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家第三天
由于离开了工作室就没什么可以做,所以这两天都在整理配方,整理的时候忽然有了一些心得感悟,简单记录一下。
从2021.4.21来到工作室已经快一年的时间了,一本笔记已经写的满满腾腾。
因为大多数时候写一些配方时都比较匆忙,只是随手一记。也有后来一些做的熟练了,就没再怎么翻开过的页面。
整理的时候回想起一些失败的经历,也记录在了电子版里。比如,圣诞节赶制抹茶酥皮泡芙,非常感恩,圣诞节前夕一点问题没出,反而是后来再做,失败了很多次,不过最终也找到问题所在啦。再比如超级大翻车的浮云卷,让我第一次深深认识到,不要看配方的时间温度,要看状态!!还有提拉米苏做了三次,用了三罐马斯卡彭都不凝固,一脱模就是流淌成河。诸如此类真的碰到不少哈哈哈。
但是真的让我渐渐理解了烘焙,理解了鸡蛋、牛奶、面粉、温度、湿度、时间……
材料也许听起来是一样的,但是每一个条件的细小差别都会造就不同的结果。走进这些鸡蛋面粉里,简单又丰富多样的世界。
#我的烘焙日记#

由于离开了工作室就没什么可以做,所以这两天都在整理配方,整理的时候忽然有了一些心得感悟,简单记录一下。
从2021.4.21来到工作室已经快一年的时间了,一本笔记已经写的满满腾腾。
因为大多数时候写一些配方时都比较匆忙,只是随手一记。也有后来一些做的熟练了,就没再怎么翻开过的页面。
整理的时候回想起一些失败的经历,也记录在了电子版里。比如,圣诞节赶制抹茶酥皮泡芙,非常感恩,圣诞节前夕一点问题没出,反而是后来再做,失败了很多次,不过最终也找到问题所在啦。再比如超级大翻车的浮云卷,让我第一次深深认识到,不要看配方的时间温度,要看状态!!还有提拉米苏做了三次,用了三罐马斯卡彭都不凝固,一脱模就是流淌成河。诸如此类真的碰到不少哈哈哈。
但是真的让我渐渐理解了烘焙,理解了鸡蛋、牛奶、面粉、温度、湿度、时间……
材料也许听起来是一样的,但是每一个条件的细小差别都会造就不同的结果。走进这些鸡蛋面粉里,简单又丰富多样的世界。
#我的烘焙日记#

花了将近71万入手的红旗EHS9,却被朋友说成是我人傻钱多,聪明人都去买奔驰宝马,就我这种傻瓜会买国产车。
事情是这样的,我是在去年的12月份打算再买一台车,因为我之前自己在用的车是一台宝马5系跟奔驰GLK这两款车,说实话用的时间也不短了,感觉多多少少还是有点开腻的感觉吧。那去年公司的纯利润还算不错,满打满算也赚了快上百万了,这还是抛开所有的人员成本跟公司花销之后剩下的利润,我觉得还可以,所以就想着在买台车。
因为我对于奔驰宝马也算是有比较深入的了解了,感觉如果继续再买这两个品牌的车型的话,不值当也完全没有必要,既然要换车,那就得换一个全新的口味,所以就想着买台这两年比较热门的新能源车型,当然尺寸方面的话一定要到位,我认为车子越大开起来的感受就越好,于是就开始看车了呗。
市面上的几个豪华品牌可以说是研究了一个遍,奔驰宝马,我自己都有了那就没必要再去看了,看了一下奥迪,他的滚动车型应该表现不好,因为我看的那款英文字母的纯进口车型都是降价一二十万再卖的给我的感觉不靠谱又去看了一下路虎,貌似路虎好像也没有什么新能源车型吧,而且能够让我看得上眼的路虎发现价格稍微有点小贵,而且外观不太实用。
至于雷克萨斯、英菲尼迪和讴歌这三个日系品牌,我连想都不想直接pass掉。凯迪拉克那就不用说了,他压根就没有混动车型,凯雷德的价格都破百万了,不是我能够享受得起的,本来是看好沃尔沃xc90担式混动版本的,价格也确实是有点贵。这么一圈对比下来之后,发现似乎没有哪个豪华品牌的车型能够满足我的要求的。
后来是在朋友的推荐下让我去看红旗EHS9,我现在在网上看的这台车的图片,感觉车身尺寸应该是比较大,而且外观造型相当霸气,初步看还是有点感觉的,所以才下定决心到4S店走一圈,大概了解一下合不合适再说。
就这么地,我到了红旗4S店,他们的工作人员服务态度还是比较专业,并且热情的,我还没进店的时候,就有销售人员到展厅外面的停车场来迎接我,并咨询了一些基础的问题,当我跟他们说我要了解红旗Ehs9的时候,他们立马就把我带到了展车旁边,并很热情的帮我介绍起了这款车型过后,我才对这台车稍微有点了解的。
这是一款纯电动的大型SUV,这在国产车历史里面还算是首次红旗,也算是第1个吃螃蟹的人了吧,但不得不说这台车的表现确实很给力,这样一台大型SUV车身长度超过了5.2米,尽管这是一台新能源的纯电动车型,但是性能发挥一点都不比同级别的燃油车来的差。车辆充满电的情况下,续航里程能够达到660公里以上,后来我自己有测试过,满电状态下,续航里程也基本上能够达到550公里以上,就这样的续航里程大多数情况下还是能够应付的。
我选择的是续航里程能够达到660公里的6座版本这款车型他使用的是前后双电机,电机能够输出551匹马力,百公里的加速时间是不需要的,超过5秒的,这样的成绩已经算是很棒的吧,看起来的感受也相当不错,尽管这台车的尺寸很大,但是在市区内的车流内穿梭一点都不会有压力,使用的感受特别流畅,底盘的反馈以及动力的输出都比较及时,驾驶时的视野也还不错。
所以从我个人的感受来看的话,这台车的表现还不错,虽然作为一台国产车落地将近71万的价格,有点小贵,但是我还是愿意给国产车一个机会,毕竟奔驰宝马对我来讲已经没有什么吸引力了,咱们也不需要通过品牌来提升自身的影响力,所以买个国产车就买国产车吧,谁叫他的表现那么好呢,于是我就把这款车给提回来了,只是没想到当我身边的不少朋友听说我花70多万买了这样一台国产电动车时,都挺不理解的。
因为在他们看来,其实几万买一台SUV能够选择的车型真的是非常多,包括奥迪Q7,宝马X5基本上都能看你看的,而我却花这笔钱去买了一台国产车,真不知道我是怎么想的,难道真的就不怕几年之后甚至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吗?关键我还买的是一台电动车,真不知道我是脑子被驴踢了还是进水了会选择这样的车型。
我只能说他们对于国产车的了解真的是非常的片面,真认为国产车以前表现不好,现在也不好吗?最起码通过我这段时间下来的感受,我认为这台车的表现是相当给力的,咱们不能以以往的老观念来评判现在国产车的发展,尽管这台车的价格确实是有点贵,但不否认他的表现好我就喜欢。#汽车杂谈#

事情是这样的,我是在去年的12月份打算再买一台车,因为我之前自己在用的车是一台宝马5系跟奔驰GLK这两款车,说实话用的时间也不短了,感觉多多少少还是有点开腻的感觉吧。那去年公司的纯利润还算不错,满打满算也赚了快上百万了,这还是抛开所有的人员成本跟公司花销之后剩下的利润,我觉得还可以,所以就想着在买台车。
因为我对于奔驰宝马也算是有比较深入的了解了,感觉如果继续再买这两个品牌的车型的话,不值当也完全没有必要,既然要换车,那就得换一个全新的口味,所以就想着买台这两年比较热门的新能源车型,当然尺寸方面的话一定要到位,我认为车子越大开起来的感受就越好,于是就开始看车了呗。
市面上的几个豪华品牌可以说是研究了一个遍,奔驰宝马,我自己都有了那就没必要再去看了,看了一下奥迪,他的滚动车型应该表现不好,因为我看的那款英文字母的纯进口车型都是降价一二十万再卖的给我的感觉不靠谱又去看了一下路虎,貌似路虎好像也没有什么新能源车型吧,而且能够让我看得上眼的路虎发现价格稍微有点小贵,而且外观不太实用。
至于雷克萨斯、英菲尼迪和讴歌这三个日系品牌,我连想都不想直接pass掉。凯迪拉克那就不用说了,他压根就没有混动车型,凯雷德的价格都破百万了,不是我能够享受得起的,本来是看好沃尔沃xc90担式混动版本的,价格也确实是有点贵。这么一圈对比下来之后,发现似乎没有哪个豪华品牌的车型能够满足我的要求的。
后来是在朋友的推荐下让我去看红旗EHS9,我现在在网上看的这台车的图片,感觉车身尺寸应该是比较大,而且外观造型相当霸气,初步看还是有点感觉的,所以才下定决心到4S店走一圈,大概了解一下合不合适再说。
就这么地,我到了红旗4S店,他们的工作人员服务态度还是比较专业,并且热情的,我还没进店的时候,就有销售人员到展厅外面的停车场来迎接我,并咨询了一些基础的问题,当我跟他们说我要了解红旗Ehs9的时候,他们立马就把我带到了展车旁边,并很热情的帮我介绍起了这款车型过后,我才对这台车稍微有点了解的。
这是一款纯电动的大型SUV,这在国产车历史里面还算是首次红旗,也算是第1个吃螃蟹的人了吧,但不得不说这台车的表现确实很给力,这样一台大型SUV车身长度超过了5.2米,尽管这是一台新能源的纯电动车型,但是性能发挥一点都不比同级别的燃油车来的差。车辆充满电的情况下,续航里程能够达到660公里以上,后来我自己有测试过,满电状态下,续航里程也基本上能够达到550公里以上,就这样的续航里程大多数情况下还是能够应付的。
我选择的是续航里程能够达到660公里的6座版本这款车型他使用的是前后双电机,电机能够输出551匹马力,百公里的加速时间是不需要的,超过5秒的,这样的成绩已经算是很棒的吧,看起来的感受也相当不错,尽管这台车的尺寸很大,但是在市区内的车流内穿梭一点都不会有压力,使用的感受特别流畅,底盘的反馈以及动力的输出都比较及时,驾驶时的视野也还不错。
所以从我个人的感受来看的话,这台车的表现还不错,虽然作为一台国产车落地将近71万的价格,有点小贵,但是我还是愿意给国产车一个机会,毕竟奔驰宝马对我来讲已经没有什么吸引力了,咱们也不需要通过品牌来提升自身的影响力,所以买个国产车就买国产车吧,谁叫他的表现那么好呢,于是我就把这款车给提回来了,只是没想到当我身边的不少朋友听说我花70多万买了这样一台国产电动车时,都挺不理解的。
因为在他们看来,其实几万买一台SUV能够选择的车型真的是非常多,包括奥迪Q7,宝马X5基本上都能看你看的,而我却花这笔钱去买了一台国产车,真不知道我是怎么想的,难道真的就不怕几年之后甚至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吗?关键我还买的是一台电动车,真不知道我是脑子被驴踢了还是进水了会选择这样的车型。
我只能说他们对于国产车的了解真的是非常的片面,真认为国产车以前表现不好,现在也不好吗?最起码通过我这段时间下来的感受,我认为这台车的表现是相当给力的,咱们不能以以往的老观念来评判现在国产车的发展,尽管这台车的价格确实是有点贵,但不否认他的表现好我就喜欢。#汽车杂谈#

【环时深度:一层层掀开美国面具!俄乌冲突的始作俑者是美国!】#美国是俄乌冲突的始作俑者# #掀开俄乌冲突背后美国的面具# #俄乌冲突罪魁祸首是美国# 截至3月24日,俄乌军事冲突爆发整整一个月。随着冲突的持续,国际社会越来越看清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在这场危机背后所扮演的角色。从主导北约东扩步步挤压俄罗斯的生存空间,到常年伺机对俄及其周边国家发动“颜色革命”;从持续布局乌克兰“准战场”,到数十年间不断制造地区动荡;从频频对“不听话的国家”挥舞制裁大棒,到逼其他国家和盟友站队……无数事实表明,美国就是俄乌冲突的始作俑者。《环球时报》从今天起陆续推出“深度认知”文章,一层层掀开美国面具。
揭开美国面具
苏联解体时,俄罗斯作为“15个加盟共和国的长子”,继承了苏联在联合国安理会中的“一票否决权”、苏联的大国气质与历史情怀以及大部分的国土和海外资产,也继承了苏联解体后产生的债务和危机,更领教了来自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承诺与背叛。30年来,美国以极其傲慢粗鲁的方式挤压着俄罗斯的战略安全空间,为地区安全留下了一笔烂账。
“一英寸都不会向东扩张”?
2021年12月23日,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在回应俄罗斯提出的安全倡议时声称,北约从未向任何人承诺过不会扩大规模。俄总统普京在当天举行的年度记者会上愤然表示,北约欺骗了俄罗斯,因为该组织曾在20世纪90年代承诺“一英寸都不会向东扩张”,结果却搞了5次扩张,将势力范围推进到俄边境,“现在又开始说‘乌克兰也将加入北约’,这就是厚颜无耻的欺骗”。
北约“一英寸都不会向东扩张”的承诺,从一开始就是谎言。西方作出第一个“北约不东扩”的具体保证是在1990年1月31日,当时的西德外交部长根舍就德国统一问题发表公开演讲时表示,东欧的变化和德国统一进程不得损害苏联的安全利益,北约应排除“将其范围向东扩张,即令其(比当时)更靠近苏联边界的可能性”。在这样的背景下,苏联态度逐渐软化。1990年2月10日,当时的西德总理科尔和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在莫斯科会面,苏联原则上同意西德领导人提出的德国统一方案,但前提是北约不向东扩张。
为争取苏联首肯两德统一,以及不干涉其他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变革浪潮,美国很快就对苏联提出的“北约不得东扩”要求作出积极回应。1990年,时任美国国务卿贝克在与戈尔巴乔夫会晤时明确作出北约“一英寸都不会向东扩张”的承诺。贝克说:“美国总统和我都不打算从正在发生的进程中榨取任何单边优势……重要的是,我们作出保证,如果美国在北约框架内维持其在德国的存在,那么北约当前的军事边界就不会向东扩张,哪怕是一英寸的距离。”然而事实是,北约一路向东,一扩再扩,导致乌克兰危机不断升级。
玫瑰色幻象终是错觉
不可否认,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也曾对西方抱有很大的希望。1991年,俄罗斯受邀参加七国集团(G7)领导人峰会,一跃由过去西方眼中“邪恶的红色帝国”,变成与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加拿大、日本平起平坐的大国。1997年,俄罗斯被接纳成为成员国,七国集团随即变为八国集团。当时俄罗斯上下都有种“王子和公主从此过上了美好生活”的童话般的错觉。先是戈尔巴乔夫,后是叶利钦,都在这个舞台上有一点飘飘然的感觉。甚至在经历了上世纪90年代的经济困境,以及看尽了西方对俄困境的麻木不仁后,俄罗斯仍对西方抱有幻想。
2000年3月,当时还是总统候选人的普京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俄罗斯可以成为北约的平等成员,而条件是“俄罗斯的利益能够得到考虑,能够成为完全平等的伙伴”。从俄罗斯不遗余力地向西示好的外交姿态来看,俄罗斯当时对待西方是真情实意的。
普京在北约集团里的第一位朋友是比他小7个月的英国前首相布莱尔。2000年3月,英国时任首相布莱尔飞往圣彼得堡。普京带着布莱尔去马林斯基剧院观看歌剧《战争与和平》。其间,普京对布莱尔说,他们彼此既是同龄人又是(学法律的)同行,当然可以找到共同语言。布莱尔返回伦敦后兴奋地给七国集团其他领导人打电话,称赞普京“是一个有政治远见,深知自己应该做什么的人”。刚担任俄罗斯总统的第一年,普京就和布莱尔会见了5次,其间还留下了深夜不打领带、两人一起在圣彼得堡街头酒馆喝一杯的佳话。
不过,普京与西方领导人之间不断升温的“友谊”,似乎并没有改变俄罗斯的地缘战略处境,一切反而还在持续恶化。从1999年到2020年,北约通过东扩将成员国从16个发展到30个,完成了北起波罗的海、南至黑海,对俄罗斯长达3000公里的战略抵近和包围。早在2002年小布什和布莱尔等人不顾及俄罗斯的反对,执意邀请包括波罗的海三国在内的7个国家加入北约时,普京就开始对西方产生怀疑,并把这种行为视为背叛。布莱尔后来在自己的回忆录中说:“普京得出结论,美国人不想给他应有的地位。”
俄罗斯清醒了
普京2007年2月10日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发表的演讲,现在被公认为是普京对西方“放弃幻想,准备战斗”的一篇檄文。这篇演讲至今读来仍然令人振聋发聩。普京在演讲中严厉批评了美国的外交政策以及单极世界秩序的想法,强烈反对北约扩大以及在东欧部署美国反导系统的计划。他说:“我认为,北约扩大进程显然与该组织自身的现代化以及保障欧洲安全没有任何关系。相反,这是降低互信水平的严重挑衅行为。我们也有权公开质问,这种扩大针对谁?华沙条约组织解散后,西方伙伴们作出的保证如何了呢?这些声明如今何在?甚至已经没人会记得它们了。我想引用1990年5月17日北约(时任)秘书长韦尔纳先生的一段讲话。当时他说‘我们不准备在西德以外部署北约军队,这会给苏联提供稳固的安全保证’。这些保证何在?”
当年普京抛出这一连串问题的时候,全场一片死寂,无论是美国还是其他北约成员国,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出来给处于愤怒与屈辱中的俄罗斯一个说法。2022年2月10日,也就是普京2007年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发表演讲15周年的日子,俄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表示,现在各国都在谈论紧张局势和迫在眉睫的“入侵”,这在2007年是很难想象的,但是目前发生的事情再次印证了普京总统是对的。佩斯科夫指出,在普京15年前发表慕尼黑演讲后,一切尚有转圜的可能。他说:“那个时候,某些国家是有机会去理解确保单极世界是徒劳的。之所以徒劳,不是因为会有人以某种方式对抗,而是单极化本身已经无法保证安全秩序,而且具有同样广泛且强大潜力的国家和国家集团不断涌现。但是他们没有听进去,而过去几年局势的发展已把我们带到目前身处的极度危险当中。”
拆除北约东扩“定时炸弹”
针对北约东扩,普京2014年曾指出:“我们一直希望能就重要议题与西方国家展开合作,希望能加强彼此之间的信任,希望我们之间的关系是平等、开放且诚实的,但我们没看到你们为此所做的任何努力。相反,我们一次又一次地被欺骗,别人在我们背后替我们做决定,留给我们的都是既成事实。这在北约东扩时发生过,在他们把军事设施放在我们边境附近时也发生过。西方一直说‘喏,这跟你们没有关系’。没有关系?说得好轻巧!”
2014年俄乌关系恶化后,乌克兰加速其加入北约进程,甚至在2019年以修正案方式将乌克兰加入北约作为国家基本方针写入宪法,更是触动了俄罗斯的安全底线,也坚定了俄罗斯必须拆除北约东扩贴近俄罗斯边境、深入俄“历史领土”这一“定时炸弹”的决心。从2014年俄乌关系恶化以来的历程看,普京关于乌克兰的红线始终是非常明确的,那就是反对外部力量介入、拒绝外部军事干涉、乌克兰不得加入北约、俄罗斯的“历史领土”不容侵犯。
2014年3月,普京问道:“在基辅已经有人扬言加速乌克兰加入北约的进程了……这将会威胁俄罗斯南部,这不是什么稍纵即逝的骚扰,而是切切实实的威胁。”普京表示,俄罗斯不反对与北约合作,但反对在存在军事集团对抗的情况下,北约关起门来自己发展军事组织。2021年7月,普京在其《关于俄罗斯人和乌克兰人的历史统一》一文中再次指出,俄罗斯对与乌克兰的对话持开放态度,但合作伙伴是捍卫民族利益,而不是为他国服务,不能作为别人手中的工具来对付俄罗斯。
罪魁祸首是美国
梳理普京在北约东扩问题上的恨与痛,可以说,如果当下这场冲突中有“吹哨人”,那普京就是那个从2007年起就一直在向美国和西方吹哨的人,哨声尖利甚至刺耳,但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此置若罔闻。
2021年6月,美国总统拜登与普京在瑞士见面,约定以半年为期双方将进行多层次多领域磋商,对两国关系进行调整。当了十几年“吹哨人”的普京在这一背景下再次提出北约东扩和乌克兰加入北约等问题,然而以“瞌睡”著称的拜登表现出西方惯有的傲慢与冷漠,完全没有回应普京的关切。2021年10月末,俄罗斯重兵压境乌克兰,开始对乌克兰及其背后的西方集团进行极限施压,同时顺势就俄与西方关系抛出了安全保障条约草案。其中,关于乌克兰“红线”的内容可被视为这份草案的重点,即排除北约进一步扩张和乌克兰加入该组织的可能性。
后续的事态发展大家最近都看到了:北约和美国对俄方提出的这份安全保障条约草案进行了蛮横批驳,又是称乌克兰有权提出申请,又是称加入北约的批准权取决于其30个成员国。美国和北约最后的结论无非就是一句话——“这事(俄罗斯的安全保障条约草案)实现不了!”
从俄方关于乌克兰问题的历史脉络和表态来看,俄罗斯安全保障条约草案是其向西方寻求一揽子安全问题解决方案的要价,可妥协退让的点有多处,但在乌克兰问题上俄罗斯已无路可退。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三国是历史上构成俄罗斯帝国、苏联的核心组成部分,是普京和俄罗斯人认知中的“历史领土”。俄罗斯对乌克兰战略有切实的安全利益考量,也有民族情感正义性和历史脉络合理性。确保乌克兰不被纳入北约军事体系,这样的安全关切是可以理解的。越来越多的国际分析人士认为,乌克兰需要安全保障,俄罗斯也同样需要一份安全保障。美国和北约不能也不应置身事外、隔岸观火。相反,华盛顿需要反思其在对俄战略上长期以来的傲慢与偏见。
俄罗斯与美国和北约的这场旷日持久的威胁与反威胁斗争,最后演变成俄乌两个兄弟国家之间的血战,令许多对俄乌都深怀感情的人感到十分难过。这次冲突爆发前,笔者曾在乌克兰切尔尼戈夫问一个当地人“俄乌关系恶化到底是俄罗斯人的责任,还是乌克兰人的责任?”那位老人回答,不是乌克兰人和俄罗斯人的责任,乌俄人民之间永远都是兄弟姐妹,罪魁祸首是美国。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曾说:“美国人的问题是容易走极端,要么采取孤立主义,独善其身,要么采取干涉主义,四处出击,而俄罗斯人的问题是太在乎安全问题了。”此言或者说出了俄美关系的一个症结。世上任何国家都有权获得安全,而美国人对此常有不解。他们确实霸道惯了,把在世界上挑起冲突当成家常便饭。(本文系环球时报3月24日第8、9版“深度认知”版文章,作者张浩)#面具下的丑恶美利坚#

揭开美国面具
苏联解体时,俄罗斯作为“15个加盟共和国的长子”,继承了苏联在联合国安理会中的“一票否决权”、苏联的大国气质与历史情怀以及大部分的国土和海外资产,也继承了苏联解体后产生的债务和危机,更领教了来自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承诺与背叛。30年来,美国以极其傲慢粗鲁的方式挤压着俄罗斯的战略安全空间,为地区安全留下了一笔烂账。
“一英寸都不会向东扩张”?
2021年12月23日,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在回应俄罗斯提出的安全倡议时声称,北约从未向任何人承诺过不会扩大规模。俄总统普京在当天举行的年度记者会上愤然表示,北约欺骗了俄罗斯,因为该组织曾在20世纪90年代承诺“一英寸都不会向东扩张”,结果却搞了5次扩张,将势力范围推进到俄边境,“现在又开始说‘乌克兰也将加入北约’,这就是厚颜无耻的欺骗”。
北约“一英寸都不会向东扩张”的承诺,从一开始就是谎言。西方作出第一个“北约不东扩”的具体保证是在1990年1月31日,当时的西德外交部长根舍就德国统一问题发表公开演讲时表示,东欧的变化和德国统一进程不得损害苏联的安全利益,北约应排除“将其范围向东扩张,即令其(比当时)更靠近苏联边界的可能性”。在这样的背景下,苏联态度逐渐软化。1990年2月10日,当时的西德总理科尔和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在莫斯科会面,苏联原则上同意西德领导人提出的德国统一方案,但前提是北约不向东扩张。
为争取苏联首肯两德统一,以及不干涉其他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变革浪潮,美国很快就对苏联提出的“北约不得东扩”要求作出积极回应。1990年,时任美国国务卿贝克在与戈尔巴乔夫会晤时明确作出北约“一英寸都不会向东扩张”的承诺。贝克说:“美国总统和我都不打算从正在发生的进程中榨取任何单边优势……重要的是,我们作出保证,如果美国在北约框架内维持其在德国的存在,那么北约当前的军事边界就不会向东扩张,哪怕是一英寸的距离。”然而事实是,北约一路向东,一扩再扩,导致乌克兰危机不断升级。
玫瑰色幻象终是错觉
不可否认,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也曾对西方抱有很大的希望。1991年,俄罗斯受邀参加七国集团(G7)领导人峰会,一跃由过去西方眼中“邪恶的红色帝国”,变成与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加拿大、日本平起平坐的大国。1997年,俄罗斯被接纳成为成员国,七国集团随即变为八国集团。当时俄罗斯上下都有种“王子和公主从此过上了美好生活”的童话般的错觉。先是戈尔巴乔夫,后是叶利钦,都在这个舞台上有一点飘飘然的感觉。甚至在经历了上世纪90年代的经济困境,以及看尽了西方对俄困境的麻木不仁后,俄罗斯仍对西方抱有幻想。
2000年3月,当时还是总统候选人的普京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俄罗斯可以成为北约的平等成员,而条件是“俄罗斯的利益能够得到考虑,能够成为完全平等的伙伴”。从俄罗斯不遗余力地向西示好的外交姿态来看,俄罗斯当时对待西方是真情实意的。
普京在北约集团里的第一位朋友是比他小7个月的英国前首相布莱尔。2000年3月,英国时任首相布莱尔飞往圣彼得堡。普京带着布莱尔去马林斯基剧院观看歌剧《战争与和平》。其间,普京对布莱尔说,他们彼此既是同龄人又是(学法律的)同行,当然可以找到共同语言。布莱尔返回伦敦后兴奋地给七国集团其他领导人打电话,称赞普京“是一个有政治远见,深知自己应该做什么的人”。刚担任俄罗斯总统的第一年,普京就和布莱尔会见了5次,其间还留下了深夜不打领带、两人一起在圣彼得堡街头酒馆喝一杯的佳话。
不过,普京与西方领导人之间不断升温的“友谊”,似乎并没有改变俄罗斯的地缘战略处境,一切反而还在持续恶化。从1999年到2020年,北约通过东扩将成员国从16个发展到30个,完成了北起波罗的海、南至黑海,对俄罗斯长达3000公里的战略抵近和包围。早在2002年小布什和布莱尔等人不顾及俄罗斯的反对,执意邀请包括波罗的海三国在内的7个国家加入北约时,普京就开始对西方产生怀疑,并把这种行为视为背叛。布莱尔后来在自己的回忆录中说:“普京得出结论,美国人不想给他应有的地位。”
俄罗斯清醒了
普京2007年2月10日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发表的演讲,现在被公认为是普京对西方“放弃幻想,准备战斗”的一篇檄文。这篇演讲至今读来仍然令人振聋发聩。普京在演讲中严厉批评了美国的外交政策以及单极世界秩序的想法,强烈反对北约扩大以及在东欧部署美国反导系统的计划。他说:“我认为,北约扩大进程显然与该组织自身的现代化以及保障欧洲安全没有任何关系。相反,这是降低互信水平的严重挑衅行为。我们也有权公开质问,这种扩大针对谁?华沙条约组织解散后,西方伙伴们作出的保证如何了呢?这些声明如今何在?甚至已经没人会记得它们了。我想引用1990年5月17日北约(时任)秘书长韦尔纳先生的一段讲话。当时他说‘我们不准备在西德以外部署北约军队,这会给苏联提供稳固的安全保证’。这些保证何在?”
当年普京抛出这一连串问题的时候,全场一片死寂,无论是美国还是其他北约成员国,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出来给处于愤怒与屈辱中的俄罗斯一个说法。2022年2月10日,也就是普京2007年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发表演讲15周年的日子,俄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表示,现在各国都在谈论紧张局势和迫在眉睫的“入侵”,这在2007年是很难想象的,但是目前发生的事情再次印证了普京总统是对的。佩斯科夫指出,在普京15年前发表慕尼黑演讲后,一切尚有转圜的可能。他说:“那个时候,某些国家是有机会去理解确保单极世界是徒劳的。之所以徒劳,不是因为会有人以某种方式对抗,而是单极化本身已经无法保证安全秩序,而且具有同样广泛且强大潜力的国家和国家集团不断涌现。但是他们没有听进去,而过去几年局势的发展已把我们带到目前身处的极度危险当中。”
拆除北约东扩“定时炸弹”
针对北约东扩,普京2014年曾指出:“我们一直希望能就重要议题与西方国家展开合作,希望能加强彼此之间的信任,希望我们之间的关系是平等、开放且诚实的,但我们没看到你们为此所做的任何努力。相反,我们一次又一次地被欺骗,别人在我们背后替我们做决定,留给我们的都是既成事实。这在北约东扩时发生过,在他们把军事设施放在我们边境附近时也发生过。西方一直说‘喏,这跟你们没有关系’。没有关系?说得好轻巧!”
2014年俄乌关系恶化后,乌克兰加速其加入北约进程,甚至在2019年以修正案方式将乌克兰加入北约作为国家基本方针写入宪法,更是触动了俄罗斯的安全底线,也坚定了俄罗斯必须拆除北约东扩贴近俄罗斯边境、深入俄“历史领土”这一“定时炸弹”的决心。从2014年俄乌关系恶化以来的历程看,普京关于乌克兰的红线始终是非常明确的,那就是反对外部力量介入、拒绝外部军事干涉、乌克兰不得加入北约、俄罗斯的“历史领土”不容侵犯。
2014年3月,普京问道:“在基辅已经有人扬言加速乌克兰加入北约的进程了……这将会威胁俄罗斯南部,这不是什么稍纵即逝的骚扰,而是切切实实的威胁。”普京表示,俄罗斯不反对与北约合作,但反对在存在军事集团对抗的情况下,北约关起门来自己发展军事组织。2021年7月,普京在其《关于俄罗斯人和乌克兰人的历史统一》一文中再次指出,俄罗斯对与乌克兰的对话持开放态度,但合作伙伴是捍卫民族利益,而不是为他国服务,不能作为别人手中的工具来对付俄罗斯。
罪魁祸首是美国
梳理普京在北约东扩问题上的恨与痛,可以说,如果当下这场冲突中有“吹哨人”,那普京就是那个从2007年起就一直在向美国和西方吹哨的人,哨声尖利甚至刺耳,但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此置若罔闻。
2021年6月,美国总统拜登与普京在瑞士见面,约定以半年为期双方将进行多层次多领域磋商,对两国关系进行调整。当了十几年“吹哨人”的普京在这一背景下再次提出北约东扩和乌克兰加入北约等问题,然而以“瞌睡”著称的拜登表现出西方惯有的傲慢与冷漠,完全没有回应普京的关切。2021年10月末,俄罗斯重兵压境乌克兰,开始对乌克兰及其背后的西方集团进行极限施压,同时顺势就俄与西方关系抛出了安全保障条约草案。其中,关于乌克兰“红线”的内容可被视为这份草案的重点,即排除北约进一步扩张和乌克兰加入该组织的可能性。
后续的事态发展大家最近都看到了:北约和美国对俄方提出的这份安全保障条约草案进行了蛮横批驳,又是称乌克兰有权提出申请,又是称加入北约的批准权取决于其30个成员国。美国和北约最后的结论无非就是一句话——“这事(俄罗斯的安全保障条约草案)实现不了!”
从俄方关于乌克兰问题的历史脉络和表态来看,俄罗斯安全保障条约草案是其向西方寻求一揽子安全问题解决方案的要价,可妥协退让的点有多处,但在乌克兰问题上俄罗斯已无路可退。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三国是历史上构成俄罗斯帝国、苏联的核心组成部分,是普京和俄罗斯人认知中的“历史领土”。俄罗斯对乌克兰战略有切实的安全利益考量,也有民族情感正义性和历史脉络合理性。确保乌克兰不被纳入北约军事体系,这样的安全关切是可以理解的。越来越多的国际分析人士认为,乌克兰需要安全保障,俄罗斯也同样需要一份安全保障。美国和北约不能也不应置身事外、隔岸观火。相反,华盛顿需要反思其在对俄战略上长期以来的傲慢与偏见。
俄罗斯与美国和北约的这场旷日持久的威胁与反威胁斗争,最后演变成俄乌两个兄弟国家之间的血战,令许多对俄乌都深怀感情的人感到十分难过。这次冲突爆发前,笔者曾在乌克兰切尔尼戈夫问一个当地人“俄乌关系恶化到底是俄罗斯人的责任,还是乌克兰人的责任?”那位老人回答,不是乌克兰人和俄罗斯人的责任,乌俄人民之间永远都是兄弟姐妹,罪魁祸首是美国。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曾说:“美国人的问题是容易走极端,要么采取孤立主义,独善其身,要么采取干涉主义,四处出击,而俄罗斯人的问题是太在乎安全问题了。”此言或者说出了俄美关系的一个症结。世上任何国家都有权获得安全,而美国人对此常有不解。他们确实霸道惯了,把在世界上挑起冲突当成家常便饭。(本文系环球时报3月24日第8、9版“深度认知”版文章,作者张浩)#面具下的丑恶美利坚#

✋热门推荐