养体内的“三尸九虫”。“三尸九虫”有人认为是指体内的各种寄生虫,也有人认为是指人体内的各种,导致人走向毁灭的负面因素,包括贪欲、邪淫、不良的情绪等等。《云笈七签》称:“贪于饮食,尸(指三尸)乃千变万化,随欲而归,令人世患日深,多愚早亡。”对饮食有过多贪欲的人,身体内的三尸会跟随人们的各种欲望而千变万化,危害人们的健康,让人们的各种祸患日益加深,让人愚钝,甚至过早的死亡。

内养的重要性
龚廷贤在《寿世保元·饮食》里说:“善养生者养内,不善养生者养外。养内者以恬脏腑,调顺血脉,使一身之流行冲和,百病不作。养外者恣口腹之欲,极滋味之美,穷饮食之乐,虽肌体充腴,容色悦泽,而酷烈之气,内蚀脏腑,精神虚矣。安能保全太和,以臻遐龄。”擅长养生的人以“养内”为主,不擅长养生的人则以滋养形体为主;“养内”的人擅长使各脏腑大道和谐,使血脉顺畅,让一身的卫气营血的流行自然和谐,依此能百病不生。只知道“养外”的人,其实难免只是纵口腹之欲,贪恋各种滋味,追求饮食带来的身体愉悦;这样虽然能使得肌肤、形体丰腴,脸色光润、悦泽,其实在身体里面,酷烈之气灼伤、侵蚀着人的脏腑,使其精神虚弱。这样的情况是不能保全人们本来的和谐状态的,又何谈祛病延年呢。

“外养”和“内养”的最大差别就在于“外养”主要滋养肌和肉,不合理地偏重外形的滋养;“内养”则主要是填精补髓,使五脏盈溢,髓实血满,万神具足。

道教饮食“内养”的内涵非常丰富,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养德
首先,道教的饮食不能伤害其他生命,强调“养德”。所以道教的饮食也是遵循着慈心于物、积善立功的教导的。《太极真人说二十四门戒经》说:“第一诫者,不得杀生,割断他命,煎煮美味,以饶一身。”第一条诫命是,不得故意追求美味去杀生,去割断其它动物的生命,用各种方式来烹煮成美味,来满足自己对味道的贪求。《抱朴子·内篇》说:“欲求长生者,必欲积善立功,慈心于物,恕己及人,仁逮昆虫。”追求长生久视的人,必须要有志于积善立功,要能慈心爱物,宽以待人,保护生态和谐。其次,道教还主张少食为佳,强调“养气”、“养精”和“养神”。司马承祯在《坐忘论》里也说:“蔬食弊衣,足养性命,岂待酒肉罗绮,然后生全哉!是故于生无所要用者,并须去之;于生虽用有余者,亦须舍之。”

养气
《云笈七签》中说:“启阴感阳,分布元气,乃孕中和,是为人矣”,意思是说,人的情性形命出自元气,元气是人生命的源泉和根本。所以,修炼培养元气,就是道教养生的基本理念和实践方法。道教所说的“气”包括三个部分的内容,它的理论直接源自于博大精深的“精气”学说:首先是指呼吸自然界的空气,这称为“清气”;其次是指先天父母雄精时的元气,这称为“先天之精气”;其三是指通过饮食物质所产生的能够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后天之精气”。在道教看来,人的活力源泉在于体内之气,因此,通过保持和充实体内元气的“养气之道”,就能达到祛病延年、长生久视的目的。

养精
《随机应化录》记载:“养精者,少淫寡听”,保养精气,需要减少不合适的欲望,降低不合适的声音的影响。《云笈七签》记载:“含气养精,血脉丰盈,骨濡筋强,润滋皮肤”,涵养精气,可以使得血脉丰盈,胫骨强劲,皮肤细腻滋润。

养神
《淮南子》:“心者,神之主也,而神者心之宝也! 形劳而不休则蹶,精用而不已则竭。是故圣人贵而尊之,不敢越也!”心是精神的主宰,精神是心的,形体长时间的劳作而不休息,则会枯竭,精神长久的消耗而不停止则会竭尽,对作为生命之根的精神,不要让其过度劳碌,不过度劳碌的最好方法就是节制嗜欲,清静无过分的作为,克制欲念,只有这种以中致外的内修的养生方法才能真正达到养生的目的。

道教饮食思想的基本理论
饮食自然
道教思想家并不是局限于人类自身的生存活动境域中来谈“饮食”,而是把它归置在一个整体的自然、社会生态系统中来加以审视和认识。

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少胜于多:这是道教对饮食的量的基本规定。所谓“少胜于多”,并非是禁欲式的节制饮食,而是“节量饮食”,要求人们根据自身生命活动的能量需求状况,按一定的量和程序来合理地摄取饮食。

2.熟胜于生:陶弘景《养性延命录》指出:“凡食皆熟,胜于生”,这里的“熟”,可能有两层含义,一是指食物本身要烹制成熟;二是指作为食物的动植物资源,应是已经“成熟”的个体。

3、素胜于荤:总体来说,道教提倡以素食为主,慎用荤腥食物。道教对于饮食结构选择的倾向性:一是尽量降低自身的能量需求,从而减低饮食用量;二是在饮食过程中,尽量不伤及其他生命。
根据自然饮食的观念,道教饮食还提倡“三因制宜”,即因事因地因人制宜。

阴阳五行思想
阴阳五行的观念也是我们道教饮食理论的渊源之一。《保生要录》论述五行、五味、五脏六腑调和论:“天有五行,人有五藏,食有五味。故肝法木,心法火,脾法土,肺法金,肾法水,酸纳肝,苦纳心,甘纳脾,辛纳肺,咸纳肾。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制土,土制水,水制火,火制金,金制木。故四时无多食所王并所制之味,皆能伤所王之藏也。宜食相生之味,助王气也。”在挑选食物的时候应该多挑选与当时的季节的“五行”相生的属性的的食物,这样可以达到按时节养生的效果。为使阴阳平衡,则饮食上就需要“凡所好之物不可偏耽,偏耽则伤而生疾;所恶之味不可全弃,全弃则藏气不均。”自己喜欢的食物不能吃太多,不能太过偏食,否则会产生疾病;所讨厌的食物也不能全然的不吃,否则身体所藏的五行之气会配属不均匀。因此,在挑选食物的时候,除了要按照时节挑选之外,还需要注意营养的均衡搭配。

五脏学说
精气学说、四气五味学说、辨证论治、五脏六腑补养论,皆可从阴阳五行学说追溯理论基础。
《黄帝内经》奠定的五脏六腑食疗理论主要包括:饮食偏倚害五脏与五脏所欲五味理论;五味各归所喜理论;生、克、制、化关系与对应的补、泄、散、收、软、缓等食疗法;五脏应四时、五方、五色、五谷、五畜、五果、五菜理论。我们在选择食物的配属的时候可以多参照这样的配属体系。
此外,孙思邀还系统地归纳了“五味动病法”、“五味所配法”等有关饮食法则。各位在日常的食材挑选的过程中,也可以多加参照。

四气、五味与季节摄养论
四气(或四性)是指食物或药物的寒、热、温、凉,五味则是指辛、甘、酸、咸、苦。四气、五味搭配不同的季节,可以形成一个复杂的饮食养生系统,这样的摄养系统可以非常精致地知道大家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食材的挑选,具体烹饪方法的择取,等等。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上了我人生中第一次移动厕所[doge]进去候考,原本说是九点半到九点四十五,等我进去抽题已经快十点了。考完出来可儿就带我干饭啦,不得不说人家学校也大[悲伤]吃完
  • 老板是天津人,已经传承到了第三代,一天差不多要做1000多个煎饼果,可加薄脆或油条,只用现磨的绿豆粉做面皮,吃起来有韧性,清爽不粘牙。#小榜说食话##大湾区美食
  • SINAL VERMELHO CONTRA A VIOLÊNCIA DOMÉSTICAA Embaixada do Brasil em Pequim aderi
  • 的推特:#はるぴのくままま 第31回#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した〜いいクリスマスパーティーになりましたね毎月パーティー楽しいなあそして皆さんの指筋のおかげで、チェキ
  • #热门楼盘推荐#【青秀保利领秀前城】价格:约15000元/㎡全部户型:二居室(89~107㎡) 三居室(110㎡) 四居室(114~129㎡)楼盘概况:保利领秀
  • 米蓓尔蓝水120ml【58】这款蓝水相比粉水来说更清爽,适合混油和油痘皮,干皮可以拿来湿敷[开学季],背靠华熙生物大厂肥肠靠谱[打call]内含的有专利成分熙敏
  • #长沙租房[超话]# ❤️出租啦❤️ VX:15274168334合租公寓,都是女生如下:2号线 人民东路地铁口 香堤雅境1260(1间)主卧带独卫5号线鸭子
  • sakura:我? 圆[羞嗒嗒]:I really love you!sakura:因为我在13岁出道,所以想要保护14岁的你(小圆)深夜电台一个词形容元英是什
  • 新年伊始,“扶绥老娘大排档”重新升级开张,新的环境,新的菜品,绝对给你带来完全不一样的感受[鼓掌] 酸粥,是广西壮族独有的特色美食,在扶绥随处可见,几乎每家每户
  • #感恩日志# Day8 1.近十点到家,晚上去朋友萍家给她打针,聊了彼此的近况,她家有个超级可爱的小女孩喜欢听别人夸她可爱~漂亮~皮肤白等等好的词汇,阿姨给她洗
  • 打给贾然告诉他事情的过程,贾然在电话里跟我说“她一直优秀,遇见什么事都能解决,从来没有这样的事发生在她身上,这样一想她应该是把高小东的事都当成了自己的失误了吧,
  • !昨天从学校出来去见了高中最要好的女同学,终极无敌开心。
  • 财格的人,就如同活的招财猫,与人打交道天生有亲和力,只要直接和客户打交道,客户就喜欢和他做买卖,所以财格的人,挑一个最简单的买卖,不要一开始就搞很复杂的,越简单
  • 加入实打实的柠檬酱(5%),高级明亮的清新感,近似新鲜柠檬皮的香气,平衡黄油刚刚好!Soma瓜萨雷70%黑巧少有能超越巧克力届Amedei每一块单源黑巧都有独特
  • 我们现在所修的依靠观世音本尊受持大乘八关斋戒的一系列修法等等,都来源于她。所以,无论我们今天健康、长寿、发财,都不能归功于自己,也不能认为这纯粹是自己修来的福德
  • 其实抗糖内服这个东西十年前就有了,放心,我跟很多人一样是嗤之以鼻并且不屑一顾的。悦木之源的眼霜,这是我用的第二个空瓶,很清爽,还不错,效果也还可以,因为我对眼霜
  • 0⃣️2⃣️日常Routine:因为不想用Retinol猛药,换了Kate Somerville的洁面和抗老紧致系列,省掉了Toner的步骤,质地滋润细滑却一点
  • 表扬我达达真的很感谢他这两年对我的包容,‘打不还手骂不还口‘这个词来形容太贴切,确实我总是会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在他身上希望他按照我的方式去做,但只要不过分的事情他
  • 病在下半夜者,主阳盛阴衰,阴虚不能配阳,阳气既旺,而又有邪念之心火助之,神昏无主,而不能镇静,故作,法宜扶阴以抑阳,如封髓丹倍黄柏、参枣汤加黄连,补血汤、将军蛋
  • 衷心感谢主理人@姜云升要谦虚 与团队的鼎力支持与倾力协助,感念欢乐的并肩作战,感恩温暖的一路相伴,期待我们未来一起创造的更多精彩!尽管仍有遗憾与不甘,但幸而在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